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7 07:41:17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蜗牛教学设计(共13篇)由网友“萝阿er”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蜗牛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蜗牛教学设计

篇1:《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每组四只蜗牛,四个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一张塑料片。

2、教师准备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食物(香蕉、苹果、菜叶、面包、洋葱、大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原来观察过蜗牛吗?这节课中,让这些蜗牛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来了解和观察一下蜗牛吧。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对于蜗牛的身体,我们可以观察什么呢?

☆头、腹、尾、壳。投影出示:放大的蜗牛图,认识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怎样观察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顺序、放大镜)

3、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巡视。4、投影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三、蜗牛壳的观察。

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比较硬。

☆壳上有弯曲的线。师:这是一条怎样的线?(螺线)

☆跟田螺、螺蛳的壳差不多。

2、对于壳上的螺线,我们还可以观察什么?

☆螺线旋了几圈?

3、讨论:我们怎样数?请学生上台数出一圈。学生数螺线的圈数。

☆螺线的展开方向。

4、螺线的方向是这样的。(做动作、图画、语言)师板书:像这样顺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右旋,逆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左旋。

5、你的蜗牛是左旋的还是右旋的?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和现象有螺线出现?出示螺线图。

6、我们一起来画一只蜗牛。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经常给蜗牛喂食物,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事物呢?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那我们怎样来证实蜗牛喜欢吃这些食物呢,怎样喂这些食物呢?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察:蜗牛是怎样发现食物?蜗牛选择怎样的食物?蜗牛怎样吃食物?

3、各组领取食物,学生观察蜗牛吃食物。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

五、饲养蜗牛。

1、出示一瓶蜗牛,想不想要,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2、说一说瓶里的蜗牛是怎样饲养的。

3、饲养自己的蜗牛朋友,还想观察研究蜗牛的什么?

教学建议: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可以选用人工饲养的个体较大的白玉蜗牛、褐云玛瑙螺等作观察研究材料。

2、观察时,如果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可以把蜗牛放到水里稍微浸一会儿。

3、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应先让蜗牛饿一天左右,这样蜗牛才会有食欲,便于在课堂上较短的时间里观察蜗牛选择食物的情况。

篇2:《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2.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1.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2.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3.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1.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2.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3.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五、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六、小结。

小结(略)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我们还能搞些什么活动?

篇3:《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篇4:《蜗牛》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篇5:《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 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教学重点: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出示(蜗牛图) 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揭题: 25、蜗牛学艺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 )、( )、(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 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 ),不会( ),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 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过渡:蜗牛认为兔子不是全才师傅,就不向它学本领了。那么蝴蝶、鸭子又想教蜗牛什么本领呢!他们能让蜗牛满意吗?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 )只会( ),不会( ) ;( )只会( ),不会( ),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 泳 浪 招 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 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板书设计:

25 蜗牛学艺

兔子 跑、跳

蝴蝶 飞

鸭子 游泳

篇6: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一、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1.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2.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3.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1.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2.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3.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五、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篇7:蜗牛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原文标题:《蜗牛》教学设计[小学教育吧]

原文网址:www.jiaoba.net/yuwen/ArticleShow.asp?ArticleID=8045

[蜗牛 教案教学设计]

篇8:《蜗牛搬家》教学设计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朗读)

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视频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吴老师?帮忙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学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师:蜗牛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上去住,看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文是这么写的吗?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师:对,决定了,下定了决心。(指板书)开始打定了主意,最后却始终没有搬(指板书),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师:(板书“犹豫”)开始是打定主意搬,现在又犹豫了,能不能告诉我“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师:不错,比起刚才有很大的进步!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无论如何”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换成另外的词?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本文,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是呀,说得太好了。太阳真的会把它晒坏吗?它就一定经不住风沙吹打的呢?小山丘的斜坡是不是真的就爬不上去呢?不去试一试,作一次努力,你怎么知道呢?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张望)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懂不懂?(师用手虚指远处)小山丘在那里,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蜗牛的“张望”和“叹息”?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师:大家现在来看看你们眼前的这只蜗牛啊,这只只会叹息不知行动的蜗牛!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师:如果你是这只小蜗牛,你有什么话说吗?你会对曾经想帮你的喜鹊、燕子、蛤蟆说什么吗?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质朴简约、一气呵成”,全无粉饰雕琢的作秀之态,这就是吴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教者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学情的了解,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出来的课时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将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呈现”出来!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叙述顺序,以“寻果索因”作为课堂中轴线,带领学生感悟学习,真所谓“去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明了!接着,教师从对“因”与“果”的了解中,找到质疑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主题――“它开始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水到渠成!

其二,教学预设中,吴老师充分考虑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考虑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始终没搬、打定主意、犹豫、张望叹息”为立足点,品味蜗牛先“信心十足”,进而“犹豫不决”,最后“望洋兴叹”的心理历程。集中而有力!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教者对低年级

语文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堂课是可以完全预设的,除非教者毫不顾及学者的学习体验,只把“学堂”当作“学案”的复制品。而吴老师呢?她“审时度势”“以学促教”,使学堂成为学案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实践场所。

1、善于调整,少了刻板,多了“灵动”。开课伊始,“意外”出现!课文朗读中断!怎么办?教者从容不迫,说道:“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谁来帮帮吴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妙!一次“课堂意外”倒“无意间”营造了一个检验学生听的质量,师生合作进而一生独立诉说故事情节的机会。课堂因此而更显示出动态美!

2、善于倾听,少了说教,多了“关怀”。为什么纯粹的“媒体远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师生对面的近距离教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是“人”,他们即时即刻的表现,需要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为突破教学难点,吴老师循学生所好,鼓励学生而且自己也认真地倾听,其自主选读的“蜗牛为没搬成家而找的三个借口”,并发挥课堂上的合作效益,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全方位地评述学生的朗读效果!“读得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来?”“说教”没有了,就在这看似“即兴式”的点拨下,学生头脑中那只“轻言放弃,害怕困难,不敢尝试”的蜗牛形象逐渐凸显,呼之欲出!同时,教者还不失时机地“捕捉”听来的信息,不断出现新的“生成”,随机地强化大声朗读的习惯、彰显学习的“榜样”提示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的评价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缚,多了“个性”。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课层层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畅。当学生思维需要梳理之时,教者构筑起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发现”的渠道。先评说“蜗牛的话有道理吗?”,继而联系旧知《蜘蛛织网》,进行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这一“评”一“比”中,孩子们用最简短、最朴素的,又具有一定个性的语言――“不能放弃”、“要勇往直前”、“说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谛!

此课,在平和亲切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落实了从“学案的设计”到“学堂的呈现”,从“学案的预设”到“学堂的发展、完善”

篇9:《蜗牛搬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8个字的书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主,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课文让学生体会光有愿望,没有行动,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光有愿望,没有行动,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要不怕困难,朝着目标努力,才能成功。

重难点、关键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有了美好的目标,就要及时行动,不怕困难,付出努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的道理。

4、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以下蜗牛吗?

2、大家说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小蜗牛还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呢,它的故事就在我们的语文书里。(板书课题:蜗牛搬家)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要想了解蜗牛的这段经历,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那就快读读课文吧。瞧,这是三颗金光闪闪的星星,想得到吗?这可不容易!只有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才行呢!咱们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三颗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争夺第一颗星开始!

(1)请小朋友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圆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出示字词。

woquan qingting

蜗牛 蜷曲蜻蜓

tanglang beng que

螳螂甭提喜鹊

youyu yan hama

忧郁 燕子 蛤蟆

qiu nen

小山丘细皮嫩肉

这些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乡得到第一颗星,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指名读字词,同学相互正音。注意“蜻、蜓、螳、甭”是后鼻音;“燕子”“蛤蟆”中,“子”和“蟆”在词中都读轻声。

②去掉拼音读词。

③齐读生字词。

(3)小结:小朋友们多不简单哪!只一会儿工夫,就顺利地得到了第一颗星,夸夸自己吧!

2、现在我们要乘胜去争取第二颗星。

(1)请小朋友们再来自由轻声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表上序号。

(2)指名汇报读的结果。

(3)大家真不简单,这么多的长句子都读通顺了。你瞧,第二颗星也来表扬我们了!

3、一鼓作气争取第三颗星。

(1)请小朋友再来轻声读课文,要把它读流利。

(2)通过小组复赛、同学互相挑战等不同的形式把课文读流利。

(3)小朋友们多了不起,通过努力拥有了三颗金灿灿的星星,真是学习的小主人!

4、质疑解释。

(1)小朋友们,读到这儿,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2)小组合作解疑。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蜗牛愿意搬家吗?为什么?

2、从哪些词句看出蜗牛愿意搬家?

3、蜗牛很想搬家,但最后为什么没有搬成?

4、创设情境,揭示寓意。

(1)创设情境:蜗牛非常想搬家,但没有搬成,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续编故事。蜗牛的家后来搬成了吗?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巩固会认字读音。

二、记忆字形。

1、你有哪些好办法记住本课的会认字?

2、独立思考识记。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巩固要写的8个字的读音、字形。

2、知道书写。

(1)自主观察8个字的特点。

(2)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全班交流。

(3)范写“死”“丘”两个字。

(4)学生临写。

(5)知道评议。

(6)再次练写。

四、板书设计

篇10:《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

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

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

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路旁的草丛里。”“草地里。”“树下。”“砖缝里。”……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课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来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请大家用放大镜先观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纸片上写了什么字?”老师用2号字在每张纸片上印上了“观察蜗牛的运动”四个字,大约过了10秒钟左右,“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蜗牛的运动!”回答声此起彼伏。看来学生对放大镜地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

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现在,每组可以把蜗牛从烧杯内轻轻地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地观察,它可是一条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缩前进的。

师:对,蜗牛的腹部肌肉很发达,它就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叫腹足。(教师板书:腹足)

生:蜗牛前进时是像波浪式的。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啊。请同学们看一个录像。(蜗牛爬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蜗牛运动时腹足上有波浪的图案,那是因为蜗牛是以波浪方式前进。请同学们把蜗牛放在手心上,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种吸起来的感觉。

师:是的,这种吸起来的感觉正是蜗牛以波浪式的前进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你们组观察得也很仔细,这痕迹是什么啊?”

生:“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师:“对了,那蜗牛的身体就是在粘液中滑行。”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启发着。那么你还想了解有关蜗牛分泌出来的粘液的什么情况呢?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这些问题大家都提得太好了,都非常有价值。那么,今天我们就先重点来探究蜗牛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三、观察蜗牛的粘液

温馨提示:

1、每个小组组长专门记录观察记录

2、观察蜗牛时,请先把观察步骤读一遍,然后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3、小组成员要认真配合组长

4、观察时不要吵闹、大声喊叫,有问题时要举手提问

5、观察完一个内容,并完成观察记录,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观察。

篇11:《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2·能和小蜗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动物(蜗牛),集体观察的时候,小朋友很兴奋的看着盆子中的蜗牛说:“是蜗牛,是蜗牛,好可爱的蜗牛”“你看,小蜗牛在爬。”评价:从讨论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蜗牛充满了好奇,强烈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蜗牛的活动,在观察中了解蜗牛。

(2)引导幼儿分不同的时间去观察蜗牛的活动。

教师引导:“盆子里有许多可爱的小蜗牛,我们可以看一看。”让幼儿在各个时段去观察,讨论。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观察,几个人一起观察,或独自一个人观察。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把观察到的想象成许多不同的情况。

(3)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甲:“小蜗牛变成了蜗牛爷爷,本来是小蜗牛,因为它的触角变得长长的,它就成了蜗牛爷爷,蜗牛爷爷长胡子了。”

幼儿乙:“蜗牛有背壳。”

幼儿丙:“蜗牛喜欢爬来爬去的。”

幼儿丁:“有的蜗牛有背壳,有的蜗牛没有背壳。”

“蜗牛的背壳很漂亮。”

“蜗牛的背壳可以当当雨伞,淋不到雨的。”

“没有背壳的蜗牛是小蜗牛,有背壳的蜗牛是大蜗牛。”

“没有背壳的蜗牛爬的快一点,因为不用背着重重的壳。”

“背壳可以当房子。”

“小蜗牛喜欢微笑。”

“......”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

幼儿甲在观察中,想到:“小蜗牛喜欢听小朋友唱歌。”

幼儿乙还念了两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蜗牛慢慢爬。”

幼儿丙观察到蜗牛钻到泥土里,边说:“小蜗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

幼儿丁说:“蜗牛也喜欢喝水,喝干静的水。”

(5)讨论、小结。

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幼儿甲:“我喜欢蜗牛,蜗牛很可爱。”

幼儿乙:“我喜欢蜗牛,蜗牛会慢慢的爬。”

幼儿丙:“蜗牛有背壳,很有趣。”

幼儿丁:“蜗牛会对森林里的小动物微笑。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手工《蜗牛》

篇12:《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我的说课题目是:观察蜗牛。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

《科学》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第一章第7节已经向学生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这节课选取蜗牛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本质。通过观察蜗牛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蜗牛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为第二课时学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做好了知识铺垫。

考纲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能力,还要让学习初步学会运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解释、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

二、说学情: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于观察动物可能只是停留在小学学习科学时只注重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能以科学探究的观念来对待中学的“科学探究”。如何开好这个头,对刚进中学的学生来说意义很大。开好了头,会让学生在以后科学课的学习中兴趣浓厚,条理清晰,并建立良好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观念。

通过第一章科学入门的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已经有所提高。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能力去学习如何利用工具有顺序地去观察蜗牛,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完整地完成探究实验。

三、说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以下三维目标和本课的重难点。

1、知识和技能:

①学会使用放大镜;

②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习性;

③知道蜗牛的视、触、听、嗅、味等感觉;

④能通过设计并实践一些简单实验来研究某一生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观察一种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实验记录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②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交流能力;

④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重点:会用放大镜按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难点:对蜗牛的感觉展开实验,并归纳小结。

教学准备:放大镜、学生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米醋、蔗糖溶液、教学课件等。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遵循新课标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我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兼用谈话法和讲解法。课堂时间安排采用“10+35”模式,把自己的课堂引导语言控制在10分钟内,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

2、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指导学生采用演讲法、观察法、分组自主探究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引入:学生演说——捕蜗牛记

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捕捉蜗牛。课上让学生演说“捕蜗牛记”,叙述在哪里能捉到蜗牛。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蜗牛的生活环境,还引入了新课。能将蜗牛带进课堂,此时学生兴趣浓厚。

(二)新课讲授

1、学会使用放大镜

蜗牛很小,部分构造无法用肉眼观察,从而引出放大镜的使用。

首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放大镜使用的实例,同时让他们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明确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后,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铅笔、头发、课本中的文字……

通过学生的独立演练,让他们体会放大镜可以扩大放大范围,从而达到人人学会使用放大镜的目的。

2、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放于玻璃板上蜗牛的身体结构,并填写课本中“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提醒学生按一定顺序来观察动物。学生通过边观察,边填图,能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等学生观察完之后,在课件中出示一张蜗牛的图片,请学生回答各部分名称。在指图的过程中我将按一定顺序进行,让学生体会观察动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掌握了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后,就能把这种观察方法转移到观察其他动物上。

3、观察蜗牛的运动

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他们思考:①蜗牛爬行时为什么在身后留下痕迹?②蜗牛为什么要四处爬行?该讨论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4、探究蜗牛的感觉

首先问学生:你有哪几类感觉?这些感觉蜗牛也有吗?

其次,让学生回顾探究的6大步骤。

再次,请学生设计一张表格,分别用实验来验证蜗牛的各种感觉。让学生通过表格记录小组观察的现象,并根据现象做出结论。经过对课本的预习,学生应该能针对蜗牛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设计出实验表格,并进行相应的科学探究。此时,我将巡视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一些学困生必要的点拨,鼓励他们认真开展实验。通过学生在做中学突破本课的难点。

探究活动结束后,邀请各小组汇报展示探究结果。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将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他们各抒己见,允许他们有截然相反的结论出现。在民主、和谐和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想说、爱说、乐说,从而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开展组内合作探究,组间交流互助,让学生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合作的好习惯,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想想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最后我将在课件中通过简洁的版面内容展示这节课的板书,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

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很难对每个问题都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心中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将鼓励他们饲养好蜗牛,选择有关蜗牛感兴趣的课题继续研究,把实验开展好,激励他们撰写观察日记,上网查找有关蜗牛的资料,拓宽知识面。让他们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倡导有益的课余生活。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将蜗牛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让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保留一颗童心,一颗爱心,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篇13:《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曾宝俊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并研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行为特征,达到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一些特征,以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关于“生命世界”中的有关认识动物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的内容标准,以及珍爱生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本节课的观察研究和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基础上的。现在大多数小孩已经从不同渠道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的甚至会饲养过一些小动物,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动物的分类知识等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教学准备应该比较充分,如果实在不能找到蜗牛,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用蚯蚓代替也行,但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实验材料。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动物(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1、猜谜: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小动物?(蜗牛)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蜗牛。

【评析】研究对象的突然出现,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二、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

1、谈话:通过观察,你们对蜗牛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汇报。

3、谈话:对蜗牛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们能不能把观察到的蜗牛外形画出来?

4、学生画画。

〖说明〗教师适时发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展评时,适时介绍不同种类的蜗牛,也可以利用图片或多媒体演示。

三、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

1、提问:刚才的画图说明同学们对蜗牛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关于蜗牛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提问: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

4、学生讨论。

5、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①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材料是一块玻璃、放大镜。

②蜗牛怎样吃食?

材料是盘子和若干食物。

③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

材料是干土、湿土,或干布、湿布。

6、学生分组研究并作记录。

【评析】我们的教学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但是增加自由度并非放任自流,在引导学生充分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有选择地研究几个问题,是在学生思维充分发散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学生研究的重要项目。

7、组织研讨。

①谈话:刚才的活动,大家表现都很好,每个同学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通过这次观察研究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②学生汇报。

◇关于蜗牛的爬行;

◇关于蜗牛的吃食;

◇关于蜗牛喜欢的环境。

8、提问:如果要给蜗牛重新安一个舒适的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评析】研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经验,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所以孩子们都会大道理思考,如何给蜗牛安家。

9、提问:有同学发现蜗牛躲在壳中不出来,假如蜗牛一直躲在壳中,你有什么办法让它爬出来吗?又有什么办法让蜗牛缩回去呢?

【评析】此处调整了一下教材的顺序,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再提出研究项目,而且这个研究项目可以说是本课的高潮部分,相信学生对这项研究会有极大的兴趣和收获。

10、学生研究。

11、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12、谈话:你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蜗牛究竟是靠什么来对外界作出怎样的反应的。

四、巩固、延伸。

教学片断赏析

师: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里爬出来?又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外缩回去?

(学生讨论研究方法后汇报)

生:用针刺它的壳,蜗牛没有反应。

生:用针刺它的触角,蜗牛动了一下,但没有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蜗牛的身体缩到壳里去了。

生:用针筒吸水后注入蜗牛壳里,蜗牛慢慢爬了出来!

生:我们小组没有碰它,蜗牛也自己爬了出来。

生:它先伸出头部,再慢慢地把身体探了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部,他又缩了回去。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的奖杯》教学设计

小蜗牛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蜗牛的奖杯》获奖说课稿

小学语文教案:蜗牛的奖杯

教学设计1:小蜗牛

《小蜗牛》教学反思

《蜗牛》中班教案

《蜗牛》中班美术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蜗牛教学设计(共13篇)】相关文章:

关于蜗牛的幼儿园教案2022-12-31

《小蜗牛》教案2022-05-06

《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04-20

蜗牛教学反思2024-03-28

蜗牛的奖杯教后反思2023-08-06

观察蜗牛三年级科学课教学反思2023-10-01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2023-04-21

小蜗牛小班美术教案2023-01-29

《可爱的蜗牛》教案设计2023-10-05

领奖杯教学反思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