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网上呼救》教学教案(整理14篇)由网友“冷冷Fa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网上呼救》教学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小学六年级语文《网上呼救》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具体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基础知识:
1.正音字:
麻痹(bì)眩晕(xuàn)文件夹(jiā)灼痛(zhuó)
2.多音字:
ě(恶心) zuò(作业)
恶 作
è(凶恶) zuō(作坊)
3.区别字:
赫( )瘸( )患( )援( )糕( )
郝( )腐( )忠( )缓( )羔(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软件、照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二、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名读课文
学习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认读二类生字:赫 灼 瘸 痹 郎 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解题。
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
什么网?谁呼救?
二、细读课文
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思考:课文的哪部分令你感动?找出来,画一画。
为什么呼救?结果如何?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什么地方?从地理空
间来讲,他们隔得很远。
苏珊怎么了?
她能自己帮助自己吗?为什么?
桑恩是怎么做的?
他们是如何救助苏珊的?
苏珊求救时为什么要用黑色粗体的大字?
如果没有互联网,会怎样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做课后练习题。
3.听写生字。
4.做形近字组词练习。
篇2:小学六年级语文《网上呼救》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学会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了解互联网的作用与神奇,从苏娜的获救中感受到人与人的关爱是超越国界和种族的。
重点难点
了解桑恩在苏娜旧病复发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生命,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上网,同学们都不陌生,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你喜欢上网吗?上网一般都做些什么?
……
其实,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网络还有更神奇的作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网上呼救》这篇课文,讲述的正是一个发生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神奇而感人的故事。
二、学习任务
回忆阅读方法,引出学习任务:
1、 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浏览课文。想一想,苏娜最终获救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体会到的?
三、 自学
1、 自读课文,把文章读准确、流利,概括文章大意。
2、 默读或浏览课文,找出苏娜获救的原因,认真进行圈点批划,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做梳理、归纳。
四、 交流展示
1、 开火车读课文,纠错。
2、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共同梳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桑恩在网上收到了来自芬兰的苏娜的求救信号,桑恩立即展开救援行动。在救援中心的艾眉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苏娜最终得救了。)
顺势板书:芬兰的苏娜 美国的桑恩
3、 一个美国男孩桑恩竟让远在芬兰的女孩苏娜及时获救,这太神奇了!那么,最终苏娜能够获救,原因是什么呢?
预设:(1)桑恩的爱心
桑恩看到苏娜的呼救是如何想的?
他为苏娜做了什么?(从语言、动作、加以体会)
(2)、网络的方便、快捷
(从桑恩看到桑娜的呼救到桑娜获救,时间之短)
补充:芬兰位于北欧,美国位于北美洲,飞机救援需九小时,然而桑恩利用网络仅用了短短半小时左右。
(3)艾眉的负责
(4)当地急救人员的及时救助。
梳理:苏娜最终获救是桑恩、美国急救中心的艾眉、当地急救人员共同协作的结果。
板书:人间的真情、网络的快捷、科技的力量
4、 小结
桑恩在苏娜旧病复发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她的生命,人与人的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只要人人心中都有爱,那我们就永远生活在幸福之中。
5、 延伸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不仅要赞美桑恩的爱心,工作人员的负责,更令我们赞叹的是互联网的神奇作用,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除了上网玩游戏,网络还给人们带来的那些方便?
五、 课堂总结
桑恩与苏娜远隔千山万水,两个不曾谋面的人,却透过一方小小的荧屏,网络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桑恩的爱心、互联网的快捷拯救了苏娜的命,我们真要为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而喝彩。希望同学们要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能够推动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便利。
板书设计
24 网上呼救
芬兰 苏娜 美国 桑恩
求救 爱心
获救
人间的真情
网络的快捷
科技的力量
篇3: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教案范本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具体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她的神奇,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关注现代科技的热情。
3、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聊天室、互联网”等词语的含义,对网络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
1、认识文中的生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你了解“电脑网络”吗?集体交流。课件播放网络相关知识。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网上救援的真实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至第八自然段,感悟第一个问题:芬兰的苏珊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的?
①苏珊为什么发出求救信号?指名读相关句子。(反复炼读第六自然段,联系生活理解“灼痛”“两肋”“急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苏珊突然发病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觉)
②苏珊为什么用“黑色粗体大字”发出求救信号?
③桑恩看到苏珊的求救信号后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过渡:苏珊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选择了用互联网求救,她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远隔万里却富有同情心的桑恩。
2、学习九至十八自然段。感悟第二个问题:美国的小男孩桑恩是怎样帮助苏珊获救的?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桑恩通过互联网帮助苏珊,分别做了些什么?(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总结:
四、延伸拓展,实践活动
1、苏珊的获救,互联网固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跟苏珊的沉着与智慧是分不开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危险要懂得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自救,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吧!(课件播放:鞋子的故事)
2、通过《网上呼救》这个故事,我们对互联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做什么?课后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并学习上网,看看互联网上有哪些信息。
篇4:《网上呼救》教案
《网上呼救》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具体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解题。
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
什么网?谁呼救?
二、细读课文。
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例如:
为什么呼救?结果如何?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什么地方?从地理空间来讲,他们隔得很远。
苏珊怎么了?
她能自己帮助自己吗?为什么?
桑恩是怎么做的?
他们是如何救助苏珊的?
苏珊求救时为什么要用黑色粗体的大字?
如果没有互联网,会怎样呢?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你还有什么疑问吗?释疑。小学四年级语文《网上呼救》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篇5:《网上呼救》教案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1.你喜欢上网吗?你上网一般做什么?
2.板书课题,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
2.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3.默读课文,认真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旁边。
4.交流感悟,初步感受一个美国孩子竟让远在芬兰的女孩及时获救的神奇。
(1)为什么苏娜在网上呼救?
(2)桑恩看到呼救时是如何想的?
(3)桑恩为苏娜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三、研读课文,潜心感悟
一个美国男孩桑恩竟让远在芬兰的女孩苏娜及时获救,太神奇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苏娜最终能获救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一)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将体会写下来。
(二)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汇报。让学生明白苏娜最终获救是大家共同协作的结果。原因有四:
1.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
(1)桑恩在美国,苏娜远在芬兰,他们相隔万里,没有互联网,苏娜不可能发出求救信号,桑恩也不可能收到求救信号。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美国和芬兰的位置,体会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
(2)找出描写时间的词语,体会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将近6点,桑恩发现求救信号;6点14分,桑恩将苏娜的情况告诉了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6点24分,艾眉接通了芬兰方面的电话;不久,苏娜获救。
2.桑恩富有同情心。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
(1)你能帮助我吗?桑恩按键打出:出了什么事?(桑恩发现求救信号,立刻关切地询问。)
(2)桑恩凝视着苏娜刚刚发出的信息最后决定立即打电话给紧急救援中心。
①读这段话,引导学生抓住凝视、赶紧、连忙、立即体会桑恩富有同情心。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挺住!桑恩用粗体大字打出,我们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她好久才回答:痛。痛得更厉害了。
桑恩两眼盯着电脑屏幕,他叫苏娜说出她所在的地址。
①挺住!一句中感叹号有什么作用?(表示语气坚定。)
②桑恩为什么用粗体大字打出信息?(因为苏娜感到眩晕,桑恩担心她因看不见而失去信心。)
③从两眼盯着中你体会到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1)出示句子:天哪!她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打电话?体会艾眉的惊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艾眉立即吩咐桑恩叫苏娜把当地紧急救援中心的电话号码传过来。10分钟以后,艾眉接通了芬兰方面的电话。体会艾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4.当地的紧急救援人员的及时救助。
出示句子:不久,当地的紧急救援人员赶到了那所学校,救出了苏娜。想象救援人员遇到的困难,体会救助的及时。
四、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2.网络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篇6:网上呼救教案
网上呼救教案
网上呼救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认识生字“聊、屏、灼、肋、夹、距、询、址”积累“网”和“救”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认读新词“聊天室、屏幕、互联网、灼痛、夹住、困难、距离、询问、地址” 2、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网络传递信息速递快;体会文句准确性及按时间推进所带来的悬念和紧迫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3、 重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难点:能发现时间脉络,体会无形的网络也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课题: 1 学习“网”字。 出示象形字: 网猜猜象形字,说出理由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画来表达事物,演变到小篆字的笔画更漂亮,而新宋体更简洁,这里的撇点撇点就像网里纵横交错的网格,古时候,人们用网来捕鱼,这就是渔网。 出示:渔网 注意渔网的渔是有三点水的 2 联系生活积累“网”字组成的词语。 除了线织成的网?你还看到过什么? 出示:网兜 球网 蜘蛛网 3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 出示:互联网 4.奇妙的互联网,不仅可以传递文字、图象、声音,有的时候还能挽救人的生命呢。今年我们所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网上救援的真实故事。 5揭示课题 板书:网上呼救 二、通读全文、概括文中大意 1、默读全文,划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课件正音辨形 2、请五位同学按时间分读全文,边听边思考:谁在什么地方呼?为什么呼?谁在什么地方救?怎么救?结果怎么样? (芬兰的苏珊因为病发在网上呼救,美国的麦克通过救援中心终于让苏珊得救了) 三、细读文句、发现点示时间,体会网络救援的实效 1、刚才让五位同学读了全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读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请大家找出来,并说一说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天下午, 。 将近六点, 。 六点十分, 。 十分钟后,。 六点三十分,。 一天下午,美国男孩在网上聊天室漫游。 将近六点,收到苏珊的求救信号。 六点十分,麦克通知了美国紧急救援中心。 十分钟后,美国救援中心与芬兰救援中心取得联系。 六点三十分,苏珊得救了。 2、请大家算算,从苏珊呼救到得救一共花了多长时间?(半小时) 那让我们来看看芬兰到美国有多远?(出示课件地图,芬兰与美国隔着欧亚大陆、横跨太平洋,大概相距8380公里) 在这么远的距离,只花了短短半个小时就让苏珊得救了,靠的是什么? ――――神奇的网络,快捷的网络,高效的网络。 四、品读文句,了解补叙叙事手法,体会重点词的作用 1、请大家齐读第2、3小节,告诉我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先讲美国男孩麦克收到求助信息,再讲苏珊因为发病求助 我们一般讲故事都是按时间发生顺序来讲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篇课文里面先讲美国男孩麦克收到求助信息,再补充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讲故事的方法我们称为补叙。 谁能来讲讲这样讲故事有什么好处?(能让人产生疑问,有悬念,抓住读者的眼球,体现事情的紧急性) 2、苏珊怎么了?她为什么要通过网络求助? 灼痛是怎样的痛?(被火烧一样的痛)剧烈灼痛呢?(非常非常痛,比被火焰山的火烧还要厉害) 两肋夹住---肺在肋骨内部,如果肋骨被紧紧夹住会怎么样?(压迫肺部,自然呼吸就困难了) 旧病复发/不能行走/呼吸困难 出示课件: 苏 珊 旧病复发/不能行走/呼吸困难----只有她一个人/电话无法拿到 强忍疼痛,上网求助 3、一边……一边 请读第5小节,为什么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一边……一边?为什么不先问清楚地址再通知芬兰呢? (紧急,为了节约时间) 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4、麦克问地址的时候,苏珊为什么只回答了一个字“痛”?(她快支持不住了) 苏 珊 旧病复发/不能行走/呼吸困难----只有她一个人/电话无法拿到 强忍疼痛,上网求助“我不能动,呼吸困难,请帮助我,苏珊”】 快支持不住了/好久才回答“痛!” 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出了地址 获救! 5、麦克没有得到苏珊关于地址的回答,苏珊只回答了一个痛字,他明白了苏珊快支持不住了,于是――(他打出“挺住!”) 为什么要立刻?麦克为什么要用粗体打字?前面苏珊为什么要用黑体字求救?(出示课件)----(因为时间紧迫,麦克用粗体字是为了让苏珊鼓起斗志,苏珊用黑体字是为了引起注意,能让呼救得到回应) 请谁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定地、鼓舞地) 出示课件: 苏珊 麦克 “我不能动,呼吸困难,请帮助我,苏珊” “你在什么地方?” “痛!”“挺住!我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五、无形的网连起了有情的人,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麦克认识苏珊么?(不认识) ――那麦克为什么要救苏珊?(因为世界是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友爱) 电脑的网络世界是虚幻的、无形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真挚的、有形的、千丝万缕无处不在的。 请大家来说一说你有没有听说过类似人与人互助的故事? (汶川大地震等等)篇7:网上呼救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6个。
2、 积累词语若干个、句子2句。
3、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边默读边思考,划出表示时间的词。
5、 用“一边……一边 ……”写句。
6、 知道网络使电脑之间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教学重点、难点:
1、 继续练习边默读边思考。
2、 积累句子,用“一边……一边……”写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电脑、网络。
2. 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3. 小结。
4. 示题、读题。
二、 整体了解
1. 自读课文。
2.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三、 学习课文
1. 默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的词,想想:在这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
2. 交流。
板书:将近六点 网上呼救
六点十分 麦克求助
十分钟后 美芬联系
六点三十 苏珊得救
3. 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些时间?
(1).情况紧急
(2).网络作用之大,仅用了半小时,使美国男孩救了远在大洋彼岸的芬兰学生。
4. 再读课文,哪些词句使你感受到情况紧急,用“--”划出。
5. 交流:
▲将近六点,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我不能动,呼吸困难,请帮助我,苏珊。”
指导朗读。
▲突然,她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痛,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此时,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距离最近的电话也无法拿到。于是,她强忍着疼痛,上网发出了求救信息。
学生字:灼
指导朗读。
▲那边的工作人员一边联系芬兰有关方面,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a.用“一边……一边……”说话
b.学生字:询
c.指导朗读
▲6.7.8.9节,根据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四、 复习拓展
1. 齐读全文。
2. 完成词句活动室。
3. 说说互联网上的小故事。
[网上呼救 教案教学设计]
篇8: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互联网的速度之快与神奇美丽,同时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由生活中的'电脑使用说起,引出奇妙的互联网不仅可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有时还能挽救人的生命,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接着问学生课文中讲了谁救了谁?麦克是哪个国家的?苏珊呢?老师马上通过互联网查询世界地图。老师请大家看一下这就是:“世界地图”,美国和芬兰中间隔着太平洋、北冰洋,如果乘坐飞机将要花费好多个小时。通过网络搜索世界地图,指出两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网络之神奇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快速和便利。
随后,我又设计:那么远的路,麦克是怎样成功地救助了苏珊呢?课文从苏珊得病到得救经历了多少时间?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笔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圈划得出半个小时左右,教师马上小节:这么短的时间,又是这么远的路,就成功救助了一个危急病人,简直不可思议,只有网络才能办得到,它使远隔重洋的人好像近在咫尺一样。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请学生自读课文,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既写出了时间的紧迫性,又写了互联网的速度之快;虽然大家素昧平生,互不相识,又远隔重洋,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友爱、互助却不受时空的限制。
整堂课就是这样让学生由兴趣着手,最后有感而发,提升情感。
篇9:《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这篇课文有许多语言的知识技能训练内容,如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列句式“一边……一边……”、对话语言的掌握等。孤立于文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是机械的操练,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些知识技能学习应当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领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进行表述必有其道理,其目的就是为了作文、立意,使文章更精彩,使思想更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用,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以后自己在作文时也可以这样用。
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救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了各时间的节点,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时间的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就了。通过师生相互呼应的朗读,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常见的句式训练莫过于给例句再模仿的方法了,可是没有语言环境,句子的表达是毫无意义的。就如本文中的句式“一边……一边……”,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同时做两件事情,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他这样做合情合理,作者可以这样描写他,是环境所迫。那么同样的麦克也因为时间紧迫同时做着许多事,可课文略写了,于是教师把这个情景创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式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用意。包括教学中让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也离不开原有文本的情景,时间紧迫对话语言的设计就必须简短、清晰、准确。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本文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篇10: 《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互联网的速度之快与神奇美丽,同时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由生活中的电脑使用说起,引出奇妙的互联网不仅可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有时还能挽救人的生命,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接着问学生课文中讲了谁救了谁?麦克是哪个国家的?苏珊呢?老师马上通过互联网查询世界地图。老师请大家看一下这就是:“世界地图”,美国和芬兰中间隔着太平洋、北冰洋,如果乘坐飞机将要花费好多个小时。通过网络搜索世界地图,指出两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网络之神奇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快速和便利。
随后,我又设计:那么远的路,麦克是怎样成功地救助了苏珊呢?课文从苏珊得病到得救经历了多少时间?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笔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圈划得出半个小时左右,教师马上小节:这么短的时间,又是这么远的路,就成功救助了一个危急病人,简直不可思议,只有网络才能办得到,它使远隔重洋的人好像近在咫尺一样。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请学生自读课文,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既写出了时间的紧迫性,又写了互联网的速度之快;虽然大家素昧平生,互不相识,又远隔重洋,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友爱、互助却不受时空的限制。
整堂课就是这样让学生由兴趣着手,最后有感而发,提升情感。
篇11: 《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这篇课文有许多语言的知识技能训练内容,如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列句式“一边……一边……”、对话语言的掌握等。孤立于文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是机械的操练,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些知识技能学习应当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领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进行表述必有其道理,其目的就是为了作文、立意,使文章更精彩,使思想更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用,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以后自己在作文时也可以这样用。
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救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了各时间的节点,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时间的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就了。通过师生相互呼应的朗读,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常见的句式训练莫过于给例句再模仿的方法了,可是没有语言环境,句子的表达是毫无意义的。就如本文中的句式“一边……一边……”,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同时做两件事情,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他这样做合情合理,作者可以这样描写他,是环境所迫。那么同样的麦克也因为时间紧迫同时做着许多事,可课文略写了,于是教师把这个情景创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式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用意。包括教学中让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也离不开原有文本的情景,时间紧迫对话语言的设计就必须简短、清晰、准确。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本文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篇12: 《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这个故事显现了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课文人物事件错综复杂,富有情感,并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我在教学时,抓住时间线索,帮助学生既感受了网络快速、便捷,又领悟了网络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辉。
事先(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时差现象,知道芬兰已是凌晨两点,就是美国傍晚七点多钟,在这“漫长”的一个多小时里,面对死亡的威胁,苏珊强忍疼痛,不仅不断借助互联网发出求助信息,还经受住了疾病的折磨与痛苦的煎熬,一直坚持下来了。同时,桑恩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抓紧分分秒秒,通过互联网为苏珊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让孩子们了解到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勇敢的小男孩。
不仅如此,孩子们通过学习还感受到,正是网络的快捷,才为苏珊战胜病魔,才为人们的爱心救助赢得了时间,自然为互联网创造的生命奇迹惊叹不已。
正因为以时间这条线索贯穿始终,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芬兰和美国虽时差相隔七小时,相距一万五千米,路途遥远,但人们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不分国度、不分人种、不分肤色、部分言语,紧密团结在一起,世界像个大家庭,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并且对互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后面的拓展练习顺利实施,使整个教学过程酣畅淋漓,如行云流水。
篇13:《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漫( ) 幕( ) 键( ) 剧( )
慢( ) 暮( ) 键( ) 据( )
肋( ) 廊( ) 援( ) 凌( )
胁( ) 廓( ) 授( ) 陵( )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两肋(lèi lè) 瘸腿(qué qié)
眩晕(xuán xuàn) 屏幕(pín pínɡ)
三、造句
求助——
四、加标点符号
可是苏珊回答 我感到眩晕 挺住 桑恩用粗体大字打出 我们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她好久才回答 痛 痛得更厉害了
发展练习
苏珊“网上求救”的'成功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请把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语文
1、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我国的省名或城市名,使前四个字和后四个字各是一个成语。
◇至高无____ ____枯石烂 ◇低三下____ ____流不息
◇人云亦____ ____腔北调 ◇气壮山____ ____辕北辙
◇声东击____ ____居乐业 ◇一技之____ ____里淘金
◇万古长____ ____底捞月 ◇见多识____ ____山再起
2、在《水浒传》中有108位英雄好汉,他们各有自己的绰号,请连线。
宋江 黑旋风
林冲 花和尚
吴用 豹子头
李逵 及时雨
鲁智深 智多星
【参考答案与提示】
趣味语文1:上海,四川,云南,河南,西安,长沙,青海,广东。
2:宋江——及时雨,林冲——豹子头,吴用——智多星,李逵——黑旋风,鲁智深——花和尚。
篇14:网上呼救教学反思
《网上呼救》记叙的是一个发生在网络时代的真实故事,显示了网络的巨大作用。苏珊是芬兰赫尔辛基一所学院的学生,在图书馆突然发病,生命垂危,危机时刻她在网上聊天室发出了求救信息。美国德克萨斯州登顿县的男孩桑恩看到这条信息,展开万里营救,终于使苏珊脱离危险。救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通过网络进行万里营救就显得很不一般,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整个营救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阅读这个故事,我们除了看到桑恩的热心与机智和更多热心相助的人们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的作用,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 网上读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网上呼救》教学教案(整理14篇)】相关文章:
高中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2024-03-01
不上当受骗的教学反思2022-10-23
防溺水教育安全教育教案2023-11-19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2023-01-30
防溺水教育班会备课教案2023-04-25
幼儿2022年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2023-08-11
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优秀教案2022-07-18
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经典教案2023-11-02
防溺水教育教案2024-02-23
小学防溺水安全教案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