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时间:2023-10-03 08:11:35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泉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共13篇)由网友“fjzfxy”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泉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泉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泉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4、背诵全文。

重点和难点:

理解掌握生词。

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那儿的环境特别美,让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的真响亮啊!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关于泉城的资料,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交流一下,看看你对泉城了解了多少。

(小组合作交流)

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看来课前下了一番苦功。

现在谁能告诉我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进泉城去看一看,读书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了课文,谁来试着读一下黑板上的生字?

读得真好,谁还想来试一下?

真不错,下面我们开火车读生字。

这一排的同学都会了,那我们齐读生字。

看来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起去游览泉城了。

三、精读课文。

我们所了解的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

1、指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仔细体会:通过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试着说一下,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

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说明泉水非常美丽。

2)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

谁来为我们模拟一下虎啸狮吼呢?

模拟得逼真吗?让我们为他逼真的拟声鼓掌!

3)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秋雨绵绵,秋风萧瑟,写的都是秋的凄凉,秋天容易让人感觉悲楚,情绪低沉。秋天的雨尤其如此。谁知道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

4)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

泉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

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书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2、济南的泉水是这样的美丽和神奇,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谁来为我们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其余的同学仔细体会: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我们现在到了哪儿了?

珍珠泉在哪儿呢?

珠泉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看来珍珠泉的泉水非常得清,清到什么程度呢?

哦,泉水就像珍珠一样。为什么泉水就像珍珠一样呢?珍珠有什么特点?

泉水是从哪儿流出来的,是怎样流出来的?

课文中有一个字表现泉水的流动特点,是哪一个字呢?

“涌”字说明什么呢?

正是因为泉水有生命力,才体现出泉水的神奇。

珠串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哦,珠串一会儿聚在一起,仿佛形成一颗大的珍珠,有时又分散开,仿佛珍珠散落了满地;有时又断断续续地,有时上升得快,有时升得慢。说明珠串的变化非常快,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现出珠串得变化特点?

写到这儿,作者仍决觉意犹未尽,“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里面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形象,谁能告诉我是哪一个字?

谁能为我们演示一下“拎”?

拎高一点,速度快一些,再来一遍。

现在明白什么是“拎”了吗?

那么谁能告诉我“拎”么意味呢?,

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珍珠泉,我们现在站在珍珠泉岸边,你想对珍珠泉说些什么呢?

指读课文。

3、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玩了珍珠泉,回顾刚才我们游珍珠时,我们先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再谈体会。

接下来我们要游览另外的三大名泉,同学们先自渎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再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样子。一会儿我们请几个同学领我们到另外的三大名泉游览一番。

现在我们来到了五龙潭,谁来为我们导游一下五龙潭呢?其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五龙潭在什么位置?

五龙潭是怎样形成的?

同学们注意了,这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

为什么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用的是“涌”而五龙潭却使用“汇注”呢?

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呢?

4、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余同学看图体会你读懂了什么。

黑虎泉在哪儿?

泉口是怎么形成的?

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呢?

喷吐说明什么?

泉水不仅急,水量大,他还有什么特点呢?

5、我们现在又来到趵突泉,请喜欢趵突泉的小导游领我们去游览一番好不好?

其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清到什么程度呢?)

水确实很清,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是怎样形成的呢?

冒字说明了什么呢?

泉水是什么声音?

同样说明了泉水的力度大,像三对白雪一样。

趵突泉这么美,有那位小导游能为我们再读一下,其余同学再仔细体会一下。

我们将要离开趵突泉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趵突泉说呢?

现在明白趵突泉为什么位于七十二泉之首了吧?

6、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和本文的作者一样,都说出了对济南壮丽景观赞美和热爱。

那么同学们,你们在别的地方见过这么美的泉吗?

因为济南的泉水是独一无二的。

课文中哪个词体现了独一无二?

所以说人们称济南为泉城。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找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阅关于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办一份手抄报,看看谁的内容新颖。

五、板书设计:

珍珠泉

五龙潭

8、泉城 黑虎泉 天下闻名

趵突泉

[《泉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2:《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汽”、“霜花”、“雾气”、“雾凇”等词语的意思。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4.透过文字,补充资料,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学习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来描绘雾凇奇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情境,初识雾凇景观美

1. 谈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学生自由回答)

2. 揭示课题:是啊,我们的祖国不但风景优美,而且还有许多的自然奇观。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感受一下中国四大奇观之一吉林雾凇。 (板书课题--23雾凇 ,生书空 )(指名、齐读课题 )

3. 出示雾凇图片。

在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如果你来到吉林的松花江畔,沿着堤岸望去,你会发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松柳凝霜挂雪,披银戴玉,如朵朵白银,似排排雪浪,蔚为壮观,这就是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的全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有着“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美的雾凇。

想到那里去看一看,探个究竟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设计意图:由谈旅游感受、看雾凇图片、教师语言渲染,自然地将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雾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整体美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1)标上自然段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边读边思考: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或段落中体会到的?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1)课文都读好了吗?文中有几个词语看看同学们能否读正确。看谁能能读懂它们的意思。

江畔    缀满    镀上   长堤    凝结      雾气缭绕

淹没    模糊    笼罩   弥漫    摄氏度    琼枝玉树

①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强调下列生字的读音:畔、缀、镀、堤、凝、缭、琼。

②说说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疑。

镀上: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薄层。

雾气缭绕:雾气弥漫,雾很大。

琼枝玉树:指披上冰雪的树木。

相机出示:

弥漫(   )   A. 遍;满    B. 填满;遮掩   C. 更加

小结:我们理解词语通常有三种方法--借助词典、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

(2)课文共三个自然段,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看看谁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作者用了一些琅琅上口的四字词语,把雾凇写得很美,把这种美变成了有节奏的音符。(课件出示)读读这些四字词语,读出雾凇之美,读出节奏美。

十里长堤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美丽动人  闻名全国

银松雪柳  琼枝玉树  千姿百态  雾气缭绕  情不自禁

你能用上这些四字词语,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3.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一部分直接描写了吉林雾凇奇观?奇在何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表达吉林雾凇奇特景观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相机板书:奇观)

(2)清早,面对奇观,人们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的?

(补充了解一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唐代曾岑写的一首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面四行是这样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是把满树的白雪比作盛开的梨花,而这篇课文中是引用这句诗,赞美十里长堤上的雾凇奇观就像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一样美丽动人。)

(3)那你觉得这剩下的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内容?(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课件上的文字与板书进行小结: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先描绘了吉林雾凇奇特壮美,接着写了雾凇的形成过程,最后写了人们欣赏雾凇后发出的赞叹。首尾照应,尽显作者对吉林雾凇的喜爱之情。

4. 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分类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雾、零、幕,雨字头、草字要扁,中间的撇捺要舒展,注意关键笔画一横。三个字均以竖中线对称。

左右结构:堤、俗、摄、淹、模。五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其中“提土旁”短小一点,“三点水旁”呈弧状分布。

左中右结构:凝。两点水旁沿横中线对称,右侧点与撇穿插避让,紧凑而不拥挤。

独体字:氏。注意第一笔为平撇,斜钩略带弧度而不能过于弯曲,否则会显得无力。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生字词,明确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指导学生利用提供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受雾凇的美和多。】

三、研读体悟,品味景观遣词美

的确,走在松花江畔,到处都能感受到雾凇的美。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向我们描写这风姿绰约的雾凇美景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细细品读第一自然段。

1. 出示自读要求:

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体现雾凇美的句子,细细品味,写写自己的感受。

2.    学生交流,感受雾凇美。

出示语句: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

闪烁,美丽动人。

(1)自己读读看,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很美呢?

(2)预设:“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写出了雾凇的色泽美;“缀满”写出了雾凇之多;“十里长堤”写出了壮观。

(3)指导朗读: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难怪江泽民爷爷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齐读。

过渡:这一段写出了吉林雾凇奇在壮观和美丽,它的形成条件也很奇特!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从“体会表达”入手,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雾凇的美景”的,使学生把读书探究的重点由传统的“写什么”变为“怎样写”,学生能结合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四、合作探究,了解雾凇形成美

(一) 鼓励学生质疑:如果你是小小旅行家,看到如此美丽奇特的景观,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这么美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对于雾凇的形成过程,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二)出示探究话题。

1. 默读课文,吉林雾凇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是怎样的?

读读第二自然段,先画出雾凇形成条件的句子,再认真读读雾凇形成的过程,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感受吉林雾凇奇特的形成过程。

2. 品读课文,体会本文清新而富有层次性的语言风格。

(三)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1. 探究雾凇的形成条件。

出示语句: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1)找出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2)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雾凇的形成原因。

2. 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

(1)吉林有“饱和的水汽”吗?

①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语句: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②教师点拨:当时气温达到零下20-30摄氏度,而水库里的水却在4摄氏度左右,4摄氏度的水会结冰吗?(不会)师引读:“所以,松花江流经……阵阵雾气。”

③这阵阵雾气就是--饱和的水汽。

(2)有了饱和的水汽,它能够遇冷吗?

①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语句: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②夜幕降临时的气温是多少?现在的水汽开始遇冷了,便形成了--雾。

③这是一场怎样的雾?(又大又浓)从哪些词语看出看来?

(引导学生说出:涌、笼罩、淹没、模糊。)

④你们看,这些词语就准确地描写出了雾气的变化程度。说明性的文章用词要准确!

(3)这又大又浓的雾气凝结了吗?

①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语句: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②其实这两句话写的就是雾凇的形成过程,你觉得这是怎样的过程?(缓慢)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预设:“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写出了雾气不断,逐步形成;

③这一缓慢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相机出示画面: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读出雾凇形成时的奇特与美丽。

(4)试着用“水汽、雾气、最初、逐渐、最后”这几个词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言,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交流,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雾凇奇景之神妙,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整个过程是简简单单,水到渠成。】

五、交流感受,操练语言表达美

1. 出示图片:清早,当人们看到这一夜间变幻出来的“银松雪柳”时,会不由自主地赞叹道--(出示语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许多人以为这句诗是写春天的,你认为呢?放在这合适吗?

2. 作者还用了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夸雾凇的?

千姿百态   玉树琼花

过渡:作者虽然高明,但犯一个小小的失误--对千姿百态的雾凇写得不是很详细,就让我们来帮一帮他吧!

3.    出示组图:分为远景和近景,仔细观察、边看边想象。

小练笔:

我漫步在松花江边,欣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远看,好像                    ;宛如                   ;犹如                  ……近看,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4. 展示、点评。

5. 选出优秀的共同赏读(配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我故意制造出一个矛盾点“作者虽然高明,但犯一个小小的失误--对千姿百态的雾凇写得不是很详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组图,放飞想象,在创造性的练习中个性表达,在赞美中升华感情。这样的读写结合既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力,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六、总结升华,宣传雾凇之美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美丽无比的雾凇奇观,了解了其奇特的形成过程,并且为之发出由衷的赞叹。这让我又想到了江爷爷赋诗日--(出示: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让我们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拥有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而感到骄傲!

你愿意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这堂课吗?请你为吉林雾凇设计一条简洁而富有特色的广告词!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要求学生为吉林雾凇设计广告词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展了学生学生发散性思维,更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迁移应用,提高读写能力

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板书设计

饱和的水汽

雾   凇      奇观

遇冷凝结

[《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3:秋天 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 板书课题--秋天

2.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 老师也整理了一些跟秋天有关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出示:秋高气爽、秋色宜人、一叶知秋、叶落知秋、秋风习习、秋风萧瑟、秋雨绵绵、果实累累、春华秋实、枫林尽染、秋菊傲霜、秋水长天……)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词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4. 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这些词语。

5. 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眼里的秋天是一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秋天,于是呢,他就创作了一首诗来记录下他眼中的秋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写的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3)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出示自读要求)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2. 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得和生字词去打打招呼。

(1). 学习生字词    (2).读好二类词语

3. 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指名分节读课文)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4. 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互读→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

5. 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板书:美景)

6. 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7. 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提出质疑,适当小结。

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指导书写,当堂练习。

1. 现在我们来看这一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形,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  生交流,重点指导“柔”、“肠”。→师范写,边写边讲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3.  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板书设计】:

4 秋天

王宜振

美 景

秋阳 秋风 秋色 秋实 秋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字词

2.  整体回忆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回想一下,这首诗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景象?(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二、品读课文。

1.  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1)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景色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生自读课文)

(2)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景色?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品读重点语句:

A、秋风:

①出示描写秋风的两段话,指名读。

②你为什么喜欢秋风?(生畅谈交流,抓住“打滚”、“奔跑”“涂掉”等词感悟秋风的顽皮淘气,理解“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等句子)

③“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省略号放在这儿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④指导朗读:秋风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吹走了炎热的夏天,吹来了凉爽的秋天,也吹来了一个丰收的秋天,难怪作者这么喜欢秋风。你们喜欢秋风吗?把你对秋风的喜欢用朗读表达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秋实:

①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②成熟了的果实都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到五自然段,去感受一下那份丰收的喜悦。

③汇报朗读,相互评议指导。

④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C、秋色:

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

2.  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生自由谈,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秋天 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4:《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2 但愿人长久

(主备:徐立良 审核:吴冬梅   )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月 日 总 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  偏偏  隐现  阴晴圆缺  吟诵  婵娟

后鼻音:躺  朝廷

翘舌音:玩耍  苏轼  苏辙  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           屈指算来            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 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  玩耍  埋怨  悲欢离合

观赏  但愿  宽慰  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  赏(      )  陪(      )  偏(      )

要(      )  尝(      )  倍(      )  遍(      )

第 二 课 时( 月 日 总 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

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  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  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内容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 三 课 时( 月 日 总 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

转念  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  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  离(  )  阴(  )  圆(  )

美(  )  亮(  )  远(  )  留(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 调 歌 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5:开天辟地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13 开 天 辟 地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准备:

录音带(关于这个故事的光盘)、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揭题

1.齐读课题

2.生质疑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

3. 用词素分析开天辟地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

1. 生汇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汇报词语的理解情况。

3.汇报预习中的困难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

4.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5.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了解故事

1.生自由读文。

2.在小组讲述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具体。

3.指名讲述。

四、指导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语言积累

1.课文中讲到的天地以及世间万物的形成,你认为对吗?你能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吗?

2.“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对美的向往。这篇课文主要是对哪些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呢?(天地的形成和世间万物的形成)

3.这个神话是怎么解释天地的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手持凿,右手握斧”(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轻而清的东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4.师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二、理解“开天辟地”的意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带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知道“开天辟地”意思了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有史以来)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作业

收集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13 开天辟地

神力--开天辟地

身躯--化生万物

[开天辟地 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6:《九色鹿》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2.联系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优良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从而教育学生从小真诚待人、讲究信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师生对话,重点体会表现九色鹿良好品质以及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语句,领悟人物形象,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动画视频,聆听故事《九色鹿》:

故事中主人翁是谁?针对这两个人,故事中主要讲了他们

什么事?分别用一个字说说他们的形象

(板书:九色鹿救人  美

调达告密    丑 )

2.质疑: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产生哪些疑问呢?

师相机出示我的问题 :

(1)故事中是怎样写出九色鹿和调达的不同表现的?

(2)从故事中的相关词句,你发现九色鹿和调达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

(3)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吗?

二、精读感悟

1.出示自学有方: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相关词句,感受不同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

2.师生交流:(以采访的形式)

(1)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长得怎么样?

出示幻灯片九色鹿图片与文字: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指名读,你喜欢这只九色鹿吗?为什么?九色鹿的美不仅仅在外表,她的心灵更美,美在哪儿呢?

(2)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文中写九色鹿的几个场景:

a.出示: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同学们,此时你发现九色鹿怎么样?哪几个词可以看出九色鹿不怕危险、见义勇为?(相机板书:见义勇为)

男女生朗读。

采访:九色鹿还美在哪儿呢?

b.出示: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指名读,现在说说九色鹿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不图回报)

“知恩图报”中的“恩”指什么事?“报”在文中应该指什么事?

女生读一读。

九色鹿确实不但外表美,而且心灵很美。也让文中另一个主人公调达一时深为感动。

采访:得救后的调达说了些什么?

c.出示: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kòu)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你认为调达的谢意真诚吗?怎么知道的?指名读一读。

临走时,调达还发了誓。

d.出示: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面对恩人,调达这时做的让人满意吗?哪几个词写出调达态度真诚?他会发什么誓?

该怎么读?(态度坚决、真心诚意)男生读。

假如有一天,有人用金钱或者高官引诱你,让你出卖你的恩人,说出恩人的一些秘密,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一说。

过渡:同学们,按理说,调达走了以后,文章可以结束了。可是,写文章不能这样平平淡淡,我们就应该写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把读者深深地吸引住。本文接下来就有更精彩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轻读6--9自然段,看看事情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采访学生,说一说发生的情况。

过渡:调达的丑陋形象终于出现了。

e.出示: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想一想,这时调达的心情怎样,他会怎么想呢?

谁来读出调达心花怒放的心情?(指一名男生读)

此时,调达给你的印象怎样?用几个词说说看,相机板书: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读到这儿,你想对调达说些什么?

过渡:当九色鹿被这个卑鄙小人出卖,她会些说什么话呢?

f.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就了他,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指名读,九色鹿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找出这句话的几个词)幻灯片中显示出这几个词。九色鹿在威胁与死亡面前,敢于斥责国王,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文中是这样写的,

出示:

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应该怕天下人笑话。

比一比语气有何不同?

多种形式朗读反问句。

(3)故事的结局怎样?说说自己的想法。

(4)合作探究:(看时间待定)

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表现出怎样的美与丑?(衬托出主人公的品德更美)相机在“外表美 心灵更美”下面加上着重号。

(5)分享学习所得: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吗?(超链接到“我的问题”)

交流后,老师有一句忠告: 不守信用,人人恨之(相机板书)

师:老师这里的名句,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说过。

出示名句:

请同学们读一读,记一记。

人无信不立。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总结全文:故事与明理

四、作业超市

1.想象九色鹿以后的生活,续写一段话。(课外)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爷爷奶奶听。(课外)

3.写一写诗歌。

歌唱九色鹿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          )的鹿,

身披九色彩衣,双角洁白如雪。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          )的鹿。

救起了垂死的调达而又不求回报。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          )的鹿,

敢于揭露(       )的调达,批评不明真相的国王。

九色鹿呀,你是一只(       )的鹿,

让人知道了(                     )。

板   书

九色鹿

九色鹿救人   美    见义勇为 不图回报

调达告密     丑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忠   告 :   不守信用,人人恨之……

[《九色鹿》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7:《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从奶奶讲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像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附:板书设计 :

30开天辟地

大鸡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万物

躺 巨人 顶天立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孩子们常见的听长辈讲故事的方式导入 ,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重视自主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做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学习,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4、不足之处,应该让孩子了解神话是人们以前无法解释宇宙形成的原理,自己想出的一些合理解释,并不事实上如此。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8:《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6~8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一分钟

我们班同学平时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会说天( )地( )的成语吗?

课件出示:翻天覆地 开天辟地 欢天喜地

顶天立地 昏天黑地 改天换地

生齐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开天辟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齐读题目。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二、精读指导

(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昏天黑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四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这四个词语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学生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1.课件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劈的,怎么凿的?揭示猛劈猛凿。(点红两个“猛”)狠狠地劈,狠狠地凿。

指导有感情朗读。

2.从这里,你想到盘古怎么样?

(1)向往光明。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新世界的决心。

(2)力量大。

“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体会盘古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这也是盘古能够开天辟地的条件。

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生齐读)(很有气势)

3.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了。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过了有什么感觉?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4.同学们,再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对偶,许多对应的反义词,近义词)

(三)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顶天立地的图)天和地分开后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在中间。他就是盘古。

2.(课件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指读)

盘古顶天立地了多长时间(一万八千年 几千万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他?(坚定不移)

盘古为了人们有一个光明世界,坚定不移的顶天立地了几千万年。

3.同学们,天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这时盘古也倒下了。(指读第六自然段)

听了朗读,有没有什么地方特别让你感动?

“精疲力竭”(引导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

“含着微笑倒下去” (引导体会盘古高尚的思想,伟大的献身精神)他胜利了,成功地把宇宙分开了;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死的无怨无悔。

齐读。

指导背诵。

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呀!面对死亡,盘古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那么乐观。

(四)学习七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除了把天和地分开之外,盘古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尊敬?自读第七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同学们,能从这里的某一句或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你觉得盘古伟大吗?(生答)

2.(课件播放音乐)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因为:(教师引读)

3.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想象多丰富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4.背诵第七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1.“就这样”,承接上文。“这样”指上文讲述的盘古所做的一切。

2.朗读体会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的作用。

3.指导背诵。

三、总结全文

1.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2.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后,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12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向往光明

顶天立地 坚定不移

化生万物 造福人类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9:《鸟语》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鸟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安宁市连然小学  刘水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细细品味课文内容,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情感的变化,懂得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爱鸟、护鸟。

教学准备:收录一些鸟的叫声。搜集一些鸟的图片。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视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创设情景,走进鸟的世界:

1、讲述公冶长的故事,口学鸟语,创设情景;

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是个通晓鸟语的专家。有一次……

2、作者身在农村,每天见到那么多的鸟,他爱看鸟,也爱听鸟叫,甚至也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引读:我多想……)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我那么想通晓鸟语呢?说明什么?(板书:爱鸟)

3、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 研读课文,感受人鸟情深:

(过渡):作者是怎样和哪些鸟儿交谈和接近的呢? 自由地读课文四--十二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写了哪几组鸟儿在对话?

1、大家听,看看布谷鸟究竟在说些什么呢?默读第四到九自然段。

(1)我与布谷鸟是怎样对话的?(生生共读鸟语)我从布谷鸟的鸣叫声中读懂了什么?(师生互动,再品鸟语)

(2)这样的人鸟对话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说明了什么? (板书:痴迷)

(3)你们听,布谷鸟,还在对作者说些什么呢?(播放布谷鸟的叫声)听,这一声声好像在催促--(发散学生思维,品读鸟语)

2、 师:是呀,这鸟语是在催人奋进呀!再读读喜鹊的叫声中,喜鹊的语言作者听懂了吗?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模仿喜鹊的叫声,细细体会,“我”为什么认为喜鹊在告诉我有喜事到家了?理解“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

(3)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同学们你们的喜事可真多,你们愿意做一只喜鹊来报喜吗?请一位学生读“喳喳喳喳”,说说自己的快乐,学学喜鹊给自己报个喜。

(4)喜鹊的鸟语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呢?为什么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3、作者不光听懂了布谷和喜鹊的鸟语,还听懂了什么鸟的语言?

(1)领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

(2)“我”从这些鸟儿的身上懂得了哪些?(出示填空:从________的那里,我认识到_________;从_________的那里,我懂得了___________;从________的那里,我学到了的__________……

(3)文中的“……”说明了什么?你也来说说,哪些鸟的语言你也听懂了?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尝试用“从__________的那里,我_______________,练习排比句。

4、总结课文,鸟儿带给我们快乐,鸟儿最我们奋进,鸟儿鼓励我勇敢地战胜困难,鸟儿还把清晨第一支最美最干净的歌送给我们,鸟儿像我们的什么人?(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你想对我们最亲爱的朋友、老师、说什么?

三、总结课文,展开想象。

1、(过渡):既然我们是鸟二的朋友,那么你知道现在我们的朋友正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吗?下面我们再来听听鸟儿们的叫声,请大家用心去聆听,展开想象,听听鸟儿们在说什么呢?(播放视频)

2、你能为你的朋友们做些什么呢?

四、课外练习

1.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发现大家都爱上鸟了,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小练笔:

(1)听鸟语谈感想,找一种鸟,听听鸟鸣,谈谈自己的感受

(2)围绕“爱鸟周”的活动,写一封爱鸟护鸟的倡议书,或者招贴画,来呼吁大家一起保护鸟

板书设计:

15   鸟语

爱鸟→懂鸟→护鸟

[《鸟语》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0:《诚实和信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理解“驱车”、“环顾四周”等词语的意思。

3. 读中感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4.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我”留下字条,同时也留下了诚实与信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吧,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诚信有关,虽然只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教师板书课题--诚实与信任,学生书空。

3. 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由孩子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狼来了》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话锋一转,揭示一个让人温暖的故事,又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设计在课堂一开始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

(3)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 认读词语,理清脉络。

(1)出示第一组词语:驱车、布鲁塞尔、能见度、碰碎、责任

①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这几个字的读音:驱、塞、碎、任。

②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疑,重点强调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来理解。

驱车:本来指驾驶或乘坐车辆。联系上下文,它在本文中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布鲁塞尔:比利时的首都,如今已发展成为欧洲生活条件最好的城市。

能见度:眼睛能看见物体的清晰程度。

③指名读课文第1-3自然段。

④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2)出示第二组词语:陌生、电话、金钱、诚实、信任

①指名读词语。

②指名读课文4-10自然段。

③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3)出示第三组词语:后悔、地址、深深、脑海

①指名读词语。

②默读课文11自然段。

③用一句话概括11自然段。

3.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

现在,你能用上这三组词语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以及事故的处理情况完整地说一说吗?(相机小结:课文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概括是中年级学生颇感困难的一个能力,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冗长罗嗦。而且仅仅是学一课会一课 ,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语言训练形式,由浅入深,教给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本环节,我将生词分组出示,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来概括课文。并通过三次此类训练,最后完整地概括,相信这样的方法指导会深入孩子的心中。学生从训练中掌握了构段的方法、规律。】

4. 指导书写

(1)分类指导生字书写。

上下结构:毕  责  寄

左右结构:诚  障  碎  辆  址

半包围结构:超  厘

(2)教师范写有代表性的字。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师巡视指导。

(4)出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细读课文,感悟真情

(一)引出中心句。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道理的句子,用“﹏﹏”划出来。

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 指名读、齐读。

2. 提问: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小红车主对“我”说的。)

过渡:究竟“我”的什么行为表现了“我”的诚实和信任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夜晚,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去感受。

(二)出示探究话题一:

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我”的诚实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用心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

1.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 交流汇报--一举一动显真情(重点抓住以下几处)

出示句一:“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碎了。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要往回走呢?“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从“往回走了五六十米”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件事的重视,以及他为人的诚实。)

(3)学生齐读。

出示句二:“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1)你从哪儿体会到了“我”的诚实呢?

(从“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可以看出这件事的责任并不完全在“我”,而“我”却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遇到事情决不推诿,并勇于承担责任,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2)指名读。

(3)如果你是小交警,请你来分析一下这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4)像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认定事故的责任方呢?

过渡:按规定,像这种情况,应该是双方共同承担事故的责任,可“我”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承担起了事故的责任,这种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啊!齐读。

出示句三:“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我”的诚实?指导朗读。

(从“环顾四周”、“写”、“压”、“写明”这一系列的动作深深地感受到作者的诚实,特别是“压”、“写明”足以看出我对要承担责任的诚心诚意。)

(2)老师想把句子改一下,你们看好不好,说说为什么?(“我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相机假设:在“我”当时所处环境下,换了有些人,可能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假设,巧妙地将学生注意力由“写字条”这一局部引向事情发生的那个晚上这一“整体”,通过分析当时的情况,使学生对“我“的诚实有了深刻的认识。】

(3)读写结合,活化语言。

①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在字条上写些什么内容?可以用上自己真实的人名和电话号码。

②学生说纸条内容。

③现在你准备把这张纸条……(学生说)

④我想劝你别放,为什么呢?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能信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吗?

⑤你依然决定留下,为什么你能信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写字条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以“我“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深刻感受了主人公当时的心态,教师的引导则强化了学生的文本意识。通过思考要不要放字条,学生终于理解了“放字条是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突破了难点。】

(4)“我”留下了字条,你觉得“我”还留下了什么?(诚实)

(5)如果你是小红车主人,看到纸条会说什么?怎么做?

过渡:刚才大家所说的,正是小红车主人所想的。“我”诚实的行为,赢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事隔三天,他主动打电话与作者联系。

【设计意图:课文的前半部分描述了事故发生的经过,文字浅显,似乎一读就懂,但从字里行间可体会到作者的诚实,严于责己的高贵品质,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促进理解。让学生紧紧抓住了细节,感悟到了作者的诚实。】

(三)出示探究话题二:

默读课文4-10自然段,思考:“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小红车主人,使他要感谢“我”?

提示:读读课文的对话部分,边读边画出感受深刻的词语,进一步体会“我”的诚实。

1.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 交流汇报--设身处地悟深情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交流:

首先说“对不起”,表示道歉;后声明“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主动承担责任,并表态“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态度诚恳、坚决。

(2)出示对话部分。

①同桌分角色“打电话”,边读边想象他们说话的动作、神态。

②指名分角色“打电话”。

过渡:“我”与小红车车主在电话中的这段真诚对话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我”挂了电话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车主说的话很多,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呢?

(3)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相信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学生反复朗读,记住这句话。

【设计意图:课文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打电话,语言也十分质朴。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谈体会、分角色朗读,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由此而产生的信任。】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有人认为,课文中的“我”撞碎小红车的反光镜,小红车的主人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他把责任全部归于自己,是不是“太傻”了?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 现在,你一定明白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作题目了吧?(“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

3.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

4. 教师总结:“我”与小红车主人的对话,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正是这“小中见大”的写作特色,向我们传达出了人与人之间最为珍贵的情感--诚实与信任。同学们,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诚实和信任,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以后的人生道路,让我们与诚实相伴,与信任为友。

【设计意图:课文学完之后,设计一个探究话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在对课题的评议、交流中,课文的中心句“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已融合了学生的头脑,牢牢地植根于学生的心间了。】

五、课外作业

古人说:“与人相处,第一要谦下诚实。”惟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中外古今,许许多多的故事都赞扬了诚实这一美好的品质,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有关“诚实”的故事或名人名言,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19 诚实与信任

(比金钱更重要)

写字条  留下诚实

打电话  收获信任

(以小见大)

[《诚实和信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1:《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1 老师,您好!

(主备:徐立良 审核:吴冬梅   )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及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丰富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月  日 总  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次上课,师生互致问候,总是听到同学们亲切地说:“老师,您好!”有时在路上碰到学生,也能听到这样亲切的问候。此时此刻,老师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股激动和自豪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老师,您好!》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有感情。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铺设  崇高  闪耀  朝霞

创造  浸透  塑造  真理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导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①谁“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②指导朗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板书:铺大道  架金桥

过渡: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那么“崇高”?

板书:崇高

3.指名朗读并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出示“浸透”,给“透”选择义项:①显露②透彻③渗透,穿透。

b出示“蕴含”,找近义词。

c出示并比较朗读: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引读这两句话:

师:古今中外……地北天南……

举例说明这两句话的意思。

小结: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因此说,“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板书:浸心血  蕴辛劳  (哪……不……)

4.指名朗读最后一句,指导读好“老师,您好!”

5.朗读第一节: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6.试背第一节:自由练习,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齐背。

四、指导书写生字。

浸、项:左窄右宽。

塑:上下结构,注意左上方的笔顺                  。

五、作业。

1.钢笔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铺(    )  浸(    )  项(    )  塑(    )

脯(    )  侵(    )  顶(    )  望(    )

第二课时( 月 日 总 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后词语。

2.指名朗读诗歌。

3.指名背诵第一节。

二、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

灵闪耀。”

是谁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

耀?板书:塑人才  照心灵

指导朗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板书:美好

过渡: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那么“美好”呢?

3.指名朗读并出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

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①引读:“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那是……”

②反复朗读,说说加点的词分别指什么?

“春蚕”是指:(                      )

“理想的丝线”是指:(                )

“甘露”是指:(                 )

“茁壮的新苗”是指:(                 )

③“多么生动的比喻!”指导朗读。

板书:编理想  撒甘露  (那是)

4.指名朗读最后一句。

出示:情不自禁、衷心,说说意思,指导读好“老师,您

好!”

5.朗读第二节: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6.试背第二节:自由练习,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齐背。

三、背诵全文。

师:这首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赞美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师范背,自由练背,同桌互背,指名试背,齐背。

四、作业:

1.练习册

2.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1 老师,您好!

铺大道  架金桥

崇高  浸心血,蕴辛劳

塑人才,照心灵

美好  编理想,撒甘露

教学反思: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2:田园诗情 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备课思路:

《田园诗情》描写了荷兰的田园风光,从“牧场之国”的角度展示了荷兰独特的异域风情。课文描绘了一幅由奶牛、骏马、绵羊、猪群、挤奶人、船只、灯塔构成的画面,体现了荷兰牧场和谐、宁静的特点。白天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夜晚,一切都沉入一片静谧中。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荷兰牧场的特点,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学习。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准确认读本课的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泉城,领略了九寨沟的奇异景色,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去欣赏一下,这个国家有个美丽的名字,叫“荷兰”。作者在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后,用了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田园诗情”。【板书课

题】你猜一猜荷兰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二、初读课文,欣赏荷兰的田园风光

1.【组图欣赏】荷兰的河流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波光粼粼的湖泊星罗棋布,田野里到处是淙淙的流水声;荷兰是欧洲的花园,走到哪里,都是五彩缤纷的郁金香;那里的牧场更是绿意盎然、辽阔无垠,到处是成群结队的牛羊、骏马。

欣赏了这些优美的图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让我们随着课文一睹那充满诗情的田园风光吧!

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A、极目远眺  绿意盎然  辽阔无垠

B、奶牛  顽皮  仪态端庄  毛毡

骏马  骠悍强壮  腿粗如桩

绵羊  悠然自得  安闲

C、挤奶的人  小板凳  严肃沉默  默默无言

偶尔  汽笛声  寂静  吆喝  铃铛

D、船只  舒缓平稳  满载  牲畜  漆黑

(2)指名朗读,正音。

(3)相机引导理解词语。

极目远眺:眺:向远处看。尽眼力向远处看。

绿意盎然:到处都是绿色,生机勃勃。

仪态端庄: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悠然自得: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1.再读文章,读完之后说说荷兰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文章哪几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兰的这一特点?

(3)句式训练:是……也是……

(4)了解这是全文的总起句。

2.【出示最后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3.指名分小节读2-6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相机引导学生概括:奶牛图--骏马图--家畜图--挤奶图--夜晚图

交流小结:这就是荷兰王国美妙的牧场景观。

4.理清课文脉络: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概括介绍荷兰;

第二至六自然段:分写,展示荷兰的田园风光;

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发表感叹。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识记。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学生描红练写。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园诗情》,指导读课题。

2.昨天游览过后,荷兰哪些画面使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细读探究,品味荷兰

过渡:让我们用双眼去捕捉荷兰的美景,用双耳去聆听荷兰独有的声音,用上整个心灵去感受荷兰吧!

(一)  奶牛图

1.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奶牛们在草原上干些什么呢?赶快读一读第二小节。

2. 这些牛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多 姿态各异 快乐自在 顽皮严肃 )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3. 这些奶牛是多么富有情趣啊!你能把这种情趣用你的朗读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生读)

4.配图解说

【出示奶牛图】这就是荷兰草原上的奶牛,谁来给这幅图配上解说词?

【出示:有的牛背上(        ),正在(        );有的(        ),仿佛(        )。牛犊(        ),活

像(        );老牛(      ),好似(        )。 】

指名说 ,齐读 。

5.同学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奶牛的姿态、活动情况介绍得栩栩如生,让我们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海中。那么,这些快乐的奶牛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1)草原

【出示: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① 这草原给我们什么感觉?(碧绿、如丝绒般、极目远眺)

② 在这样的草原上,奶牛们生活得怎么样?

③ 你能把它美美地读一读吗?

(2)郁金香

【出示: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①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郁金香有什么特点?(多 美)

② 感情朗读。

6.在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生活着快乐的奶牛,再加上绿意盎然的村庄和大片大片的郁金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一起把第二小节读一遍。

7.喜欢这个画面吗?你会给这画面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二)“骏马图”

1.离开草原,来到低地。【出示:这些碧绿色的低地是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中。】

从“镶嵌”你懂了什么?

2.这儿有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骏马)

3.【图】骏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自由读第三小节,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1)骏马强壮

① 出示图片理解“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飞扬”

② 赛读:读出骏马的力量、健壮、神气

(2)骏马奔驰

① 从骏马的奔驰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 是呀,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引读:即使前方出现了低矮的围栏,它们依然--自由驰骋!

即使前方出现了浅浅的涧水,它们依然--自由驰骋!

即使前方出现了小丘、泥沼,它们依然--自由驰骋!

4.指导朗读: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飒爽英姿!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读出我们的豪迈!

5.谁来给这画面取个名字?

(三)家畜图

1.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有流动的奶牛、自由驰骋的骏马,还有许多快乐的小家畜呢!你们看,引读: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 黑色的猪群--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

2.【出示图】这些动物多么可爱,它们生活得怎么样啊?

3.指导朗读:生活在这里的小动物们无忧无虑,悠闲自在,让我们用美妙的朗读来读出它们的幸福。

4.小结:瞧,奶牛是这样悠闲,骏马是这样欢腾,家畜是这样快乐,真是动物们的快乐天堂啊。荷兰真是名副其实的牧场之国,充满了浓浓的诗情。

(四)挤奶图、夜晚图

1.随着时间的推移,夜晚悄悄地来到了。自由读课文第五、六两段,夜晚的荷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静)

3.请你把这两段中描写静的词或词组画出来,并试着读好它们。

4. 交流

“寂静、平静”,能把这两个词放在课文的句子中,把句子读好吗?

5. 是的,一切都是那么安谧、宁静,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文字,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在脑中想象画面。

6.相信同学们听了一定都想象到了那寂静的画面,也感受到了夜幕下的荷兰那浓浓的诗情。让我们把美丽的画面永远珍藏在脑海中吧,齐读5、6节。

四、总结全文 升华感情

1. 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拥挤,没有污染,只有悠闲的牛,欢腾的马,快乐的牲畜,静谧的夜……这里是水的世界,花的海洋,动物的天堂……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齐读。

2.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学了这篇课文,你能告诉大家,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

3.小结:是啊,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动物们自由的天堂,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再读课题

板书:              11 田园诗情

奶牛图

骏马图

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家畜图

挤奶图

夜幕图

[田园诗情 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3:开天辟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感受神话想象丰富的特点及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重视朗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对策: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有条理地加以交流。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看图片猜故事,看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赛赛上的脑子想得最快。

(依次屏显图片及故事名:嫦娥奔月、后弈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揭示“神话故事”

(1)你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故事吗?(屏显:神话故事)

(2)说说这些故事与别的故事有什么区别?(指名学生交流)

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3、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英雄形象,一直流传至今。你知道这个巨人英雄是谁吗?(出示:盘古开天辟地)

(2)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话世界,来认识这个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吧。

(卡纸:开天辟地 辟:记一记字形,就是开的意思。也就是开辟天地)齐读课题,读出气势来。(贴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预习了文章,你们认识文中的生字了吗?我们就一起来自由大声朗读全文,读准生字字音,读准重点词语,读通读顺句子。好吗?

2、检测预习及自读情况。

(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是怎样的?用文中一个词语说:(卡)合拢。天和地合拢时,当时的宇宙是(卡)黑暗混沌、混沌一团。

后来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喀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卡)裂开。后来这个大鸡蛋完全“崩裂”了.(卡)崩裂。哪一个裂得厉害?指名交流。(卡)巨石崩裂。想象一下,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指名交流。裂的太厉害了,以至整个“大鸡蛋”都(卡)破碎。

(屏显:合拢--裂开--崩裂--破碎)练习读出不一样的语气来。齐读。

(2)盘古用他的力量分开了天和地,我们来学习一组表示动作的词。(屏显:辟、凿、撑)你能将这些动作表演出来吗?自由表演,指名表演,(点: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我们来使劲凿一凿)分大组读,体会动词的意思。

(3)在盘古持凿握斧,猛辟猛凿之下,宇宙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屏显)“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指名读句,(出示:冉冉、慢慢)。它们一组什么词?与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还有哪些?(卡:缓缓、渐渐、徐徐)

(4)盘古真了不起!但最后盘古也(卡)精疲力竭。我们以前还学过(卡)疲惫不堪。你觉得哪一个更疲惫?怎么感受到的?

(5)再来看这两个词语,老师想来读一读,好吗?(卡)光芒万丈、皎洁明媚。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光亮的,但这两种光亮有什么不一样?光芒万丈,强烈一些。皎洁明媚,光线要柔和一些,读的时候就要温柔一些。分男女生读

文中还有一个带有“万”字的词语,是什么?(卡)万倾良田。这里的“万倾”就是一块连着一块,面积大。一顷等于一百亩。万顷说明什么?读词,这个词还可以说成(卡)良田万顷。

(6)这一切都是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带来的。(卡)巍峨:巍峨的巨人。怎样才称得上是巍峨?(十分高大,两个字都是山字部,一般是用来形容高山的,巍峨的高山,也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物,巍峨的高楼大厦,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但这这里是形容盘古的高大)高大到怎样的程度呢?读第5小节。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卡)长柱子似的,有人说是有9万里长,撑在天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齐读第5小节(屏显第5小节),感受盘古的高大。

3、小结:盘古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巨人啊!

三、分节读通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屏显)

2、指名分别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分别出示:黑暗混沌、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现在你能按照这种顺序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简洁地说一说吗?自由练说,指名交流。(点:如果能说得更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你能用一句话说,或者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持凿握斧”)

4、小结:刚才我们就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真了不起,说得真好。

5、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方法呢,有时候,文章中就有现成的句子可以用来概括重要内容的,这篇文章就有这样的句子,你找到了吗?齐读(屏显: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6、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字就学会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屏显:一、按照故事的先手顺序简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文章中现成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恭喜你们!

7、课堂练习(练习册上第四题)

(屏显:读了〈开天辟地〉这则神话,我们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团,像___,是___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___,化生出___。)

学生练习,指名学生交流答案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中人物的特点。

对策:有效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开天辟地),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两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根据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地概括,另一种方法是用课文中的语言来概括。

2、那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就是---(投影出示:齐读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3、教师引读:开辟了-----,化生出---

板书:开辟天地    化生万物

二、学习“开天辟地”

1、那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划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是最能体现他神力无穷的句子。

2、教师巡视,投影出示: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3、指导朗读

4、(1)练习一下,试着把盘古的神力无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评价引导,点拨重点词语:

“猛劈猛凿,巨石崩裂”加点,再读读这句话,特别注意这两个词,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先自己想,再到小组里说,然后全班交流,引导结合生活经历来谈)

(3)组织交流,教师适时度评价渲染:

(4)出示图,加以小结描绘

同学们想相象还真丰富,通过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盘古:随着他的猛劈猛凿,只见一道斧光凿影,火花飞溅:耳边回回响着那呼呼的风声:你听,巨石崩裂时,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响着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整个宇宙在剧烈地震动着。让我们感觉到盘古真是    神力无穷!

(5)再次朗读:

谁能看着图,结合我们刚才的想象,把盘古神力无穷的样子读出来?

(6)男生齐读

5、引读其他句子:

(1)在这一小节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体现盘古的神力无穷,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

(2)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喀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3)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再读。

(4)一个翻身就能让宇宙裂开一条缝,你有这个力量吗?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他就靠这神力,把天地辟开来了,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变化--引读下文,屏幕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读不好的打断指导,引导读出上下两句的变化。)

三、学习“顶天立地”

1、天和地分开后的盘古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图,这就是天地分开后的盘古(教师引读: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天和地的变化而变化。那到底是怎样变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书。)

2、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天是怎么变的?地----   盘古的身体----   这样------

(2)点拨:同学们,盘古在天地间支撑了多少年?(一万八千年)时间是多么漫长,盘古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注意这个“一万八千年”和三个“极”,也许你会读得更好,要不要试一试?

(3)出示:头顶天,脚踏地---用个成语来概括,这就叫---顶天立地(教师板书:顶天立地,引导学生读出其高大雄伟)

3、引读第5自然段

4、教师过渡:为了不让天和地重新合拢,盘古就这样在天地间苦苦支撑了几千万年,直到含着微笑倒下。这时你对这个“巍峨”又有什么新的理解?还仅仅指盘古身躯的高大吗?

四、学习“化生万物”

1、教师渲染:说得好啊,盘古就是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在临死的时候,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万物。请大家读读第7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简要地批注在书旁。

2、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4、小结,指导朗读:同学们谈得真是太好了!各人有各人的感受有的感谢盘古,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好的宇宙空间:有的为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感动:有的为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心头有着一丝悠悠的怀念。有的同学说:我几种情感都有!那怎么读出不同的心情呢?让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我读两遍,你能听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是怎样的感受吗?

(1)教师示范朗读

(2)引导学生说说前后两次朗读表达的感情

听得出来吗?第一次是什么感受?第二次是什么?

(3)自由练习

(4)配乐指名朗读,随机引导齐读

5、指导背诵:

同学们,这段文字不光内容感人,而且文字也十分优美,你不看屏幕或稍微看几眼就把它记住吗?那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把它记下来呢?

老师有一个办法,大家看屏幕:---(划线)这一段一共是一个句子,先总的说盘古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而后用九个“变成了”具体写出变成了什么,你们看是不是?

背诵最难的地方就是这九个“变成了”的顺序,你们说是不是?那怎么记?看好了,前面几个“变成了”讲的是“口中呼出的气、发出的声音”“左眼”“右眼”,这些都是人的头部:看,最后两个“变成了”讲的是皮肤及皮肤上的汗水,都是肉眼看得见的:中间是皮肤下的肌肉、血液、筋脉。你看,记住这个顺序,背起来是否容易多了?

6、引导背诵:

同学们,我们就按这个顺序,一起来诵读,背诵时别忘了把自己的感觉融进去(配乐)

五、回扣中心句,总结全文

1、盘古就是这样无私,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吧---(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永远怀念为宇宙献身的盘古吧!----(读最后一段---)

3、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神话故事中的盘古吧!---(读最后一段---)

六、认识对仗

1、这个神话故事,不仅情节感人,而且文字优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

2、出示:左手持凿,右后握斧。你有什么发现?(初步认识对仗)

3、出示第二句: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是怎样对仗的呢?(师生对读,初步感受对仗的好处)

4、引导学生从书中第7自然段找一找对仗的句子,组织交流

5、总结引导: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2、兴趣题:把下面不是很对仗的句子改一改,让它读起来更优美。

(1)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2)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课堂新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复述。

2、完成有关作业,交流课外搜集。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复述对策:利用好事先设计好的连线题。利用好本单元练习中的“读读背背”。

教学准备:搜集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本课的词语

板斧  一丈  加厚  柱子  合拢  精疲力竭

血液  皮肤  混沌  雷霆  巍峨  纵横交错

开天辟地  冉冉上升  雨露甘霖  三山五岳

二、指导复述:

1、出示本单元“读读背背”中的八个成语:“混沌不清”、“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这八个成语浓缩了这一个神话故事,你能利用好这八个成语来讲一讲《开天辟地》的故事吗?

2、学生练习,点评。

三、指导背诵第第七自然段:

1、指导学生发现段落的特点;

2、利用连线题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背诵。

四、课外延伸。

1、《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神话故事?

2、小组学习:讲述一些神话故事。

五、作业背诵课文

[开天辟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苏教语文课文歌词教案

课文《泉城》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课文《泉城》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3范文

四年级上册《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

《泉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泉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泉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共13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预习教案2023-03-09

6年级上册12课预习教案2023-02-18

泉城课文主要内容2023-03-24

泉城课堂教学反思2023-05-19

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知识点总结2023-09-28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3-2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2022-11-0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2022-11-30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2022-05-0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