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3-04-10 07:53:46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共13篇)由网友“一只西柚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篇1: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江苏 扬州 ●方 子

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我感悟到语文教学要实施教学的过程应立足学生学习活动的实情,引领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这就要求老师应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文本的内容特点,制定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高度的热情,愉快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或结构特点是制定“积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智力的认知过程。教学时,教师应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更不应该制定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教学设计,折腾学生,造成低效的教学,浪费时间。要认真研读文本,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识规律,科学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利于启发学生自主质疑、合作学习和探究的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在自主的质疑和释疑中感悟知识,体会和总结阅读的方法。

有的课文可以就内容特点做变式整合引读设计。有的课文在文中或文末就有明确的中心句或中心段,它集中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这类课文可以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或中心段做有效的教学设计。按课文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先引领学生抓住中心句,用“切入式”、“逆推式”的方法,设计带领学生直奔重点段进行阅读。达到直奔中心,调动学生注意力,把握学生思维力最旺盛的时机进行课文的阅读讲解。如教学人教版课文《一夜的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在初读,整体感受内容,然后让学生直奔中心句:“……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我这样设计:先分析这个中心句的关键词,再围绕中心句返析理解全文内容:①从哪里看出总理一夜的“劳苦”?② 从哪里看出总理一夜的“简朴”?③最后质疑讨论,总结中心思想和学习表达方法。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创设情境教学以激趣

《充气雨衣》和《画风》两课都能很好制作课件,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生动有趣。《充气雨衣》的教学老师播放雨衣的制作过程的影视,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的相关片段,找出“动作的词”,然后交流,在找出动词的对话交流之后训练说话:用“先――再――然后――最后”说“有条理、完整、具体”的话,这样能很好地训练语言。在最后播放的课件:看小小透明胶的视频,之后老师边演示,学生边注意感受动作的词,并填空。这里的课件引导也是能很好地把制作雨衣的先后过程观察清楚,把动词说准。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物象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深刻研读文本内容,设计用多媒体工具,以“实物、图片、录像”等,创设课堂学习情景,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要适量适度,用得太多,会丢掉语文教学之根本: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课件一亮上去,全班几十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局限在那个制作好的视图上了,学生的读文想象与感悟失去了,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没了,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之大忌。因此,要在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处正确使用,不要盲目“追风”。(教学论文 )如教学《小白花》一课,总理的光辉事迹远离如今学生的一代,这就可以制作解决跨越时代难点的课件。课件:将背景画面设计出的总理的遗像、有关的事迹照片,结合背景音乐的交融,营造了悼念总理的特定情景,让学生在播音的舒缓、哀婉的朗读声中,静静地凝视照片,会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学生会产生失去亲人的悲痛。这样“未入其文,先动其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三、注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以激趣

好动,喜欢模仿,是小学生突出的特点。阅读教学设计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按文本内容特点,设计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中体会语言意境,理解课文内容。如《东施效颦》一课的观摩教学,课堂上:老师让一位学生演老公,一位学生演妻子,其他学生轻声地喊“东施来了”,“老公”一把拉起“妻子”就跑。这个扮演,就让学生感受了“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的语言意境,理解了课文。可见阅读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如《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教学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设计中可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小品表演”,以具体形象地再现铁罐和陶罐的对话情景。课堂上的生动演出把学生带入到新奇有趣的情景中,大家兴致勃勃,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及其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提出自己的看法,深刻地体会到了铁罐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教学《桂林山水》《鸟的天堂》《五彩池》等课文,我又设计表演课本剧,使学生在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融摸感悟文本和运用语言于一体的语文实践活动环节,能起到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我们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地制定教学设计,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和设计,开展一定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学好语言文字。

(扬州市广陵区杭集镇中心小学)

篇2:摭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六法

摭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六法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摸索和总结了以下几种实用的、便于操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法,今缀以成文,期望和广大同仁一起探讨、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一线贯珠”式教学设计法

所谓“一线贯珠”,“线”即教学主线,即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珠”则是紧紧围绕教学主线展开的、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各个活动环节。教师可以由课文中的某一个字、词,或者句子展开,设计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初读课文之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走进文本,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主要目标。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积极有效的对话,抓住“关键点”深入解读文本,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这种以一个关键问题带动学生对全篇文章阅读品读的教学设计方法,我们称之为“一线贯珠”式。

如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围观的人为什么会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具有提纲挈领的主问题深入文本阅读、圈划、批注、对话、交流。而接下来的阅读对话、语言感悟、情感体验、人文熏陶、语言训练都紧扣这个主问题,这个学习主线。

这种“一线贯珠”的线索式教学思路,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简化了教学头绪,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简洁、流畅。

二、“板块碰撞”式教学设计法

“板块碰撞”式教学设计法的基本教程是“三部曲”:即先品读一个板块,再品读一个板块,然后将两个板块用一个问题拉在一起进行“碰撞”,这样使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如学习《赵州桥》一课,教师将其切割成赵州桥的设计、坚固、美观、联想四个板块,在教学中四个教学板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相对独立而又环环相扣。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升华,理解了说明文特有的严谨之美与智性之美。

“板块碰撞”方法运用在教学实际中,有时也不见得一定要求“板块”就是课文中的“段”或“层次”,它也可以是由教师的设问而形成的某种内容的“集合”,这种集合同样可以“碰撞”而发出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几个板块进行连缀,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三、“螺旋上升”式教学设计法

所谓“螺旋上升”式教学设计法,就是将教学过程分成几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之间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课堂结构。这种螺旋上升式的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识、接受、学习事物的一般规律。其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每个板块之间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思维坡度,具有鲜明的教学层次和节奏的美。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它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教学造型。特别是重点部分,板块突出的内容具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语言文字训练。

如《搭石》这篇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是三个板块:1、整体感知(感知美):什么是搭石?2、品味赏析(品味美):搭石美在哪里呢?3、拓展延伸(提升美):通过补白资料提升美。三个板块看似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由浅入深,逐层理解,获得审美体验的教学目的。

这种设计法似乎更切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即“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三步曲的课堂结构。但如果只用这一种方法势必显得单调,难免导致千篇 一律。因此教师要在“研读赏析”这一板块下足功夫。

四、“延伸创造”式教学设计法

“延伸创造”式教学设计法是一种“无提问式”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变“读”为“写”(或“说”)的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设计的特点是,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出发,淡化提问设计,不将问题作为理解文本的抓手;但是它注重的是“问题”的设置,将“问题”作为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的钥匙,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如《白鹅》的教学设计:1.读――学生阅读文本,想:白鹅的特点是什么?2.议――作者是怎样写白鹅?3.说――介绍身边熟悉的动物。4.写――运用说明方法写片段。

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思路设计较多的.“延伸创造”式教学形式,它可以使我们的日常教学增加许多“花色品种”,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扎实,更加活泼、有效。

五、“选点突破”式教学设计法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进行“重敲细磨”。这个关键的地方可以是语言表达有特点的、内容非常深刻的亦或是细节描写非常精彩的。教师将这些关键点提取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细腻深入地品读,以达到对课文深透理解的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这种教学设计法不仅能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学生在表达上出现施教者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普罗米修斯》这一课的教学,在理解普罗米修斯遭受宙斯惩罚,可引导从“锁之痛”和“啄之痛”两方面进行品读。第一个是“锁”的品读。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文字,展开想象,提供画面,体验情景,最后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遭受到巨大痛苦。抓住这个字,抓住了整个语段的向心力,整个语段的支撑点。第二个是“啄”字,那只凶恶的鹫鹰,对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一天又一天,不间断的啄食,这个“啄”字凝聚了这个语段的全部精神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感悟,体会普罗米修斯遭受的巨大痛苦。

“选点突破”式教学设计法因其点少而精,而其内蕴又十分丰富,所以能把学生从繁琐的分析中带入自悟自解的豁朗之境,深奥的文章也能被它学得深入浅出。

六、“一字立骨”式教学设计法

“一字立骨”也称“一字经纬”,它是指以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凝练的短语作为构思的焦点――立意的根本,行文的线索,统摄整个文章的结构。这里指教师抓住能引领课文主要内容的某一个关键字、词或者句子,将它们作为整个课堂的支点,贯穿整个课堂。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线索清晰,环节简单,重点突出。

如《索溪峪的“野”》的教学,教师抓住一个“野”字,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就可带起全课的教学:1.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2.课文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

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的教学,抓住“美丽”组织全课的教学:1.质疑“美丽”(引导学生围绕“美丽”进行质疑);2.初识“美丽”(找到描写外貌的语句,体会外表美);3.解读“美丽”(品读3、4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所指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4.升华“美丽”(通过阅读5、6段以及资料,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有更深的认识);5.定义“美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给“美丽”下个定义)。

上述设计以“野”和“美丽”两个词为主线,贯穿起诵读感知、内容品读、方法鉴赏和拓展延伸这四个基本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既独立又互为交叉,环环相扣,简单有效。“一字立骨”教学设计法,它抓的是诗眼、文眼或题眼,主要是题旨型的线索,抓住了诗眼、文眼或题眼,也就把握了课文的内涵,领悟了文本的主旨。

教无定法,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教者要想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教学设计,就要不断地钻研教材,在教学实际中去摸索、研究。

(责任编辑:左小文)

篇3: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1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篇4: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文本解读能力

1、在理解中建构

文本的合理解读就是要准确的理解,对文本构建的世界进行感知和探寻,让自己走入文本中,体会文本世界的意义和情感。对文本的理解要对作者的思维和立意重新揭示和分析,应该尊重作者的本意,避免将自己的理解力超越和凌驾于文本之上。解读者应该实现与文本的近距离贴近,在建构文本的同时激活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修养和感悟力。

2、在整体中关注局部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是静态的文本,语文教师不仅是教材的解读和传授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开发和创建者。教师要按照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结合本文的特点,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感知和解读,从专题和板块中解读文本的体例、内涵、人文精神等。语文教师要正确解读本文蕴含的`深意,提高自己的解读能力,处理好本文诠释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语文阅读文本有许多空白点和争议点,教师要在解读整体的同时,对这些局部和细节进行关注。教师要对文本中特定的局部展开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并加以拓展,实现本文的个性化和创新性解读。

3、在确定后关注模糊

语文阅读文本的写作大意基本能够确定,阅读者一般掌握了文章的脉络、思想、情感就可以明确,不能随意改变或者曲解,更不能将主观想法强加在文本之上。但是文学性文本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人们可以大概接近作者的本意,却很难与作者的想象完全一致。

4、在多元中重视一元

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文本的终极价值具有多层取向,文本解读应是多元的。文本解读的多元化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与标志。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因为它永远处于与解读者对话的意义生成过程之中,解读者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文本解读也要重视一元,也就是在解读过程中选准一个角度把文本读深、读透,读出文本的本来面目和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借助“历史学解读法”,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世界观、艺术风格、创作意图和动机为解读出发点,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解读目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文本解读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决定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活动和过程要依据教学设计开展,因此必须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将对语文文本的良好解读融入教学设计中,提升其对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1、教学设计展示出文本的审美性

语文教学承担着初中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使命,因此,阅读教学设计应该凸显审美性,预设出美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和热情,通过审美性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形成良好的审美认知和表达能力,加强审美修养和态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生活中传播美和实践美。

2、充分预设,突出阅读教学的生成性

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文化的建构和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师生都有鲜活的思维和情感,因此教学活动不是僵化固定的,教学设计必须体现这种生成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性规律,能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为课堂变化与意外问题预留弹性空间,实现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应变方案。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情,对文本进行科学整合,使其更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在文本内容上选好切入点,预设宽松的解读空间,能让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实现文本资源的创新和丰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重新构筑文本思想内涵,培养自由、创新、具有个性化的文化主体意识和能力。

3、追求个性化设计,促进初中生人格发展

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师生双方在阅读中体验本文作者的情感,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是实现个性化文本解读的重要纽带。教学设计的个性化过程,能凸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魅力和风采。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本文精髓,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能科学进行解读和指引,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运用教师的本文解读体会和教学经验,充分展示个性色彩,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和感受,让不同性格、爱好、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思想上的升华与人格的完善。

4、体现实效性设计,凸显本文的教育与文学功能

阅读教学设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将文本资源进行优化重建,能对文本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要注意教学设计问题的梯度性,能分层设计,使不同学习梯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师不仅要重视文本解读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能在对文本的文学解读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向往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文本解读和设计是有机统一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理论和修养,对文本进行独到、精细、准确的解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将智慧和体验凝聚成有效教学设计,为创建良好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做出贡献。

篇5: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编写。

教学理念: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日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为了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拟安排两课时学习本文。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篇6: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

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小说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入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吧。

五、布置作业

1.提取小说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300字以内的故事。

2.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把握小说的主旨、赏析小说艺术特色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主要的目标。

二、赏析体会

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课文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以学生选择重点语段朗读、赏析为主,教师适时指导赏析。

关于小说主旨,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独到发现与体会赏析。关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应落实好重点问题: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

三、合作探究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似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充分发挥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自由。)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帧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五、作业

平时注意积累,记下自己在文学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篇7: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目标:

1、以“童话”为主题,让学生忆童话、看童话、讲童话、学童话,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2、通过指导童话《龟兔赛跑》,获得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了解阅读途径,从而达到教学延伸的目的。

课前准备:

课件,儿童歌曲碟片,图片,学生的课外阅读宝袋

课前预习:

课前阅读童话《龟兔赛跑》。

阅读程序:

一、课前活动热身

1、歌曲唱童话。 (我唱你猜)

2、图片,影片忆童话。 (我画你猜)

3、关键词语聊童话。 (我说你猜)

二、读书印象——走进童话《龟兔赛跑》

1、谈话导入

2、推荐童话作品《龟兔赛跑》。

1)介绍目录。

2)谈读书印象。 能说说拿到这本书时,给你的第一印象吗?

三、欣赏性阅读——我的表情我做主

1、归纳常用的读书方法。 课件出示

2、介绍创意读书方法:表情符号,表达阅读时的心情。

3、学生尝试,边读边画。

4、我读你猜。

5、同桌练习。

四、自主性阅读——我的感受我来谈

1、引出话题。

师:你们的朗读太精彩了。但老师心中有几个问题困扰着我,能帮助我找到答案吗?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等会儿,告诉我答案,好吗?

(1)兔子为什么邀请乌龟和它赛跑?

(2) 兔子为什么会在比赛时睡着?

(3)乌龟为什么累得不行了,还要坚持继续爬行?

(4)为什么最后乌龟跑赢了兔子。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3、辩论: 假如你是这只乌龟,你会接受兔子地邀请参加比赛吗?

4、师小结。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或者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5、小结读书方法:刚才我们把读书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来,然后再一起解决了,这也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它叫提问法

6、移情想象。

五、拓展阅读——开启阅读途径

1、推荐同类美文。

2、了解阅读途径。

3、口号: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力量。人们常用以下几句话来说明书的重要性.。谁来读读?(课件展示谚语)

读书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4、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师:孩子们,我们的读书还只是刚刚起步,希望大家把读书当着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一位可以陪伴终身的伙伴.愿大家能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成为博览群书的小博士。最后响起我们的读书口号: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力量。

六,课后延伸——升华情感

制作书签

课后收集读书名言制作成自己喜欢的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篇8: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xxxx修改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之前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修改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就是说:学语文就是学语言用语言。学语言就是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老师不要过度的分析讲解课文,而要量力而行。用语言就是训练学生在课堂上会说会写。

新课标低段阅读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目标和内容:

1、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有了目标的依据就有了方向和准绳,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教什么?

列举:《水乡歌》第一和第二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尝试有感情朗读。(读文)

2、会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新偏旁“风字旁”和“衣字旁”,写好“飘”、“装”、“荡”“船”“清”这5个生字。(识字写字解词)

3、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明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文积累)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识记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习惯)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明理)

从课例可以看出阅读教学总目标:识字、解词、读文、明理、积累、写字。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备课时教学内容的定位点很重要。第一课时该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疑惑。无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展示课,几乎没有人会执教第一课时。其实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永正老师就主张一篇课文首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所以这个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

低段教学一般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今天,主要以《水乡歌》这一课例为载体,我们一起探讨第一课时该教什么?怎么教?

明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高林生老师反复强调:第一课时,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学写好生字新词,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正是把这当作我们第一课时教学的总体目标。简单的说,我们的第一课时就是读好书、写好字,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碍。如《水乡歌》目标,重难点

篇9: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升入三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范围的扩大,许多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效果不理想,因此,适时地、有计划地对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有很大的好处。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总结出了“三步阅读法”,即:略读、精读、赏读。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第五册第一单元写景的文章后,进行的补充拓展。在学生大量搜集描写美丽风光的文章后教师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了解“三步阅读法”,并能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名家名篇中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读书的兴趣,并为写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1、了解略读、精读、赏读“三步阅读法”并会运用。

2、使学生在名家名作阅读欣赏中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的写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去。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先略读再精读最后赏读的方法阅读优美的写景文章。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及《小学生语文报》等报纸。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已有生活感受入手,谈话激发兴趣。

师: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哪类的书?都是怎么读的?有什么收获吗? 意,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等,一般使用这种阅读方法,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怎样略读呢?

教师出示课件:

1、“略读”就是粗略地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问一问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等方式,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将你课前准备的《小学生语文报》或《小年智力开发报》,拿出来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学生读报纸。

谁能说一说你的阅读体会呢?

学生交流:

1.我读的是《语文报》上《石榴树》一文。我知道文章按时间的变化写了石榴四季的样子。

2.我读的是《噩梦与王子》我读懂了一个国王因梦见儿子会被猛兽吃掉,就不让儿子出去,并把猛兽的样子放在镜框里,儿子要把可恶的猛兽图撕碎,却被玻璃割伤了手。最后不治身亡。

(二)如果一篇文章在你略读一遍后,觉得它写得很美,特别吸引你,那你就可以细细地读,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精读”,也叫“细读”。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

1.“精读”一般都是全身心地读,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比较深,比较透。

2.因为边读边想所以阅读的速度慢,读的内容少。

3.我觉得读优美的文章或让人感受很深的文章是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怎么精读呢?

出示课件:“精读”也叫“细读”。就是一字一句地精细地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圈点批注,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出文章的妙词佳句、优美片段。

篇10: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五、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方法:

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教师评点: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

(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剑之人。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4、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师: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续说故事。)

3.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四、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篇11: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这个小姑娘窃读的各种滋味。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文中有表现力的语句,进一步品读窃读的小姑娘的复杂心情,和她一起去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自学指导

(一)语言品析

1.请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交流点拨】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跨、踮、挨蹭、钻、挤”这几个动词很有表现力,通过这一细节动作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窃读”的辛苦,表现了“我”对书的急切渴望。

(2)“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急忙”一词写出了“我”找不到那本书时内心的焦急心情。

(3)“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贴”等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窃读”的辛苦。

(4)“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瘦狼”,那样“贪婪地吞读下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书的酷爱。

(5)“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咽了一口唾沫”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2.“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

“吃饭长大”指的是成长所需的物质条件,“读书长大”则是指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在爱中长大的”是指作者得到了店员的关心与帮助,让自己明白这世界还是充满爱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

(二)技法赏析

文中插入自己窃读的方法以及窃读时的饥饿难耐的回忆片段,这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这是插叙;丰富了文章内容,极力渲染了自己窃读之辛苦,强调了自己对书的酷爱。

(三)课堂小结

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板书设计

有表现力的动词

有表现力的语言

比喻的修辞手法

插叙的记叙顺序

四、拓展延伸

林海音忍受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经历担忧和惧怕,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却仍旧说“我很快乐”。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呢?

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

【交流点拨】

“读图时代”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认真阅读了,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

篇12: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采用了江苏溧阳实验小学推行的“直接拼音法”。这是一种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拼读和拼写单词的方法,它既可以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又可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音和听音能写词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等坏习惯的形成。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高段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高段的学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如:阅读时唇动和低声读、用手指着所读内容、不断回读、脑袋摆动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阅读速度,进而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因此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 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 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四、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还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

篇1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谈小学作文的教学

浅谈小学探究性阅读教学

读《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有感

人教版落花生说课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新理念

谈写作文的体会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论文题目

浅谈如何赢得小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教案教学设计

例谈小学语文三度备课的探索和实践的论文

小学古诗教学论文题目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共13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2023-11-15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022-06-04

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2022-08-06

谈数学教学设计的观念的更新策略2022-09-23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2023-11-28

艺术教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1-24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说课稿2022-07-0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2023-08-13

《谈读书》教学反思2022-11-07

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