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教学反思(锦集13篇)由网友“yinyanp0504”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教学反思
今天教授的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这篇文言文并不难,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他们对陶渊明也并不陌生,所以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上这堂课,让学生教学生,学生不会的,老师才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欲望,和探讨的热情,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了光彩。有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自由朗读,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教师点燃。在上课开始,通过与学生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然后让全班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在朗朗书声中走进课文,走近陶渊明。接着让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己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字句做记号,然后小组讨论,把小组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这样学生互助后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了起来,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合作探究,品读人物,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一定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教师教懂的,教师要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走进文本,感知人物。所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文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读人物的精神,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就明白,陶渊明“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并从中看出了他是一个性情率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雅士。于是,陶渊明的形象就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声中栩栩如生了。
当然,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在指导朗读时,匆匆带过,生字词分析也不太到位,可能导致学困生掌握不够扎实。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也不够,以致讨论不能充分展开,可能导致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不及思考与发表看法。再有就是教师的课堂点拨挖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篇2: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教学反思
今天教授的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这篇文言文并不难,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他们对陶渊明也并不陌生,所以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上这堂课,让学生教学生,学生不会的,老师才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欲望,和探讨的热情,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了光彩。有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自由朗读,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教师点燃。在上课开始,通过与学生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然后让全班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在朗朗书声中走进课文,走近陶渊明。接着让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己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字句做记号,然后小组讨论,把小组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这样学生互助后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了起来,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合作探究,品读人物,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一定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教师教懂的,教师要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走进文本,感知人物。所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文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读人物的精神,通[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过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就明白,陶渊明“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并从中看出了他是一个性情率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雅士。于是,陶渊明的形象就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声中栩栩如生了。
当然,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在指导朗读时,匆匆带过,生字词分析也不太到位,可能导致学困生掌握不够扎实。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也不够,以致讨论不能充分展开,可能导致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不及思考与发表看法。再有就是教师的课堂点拨挖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篇3: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自读课文,在课文翻译上不要求做逐字逐句解释,只求意译。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人物精神境界的体会。
基于以上要求,我把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
文言文的读是很重要的,读通、读懂是一个循序的过程,我让学生听读、自由读、朗读、适时点评,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多用否定句,而且句式整齐,有的同学更己通晓了文意,这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就轻车熟路了。
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难懂的问题,有的问题同学们通过思考能迎刃而解,而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不易懂。我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上分析人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在读书中得到的是精神愉悦;“性嗜酒”“期在必醉”写他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对平平淡淡生活细节的叙述,生动地刻画了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精神风貌,我想到了多媒体,在这课的'资源中,有一段视频,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悠然自适的情形,我让同学们观看,品味人物的精神境界,我由此又想到了一句话并告诉同学们:是真名世自风流,作者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活得自然,活得洒脱。
本课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文本身理解人物,也体会到这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是赞是否,同学看法不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再想到当今社会,我不知不觉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着一些渗透。
学生需要开扩的视野,需要有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这是我在教学本课的一点粗浅认识。
篇4: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的现象,教这一课时,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与“五柳”有关的一个典故,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
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二在于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我采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内容的品析方法,让学生既放得开(可任取文中的语句)又收得拢(旧拢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当学生对中心句认知不一致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几派自由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结合现实对五柳先生的为人进行评析发表看法,让学生能辨证地看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实“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这一环。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读训练突出不够,我了解到学生上课前预习的时间较长,课文读的较熟,所以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通过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我才知道“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正说明了这点,今后我一定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不足之外还在于我的教学观念更新得仍不够彻底,讲课或多或少有考试的牵制,学生辩论时两方都有理,而我为了学生考试时的唯一答案,在辩论之后把答案牵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这一点无疑是与新理念观点相违背的,对此,我只能说我还未完全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彻底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战胜“旧我”的。
篇5:《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望秋园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熟读、背诵全文。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学习陶渊明的高洁脱俗。
3、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师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桃花源记》和陶诗,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学生熟读,依据注释口头翻译一遍。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白话译文
五柳先生传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6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点注音:
辄( ) 吝情( ) 短褐( ) 箪( ) 瓢屡( )空
晏( )如 黔( ) 汲汲( ) 俦( ) 衔觞( ) 欤( )
(2)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 不详:
因以为号焉: 不求甚解:
会意: 亲旧:
或: 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 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自终: 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远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4)再读,注意节奏。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明天检测。2、翻译全文,落实到作业本上。
五、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一、《五柳先生传》文体介绍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点注音:
辄( ) 吝情( ) 短褐( ) 箪( ) 瓢屡( )空
晏( )如 黔( ) 汲汲( ) 俦( ) 衔觞( ) 欤( )
(2)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 不详:
因以为号焉: 不求甚解:
会意: 亲旧:
或: 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 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自终: 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远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明天检测。
2、翻译全文,落实到作业本上。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
1、 小测:默写全文 2、学生念自己的译文后,教师展示课件,出示译文,让学生校对。
二、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写在作业本,完成后全班互动。教师当堂讲解。课件展示答案。
(一)老师给学生问题,学生课堂完成:
1.给课文理清脉络,说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请用简洁词语归纳。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
今义: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4.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性格:
生活:
志趣:
形象:
5、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课件给参考答案:
1、先介绍先生的情况,再评价他的人格。
2、答:因为他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体现了他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
3、这是陶渊明读书习惯的特点。他更重视领会书中的旨意。遇到精湛之作时,他也是会精心研读的。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率真豁达
生活: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志趣: 读书、饮酒、做文章。
形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5、因为这符合隐居者的身份特点,反映作者处于贫困却悠然自适的心境。
6、答:本文结构上模式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之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拍手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拓展阅读,课件展示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四、课后巩固练习(校本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 ) 嗜酒( ) 黔娄( ) 衔觞( )
箪( ) 俦( ) 吝情(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2)造饮辄尽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 (4)每有会意__________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7)晏如__________ (8)以乐其志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C.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用)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戚)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往、到)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吝惜)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样)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辈,同类)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5、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6、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___,“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__________、不慕____________、安贫____________、忘怀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期:
⑶ 箪瓢屡空,晏如也 宴如:
⑷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 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完成第四步骤所有的作业
四、板书设计:给学生所有的练习答案
讲评:课堂练习
1、先介绍先生的情况,再评价他的人格。
2、答:因为他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体现了他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
3、这是陶渊明读书习惯的特点。他更重视领会书中的旨意。遇到精湛之作时,他也是会精心研读的。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率真豁达
生活: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志趣: 读书、饮酒、做文章。
形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5、因为这符合隐居者的身份特点,反映作者处于贫困却悠然自适的心境。
6、答:本文结构上模式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之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拍手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拓展阅读,课件展示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教学反思
老作
篇6: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练习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预计8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语:陶渊明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人很多杰出的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世外桃源”。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诗文?(《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其三)
2.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①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4.既:已经。
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3.戚戚:忧愁的样子。
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26.兹:这。
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28.俦(chóu):辈,同类。
29.觞(shāng):酒杯。
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31.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②翻译全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四、练习朗读,理清思路
1、设计表格,教师根据课文描写内容,追问下列问题,同学齐答,教师板书,引导背诵。
2、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⑴对读书的态度; 不求甚解
⑵对作客的态度; 曾不吝情去留
⑶对家境的态度; 晏如也
⑷对著文的态度; 自娱,颇示已志
⑸对得失的态度; 忘怀得失
⑹对贫富的态度;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师:如此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次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为止,速写传神。这是我们今后作文应当学习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查背诵(两个同学背)
二、品味细节,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1、找出文中的“不”字句,仔细品读。
⑴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
实不愿说,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淡泊宁静。
⑵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恬淡自足。
⑶不求甚解
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⑷不能常得,不蔽风日
安然自若,不为境况所困,可见先生开朗乐观。
⑸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小结: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2、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生:不戚戚于贫财,不汲汲于富贵。
师:这句话正好与前面“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已志”,表达自己的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三、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齐背第二段,然后找出文中所引的典故。
生1:“屡空”“黔娄”
生2:“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1、探究问题:本文“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指哪类人?作者为何自比?
指有学问的人。多写诗文自娱,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
指退隐之人。不追逐名利,超尘脱俗。
指百姓。希望生活安乐,恬淡自足。
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不仅写了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储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小结】
作者通过文章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率真自然人格个性之美。
熊潇潇
[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篇7:《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目的要求: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2、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我们要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具准备:U盘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生活:
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造达到高潮。公元427年,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的人士所景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 lìn 褐 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觞shān
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
短褐穿结 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
(2)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
(3)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
箪瓢屡空 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
(4)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
宅边有五柳树 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词句精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翻译:他安闲宁静,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富贵。
2、好读书,不求甚解。
翻译:他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解词:造:到;辄:就;期:希望、愿望
翻译:到(别人家里)喝酒就要尽兴,一定要喝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粗布短衣打着补丁,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却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翻译: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翻译:一边喝酒,一边做诗,用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
文章精解:
1、《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 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结合前课,导入新课:
师: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田园诗人 写的《 》一文,后常用来借指 。
明确:陶渊明 桃花源记 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师:除《桃花源记》外,我们在初一时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谁能背诵一遍呢?
生:(背诵)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通过以上两篇诗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陶渊明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你们想更多地了解陶渊明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五柳先生”吧!
板书课题
二、精讲点拨,略通文意:
三、师生互动,构建板书:
师:通过前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扮演“五柳”来个“答记者问”,好吗? (问到谁,谁就是“五柳先生”)
记者:(问一生)请问先生您贵姓啊?
明确:我没姓。
记者:那先生叫什么呀?
明确:我也没有名。
互动(可以由学生当记者)
记者:谁来接着采访“五柳先生”呢?谁来当记者(生纷纷举手)
记者:请问先生是哪里的人呢?
生:我不知道。
师:我们已知道本文是陶渊明写的一篇自传,他真的连自己的姓名和籍贯都不知道么?他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呢?这又暗示着作者的什么身份呢?(隐士)
记者:(继续采访)那先生又为什么叫“五柳先生”呢?
明确:因为我家种有五棵柳树,因此用它做号。
记者:请问先生性格如何?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记者:先生有什么爱好吗?
明确:我平时最爱读书,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记者:先生平时爱喝什么饮料呢?
明确:我爱喝酒,并且一喝就醉。
记者:先生常自己喝吗?
明确:不,我家里很穷,喝不起,常到亲戚朋友家去。
记者:先生还有其他的志趣吗?
明确:平时也写一些文章,自得其乐。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
身份:隐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传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生活: 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 穿:短褐穿结 晏如也 陶
柳 吃:箪瓢屡空
先 渊
生 不戚戚于贫贱
传 黔娄之俦 明
不汲汲于富贵 以古贤自比
赞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
①师: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师:这种“以古贤自比”的写法,我们在以前也曾学过。
生: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句 即此写法。(师笑,众生鼓掌)
(学生依据板书背诵课文)
四:大家谈: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在“采访”之后,做个评论家: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
1: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
2: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
3:我认为陶“性嗜酒”,且好喝醉不好,有害身体健康。
4:反对,如果陶不喝酒就写不出好文章了,像诗仙李白,就常喝酒,且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句。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李白英年早逝原因之一就是喝酒造成的,若他不喝酒,也许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美丽的诗篇。
5:也许他不喝酒连一篇好诗也写不出来呢。
师:这个我们就不好去问李白了。
6: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
他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
师:那么历史上又会出现一位起义领袖-陶渊明。
7: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
五、畅想篇
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是优秀的记者、评论员,那么大家不妨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过把“导演”瘾,拍一部“戏说二十世纪的五柳先生”。
学生自由畅谈。
师:我也做一次“导演”吧,我想啊,五柳先生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种柳树。并运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耐高温抗高寒的柳树新品种,种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一直《种树种到联合国》(本册书课文名)被授予“环保卫士”的光荣称号。在国内同袁隆平一样享受国务院津贴,并建起豪华别墅,再也不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破屋了,而且他同孔子、愚公等人被评“中国十大杰出老年”,真是名利双收啊!
六、结束语:
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以后决不做“社会的隐士”,而要做“国家的栋梁、生活的勇士”,把我们的邢台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七、练习。
教后记:
石强
篇8:《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身份:隐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传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生活: 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 穿:短褐穿结 晏如也 陶
柳 吃:箪瓢屡空
先 渊
生 不戚戚于贫贱
自传 黔娄之俦 明
不汲汲于富贵 以古贤自比②
赞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源源流长的文学史中,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但是他不慕名利、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挂印辞官;他志趣高远,曾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风光绮丽、和平安乐的古代世外桃源。他是谁呢--陶渊明(365-427)
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这篇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他写过的诗多是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他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担任彭泽县令时,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后世于是也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三.介绍完了作者,我们再来看一看本文的文体。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放录音,大家根据录音将文中不会读的字标出音节。
五.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
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六.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许:处所,地方。 因: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焉:语气助词。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性:本性。 嗜:爱好。 旧:老朋友。 或:有时。
置:准备。 招:邀请。 造:往,到。 辄:就。
尽:喝个尽兴。 期:期望,希望。 曾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空寂。
短褐:粗布短衣。 晏:平静,安逸。 如:……的样子。
终:结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喝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 以:来。 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3、一词多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杂然相许(赞同,) 去 日始出时去人远(距离)
全部互相(表示)赞成。愚公移山
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 核舟记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高可二黍许”为:“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高
寻向所志 (标志) 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以乐其志 (志向) 其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
颇示己志 (志趣) 其言兹若人sp;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4.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 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
(四)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省略句: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主要学习了《五柳先生传》的字词,现在,我们将重点探讨五柳先生形象及课文的语言特点等。
首先第一个问题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说明]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不知何许人” ,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这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不随世俗的品性。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3、“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什么又说读得不认真呢?
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是说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
这句话正好与前面那句“不慕荣利”相呼应。一般人看书的时候对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字斟句酌,为什么阿,因为科举考试可能会考,所以他们有必要把在科举考试范围内的每一篇文章都读透,答题才能答得出来,才能从科举考试后榜上有名,榜上有名才能去做官,这种读书的方法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但陶渊明不这样,他是漫无目的的看书,拿起书就看,各种类型的书都看,并且大概弄懂了文章的要旨就行,欣赏就行,他的读书是为了解压,陶冶情操,为了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读书不为考试,不为做官,不为名,不为利,这就是说他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
那么陶渊明的第二个志趣是什么?
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
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部种上糯米,知道为什么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却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 糯米。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众生笑)
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解释意思。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那五柳先生的生活情况又是怎样的?
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吃穿住没有一样不穷困潦倒,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这句话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解读最后一段
见教参P196
“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张
篇9:初二语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参考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的现象,教这一课时,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与“五柳”有关的一个典故,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这是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一。
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二在于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我采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内容的品析方法,让学生既放得开(可任取文中的语句)又收得拢(旧拢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当学生对中心句认知不一致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几派自由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结合现实对五柳先生的为人进行评析发表看法,让学生能辨证地看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实“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这一环。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读训练突出不够,我了解到学生上课前预习的时间较长,课文读的较熟,所以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通过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我才知道“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正说明了这点,今后我一定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不足之外还在于我的教学观念更新得仍不够彻底,讲课或多或少有考试的牵制,学生辩论时两方都有理,而我为了学生考试时的唯一答案,在辩论之后把答案牵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这一点无疑是与新理念观点相违背的,对此,我只能说我还未完全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彻底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战胜“旧我”的。
篇10:《五柳先生》教案 (八年级下册)
《五柳先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黄梅县刘佐乡中学 周和枝
教学目标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之美。
3、熟练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及其淡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
理解“赞”语和传文的密切联系。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片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串讲课文,弄懂大意教学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教学难点: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二、熟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 箪dan 汲ji 俦chou 觞shang三、串讲课文,疏通大意先 生不 知 何 许 人 也 ,亦 不 详 知道 什么地方 详细 五柳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其 姓字 ;宅 边 有 五 柳 树,因 以 为 表字 “以之为”
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 号 焉 。闲 静 少 言 ,不 慕 荣 句末助词,无义 说话 羡慕 荣华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利。好 读 书,不 求 甚 解;每 有 会 利禄 喜欢 很 体会、领会
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意 ,便 欣 然 忘 食 。 性 嗜 酒,书中的意旨 高兴的样子 爱好 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的连饭也忘了家 贫 ,不 能 常 得 , 亲 旧 知 经常 亲戚 旧交、旧友
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其 如 此 ,或 置 酒 而招 之 。代五柳先生 有时 表承接 代五柳先生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喝。他造 饮 辄 尽 , 期 在 必 醉。到、往 就 完 希望 一定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既 醉 而 退 ,曾 不 吝 情 去 已经,以后 回家 不曾 舍不得 离开喝醉以后就回家,并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留。 环 堵 萧 然 ,不 蔽 风 日 ; 周围环着四堵墙 冷清的样子 阳光 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短 褐 穿 结, 簟 瓢 屡 粗布短上衣 打补丁 盛饭的竹器 饮水用具 经常 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空,晏 如 也 !常 著 文 章 自 安然自若的样子 写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 娱 ,颇 示 己 志。忘 怀 得 失 ,以 稍微 表现 志趣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此 自 终。 过完自己的一生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 曰: 黔 娄 之 妻有 言:“不 传记的评论性文字 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戚戚于贫贱,不 汲 汲 于 富 贵。”其 言忧愁的样子 心情急切的样子心忡忡,不热中于升官发财。”这话,大概说的是兹 若 人 之 俦 乎?衔 觞 赋 诗 ,以 此人,五柳先生 同类 酒杯 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 乐 其 志。 无 怀 氏 之 民 欤 ? 自己 上古帝王 语气助词,呢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葛 天 氏 之 民 欤? 上古帝王 课堂练习: 1。注意下列加点词语: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B.因以为号焉( ) C.或置酒而招之( )( ) D.曾不吝情去留( ) E.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 F.造饮辄尽( ) 2注意翻译下列句子: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忘怀得失,以此自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 第一句话讲了什么?--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 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中语句 刻画的人物形象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不慕名利志趣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读书悦己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放达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淡泊名利
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安贫乐道 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 文中作者刻画的“五柳先生”的形象,你是否喜欢?请说说理由。
喜欢。理由如下:
(1)喜欢他情趣高雅,爱读书,爱写文章
(2)欣赏他不为名利所累,悠闲自在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3)特别羡慕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只为愉悦心情,滋养精神,不为功名利禄,不为“黄金屋”。不像现在的我们,每天要应付各种考试。
(4)五柳先生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在讲究门第、生活奢侈的晋代实属不易。
……
不喜欢。理由如下
我不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不适合当今社会,会被社会所淘汰。他不敢面对生活,采取逃避的方式来对待。我认为这是没有竞争意识,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不喜欢。
我觉得五柳先生有点贪喝,既然家贫为何要嗜酒,而且亲友一叫即去,缺少自尊心。
他太懒了。他生活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状况,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太懒了,只要稍化一点时间力气,修修补补做做,居食条件都会有所改变的。
……
5、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6、“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7、“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品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三、总结全文1、 归纳中心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写作特点①语言朴素简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②多用否定句。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默写 板书设计: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淡泊宁静的隐士) 住: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 生活 衣:短褐穿结 晏如也 (安贫乐道的情趣) 陶渊明 食:箪瓢屡空 好读书,不求甚解 志趣 性嗜酒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常著文章自娱 赞: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第三课时文学常识:1、 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散文家。出处:《陶渊明集》二、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造 古义:往、 到 今义:制作旧 古义:旧交、老朋友 今义:与“新”相对,过去的、过时的或 古义:有时、有时候 今义:或许、或者 2、词类活用:①亲旧知其如此 亲:亲戚(形容词作名词)旧:旧交、老朋友(形容词作名词)②造饮辄尽 尽:喝光、喝完 (形容词作动词) ③以乐其志 乐:以……为乐 (意动用法) ④以此自终 终:过完一生 (名词作动词) ⑤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地知道 (形容词作动词) 3、一词多义:以 因以为号焉 用 以乐其志 来
之 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 黔娄之妻有言 的4、 特殊句式:①省略句:因以(之)为号焉。 (其)闲静少言。②状语后置: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三、文句含义:1、名号的来历: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文章从三方面表现五柳先生:①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志趣:A、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饮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C、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③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3、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不慕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4、中心:本文是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不慕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四、成语:不求甚解五、《桃花渊记》中的生活与五柳先生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答:《桃花渊记》是陶渊明先生虚构出来的理想生活,那里土地肥沃,房屋整齐,物产丰盛,人民富足。
《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生活是陶渊明先生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温饱难保的贫困生活。六、 文中否定句及作用:否定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
“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用:世人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七、 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 --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这说明陶渊明先生读书的目的,是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性格的反映。 板书设计:文学常识: 作者、出处:《陶渊明集》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特殊句式:文句含义
李卫民
篇11:《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下册)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3.全班齐读课文后,学生翻译课文大意。
三、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叹赏他的高洁志趣,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总结全文:
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 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五.课堂练习:(用文中句子)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仿写自我
要求:仿照本文写法,用极少的语言介绍自我。
颜永革
篇12: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执教完《五柳先生传》这一课后,有几个听课的老师对我说,文言文就要这么扎扎实实地上,如果不把字词和句子的意思的弄清楚了,所有的文章分析都是空中楼阁。
这也是我上课前告诫自己要注意事项,所以,在过生字词关的时候,当我把我认为关键的字词解决后,又问了一句:还有不懂的吗?满以为所有的字词都解决了,结果又有学生提出还有不懂的字词。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赶紧发动其他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处,就是分析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时,很多学生都不懂“为什么五柳先生喝酒会‘期在必醉’”?明明已经是个隐士了,为什么还要喝醉?我的课前设计是分析完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在我试图回到我设计上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于是我抛开课前设计,由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句引导同学们知道原来酒是解忧之物开始,再从“无怀氏、葛天氏”之民联想到世外桃源的安居乐业、恬淡自足,让学生们自己去感悟,原来喝酒是为了麻醉自己。
当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自己把五柳先生从潇洒的酒徒升华成了忧郁的世外高人时,也就突然发现,不用再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了,迅速开始探讨探讨人物的描写方法时,也就有了学生脱口而出的:“几个否定句就刻画出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人物形象”这句话。
课前再好的设计都不如课堂上学生实地发现的问题重要:老师上课解决的是学生的问题而不应该仅仅是老师设计的问题。
感受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慢读课文。当我和同学们一起慢慢来读课文时,我可以发现几个孩子在慢慢的朗读课文的时候脸上的那种会意的表情。这个方法是我在讲授《陋室铭》的时候采用的,感觉不错,所以这次讲五柳先生我决定再次使用,效果很好,之所以后来孩子们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妙语连珠,能发现文章多使用否定句和这次慢读课文是分不开的。
这次授课,也让我发现,老师的备课真的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因为这节课是下册的课文,没有在其他班级讲过,所有的设计都是凭经验来定,当真正走进课堂,才发现,老师们设计的问题并不代表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应该保护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发动同学一起来解决,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篇13: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语文的一篇文言文,在教这篇课文之前,我对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进行了一番琢磨,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成效呢?秉承我县开展的“高效课堂”的宗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对以往的教学流程进行了一些修改,经过教学实践后,我觉得对学生掌握所学能有不小的帮助。
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情境导入、简介作者并了解传记,接着我就用课前设计的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了解一绿赵鞅氏碌奈辶壬呢?他是否也是一个另类的人?)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相关注释去疏通文意,并引导学生分组交流互助,并准备小组交流质疑。
紧接着,我就在黑板上设计一些文中注释里没有解释的词,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行进中通过推敲其文意来解答,不一会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台来解答,这是我在设计这一教学流程所没能想到的,经过师生评议得知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解释绝大部分都比较正确。这能使学生在这一个环节中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再接着是让学生质疑还不会翻译的词句,让学生互助解答,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并采用师生共评共议的方式进行,学生从研讨中懂得了疏通文意之法,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与兴趣。
疏通文意之后,学生朗读的效果就比之前所教的学生好得多,我在听学生读后进行些点拨,学生可以说是一点便通。接着我又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节奏,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很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更上了一个台阶。
这第一节课一下来,我就觉得很轻松,学生也觉得学文言文并没有那么难。再后来的第二节课中,文中所有研讨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多数学生在课堂里就能把全文背诵下来了。
通过这次教学,我感到自己在教学文言文这一块变得轻松了,这都是比较好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互学所产生的效果。当然这其中也有不足之处,也许对个别学习程度差的学生的关注度就不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弥补协调才行。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教学反思(锦集13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册2024-01-14
八年级下册读后感语文作文2022-07-27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023-01-10
八年级语文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2-09-25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八年级)2023-06-06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有哪些2023-11-12
新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提纲2023-12-24
课内文言文过关复习指导2023-04-04
初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06-07
八年级教学计划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