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和减法练习课的设计和反思

时间:2023-06-11 08:23: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加法和减法练习课的设计和反思(共20篇)由网友“蜗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加法和减法练习课的设计和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加法和减法练习课的设计和反思

篇1:小数加法和减法 练习

1,一个加数是四位小数,另一个加数是三位小数,它们的和是( )位小数.

2,三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所得的差是( )位小数.

3,5.47至少加上( )才能得到一个整数.

4,7.6与1.342的和比它们的差大( ).

5,3在十位上比在十分位上大( ).

6,在一个小数减法算式中,差是5.25.如果被减数增加0.5,减数减少0.4,则现在的差是( ).

7,被减数比差大5.8,减数比被减数少4.3,被减数是( ).

8,明明买一件物品,付给营业员50元,营业员把这件物品的标价的小数点看错了一位,找给他46.75元,他说找多了.这件物品的标价是( )元.

9,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14-0.53-2.47 3.68+7.56-2.68

27.38-5.34+2.62-4.66 25.89+(6.35-5.89)

7.82+5.9+0.18+9.1 13.75-(3.75+6.48)

9,一瓶油连瓶重3.4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还重1.9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瓶重多少千克

10,马小虎做一道减法计算题时,他把减数13.48错看成13.84,结果计算出的差是27.5,你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1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多一米,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多0.5米,最后还剩下0.5米,这跟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12,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0.43,甲,乙两数的和是6.18,甲,丙两数的和是6.75,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13,两个数相加错看成相减,结果得18.2,比正确答案少29.6,原来两个数各是多少

14,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买米用去72.34元,比买油多用24.6元,比买油和饮料所用钱的总数少5.88元,买饮料用去多少元钱

15,王虎给妹妹2.45元钱后,妹妹还是比他少0.24元.原来妹妹比王虎少多少钱

篇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汁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求未知数J等知识,初步了解简单的现金日记账的记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谁来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汁算法则是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什么?(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

这节课,我们就按照小数加、减法的法则,重点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好计算方法,提高小数加、减的熟练程度,并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复名数和小数的改写等知识,能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三第5题。

用小黑板㈩示,指名学生口算,结合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提问:计算小数加、减法特别要注意什么?

2.练习笔算。

(1)14.2十8.45    3.86+0.24    8.43+1.57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最后一题是怎样算的。

(2)12.42―9.3    23.4―7.36   10-8.61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说一说最后一题怎样做的。

(3)12.4+3.58+7.63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一说其中的简便算法。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要把几个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整数加、减法计算,然后刘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三第7题。

(1)我们学会了小数加、减法,就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把下面的复名数改写成小数。

3千米40米    1米25厘米    2吨350于克

让学生口答,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复名数改写成小数,要把高级单位的数写在整数部分,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数里的小数部分。

掌握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就可以把复名数的加、减计算,改写成小数再计算。

(2)做练习三第7题。

①出示第一题,说明第―步的`书写格式和汁算过程,并板书出来。

②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做的。注意说明书写格式。

2.做练习三第8题。

学习小数加、减法,除了可以把复名数加、减改写成小数计算,还可以把分母是10、100、1000这些分数的加、减法,也改写成小数计算。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讲评第一、二道题。

3.做练习三第10题。

让学生看第10题,说明下面是现金日记账的―个月的账目,并用小黑板出示。

请大家先看前面的“月、日”和“摘要”,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后面三个项目各是什么名称?谁知道每个项目是什么意思?

这三个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板书关系式)

横着看,上十月结存了多少元?(说明这个小学七月份结余下348元7角)

8月5日记的是哪一笔账,结存金额里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要加24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结存金额要填多少。(学生计算后口答,老师板书)

8月l0日付出多少元?结存金额要怎样算?请大家算一算填在日记账上。    (学生计算后口答,老师板书)

让学生接下去一直算到8月27日,填在课本上。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本月合计中“收入金额”和“付出金额”要怎样填写?“结存金额”要怎样算出来?

让学生计算填在日记账上。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追问:本月合计中的“结存金额”的数就是哪―天支出后的“结存金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说明:学会小数加、减法之后,复名数的加、减法和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加、减法,也可以改写成小数加、减法来计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6、9题。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周晓刚

篇3: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P51第7~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坚式计算

完成课P51第8题。

三、提高练习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篇4:《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进行多位数减法计算。

2、提高发现规律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感悟猜想、验证、常识等研究方法。

3、感受数学的神奇与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观察表情

导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观察他的表情怎样?

2、提出问题――旅行箱设置什么密码?

师:事情是这样的: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有三位数的密码旅行箱。他跟高兴,但是他又想了想,万一不小心把密码忘了怎么办?这时他爸爸说:儿子,别着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玩了这个游戏你就知道密码要取什么比较好了,即使是忘记了也能很快的找回来。同学们你们愿意一起玩这个游戏吗?

3、游戏规则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写出三个不同的数字(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三个自己心里所想的不同的数字)把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把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减……

二、练习三位数减三位数

师:请同学把自己写的不同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把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减,接着把它们的差再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继续相减,按这样的规则,一步一步地算下去,咱们来比一比,看谁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算式又对又多。(建议用竖式,不用横式)

三、发现问题,发现规律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帮助。

1、发现问题――疑惑

算式954-459=495怎么老不停的重复?

2、学生交流汇报

3、发现规律

4、千金难买回头看

5、计算有误的查找原因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四、复习计算多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五、介绍“数字黑洞”

1、出示黑洞的图片

2、理解(解释)黑洞

六、再次练习多位数减法――寻找四位数字的数字黑洞

七、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篇5: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课 第3课时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3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第51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6+8=     0.86-0.4=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提醒: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更侧重整数部分和整数相加,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加。要看清楚数位。2、笔算:3.6-1.28=      7.18-3.6=学生列竖式计算,比较两个计算。发现前面一题要补0后再减,后面一题可不用补0。3、小马虎在计算3.56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3。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教会学生用还原思想解决这类问题:4.23-3.56=0.67,3.56+6.7=10.26二、完成书上的练习:1、直接写出得数0.83-0.5=            9.2-6=             2+2.8=3.4-3.1=             0.73-0.23=         3.6+2.4=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2、第9题。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这是位体温偏高的病人。……)分别计算: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这一天开始时与结束时,病人的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快;折线平说明变化慢。可按段数相差的格数,找到变化情况。相差不多的再通过算的方法来进一步确认。3、第10题。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再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注意提问的范围:提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不要问如“哪个最贵?”之类的问题。4、思考题: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要求学生用刚才教的还原方法来解答。交流讲评。三、补充作业:对比练习:0.17+0.06=       0.79-0.04=          1.3+0.03=0.17+0.6=        0.79-0.4=           0.56+0.4=要求学生看清楚位数再加减。四、布置作业:(略)

篇6: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三、教学难点:

会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2 + 1 = 5 + 3 + 2 = 83= 10 - 5- 3=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⑶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⑷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⑸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类比探究算法。

⑴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2、学习例2。

1.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⑴学生说图意。

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⑶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⑷翻书试着计算4-2+3。

⑸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2、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四)反馈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⑵列式计算。

⑶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 题)

⑴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戴上头饰,帮小青蛙找家。

⑵分组读算式,并说出计算顺序。

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⑴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⑵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⑶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 6-5+8= 9-6+5=

4-3+9= 6+4-5= 4+2+4=

篇7: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之加减混合运算

临西县樊村校区

郝乃庆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想:

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用竖式进行计算。

(1) 54 + 26 + 15 =

(2) 90 – 58 – 24 =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

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 出示情境图

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

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

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 46 – 28 + 35 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

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

生(1)

生(2) 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列竖式进行计算加减混合,并比较那种竖式计算的简便。 我能行:

3. 我有22个气球,放走了16个,又买了18个气球,他现在有多少个气球?

列混合算式进行计算?

22 – 16 + 18 = 24 (个) 4.试一试、列竖式进行计算。

38 + 47 – 65 =

53 + 40 – 37 = 三 巩固练习练一练

1. 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计算。

73 – 39 + 46 =

43 + 27 – 50 =

42 + 50 – 66 =

96 – 80 + 35 = 2.找书包。

3.公共汽车上原有3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9名乘客下车,有12名乘客上车。汽车上现在有多少名乘客?

4. 公共汽车上原有2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13名乘客下车,有9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到了人民商场时,有16名乘客下车,有14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 作业

第9页第

3、4题。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46 – 28 + 35 =

(颗)

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得计算方法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容易掌握,但是限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混合运算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在具体运用中,常常出现运算顺序、计算错误等情况,所以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并要强调:加减属于同级运算,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篇8: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神灵寺小学

谭娟娟

教材分析:

在例2的计算中教材把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既有利于加强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的计算中,当某一步能用口算时可直接用口算,不必写出竖式。这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学情分析:

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要求:先读算式,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例如:34+20+5= ,34加20,再加5等于几?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哪里?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

根据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会的不多,师引导)

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 多了几人?(3人)

怎样列式?(28-25=3(人))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多了3人,如果老师想问你,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会算吗?(个别学生回答,用28+25,其余学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还少一个信息,还不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对,现在把这个信息告诉你,车上原来有67人,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这种算法学生理解的还是不好,只有个别学生会列式)

3、探究算法。

(1)师提问 67-25+28= 67+28-25= 你会笔算吗?(会),在笔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书写方面,画横线用尺子,别忘写横式得数)

把书翻到28页 做一做 选你喜欢的题目,笔算在练习本上。 (2)学生计算,师巡视。选出错例。

(3)指名讲解第

一、二道题目,讲讲如何笔算。 (4)出示错例。请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予以纠正 (5)生齐说,师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56+34-20=( ) 78-24+39=( )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二)笔算

69+30-45= 71-65+43=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三)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自从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山里的猴子们就开始争着要当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说:“我来出一道题,25+47+25-7-30=?谁能算出来谁就是大王。”结果没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来。你来试一试吧!想一想,能巧算吗? 25+47+25-7-30=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本节课最大的的特点是“老师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计算,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解算法。效果还可以。练习有坡度。我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感觉不足的有: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参与教学,但是有个别学生走神,而且学生还有拉长腔的毛病。总是觉得学生大了,不再注重物资奖励了,看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时刻要注意的事。

另外我也有一点感触,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篇9: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

董玉莲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 计算:

26+35+11 65-21+18 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

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

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

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

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县优质课参赛课后反思

这次优质课评选参赛人数比较多,比赛用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比赛。参加完讲课比赛后自己有很多感想:

一、自我反思

1、思想不重视,准备不充分。

在起初接到参赛通知后,由于认识不是很到位,我没有十分投入的去积极准备,以至于过了几天才算是定下了整个讲课内容。幸好得到我校兰主任和赵主任

给予的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一起研究教材,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并让我在有评委的情况下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在一些环节上改进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

2、评价语言不丰富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评价学生:“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错的原因,你会进步得更快”。在起初练课时,我总是不能自然的评价学生,在两位主任的帮助下总感觉进步不小,但在讲课时还是不能自如的进行评价。

3、教学基本功不足,相关知识学习不够。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与自己平时放松了对自己基本功的练习有关,同时对教材以及讲课中语言的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映不敏感,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课堂的内容的学习不够,所以我认为自己该学的东西还很多。

二、成长收获:

1、经受磨练。

我参加工作来,从未参加过县级数学讲课比赛,在接到参加优质课比赛通知后感到很兴奋,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在准备课的时间里,总是感到,心里挂着,脑子里想着,梦里梦着,心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准备课时的自己的思路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时的心乱如麻,再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即将比赛时的紧张心理,到讲课结束后的一身轻松。可能整个过程是很多参加过类似讲课比赛的老师们都经历过的,我为自己经受住其中的磨练而快乐,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从中得到了、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许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讲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准备课到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从学校老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不足改进和提高我的这节课的过程,过程中的改进

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

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很棒,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学之处,通过观摩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如何准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课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

篇1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 82-40 41-7 14+50 38+27 30-16 36+19 59-46

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14+50、38+27、36+19

减法: 82-40、41-7、30-16、59-46

方法二:

……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 97-25-47= 75-46+31= 48+26-39= 53-(9+37)=

(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复习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根据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

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

提示:先计算,再连线。

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篇1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后进行游戏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口算。

难点: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我们班有多少个男子汉?多少个小女孩?求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应该怎么算?

今天我们复习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希望大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复习口算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个位和个位相加减,十位和十位相加减,满十进位,不够减要退位。

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把计算过程省略,迅速准确地说出得数。这几个口算题大家做的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的优异表现,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蝴蝶。

(三)故事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蝴蝶么?那你想知道蝴蝶小时候是什么样子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蝴蝶与小女孩的故事)

你们愿意帮助这些小毛毛虫变成蝴蝶么?那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完成考验。

(四)找学生选择课件中的习题进行练习。

1、看画展,根据图中的描述,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哪些问题想问问大家呢?你觉得怎样提数学问题?

2、口算连线,学生在纸上自己练习,然后汇报。

动手操作,独立计算完成。

3、给小松鼠帮忙。师提示:做题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4、跳绳比赛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引导提数学问题。

组织两个学生举行跳绳比赛,然后选出获胜者,让学生计算一下,第一名比另一个同学多了多少?两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5、复习加法口算减法口算,学生完成并汇报。

学生完成桌上准比的习题,然后开火车汇报。

6、年龄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数学信息,并回答提出的数学问题。发现数学信息,找到解决答案。

7、站队游戏,老师组织学生玩站队游戏,并回答问题。根据图中的描述,你知道了什么?讨论小组汇报,交流。

(五)、总结游戏过程,说一说复习的内容,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

篇1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1~84页。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掌握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列表、连加或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数序,感受问题。通过小棒图和计数器进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并上升到表象操作,直到符号操作。本单元既是对学过的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复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操作,理解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算理。

3.借助情境图,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4.通过画图、列表等多种方式解决同数连加、连减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口算。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小棒、计数器。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六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又学了哪些内容?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连线等)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2)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要注意什么?最难的是什么?

(3)你能讲一讲自己学的最好的内容吗?

2.以20+30、36+7、36-7、36+20、36-20为例,说一说并写一写口算的过程。

3.根据你所学的解决问题,编一道题并解决。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同学们,第六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谁来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

2.交流成长档案

①梳理知识点,完善成长档案

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预习任务一,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预习任务一的三个问题。

汇总: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例:10+20,30-20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例:不进位25+2,25+20

进位28+5,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不退位35-2,35-20

退位36-8,

小括号10-2-3,10-(2+3)解决问题同数相加、同数相减

②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根据刚才同学们成长小档案的交流,我们已经把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很好地梳理,看(出示思维导图),是不是看起来就更明了、更清晰了?这样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反思,更好地掌握知识。

篇1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五年级上册P40~41 例1及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相同单位要对齐”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情境:开学前,同学们都要去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2、信息:一枝钢笔16元,一个计算器138元,一本笔记本3.4元,一个讲义夹4.75元。

3、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吗?并请说出算式。

4、复习:同学们问题意识很强,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从中选择了一些,138+16,4.75+3.4,4.75-3.4,138-4.75,哪道算式我们已会列竖式计算了?谁来试试。(生板演)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是怎样列竖式的?他做得对吗?(板演者介绍方法)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呢?(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5、揭题:同学们整数加减法学得很扎实,剩下的三题都涉及到小数,今天我们就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个恰当的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感知体验

1、教学4.75+3.4

尝试练习:我们先讨论4.75+3.4,行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道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算错了,回头检查计算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做法正确,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吗?

互动交流:⑴辩一辩:说出你的答案对错的理由,预设方案: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

⑵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竖式对了,哪种错了,为什么?

⑶想一想:②③两种列式方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列式有矛盾吗?(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小数点需要对齐”的算理。)

正确算法:现在小数加法列竖式计算你会了吗?请②或③做法的同学说给老师板演,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直尺打上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1~2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体验: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还是先估一估计算的结果。展示两种做法,提醒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2、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能象计算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算4.75-3.4吗?先估计一下,差大约是多少?再试试看。(尝试练习,板演)做好的同学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归纳算理: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1~3名同学说说)

验算:我们学计算,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方法,还要通过计算来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会验算吗?怎样验算?下面请你用喜欢的方法验算4.75-3.4。通过验算你做对了吗?

三、建构生成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列式时小数点对齐,得数中不要忘记点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① 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②“神舟七号”飞船预定于今晚(9月25日)发射升空,将在距地面约341千米的高空绕地飞行,它的飞行高度比“神舟六号”约少3.73千米。“神舟六号”的飞行高度约离地面多少千米?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赛一赛

比赛要求:小组接力,自己要确保计算正确,后面的同学先要检查前面同学计算是否正确再做。

(1)检查评比 (2)联系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我们一起解决了三个问题,剩下138-4.75这道题,同学们课后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后反思:

本节课本着“真实、朴实、扎实、常态、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返璞归真,关注数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课前谈话中的“1+1( )=11( )”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算理上的一致性,我们大胆改编课本中的素材,去掉了水彩笔2.65元,添加了计算器138元。用意在于,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的一步加减法计算问题中,出现了整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小数,小数加减小数三种类型。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抽取了四个作为今天研讨的话题,即138+164, 75+3.4,4.75-3.4,138-4.75。学生列竖式板演138+16后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然后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尝试练列竖式计算4.75+3.4。课堂中正如课前所调查的那样,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教者引导学生检查计算过程看计算有无错误,进一步激发学生从估算、化成元角分采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去寻找算理,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这部分教学设计时就想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互动,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整节课我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后进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赛一赛后请获得胜利和失败的小组分别谈感受,以加强团队精神、精确计算等方面的教育。力图体现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悦。

3、注重思维训练,加强估算,促进计算好习惯养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思维训练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本课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教学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知识迁移、尝试练习、估算反思、算理辨析、建立模型、实践应用这一系列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从思维方法的指导入手,着重理解为什么小数加法就不能简单地模仿整数加减法末位对齐的方式,引导学生破旧迎新;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学生板演及算理叙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视估算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加强验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心的计算、规范的书写是学生学习计算的根本,真正落实估算、验算作为计算教学重要环节的要求。应该说这也是设计之初希望呈现的又一个亮点。

4、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改一改、用一用、赛一赛等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练习中贯穿始终的要求是“算得又对又快”,强化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即重视多样化练习,又注重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如说一说中让学生充分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共同点,在算一算中改编了一道题,17.56-7.56以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中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的处理等三道题,提醒学生关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错误点,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了奥运会射击成绩、神七的飞行高度(恰好上课当晚发射)、射阳至盐城的路线选择等,希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上是我在执教本节课时,意图体现的一些想法,可能实施得还不够到位。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计算4.75+3.4时,采用了第三种算法,可是通过估算得数大约等于8,所以将5.09改成8.09,因为上课时实物展台出现问题,对这个课堂生成的内容处理得还不够到位。赛一赛中,尽管教师在练习之前已经强调了“又对又快”的要求,但因为是比赛,结果导致学生片面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计算的正确率。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究,以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篇14: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

组织学生再进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延伸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习八第2题

谈话: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决一些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篇15: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的板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2)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铺垫

1、小黑板出示:笔记本3元4角讲义夹4元7角5分

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共多少钱?

2、根据生回答板书:8元1角5分

3、提问你是怎样算到的?

4、把这三个数据化成用“元”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板书:3.4元4.75元8.15元)

5、根据这三个数据,你可以得出哪些数学算式?

板书:3.4+4.75=8.15(元)8.15-3.4=4.75(元)8.15-4.75=3.4(元)

6、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它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3.4+4.75=8.15吗?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两名学生板演。

你是怎样列的?在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蒜,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列列8.15-3.4这道题,看看怎样列结果才能等于4.75。

学生尝试列竖式。一名学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没有不同的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化简的探索

8.15-4.75=3.4这道直接请学生起来说怎样列,老师板演。

提问:列竖式计算的结果是3.40,我们算的对吗?为什么?

那你觉得在横式上写哪个比较简便?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比较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小数加法和减法,你现在能说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

1、48页练一练第1题

运用刚才学的,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做的又对又快。四人板演。

全体校对。

2、48页练一练第2题

看谁的眼睛亮,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习八1-3题

4、归纳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有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篇16: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课题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延伸

四、总结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特别要组织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关注活动经验的积累及活动中的体验。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分组交流、比较

自由讨论发言

小组交流后,自我总结

后记

篇17: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本本节课,利用整数的加减法导入,让学生回忆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重点是整数与整数的末尾(个位)对齐,这样个数位也就相应的对齐了。接着,我把书上的例题进行了重组,让学生首先解决:“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这一问题,算式:4.75+2.65,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由整数加减法,过度到小数加减发的表象中来,在伺机教授如何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这样学生对小数加法有课一定感性的认识,这时在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算式为:4.75-3.4,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板演,及时反馈,找出不一样的做法,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变有了一定理性的认识。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有效互动。整节课我能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问题的呈现我也是我也是精心安排的。第一个练习是安排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直接让学生在竖式在填写结果,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只是一个感性的认知,还没有内化成方法和算理,老师应该适当的扶一扶。接着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改错,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题是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要求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最后是一道实际问题,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解决。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到达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目的。

篇18:《多位数减法练习课》的听课反思

《多位数减法练习课》的听课反思

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可以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从记密码引入,爸爸跟儿子玩游戏,做完这个游戏,即使把密码忘记了,也能很快地把这个密码找到。富有吸引力的开场白使学生神往!

继而学生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最大和最小的三位数进行相减,结果多次是495,有的学生回头一看得数就不再减了,发现了奥秘所在。教师小结:千金难买回头看!学生在游戏中加强了多位数减多位数的练习,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美!再者,华老师那爽朗的、憨厚的笑声不但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拉近了听课老师的心,原来课堂上、特别是如此大规模的课堂上的'笑声是如此重要。这笑声宽人心,使大家轻松地渡过了这难忘的一节课。

“千金难买回头看”,这仅此数学上的知识吗?仅限探究数学的黑洞吗?不!它更是我们生活中的哲理,凡事都需这样,回头看看,心便释然!

篇19:《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和表述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的带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

1、我们已学过了哪些分数加减法?(板书:分数加减法)

(学生回答: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1减真分数……)

2、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想一想:接下去我们还会研究哪些分数加减法?

(学生叙述,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带分数的加减法。(补充课题:带分数加减法)

二、研究算法,探索算理

1、你能举几个带分数吗?这几个数能组成哪些加减法算式?

(学生举例,教师板演,注意分类。黑板上应有一道同分母的加法、一道同分母减法、一道异分母加法、与一道异分母减法)

2、请大家从这四题中选一道加法与一道减法进行计算,边算边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是怎样计算带分数加减法的?

(2)能找到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教师巡视,让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3、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让学生说清楚算法与算理,对板演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得出优化的方法;注意发现有没有“将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方法出现,如有的话,也可集体认识、辨析一下这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提倡和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虚心的倾听别人的学习经验中有了针对自己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的收获,而教师充分参与活动,做活动中学生们的支持者、参与者。

4、那么你觉得带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算理,熟练算法

1、计算。

2、生活应用。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概念,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四、小结

学了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延伸(机动)

篇20:《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

折纸

教学反思: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异分母加减法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学《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

加法和减法练习课的设计和反思
《加法和减法练习课的设计和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加法和减法练习课的设计和反思(共20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反2023-04-27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023-05-14

《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反思2023-03-21

加减法的简便教学反思2023-05-18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2023-08-2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2023-10-24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2023-09-09

《加减法的验算》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24-02-14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减法》反思2022-08-30

三年级上册《加和减》的教学反思202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