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课件

时间:2022-11-12 07:49:19 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课件(共14篇)由网友“树莓耳朵儿”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课件,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课件

篇1: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课件

中考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复习和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严格的单元过关,对C层和B层的部分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二轮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在这一轮复习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学生的综合训练为主体,减少重复,突出重点。在数学的应用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穿插专题复习(如图表信息专题、经济决策专题、开放性问题、方案设计型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向学生渗透题型生活化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的理解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知识、能力深化巩固的阶段,复习资料的组织以中考题及模拟题为主,回扣教材,查缺补漏,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从容地面对中考。由于考前的学习较为紧张,往往有部分学生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此阶段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心态及时作出调整,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心态参加中考。

篇2: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

一、复习采用的是三段式复习法

第一阶段是章节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章节顺序,根据各章节内容划分不同的单元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5月1日左右结束,时间约8-9个周。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设计不同的知识专题,根据不同的知识专题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5月31日左右结束,时间约4-5个周。

第三阶段是模拟测试。按照中考试题格式及标准,设计中考模拟试题,进行中考模拟训练。这一分阶段要于6月12日前结束,时间约2周。

二、复习策略

⑴章节复习——依据教材进行纵向复习。

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决定着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章节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降低教学重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通过章节复习要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应用灵活的作用。其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⑵专题复习——依据知识点进行横向复习

这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能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专题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巩固基础,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辩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⑶模拟测试——依据考题进行综合复

模拟即进行定时、定量、规范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测试有利于学生规范考试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有利于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反思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解题规律或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应考心理。其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回扣、强化、调节。

三、复习方式

⑴知识梳理课

章节复习:

按照“以测导学、以测定教”的原则,章节复习可采取“基础诊断——典型分析——强化训练——知识建构”的程序进行。即:根据知识点设计对应性检测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典型问题或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分析指导,讲知识,讲方法,矫正认识误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通过强化训练加以巩固,在学生熟练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及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建构过程可以放在第二个环节,形成宏观知识框架。

专题复习:

照“体系带点、联系找疑”的策略。专题复习可采取“体系构建——典型辩析——应用训练”的程序进行。即:找出本专题的知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针对关联内容进行对比辩析,明确内涵与外延,明确区别与联系,然后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辩析和应用能力。

⑵习题课

习题课设计的前提是信息的搜集,即搜集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程度,搜集学生训练中的错题,针对搜集的信息设计讲、练的内容。搜集信息的渠道即可以是课上,也可以是课下,即可以是学生的作业,也可以是课堂的交流等。其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即: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从矫正知识入手,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规律,然后针对讲解内容设计诊断性训练,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解题方法或规律。

四、教学要求

⑴降低教学重心,回归课本,落实规范,关注细节

⑵降低教学难度

从《中考说明》看,中考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8:1:1,即使在实际命题中也不会超过7:2:1,基础性试题一般要在75%左右,试题难度基本稳定。从新课标要求看,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已经降低,不再追求知识的难度。

⑶关注实际应用

从新课程要求看,新课程编写的理念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根据新课程理念,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内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考功能看,中考具有选拔的功能,必然要设置有一定区分度的试题,具有中等区分度和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约占30%左右。从试题呈现方式看,这些试题多数设置了应用的实际情境,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考查综合辩析或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关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社会与科技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⑷关注信息搜集

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关键,注重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考查,是教育部在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改革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中考会加大这种内容的考查。

⑸关注实验探究

如:实验假设、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验仪器选择、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而且将实验融入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的背景之中,通过创设实验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⑹关注计算

⑺加强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教的研究;二是学的研究;三是考的研究,针对中考试题,研究中考题型、难度、考查方式、知识分布、境境设置等,研究中考试题命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从考的角度设计复习教学,从而优化教学,优化训练。

⑻强化训练落实

不仅要加大课上训练,还要加大课下的训练,建立多采取限时训练的方式,提高训练的效果。另外,要提高训练的典型性,训练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精选典型试题,做到精析精练,达到以一凡三的作用。

篇3:九年级政治复习课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巩固初一初二学过的法律常识,了解记忆并理解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2.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梳理,了解中考的命题趋势和方向,体会按照出题者的思路去解答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看题,做题,改题,来充分挖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入,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知识梳理:

1、“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则会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会伤害人的身体,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无视法律的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邪教的本质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

3、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作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4、法律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所以把法律称为“国法”);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根据违法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6、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种行为叫做一般违法。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7、一般违法和犯罪区别是它们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

8、一般违法和犯罪共同点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没有不可愈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9、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0、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11、我国法律规定,凡是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由于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12、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13、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专门的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14、家庭保护:父母或其它监护人应当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15、社会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的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16、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首先要根据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的途径。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7、当面对违法犯罪,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之斗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力求保护自己。

18、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有效手段,虽然对加害者造成一定的损害,但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负刑事责任。

19、生活中能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维护合法权益的常用的有效途径是非诉讼,包括向政府、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等反映问题、调解、仲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诉讼,也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时,我们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20、法律援助是指在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证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法律制度。

21、法律和道德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一致的,但它们的形成方式和起作用的手段不同。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它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贬,靠纯粹的精神力量来起作用。我国的法律和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22、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3、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公民权利和义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的源泉。

2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它表现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在我国,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25、根据权利和义务关系,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26、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的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

27、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一个公民自觉履行义务。

28、在我国,公民在履行义务时要做到,凡是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29、因为法律规定了公民权利和义务,所以法律既能规范人们的行为。也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0、法律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1、诉讼通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32、在我国四类法律制裁中,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法律制裁是违宪制裁;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是刑事制裁。刑事制裁又称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适用最广泛的法律制裁是民事制裁。

33、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它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34、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我们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35、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6、青少年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37、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者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偷拆他人信件,偷看日记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38、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是财产。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9、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民事法律手段。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是刑事法律手段。

40、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41、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公民的的遗产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我国法律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当未成年人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时,应当依法通过自己的监护人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42、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是指法律保护我们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43、智力成果权所有人保护自己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智力成果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

44、我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的主题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消费活动中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45、消费活动的最主要的参与者是生产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产品的质量。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的纽带,应信守服务承诺,要为消费者提供真诚、热情和周到的服务

4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权和民族风格习惯受到尊重等权利。

47、消费者是消费活动的参与者,应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48、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法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基础上解决争议;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无效时,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9、针对市场经济中存在违法犯罪的问题,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规范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加强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50、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方法:不轻信广告宣传;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正规商家购买商品;向经营者索要消费凭证并注意保存。

5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5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5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方面体现在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体现在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54、宪法是“母法”,其它法律是“子法”,这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55、宪法制定和修改和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这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的。这种规定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56、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即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最高行为准则,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7、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又将部分国家权力分别交给政府、法律和检察院等部门行使,这就形成了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层级的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行使审判权,检察院行使检察权。

58、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59、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因此,公民守法,首先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实施。

60、我国每个公民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首先要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6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守法。

6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63、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是有法可依,即加强立法工作。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是执法必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是违法必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为依法治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64、在我国,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权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等。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

65、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形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我们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利,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典型例题:

1.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犯罪还是一般违法行为?

2. 国家,社会为什么要通过XX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国家因为关于未成年人的某事做出了什么规定说明了什么?)

3. 公民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

4.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5.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法律如何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6. 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 宪法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为何是最高行为准则,具有最高效力…… )

8. 依法治国的概念,其核心是什么?依法治国的要求有哪些?对公民而言要怎么做?

教学后记:

学生普遍对于初一初二知识的认同比初三的要好,但是运用初一初二知识做题目的能力有待提高。鉴于初一初二知识在中考中的体现比例较少,因此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

篇4:九年级政治复习课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加深对初三教材的熟悉,认识和理解,学会运用系统的知识来解决相类似的题型。

2. 加强对公平正义行为的认识,了解做一个正义的人应该怎样做。

3. 承担责任的利弊,要勇于承担责任。

4. 共和国发生巨变的原因,表现以及党在其中起的重要核心作用。

5. 我国的各项经济制度及其目的。

6. 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及其目的。

7. 我国坚持基本路线来发展,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 我国的文化方面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9.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0. 党领导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1. 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2.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下,我们应积极面对挑战和机遇。

13. 直面升学与择业,我们要转变职业观念。追求学习,创造,奉献的人生价值。

教学知识梳理: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公平和 正义 。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正义感,还要树立责任意识。

2、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既要承担应分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3、社会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而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4、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5、为了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如,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干部招聘考试制度、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等。

6、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 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7、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 和 积极承担责任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8、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9、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

10、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为此,我们经济上要:(1)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政治上要:(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11、正义行为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 和支持。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必然遭到 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12、我们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要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2)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3)不伤害他人、不侵犯的基本权利。(4)鄙视、积极劝说和制止非正义行为,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拨打110报警、报告老师与家长、求助周围群众、借助社会力量等)

13、一个现代人应有有的品格是 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是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

14、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责任是对一个人做 或不做 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5、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同一个与不同的人结成不的社会关系,就会承担着多种 社会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会变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16、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人们不能因此逃避、推卸责任。积极承担责任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承担责任也有积极意义。(1)对个人来说;在社会上中承担责任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承担责任能激励自己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承担责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承担责任,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责任中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2)对社会来来说: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责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17、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他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

18、要让社会投给我们赞成票,就要(1)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思想上):清醒地认识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行为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方法上):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考虑履行责任的时间要求,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2)要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9、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是道德和 法律。

20、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包括维护 机关团体 、企事业单位 的秩序和 公共场所 的秩序;维护 社会管理秩序,自觉遵守的法律规定;维护维护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还包括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 等等。

2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的 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

22、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是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应该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内心的需要。

24、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

25、之所以北京能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多哈亚运会上取得佳绩,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 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26、共和国之所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根本原因是:靠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指引。

原因有:

(1)经济上: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了改革开放。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政治上: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

(3)文化上: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27、综合国力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力和科技力。为此,我们在现代化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

28、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9、回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更加热爱伟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源于她的先进性。

31、中国共产党的是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始终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即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世纪头)。

33、指引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指导思想)

34、在 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 邓小平理论 的指引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新的重大胜利。

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36、中国共产党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3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

38、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基础 ,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39、非公有制经济包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情依据(或根本原因)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

4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分配制度适应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阶段实行这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原因都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

41、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

4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根本途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是公有制经济。

44、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5、在我国现阶段,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6、财富的取得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我国法律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非劳动收入。

47、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 。13亿人民不可能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

48、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其常设机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它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49、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检察院是我国的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一府二院都是由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人大和一府二院的根本目标都是 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

50、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他们对人民负责,又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有权依法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

5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 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 人民当家作主 。

5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 、团结 、互助 。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是 民族区域自治 。

53、为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各族人民必须团结合作,把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党和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也要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此外,政治上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文化上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坚持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4、建国50多年来我们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是:全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55、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大杂居 、小聚居”,为适应这一特点,我国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6、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7、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和 共同繁荣 。

58、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因此,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来有: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③坚持党的领导;④实行依法治国。

59、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

60、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一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不发达。表现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

61、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国防、教育等,而经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

62、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发展是我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只有通过 改革 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4、改革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变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5、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

66、对放开放的基本途径是“ 引进来”和“走出去”。

1、我国的发展,必须走强国富民之路, 科教兴国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2、科技发展,教育为本,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然选择。

3、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 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4、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5、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是高素质的人才。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

7、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8、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9、要实现科技创新,我国必须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确定新的科技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速培养创新人才,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

10、、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1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要想真正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

12、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13、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教育创新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4、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积极进行教育体制     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15、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

16、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要(1)实行计划生育国策(2)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国策(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17、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严重问题。

18、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 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行这一政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其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0、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21、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为此,既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合理利用资源的国策。也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

21、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3、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4、我们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5、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正确的战略选择。

26、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延续着伟大的中华文明;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繁荣昌盛。

27、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8、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9、民族精神对内具有 凝聚和动员 作用,对外具有 展示民族形象 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 综合国力 强弱的重要尺度。

30、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即培养“四有”公民)

33、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34、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35、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 ,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

36、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7、青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8、人生理想可以分为自身理想、家庭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39、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当代青年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40、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前推进。为此,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分为三步走。

41、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41、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42、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43、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的共同理想就将变成伟大的现实。

44、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

45、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6、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还想尽方法遏制我国的发展等等,这都决定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达到共同理想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只有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排除困难、战胜风险,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47、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48、当代青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要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早日成为“四有”人才。

49、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50、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51、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52、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中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53、当前的世界形势既给我国带来许多发展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54、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集中主要力量,加快发展;要提高抓住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青年人应有“勇立潮头敢为先”的精神,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勇于担当历史重任。

55、中国正以昂扬的激情融入世界,开放的中国期盼我们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56、走向世界,需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需要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还需要善于学习。

57、学习外来文化与弘扬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外来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58、由于我国目前没有普及高中段的教育,考试仍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主要手段。

59、随着中考临近,有些同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考试焦虑现象。为使自己能从容面对考试,减轻或消除考试焦虑现象,我们要平时勤奋学习,对所学知识技能做到真正理解和整体把握,要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考试,还可以采用一些自我训练的办法,必要时,应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或老师的帮助。

60、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己获得知识财富,实现人生理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6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

62、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劳动部门介绍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新的就业方式。

63、选择职业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现代社会需要的职业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各种社会职业缺一不可。社会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社会需要,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光荣的。

64、选择职业应正确认识自我,给自己恰当定位。既要了解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又要考虑自己实际。

65、选择职业还需要正视竞争、敢于竞争。创业是最大的就业。只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应该勇敢地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66、共同理想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无数全面发展的人才。

67、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各行各业、各个层次中都有人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社会尊重的人才。

68、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

69、我们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人才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做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70、有价值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学习、创造、奉献三个方面。

71、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

72、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追求。这一高尚的追求应该贯穿到一生的学习、创造和奉献之中。

篇5:九年级的诗歌复习课件

九年级的诗歌复习课件

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诗歌本体,

指导学生准确表达答案要点

复习步骤: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诗歌鉴赏(PPT1)部分的复习。

二、知识回顾:

1、我们先来轻松过渡一下,来个热身运动,请看大屏幕。根据上句背下句。(齐背)

(PPT4)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T5)下面这个有点难,根据下句说下句。(指名、开火车)

6、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同学们的记忆力很好,逆向思维的能力也强。但是,对诗歌的考查绝不仅仅是背诵默写,还考什么呢?--诗歌鉴赏。(怎么考?学生自由发言。展示中考题型,明确常见考点:1、品味思想内涵2、赏析经典语言3、描绘画面意境)想拿满分也不难,只要你能做到两点。即正确解读诗歌本体,准确表达答案要点(PPT);也就是能读明白,写清楚(板书1)。前者是关键,后者是重点,读明白了才能写清楚。

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说:“汝果欲满分,关键在方法。”否则,老师一讲你就明白,可自己一读诗,依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自己一做题,还会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那么,怎么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古诗词的神秘面纱。

三、指导如何品味思想感情:

1、品味思想内涵不是像我们讲义上填表这么简单。(PPT9)常见的提问方式: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某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怎么理解这句话?

解答这类题的套路是:(PPT10)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

例如:(PPT)(1)《相见欢》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词人的登楼所见,抒发了词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和离乡去国的悲伤痛苦。)

(2)《浣溪沙》中“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受?

(通过描写夕阳西下的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人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暗含着但愿美好往昔能够重现的微妙情怀)

(3)怎么理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人的寿命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建功立业。

2、看来这些问题是难不倒大家的。因为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同学们已经镌刻在脑海里了。但是最近两年扬州的中考题都是课内外比较阅读,而且大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遇到没学过的诗歌怎么办?第一,别慌,坚信一点,别人也不知道;第二,快速地从题干、题目、诗句和注释中寻找有用信息。

我们都熟悉朱熹的名句(PPT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的内涵是什么?

--是说人要获得丰富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去读书学习,汲取新鲜的知识。因为诗歌的题目是《观书有感》(PPT11)。

师:很好!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解读诗歌就不能不重视诗歌的题目(板书“看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揭示主旨的指向。《白雪歌送……》一看便知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不过本诗送别却不悲伤,因为岑参生活在大唐盛世,他也是来接替武判官做官的。如《天净沙秋思》秋天的思念《乡愁》那就是表达思乡的愁思。

但有些题目不具备指向性,如《相见欢》《浣溪沙》只是词牌的名字,与诗的内容无关,我们就得深入诗歌本身,抓住特殊的意象来分析情感(板书:析意象)。如《相见欢》上阙,我们可以抓哪些意象?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人比黄花瘦”的柔弱才女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给人的感觉就是寂寞凄苦。)

--“深院”体现孤寂身世。

--“残月”表达人事缺憾。

--“清秋”渲染清冷气氛。

除了梧桐,杨柳也是很多情的意象。很多送别诗、边塞诗都会写到,如

--李白有“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边关将士见不到春风杨柳的景致,只能吹奏《折杨柳》曲,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王之涣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最婉约莫过于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

寄托思念的哀怨的还有什么事物?

--明月如李白“举头望明月……”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些月下的游子抒发的都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乡愁,还是苏轼旷达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可见明月也是怀人的意象。古人常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感,读懂常见意象的内涵,懂得传统的审美习惯,便于我们快速地明确诗歌意象的内涵。

(3)(PPT12)请看古人常见的意象含义。

常见意象含义举例(PPT15)

杨柳 离情别恨

梧桐 寂寞惆怅,凄凉悲伤

牡丹 富贵、美好

菊花 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梅花 高洁不屈,纯净洁白

松柏 高洁、坚贞,有生命力

……

但有时同一意象的旨趣会相去甚远,例如,同咏梅花,陆游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就截然不同(PPT16两首咏梅诗),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同。

生:因为时代不同。

师: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南宋时期,动荡不安,中原沦陷,生灵涂炭;爱国诗人,悲从心生,山河破碎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但最终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故其笔下的梅花充满了“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的凄苦与无奈。

师:毛泽东首先是一位革命家,他胸怀宽广,豪放大气。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际反华势力,他认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因此他笔下的梅花充满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自信和乐观。

师:由此看来,分析意象要知人论世,联系创作背景。这里的背景既包括诗人的个人境遇性格背景,也包括社会时代背景。(板书:联背景)

假如你对这个作者的写作背景无从知晓,如何读懂诗的内涵?

(PPT17)望驿台(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你能从诗中读到作者的感情吗?大胆地猜猜看。

--思念之情。诗中最后一句“居人思客客思家”

非常聪明。当时诗人的朋友和夫人分居两地。妻子住在长安静安里,见柳丝柔长而思念外出打工的丈夫;丈夫住在望驿台,见飞花遍地,便遥想妻子独守空闺。此诗的“思”就是夫妻之间的两地相思、一种闲愁。

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哪个字最关键?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关键(板书:抓关键),这里的关键包括关键词和关键意象。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炼句”,所以,今人出题时也常常玩味经典的语言。

四、指导学生鉴赏经典语言

(1)关于诗词语言的鉴赏有哪些角度?

--字、词、名句鉴赏。

出题方式有:“……”一字非常传神,请进行赏析。“……”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其妙处。

如(PPT)“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闹”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

我们发现用得最妙的词语往往是什么词。

--动词。

--那么,“红”和“绿”不是形容词吗?

--已经活用了,是使动用法。如果改成形容词,变成“樱桃红、芭蕉绿、流光匆匆都过去”好吗

--不好。没有了动感。

答题思路:

①首先肯定“好”,或者肯定哪一个更好;有时要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②分析诗中你认为“好”的字好在何处;可有想象的描摹,注意表现方法。

③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传达了什么思想。

请你说说下面的几句诗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PPT“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锁字用得好。运用移用手法,被锁者不是清秋而是人,表达了作者的身世和身陷囹圄的'孤寂、痛楚。)(“我的心有一把锁”)

“无言独上西楼”(独。可以让人想象到词人孤苦伶仃独憔悴的落寞神情、寂寞身影,昔日的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今日的形单影只、无人相伴、无人相随、无人相对,其幽囚后离家亡国的愁苦可想而知)

“忽如一夜春风来”

“雪上空留马行处”)(学生回答用得最生动、丰富、点题、有内涵的字,说说自己的理解)

(2)当然考查最多的是名句赏析

同学们知道基本的步骤吗?

(PPT)名句鉴赏的步骤:手法(修辞、烘托、情景交融、对比、用典等)+写出了什么(字面含义)+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显得怎么样(效果)。

(3)(PPt)请模仿这种方法从下面的句子中选择一个名句进行鉴赏,并提供参考答案。(板书:明步骤)(无可奈何花落去,……;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老骥伏枥……忽如一夜春风来……)

3、指导学生如何描绘画面意境。

(1)(PPT)此类题型提问的方式有哪些?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某句诗的画面,或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描述画面: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生动的语言、合理的想像,将意象组合成生动的画面。

(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诗的画面,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画面:山路盘旋曲折,以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感情: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意境:绘景+点境+明情(描绘景物、点明意境特点、表述作者情感)常用的意境术语:(PPT)新奇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凄清冷落、朦胧渺远、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旷达悠闲……

如:想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并说说它的妙处。

意境: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景)。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雪景,创设了新奇壮丽的意境,(境)。表达了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妙处: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新奇,景象极为神似,既清新而又贴切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有写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颇有浪漫色彩。

四、牛刀小试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其中正确读懂诗意是关键,掌握答题方法是重点。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形成独立鉴赏的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

阅读PPT《淮上与友人别》,你能运用我们交给你的“钥匙”打开这把“锁”吗。(如学生写不出,可以提供)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淮:淮河。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秦:今陕西境内。

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

答:

词语:愁(愁杀)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答: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附: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吧。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黄流,在反激与对照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迭,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篇6:九年级思品复习课件

九年级思品复习课件

九年级下学期的复习是迎战中考的关键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应试能力不足,要想在中考中取胜,着实要花费一番心思,九年级思品教学复习总结。今年我带的毕业班思品课取得了全校各科排名第一的好成绩,现将自己的一点拙见拿来共品。

一、注重复习思路,统筹规划复习时间

针对时间紧,认务重的现状,整合复习内容,进行分板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把新授课零散的知识点似“糖葫芦”式的`形成“知识串”,以增强学生的耐考能力;同时第一、二、轮的复习在此可以“一锅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做到了复习的实效性,避免了只顾复习次数,而不注重复习效果的状况,可以统筹兼顾实效与时间,做到两全其美。

二、打造高效课堂,讲求课堂的实效性

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必须对授课内容,使用的材料进行精雕细琢:(1)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选材要有代表性。讲什么,怎么讲,问题怎么设计,怎样提出,怎样寻找突破口,引导学生联系课本所学回扣知识点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考虑。

(2)注重合作学习。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动;老师要走下讲台查看学情,适时点拨,进行师生合作;对于本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允许小组代表在课堂上串组交流。

(3)引导学生及时梳理思路,整合知识点,总结解题经验。

三、关注时政热点,设计专题

中考题中的时政教育是思品课的一大特色,也是每年的必考题。作为思品课教师应把握时代脉博,让思品课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为学生设计了“世博专题”: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出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共和国巨变,改革开放;文明交往,尊重人格、国格、维护国家尊严;怎样正确对待中外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民生问题;先进民族文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问题,多层次多角度的切入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出,引领学生揣摩、感悟出题意图,寻找答案思路,工作总结《九年级思品教学复习总结》。把零散的知识点用“时政”再次带出,活学活用,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点考察的应变能力。

四、授予学生做题方法、技巧、规范答题的能力

针对中考题型,帮学生总结应对策略,手把手给予指导。

(1)选择题的做题方法有三种:直接判断法、比较法、排除法

(2)材料题的做题方法有四个步骤:读--抓--扣--答

(3)组织答案做到“三化一写”

(4)对启示类、角色类及辨析类问题也应分别给予不同方法的指导。如辨析类:(根据课本所学)先做出判断--说明判断理由(结合课本相关理论依据)--(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指出错误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总结(表明态度,做法)

此外,让学生多见题型,开阔眼界。我利用周末抽空去书店搜集资料,收集题型,做好笔记,讲给学生。

五、对学生负责任,注重学生心理波动,给予爱心关注

作学问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任,注重情感交流。九年级毕业生面临着升学与择业的双重选择,部分学生对升高中和升高职举棋不定,心神不安,影响了复习。对这样的学生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给学生以爱心关注,帮他走出困惑。有两名学生就是得益于这一点而升入高中的。

篇7: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复习课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复习课教学反思

上学期期中考试很快就开始了,历史课复习也有一个多星期了,在复习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有这样几点: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有些很简单的问题,基础的问题,刚学过去,又复习了一遍,很多同学仍然似是而非,甚至一问三不知。如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反复强调,其主要内容就三点,很多同学还是记不牢固。

2、能力提高很慢

复习阶段,除了基础的知识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能力。如历史问题的比较能力、历史人物的分析能力等。很多学生能力提高很慢,还不能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

鉴于以上两点,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大检查的力度,让学生最起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二就是尽量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题、问答题的能力,让学生尽快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解答历史问题。

篇8: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1、增加学生学习历史课的趣味。

如复习美国的历史时,“美国的诞生”后,美国又是怎样发展的.,接下来“美国南北战争”又让美国何去何从?让学生带着探究的趣味去复习。

2、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习。

在复习第4单元“步入近代“时,让学生比较英国和法国革命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让学生学会横向联系。

在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时,让学生回想一下同一时期中国处在什么时代,发生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4、与实事相联系。

复习“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时,联系现在是什么时代,有哪些科技成果等。

篇9: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课件

第八单元  课题一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及废料可否回收等其他因素。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从而导出课题

讲授新课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板书)

展示:常见的金属找出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

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具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延展性

2、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

3、常温下液体的金属是汞

阅读P-3表8-1,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制?

3 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

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 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思考:通过以上讨论:你可得出哪些结论?

(从决定物质用途,要考虑哪些因素)

小结:1 是否具有符合这种要求的性能

2 价格是否合适

3 是否美观

4 是否便利(质量,体积)

5 是否对人和环境有影响

讨论: 资料--金属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2、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3、导电导热最好的最高的金属?

4、熔点最高的金属?

5、熔点最低的金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了解合金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难点:学会区别纯金属与合金的方法,认识到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 合金(板书)

1、定义:一种金属与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常见的合金:铝合金、

生铁与钢都是碳和铁的合金

实验探究1: 合金和纯金属性质的对比

2、讨论: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从颜色,硬度方面)

实验探究2:合金和纯金属熔点大小的对比

金属材料 主要成分 熔化速度对比

铅(纯铅) 铅 慢

锡(纯锡) 锡 中

焊锡(合金) 铅锡 快

讨论: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3、了解常见的合金的性能

阅读: (1)课本P-6页表8-2的内容

(2)关于钛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课堂练习: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机械性能好,抗腐蚀能力强,钛合金与人体很好的“相容性”。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不合实际的用途是(  )

A、用于核潜艇设备的制造; B、用于制造航天设备;

C、用来做保险丝;     D、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小结】教材P.7-8

【作业】教材p.8-9    1-6题

【教后感】

课题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2MgO

4Al  +  3O2=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Fe3O4

2Cu  +  O2=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四位先生的表情:(见课本)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Zn >Fe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溶液蓝色变浅,

铁钉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Fe+CuSO4=FeSO4+Cu

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上附有白色固体

Cu+2AgNO3=Cu(NO3)2+2Ag

3、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无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 铜  >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过程: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一、置换反应

定义: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

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 银和稀盐酸                     (2) 锌和硫酸铜

(3) 铜和硫酸锌                     (4) 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 + O2 =  2CuO

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

Zn + 2HCl=ZnCl2 + H2

↑   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小结】教材P.13

【作业】

【教后感】

课题三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讲练结合  多媒体

【课  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情景导入:

展示各种矿物的图片,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金属资源概况(板书)

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含量

二、铁的冶炼(板书)

1、铁的冶炼史

2、铁的冶炼

[探究与活动] 铁的冶炼

讨论:如何将铁矿石炼成铁?以赤铁矿为原料可能使用的方案:

方案一: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方案二: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方案评价:

方案一:要使Fe2O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2O3分解还须在非空气氛围中进行,成本太高。

方案二:比较切实可行,

讨论:选用什么物质才能使Fe2O3失去“O”呢?

讲解:H2、C、CO等都符合条件,考虑经济效益等因素,一般选用C或CO

反应原理Fe2O3 +3CO=3CO2+2Fe

多媒体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多媒体演示:高炉炼铁过程。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讲解:课本例题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之比。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先算出纯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解题过程:见课本

补例:1、某炼铁厂每天生产纯度为95%的生铁70T,问该厂每天至少需要用含杂质20%的赤铁矿多少吨?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测本地钢铁厂生铁产品的质量,在实验中称取生铁屑样品10.0克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杂质不反应)然后称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34克。求

生铁样品中杂质的含量

生产100吨这种生铁,至少需要多少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

【小结】教材P.21   1-2

【作业】课后习题第4、5题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资料一: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

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与年产量的20%----40% 。

资料二: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并目前这些金属的消耗速度,有人估 计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如下图所示(不包括今后新探明的矿物储量,一些国家的金属储备和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讲授新课

讨论: 1、金属腐蚀可给我们带来哪些灾害?

2、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发展意味着么?

四、金属资源保护

1、金属的腐蚀

[活动与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讨论:1、它们生锈的先后顺序如何?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能起到保护里层的作用。那铁锈能否也能起到保护里层的铁?为什么?

说说看:你了解铁制品腐蚀的条件,那你对铁制品的防护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

2、金属的防护

①把铁制品放在非酸性的干燥环境中。

②为其穿一层耐腐蚀的外衣。

讨论:1、对于金属资源,除了采取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使金属资源得到保护呢?

2、弃金属的回收有什么意义?

回答:

(1)可节约金属资源;

(2)由于金属冶炼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回收废弃金属并再利用可节约能源;

(3)降低金属制品的成本,可方便人们得到物美价廉的金属制品;

(4)可减少重金属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等。

3、金属资源的保护

(1)防止金属腐蚀

(2)回收和利用废旧金属

(3)合理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代用品

(5)物尽其用

【小结】教材.21

【作业】

【教后感】

篇10: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要点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H2O O2 H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五、原子和分子比较

1、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共性.

2、不同点:分子在化学变化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3、联系: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

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篇11: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课件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课件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同时《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方音的情况。”

一、考点梳理与技法点拨:

(一1知识要点梳理:

1.声母识记(23个】:b、p、m、f、d、t、n  l  g、k、h、J、q、x、zh、ch、sh、r、z、c、s、y、w

2.韵母识记(24个):a、o、e、i、u、u、ai、ei、ui、ao、ou、iu、ie、ue、er、an、en、in、un  un、ang、eng、ing  ong

3.汉语拼音规则:

(1)牢记y、u、u的用法: ①y用在拼写没有声母的音节,韵母中“i”是唯一的元音时,“i”前要加上“y”,如yi(以)、yin(吟);韵母为“i’领头,后面还有其他元音时,“i”改写为“y”,如y6(鸦)、yang(鸯)、y6ng(拥)。②韵母中“u”是唯一元音时,“u”前加上“w”,如wu(污)、wu(误)。 ③韵母为“u”领头时,“u”前均加“y”,“u”上两点省去。如yu(愚)、yuan(怨)。

(2)明确省略规则。①韵母u与j .q.x相拼时,省去上面两点。如ju(聚)、qu(趋)。②韵母iou、uei、uen前有声母时,省去中间的元音,分别写成iu,ui,un,如jiu(咎)、hui(慧)、lun(论)。

(3)掌握标调方法。音调有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标调时注意以下几点:①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时,声调标在元音上,如ke(可)、qi(起)。 ②韵母中有两个以上元音时,标调顺序依次为a、o、e、i、u、u。即ao时标在a上,ei时标在e上。

③调号标在i上时,i上的点省去,如hui(慧)。④轻声不标调,如yeye(爷爷)。

(4)正确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在其他音节后,为避免音节界限混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i’ao(皮袄)。

(5)明确书写要求。 ①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②注意大写:姓和名开头字母要大写,如:LiBai(李白);专用名词、普通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Longyan(龙岩);句子或诗歌开头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4.同音字:同一声旁和不同形旁组合,构成同音字,如“炕”与“抗”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同音字的辨别要准确把握每组同音字中每个字的特定意义,才不至于混淆。

5形似字:字的主要构件相同,字形上有着细微的差别,形成形似字。形似字的辨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辨析:①根据字的读音、字义来辨别;②根据字的形旁、声旁来辨别,如躁、燥、澡、噪;③根据字的结构来辨别,如“未”与“末”;④根据笔顺笔画或笔画数来辨别如“折”与“拆”。

6.多音多义字:同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和意义,构成多音多义字。如多音字“仇(chou qiu)”、“宿(su xiu xiu)”。多音字的辨别可以根据字义、词性来辨别。

7.造成错别字的原因

错字,指写的不是字;别字,把甲字当成乙字。错字别字合称错别字。造成错别字的原医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字形相似致错。如:“病人膏肓”与“病人膏盲”,“肓”与“盲”字形相似。

(2)字音相近致错。如:(龙岩中考改错题)“川流不息”误为“穿流不息”,“川”与“穿”字音相同;“刻骨铭心”误为“刻骨明心”,“铭”与“明”字音相同。

(3)音形相近致错。如:(龙岩中考改错题)“面色严峻”误为“面色严俊”,“峻”与“俊”字音相同,字形相近;“枯燥乏味”误为“枯躁乏味”,“燥”与“躁”字音相同,字形相近。

(4)意义相近致错。如:“浪费金钱”误为“浪废金钱”,“费”与“废”意义相近。

(5)笔画增减致错。如“盲”容易误写成“肓”、“拆”容易误写成“折”等。

2.修改错别字的方法

技法1.运用排除法。对于选择题,可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选项,可以跳过自己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汉字字形,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技法2.形旁辨义法。如:龙岩中考改错字题“枯躁乏味”,用形旁辨义法:燥,有“火”则有“干燥、燥热”之意;躁,有“足”则有“躁动、暴躁”之意。故“躁”改为“燥”。

技法3.语境辨形法。如:2006龙岩中考改错题“刻骨明心”一词,根据语境分析应改为“刻骨铭心”,“铭”与“刻”都是铭记在心的意思。

技法4.区分笔画法。有些字的字体十分相像,只是一笔之差,或是某一笔、几笔的长短曲直略有不同。

如“盲”和“肓”、“拆”和。折”、“已”“己”和“巳”等。

技法5.以义辨形法。如:峻,严峻;俊,英俊;竣,竣工;骏,骏马。

二、中考试题解析:

题型一:判断读音正误

【示例】(福州市j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

误的一项是(  )。(2分)

A.美昧佳肴(yao)    寻觅(mi)    进(beng)溅B.小心翼翼(yi )  和煦(xu)    心扉(fei)

C.棱(1eng)角分明  蹒(man)跚  堕(zhui)落  D.骇(hai)人听闻    孕(yun)育  凛冽(lie)

【解析】这道语音题考查汉字读音的识记和辨别。这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传统项目,运用选择题型,考查

的覆盖面比较大,命题者所选的都是一些常用词语,考生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一些易读错音的字。本题C项

“蹒(man)跚”应读“蹒(pan)跚”,“堕(zhui)落”应读“堕(duo)落”,故答案为c。

题型二:语音认读和拼读

【示例】(泉州市)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

写出汉字。(4分)

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xuan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    )(    )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fu    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解析】这道题考查语音的认读与拼读。答案为:眩、幅、cen、ci。

题型三:同音字辨析

【示例】(2008潍坊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

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编撰/酒馔  孱弱/潺潺 骇人听闻/言简意赅B.隔阂/弹劾  泥淖/阔绰  竭泽而渔/桀骜不驯

c.啜泣/辍学  麻痹/裨益  卷帙浩繁/鳞次栉比D.木讷/呐喊 荟萃/纯粹  浑身解数/不屑置辩

【解析】同音字的辨别要看清字的声旁、形旁,并准确把握每组同音字中每个字的特定意义,才不至于混淆。答案为c。(A.骇hai  赅gai B.淖nao绰chuo D.讷ne呐na)

题型四:同音字、形似字辨析

【示例】(2008三明市)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填

在方格里。(3分) (1)演奏快乐,就是品{   }(位,味)快乐。 (2)晶{    }(荧,莹)  (3)青{    }(睐,徕)

【解析】第(1)题考查同音宇,第(2)(3)题着重考查形似字的辨析,解答此题,可以根据字的形旁及字义来辨别,答案为:(1)味(2)莹(3)睐

题型五:多音字辨析

【示例】(2008三明市)给加点字注音,写在横线上,注意规范书写拼音。(2分)

快乐——       乐章——

【解析】“乐”是多音多义字,解答此题,可以根据该字在语境中的字义来辨别。答案为:le    yue

题型六:修改词语(或成语)中的错别字:

(2008福州市)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千姿百态  花枝招展  大庭广众 B.通霄达旦  息息相通  交头结耳C粗制烂造  相得益彰  迫不急待D.古朴美观  焦燥不安    不记其数

【解析】错别字的修改要注意汉字的音、形、义,做到不因字形、字音相近或相同而误;也不因汉字的音形相近、意义相近而致错。该题B项“霄”应改为“宵”,“结”应改为“接”;C项“烂”应改为“滥”,“急”应改为及”;D项“燥”应改为“躁”,“记”应改为“计”。故正确答案为A。

题型七: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 (2008襄樊市)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宇将这两个错别字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方,明天是社会栋粱。

【解析】订正错别字,重点考查的是同音字与形似字。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记忆字词不可模棱两可,麻痹大意。答案1“方”改正为“芳”“粱”改正为“梁”,同时注意书写规范、准确、美观。

第二课时考点精练

1.(2008宁波市)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大地鸡呜,人类的    (chui)烟升起。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    (peng)勃,土地丰      (rao)。我们用感恩的心情,声声祈——(dao):大地,早上好1

2.(2008临沂市)汶川大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如今灾区人民正进人抚平创伤、重建家园的关键时期,请你给灾区的同学们送上一句话,或表达同

情,或鼓舞信心,或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力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2分)

3.(2008临沂市)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写在方框内。(2分)

A.毛骨竦然 合辙押韵  鞠躬尽瘁   怡然自得

B.抑扬顿挫  同舟共济  美味佳肴  多难兴帮

c.众志成城   油嘴猾舌  慷慨大方   张皇失措

D.风餐露宿   相安无事   重峦叠障   周而复始

4.(2008泰州市)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1)签署    (2)纹丝不动  (3)千头万序 (4)谈笑风生  (5)决择    (6)走投无路 (7)一筹莫展  (8)蜂蛹而上  (9)冷峻

(10)百年沧桑  (11)鞭辟人里  (12)世外桃园

5.(2008宜昌市)识字

(1)查字典,给下边文句中的两个加点的“落”字分别注音。(2分)

只顾低头采撷落①——叶的人,脚步就会落②    在季节的后面。(2)请给“日”字分别增加一个笔画,组成不同的四个汉字。(2分)

(3)请在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花”意思相近的字。(2分)

①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芳迹。

②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清风朗月、落英缤纷的美的境界。

6.(2008潍坊市)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惆怅  徘徊  苦心孤诣  相辅相承 B.羁绊  祈祷.好逸恶劳  锲而不舍 c.静谧  招睐  登峰造极  冥思苦想 D喧嚣  害燥  万恶不赦  拈轻怕重

7.(2008临沂市)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商酌  烧灼  着迷  远见卓识B.瞎闹  渲染  漩涡  头晕日眩E蕴藏 酝酿  孕育  润物无声 D琐屑  亵渎  交卸  一泻千里

8(2008宜昌市)写字(4分)

(1)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所谓“临”,即在字帖外用纸临写;所谓“摹”,即在字帖上直接蒙纸描摹。但“临”、“摹”各有长短,正如古人所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请将古人这句话正确抄写在答卷的书写格子里。(2分)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书法精品。其中,东晋书法家       的《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分)

9(2008重庆市)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抖擞  姣洁    冲耳不闻  锲而不舍B轻捷  暄闹  因地治宜  吹毛水疵 c震憾  茏统  蓦然回首  郑重其事 D摧毁  恭敬    与口俱增  无动于衷

10(2008益阳)下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

找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呖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遐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改为                      改为

11(2008株洲市)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蔼  耽误  有口皆碑  披丛带月 B辐射  委婉  惟妙惟肖  迥然不同

c精彩  提炼  中流砥柱  措手不及D分歧  帐篷  名列前茅  贻笑大方

1 2(2008.成都巾)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zhuo),无论是令人厌恶(w0)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B.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vue),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qj)里它们彼此呼唤.终有一天它们

要汇合在一起。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a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zhi)比,庄严肃(su)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13.(2008济宁市)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宁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人类社会是在同自然和谐相处又不断抗争中发展进步的。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与在自然灾害面前百折不nao、敢于拼搏、善于斗争、经受洗礼分不开的。

屹            nao                 改为

1 4(2008丽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也许有时会变得浑浊,但生命之水chuan       流不息,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b6      大t变得浩瀚无yin     。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也可以化做雨露,给干涸    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

15(2008南通市)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ang sang        .饱受mo nan       ,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我们坚信,有各族人民并肩xie shou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16.(2008绍兴市)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han(    )了整个中国,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去,一座座美丽的城市顷刻变成废xu(    )。但是.天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pu(    )写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彰显了中华民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钢铁精神。

17.(2008内江市)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啜泣(chuo)狡黠(jie)  风雪载途(zai) B伎俩(liang)拂晓(fu)  恪尽职守(ke )c叮嘱(zhu)  雏形(chu)  草长莺飞(zhang)D什物(shen)  嫌恶(wu)  盘虬卧龙(q iu)

18(2008内江市)下面一段话中有三个错别字,

请找出来,修改后].整地写扯方框里。(3分)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秘小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抒畅的气。

篇12: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九年级的历史是最后一年学习历史,是中考考察学科相当重要,为了更好的搞好历史的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7周 1——14课 4课时

18周 15——23课 4课时

19周 综合复习检测题 2课时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使之保管好每份复习资料;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对全体学生做好复习动员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复习好历史的重要性,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复习迎考中去;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临近考

试,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我认为,要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它是完成复习内容,提高历史质量的保证。为此,我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第一,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所以,我计划用三节课带领学生复习课本,复习完毕,及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因为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历史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把历史知识用点、线、面串成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用图示,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现在通行的是专题式教材,所以我更多的使用归类复习,对同类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

第二,复习新课堂。这一阶段,重点是进行强化练习,消化课本知识点。我主要用2节课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第三,综合训练,讲、练、评结合,提高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考卷、网上资料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或自编模拟试卷,设计的题目由典型性、针对性到层次性和时代性,并注意试题的灵活性。因为时间关系,和学生一起完成,做题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掌握知识和审题解题及书面语言等存在盲点和误区。要查漏补缺,纠偏正误。 第四,回味练习。针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扫清盲点,强化知识点。 最后,在心理上要调整好自身和学生心态。在复习时,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压阿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

最佳效能。同时复习时注意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合理利用时间,学习得法,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只有在复习过程中,师生共同配合,用扎扎实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复习,才能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考出好的成绩。

篇13:九年级孔乙己课件

一、教学目的:

1、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2、体会全文精巧含蓄的布局。

二、教学重点:

重点:

1、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2、分析人物性格。

3、学会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

1、通过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2、通过对比分析人物性格,学会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3、抓住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设想:

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三、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四、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土,第一名为状元。科举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从科举取士人员的情况来看,康有为曾经指出,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人选者只有于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型,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五、全面感知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颓唐(tuí) 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置辩(xiè)

咸亨酒店(hēng) 砚(yàn) 荤菜(hūn)   羼水(chàn)

拭(shì) 蘸(zhàn) 惋惜(wǎn) 阔绰(chuò)

舀水(yǎo) 涨红(zhàng) 绽出(zhàn) 哄笑(hōng)

间或(jiàn) 着了慌(zháo) 打折(shé) 门槛(kǎn)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

①、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

②、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③、分辩:辩白,辩解。

④、格局:布置的格式。

⑤、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助词,常用来形容丰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⑦、大抵:大概。

⑧、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

⑨、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⑩、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人)

3、速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开头3段)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做为孔乙己出场的背景。

发展:4-9段)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表现孔乙己是大伙的笑料。

高潮和结局:(l0-13段)写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表现孔乙己被打折腿后的遭遇。

4、段落分析:这是一篇小说,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4-6):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第三部分(7-8):写孔乙己和孩子,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第四部分(9-11):写孔乙己不复聊生的惨状,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第五部分(12-13):写孔乙己的结局。用猜想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第二课时

一、探究性学习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2、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3、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穿长衫)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好喝懒做)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傲但又_______的人。(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偶有偷窃)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从不拖欠酒钱)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屡遭冷遇)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想和人交流)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4、深入探因(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5、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二、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三、归纳本文的中心:

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四、归纳本文写作手法

(1)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2) 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3) 精巧含蓄的布局。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既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又可以使文章中心得到深刻的揭示。因为连一个十几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而用小伙计的眼光来写,又可以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而又不致影响中心的表达。

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显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面,这样写便使故事情节集中而凝练。作者通过小伙计的眼光,用了几个特写镜头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轻视和奚落的情状表现出来,然后转入对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描写。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依据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极其深刻的主题。

五、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颓唐  附和 阔绰 涨红   绽出

2、解释词语      不屑置辩    颓唐    君子固穷

答案与提示: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君子固穷: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3、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总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总的说来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

4、造成孔乙己悲剧的个人原因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是他个人的好逸恶劳,死读诗书,迂腐不化,懒惰好偷,等等。

◆个性练习设计

1、文中哪一段最能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答案与提示:第九段。

2、文章中谁最有可能想起了孔乙己?为什么?

答案与提示:掌柜。因为他老是忘不了孔乙己还欠他19个钱。

3、孔乙己最大的精神伤疤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没有功名,被人讥笑。

4、谈谈你自己对孔乙己的评价。

答案与提示:没有标准的评价,但要客观全面,防止偏激和绝对化。

◆课堂测试题

(一)、作家与作品填空:

《孔乙己》作者鲁迅 ,选自小说集《 呐喊》,本文深刻地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 和 封建文化教育 的战斗檄文。

(二)、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解释:

1、不屑置辩:(  B   )

A、不愿意 B、认为不值得 C、形容轻视 D、不琐碎

2、君子固穷(  A   )

A、安守 B、牢固 C、坚定

(三)、“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掌柜说了多次,它表明(   A  )

(A) 掌柜自私冷漠,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收入。

(B) 掌柜后悔当初没有向孔乙己索回欠款。

(C) 掌柜感到寂寞,期盼孔乙己来店供己取乐。

(D) 掌柜意识到孔乙己已经死去。

(四)、对“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理解最准确的是(D )

A、因为我没有见他再来,又没有见他死,所以只能估计。

B、因为终于没有见,所以肯定他是死了。

C、“大约”和“的确”说法矛盾,所以孔乙己生死难料。

D、“大约”说的是人们对孔乙己的生死并不关心,持冷漠态度;“的确”说明被冷酷的封建制度吃掉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结果。

篇14:九年级孔乙己课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把握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题,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深刻感受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思考自己受教育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对比方法的运用,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难点: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根源。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乙己》。指名读“导读”

昨天,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调查你的家人,对于孔乙己他们都记得些什么?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难忘,又是以这样的方式活在人们心中,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讨论发言。 由家人对他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回忆课文内容,用文中语言给五个片断加上小标题。

(1)课文写了几个片断。

(2)加上小标题。

3、学习第4段和第11段。

(1)孔乙己一出场便给人以视觉的震撼,请你朗读第4段,画出文中的外貌描写。

(2)给孔乙己画像,这些外貌描写,体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征?

追问,引发深入思考:

A、孔乙己原本就穷吗?

B、长衫又脏又破,孔乙己为什么

还要穿?

C、为什么在描写人物外貌时,鲁迅先生会把孔乙己写成“高大身材”,有何用意?

在追问中,结合文章内容深入思考。

小结人物特点:贫穷、懒惰、好逸恶劳、自命清高

(3)朗读下面的情节,孔乙己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A、读课文,读出你对文段的理解。

B、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体会人物语言、

动作所反映的人物特点。

小结:孔乙己对自己的评价是清白

而高人一等,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君子”;酒客们对他的评价是偷东西的贼,是可以取笑的笑料;我们看到的孔乙己是贫穷、懒惰、好逸恶劳、迂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4)在刻画人物上,鲁迅先生善用对比,文中哪一段内容与本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启发思考:

A.“长衫”变成短衣,一“排”一“摸”,“争辩”到“恳求”说明了什么?

B.处境悲惨到如此地步他醒悟了吗?

4.引导学习第6段。

A. 文中还有几处对比,试着找一找。

引导朗读第6段。

B. 对比孔乙己对两次嘲笑的不同态度,对比“不懈置辩”与“颓唐不安”揭示人物性格。

小结:孔乙己热心科举,孤芳自赏,

自欺欺人,受科举制度毒害。

5.引导学习的7、8段。

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这一点,文中还有几处精彩的描写请你找出来。

6.概括孔乙己的特点。

7.理解结尾的含义。

理解:“大约”、“的确”体会人物的悲惨的结局。

指出孔乙己命运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8.以对联形式,引出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悟。

师:一白一黑人间多少沧桑

结合文章内容,尝试对对子。

通过反复朗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抓肖像行动语言对比深入探讨成因。

9.出示调查表,完成感悟作业。

10.说说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迅

一白一黑人间多少沧桑

一站一盘世上无尽悲苦

一衫一袄人生无限颓唐

一排一摸文人尽表痴迂

一冷一热多少世态炎凉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九年级化学化肥课件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件

九年级化学氧气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的课件

历史教师年终心得体会

上学年度政史教研组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总结

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课件
《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课件(共14篇)】相关文章:

历史备课组长发言稿2023-02-13

高一历史教师年终工作总结报告2022-06-21

备课组长发言稿2022-05-19

历史学科学期教学计划2024-05-04

初中毕业班会课件2022-11-06

初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2022-04-30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2022-06-11

中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23-04-07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复习课的教学反思2024-05-17

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