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01 08:12:31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共14篇)由网友“点八起”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篇1:《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小说题目“心声”的内涵,能正确理解、评价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3.通过学习本文,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题目的深刻涵义,把握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心声”的内涵。

2.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3.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想说、敢说、乐说的情境中诉说自我“心声”,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首页,引发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回顾

要求:

转换叙述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复述情节。鼓励学生加上自我生活体验,有创意地表达。

二、探究“心声”内涵

1.引导学生质疑

(1)抓住情节开端及结局的强烈反差,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示:程老师先前拒绝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请求,在公开课上程老师却声音发颤地要求李京京把课文读完。面对这一强烈的反差,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2)引导学生将发散的问题进行整合,提出能关涉全篇的干问题。

明确:李京京为什么执意要阅读这篇?

他为什么能读好这篇?

2.师生探究、解疑,归纳“心声”内涵

(提示: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请同学们结合李京京所处的学校、家庭环境进行探究)

明确:在学校里,老师的忽视、同学的`嘲笑,让李京京倍感孤独;家庭中,父母的不和更让他压抑、苦闷。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使他总沉湎于对乡下爷爷及儿时玩伴的怀念之中。小说中的万卡与李京京身世遭逢相似,在阅读万卡时,京京如遇知音,二人心灵碰撞交汇、融合,使得李京京感同身受地理解万卡,喜欢《万卡》,想读《万卡》,借以表达自我内心的渴望!

出示多媒体,小结“心声”的内涵:

三、组织讨论,深化主题(多媒体分步出示讨论题)

1.你认为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点什么?

要求:二人切磋后,自由发言。

(提示:李京京使你联想到自身生活中的哪些体验或见闻?)

2.谈谈你对程老师安排公开课的看法?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

(提示:可以客观评价这一现象,也可以与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谈看法。)

3.从普通学生李京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得到了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要求:师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自身阅读经验谈启示。

明确:

四、小结主题思想

学生总结归纳,教师点评,多媒体出示主题思想。

本文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事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批评了我们教育上严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五、拓展延伸、诉说心声(多媒体出示配乐画面,烘托气氛。)

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这样的事每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困惑、苦闷、彷徨……困惑中我们满含期待;苦闷中,我们充满渴望。今天,我们倾听了李京京的心声,那么让我们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心声吧!

(学生诉说心声,师生随机点评。)

六、教师诉说心声,并作总结

沟通从“心”开始,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与每位同学平等交流;也希望我们大家能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教学后记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1.教师应结合文体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之中。

《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备课时紧紧抓住主人公李京京的身份特点,多次选用“换位思考”,置学生于真正的现实阅读情境中,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换位”的方式可不拘一格,如:

复述小说情节时,让学生改换叙述的人称──与文本对话;

分析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将自己与李京京对比──与主人公对话;

探究本文所反映的教育现象,让学生站在程老师、李京京的角度讨论──与作者对话;

通过诉说心声,引导学生从小说中走出来,重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中让人惊喜地发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不可低估:在探究李京京形象特点时,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李京京没有妒忌心理、待人友善、勇敢、坚强、不怕挫折、不轻言放弃、执着、感情丰富等等,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某一缺点评价李京京身上的闪光点。让我意外的是有位同学大胆的提出了李京京性格中的弱点──孤僻,认为我们应该摈弃。这种独特的眼光和感受力,我们应该珍视,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探究性学习要启发学生发问,但怎样启发学生提问,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编辑短评:设计的内容很丰富,还有教学反思,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篇小说的把握是到位的。“小说主题思想”这个环节可以取消,否则学生又可能把它当作标准答案给背下来,这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

篇2:《心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材分析:《心声》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地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但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小说,在本单元的另一篇讲读课又是《三国演义》节选,因此它的重要无需多言。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小说的阅读知识,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明确“心声”的含义;第三课时结合学生的习作《心声》,品评小说的语言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对矛盾冲突的分析,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准备:完成第一课时教学任务。1、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2、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片断朗读、分角色创造性朗读(根据朗读和表现需要自行取舍)

教学过程 :

一、学生自主学习:①日记续写朗读,②读报,③推荐座佑铭。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阅读学习,我们对《心声》一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节我们将继续学习黄蓓佳的《心声》一课。本节学习任务有二项:①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主题。②理解心声的含义。

师:首先,我们有请最后一组的同学为我们再现这堂特殊的公开课前后发生的故事。

生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注意黑板上的这几个字,刚才朗读的同学读音不准确。我们共同温习一下。

生(齐):擦 (cā )      害怕 (hài pà )          祷告(dǎo   gào )

(评: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强调基础知识及时准确)

师:同学们认为谁读得最好?

生(齐):张--!

师:为什么?

生1:声音洪亮,有感情。

师:是啊,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感情充沛,的确很好。还有谁比较好?

生2:张--!

师:为什么?

生2:她模仿老师的语调特别逼真。

师:有同感吗?

生(齐):有!

师:这组同学的表演还有什么优点吗?

生1:我觉得他们对课文进行的删减处理得好,既节省了时间又没丢情节。

师:你听得很认真!这组同学创造性的处理课文的方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大家发现没发现,这个小组的朗读有一个小问题呀?

生2:爷爷没说话。(笑)

师:可怜的“爷爷”没有说话的机会。看来,我们在准备分角色朗读前角色间读前充分的的沟通是很必要的。现在谁能给大家说说,下一次让你组织分角色朗读你会怎样做?

生:我首先选人,选朗读好的。(师生笑)然后,给合声音特点分工,然后按分好的角色试一遍,看看要多长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就考虑删去一些内容,留下重要的,就像张--这组这样。(师生笑)要是时间太短,还得让平时写作文好的组员,给台词少、又挺重要的人物加几句话,然后再全体练几遍。保证万无一失。(师生再笑)

(评:对分角色朗读,有评价,有指导,引导学生做总结,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该项知识的认识)

师:看来受了这一组的启发之后,我们的同学足可以兼职当编剧和导演了。(学生笑)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组同学帮我们回顾了课文的情节及人物形象,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几个词语概括出你们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印象,并说出你这样概括的依据。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针对性点拨指导)

(评;学生讨论气氛热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讨论中,教师边巡视,掌握讨论进程,一边又选择的加以点拨。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思考)

师:现在谁来先说说队李京京的印象?

生1:李京京:勇敢——在课文的第2和4自然段,他在公开课上,没有人敢举手朗读的情况下举起了手,表现他勇敢。

师:嗯,不错。(教师板书)

生2:在课文的第20和59自然段,他每次读到这个故事就想起乡下的爷爷,这说明他铭记亲情, 渴望亲情。(教师板书)

师:京京读到这个故事时除了想起乡下的爷爷还想起谁了?

生3:想起了妮儿。

师:这说明什么?

生3:他不仅渴望亲情,也渴望友情。

师:很好。(教师板书)还有谁补充?

生4:他还天真率直——赵小桢读得不好,他当众指出来,一点也没考虑可能会得罪别人。

师:同意吗?

生(全体):同意。(教师板书)

师:还有补充吗?

生1:李京京还很固执。

师:怎么知道的?

生1:当他第一次要求读课文被拒绝后,没有放弃,自己偷偷在树林里读,还听同学们读,而且诚恳地提出建议,被同学们奚落后,在公开课上,冒着可<?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能被老师再次拒绝、被同学嘲笑的危险,再一次举手请求读课文。

师:你分析得很细,很好,但是从感情色彩上“固执”多用作贬义词,你能换一个褒义词,或中性词吗?

生1:……坚持,不好。想不出来。

师:其他同学帮他一下忙吧!

生2:执著。

师:(向生1)怎么样?

生1:好!(教师板书)

(评:不包办代替,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能力)

师:李京京为什么对读这篇文章如此执著呢?

生1: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经历相似,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李京京理解“万卡”的内心感受, “万卡”想念爷爷,他也想念爷爷。李京京觉得文中的“万卡”就是自己。

师: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

师:很好。京京从第一次要求读课文被拒绝到最后成功,经历了几次小的转折,此间他的愿望始终没有动摇过,我们不能不被他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动。

我们把目光再投向程老师, 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呢?

生: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师:在我们看来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依据。

生1:“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在程老师眼中李京京是个“坏”学生。

生2: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程老师干干脆脆的回答,“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

师:大家不仅目光如炬,而且很有勇气和见地。下面就让我们来评价一下程老师吧!

生1: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弄虚作假,爱慕虚荣。(教师板书)

生2:带有色眼镜看人,根本不懂教育。

师:好严厉的批评啊!看来大家是很难喜欢她了,是吗?

(教师目光询问全体,有人点头。)

(评:有目的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人或事物,并客观加以评价。)

生1:我认为这样评价老师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1:在一所学校里,为什么选老师上区公开课?说明她教得好,她有能力也有水平,是个好老师。课文第5段说她“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还有公开课前,她认真的安排也说明她很认真好强,虽然弄虚作假了,那也是为了学校的荣誉呀!难道不值得原谅吗?

(学生片刻沉默,教师以目光询问、等待)

生2:我也同意她的看法,我们对老师太苛刻了。她并非不懂教育,公开课上,当她在无奈之下叫了李京京,并听了京京读完一段之后,她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她让李京京把课文读完,正说明她要用这种方式表现对李京京的重新认识,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歉意,这说明她是懂教育的。

生3:我也认为她知错就改,她仍然是个好老师。(教师完善板书)

师:同学们的善良和宽容真的让为师感动,我相信在座的其他老师一定也像我一样,你们为我老师们也上了一堂课,让大家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人无完人,老师也不是圣人,有时也会被名利困扰,犯下一些错误,甚至急功近利,忽视同学的感受,但是同学们的宽容和真诚的理解是最好的药方,足以根治爱繤虚荣的顽疾。老师如此,我也是如此。作为老师的我,从程老师的这节课中,受了很大的教育,那么,同学们你们从李京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1:要勇于追求,不怕失败。(师点头表示赞同)

生2:要铭记亲情和友情。(师点头表示赞同)

生3: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优点。

生4:遇到挫折,不要轻言放弃。

师:是呀,同学们,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遭逢逆境,当你纯真美好的愿望,被人拒绝、甚至招致嘲讽和奚落,你是选择放弃追求,从此灰心丧气,还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李京京同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在挫折和挑战面前,不气馁,不抱怨,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精神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掌声。

(评:由课文内容自然过渡到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将德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之中)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故事虽然写于80年代,然而今天读来仍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般。从同学们的朗读到对人物的评价,无不渗透着你们对人物的爱憎,我想此时此刻对“心声”的含义,你们一定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生1:是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生2:是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生3:是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生4:是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生5:还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心声,是渴望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心声。

师:从我的角度来看,还有呼唤教育回归自然,呼唤理解和沟通的心声。以上的这些,恐怕连作者自己也不曾一一想到。带着对“心声”的独特理解,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主题吧!提炼小说的主题可以借鉴概括记叙文中心的方法。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参考黑板上老师给出的格式。

(评:利用填空形式,帮助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既体现学法的指导,同时又因材施教,令基础薄弱的同学有所遵循,基础好的同学则可实现超越。)

生:本文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率直、渴望亲情友情、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学生形象,启示老师们应当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生:本文通过李京京执着追求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塑了一个天真、率直、执着追求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对自己的理想不要轻言放弃。

师:真棒,我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生:本文通过一堂公开课前后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弄虚作假。

师:太特别了,你突破了老师给定的格式,而且还从文中习得了一个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很有见地,也很有个性。

生:本文通过一个男孩在语文课上,渴望表达亲情和友情故事,启示我们要永远铭记亲情,也告诉父母老师应该关心自己的孩子,避免他们受到心灵的伤害。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而又有爱心的好孩子,同学们,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人物去分析课文时,我们发现小说展示给我们的主题也不尽相同。一篇好文章犹如一颗七彩钻石从不同角度可以折射出不同的美丽,我们不能只将目光聚焦于文章的内容上,让我们用聪慧的眼睛去另觅文中的闪光之处。大家不妨交流一下。

(学生小范围讨论,教师稍作巡视)

生1:本文表现人物时,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里活动,特别真实。

师:请举个例子。

生1:文中第1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第13段“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表现了李京京想提出读课文的要求又担心被拒绝的心理。

师:很好,很准确。

生2:文中对李京京的心里描写真实感人,如第17段“她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相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师:是呀!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本文用了第三称来叙述故事,同时运用了多段心理描写,非但没有产生强加于人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真实自然,这种描写方法叫做内心读白。此法运用恰当,与第一人称的心理描写一样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同学们,当我们带着对李京京的无限留恋与本文告别时,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在自己的心中多了一面镜子。我从“老师”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你们更教会了我善良和宽容。我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让我们彼此用宽容和爱搭起真诚的沟通和理解之桥,

携起手来迎接属于我们的明天。同学们,你们愿意吗?

生(全体):愿意!

师:今天让我们也以“心声”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将今天这堂课上的感受记录下来,将你想对老师或家长说的话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全体):好!没问题!

教学反思: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将在学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给学生一个冷眼,收获的将是无数个轻蔑;你给学生一张笑脸,收获的将是无数个尊敬。

上这样一节课的本身,对自己就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拿任课教师与“老师”作比较。但当自己聆听学生们对人物的理解时,我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无论是平日里怎样淘气、怎样的不愿学习的学生,对他们心目中的老师都是宽容的,这种宽容不带有任何的附加条件,使教育者本身也深受教育。但是,与此同时我清醒地感觉到: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不再是永久的,他们已经有能力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职业道德作出较为公正的判断,紧紧依靠威严是不能让学生永远臣服的。特别是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只有推倒心中那堵已并不牢实的“师道尊严”的篱笆,给每个学生以宽容和爱,才能真正让师生成为一对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语)!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思维活跃,,善于根据课堂活动及时调整预先设置的板书等教学内容,如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归纳中,对学生的意外之言、不期之语能灵活应变,从不同思路予以肯定和指正。在对“心声”多重含义及文章主题的挖掘中,教者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思维清晰化,大有拨云见日,水到渠成之感。教学中,注重学生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雄辩恰恰说明平日功夫之深,可谓百花齐放。

从总体看,内容紧凑,安排合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了教师极强的教学能力和极高素质。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展示。略显不足,教师教态稍显严肃,若能将更亲切的笑容展示给学生,更能锦上添花。

附录:

1、教案设计     

课    题:《心声》 

教    者:白   霞                时间:11月

知识与技能: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对矛盾冲突的分析,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课前三项)

二、导入  :情节——分角色朗读

三、讲授新课:

1、  分角色朗读;学生、老师评价。

2、  分组自由探究:

3、  交流探究所得,概括人物性格,理解“心声”的含义。

A李京京

B程老师

C“心声”的含义

4、  概括主题

四、迁移:由内容—>写法

五、作业 :习作《心声》

板书设计 :

                        心声     ——————     含义

          李京京        勇敢   执著                   锻炼和展示自己                                   

                       铭记、渴望亲情(友情)       渴望肯定、理解和尊重

                        天真   率直                    铭记、渴望亲情

渴望家庭温暖

渴望老师关心爱护  

老师           弄虚作假                     渴望教育回归自然

爱慕虚荣                               

                      认真,好强、自信                  渴望理解和沟通                     

知错就改                         …

主题:本文通过                                          的故事,塑造了            

                   形象。启示我们                                    。                                   

篇3: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

2、引导学生研究性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抽查三位同学,朗诵分别以《华老栓一家》《夏瑜的故事》《康大叔其人》为题改写的故事。

二、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明确:华老栓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形象。他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本质,又有着在长期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愚昧、落后、麻木的一面。用人血馒头治病,本是一种荒唐可笑的迷信传说,然而他却信以为真,为了买到它来为儿子小栓治痨病,他便不顾深秋黎明后的寒冷,走在黑沉沉的街口“倒觉爽快”,少年似的“跨步格外高远”。当他交出了辛苦积蓄起来的几个钱,在恐惧和屈辱里得到人血馒头往家走时,竟然激动得“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由此可见,华老栓的愚昧无知达到了令人颤栗的程度。

作品中的夏瑜未露一面,作者全从侧面措笔。他出身贫寒,生活困苦,但敢于造封建统治的反,具有革命热忱和顽强斗志,即使被投入监狱,也丝毫没有丧失信心,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甚至就义前还要“劝牢头造反”。当阿义打了他,他反而说阿义“可怜”,对其愚昧深表哀痛。最后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作者在对血腥屠杀革命者的反动统治表示强烈抗议及对革命志士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表示赞扬的同时,更深刻地表达了革命者的牺牲是多么寂寞、多么可悲啊!

作品中的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一个十足的刽子手。进茶馆时,他是突然“闯”进来的,而且进门便“嚷”,显得粗野无礼,目中无人;他的穿着打扮,是披着布衫,“散”着纽扣,腰带胡乱“捆”在腰间,流氓相十足;讲到小栓的病,他说,“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丝毫不顾及别人对“痨病”的忌讳,丑恶卑劣,毫无人性。

三、研究性阅读

研究课题:关于小说《药》的主题

研究方法:1、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2、在网上搜索查阅相关资料。

切入角度:1、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2、从分析小说的双线结构入手。3、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研究形式:分小组讨论并形成观点,然后自由发言。

研究成果:

学生甲:小说主题表现亲子之爱和革命者的悲哀。华老栓和华大妈都将整个的心放在小栓的身上,放在小栓的病上。不惜“一包洋钱”买来“人血馒头”,并神秘地烧制,这足见出老栓夫妇爱儿子的心专到怎样程度。革命者的血也只是为群众增加了微乎其微的“福利”,他们是寂寞的,难以得到愚昧群众的理解和同情。

学生乙:小说的主题在于反映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小说通过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在揭露反动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热情赞扬夏瑜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的同时,着重对辛亥革命不发动群众和不依靠群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贫苦群众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严重的精神痼疾,表示了深切的悲愤,提出了只有唤起群众的觉悟,才能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丙: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群众的愚昧落后,暴露国民性的弱点。

学生丁:小说的主题在于歌颂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学生戊:鲁迅对友人说过:“《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为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鲁迅还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因此小说的主题可表述为: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群众而牺牲了,群众却因为愚昧而吃革命者的血。

学生己:小说《药》直接表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主旨。这从小说的艺术结构中可以看出。小说取自生活的素材主要是:仙台学医时看到的关于许多中国人在“鉴赏”日本军人杀害同胞的幻灯片;秋瑾被杀;关于人血馒头治痨病的传统迷信。鲁迅把三者糅合在一起加以艺术概括,设计了一个“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狂人日记》)的故事。这故事本身就表现了国民的冷漠冷酷和愚昧麻木。因为作品述及的革命者是辛亥革命家,势必要以辛亥革命作为大背景。而且小说的结构,以华老栓买革命者的血为主线,并正面描写刑场上麻木不仁的人们“鉴赏”屠杀革命者的场面,无疑是为了突出主题。由此可以说,《药》从“死者的悲凉和生者的麻木”中表现人们的麻木不仁和冷漠冷酷,表明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宗旨:革命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明确:甲生说的“表现亲子之爱”是错的。这是只看表面现象,没看到问题的本质。表现“革命者的悲哀”是对的。乙生的说法,可以说在客观上,“揭露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至于“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不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丙生说法对,但只讲了一个方面。丁生说法也对,但只讲了次要方面。戊生的说法相对客观而全面。学生己的观点很有新意,且言之有理,应当鼓励。

四、学生思考并讨论

小说以“药”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作用如下:第一,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后的结果。第二,连接线索。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第三,揭示主题。落后、麻木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革命,不能疗救中国社会;要医治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这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五、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小说的语言、行动及环境描写,体味其妙处。

篇4: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名、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刺猬留下的纪念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它甜甜地笑了?从而感悟小刺猬的纪念的实在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词语:纪念亭子名字应该 台阶周围 旁边五颜六色甜甜地笑

小朋友,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

指名一行一行读,齐读。

二、感悟纪念

(一)由课题《纪念》引出文中有关纪念的句子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们在山坡上盖了一间小亭子,它们都想为自己亲手盖的亭子留个纪念,(板书课题:纪念)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围绕纪念这件事说了很多话,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出有“纪念”这个词的句子。学生读课文找句子。

3、你找到了哪句?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三个句子:

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该留个纪念。”

小刺猬说:“我在想,留个什么样的纪念才好呢?”

梅花鹿说:“这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啊!”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二)了解小熊等小动物们的纪念(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该留个纪念,(板书:小熊)那么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去找一找。(出示第二自然段)

2、组织汇报交流:

(小熊刻名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出示句子:它在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小熊的名字刻在哪儿?教师在“大石头,刻,名字”下加红色的点,并板书:刻名字

(小猴等小动物写名字)出示句子:其他小动物也纷纷在柱子上、座位上和台阶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其他小动物在哪里写了名字?在“柱子、座位、台阶、写、名字”下加红色的点。(板书:……)

“纷纷”这个词你注意到了没有,(泛红)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小动物们?(没有动脑筋,没有经过思考就跟小熊一样去写名字留纪念)

3、出示图一,看动物们刻名字的图。

小朋友们看,小熊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小动物也纷纷在柱子上、座位上和台阶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你能看看图,用“在()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来说一说吗?

4、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刻下自己的名字呢?

5、小动物们都希望大家一来到小亭子就看到他们的名字,知道这亭子是他们建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出示句子:我在想,留个什么样的纪念才好呢?

指名读句子,从小刺猬的想法中你知道了什么?在“好”下加点。(板书:?)

小刺猬真爱动脑筋,它思考要留下一个好的纪念,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真是一只爱动脑筋的小刺猬呀!)齐读句子。

(二)感悟小刺猬的纪念的美好、有意义(三、四自然段)

1、那么,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呢?(出示三、四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三、四自然段。

2、第二年春天,小动物们又到小亭子来玩,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啊!-----小亭子更美了。小动物们看到亭子周围开满了------(在“五颜六色的鲜花”下加点。)(出示图二)看!这里遍地鲜花,多美呀!他们还看到了什么?(蜜蜂在花丛中唱歌。)小蜜蜂都飞来了,它们会唱些什么呢?(是谁栽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要好好谢谢它。在花丛中唱歌真快乐呀!---------)蜜蜂在花丛中唱歌多快乐呀!

他们还看到了什么?(蝴蝶在花丛中跳着舞。)小蝴蝶一边飞一边会说些什么呢?蝴蝶翩翩起舞,多快乐啊!

3、小亭子周围,鲜花盛开、香气扑鼻、蝶飞蜂舞,多美呀!谁能美美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议。(你读得真美,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小亭子边。你读得很美,谁能比他读得更美? 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齐读句子。

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小动物们会觉得怎样?(高兴)为什么?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除了高兴,小动物们还会觉得怎样?(惊讶、意外)谁也能读出他们的惊讶?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句子)

5、是呀,此时的小亭子更美了,小动物们来这里玩也会更加快乐了,怪不得梅花鹿会说:出示句子:这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啊!齐读句子。

小朋友们,什么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呢?(板书:栽花)栽了花,小亭子周围就能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栽了花, 蜜蜂就能在花丛中唱歌;栽了花,蝴蝶就能在花丛中跳舞。这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啊!谁能读好长颈鹿的话?让我们再读读上面的句子。(齐读句子)

(指板书)小熊和其他小动物刻名字的纪念应该留吗?

小结:小动物们只想到自己要留个纪念,不顾爱护公物、不顾保护环境,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样的纪念是不应该留的,应该留这样的纪念:齐读上面的两句话。再读梅花鹿的话。

5、这个美好又珍贵的纪念是谁留下的呢?(板书:小刺猬 )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点击“甜甜地笑了”变红。为什么小刺猬在一旁“甜甜地笑了”?(小动物们不知道是它留下了这个美好的纪念,给了它们一个惊喜。它看到小亭子更美了,很高兴。 它能带给大家美丽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快乐。 它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而快乐。)

6、小动物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正疑惑着是谁栽的花呢。当他们知道自己留下的纪念是何等的不文明,看到小刺猬留下的纪念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有意义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7、拓展延伸

师:其实小动物们在山坡上盖了这间漂亮的亭子,也已经给大家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纪念了。小刺猬栽了花,小亭子更美了。如果你来到小亭子边,你会留下什么纪念呢?

三、指导书写

1、小动物们看到大家这么爱动脑筋,学习这样认真,打算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谁读对气球上的字,就送给他留作纪念。出示:念 亭 该 周 舞 名 站应

2、出示:名 站 认读生字

谁会当小老师教大家写?你会教哪个?范写

学生描红,练习写字。老师希望你们能把最漂亮的字送给老师留作纪念。

板书: 纪念

小熊 刻名字?

……

小刺猬栽花

篇5: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养花》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记叙了老舍为什么养花,从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乐趣。课文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作者老舍虽然是著名的作家,但是他行文语言娓娓道来,简洁生动,明白晓畅,如话家常,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感情丰富。例如:“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平常的语言表达出掌握了一些养花方法之后的喜悦,感情充沛,溢于言表。此类语言,课文中比比皆是。文中有几处议论明理的句子学生理解稍困难些,而这又恰恰是老舍在养花过程中的感悟,既可以说是养花的乐趣,也可以说是生活中的情趣、获得知识的智趣和获得真理的理趣。由此处我们可以把作品中心定位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追求真知真理、积极奋斗的的情感价值观。可见,作者之情、文中的精妙皆在于此,应此,当“重锤猛敲”,细细咀嚼,咬得字根香,嚼出文化味来。

设计理念:

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引导价值,走进作家的雅趣,感悟其中的情、智、理趣;引发思考,把结论(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课堂真正的主体是思维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设置阶梯,降低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花之情和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情趣、智趣、理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操。

2、培养语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组材有序、叙事具体、过渡自然的写作方法。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培养语感,理解课文中几处议论说理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任务。2、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练习感觉:

1、动作感觉:师动作演示,生感受烫、酸、冷

2、语言感觉:冰()火()花()蜜()

“千朵万朵压枝低”让人感觉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人感觉花有挡不住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人感觉花丛中很()

一、谈话引入,瞄准感觉。

从课前的感觉练习中,我们感觉到,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不一样。我们已经读过《养花》这篇课文了,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养花》一文,一起来感觉老舍养花的乐趣?(板书)

(设计说明:从动作感觉到语言感觉再到感觉老舍养花的乐趣,这一阶梯式的训练旨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觉体验。老舍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从养花这一平凡小事中感受到无穷乐趣,孩子们也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培养一颗“心眼”去感觉体验,才能发现作家之趣,文章之妙。)

二、导学难段,感觉引路。

《养花》这篇课文写得很细腻,不仔细读还真难找到感觉。请你选择本文中最难理解的一段,和老师一起来找找感觉了,好吗?你认为哪一段最难?

1、这个自然段中哪句话让你感觉到作者爱花?说说你的感受。

2、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养花乐趣中的哪一点来写?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设计说明:这两个问题提纲挈领,能统领全文的教学,使课堂收放自如,而不会让人觉得支离破碎。由学生选择“最难理解的一段”,意在做到以学定教,按需施教。通过教学难段、扶学重点词句再到放手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会选择第四自然段,可展开如下导学:

1、默读本段,思考以上问题。

2、汇报交流,设置思维阶梯引路。

阶梯一老师小时候学这篇文章时,总以为老舍是自讨苦吃,因为他有腿病,还要弄得自己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呢?你能帮老舍找到他养花的乐趣吗?补充: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阶梯二抓“循环”这个词体会“浇浇这棵,搬搬那盆”与“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感觉有什么不同。

3、读文,女同学读到“胜于吃药”读慢一点,读出轻松悠闲的感觉来,男同学读抢救花草,可稍快一点,读出紧张剌激的感觉来,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设计说明:要使学生明白老舍爱花之切,必须要深入体会。因此,把老师初学时的感悟告诉学生,把学生注意力引至“以苦为乐,自得其乐”的中心,使学生明白“吃苦”才能成功,“吃苦”才能得到锻炼和调节,总之,吃亏是福。)

三、自学余文,捕捉感觉。

1、用以上那个纲领性的问题自学其他段落。

2、除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外,各段还需深钻以下几点,并选择第五、第六及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进行朗读训练:

第一自然段在“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处补充:作者简介(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联系下文“像好朋友似的关切他们”“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引导:与花情深,养的不是普通的物,而是宝贵的生命,因此,才如此善待生命。)

第二自然段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花草是怎样自己奋斗的?引导学生想象春夏秋冬四季中花草都对自己说了些什么?这样的花草谁能不爱呢?花草都能自己会奋斗,那么我们人呢?花如其人,由此可推想老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自然段怎样才能把花草养活?从老舍养花得知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按规律办事,才能摸着门道,才能增长见识。)

第五自然段“秉烛夜游”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还有哪些也是养花的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第六自然段a、写乐趣为什么要写伤心事呢?(养花有成功有失败,一个人如果只有成功,那他的生活也就单调无味了,因此失败的心酸苦楚反而衬托出成功的不容易,衬托出快乐的珍贵。失败挫折和成功喜悦并行,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生。)b、这几天里,全家除了没笑容之外,还怎么处理这些被砸的菊秧的?

(设计说明: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思维阶梯,其目的是为了逐步深入体会老舍爱花之切和养花乐趣,挖掘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每段的问题都很有思维价值,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了以思维为主体。)

四、补充空白,强化感觉。

1、(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章中发现不少真理,继续读下去,你也会发现不少真理的。)

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2、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你的生活说说:

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3、养花的乐趣在于“八个有”和“既……又……”之中,但刚才我们读文的时候,绝不止这些,请你补充:

有()有(),这也是养花的乐趣。

(设计说明:这三个问题的补充是为了丰化文本的内涵和丰富学生的认知。如“不劳动,就不能摸彩着门道”,迁移至学生的生活就是“不劳动,就不能得到知识”。“有得有失,这也是养花的乐趣。”文中言已及而意未露之处由学生来补充,既训练了语言和思维,又提高了认知。)

五、引发交际,内化感觉。

老舍爱爱养猫和养花,我们在课文中已经学习过。我有一个学生也爱养小动物、爱养花草,可是他的爸爸却认为会“玩物丧志”,学了《养花》之后,你能帮小明说明他爸爸吗?

(设计说明:设计这个口语交际的话题意在让学生自己总结全文,畅谈老舍养花的收获和学生自己学文后的收获。)

六、联系生活,发现乐趣。

1、读——找到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和《劳动的开端》认真读一读。

2、写——老舍在养花时用心感受,发现了很多乐趣,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你能像老舍一样,用一颗敏锐的“心眼”去感觉、去发现生活中平凡小事中的无限乐趣吗?请你像老舍一样围绕“乐趣”有顺序地、自然地、具体地把它写下来。

(设计说明:读写不仅是语文课堂训练的重点,而且是课外训练的重点。“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里“读”训练选择了主题拓展,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认知,让他们在与课文对比中感觉到生存中的劳动乐趣与怡情养性的劳动乐趣的同异。“写”也是同一主题的训练,旨在让学生学习作者用心感受、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并且在感受文本语言的同时学会模仿,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篇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激发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写出来的兴趣。

4、学习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课文。学生书空课题(板书课题)

2、上节课大家读了课文,还认识了几个生字朋友,请大家把这些生字从生字卡上找出来,和同桌一起大声读一读。读完坐端正。

3、出示生字词(卡片):

哦塔罐杜鹃缝一股清泉脆

指名认读。

生字大家认得不错,上节课,我们写了几个生字,现在,我们把剩下的几个字写一写。看屏幕,你们看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有一个月字,当月字做偏旁时,撇不变,当月字在下边时,撇变竖。

4、大家看课文后边的生字表中,还有一个带月字的生字,是什么呢?请大家在田字格本上把股和脆各写一遍。把杜鹃这个词也写一遍,写完示意我。

5、展示学生写的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看书):

⑴过渡:下面咱们来读读课文吧。

⑵你们想怎么读呢?(指名说)那就请你当回小老师,来分配分配吧。

⑶谁能简单地评价一下,这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你们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有感情吗?

2、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⑴看屏幕,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书放下)

⑵我相信,大家在读的时候,能注意到这几点,一定能把这一段读好,自己先练习练习吧。(自由读)

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简单评价。

⑷齐读。

第二~五自然段:

⑴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2~5自然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⑵请大家自己读一读2~5自然段,看能不能像第一段那样读出感情。

⑶过渡:大家读得特别认真。下面,我检查一下读书情况。

⑷泉水首先流进山腰的水池。咱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把泉水又多又热情的特点读出来。

⑸泉水又流过山间平地。女生一起读这一段。谁能评价一下?你觉得女生读得怎么样?读这一段时,应该注意什么?谁再来读一读。

⑹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了,谁愿意读这一段?这一段,我们怎么能读好呢?

⑺泉水很多很多,泉水很清很清,泉水很甜很甜,泉水还很很美很美,怎么能把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的这一段读得美一些呢?谁能美美地读一读?咱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⑻过渡:泉水流过了那么多的地方,她每到一处,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⑼下面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我们怎么读,能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呢?(有感情,带表情,加动作)你们会加动作吗?

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怎么照?

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怎么喝呢?

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小画眉们,让我看看你们怎么尽情歌唱。

⑽看来大家会加动作了,不过拿着书可不方便啊,谁有什么好主意?下面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开始练习。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⑾我想请四个同学当代表到前面来领背。谁来领背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它同学,如果读到你喜欢的那一段你就站起来,和领背的同学一起读。

激趣写话:

⑴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想一想,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纸上。

⑵小结:还有的同学还剩一点没写完,下去后把它写完,在咱们的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行吗?

第六,七自然段:

⑴(过渡)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在路上他们由一股变成两股,三股……越聚越多,最后他们都朝着一个方向,奔向大海。

⑵我们看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出示六七自然段内容)自己先读一读。可以多读几扁,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⑶咱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我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

三、指导背诵

课文读完了,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咱们试着把她背下来吧。你喜欢哪部分就背哪部分。(自由,指名)

四、扩展延伸

1、你们看我这里还有一首写泉水的小诗,你们先自己读一读。咱们来读一读,女生读问的句子。男生读回答的句子。老师还给这首小诗配了曲子,我们来一起唱唱吧。

2、泉水多美呀,回去后,大家可以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找一些写泉水的文章来读一读。

篇7: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拥有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老舍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继续阅读老舍的相关文章。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拥有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检测预习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养花》。

出示课件我会读:

计较 门道 昙花菊秧 大雨倾盆

狂风暴雨 奇花异草 三年五载 秉烛夜游

有益身心 胜于吃药 置之不理 自生自灭

词语盘点中的生词,相信你能读准,我们来开火车认读,好吗?

谁来说说《养花》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文中有一句话总写了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是哪一句?

(出示课件2:中心句)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齐读这句话,有疑问吗?(生质疑)

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实答案就藏在文章中,我们自己去解答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巧妙地带领学生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通过质疑,承上启下,起到了较好的过度作用。】

二、围绕乐趣,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3)

1、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具体写出了养花给老舍带来的乐趣,勾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悟,并相互补充完善。

哪个小组愿意最先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1、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预设1:从这句话可以体现出作者很爱花,不管花开得大与小,只要花开了,他就极其高兴。从“一到夏天满是花草,连小猫都失去了运动场所。”还可以体现出作者养的花很多,他确实把养花当成了一种乐趣。

预设2:句子中为了体现老舍对花开得大小好坏并不计较,用了一个关联词,“只要……就……”充分体现了养花给予他的快乐。

师:那你能用自己的'的读把老舍养花的快乐传递给大家吗?(生展示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自主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高年级教学应具有的策略。】

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师引导:文章第一段中说道“我可没有工夫去研究和实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除了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也是我们理解句子的一种常用方法。

师:花草奋斗是什么表达方法?(拟人)

师:怎样的花草才算是自己奋斗呢?

预设1:不管天气怎样,都能经历风吹雨打。

预设2:就像桃花心木一样,拼命扎根,努力汲取水源。

师: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其实,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他对花草有一个内在的标准,从不追求外形大小、色泽鲜艳,而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带着对花草及老舍的敬意齐读这句话。(生齐读这句话)

3、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抓住“天天照管”“像好朋友似的关切”感悟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

师:请你想象一下,老舍会怎样照管、关切花草,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预设1:他会帮花草施肥、锄去杂草。

师:把老舍对花草的关爱用文字读出来吧。(生展示读)

预设2:他还会在花儿受到风雨的洗礼时,鼓励他们,别气馁,一定要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绽放自己最美丽的笑容。

预设3:他会像对待初生婴儿一般轻轻地抚摸他,并在心里暗暗地告诉他:快快长大吧!

师:把老舍对花草的关爱也用文字读出来吧。(生展示读)

师:让我们把老舍对花草的关爱齐读出来吧!(全体学生展示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课文,通过阅读感悟,理解文本的内涵,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养花让老舍长了见识,这就是乐趣。(板书:长见识)

“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既体现了老舍对知识的追求,又体现了他因养花无异增长见识而格外开心。

用自己的读表现出老舍的自豪与开心。(生展示读)

生3:老师,我有补充,“多么有意思”指在养花实践中摸到了门道,花养得很好,是件开心的事。

5、第四段学习汇报

“我工作的时候……胜于吃药。”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好。在辛苦中作者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

师:这也是作者感谢那些花草的原因。文中的原句是怎样说的?

生如此循环……吃药。(读文中原句)

理解“如此循环”的意思。文中能具体说明如此循环的句子是哪一句?

师:作者两次提到了“腰酸腿痛、热汗直流,”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养花很不容易,太辛苦了。)

师:只有苦吗?

养花虽辛苦,但苦中也有乐,保护了花草,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是什么。(板书:须劳动)

师:累得“腰酸背痛,热汗直流”作者不但没有抱怨花草,反而还说——(出示句子,生读:这多么有意思呀!足见作者把养花当成了一种乐趣及对劳动的热爱。板书:热爱劳动)

师:“不劳动,……吗?”这是什么句?(反问句)

谁能将它改为陈述句?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

预设 1:劳动可以创造一切。

预设 2: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

预设3: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师: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中发现不少真理。

出示课件: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预设1:不劳动,就(不能摸着养花的门道),这也是真理。

预设2:不劳动,就(不能获得知识),这也是真理。

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生活,再说说。

预设1:不劳动,就(会一无所获),这也是真理。

预设2:不劳动,就(无法生存),这也是真理。

预设3:不劳动,就(会被社会淘汰),这也是真理。

合作读这一段,男生读黑色字显示的劳动部分,女生读红字显示的感情部分。(课件出示这一段)

6、第五段学习汇报

师:五段共三句话,从每句话中找动词提炼小标题。(夸花、看花、赠花)

师:在夸花、看花、赠花中享受,有花有果、有香有色,多么令人愉悦!

(板书: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师:养花给老舍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伤心,老舍却说伤心也是一种乐趣?你们同意吗?(同意)板书:乐趣

不介意你们做老舍的代言人,让我现场采访一下你们吧!

预设如下:

师: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一百多棵。

师:当时,您有什么感受?

生:非常伤心,我们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

师:既然很伤心,你觉得有乐趣吗?

生:有,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

师:那次菊秧被砸死后,你是怎么处理的?

生:菊秧被砸死后,我们收捡了残砖破瓦,却发现有一些经过拯救还有活的希望。于是,我们把那些菊秧小心地移入盆中,后来,他们果然活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您的心情怎样?

生1:当时我很激动。

生2: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欢喜。

生3:有一种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师:其他同学有过这种乐趣吗?

生:我以前养了一盆紫罗兰,花盆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下来打破了,花也好像被砸死了,我伤心了好几天,可过几天去看时,它竟然开了花,我开心极了。

师:是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更有乐趣。

(板书: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齐读文章的中心句,看着板书齐背中心句。

师:花好人喜,花毁人忧,将花的好坏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从中可看出老舍爷爷一家对花的喜爱之情。生活是多彩的,即便是一时的失意也是生活中一次宝贵的经历,回想起来同样乐趣无穷。我们所要向老舍学习的还有他对生活的一种热爱。(板书:热爱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悟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体验情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这正是我们高年级教学所必须的策略。】

三、感悟表达:

我们知道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1:采用了拟人的表达方法,如:地上没有他们的运动场,养些会奋斗的花草,把花当作人来写,很生动很形象,给予了花人的感情色彩。

预设2:语言很简练。如在结尾仅用了24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的全面而且准确。

预设3:老师的语言朴实无华。

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老舍先生写的《养花》一文。(出示课件)

文笔质朴无华,如水银泄地般地流畅,又像唠家常似的娓娓道来,浅显易懂。

这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要向老舍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花充满了爱意,但文中没有直接说“多么美丽,多么可爱”这类空话,却把爱花的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位语言大师的艺术风采值得欣赏和借鉴。】

四、推荐阅读:

1、《劳动最有滋味》

2、《劳动的开端》

【设计意图:所选推荐阅读的书籍,是对这一课的延伸,也让学生继续走进老舍,感悟他文字的朴实与表达的深刻内涵。】

五、作业超市:

1、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2、选择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中的一个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一写,体会养花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超市的练习,使阅读与写作达到了有机结合。】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对话是最关键的板块。这个板块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于一体,是学生的语言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这个过程展开的充分与否、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养花乐趣”的感悟程度。纵观整堂课,容量很大,学生学得兴味盎然,让我很享受。看来,备课充分、解读教材到位是上好课的关键。

篇8: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行词串

2会写红花水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后两行词串

2、会写火、山、木、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两行词串

1、导语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玩了————公园(教师手指黑板引导学生齐说)

2、复习前两行词串的读音

(1) 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哪个小朋友能上来指着图画说给其他小朋友听?

指名2—3个学生回答

(提示句式:来到公园,我看见了——————)

(2) 你们喜欢这些美景吗?

就请小朋友带着喜欢的心情把前两行词串读一读、

3复习生字:小、红、花、水

(1) 过渡:公园美景大家记得不错,那四个生字还记得吗?

(2) 打开公园游览图(一张画着课文插图的纸,在景物与游乐项目的旁边有一个空格前两行学过的词语除“小红花水”外出示在空格中),看看图上景色的名称写完整了吗?

如果没有你们能互相合作把它补充完整吗?

(3) 写的时候注意笔顺、笔画

(4) 小朋友写得真不错,看来上节课你们学得很扎实, 我们一起来表扬自己、

二、新授后两行词串

1、过渡:其实,公园里不但景色美丽,还有很好玩的儿童乐园呢、你们想去玩一玩吗?

好,老师答应你们,只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要把这些游乐项目的名称说准确,行吗?

2、新授后两行词串的读音

(1)在儿童乐园里,你看见了哪些游乐项目?谁能上来指着图画告诉大家?

(2)老师发现有两个游乐项目的名称很难念,你们能把它念准确吗?

师:(拿下“转椅”或“荡船”词卡)谁已经认识了?

生:我已经认识它了,它叫“荡船”。

师:你能做小老师领着大家拼读吗?

生:d—ang 荡,ch—u—an 船。

师:船是一个什么音节?

生:三拼音节。

师:读三拼音节时要注意什么?

生:声轻介快韵母响。

师:请小朋友牢记这个拼读规则,再把船拼一拼。

(指名开火车拼读)

(以此法学习其余五个词语)

(3)去掉拼音后,小朋友还会认得刚刚结识的那些好朋友吗?

(开火车读不带拼音的词卡)

(4)看来,小朋友的确认识这些新朋友了,看,这些新朋友正排着队等我们呢,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3.巩固后两行词串的读音

(1)好玩的东西这么多,你最喜欢玩什么呢?

请小朋友打开公园游览图,拿出小照片,把它放在你最喜欢的游乐项目上,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最喜欢——————,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时候感觉如何?

(2)哪个小朋友能把自己的照片带上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呢?

(3)老师觉得小朋友真幸福,有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供你选择,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山区有许多小朋友连公园也没去过,更别说游乐项目了,你们愿意把这些好玩的东西介绍给他们吗?打开公园游览图,拿出剪刀,胶水,及词条把图上游乐项目的名称标好。

(4)山区的小朋友如果看见了这幅公园游览图后,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5)公园又美丽又好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读一读

4课内延伸

(1)过渡:读得真好啊,你们愿意到公园去玩吗?

(2)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找到好朋友一起玩,还可以上来跟老师一起玩。

录音机里播放欢乐的音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上面玩,其余学生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按照后两行词串的顺序模拟玩时的动作,一边玩一边说:“转移转转转(小朋友手拉手转圈),小火车呜呜开(一串小朋友排成队作小火车),注意我们快要钻山洞了(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做山洞,其于小朋友作火车开过去),钻出了山洞玩滑梯(用手势表示),一滑滑到荡船边(两个小朋友手拉手荡过来荡过去)骑上小木马,小木马驾驾驾。”

(音乐停,老师说:“小朋友,玩累了吧,回位子休息。”)

(3)小朋友,公园好玩吗?想到真的公园去玩吗?

那老师答应你们,可是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小朋友能把这四个字写好的话,老师就一定带你到真的公园去玩。

三.识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火”

(1)指名开火车读

(2)这个字经常和那些字交朋友成为词语?

指名学生给“火”字扩词

(3)这个字的笔画中有我们没有学过的吗?

没有

那谁能说说这个字的笔顺?

如果学生说对则加以表扬并让其他小朋友跟他说笔顺。

学生开火车书空并唱说笔顺

(4)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说清楚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在书上描红,老师巡回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山”,“木”,“马”,教学方法如上。

[课堂教学思路]

这篇识字课文以词串的形式将公园的景物与设施介绍给小朋友,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便着重考虑如何让学生既扎扎实实的认识表示公园景物的词语又能切身感受到公园的美丽与有趣。基于此,在教案中,我采用的是“复习资料——新授——巩固——拓展”这一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用上了“公园游览图”,“把照片放在你喜欢的游乐项目上”,“在模拟公园中玩一玩”等活泼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体会公园的乐趣;我十分注重课堂参与的情况,指名回答问题及开火车时面广量大,让班上50个小朋友人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篇9: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中心句,联系上下文,体悟其真正内涵。

2、运用课文语言练说,以内化语言,强化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读出体会和感悟。

4、联系自身情况,谈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点明中心句。

1、题目“军神”是从哪儿来的?

2、把沃克医生说的话读一读。

二、理解中心句

1、齐读。

2、有几句话?

3、指导朗读:体会一下该怎样读?

三、联系上文内容,体会内涵。

1、沃克医生怎么知道刘伯承是一位军人的呢?哪一节写的?(生边默读边思考)

2、分组朗读第一节。师读旁白,生体会镇定。

3、沃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我们分别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体会朗读。

4、手术前,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军神”?

生边默读边练说:手术前,刘伯承坚决______,坚定认为能_____,行为也很________!

追问:他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剂?

5、分角色朗读第2节,体会坚决。

6、手术中,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位军神?生边默读边划重点词边练说:手术中,连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都_____,可刘伯承______,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______。

追问: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为什么双手微微发抖?联系下文说说。

“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抓破了”,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出沃克医生担心、紧张的神态,男生读出刘伯承忍受剧痛的坚强。

8、过渡:沃克是在什么情况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同学们轻声读第5节,然后回答。

练说:沃克问刘伯承_____,刘伯承笑着说___。在这种情况下,沃克称刘伯承为________。

9、想象一下,沃克这样喊时脸上会露出怎样的神情?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这一点?

师点拨:失声喊道,不由自主地喊起来,人只有在惊讶到了极点的时候才会这样喊。

10、师述:是啊,手术中不用麻醉剂能忍受剧烈疼痛的病人沃克医生也许碰到过,但能一刀由一刀数清刀数的病人沃克医生在此之前绝对没有碰到过,所以他才会惊奇到极点。同学们想想看吧,一刀,一刀,又一刀,72刀啊,该要忍受多长时间的剧痛啊!沃克医生担心他会晕过去,可他数得清清楚楚。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这种意志超乎寻常,不可思议!常人是绝对、绝对做不到的。

练说:刘伯承爷爷,你的意志_________!真不愧是_____!

11、分角色朗读第四节。

四、总结:最后,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刘伯承这位军神超乎寻常的顽强意志吧!

欣赏配乐朗读,激情跟读。

五、作业

写写读后感。

[评析]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充满生命活力的对话过程。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内涵;深刻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基础、态度、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品词析句、表达训练、朗读指导,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文本的情境塑造教学的情境,展开动人心弦、情味浓郁的教学过程,不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军神”的形象和教学的情景印到了学生心灵深处。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孜孜追求的目标吗?(万小强)

篇10: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五册22金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3、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重难点:

揭示文章主题,理解课题“金子”的含义。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悟出课题“金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劳动致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2、回忆段落划分,并说说大意。

教师相机用小标题的形式板书:淘金无获;培养鲜花;实现梦想。

二、精读感悟,领会题目的含义

1、指读第一段,彼得去挖金子时他的心情怎样?后来心情怎样?

(彼得跟随淘金者一起去淘金,满怀希望,一心想发财,结果“一无所获”,由“高兴到扫兴”。但彼得不甘心,买地淘金,依然一无所获,满心的希望化成深深的失望。)

2、自读第二段,彼得本要离开,是什么使他留了下来?为什么?

(1)、一场大雪使彼得留了下来。

(2)理解彼得所看到的情景。

(3)抓住“若有所悟”理解彼得的一番心理活动。

(彼得本来上想通过淘金来致富的,可这里没有金子,但肥沃的土地也是一种财富,在上面种了花,不怕吃苦,同样可以致富。正是这样的美好的前景,使彼得看到了希望,而留了下来。)

(4)从“全部精力”和插图中彼得挥洒的汗水,可以看到彼得会成功的。

3、齐读第三段,体会彼得的话。

(1)“不无骄傲”就是很骄傲,很自豪。“不无”起强调作用。

(2)“真金”并不是真的金子,而是“财富”或是发财致富的方法。

(3)“唯一”:只有一个,指这是最好的办法,别无他法。也是彼得是众多淘金者中唯一留下的,唯一致富的人。

(4)彼得付出辛勤劳动后种出来的鲜花使他实现了致富的梦想。可见,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

三、小结板书,总结全文

1、可让学生结合板书复述课文。

2、着重理解“真金”的含义。

3、只要勤奋耕耘,任何土地都会奉献给你所渴望的“财富”。

板书设计

22金子

淘金无获、培育鲜花、实现梦想

金子就在地里

辛勤劳动

篇11: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朗读培养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给学生以美的教育,让他们不但可以发现美,而且能够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识记字词,注意汉字的形体美。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品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PPT课件,自制冰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课程: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出示词语:

看见 玻璃 窗子 结了 冬爷爷 牡丹

指明读,及时纠正。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开始,指导学生读好词语,并把词语的含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些都为今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节课,我们已经去看了冰花,想一想,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冰花是什么样子?

(板书:晶亮 一朵朵)

过渡:冰花到底于多美呢?快把课本打开,自己阅读第二段。

品读重点,感悟美丽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然后想想,哪句话比第一段更细致的描写了冰花的样子,用铅笔把这句话划下来。

师:谁来说说:哪句写出了冰花的样子?

大家和他画的句子一样么?那就一起来读一读吧!

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觉得这样的冰花怎么样?

指明朗读。请大家想象“美”的感觉。

(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关注学习方法。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学习方法,运用于实践,非常必要。)

师:他读的怎么样?谁做评委来说说?指明读。

师:我们现在来进行一场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

师: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试试,给我一次机会好么?(师范读)

学生评价。老师会永远记得你们的鼓励的。知道老师是怎么练好的么?我就是一边读一遍想象,把想到的读出来。

我相信你们集体的力量会更大,大家一起试一试,一定会比老师读得好。齐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品读,也就是让孩子在愉快的读书中尝出味道的过程,虽然他不知道他所品的东西有什么营养,但是只要他去品,他就已经摄取了营养。有了过程,目标也就轻松地达到了。)

这么美丽的冰花,昨天晚上还没有,今天早上却开在了玻璃窗上,小童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么对妈妈说呢?

当他又惊又喜地突然看到冰花,忍不住在心里赞美冰花————(引读)啊,真漂亮!

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小童真幸运,看到了那么漂亮的冰花,我们要是也能看到该多好啊!想不想看?(想!)我可以帮助你们实现这个愿望。

师播放音乐《鲁冰花》,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提前准备好的冰花图片。

我看到你们和小童一样的开心呢!

引导背诵:

当你们清晨醒来,看见玻璃上结了————

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此时你们会惊奇地喊-------啊,真漂亮!它像( )像( )( )洁白。

(新课标对阅读有了新的定位,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有效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想象,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失为一种训练儿童语感的好方法。)

篇12: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旗”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读中想想画面、体会欢乐、喜庆的气氛。

3、愿意通过朗读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欢乐、喜庆的气氛。

2 读出感情,读出层次。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直入课题,复习旧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欢庆。

师:大家把右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写题目,师板书

“欢”字注意“又”字的捺变成了一个长点。

“庆”字最后一捺写出笔锋。

生:书空

师:欢庆的心情是怎样?

生:快乐,高兴的

师:带着快乐、高兴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和生字词交上了朋友,还认识它们吗?(认识)

自己读读,准备开火车。

(自由读)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我的火车就要开……”

出示词语:献上 洁白 祖国 奏起乐曲 欢乐 旗帜 十三亿

师:大家发现没有,有个字是多音字,是———乐。

出示词卡:欢乐 读。乐还可以组什么词?(欢乐、快乐……)

乐曲 读。乐可以组哪些词?(音乐、乐章……)

师:孩子们把词语读得真准,字也一定能读准。是不是?(是)

每个字读两遍。(齐读)上节课我们写了七个生字,这节课我们学写——“旗”

课件把“旗”字变色。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注意“方”的笔顺,怎么写?让生说。“其”是两横、卧人不要写掉。)

现在看看老师是怎么写这个字的,右手食指竖起来,和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师说笔顺,生跟说。

生:书空

师:现在大家翻开课堂本。把字写两遍,注上拼音。写字的时候做到“三个一”。

生:书写。

师:巡视,注意学生坐姿、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评价语:这个同学写完了,手举得端端正正。

展示学生作业。

评价语:字迹清晰、工整、写到田字格的正中。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这么好?暗示举手。

这么多同学都写得好,你们的进步真大!

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好。

2、看图片,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从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一就成了祖国妈妈的生日。59年来,每年的这一天,祖国妈妈的孩子,都会共同欢庆这个美好的日子,现在,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

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载舞的场面。

师:人们扭起秧歌、舞起长龙,迎接祖国妈妈的生日。

天安门前人如潮、花如海,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北京的夜晚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全国人民共同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这些图片怎么样?

(很美、很热闹)

师:从你们的欢呼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国庆的热情,现在,大家把这热情带到课文里去,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比比谁读得最流利。

二、理解、朗读课文。

1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师:抽学生读,检测朗读情况。(评价,正音)

师:想听老师读吗?

生:想。

师:好,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诗中都写了谁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师朗读。

生:田野 枫林 蓝天 大海 孩子

师:相机板书

师:对,她们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现在请你们齐读课文,看看你还能读懂些什么?

(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们又读懂了什么?

模拟回答:

(1) 我读懂了十三亿孩子在欢庆十月一日——国庆节。

(2) 我读懂了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3) 我读懂了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这是一个比喻句。

(4) 我读懂了旗帜就是旗子。

(5) 我读懂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6) 我读懂了十三亿孩子是指全国人民。

2、理解第一句,指导朗读

A师:你们说得真好!孩子们,诗的第一句写了田野、枫林、蓝天、大海欢庆祖国妈妈生日的场景。老师还找了些图片呢,想看吗?(想)这些图片怎样?(很美)

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美美的读一读,把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自由读)

B模拟教学:

a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师:哪些孩子喜欢第一句?(举手)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展示展示他朗读的本领。

师:你读的时候眼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稻谷、高粱、梨子……)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来描述一下吗?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来到了这丰收的田野,老师都想和你们一起读了,好吗?(好)

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还联想到以前学过的诗句,读得非常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朗读好后面的诗句。

b枫叶举起火红的旗帜。

师:哪个孩子想来读第二句诗?

(生读)

师:你读这句诗看到了什么?

(火红的枫叶)

读这一句你们想到了哪句古诗?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被霜打过的枫叶漫山遍野,火红火红的,这就是枫林举起的——(旗帜)

师:一起读读这句诗。起——

c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师:谁愿意来读读第三句?

(生读)

师:蓝天里白鸽自由地飞翔,像一支动人的舞蹈,白鸽象征着什么?

生:和平

师:这和平的使者在蓝天里自由飞翔,它们会给祖国妈妈送上什么祝福呢?

预设一:生直接说出来。

(祝福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祝福国庆节快乐。

祝妈妈繁荣昌盛,更加美丽。

……)

预设二:生说不出来。

教师引导:祝福妈妈生日快乐……

师:祝福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带着对祖国的祝福齐读这句诗,可以加上动作。

女生准备——

读得太有感情了。

男生读——

读得很棒!

d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师:谁愿意向第四句发出挑战?

(多抽几名生读)

评价语:声音真洪亮!

读得真流利!

师:听,大海正弹奏着欢乐的乐曲。——

课件:短暂的波浪声

师:你说说大海可能弹奏什么乐曲呢?

生:欢乐的歌。

师:祖国妈妈的生日他会唱什么歌?

生:《生日快乐》歌。

《国歌》。

……

师:大海在祖国妈妈的生日献上这么多欢乐的乐曲,我们小朋友也来快乐地读一读。四个大组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有感情。

一大组准备,大海奏起——(师手示意二 三四大组轮读)

D师:大家读得真有感情,把诗句连起来读还能读得这么好吗?(能)

试一试,抬头挺胸,坐端正,声音才好听。

(生读)

3。第二句理解、朗读。

师:同学们,这几句诗描写了金秋十月,果实累累、红枫似火、白鸽齐飞、海涛阵阵的欢快和喜悦场景,是因为什么节日的到来?(国庆)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课件出示: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祖国妈妈的十三亿孩子是怎样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呢?

生说。

预设一:只有小孩

师:十三亿孩子仅仅指我们小朋友吗?来看一看。

预设二:孩子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祖国妈妈的孩子是怎么欢庆的?

课件:小朋友 叔叔阿姨 爷爷奶奶 的欢庆图片

师: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说)

师:对。同学们,不管是老人、青年、还是小朋友,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解放军,不管在大陆、香港、还是国外,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带着欢庆、喜悦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

4。全诗背诵,情感升华。

师:孩子们,你们今年几岁了?

(七岁、八岁)

对,你们有的七岁有的八岁。我们的祖国妈妈已经59岁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祖国妈妈这59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出示幻灯片:开国、香港回归、神州6号、奥运、神州7号

注:每幅配上时间,解说。

师:看到亲爱的祖国妈妈取得的辉煌成就,你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自豪不自豪?

生:自豪!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高兴自豪的语气齐读全文。配乐朗读。

生:看书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有感情,谁能来背背这首诗?

(生个别背)

评价语:背得真流利。

真有感情,还带上了动作。

师:谁还愿意来?(生举手)全班起立一起来!

三 拓展提升

师:背得真投入!孩子们,田野献出果实、枫林举起旗帜、蓝天飞着白鸽、大海奏起乐曲,我们应该献出什么呢?让我们献出一首最美的诗给祖国妈妈。

一二大组读1、3、5、7行,三四大组读2、4、6、8行。最后两行全班齐读。

起——

我爱 祖 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小河;

我爱五星红旗,

我爱白鸽;

我爱红领巾,

我爱花朵;

我爱爸爸妈妈,

我爱老师同学。

你要问我最爱什么,

我最爱我的祖国!

师:通过你们朗诵,老师感受到了欢庆的气氛,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妈妈的热爱,相信祖国妈妈也很爱你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篇13: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将课文形象化。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课文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对镇长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创设情境

师: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谁能描述一下他们是怎样的?

1.“面呈菜色”什么意思?一个面呈菜色的人,平时可能大鱼大肉吗?那么他们吃的什么?

2.他们不仅吃不好,一路上,他们翻山涉水,经历了很多困难,他们可能遇上了什么困难呢?

(也许曾遇上狂风暴雨,也许曾碰到可怕的大风雪)

3.看到这群可怜的人,沃尔逊人热情的地招待了他们,逃难的人们是怎样做的?(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出示句子,理解狼吞虎咽)

(二)、师生对话,深入文本

1.就在所有的人都狼吞虎咽的时候,有个人却例外,因为他有尊严。自由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从哪儿体会到年轻人有尊严。(自由读,划句体会)

2交流

(1)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与众不同 饥饿不堪、身体虚弱、急需食物充饥)

尽管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

齐读句子

(2)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失望杰克逊大叔没有派活儿给他;年轻人非常需要食物;做人的尊严战胜了饥饿)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尽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3、师:所以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是,这和其他逃难者的那种“狼吞虎咽”地吃含意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有关句子:

1)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说明他们实在是饥饿至极;后者同样饥寒交迫,即使在再困难也不忘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这样才吃得心安理得,吃得有尊严,吃得坦然。)

三、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难怪杰克逊大叔说他是个富翁。(出示句子,读句子,谈体会)

篇14: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认识课文中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听,(播放视频)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德国军队入侵法国,强行侵占了巴黎郊外的小山村,并在这座山村的人家中驻扎部队,企图下一步袭击巴黎,霸占法国领土。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让我们走进这场战争,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谁?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

二、找出神态,理解课文

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却要亲手炸毁了它。他的内心经历了一番怎样的思想斗争呢?请大家翻开课本99页,“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并想像他当时的心情,简单写在课文语句旁边。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语句:

(1)苍白——煞白——惨白

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士兵的脸色煞白。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在这些语句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是什么?(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有什么共同点?(都有白字,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意思相近。)能调换前后顺序吗?为什么?(苍白:脸上没有血色。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惨白:面容没有血色。为什么士兵脸色由苍白变煞白变惨白,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出示课文)

为什么士兵脸色苍白?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将军了嘹望小村令士兵想到了什么?小村曾经是士兵的什么时候呆过的地方?(幼时玩耍、嬉戏的乐土。)

为什么脸色煞白?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曾经是士兵的什么?他曾在那里度过了怎样的时光,在那里得到了什么,那里凝聚了他的什么情感?

为什么炮手脸色更加惨白?你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那炮手呢,他曾经在家里得到了什么?

苍白—煞白—惨白三个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炮手内心的情感变化,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同桌两个同学,你们自己分角色,一人当士兵,一人当将军读读这段课文中两人的对话,走进当时他们的内心。

谁愿意当将军,谁愿意当士兵?你们两读一读,只读人物对话。谁来评一评他刚才的朗读。

我们齐读。

(2)透过他们那简洁的对话却让我们感受到炮手那复杂的内心,课文中还有描写炮手神态的句子吗?

课件出示: “这时,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理解“凛冽:刺骨寒冷;打颤:发抖”。裹着的大衣军官们在打颤,而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体会为家的失去而紧张、痛苦、绝望,为家人的安危而担忧。为是否炸毁家而矛盾。)这时炮手有可能在想什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走进炮手的内心)

谁感受到了紧张、恐惧、矛盾?请你读给大家听。齐读。

炮手的内心被巨大的痛苦折磨着,他是怎样做的呢?(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理解:服从。从服从说明炮手是个怎样的军人?(军令如山倒,服从命令是一个军人的天职。称职、优秀)

为什么炮手要仔细瞄准,去掉仔细这个词语行吗?你体会的很好,你读读看。齐读。

从人物的神态,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内心。课文中还有描写炮手神态的句子吗?

课件出示: “可是,他吃了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炮手为什么而流下的泪水?再看看前文,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将军为什么喝彩,微笑?炮手的泪水中也含着怎样的情感?

凝聚着多少情感的泪水,多么值得骄傲的泪花。你感受到了吗?你读读看。

“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从低沉看出炮手此时的心情怎样?(为失去家园而伤心、沉痛)仅有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你读一读,你特别强调了哪些词语?为什么这么读?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想象,升华情感。

1、(出示插图)多么伟大的爱国情怀,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这是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真挚的爱,这份爱既深沉而又凝重。当将军听说那是他家唯一的财产后,被炮手那无私、伟大、崇高的奉献精神震撼了,郑重地向他敬了一个军礼。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将军,你想对眼前的炮手说些什么?(再次揭示中心,表达敬佩、赞美、喜爱之情。)

2、“炮手”课文以此为题,如果请你试着给课文换个题目,你准备用什么题目?(为国奉献的炮手、毁家报国的炮手、舍家为国的炮手……)

四、收集资料,课后延伸

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炮手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早日把侵略者赶走,毅然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炮手这样甘于为国家奉献的好战士,法国军队最终打败了侵略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像这样的人你还知道多少?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做好记录后和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具有炮手精神的人。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语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6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三

人教版九年级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心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共14篇)】相关文章:

《心声》教学心得2022-12-31

人教版九年级化合价教学设计2023-03-18

初中语文优秀的教学设计2023-07-04

七年级下册语文《心声》教案2023-03-31

人教版九年级表格式教学设计2023-06-28

第12课、蒲松龄故居 传统文化教案2022-06-13

教学设计和教案一样吗2023-03-19

九年级孟子教案优秀2022-10-18

八年级英语Unit 6 Section A名师教学设计2022-04-29

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优秀教学设计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