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2 14:18:47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合集13篇)由网友“相席”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

篇1: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

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意识和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

(一)唱一唱——《天地之间的歌》

(二)展一展——课件展示学生的“大眼睛”发现卡

1.课件展示学生上个活动主题“大眼睛看世界”的成果——“大眼睛”发现卡,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很有科学眼光,都是充满智慧的“大眼睛”。

2.导入:接下来我们就要学着科学家们来做做研究了,你们有信心吗?有个叫笑笑的小朋友刚开始觉得研究问题太难了,后来他不但做了一个研究,而且还喜欢上了研究。我把他的故事录成了录像,看了之后你就知道研究是怎么一回事了。

(三)看一看——“笑笑做研究”的故事,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

1.播放“笑笑做研究”的影片;

2.谈话:你看,笑笑做得好吗?你有什么感想?

3.过渡:研究就是将你心中的“?”变成“!”。笑笑和他的朋友还有很多想研究的问题,他们把这些问题都写成了“问题卡片”,你们看(课件出示“笑笑的问题卡片”)。

4.激发兴趣:你一定也有这样想研究的问题吧,把它们也写下来,写成自己的问题卡片吧。

(四)写一写——学生填写“问题卡片”

充分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奖励“小问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说一说——学生讨论,确定研究的主题

1.谈话: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我们该研究哪个问题?

2.说一说,对说得好的学生奖励“金话筒”,鼓励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讨论中,梳理出几个研究课题。

小结: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最好是大家感兴趣,而且有能力去研究的。

(六)组一组——自主选择,组成研究小组,讨论做研究时该做的准备工作以及要注意的事项

1.朋友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将象征研究课题的金“?”戴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小朋友身上,让同样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一个个研究小组。

2.小组将研究课题写在“金问号”的背面,签上参与研究的同学们的名字。

3.小组讨论:做研究时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要注意什么。

(七)读一读——《在大自然读书》

学生回到座位,简单小结,鼓励各小组将金“?”变成金“!”;齐声配乐朗读《在大自然读书》。

篇2: 《我的观察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一次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

2.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3.体验成功感和荣誉感。

教学准备:

1.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作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2.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

3.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4.环境布置成新闻发布会,课前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适量安排发言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星期,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新闻发布会,向大家发布“我的观察研究”。老师特地请来了我们学校红领巾电视台的摄像师,把我们的发布会拍下来,挑选一些播放给全校的同学们看,希望大家好好表现。在这堂课中,老师还要评出哪些发言最积极的小组。现在发布会开始,有请主持人上场。

二、新闻发布会内容。

1.“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

☆第一位:随机挑选。

☆第二位:事先安排☆找两位同学发言的优缺点。

2.发布对其它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发布成员中插入事先安排人员。

☆请同学们评哪位同学发布的好,为什么?

3.提出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4.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5.展示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6.评选出优秀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三、动物单元小结。

同学们!刚才的新闻发布会很成功,老师祝贺大家。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小动物就只有这一些吗?虽然动物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但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等我们去研究、去观察。如果同学们在课外有什么新的发现,希望你带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教学建议:

1.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作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

2.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积累第一手资料,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

3.课前了解学生学习研究情况,收集一些较好的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等。

篇3: 《我的观察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经历一次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

2.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3.体验成功感和荣誉感。

教学准备:

1.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作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 中完成的。

2.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

3.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4.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

5.作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二、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

1.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三、报告会。

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

1.跟踪蚂蚁中的发现。

2.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

3.蚂蚁窝的观察描述。

4.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

四、对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五、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七、动物单元的小结。

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篇4:摆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摆摆动快慢的不同,推测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铁架台、摆绳长短不同的两个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铁架台、秒表、记录表、1号材料(摆绳1根、3个大小不同的螺帽)、2号材料(长为20、40厘米两根摆绳、螺帽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4分钟)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摆,关于摆你知道了什么?生:摆有摆锤和摆绳两部分组成,摆具有等时性。

2、老师做了两个摆,大家先观察这两个摆,你有什么发现?猜测一下这两个摆摆动快慢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演示)。

3、摆动快慢确实不一样,大家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摆的快慢不一样呢?摆锤重量、摆绳长短怎样影响了摆的快慢?(板书: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摆幅大小……)除了这些原因外,肯定还有其它原因影响了摆的快慢。

4、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摆的快慢?怎样影响摆的快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摆的研究)

二、实验设计(14分钟)

1、同学们,刚才大家对影响摆快慢的原因进行了猜测,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生:实验)为了有序的进行实验,在动手实验前还得制定什么?(生:研究方案)

2、这节课我们重点对摆锤重量和摆绳长度是否影响摆动快慢进行研究。这两个实验叫可控条件实验,谁知道什么叫可控条件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在研究摆锤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中,只能改变什么条件?你想怎么改变呢?哪些实验条件不变呢?研究摆绳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中,你又准备怎么做呢?

3、课件出示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提示:为了便于观察和统计,给大家提供的摆锤是原来重量、二倍重量和三倍重量的,摆绳是原来绳长和两倍绳长。(展示材料给学生看)

4、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小组商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验,完成实验方案,根据教材60、61页(用手指着)弄清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规范?(领取实验记录)

5、展示交流,评价补充(教师追问为什么?)

展台展示实验方法,弄清怎么做?为什么要做三次实验?

学生演示注意的操作规范(摆绳要拉直,注意摆幅大小,手不要推动摆锤,记录次数以摆的一个来回为一次,计时的同学与控制摆锤同学的配合一致)。

三、实验验证(20分钟)

1、我们做好了实验方案,现在就该动手实验了,实验之前确认一下每个组的分工情况:操作秒表的同学请举手,操作摆的同学,记录的同学(两位同学负责数摆的次数)。请各组领取材料,按照你们的方案进行实验。

2、录入数据(完成的先录入数据,再小组分析数据,得出发现)。

3、分析数据,得出发现。

①小组汇报你们的发现(两个实验各找一组汇报)。

②观察一组数据有什么发现?(误差),猜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误差,所以多做几次实验可以更接近准确值。

③计算平均值,从平均值你发现了什么?(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无关,摆绳长短与摆的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教师板书:摆的快慢与、无关、有关,长―慢,短―快)

四、拓展延伸(2分钟)

1、同学们,老师今天还做了两个摆,观察一下看有什么发现?大家觉得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2、生:一样,师:为什么呢?老师告诉大家他们的摆动快慢不一样,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课后再研究吧!

篇5:摆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作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铁架台、铁夹、线、回型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5分钟

1.谈话:我们上一节科学课上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摆,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摆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摆是由支架、摆线、摆锤组成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我们通过实验,有什么发现吗?谁说一说?

生: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3.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摆。来研究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的问题?

(出示课题:摆的研究)

二、科学探究 23分钟

1.学生推测

师:观察讲台上的摆,你认为摆的快慢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摆绳长度、摆锤轻重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的实验。上节课我们发现在40秒内摆的幅度会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在1~10秒、10~20秒、20~30秒、30~40秒内摆的次数基本一致,为此我们还做了在摆幅的大小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一样,得出摆的幅度对摆的摆动快慢没有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可以排除摆幅这一因素。)

师:现在我们剩下的猜测就只有摆锤轻重、摆绳长度,这两个因素。今天我们就来找证据研究这两个因素,对摆摆动快慢有没有关系。

(板书影响因素:摆绳长度、摆锤重量等)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实验教学。

谈话:我们先研究摆的快慢跟摆锤的重量有没有关系的课题。

活动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 15分钟

(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怎样来设计

(引导学生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

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

①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摆锤重量)

② 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摆线长度、时间、摆动幅度:通过用量角器控制好角度)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在摆的板画上注明相同与不同之处)

(2)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摆锤重量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① 15秒相同时间内看摆的次数

② 排除误差,同一个条件下测定3次。

③ 三次实验数据不一样,如何取值。(鼓励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④ 为了实验更严谨,老师做一下大的分工,一半小组做增加一颗螺帽的实验,一半小组做增加两颗螺帽的实验。

⑤ 小组内分工提高实验效率。(一人计时、其余数摆)

⑥ 实验前,将绳子系在铁架台上时,注意所系的绳结应位于近支架的下端,防止实验时,摆绳的长度随着摆的摆动而发生改变。实验开始时,手拿重物于规定摆幅位置,等待老师说开始后,松开手拿的重物。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比比哪组实验时安静并且效率高!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两个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看看自己小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果的小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师:“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学生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活动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8分钟)

(1)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又可以怎样来操作?

(明确①要改变什么条件?②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结合学生回答板画摆绳长度对比实验的条件)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实验要点。

(与上一实验基本相似。提示:先做两倍的摆线长度,然后用尺子量或者用对折的方法做一倍的摆线长度)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6)其他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论的举手。

(7)分析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8)师生小结: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7分钟)

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能回答《同步探究》P52的判断题了吗?大家一起完成.

2.学生观察:课本中P61的两个摆。分析这两个摆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摆绳长度一样。 不同:摆锤长度不一样)

3.学生猜测:你认为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会是怎样?

(请回答不一样的同学,说说你根据什么来猜测它们摆动的快慢不一样?完成在《同步探究》P52表格中。)

4.出示课本中的摆。

教师演示实验:两个摆锤长短不同的摆,在60秒摆动次数。

5.学生填写实验结果和我的发现。

(师可根据学生时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视情况而定,适时介绍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为什么摆锤长的摆动慢,摆锤短的摆动快也就是我们下一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7.学生自评、互评.

8.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6 摆的研究

摆锤重量→只改变重量→无关

摆绳长度→只改变绳长→长则慢,短则快

摆长=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篇6:摆研究教学设计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似乎可以给不太理想的课后反思提供些慰藉。我则不喜欢,如果不好,就应该勇于面对,只有敢于面对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改进和提高。试讲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研讨之后找到了解决的有效手段,效果明显地增强了,所以我感到很欣慰。再教设计的过程中感受是很深的,本来不觉得这样的课会有什么深度与难度,钻研之中却发现恰恰相反,本课的难度的确不小。首先,三维目标的实现必须体现在探究过程之中,让目标自然地实现其实并不容易;其次,与实验相关的许多细节都要有鲜明有效的处理措施,而这些措施的策划与选择却很需要我们的创造力,一个精巧构思的形成往往是在绞尽脑汁、辗转反侧、反复修改之后;再次,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常常是教学流程的设计依据,发现这种联系就需要教者对它有独特透彻的理解,做到这一点也不像闲庭信步那样容易;最后,字斟句酌、推敲教学语言,使之规范、恰当、精炼、生动,紧扣学生的心弦也很难做到。另外,我自身素质的提高仍然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对过渡语的设计能力太低,很久也想不出来一个比较恰当的“语言链接”在这方面不仅需要今后加强学习和交流,还需要对科学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说一下我对本课教材设计意图的理解以及处理方法上的得与失:本课是在《机械摆钟》一课刚刚学习了摆的等时性(即“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之后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什么条件决定了摆的快慢呢?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懂得反复实验的意义同时明确对实验数据及误差的正确处理方法,从而实现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P61在本课最后,设计了摆绳长短相同、摆锤的长短明显不同的两个摆的对比实验,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摆锤的重心高低也会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其实质是增加了摆长,而摆长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离不开教师的清晰讲解了。因此,我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不仅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重心的改变可以影响到摆动的快慢,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摆的快慢在本质上是摆长决定的。为此,我设计了版画示意图以及一个文字不等式来直观简洁地说明解释,我的预设是要把这个实验同“摆锤的轻重对摆的快慢的影响的实验”联系起来,相互照应,相互印证,可是由于时间仓促,忙乱之中把之一美好构想给忘记了,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也是本课收束得不够透彻的主要原因。总之,教学目标达成了,重点也突出了,难点突破的不够彻底。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的第三次改进方案:

结语设计:从演示实验来看,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长短有关,摆锤越短,摆动越快。这是我们的直观感觉,下一节课,我们将设计实验,用数据来探究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大家感兴趣吗?请你准备实验材料:宽1cm长10cm20cm30cm的木条各一根,磁铁一对,秒表一块。请同学们课前预习和尝试,以便下一节课上汇报。

篇7:摆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

1.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2.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认识到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3.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铁架台1个、记时器、米尺、30cm长的摆绳一根,大小不同砝码各1个。

2.研究摆锤、摆绳对摆的影响的记录表各1份。

教师准备:

铁架台3个,摆绳若干,砝码2个,钩码若干,米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1.出示摆,复习摆的各部分名称。

2.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板书:摆的研究)。【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先说说有关摆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3.观察两个不同摆的摆动快慢情况。

①讨论比赛的公平条件:时间要相同。

②预测哪个摆(摆长、摆锤均不同)摆得快?简述理由。

③教师演示实验,比一比两个摆哪个摆动的更快。让两个学生配合实验,一个计时,一个数数。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的培训,为下面学生实验打下基础,以便于节省时间,得出正确结果。】

④学生猜测并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设计意图:由现象引出问题,让学生作出假设,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预设:与摆锤重量有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幅有关。)

⑤回忆并讨论探究摆幅对摆的快慢影响方法,并出示上节课得出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及结果:摆幅不会影响摆的快慢。

教师:那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是否会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探究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

1.推测实验结果,并简述理由。

2.讨论实验中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

3.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重点交流实验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和评点实验方案,培养了他们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5.汇报。

6.分析数据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设计意图:学生重点研究一个课题,研究就更深入,发现的就会更多,同时明白搞研究要善于合作。允许学生出错,让大家一起来分析出错原因,也是为了让学生避免出错,重过程,重体验。】

(三)、探究摆绳的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实验1.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

3.小组合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②.汇报结果。

③.教师问出错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重做

④.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感到得出科学结论需要组内成员通力合作,还要全体同学的密切配合,明白搞研究时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分工,善于合作。】

(四)、讨论并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1.师生小结:以上两个实验说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2.教师:那是否两个摆绳一样长的摆,摆的快慢就一样呢?

(师用课件出示如课本P61下面的插图的两个摆,并用米尺比划一下两个摆的摆绳一样长。)

3.学生推测,并说明推测理由。

①.请学生推测他们的摆动快慢会怎样?说说推测理由。

②.教师演示,相同时间内,摆绳一样长,摆锤不一样长的摆的快慢实验,并进行测量。

③.讨论实验结果。

④.学生交流得出: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

(五)、课外拓展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是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本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生活。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六)、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七)、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摆的资料。

篇8:摆研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学习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学习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具准备:

铁架台、线绳、曲别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一个简易摆。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的装置吗?(摆钟,秋千,吊环??)

师:在科学上,我们将这个简易的装置叫做“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摆。(板书:摆的研究)。

师:同学们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这根线叫什么?下面的重物叫什么?这根线在科学上我们称它为摆绳,下面悬挂的重物我们称它为摆锤。

你们想不想做这样一个摆呢?请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

2.学生做摆。(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制作)

3.数摆。师:同学们,做完了吗?那我们怎样来数摆摆动的次数呢?哪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一生上台示范,大家观察。)

师:我们在数的时候,手拿着摆锤,摆绳要拉直,实验时,将手轻轻一放,不要用力去推,摆出去,再回来,这样往返一次,我们叫做摆动一次,数1。教师示范,将摆锤轻轻放下,口中倒计时:

3、2、1,放——停,一共摆动了几次?教师再示范,在摆锤还没有返回的时候喊“停”,要求学生弄清:如果没有摆回来,就不能算一次。

二.展开:

1.数自己做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师:同学们,会数了吧!那让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了多少次?在数之前,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学生提出数摆注意点)师:是啊!在数摆之前,老师也有一个友情提醒:(小黑板出示要求)

(1)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数数,1人记录。

(2)实验一次记录一次。反复实验三次。

(3)实验后共同分析,选择好我们的数据。

2.汇报,教师板书。

3.这些数据都是我们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在相同的时间内,为什么摆的次数会不一样?——这是最主要的)

4.是啊!都是15秒,摆的次数有多有少,这说明摆的快慢不同。你猜测为什么都是15秒,摆的快慢会不一样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的板书: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短摆角的大小)(摆角的大小学生可能不会说明白,但应该可以说出这个意思,例如学生说出摆的幅度师就概括揭示:在科学上,我们称这个为摆角。)

三.加深:

1.制定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我们猜测摆的快慢跟这些因素有关,事实真如你们猜测的那样吗?我们还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师: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的假设是什么?我们的猜想是什么?不变的条件和可变的条件有是什么?

请记录员拿出记录单,小组讨论,并填写完整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2.讨论实验方案。

师: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实验方法,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结果。特别是在当学生说到摆绳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为了让实验的结果更明显,在选择两次摆线的长度时候,要相差大一些,不要太接近。

3.学生实验。

师:下面就要开始实验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4.实验汇报。

师:实验完成了,我们要照例开一个实验的报告会。请各小组的报告员将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给我们。学生汇报结果。

汇报的重点: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跟你们实验前的猜测一样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如果实验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那得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共同来找找出错的原因在哪儿?

摆线的长短汇报时,还应再引导学生得出:摆线越长,摆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就越快。

5.实验小结。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都是无关的,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

四.拓展

:1.再做摆。

师: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摆的快慢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系,如果周老师要求你做一个在10秒钟内摆动10次的摆,你会吗?赶快试试吧!学生做摆,调试。2.学生展示。

师:大家都好了。请将我们的摆全部放到桌子上,请各小组的材料员拿摆锤,周老师为你们计时,一起来数数。一起数摆。

师:成功了吗?请成功的小组举手告诉大家。师对成功的一些小组:请问,你们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非常好。记录数据是非常科学的方法,有了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

五.总结:

六.师:同学们,通过了刚才这么长时间的研究,能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知道了摆锤、摆角和摆线,我还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还有,摆线越长,摆速越慢,摆线越短,摆速越快。

篇9:摆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6课《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认识摆,并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3.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4.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3.让学生体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定方案—认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实验准备:

学生:秒表、铁架台、细绳、摆锤(大小不同的钩码)

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大小不同的钩码、细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今天,我把它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相信吗?(出示简易的摆和美洋洋玩具娃娃)我们让它摆起来。(进行美洋洋摆的模拟实验)

2、美洋洋想要摇的更快一点,你能帮帮它吗?(学生各抒己见)

3、过渡: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而且进一步联想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什么知识?(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摆,对摆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1)摆的构成(课件展示);

(2)摆的等时性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研究摆,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好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实验一: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师:认识了摆,你们想不想亲手来操作一下?(想)好的,那我们就来测一下你们的各自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但是,别着急,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摆要摆动起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1)摆摆动起来注意事项:①线要拉直②摆锤要自然放下③数摆的次数(讲解)

(2)小组动手实验: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汇报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同样是摆,为什么摆的快慢又不一样呢?摆的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大胆的猜测:摆长、摆锤的重量等等,师板书)

(二)实验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的关系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要检验我们的猜测需要什么呢?(实验操作)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1)根据提示探讨实验方法

提示:①需要哪些材料?

②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③那些条件要保持不变?

④我们要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追问:我们在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1)反复做几次,减小实验误差;

(2)计时要看仔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把大家所说的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放开摆锤时,不要用力,自然放手

②计时员要注意盯着钟面,不做其他事情。

③小组内要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看时间,1人记录,其他人负责数摆的次数。

④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定为15秒,每次实验做3次,实验一次记录一次。

⑤实验中要轻声交流,认真填写实验数据。

⑥实验完成后认真分析整理数据,共同分析实验结论,同时整理实验仪器。

⑦做完实验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完成实验了。

3、分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呢?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得出实验结论

师:比较观测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研究成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发现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个个都像小科学家。

2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像我们刚才这样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第二个猜想: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仿照第二个实验方案)

2、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数据

5、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6、总结: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

(四)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们表现的可真不错!老师已经在你们的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影子!继续努力吧!

2、不过,老师还要考考大家,我这里还有一组摆,请你们观察这组摆有什么特点?(摆绳长度一样,摆锤的长度不一样)

3、师:如果让它们一起摆动起来,你觉得谁摆动得快一些?(学生猜测)

4、教师演示实验。

5、师: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6、教师适时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的快慢与摆锺的重量和摆幅大小都无关。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摆的奥秘,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作的实验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今天每位同学做了一回小伽利略。下面给大家补充点有关伽利略的故事。(介绍发明摆钟的过程)

2、我家有一个摆钟,可与标准时间相比,总慢几分钟,你能否帮助修理修理,使它走得准确吗?

生:把摆长调短些。

3、师:这节课大家能够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看来,不论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以伽利略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说不定下一个科学家就藏在你们中间!

四、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越长→越慢

↘摆长的长短——→有关

↘越短→越快

五、教学反思:

篇10:诗句的研究教学设计

诗句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篇11: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摆动幅度没有关系,与摆绳有关系,绳长越长摆摆动越慢,绳长越短摆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实验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得出结论

难点:实验方案设计及操作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同一个摆具有什么特性?那么不同的摆呢?然后展示不同的摆,让它们自由摆动。让学生观察到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进而很自然的引出: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来一起深入研究摆。

(二)小组实验,观察记录

过渡:摆摆动的快慢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提出猜想),学生提出猜想后,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如何来检验自己的猜想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的学习单上的表格完善实验方案。小组设计完以后,分享实验方案,其它小组的同学和教师一起完善实验方案。

(三)演示实验,引发思考

小组完成记录后,分享记录并归纳总结结论。

然后教师展示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提问学生发现的什么,提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他们有没有新的疑问和猜测。

展示滴水的单摆,让学生猜测摆动快慢的变化。

(四)课外延伸,习题巩固

1、完成导学相关习题

2、自己课后选择制作一个滴水的单摆

四、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的快慢 摆锤重(无关)

摆绳(有关)

摆动幅度(无关)

篇12:《矿矿的研究》的教学设计

《矿矿的研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产生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2.从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和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提前准备黄全愈和黄矿岩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想向你们介绍一位学者――黄全愈,他呢这是我们今天这篇课文的作者(课件出示)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问。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在课文里找一找答案吧。

激发孩子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纠缠”;另外“迈阿密大学”可以看图片或由教师介绍;

(除了要求认的字、词语外,学生还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师给予及时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利用各种手段解决生字、新词。

三、师生对话

品悟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问: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 我明白了矿矿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爸爸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2矿矿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在矿矿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爸爸也学到许多知识。

3讲矿矿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爸爸看到的最简短最感兴趣的论文。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体会矿矿的认真和执着,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可以补充矿矿在美国学习的一些常识。(见参考书)

3.讨论:读了课文,你有过矿矿这样类似的研究成果吗?

4.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整体回顾全文。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把握课文的主旨。

篇13:研究-教学设计本体理论研究

专题研究-教学设计本体理论研究

宏观教学设计论一、宏观教学设计观二、 宏观教学设计考虑社会转型对教育的影响三、“以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理论四 、宏观教学设计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五 、宏观教学设计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挑战 一、宏观教学设计观 巴纳斯认为,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人类活 动系统,是一个系统复合体,它与教师、学生、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线性的、稳定的,必须对教育本身建立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模型。宏观教学设计与微观教学设计的根据区别在于:后者立足于对已有系统进行分析、诊断和矫正;前者立足于更大系统的需求与条件,用系统与环境模型、结构与功能模型、过程与行动模型对未来系统作系统表征(综合描述)。宏观教学设计论的系统方法模型强调非线性和动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水平、四种系统环境和四种关系构成的三维设计框架;设计过程是反复的和螺旋式的,并与反馈和前馈相互联系;分化――整和存在于教学设计过程始终;对系统中各个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协调与综合;设计者、教师、教学对象和其他与系统设计有关的人员应共同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超越、展望和重塑是宏观教学设计论的三个主要策略。 ’ 返回二、宏观教学设计考虑社会转型对教育的影响 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和作用教育核心构成的教学,如何从宏观的社会背景来审视其变革,如何从社会――教育及其变革的视界中重新构建教学设计理论,一直是一些教育技术专家或教学设计理论家关注的焦点。巴纳斯和赖格卢特构建的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学校教学设计理论的不同点在于:关注社会转型及其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并以此为背景提出了“以学习经验为焦点”和“2000学习圈”的教学设计模式。两位教育设计理论家努力构建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不仅代表了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走向,更深层地揭示了社会转型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唤,追问着教育教学应以怎样的姿态回应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转向信息时代这场历史性的变革 巴纳斯认为,我们处于一个加速与动态变革的时代,这种变化不仅是时间上的加速,同时其变化动因的各个方面也在彼此交织。社会正发生着重大转型――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这一社会转型与教育相关的主要特征是:从借助机械扩展身体力量转变为借助高科技发展认知能力;从利用机械技术进行机械生产和产品的占有转变为运用智力技术进行知识再生产和创新等。赖格卢特则将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对比,由此看出两个不同时代的差异。工业时代表现为:标准统一;科层制度;集中控制;竞争对手;服从划一。而信息时代则对应地表现为:度身定制;团队组织;民主自主;合作伙伴;首创性、多样化。赖格卢特还对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教育体制的若干特征进行了比较(见下表)。 工业时代信息时代 年级水平持续进步常模参照测验个别化测验面向群体接受内容个人学习计划对手型学习合作型学习课堂中心学习中心教师作为知识的分配者教师作为辅导者或学习促进者识记占据重要位置思考、问题解决、技能及意义构建 同样巴纳斯也十分关注时代变迁对教育的影响,并对现有教育制度和未来教育体制的不同图景进行描述。他认为:在教育任务方面,现有教育是在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时提供教育;未来教育应提供资源、设施及终生经验,以利于每个人及其所在社会的充分发展。在教育经验方面,现有教育系统旨在为打好基础作有限准备;未来教育系统应涉及人生和社会经验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和文化、伦理和道德、身体和精神健康、科学和技术、审美和政治观念等。在教育设计方面,现在教育是围绕着教学组织的,各种安排都是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向学生呈现教材内容;未来教育应围绕着学习经验水平设计,各种安排应置于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及应用学习内容的环境之中。在互动方式上,现有学校教育体验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未来教育应运用各种学习途径,包括自我指导和他人指导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社会交往学习等。在学习资源利用方面 ,现有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及设施的利用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未来教育应利用社区及其社区以外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人类发展和社区发展资源等等。 巴氏和赖氏等人将“整个社会”作为设计考虑的范围,超越了以往学校内部教学系统设计考虑的边界。从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特点进行深入地比较分析入手,揭示出当前的教育与未来的要求相脱节之处,理清正在出现的新社会特征和新现实对教育有什么启示。并根据新社会现实带给教育的启示提出指导我们行动的核心观念,以便及时满足该社会形态所需要的教育图景,使教学设计具有与变革的社会协同演进并推动社会变革的能力。 返回三、“以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理论 基于对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的考察与展望,巴纳斯提出了“以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其来担负起塑造新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巴纳斯认为,现有的教学设计是对“以教学水平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的改良,这可能会对整个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没有超越现有体制的局限,跳出现有的思维框架,应当选择以学业习经验水平为焦点,才能构建起面向信息时代的新教育体制。以教学为焦点与以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下表)。 以教学为焦点 以学习经验为焦点1.课程目标是用恶化和为评估教师工作业绩的依据。1.学习结果阐明了学习者将能做什么和知道什么。这种说明对学习者起到一种支持作用。2.向全班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或家庭作业。2.学习者介入指导自我学习及评估自我进步,他们参与选择学习任务。3.学生的'年龄、在校时间、所学过的课程及得分均得其表现、评估和升级的依据。3.掌握先决能力是进入新学习任务的唯一要求。4.学科内容只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来呈现,教师面向全班呈现信息并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4.可以利用不同的学习情境和不同的学习设施,包括自我指导学习、指导性学习、小组学习、同伴辅导及媒体型学习。5.全班学生坐在教室里倾听讲解和回答问题,教师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角。5.学习者作为学习舞台上的主角,直接、广泛地介入,教师侧重管理学习环境。6.全班学生都经历着相同质与量的体验,即同样时间、同样的教学内容。6.向学习者提供经选择的多样化的学习经验,每个学生在某项学习任务中所用时间可有差异。7.全班学习的绝大多数学习时间都是在教师的监督之下。7.学习者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最适当的学习情境,包括自修室、实验室、小组、班级等。8.全班的学习进步由教师来评估8.学习者的进步主要由自我评价的小组评价来确定,同时也有学习者管理者的指导协助。9.由教师对学生实施奖惩。9.由教师对学生实施奖惩。9.由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10.学生的成绩水平是由预先安排的测验日程来测量的。10.学习者的成绩水平是他们自己感到掌握了学习任务时才进行测量。 赖格卢特从信息社会对新的教育的要求角度,为教学设计构建了“2000学习圈”。在这个“学习圈”中,学习目标因学生经验水平而异,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小队”,传统的课堂教学变为提供学习资源和环境的“学习中心”等等。这与巴氏“以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在本质上是一脉相通的。 总之,如巴纳斯所言,我们必须从“教学技术学”转向“智能技术学”。前者关注如何使教师“传递”教学内容更为有效;后者则是安排学习环境,开发媒体型学习资源,使学习者能够探究和掌握学习任务和方法。 返回四、宏观教学设计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巴纳斯和赖格卢特均从对教学内容系统设计的关注到对教育――社会大系统的深入考察,是教育设计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超越,为转型社会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新思考的参照架构和广阔的视界。 1.“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深刻揭示出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思维和划一性作业已逐渐让位于信息时代的多样化的思维和独特性的创业。因此教育的现有范型需要从着眼于选拔转变为着眼于个性化学习,也就是从“适者生存”转变为更人道的“人人成功”,由人才“标准件”转变为人才“个性化”。这就要求教学设计必须用“人人进步制”代替“群体进步制”,从平等进步向个性化进步转变,从课堂中心教学向资源中心教学转变。 2.“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强调要根据上位系统的要求进行改造,跳出现有系统的边界来思考问题的寻求解决方案。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的教学设计理论是以“硬系统思维”为主导的,进入90年代以后“软系统思维”日益受到关注。与迪克和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比较而言,“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属于软系统思维的典型代表。宏观社会教育设计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和心理学依据的,具有一定的主观主义色彩,有别于以往建立在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之上的、具有客观实证特点的教学设计系统理论。 3.“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开辟了应用一切学习资源、实现教育社会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广阔途径。自9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更是为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提供有有力的工具――信息网络。网络社会将以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为特点,给每个人的学习提供他所需要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突破时空局限,最大限度地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返回五 、宏观教学设计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挑战 “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以学习者为核心来全面开拓教育资源的教育设计思想,对我国传统教学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对其更新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1.教学设计要关注如何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巴纳斯“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还是赖格卢恃“2000学习圈”的构建,都把学生自己学习方式的培养放在教学设计凸显的地位,一改传统教学设计只关注对传输――接受过程的优化。现代教学设计是开发教学媒体、提供学习资源.安排学习环境的优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水平自由选择,以形成独立学习的风格。因此,今天的教学设计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至少有两个转变:一是从“仓库式” (积累贮存式)学习转变为“蜜蜂式”(采撷酿造式)学习,教学设计所关注的应是如何向学生展现“春天的原野”,让学生博采广撷,自我酿“蜜”;二是从知识学习向体验学习、发现学习的转变,教学设计所关注的应是如何提供真实情境、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与尝试、发现与探究。 2.教学设计要始终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与个性发展,谨防对教育技术的误读。在教学设计或教育技术运用方面我们时常出现两种“错位”现象:第一种是偏位,即由于对教学技术认识不足,尤其忽视教学这种培养人的活动的特殊性,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偏向于改变教学媒体,这恰恰导致了教学系统运作的不协调,不但没有实现它应有的功能,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另一种是“越位”,即由于对教育技术的扩张,走入了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误区。教学过程成了走马灯式的声像流转,挤压了学生思考时空和自主活动。在西方也有与我们类似的教训,经历了从“媒体论”到“方法论”的转变。巴氏和赖氏把教学设计的焦点直指学生学习经验、学习需要与个性发展,正是西方教育技术的实践摸索与理论探讨的结晶。教育技术的开发利用,起点和宗旨都只能是为学生学习需要提供支持,为个性发展创设空间。 3.教学设计要关注社会――教育变革,以实现对教学改革的深层突破。社会变革、科学发展以其史无前例的快捷性延伸到教育教学中,同时也要求教育教学及时回应。教学设计已不再是自我封闭的自足系统,只有放眼整个社会系统工程变革的大视野,并以此作为立足点,才能真正对教学进行重塑。否则,以传统体制下的教学范型为框架的教学设计及其改革,要么“削”他人之“足”以适自己之“履”,要么穿新鞋走老路。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也更加密切,社会环境不仅为教学及时提供教育资源,同时也在标示着教学――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这样,教学设计就必然将教学改革引向更深的层面:努力实现个性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返回相关内容 1、活动理论 2、教学设计自动化理论 3、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设计 4、适应将来需要的新型教学设计理论框架

小课题讲座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个案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研究

英语小课题研究报告

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的心得体会

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撰写格式

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
《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研究什么教学设计(合集13篇)】相关文章:

小课题开题报告2023-06-09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2023-06-14

英语小课题开题报告2023-06-25

高中研究性学习思想总结2022-05-06

关于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2023-10-15

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层次2023-03-08

教师科研培训心得体会2022-05-08

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论文2023-02-12

研究性学习总结2022-12-29

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