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魅力美术课件(精选11篇)由网友“爱情骗子孙胜完”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色彩的魅力美术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色彩的魅力美术课件
色彩的魅力美术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引导获取网络相关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和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过程,提高对色彩的理解,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的方法。能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能够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评价他人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形成一定色彩知识概念和常识,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求知欲。
◆通过对生活中色彩的关注与鉴赏,提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美的热情,促进审美修养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拿一盒水彩笔,做个小调查,找几个同学选出他们心中能代表春、夏、秋、冬的画笔。
教师总结丰富的颜色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本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常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
引出今天的课题——色彩的魅力
色彩是我们进行绘画训练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绘画语言,是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色彩的基础知识。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大千世界的色彩,共同感受世界的美好,领略色彩的神奇魅力。
欣赏体会两幅作品,思考,学生发表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展开
1、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感悟它们的美。
2、赏析美术作品是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之美和主观情感的
播放幻灯片:教师展示一些色彩优美的摄影作品,同时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观看和欣赏作品,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边进行讲解和启发提问,用自然界美丽的色彩、实用性的美术色彩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绚丽多彩的领域中。
学生回答问题,说出各种色彩,以及感受。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色彩知识了解的程度。了解学生欣赏的感受,让学生知道世界因为有了色彩而更加美好。色彩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深入
播放幻灯片:颜料中的色彩、色彩的三要素、色彩三原色与三间色,对比色,相邻色。色彩对比、色彩对比的实验、色彩的功能及色性学生理解体会,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调色实验,通过做连线题目的方式来了解色彩的.功能及色性。学生辨认平时最常用的颜料中的色彩,了解三要素、色彩三原色与三间色、对比色、相邻色、对比色、色彩的功能及色性色彩在生活和作品中的运用等知识。
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
1、互为类似色调的两幅图;
2、互为对比色调的两幅图;
3、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图。
(四)作业
1、设计一个有创意的色相环(24色相),了解色彩的对比关系。
2、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分别表达欢快和沉静的感觉(也可以是其它的情感表达)。
(五)总结
色彩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色彩学”是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的加强色彩知识的学习,提高我们的审美创造能力,用色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篇2:色彩取样美术课件
色彩取样美术课件
《色彩取样》是湘版美术课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分享了关于色彩取样的美术课件,希望对老师们的上课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对自然色彩的移植运用,学会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美,培养对色彩的良好感受。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自然物色彩的搭配比列,能把自然物的色彩搭配移植到自己的画面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激发其创造美的生活愿望。
教学重点: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自然物色彩的搭配比列,能把自然物的色彩搭配移植到自己的画面上。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激发其创造美的生活愿望。
一.知识回顾,提问激趣
1.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提炼许多美丽的色彩!(多媒体播放春夏秋冬四时画面)除了大自然,我们还能去哪儿提炼美丽的色彩呢!
2.学生回答
老师知道 有一位艺术天才,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他认为绘画中的色彩是艺术的表现,而不是按照自然界原样描摹。他敢于“异想天开”画出与纵不同的画。
(多媒体播放马蒂斯的作品)
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马蒂斯的画吧!”
二.欣赏感受,切入主题
1.欣赏马蒂斯作品,讲述法国画家马蒂斯的生平故事。
小结:除了大自然,在艺术家的经典画作里我们也能寻找美丽的色彩。
马蒂斯 法国画家 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 重点欣赏马蒂斯的《红色和谐》这幅画。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幅画的色彩感受。(热烈,夸张,鲜亮……)
1. 这幅画描绘了些什么?
2. 这幅作品马蒂斯用了哪些色彩?这些色彩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呢?
三. 深化理解,制作色谱
继续观察,尝试分析《红色的和谐》这幅画画面色彩的种类和面积的配置比例。
1. 画面中主要有什么色彩?哪种颜色最多?哪种颜色最少?
2. 动手找出与画面中色彩相对应的彩笔或油画棒。
小训练:五分钟内,尝试制作一组《红色的和谐》这幅作品的色谱。
制作步骤:1.寻找颜色;2.彩笔排队;3.按颜色,面积从多到少逐步绘制。 展示学生的制作的色谱。及时鼓励色谱制作准确的学生。
火眼金睛小游戏:找一找他们制作的《红色的和谐》的色谱问题在哪。
评价标准:色谱里的颜色种类,颜色面积配置比例。再对照教材的色谱分析自己的色谱,加深对色彩取样的理解。
四.设计创作
1. 想一想,《,红色的和谐》这组色谱能让你联想到哪些有趣的事或物?
2. 活动:绘制一幅你喜欢的事或物,运用《红色的和谐》这组色谱进行涂色。 (注意:色谱中最多的颜色在画面中占据大部分面积,再依次安排其他小分量颜色在画面中的`位置,反复比对画面中每种颜色所占比列情况,及时加以调整,直至完成。)
五.作业展评,拓展延伸
1.学生互评,师生共评。
欣赏学生运用这组色谱创作的优秀作业,说说你喜欢的地方。
评一评:
谁运用的色彩比列更准确?
谁运用的色彩更巧妙?
师评价并小结。
欣赏苗绣鲜明的色彩对比以及丰富的色彩搭配。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色彩鲜艳明快,使人有爽朗炽热之感。
苗绣中多以红、绿色为主,辅以其他颜色,而且花纹稠密,色彩更显艳丽浓烈、富丽堂皇。苗绣的色调带有强烈的夸张色彩,它常不按照真实物体的颜色配色,而是按其氏族的审美要求,大胆而灵活的加以运用; 其色彩讲究冷暖的对比,注重在强烈的对比之中取的一种色彩美的协调,造成一种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效果。
篇3:中职美术色彩课件
一. 教学目标
1. 让同学们认识色环,理解色彩在色环上的变化规律。
2. 掌握色彩的三原色和三要素。
3. 经过课堂上的调色练习学会怎样进行调色。
4. 使学生能够感觉暖色系列与冷色系列组成的画面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 教学重点
体会色彩的冷暖给人产生的心理感受。
三. 学习难点
在色彩联想的练习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色彩与联想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调出想象中的色彩。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 讲解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色环的概念。
2、 通过观看图片和色环,讲解色彩在色环上的变化规律。
3、 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
4、 有彩色和无彩色
有彩色:除黑白灰以外的所有颜色
无彩色:黑白灰
5、 对色彩的感受
(1) 冷暖感觉
a.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冷暖感觉的心理经验。
b.通过梵高的《向日葵》与东山魁夷的画作的色彩冷暖比较,还
有课本上学生的《向日葵》与梵高的《向日葵》进行色彩冷暖感觉的比较,使同学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冷暖。
c.观看一些梵高的其他作品,同时讲解他的色彩的冷暖特点。
d.进一步举例说明色彩的冷暖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以及他给我们心理感觉上的区别。
e.举例说明冷色和暖色给我们带来的其他感受。
f.颜色引起的心理错觉,被艺术家和设计师利用,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举例说明)。
(2) 色彩心理
a.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一
旦这些经验与外来色彩发生呼应时,就会在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b.色彩能够充分地表达情感,举例梵高等例子来说明。
c.让同学观看一些色彩心理作业,给他们分析用色的道理。
(3) 色彩的表情
分别说明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兰色、紫色、黑色、白色、灰色、金属色的特性和他们所代表的含义。
(二)、讨论
通过前面对色彩冷暖和色彩心理以及色彩表情的讲解,然后来给书上的色彩心理作业命名。
注意事项:要考虑到不同色彩的表情和他们代表的不同意思,以及他们给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
(三)、练习
练习调色,完成一张12色相环。
材料:铅笔、直尺、橡皮、圆规、毛笔、水粉颜料、水、调色盘、白卡纸。
(四)、教师巡回辅导
(五)、点评并总结
(六)、板书
篇4:中职美术色彩课件
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教学方式:讲解、示范、实践。教学过程:
我们拥有一个五彩的世界,是因为我们拥有拥有阳光。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深暗的山洞里,死黑一片,无色彩可言,而当我们划亮一根火柴,便产生光,也就产生了色彩。于是有人比之为“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
光有多种来源,而太阳光是标准的发光体。色彩学就是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光和色的物理现象的。英国科学家牛顿早在17世纪就用三菱镜将白色光分离成色彩的光谱,即一条连续的标准色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在这之后法国化学家夫鲁尔及斐尔德认为蓝是青与紫之间的色彩,所以改为红、橙、黄、绿、青、紫六个。从此色彩学都采用六标准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熟悉这些光谱色的,如雨后天晴时的彩虹、肥皂泡上的彩色,游浮在水面上呈现的色彩等,都是由太阳的白光分解出来的`。这也证明太阳的白光是由这些标准色光组合而成的。用聚光透镜把这些光谱色光重新聚集,便又回到白色光了。我们为此可给出一个定理:非物质性色彩(色光)的标准等量混合产生白色。
关于色彩是由光产生的道理就如同地球是圆的道理一样,虽然是真理,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概念却往往是与之相饽的。一般人总认为颜色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即认为树是绿色,天是蓝色,那本书是红色的封面。颜色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这一观点满足了日常生活中许多实际需要,然而却忽视了颜色是随特定条件而发生变化的这一基本事实。我们也常谈到光的颜色,并认为颜色也是光的一种性质。这一观点满足了日常生活中许多实际的需要,然而却忽视了颜色是随特定条件而发生变化的这一基本事实。
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在这之中,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彩色(如红、黄、蓝等),另一类是无彩色(如黑、白、灰)。
尽管世界上的色彩千千万万,各不相同,但任何一种色彩(除无彩色只有明度的特性外)都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所以我们把色相、明度和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
(一)色相指彩色的相貌。不同波长的光给人有不同的色彩感受。如红、橙、黄、绿、蓝、紫等每个字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
(二)明度指色的明暗程度(即深浅程度)。无彩色和彩色都有明度。在无彩色中,黄的明度较高,蓝紫色明度较低。总之,亮的颜色明度高,暗的颜色明度低。
(三)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或饱和度,也可以指色相感觉明确及鲜灰的程度。
光谱中的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最纯的高纯度的色光。
颜料中的红、黄、绿、紫等色也是相对纯度高的色相,蓝绿色在颜料中是纯度较低的色相。
任何一个色彩加白、加黑,加灰都会降低它的纯度。混入的黑、白、灰,补色越多纯度降低得也越多。
篇5:小学美术色彩课件
小学美术色彩课件
在教学中学生刚接触颜料作画时的几课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一些畏难情绪尤其应该值得注意。所以教学中对此应有足够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色习惯对以后的教学是相当有利的,一般说来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材料性能介绍。
在教学中要详细介绍工具材料性能,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颜料作画首先要对工具材料性能有所了解,才能在使用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根据学生特点,作画时往往不能一笔画到位也不要一步到位,有些色块需要涂改,还有的容易画出格,这些都要用较厚稠的颜料把它覆盖掉重来,所以不易选择透明的水彩颜料,宜选择水粉颜料为好。
⑵要准备大小两支毛笔,大的以羊毫为好,可以蘸很多颜料,适宜平涂画大的色块;小的以硬毫为好,适宜勾勒出光滑、细挺的线条。
⑶调色盘要保持整洁,洗笔的水要保持清洁,画笔要洗干净以免影响调色效果。 ⑷统一颜料色相称谓,或者认识一些相同的颜料不同的名称现在市场上颜料品牌较多,同一名称的颜料挤出的色相并不一致,这样不利教学。
二.让学生对色彩搭配有一定的认识
在学生刚接触颜料时,首要的.事弄明白原色间色和复色的关系,这样既使学生知道色彩调配方法,又使学生在以后自己调色中能灵活运用色彩倾向的变化来调色。
三.教师注意示范,用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⑴把颜料挤在调色盘中,要分格挤,不要把几种颜料挤在同一格中相混,用多少蘸多少,不致浪费颜料。
⑵在作画前,把要用的颜料都挤好,学生在画画时如调色盘中只挤了两种颜料,他们往往只有这两种颜色画整幅作业,而且全部挤好颜料,还能使着色有节奏,不致上一会儿色又要停下来挤颜料。
⑶毛笔蘸水时要控制水份,可先只蘸一个笔尖,根据颜料浓稠再适当多蘸几次,调到适合作画浓度。学生作画调色往往大刀阔斧式的蘸很多水去调色,这样很容易使颜料变薄,学生上色时又不会调节笔头上的水份,很容易把作业本上画好的色块渗化出格,准备一张试色纸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压抑学生的个性,主张在基础的调色方法之上运用有自己特色的色彩倾向的个性作画。
四. 欣赏不同风格的笔触的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色彩的乐趣
梵高的作品最能让学生感到亲切,那是因为他那真挚的绘画语言,富于节奏的笔触形成的。优秀的启蒙其实就是良好的开端,不言而自教,教师应该亲身示范一些小品,让学生在感官上更加深化色彩运用的魅力。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了解色彩的性能以及色彩的一些理论知识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这些理论和实际操作融合起来让学生循序渐进。
色彩的三要素,是调色的基础 根据色彩理论的分析,任何颜色都具有三种重要的性质,即色相、明度、纯度,并称为色彩的三属性。色彩三要素是用以区别颜色性质的标准。从这三个方位去把握,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而培养系统化、科学化的思维方法。因此强化中年级的基础色彩练习将有助于日后的提高。
1.认识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等能够区别各种颜色的固有色调。每一种颜色所独有的与其他颜色不相同的表相特征,即色别。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是7个基本色相,将它们依波长秩序排列起来,可以得到像光谱一样美丽的色相系列,色相也称色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辨色能力,和丰富色相的认识,不简单的只知道比如红色系展开就有大红、朱红、粉红、土红、曙红、绛红等。
2.认识明度
明度指色彩本身的朋暗程度。也指一种色相在强弱不同的光线照耀下所呈现出不同的明度。光谱7色本身的明度是不等的,亦有明暗之分。每个色相加白色即可提高明度,加黑色即可降低明度。在诸多色相中,明度最高的色相是白色,明度最低的色相是黑色。有了黑白的明度变化,让单一的色彩立即丰富起来。
3.认识纯度
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达到了饱和状态的颜色,即达到了纯度要求,为高纯度。分布在色环上的原色或系列间色都是具有高纯度的色。如果将上述各色与黑、白、灰或补色相混,其纯度会逐渐降低,直到鲜艳的色彩感觉逐渐消失,由高纯度变为了低纯度,纯度可以暗示透视的变化和色彩语言的进一步细腻化,微妙的属性得以加强。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入。
黑、白、灰等没有色彩倾向的色称为非色彩,也称中性色,其纯度为零。
全部色彩都存在着色相、明度、纯度这三个相互独立的性质。各色相纯度不同,明度也不同,执教者自己首先要自己很明确这些基础的基本知识,从而达到引导的作用。 小学美术的色彩和未来的审美教育,对于将来进一步认识感受美作用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色彩的教学是一个引领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你去开发的宝藏。谁挥汗如雨,谁就会有硕果累累的金秋!
篇6:记录色彩美术课件
【教学目的】
1.了解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和影响自然界中
物体色彩变化的两大因素——光源色与环境色。
2.明晰“固有色”的观念。
3.能够识别和记住一些常用颜色的名称。
4.了解颜色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
5.理解关于颜色的五个概念——原色、间色、复色、
类似色和互补色。.
6.理解色彩所具有的冷、暖属性以及色彩如何通过联
想的作用从生理与心理上对我们产生影响。
7.掌握关于色彩对比与协调的几种常用方法,初步懂
得色彩搭配的规律。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与色彩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原
理、规律、观察与表现方法的学习与掌握,以及如何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授,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固有色”观念的明晰和帮助学
生理解、领会色彩所具有的冷、暖属性及色彩如何通过联想的作用从心理和生理上对观者产生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时长】1课时
【教具准备】红黄蓝墨水透明杯子课本幻灯片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4
教师导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漂亮的绘画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5
教师提问:假如这些画都没有了颜色,你觉得这些画还漂亮吗?学生回答: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6
教师提问:对比两张图片你觉得哪一张图片更有感染力?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那么色彩从何而来?
就请大家一起来学期第五课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绘画的色彩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7展示课题
【讲授新课】
一、色彩的来源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8
教师讲述:光,创造了拥有色彩的世界,没有光就没有颜色。
二.影响物体色彩变化的三个条件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9
教师讲述:影响物体色彩变化的三个条件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一)光源色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0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上面的两张图片哪张是朝霞哪张是晚霞?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我给同学们一个提示一般来说晨光偏蓝紫色,晚霞偏黄红
色,那么那张是朝霞,哪张才是晚霞。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1
教师讲述:什么是光源色
自然界中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是不一样的,他们照在物体上
所引起的色彩感觉相应地也会不同,这便是光源色。
(二)固有色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2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固有色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来做个填空题
一只色的绵羊
一个()色的大苹果
一片()色的天空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当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想到的颜色,就是物体的固有色。
(三)环境色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3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看这个白色的石膏球,当石膏球放在绿色的草坪上,白色的石膏球的暗部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呢?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球受到了环境的影响,球体的暗部呈现出环境的颜色。这
是光照射在草地上,草地的颜色通过光反射到了球体上,所以球体暗部呈现了绿色。教师讲述:那么什么是环境色呢?
因为光反射的缘故,周围环境的色彩必然影响到物体,我
们把它称为环境色。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4
教师提问:两张图片中苹果的环境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补充:在蓝色的背景上黄色的苹果的暗部偏绿色
在黄色的背景上黄色的苹果的暗部偏橙色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5
三.色彩是如何记录的
(一)色彩的三属性
教师讲述:了解色彩的属性是认识色彩最好的办法。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颜色的称呼,它是区分颜色的'主要依据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纯度:指颜色的鲜明程度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6
(二)颜色的五个概念
教师讲述:当然色彩的三属性只是对于色彩记录的一个部分,对于色
彩还有原色、间色、复色、类似色、互补色等五个概念。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7
1、原色
教师讲述:所谓原色就是无法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产生的颜色原色分为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为红蓝绿,当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变成
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为洋红、青色、黄色,当三种颜料混合在
一起会变成黑色。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8
2、间色
教师讲述:这里有几杯彩色的墨水,请你混合一下,看看会有什么变
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颜色混合。
学生参与操作:
教师补充:红加黄——橙
蓝加绿——绿
红加蓝——紫
混合出来的颜色在色相环中是在两个原色中间的颜色,我
们把这种在原色和原色之间调配出来的颜色叫做间色。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19
3、复色
教师提问:如果三个以上的原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颜色呢?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调色
教师补充:以不同比列混合的三种原色或者任意两种间色所得到的颜
色我们称为复色,又称浊色、灰色。
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20
4、类似色与互补色
教师讲述:我们来看看色相环,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称类似色色环上任何直径两端的的对比色称互补色。简称为补色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21
教师提问:哪幅画的颜色更醒目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下面这幅颜色更醒目,图片的颜色运用了互补色。而上面的颜色运用了类似色,显得更为和谐。教师播放幻灯片:播放幻灯片22
篇7:拓印的魅力美术课件
拓印的魅力美术课件
拓印的魅力美术课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手中的油画棒或铅笔,拓印出自己认为好看的花纹,掌握拓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拓印中找到美、欣赏美。
3、感受到拓印的乐趣,并能激发学生拓印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手中的'工具,拓印出自己认为好看的花纹。
教学难点:
感受到拓印的乐趣。
课前准备:
铅笔、油画棒、纸、拓印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事先准备好一张纸、一片树叶、油画棒)
1、 老师给你们这些材料,让你们制作成一幅画,你会怎么表现?
2、 请学生试一试。(可以有多种方法)
3、 交流。
你认为可以怎么做?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 新授
1、为什么这张画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因为表面它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2、在你的身边,你认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这种拓印?请同学搜集一下。
(钱币,钥匙······)
3、请你把自己收集的东西用纸拓印一下。
4、你可以怎么拓?
请同学按这个方法试一试?
能拓印下来吗?对学生的作品讲评。
5、出现的问题:
A、拓印应朝一个方向。
B、 动作不可太重。
C、拓印时,纸不可移动。
三、 欣赏
1、这么美丽的拓印纹,可以做些什么呢?
A、拓印在纸上装饰。
B、 可以拓印成一条花边。
C、可以画成画。
2、欣赏作品
3、看到这些作品,你有些什么想法?
四、 学生作业要求
1、运用自己身边有的材料进行拓印。
2、可以独立完成作品,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
五、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六、 点评。
教师应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深入幼儿生活去发掘有价值的美术创作题材,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并将幼儿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美术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有机结合
篇8:变化的魅力美术课件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2.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
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学 具: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导出课题
1.猜图:
提问:瞧,这里发生了什么?
引导学生将图片倒置后再观察,原来是水中的倒影。
2.揭题:这些变化的视觉形象给予我们许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进行创造,来体味变化的魅力吧! 课件出示:教材主图(水中倒影图)
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二、体验感受探究变形
1.寻找变形形象:
提问: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变形现象呢?
学生交流,了解哈哈镜中、金属杯上、玻璃幕墙里的物像等变形现象。
2.体验变形过程:
教师吹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的变形。
再将气球拉长、压扁,展示图案变长、变扁等变形效果。
学生亲自体验自己的头像照在金属杯上被变形的乐趣。
篇9:美术风筝的魅力课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 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风的魅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的内容,它是小学美术教学阶段“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教材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风”的魅力所在,再小组交流并合作制作一个利用风能会动的玩具,培养了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习目标】: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风和风能。 难点:运用各种材料加工出风力玩具。 知识点:认识风能。
教育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自主探究点:风筝为什么会飞。 应用点:制作风筝。
拓展点:制作各种风力玩具。 【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 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操作法、体验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篇10:美术风筝的魅力课件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复,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刻理解民间艺术,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民族文化的总体面貌,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鉴于此,笔者对赣版美术教材第廿四册中《五彩缤纷的风筝》一课进行以下案例设计。
一、设计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风筝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曾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一直流行至今,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让中学生关注风筝,并在设计应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教材的`主要目的.作用现今的中学生对风筝见的较多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以事论事,就是不仅要认识风筝文化。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爱生活、爱美的思想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并给学生足够的智慧呈现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能力。从风筝的来历、作用、工艺等方面,吸引学生们用全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我们的民间艺术,让学生充分了解其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传承了我国这优秀的民间艺术。
2、教学切入点
风筝是传统民间艺术。教学中从何处下手才能使学生感觉、体味到,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的工具,是经过几千年演变、几代人的创作。是人们生活中追求美的一种行为。本课以风筝的作用、来历为切入点,逐层展开。使学生感受到风筝文化从面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和提高在生活中发展创作美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的构想
1、直观教学法:“惟有美术教育才能胜任‘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大量的图片信息能引导学生了解风筝历史文化背景,做出审美与意函的判断,引导他们能够正确的解读风筝文化。
2、过程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在课件图片和实物风筝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实践。将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都吸引到风筝的创作中来,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主要困难的解决
1、学生实践中独立操作的难度
我安排课前信息采集表、课堂学习活动表,帮助他们能有效的安排自己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表一:
五彩缤纷的风筝 信息采集表
表二:
五彩缤纷的风筝 学习活动表
2、关于制作要求难易速度的选取
风筝品种增加,性能提高,在民间浸染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历史上的风筝有宫廷风筝和艺匠风筝之分。宫廷风筝的美观、精致等特点,民间风筝的特点是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农民和手工艺人作为民间风筝的制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习惯制作风筝。从教学的角度,学生欣赏的风筝以宫廷为主,可使学生在视觉的感知下,感受风筝文化的魅力。但在实践活动中民间风筝主题鲜明,配合传统节令,装饰性突出;制作风格粗犷,淳朴,一般就地取材,制作者祖传世袭,相互观摩,有集体创作的性质,蔑扎纸糊即成。于是我想两部份结合教学,不仅解决欣赏问题,又为学生实践创作条件,可以就地取材,施展自主空间。
3、关于材料的运用和选择
风筝制作中材料主要的就是“骨”和“皮”。学生在选择时材料的要在自我感知中解决,要给他们自我发现、自我解决的平台。
4、关于风筝工艺的技法
引导学生在资料中学习方法,同时在交流中总结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例设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风筝文化,了解风筝的来历、作用、制作。
难点:风筝工艺的掌握和实践。
教具准备——课件图文资料;传统、民间简易风筝多个。 学具准备——一些较轻便的骨架材料及面料;制作工具。
三、教学程序
1、有引而发——激发兴趣,引发创作动机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首先我用嫦娥一号飞行视频、杨利伟在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和博物馆内图片中风筝的图片,加入文字: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
师: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梦想的实现象征着我们国家的前进的步伐。这是杨利伟在参观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在那陈列着各种飞行器,见证了人类实现飞翔梦想的过程,为什么在航空航天博物馆里会有一支风筝?
师: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我们中国的风筝。
从生活的角度让学生感受风筝文化的魅力。
2、有序展开——提示要点,指明方法
(1)、风筝的来历、作用
信息采蜜表、课件、提问、对话:
师:大家请看这是我收集的风筝,北京的京燕、潍坊、山东、看到这些精美的风筝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收集到了那些有关风筝的信息?它是谁发明?
师:“史书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的鲁班曾看到鹞鹰在天空飞翔受到启发,就“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发明了造纸术,风筝改用纸糊了,人们称它为“纸鸢”。后来有人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一吹,发出象古筝的声音,周而得名“风筝”。 现在我国的北京、天津、潍坊被称为“风筝三大产地”。山东潍坊是历史上著名的风筝之乡,具有“国际风筝都”的美誉。
(通过引导学生已有知识交流再提供图片和文字加以说明,丰富他们的对风筝历史背景的了解,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一种艺术熏陶。) 师问:那么人们为什么发明风筝?
师:除娱乐外,人们还利用它求救、发电,载人、摄影、它还有明目、健身的作用。看来风筝从一项发明已经成为了一样人人喜爱的运动。 学生归纳过程中老师出示文字,老师进行补充。
(感受风筝的作用也代表着它为我们人类作出的贡献,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风筝文化的魅力)
(2)、风筝的分类
风筝实物与图片对比欣赏
师:请大家欣赏、观察一组风筝,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篇11:变化的魅力美术课件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目的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现事物变形及变化的趣味,由此引入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开拓思维的学习习惯。本课透过“画人物变形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诱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学习活动的方式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画人物变形画的过程中,认识美术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领悟美术创作的独特性及变化有趣的艺术魅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兴趣浓厚。有创新意识,对美术创造的独特性及其变化有一定的领悟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黑白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化创新手法的多样性。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四、媒体设计策略:多媒体课件中含有关于大自然变化的图片、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后的学生照片、明星漫画照、作业要求、艺术家的作品。
五、教具准备:课件、不锈钢勺子、相框。
学具准备:彩色作业纸、2B铅笔、画好脸部线条的作业纸。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1、同学们,再过两年,你们就要离开东坝小学,去新学校学习了。真舍不得你们,我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记住我吗?那大家有好办法让我们记住彼此吗?
2、我仔细地观察你们的特点,记住了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记住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认识。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
(二)课堂探究
1、激趣导入,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①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认为这是一张什么照片?
②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的变形图像)。
①请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这又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②同学们,这不是普通的玻璃,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同学们,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哈哈镜、鱼缸、水杯、广角镜里的`变形现象。不完整的,教师补充。)这样的变形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
3、合作探究,感受探究。
(1)通过电脑软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
①除去我们欣赏到的这些变化之外,人在特定的环境之下也会发生变化。(课件出示课本31页图片。)问:a、这是我们平时的样子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变成这个样?b、你照过哈哈镜吗,你记得在哈哈镜里你有什么变化吗?
②今天,我们不能直接到哈哈镜前感受变化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我们就利用电脑来体会一下变化的无穷魅力吧!
a、(课件出示提前照好的同学照片)同学们这是谁呀?我们让朱雪峰率先走进我们的变形世界。b(课件出示变胖、变瘦、变大、变小、扭曲变化后的照片)c、通过刚才的变形,你看到朱雪峰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出示对比图片)学生归纳。(板书) 胖 瘦 变 大 小 扭曲
(2)利用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同学们,你想和朱雪峰一样变形吗?拿起你面前的勺子,举得稍高一点,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
(3)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尝试创作。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老师画了一张脸部变形画像,我们一起看一下吧!(课件演示画像过程:出现眼睛→出现鼻子→出现嘴巴)
?请同学们也拿起画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1)选择部分同学的作品:说一下你是捉住自己的哪些特点来画的。
(2) 同学们在画像的时候都突出了自己的特征,所以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漫画家也是根据同样的方法,创作出了许多的作品。
?(课件出示巩汉林原照与漫画照对比。)同学们观察他的特征,漫画照中主要夸张了他的哪些特征??(利用课件依次出示成龙、范伟、李咏的原照与漫画照对比。)回答漫画照中主要夸张了他们的哪些特征?
(3)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抓住什么进行夸张?(课件出示变形规律)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体形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完成板书)
胖 胖 瘦 瘦 大 变 大 小 小 夸张 扭曲
5、巩固训练,完成作业。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完成作业。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1)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
(2)大家来猜猜画的是谁?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画的变形画像真不错,(课件展示大阿福、创意家居、达利作品)知道吗?我们中国人把这种变化运用到了工艺美术中。瞧,变化后的小孩形象变得更胖了,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的淋漓尽致。不光是人,看,甚至是家具也可以进行了夸张。还有艺术家们,他们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常常用变形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这是艺术大师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我很希望大家能多做做这方面的尝试,说不定你也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变化的魅力,明白了变形的规律,还学会了画人物变形画。
(三)、课后提升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爸爸妈妈看,并对他们作出变化的相关解释。
★ 小学美术色彩课件
【色彩的魅力美术课件(精选11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2022-12-16
多彩的民间美术课件2023-04-09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无笔画教案2023-06-17
五下美术第8课课件2023-03-13
高中美术绘画说课稿2022-05-08
小学美术课件走入美术2022-11-19
人教版美术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2024-04-05
初中美术绘画说课稿2024-03-04
小学美术欣赏课课件2023-03-31
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