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精选5篇)由网友“遇林见海皆是你”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数”与“算”的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概念和理解乘法意义积累经验。在“数糖果”的具体活动中,学生用同一个数来数出糖果的个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竖着数)来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连加算式。通过数糖果、数纸片等数数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
核心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糖?
教学重点:用“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本节课将采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数的活动经验,在数数时能和所数事物建立“一一对应”。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的意义和100以内数的加法,有了一定的加法基础,但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比较陌生。
核心问题:怎样列出同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算式中的加数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情境,能够用同一个数数出糖块的个数;
2.知道连加算式中每一位加数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连加算式
(二)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和“竖着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数糖块的具体情境,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袋糖果、方形纸片(学具,代替糖果)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糖果。
师: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袋糖果,想奖励给坐姿好、认真听讲和积极发言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它们么?
生:有。
师:那你们能不能先猜一猜这个袋子里大约有多少块糖果呢?
生:20块;24块。
师: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想法。那么我们想准确地知道这个袋子里到底有多少糖果,该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
师:他提供了一个好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教师板书:有多少块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爱吃的糖果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不同的数法)
师:为了同学们数的方便,我们用圆形纸片代替糖果,同学们桌上的纸片的个数跟老师袋子里的糖果的个数是一样多的。现在,请你们一起来数一数吧,看看一共有多少块糖?开始!
(学生数糖果)
师:谁能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数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呢?
(学生上台展示,先摆再数)
生:1块1块地数,1,2,3,4,5,……;
2块2块地数,2,4,6,8,……;
4块4块地数,4,8,12,……;
5块5块地数,5,10,15,……。
师:看来,同学们有各式各样的数法,都数出了一共有20块糖果。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数法,好么?
生:好。
(教师演示教材中的三种数法,并提问)
师:看看这些数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一样的数法,但是都是数出了20块。
师:恩,你真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1块,1块地数……5块,5块地数,都数出了有20块糖果。不管几个几个地数,数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还有不一样的发现么?
生:每一次数的个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数得更快、更方便。
师:真是个善于归纳发现的孩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怎样数数更方便。)
活动二:数一数,填一填(多角度的数法)
师:青青草原上,灰太狼跟喜羊羊都有一堆糖果,看看他们的摆法,你更喜欢谁的?
(教师演示第1幅图)
生:喜羊羊。
师:为什么呢?
生:很整齐,容易数。
师:嗯,孩子们也要跟喜洋洋一样爱整洁!现在喜羊羊想请大家帮忙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块糖?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真是乐于助人的孩子。先听老师读一读他的要求?每行有 块,有 行,一共有 块。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按行数”和“按列数”吗?
生:不知道。
师:现在老师来告诉大家,“按行数”就是横着数,“按列数”就是竖着数。
(教师演示讲解两种数法,然后展示第2幅图)
师:现在孩子们自己来数一数,数完后在书上填写答案。
(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师:填好的孩子,跟同桌交流。待会请同学上台展示。(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数数。)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列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
(教师演示课件)
师:瞧,老师这里还有棒棒糖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思考,你能算出图中有多少根棒棒糖吗?
(学生分享)
师:我们还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呢,(出示课件),你能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吗?请孩子们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能上来指一指你是怎么数的吗?
(学生展示)
师:这里一共有几个5呢?
生:3个5。
师:该怎么列算式呢?
生:5+5+5=15。(教师板书)
师:还可以怎么数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展示)
师:这里一共有几个3呢?
生:5个3。
师:可以怎样列算式?
生:3+3+3+3+3=15。(教师板书)
师:们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不管我们怎么数,按行数或者按列数,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15.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几个几的意思,体会数学的乐趣。)
(三)巩固练习
师:请翻到教材17页,现在做“练一练”的第1题。看清要求哦,先圈一圈,在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学生做练习,然后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课堂小结
师:在下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分享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师:这一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数数,还学会按行和列来数数呢,而且还学会了用相同数连加算式来表示我们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数量。(教师板书:同数连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总结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
七、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个数 次数 横着数
1 20 竖着数
2 10 5+5+5=15
4 5 3+3+3+3+3=15
5 4 同数连加
八、教学调控
时间调控: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3分钟)
(二) 相互合作,共同探究(28分钟)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11分钟)
活动二:数一数,填一填(8分钟)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9分钟)
(三) 巩固练习(6分钟)
(四) 课堂小结(3分钟)
内容调控:
除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时规范课堂秩序
九、教学评价
总结性评价:
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形成性评价:
1.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 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篇2: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说课方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数”与“算”的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概念和理解乘法意义积累经验。在“数糖果”的具体活动中,学生用同一个数来数出糖果的个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竖着数)来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连加算式。通过数糖果、数纸片等数数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
核心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糖?
教学重点:用“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本节课将采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数的活动经验,在数数时能和所数事物建立“一一对应”。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的意义和100以内数的加法,有了一定的加法基础,但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比较陌生。
核心问题:怎样列出同数连加的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算式中的加数的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情境,能够用同一个数数出糖块的个数;
2.知道连加算式中每一位加数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连加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和“竖着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数糖块的具体情境,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袋糖果、方形纸片(学具,代替糖果)
六、说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在教学开始时,我会展示一袋糖果并说出要奖励给他们。紧接着,我会让学生估计糖果的块数,再引导学生思考“要准确地知道袋子里有多少糖果,该怎么办?”,进而引出课题“有多少块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爱吃的糖果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不同的数法)
新课开始后,学生自由地数数。学生数完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数法,并给予奖励。通过“还有其他的数法吗?”的问题,让学生说出教材中的三种数法。展示完后,引导学生说出数的次数以及他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怎样数数更方便。)
活动二:数一数,填一填(多角度的数法)
出示教材“数一数,填一填”的第一幅图,向学生解释“横着数”和“竖着数”并引导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紧接着,让学生翻开教材第16页,自己完成“数一数,填一填”的第二幅图,完成之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老师指名学生汇报结果,并解释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数数。)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列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
出示教材“说一说,算一算”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思考,你能算出图中有多少根棒棒糖吗?”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列出算式,提醒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列出不同算式,学生完成之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总结“几个几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几个几的意思,体会数学的乐趣。)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的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先圈出,再数一数有多少只熊猫?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想法,并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总结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
七、说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个数 次数 横着数
1 20 竖着数
2 10 5+5+5=15
4 5 3+3+3+3+3=15
5 4 同数连加
八、说教学调控
时间调控: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3分钟)
(二)相互合作,共同探究(28分钟)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11分钟)
活动二:数一数,填一填(8分钟)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9分钟)
(三)巩固练习(6分钟)
(四)课堂小结(3分钟)
内容调控:
除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时规范课堂秩序
九、说教学评价
总结性评价:
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形成性评价:
1.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篇3:《我有一盒彩笔》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感悟文章内容。
3、通过学习诗歌,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体会孩子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8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对诗歌进行仿照式续写。
教具准备:根据课文内容生成的动画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愉快的语文课开始之前,我们的好朋友丁丁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点击电脑播放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来唱。
2、小小的彩笔多么神奇呀!那丁丁用他的彩笔画出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有一盒彩笔》。(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读。(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学过的方法去跟课文里的生字宝宝交朋友。
2、听得出你们读得很认真,那现在用你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3、有的同学读的特别投入,有滋有味,那这些词语你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读?(电脑出示词语:直线、连绵起伏、宝藏、永远、饥荒、飞翔)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4、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识记的生字宝宝就藏在这些词语里,请你们利用手中的生字卡片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认一认吧!
5、第2组和第4组的同学识记的速度最快,我们来进行一次开火车的游戏考考他们记的怎么样?(相机指导识记方法)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字。(出示生字卡片,生齐读)
6、师:(出示绵、伏后)这两个字同时在一个词中出现,这个词是什么?
生:连绵起伏。
师:谁能读读这个所在的句子?
师:连绵起伏是个成语,我们应该记住它。那什么样的山才是连绵起伏的山呢?请你看着书上的插图说一说,或者用手势告诉大家。好,谁来说?
师:接着读“永”。谁能用“永远”说一句话?
师:接着来读。
生:饥、荒。
师:饥荒这个词的意思可不大好明白。谁能试着想办法说说它是什么意思?
师:好,一起读最后一个字。
生:翔。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看来你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了朋友,那现在把它们放回到课文,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比刚才读的进步了。
2、课文共有2个小节,现在同桌两个人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小节每人读一句,互相对这读一读。
3、哪一桌愿意给大家读读美丽的今天?
生:(一桌对读)
师: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然后其他同学互评,相机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猜想一下,丁丁在画美丽的今天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愉快。快乐。……
师:那好,就请你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第一小节,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出示课件)师:丁丁有一盒彩笔,他用彩笔画出了美丽的今天:远山连绵起伏,倒影水中;夜晚,一轮圆月高高挂在山尖;田间稻禾青青,一条小河蜿蜒而出;电视塔雄伟壮观。这是多么美丽的今天啊!那明天将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明天的理想。第2小节我们一起读,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不过读的顺序和书上的可不大一样,能配合好吗?我们试试。(师生配合读)这样读,有什么发现?
师:有的时候,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同桌两个人就这样在结合你刚才看到的画面再来读读第2小节。(生自由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画或者疑问想说说吗?
师:看来丁丁是个善良的孩子。希望他的愿望能早日实现。让我们在连起来读读丁丁的理想吧。(电脑出示填空练习,学生齐读)
四、句式迁移、拓展延伸
1、瞧,在丁丁的画中不仅有美丽的今天,还有明天的理想,那你手拿画笔,你想画些什么呢?(电脑出示句式练习)请你仿照书上的样子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
2、师:谁想说一说?
生:我画一个红色的圆,那是火辣辣的太阳。
生:我画一个箭头,那是后羿射日用的箭。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画一只白色的鸽子,为了让世界充满和平。
师:真是个爱好和平的孩子。
生:我画一个火红的太阳,为了冬天不再寒冷。
3、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老师的眼中也不禁浮现出一幅幅你们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的生动画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勤学善思,那么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有小诗人在你们中间诞生。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不能一一倾听你们的想法,回家后你们可以把想到的记下来,再拿起彩笔为你的诗配上一幅画,下节课我们来举行一次诗歌绘画展好吗?
[《我有一盒彩笔》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篇4: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题 目 有几块积木 备课人 丁香香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计算积木的块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回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初步会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难点:理解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 学
准 备 积木图和算式卡片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积木。
1、出示积木图
2、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木图。提问:
图中有多少积木,你是怎样算的?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二、探究新知
学生同桌讨论汇报。
(1)横着看,每排有7块积极木,有5排,一共有35块积木。
横着看,第1排有7块积木,有5排,就是有几个?(5个7)
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也就是求什么?(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也就是求个相加得多少。)
求7个5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7×5=35(块)或5 ×7=35(块)〕
谁会读出这个算式?(7×5=35读作7乘5等于35,5 ×7=35读作5乘7等于35)
算式中“7”表示什么?(7表示每排有7块积木);“5”表示什么?(5表示有5排)
“35”表示什么?(35表示一共有35块积木)
在这个乘法算式中,“7”叫什么数?(7叫乘数)
“5”叫什么数?(5也叫乘数)
“35”叫什么数?(35叫积)
(1)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一共有35块。
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就是有几个5?(7个5)
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也就是求什么?(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也就是求个数相加得多少)
求7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5×7=35(块)或7×5=35(块)〕
谁会读出这个算式?(5×7=35读作5乘7等于35 ,7×5=35读作7乘5等于35)
算式中,“5”、“7”、“35”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每列有5块积木,7表示有7列,35表示一共有35块积木)
在这个乘法算式中,“5表示”叫什么数?(5叫乘数)
“7”叫什么数?(它叫乘数)
“35”叫什么数?(35叫积)
三、 巩固联系。
1、完成P6页第1题。
该题是让学生根据图写出乘法算式。
(1) 第一题第一小题、第二小题、第三小题,先让同学们观察图,并讨论出图意独立完成练习。
集体订正。
2、完成课文第七页的第三题。
游戏:《小狗送信》
谈话: 小狗当上了邮递员了,他每天把信件分别送到了小鸡,小鸭,小猫等好朋友的家。(把3个小房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这一天,天已经很晚了,小狗还没有把信送完,很很着急。我们来帮帮它好吗?把写有算式的信件发给学生,要求送到相应的小房子里。
① 先出示小房子。
② 在出示一些算式卡片,说明游戏规则,请三位学生扮演邮递员,把对应的算式卡送到家。
送信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把表示相同意思的算式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对同学们的送信情况给予评价,评出“优秀邮递员”。
谈话: 同学们送信的不错,可以当一名优秀的邮递员了。还有一些小同学,也象我们一样优秀,他们同样在认真学习。大家看书第七页的第四小题。
提问:
一共有多少人?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列出算式,数出得数。填在书上,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3是从哪儿来的。
板 书 设 计
有几块积木?
5×7=35(块)
或7×5=35(块)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动物聚会 备课人 邹艳华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 学
准 备 圆片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出示动物聚会的情景图)师: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师: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怎样计算呢?
(1)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4)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原图是有3只小兔,每只小兔拿4根胡萝卜,这里略加改动)
3、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了一幅图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想办法解决了,真不简单,谁能说说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是什么?
4、理解6×3的两个含义
(1)师:计算“一共有几个桃子?”和“一共有几个松子?”时都可以用6×3表示,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想一想、连一连:
5、“求小兔一共拿来多少根胡萝卜?”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1)大部分同学都会用加法表示:3+5+7=15(根)
(2)你能将它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3×5=15(根)
5×3=15(根)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数一数、算一算
请第1排的同学站起来,数数是几个几,写出乘法算式。
请第2排的同学站起来,数数是几个几,写出乘法算式。
请第3排的同学站起来,数数是几个几,写出乘法算式……
2、看一看、说一说
你能说说2×3在这四幅图中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
3、摆一摆、画一画
(1)师:小猪们带着自己收获的玉米也来参加联欢会了。淘气一看,它们带来的玉米总数可以用算式5×4=20(个)来表示。你知道来了几只小猪,每只小猪带来几个玉米吗?请你用圆片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学生思考后活动)
(2)汇报交流:(会出现两种结果)
a:来了5只小猪,每只小猪带来4个玉米,一共有20个玉米。
b:来了4只小猪,每只小猪带来5个玉米,一共有20个玉米。
(3)师: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创造,小朋友们真了不起!
4、开放练习、发散思维
(1)师:“庆丰收”联欢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小动物遇到了一个难题:如果有12个小动物了参加聚会,应该摆几张桌子,每张桌子坐几人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吗?帮助别人可是一种美德,老师相信你们!现在请同桌的小朋友分工合作,拿出12个圆片,代表12只小动物,一人摆一人写算式。比一比,谁设计的方案最合理!
(2)展示设计方案
(3)集体交流评价
四、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谈感想)
2、师:是啊,乘法的用处可大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1)你们看:(电脑出示画面)
药盒止咳冲剂(10g×10袋)
吉禾豆粉(50g×20包)
图纸上长方形草地(20m×15m)
(2)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用乘法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汽车上的座位、买东西、人的身体上、排队……)
3、师:小朋友们,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实践,你就能体验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板 书 设 计
一共有几只小鸟?
3×3=9(只)
修改及补充内容
篇5:小树有多少棵(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
3.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 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让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小树。
4.先自己静静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说计算方法。
5.全班交流。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20×3”口算过程和方法:
①20×3=20+20+20=60;
②因为2×3=6,因此20×3=60;
比较2×3=6和20×3=60,发现了什么?
6.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自己算一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练习
1.试一试第2题 口算。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①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分别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计算方法)你认为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2. 学生独立完成 试一试第3题
3. 练一练
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再反馈。
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选几道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第3题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情境表达的意思,明确每堆香蕉有几根,有几堆香蕉,
大、小象每天各吃几根。
②解决问题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交流。
先计算60×3=180(根),再计算或比大小。说明够一天吃。
解决问题⑵, 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星期有7天”这个条件。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再全班交流。
③解决问题⑶,
师:根据这个情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并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4.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教学内容: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海边游泳吗?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北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 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 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 10×3=30,5×3=15,3个10再加上3个5,30+15=45(元)。
(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四)巩固与练习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对于第⑵个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可以:①因为15×6=90(块),100–90=10(块),所以够分。
②因为15×6=90(块),100>90,所以够分。
2.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练一练第4题
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理解表格,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教学内容:练习一(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结合具体情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复习我们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
板书:口算乘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后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练习一”第2题
出示本题情境图。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有哪些信息?让学生独立解决第⑴个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师: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数学问题。
3.“练习一”第3题
①游戏:比大小
教师准备一些数学算式卡片,如13×2和31×2 12×5和15×2 16×3和3×16
25+2和25×2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找出规律,直接比出大小。
②“练习一”第3题
让学生思考后,直接填写符号,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再通过计算,得出计算结果检验自己的判断。
4.“练习一”第4题
出示本题情境图。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4个问题,然后对每道题进行反馈交流,重点组织学生探讨最后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购买方案。例如:25×2=50(元),60元可以买2个足球。
5. “练习一”第5题
先算画上横线,把结果写在下面。以竞赛形式练习,让全班同学同时开始算,算完后立即举手,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学生。
6.“练习一”第6题
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中获得信息。
先分别说一说,“我的体重是小东的3倍。”与“我的体重比小东的2倍多5千克”这两句话所表示的含义,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我的体重是小东的3倍。”这句话的含义是:小东的爸爸的体重是23千克的3倍,所以小东爸爸的体重是:23×3=69(千克);“我的体重比小东的2倍多5千克。”这句话的含义是:小东妈妈的体重比23千克的2倍多5千克。所以小东妈妈的体重是:23×2+5=51(千克)
7.“练习一”第7题
⑴先让学生理解题,全班讨论:怎样检查交来的钱对不对?
先算,每人交8元钱,全班40人共收到多少钱?再算,题中表格中共有多少元?,最后在比一比。
⑵学生独立计算再反馈。
8.“练习一”第8题
出示本题情境图。
⑴理解图意。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找出:大客车每辆限乘客30人,面包车每辆限乘客20人,租1辆大客车需50元,
租1辆面包车需35元,有80人要乘车。
⑵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80人要乘车,怎样租车合算?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展示租车设计方案的多样化。
①租4辆面包车,乘客人数:20×4=80(人),需要35×4=140(元)
②租3辆面包车,乘客人数:30×3=90(人),需要50×3=150(元)
③租1辆大轿车和3辆面包车,乘客人数:30+20×3=90(人),需要50+35×3=155(元)
④租2辆大轿车和1辆面包车,乘客人数:30×2+20=80(人),需要50×2+35=135(元)
讨论:从省钱的角度来看哪一种租车方案最合算?第④种方案最合算。
(三)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参观科技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
12 ÷ 3= 8 ÷ 4= 6 ÷ 2= 36 ÷ 6=
18 ÷ 9= 45 ÷ 5= 49 ÷ 7= 56 ÷ 8=
2. 口答
( 1 ) 90 里有几个十? 800 里有几个百? 60 里有几个十? 600 里有几个百?
( 2 ) 300 里有几个十? 420 里有几个十? 540 里有几个十? 500 里有几个十?
(二)情境引入
同学们,星期六淘气班将要到科技馆参观昆虫展。他们班一共有 60 人,想坐 2 辆车去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列式: 60 ÷ 2 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板书: 60 ÷ 2= )
请学生说说60 ÷ 2的含义。
(三)探究算法
1.60 ÷ 2 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算法:
①因为2×30=60,所以60÷2=30 (想乘法做除法)
②因为60里有6个十,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即30,所以60÷2=30
4.将答案写在书上,把答语补充完整。
5.拓展训练:
⑴如果我们 60 人,找 3 辆小汽车去科技馆,平均每辆小汽车坐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0 ÷ 3=20 (人)
(2)我们班和一班合起来共 120 人,如果坐 2 辆大轿车,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0 ÷ 2=60 (人)
6.完成试一试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比较上下算式,说说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7.完成试一试第2题。
⑴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⑵组织全班交流
①抽几个整百数、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②让学生比较每一组算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你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后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2.“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结合本题情境图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
3.“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依题意独立解答,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4.“练一练”第4题
先准备好计算卡片,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开展活动,即一位学生做好一题,下一位学生接下去做下一题,看哪个小组先完成题目并且正确率最高。游戏结束,让每一位学生把这8道题都独立做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内容: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出示:6÷3,12÷4,18÷6,35÷7)
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利用乘法口诀。)
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出示:30÷3,600÷2,560÷7,360÷9)
口算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好,不错。现在淘气班的同学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新的算式朋友,就藏在这幅图中,我们大家共同来找到它好吗?(出示“植树”情境图)
(二)探索新知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这个情境,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3.怎么列式解决?(噢,这个就是我们的新算式朋友)
4. 探索算法:
⑴36÷ 3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⑵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⑶全班交流算法:
①利用乘法想除法,因为12×3=36,所以36÷3=12。
②把36分成30和6,30÷3=10,6÷3=2,10+2=12。
③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数字除以3得1,写在十位上,用个位数除以3得2,写在个位上,得12,即36÷3=12。
④用竖式。 (生边说师边板书)(学生汇报的同时,师进行板书)
师问: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让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5.将答案写在书上,把答语补充完整。
6.试一试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第2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1.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师板书)
2.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开火车订正。
2.“练一练”第2题
⑴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小题,再集体反馈。
⑵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3.“练一练”第3题
⑴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从中获取信息。
⑵独立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小题,再集体反馈。
⑶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教学内容:练习二(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结合具体情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果园里接满了许多的大苹果,同学们正在果园里忙着收苹果呢。他们把苹果分装在大小不同的袋里,让我们也去帮忙吧。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第2题
出示本题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得数,同时让学生思考发现了什么?(被除数越大,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的商也越大)
3.“练习二”第3题
出示本题情境图。
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再交流,反馈。
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先分别算出每棵树苗分别需要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36÷3=12(元),40÷4=10 (元),10<12,买每捆4棵的树苗便宜些。
4.“练习二”第4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5. “练习二”第5题
通过计算,写下结果。再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6.“练习二”第6题
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中获得信息。
先说一说,先求什么?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100–4=96(元),96÷3=32(元)或(100–4)÷3=32(元)
7.“练习二”第7题
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关系?知道被除数、除数,怎么求商?知道被除数、商,怎么求除数?知道除数、商,怎么求被除数?
让学生独立填表,再进行全班交流。
8.“练习二”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先算画上横线,把结果写在下面。以竞赛形式练习,让全班同学同时开始算,算完后立即举手,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学生。
9.“练习二”第9题
出示本题情境图。
⑴理解图意。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⑵引导提问。
①“3天看60页”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照这样的速度” 是什么意思?
③求“一个星期她能看完吗?”这个问题,谈谈你的思路。
⑶列式解答:
方法一:每天看:60÷3=20(页)
一个星期看:20×7=140(页)
140<150,所以,一个星期看不完这本故事书。
方法二:每天看:60÷3=20(页)
想:3天看60页,照这样的速度,6天看120页。剩下的30页一天看不完。
所以,一个星期看不完这本故事书。
(三)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精选5篇)】相关文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23-04-01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2-05-0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23-03-08
乘法的认识教学反思2022-09-13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23-06-0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08-07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022-09-2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022-08-1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022-10-03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