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18篇)由网友“aaa8888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课教学设计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课教学设计
记一件难忘的事作文。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
把内容介绍得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自由练说
1、师:“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它们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好吗?(板书课题)(板书:难忘的第一次)
2、回忆一下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想一想哪一次最令你难忘呢?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用一句话概括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3、老师发现同学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下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回忆事情的经过,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试着说一说。
二、小组交流 初步练习
我想此刻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说你的伙伴听,那么现在小组之间自由畅谈吧,(出示说的要求和听的要求)
三、全班交流 引导互动
师:、说到第一次,大家真是滔滔不绝啊,同学们聊得真热烈,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与全班同学分享?
指名交流
教师评价
刚才听了许多同学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老师的心情很不平静,你们把老师带到了难忘的少年时期,老师也迫不及待想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经历告诉大家,想知道吗?(课件出示一段文字)
学生评文章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讲述难忘的第一次的时候,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讲述这个经过,同时还要讲清楚自己的感受或获得的启示,当然这个感受或启示也可以字里行间渗透在你的经过中。
四、读写结合 明确习作要求
师总结: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好吗?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看要求:(课件出示)
把事情写清楚就是要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明确了要求,开始动笔写吧。
学生习作,老师相机指导。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五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六、课堂总结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积累,希望同学们能做个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人!
篇2:《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感受“第一次”――听一听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王老师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时,我既高兴又紧张。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正因为有了“第一次”,才有了第二次、才有了第三次,才有了人生的开始,人生的光彩,人生的辉煌!“第一次”这是一个多么
值得回味的字眼,它常常让我们感到自豪,感到力量,感到希望!
二、追寻“第一次”――想一想
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去重温那难忘的第一次。先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你对生平多少个第一次留有印象?哪个第一次又是你最难忘的?
三、回味“第一次”――说一说
1、仔细回味,小组交流。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回味一下自己第一次做某件事的经过以及做这件事时的感受吧。这样吧,咱们先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故事。可要把故事说清楚哦,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全班交流。同学们说得可真够热闹的,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说给大家听听?这位同学讲得精彩吗?哪些地方讲得够精彩?你对故事中的哪些地方不清楚的,可以提问问问他。
3、你们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还有谁想来说说?
四、读写结合,明确习作要求
刚才啊,同学们不仅听得认真,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吧。写的时候把我们故事写清楚,写出真实的感受就好了。那大家开始动笔写吧!
五、品味“第一次”――赏一赏
1、自我展示。俗话说得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谁愿意把自己的作文拿上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你的作品。指名学生上台诵读自己的作文草稿,师生共同评议。
2、全班赏读。写的怎么样?想说点什么吗?
3、专栏展示。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好,张贴在学习园地上,互相阅读。
篇3: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享彼此成长中难忘的“第一次”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将第一次的经历写完整,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3.提高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掌握如何把作文写好。 教学重点:将“难忘”之处写详细具体,突出“第一次”。 教学难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难忘的第一次。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有了目标才有学习的方向。看看本次的学习目标。(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小组交流
师:相信大家都能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本次的习作有什么要求呢?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小组内交流学习要求。
师:看来大家已经明确了本次的习作要求,那就让我们一起聊聊我们的第一次。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看看大家能够回忆起怎样的第一次。
要求:1、回忆事情的经过。
2、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3、从中得到的启示。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每个人说三个,然后选出自己最想说的那一个,并说出理由。
四、全班交流
师:我们找几位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听听是怎样的一件事让他们如此难忘。
要求:1、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2、在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找两名同学,从不同角度(喜、怒、衰、乐)说一说自己难忘的事。
师:相信很多同学已经将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开成了一篇好文章,谁愿意跟大家共享。
提出评价要求:
1、事件叙述完整。
2、借课文的表达感悟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
3、能从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找两篇文章,一篇好文章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一篇有问题的文章,让大家找出问题所在以纠正。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都值得珍惜,值得回味,现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将你难忘的第一次记下来吧!
篇4: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
把内容介绍得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段
欣赏利用学生相片制作的短片。
看看他们是谁?又在做些什么呢?
(师生互相介绍相片上的内容,点出是和“第一次”相关的内容。)
二、自然指导段
1、指导选材:
思考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是哪一件?
(学生自由交流。)
小结: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2、练习讲述自己第一次发生的故事。
3、学生讲解自己的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点出习作训练重点:内容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指导学生说清感受的方法:
观赏视频:刘翔夺冠瞬间和他获奖之后的采访。
问:你觉得当时他的感受怎样?从哪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适时小结:人物的感受可以从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
5、结合学生刚才的讲解,练习适当的补充,使内容更加具体,感受更加真实。
三、自主写作段
1、指导作文题目:
本次习作可以用“第一次……”这样的题目,也可以从事件的内容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入手起一个题目,只要多动脑筋,就可以起出精彩的题目。
2、学生动笔写作。
3、课堂小结:
运用相片使习作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拉近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在积极的氛围中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篇5: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表达要有条理性,抒发真情实感。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崇尚公德、关心他人、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重、难点:
1、交际时,能把第一次的经历讲具体,并说出自己的启示和感想;学会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交际时,要围绕主题,表达真情实感,做到不罗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引入
老师:同学们,在成长的经历中有许多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痛苦;有经验,有教训------今天,我们就讲讲自己的第一次,把我们的成功、喜悦、经验分享给大家。
先请同学说说你有哪些第一次:(走进学校、煮饭、洗衣服、上网、养小动物、上台表演、得奖、走夜路------)(学生自由说,拓展思维、扩大选题)
二、明确要求,学生交流
1、要求:(1)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印象深刻的部分重点说。
(2)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感想,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育性。
(3)表达的时候尽量流露出自己当时的真情实感。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说,相互提建议。
(明确目标,充分发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三、集体交流,共同探讨
1、每组推荐一名选手上台说一说,评出优胜小组。
方法步骤:(1)设置两名主持人,不是本组为评委,老师为特邀嘉宾,本组同学为啦啦队.
(2)设置圆形会场,选手在中间说,由评委打分,评出优胜小组,最后由老师总结。
2、自由说,把你感觉有意义或有趣味的第一次说出与大家分享。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每一次,也许那个第一次就是你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我们要把握好生活的每一个第一次,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五、板书
难忘的 第一次
成功、失败 煮饭、洗衣服、骑车
欢笑、痛苦 走夜路、养小动物、上网
经验、教训 上台表演、得奖
教学反思: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口语交际是要把他们生活中的素材提炼出来,并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因此设计了让全体同学参与评价的环节。让学生在交际中发现同学的优点,取长补短。台下所有同学做评委,引导了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和尺度。把思考发现和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建议。如此设计,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篇6:习作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设计
习作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
把内容介绍得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段
欣赏利用学生相片制作的短片。
看看他们是谁?又在做些什么呢?
(师生互相介绍相片上的内容,点出是和第一次相关的'内容。)
二、自然指导段
1、指导选材:
思考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是哪一件?
(学生自由交流。)
小结: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2、练习讲述自己第一次发生的故事。
3、学生讲解自己的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点出习作训练重点:内容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指导学生说清感受的方法:
观赏视频:刘翔夺冠瞬间和他获奖之后的采访。
问:你觉得当时他的感受怎样?从哪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适时小结:人物的感受可以从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
5、结合学生刚才的讲解,练习适当的补充,使内容更加具体,感受更加真实。
三、自主写作段
1、指导作文题目:
本次习作可以用第一次这样的题目,也可以从事件的内容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入手起一个题目,只要多动脑筋,就可以起出精彩的题目。
2、学生动笔写作。
3、课堂小结:
运用相片使习作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拉近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在积极的氛围中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篇7: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教学设计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
把内容介绍得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设计理念:
一、激发学习的习作欲望,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思想,这就是学生习作的快乐之本;
二、积累素材,指导选材,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避免千篇 一律,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三、鼓励修改,以读促改,鼓励欣赏自己的作品,加强习作乐趣,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四、多种评价机制,老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评价进行结合,让学生拥有成功体验。
设计特色:
快乐习作 张扬个性 自主修改 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
一、导语入题,引起交流:
1.师:“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
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哪一个?为什么它让你忘不了?
生谈。(四至五个)
2.老师发现同学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下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回忆事情的经过,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试着说一说。老师给大家提两点要求:(1)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2)再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板书:事情写清楚表达出感悟)
生自由练说。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3.其实我们的作文课就是用你手里的笔写出你的生活经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俗话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离开生活,我们的作文也就成了一滩绝望的死水。
二、例文引路,举三选一,体现选材独特:
1.同学们刚才讲了好多“第一次”,现在请将你能想起来的“第一次”,选择最难忘的三个写在本上。(拓宽学生的习作范围,降低学生习作取材的难度。)
2.老师也有难忘的经历。(出示例文,范读。)
第一次“受骗”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一时“心软”听了妈妈的话,和她一起来到了口腔医院。
看到消毒柜里的各种钳子,想到它们将会在我的嘴里“鼓捣”,我连舌头都僵硬了。
眼看着医生的手指向了我,我只能咬咬牙,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勇气躺到了台子上。医生看了看我的牙齿,对妈妈说:“这孩子的牙齿需要矫正,只是现在还没有换完,得过一段时间再来。”妈妈说:“可他的大牙疼得厉害。”妈妈真是的,这话怎么能告诉医生呢?他一听,还不拔掉我的牙啊?我赶紧补充:“不对,是大牙快掉了!”谁知我的补充起了反作用,医生笑呵呵地说:“那我就给你拔掉吧。”我吓得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地抗议:“不……”医生依旧笑眯眯地说:“不拔就不拔,让我看看牙齿是不是松动得厉害,行吗?”我见他这么和蔼,就乖乖地张大了嘴。医生用钳子夹住那颗松动的牙齿,左右摇晃了几下,忽然一用劲,把它拔了出来!我惊呆了,连鲜血从嘴里溢了出来也没发觉。等我明白自己被医生“骗”了之后,差点儿哭出来。我的牙啊!妈妈不但不同情我,还和医生一起哈哈大笑。就连旁边的一位阿姨也插了一句:“小朋友,你真是遇到拔牙‘高手’了。”
好不容易结束了,我站了起来,正想指责医生为什么骗我,医生说:“小心哦,说太多的`话,血又会流个不停的。”吓得我赶紧捂住了嘴,直到晚上上床睡觉,也没敢开口说话。
后来我才知道,我又被医生“骗”了!(摘自《课堂内外》)
1.这个故事怎么样?你有过同样的经历吗?因为这篇作文写的是大家没经历过,而是作者的独特经历,所以大家才感到新鲜。
2.现在将你写在本子上的三个“第一次”进行筛选,找出一个比较独特、新鲜的、也许别人不知道的材料。这个过程叫选材,你的作文能否吸引人,关键看你所选的材料是否新颖。
(这个过程,对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取材进行了指导,并有效的避免学生习作的千篇 一律,为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提供保障。)
三、自主拟题,个性作文:
1.选好材料的同学请你根据自己的材料,为自己的作文起一个有创意的题目,并考虑怎样根据自己所选的材料来完成自己的叙述。然后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一个同学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讲清楚事情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不清楚的可以适时提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2.师总结:同学们不仅听得用心,还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通过刚才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描述,老师也感受到这些“第一次”的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好吗?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请打开书看习作要求,看看要我们做到哪几点?(生答师板书)
把事情写清楚就是要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习作,巡视指导:
板书:
难忘的第一次
事情写清楚
要写出感悟
篇8:习作《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设计
习作《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感受“第一次”——听一听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王老师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时,我既高兴又紧张。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正因为有了“第一次”,才有了第二次、才有了第三次,才有了人生的开始,人生的光彩,人生的辉煌!“第一次”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回味的字眼,它常常让我们感到自豪,感到力量,感到希望!
二、追寻“第一次”——想一想
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去重温那难忘的第一次。先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你对生平多少个第一次留有印象?哪个第一次又是你最难忘的?
三、回味“第一次”——说一说
1、仔细回味,小组交流。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回味一下自己第一次做某件事的经过以及做这件事时的感受吧。这样吧,咱们先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故事。可要把故事说清楚哦,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全班交流。同学们说得可真够热闹的,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说给大家听听?这位同学讲得精彩吗?哪些地方讲得够精彩?你对故事中的哪些地方不清楚的,可以提问问问他。
3、你们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还有谁想来说说?
四、读写结合,明确习作要求
刚才啊,同学们不仅听得认真,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吧。写的时候把我们故事写清楚,写出真实的感受就好了。那大家开始动笔写吧!
五、品味“第一次”——赏一赏
1、自我展示。俗话说得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谁愿意把自己的作文拿上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你的作品。指名学生上台诵读自己的作文草稿,师生共同评议。
2、全班赏读。写的怎么样?想说点什么吗?
3、专栏展示。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好,张贴在学习园地上,互相阅读。
篇9:《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了解情境作文要求,培养勤查资料,勤于积累和大胆想象的作文习惯。教学设想情境作文的样式很多,其关键是教师应设置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利于学生养成借助它物和积极思维的作文习惯的作文题目。本课以激发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比较的方式诱发写作动机,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展开讨论,寻求写好作文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过程1、激发动机请同学们看下边两组作文题目,谈谈你对哪组题目的写作热情大?理由是什么?A组① 难忘的一件事②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③ 雨中情B组① 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小岛上,你将怎么生活?② 我眼中的日本③ 任选一个地,以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除了文字,还要插图。学生踊跃举手,发表看法。同学们认为B组题目能够激起写作热情。学生们的第一感觉是A组的题目太平淡,根本不能唤起写作兴趣,虽说这些离我们生活很近,有的还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要把原本就简单枯燥的生活写的丰富多彩、富于意义,太牵强,太难受,许多学生要写就得瞎编应付差事。B组题目好,主要原因是新鲜刺激,富有挑战性,它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渴望长大、渴望独立、渴望抒写真情,渴望与时代同步 甚至超越时代。(说明:让学生谈谈作文题目好在哪里,一是满足学生急欲表达的心理,二是加深对题目理解,光说好不行,敢不敢写?能不能写好?)2、讨论教师引导,探究如何写好这样富有挑战性和时代感的作文。看B组题目①我们不期待有这样经历,但这样的经历却是极富挑战和传奇色彩的,我们不油然会想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此时的“我”就是鲁滨逊或者是“星期五”,这种联想是极其自然的,读过这部小说的同学会立即引发共鸣,并能从中汲取许多有益于作文的素材。结合自己的想象,调动创造性思维,写作欲望呼之欲出。就这个题目,同学们可以谈谈看法。“我的主题是战胜自己,战胜了自己,才能达到生活下去的目的。我很欣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是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一切困顿的不竭动力。在举目四望沧海茫茫的孤岛上,要想自救,要想生存下去,最大的敌人不是自然环境如何恶劣,而是自我信心的丧失。”“我觉得要写好这篇作文单靠想像力是不够的,还应该了解有关岛屿的知识,例如岛上的植物、动物和气候方面的知识,哪些动植物可以利用或制作工具等知识,这些都要查阅图书,我不打无准备之仗,明天就去图书馆,也可以在家上网。”(说明:从题目中悟出道理,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文以载道;而题目本身隐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利于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的。)题目②,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封建时代,它始终是我们的一个学生。但是,经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发展了资本主义,逐渐超过了我们。这个学生并不谦卑,却经常来欺负教师更看不起教师。同学们,可以结合历史,也可以通过电视、inter网或是报纸杂志、日本友人等等,谈谈你眼中的日本。(说明:题目“宏大”,可学生面无难色,竟然兴致勃勃,别说谈谈眼中的日本,就是写眼中的美国、法兰西、意大利,哪个孩子不是津津乐道?)教师应引导学生选好角度或者注意条理,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作文应力求写得透彻或全面。题目③,题目要求很明白,布置作业即可。3、任选一题作文
附学生作文(题目②③略)题目①片断: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我从沉睡般的昏迷中慢慢苏醒过来,阳光刺目,伴着咸腥的气息炙烤着我满目疮痍的身躯,灼疼着我的每一块皮肤,我累极了,几乎没有力气支撑起身体,只有静静地躺着,不去思想,不去活动,管它现在是个什么所在。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快要西沉之际,我攒足了力气,缓缓地爬,向山坡上的一片椰林,那儿落下了好多的熟透的椰子。我哆嗦地站起,将根椰子投向岩石,费力地一下,再一下地重来,终于,在椰果撞击岩石的爆裂声中,我分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之光。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岛。在沉船不久,我便失去了知觉。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我幸运地被漂流到这个小岛上。不过,一想起同船的其他遇难走,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悲伤。我想,无论如何,我要生存下去,也许用不了多久,救援船就会发现这里。撕开救生衣,我小心地揭下里边的塑料薄膜,罩在一处浓密的树叶上,它挡住了树叶排出的氧气,吸浮在膜壁上,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细小的水珠,用这种办法,解决了淡水。这个生物课上的所学让我一下子感到了它有多么亲切,此时更应该说是伟大!天气渐暗,夜幕降临,有夏虫的鸣叫和冷冷的风吹来,我打了一激灵,想起了有堆火烤该多好,可是用什么取火呢?找来枯枝、枯草,很好为自己先在避风处建造一个窝。下边的工作便是钻木取火了,我敲打了许多岩石,却没能引燃木柴。没法子,我只得再去找更多的枯草,企图借此温暖一下凉冷的身体。此时,繁星满天,我期待着黎明……(王晶)简评:小作者极富想象力,设想了漂流之后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运用学校学过的知识很好地解决了淡水和取暖的问题。景物描写突出,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
篇10:《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写作文啦!请同学们跟着我大声说两遍“今天我们写作文啦!”
生:(齐说)
师:(出示一首诗)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败/不错/你一定会被打败/如果你认为自己未被打败/你就不会被打败/如果你希望胜利/却又胜不了/可以肯定的/你一定不会胜利/生活的战斗并不一定/由强壮或速度快的人获胜/但最后获胜的/一定是自信必然胜利的人。
(因为这首诗,是我三年级就让学生背诵的,所以学生会大声背起来)
师:我们马上要开始写作文啦,想想写作文,想想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要有信心把文章写好!
生:我不怕写作文!
生:我一定能写好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自信心有着具体的要求。这首诗,整个三年级阶段每天都要用心背诵的,因为重复是一种美丽,重复是一种强刺激,重复是一种唤醒。这一设计,就是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不畏惧习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二年级“出版”的写话集,再次翻看一下。
(学生翻开自己的写话集,有的学生轻松读起了自己的“书”)
师:其实你们每个人这本“书”中的内容,就是作文。
[师出示教材中的一段话:“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
[用孩子已有的世界,引入作文,孩子们自会得意洋洋,自然感觉到今天的习作并非新玩意,二年级自己已经做了。与学生原有状态建立联系,就是自动降低习作门槛,让学生一走进习作大门,就感觉到轻松、快乐]
[老师出示教材中的一段话:“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
师:你知道“什么都可以写”是什么意思?
生:只要自己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生:只要自己看到过的东西都可以写。
生:我与爸妈在一起玩,也可以写。
…………
师:哪些同学愿意写“我的起床”?“我的洗脸”?“我的刷牙”?……
(学生举手,分组讨论怎么去写,老师也选择几组参与讨论。)
(下面是我参与“起床组”的讨论)
师:你们准备怎么写起床?
生:我以前是妈妈帮助我的,现在是自己起床。
生:我起床可慢了,妈妈老是在那里叫。
生:我起床时,先是一脚把被踢开,然后一件件穿衣服。
生:夏天起床,穿的衣服少,起床最快,冬天最麻烦。
……
师:你们把这些都写入自己的文章吧。现在想不想写?那就赶紧拿起笔来写。
[在讨论中,孩子的习作兴奋点最容易被激发,一旦出现兴奋点,老师应该立即引导他们写起来。]
[同学们开始写了,我也在讲台前写了起来,我写了自己自制钓鱼杆多次钓鱼的事]
[老师在课堂中已经习惯了巡视,老师说同学们可以写了,老师随机也就走了下去,左看看写的是什么,右看看写的是什么,不时还指手画脚,让学生马上改掉。看似这是一种非常负责的教学行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习作的表现。笔者认为,学生进行独立书写状态时,他们需要“静”,不需要任何人、甚至拒绝任何外面信息。但长时间以来,老师们并没有给学生真“静”。此时,老师最好与学生同写。如果老师不愿意写,在讲台前休息也比巡视强。所以,在模块备课中,笔者强调这个环节不可忽视]
[十五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就写好了近一百多字的文章]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所写的就是草稿(板书),那么就大声读自己“草稿”,自己先读,然后读给同桌听,也可以同桌互换读。
[学生们读着自己的文章]
[师选择三篇文章大声朗读,并且也把自己所写的文章读一读。]
师:同学们!我很想读读我写的小文章,你们愿意让我读吗?
生:(齐)愿意。
[师读自己的文章]
师:我想读了这几遍后,一定会发现一些小问题,那就改过来吧。
[生自改文章,我也改自己的文章]
师:写自己做过的事多快乐呀!我想同学们肯定想把自己的快乐保存下来。最后,请同学们把文章誊清写到作文薄上。在誊写之前,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看看以前的三年级小朋友钱鑫、朱梦月是怎么誊写的。
[学生看书后,清楚自己该如何誊写了。当然我也与学生一起誉写]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篇11:植树节作文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植树节作文课教学设计
仔细观察图画《植树》,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特别要注意近处两个人的动作。先说一说,然后写成一段话,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
【指导】
仔细观察,是写好看图作文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到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呢?同学们首先应该审清题意。从题目要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观察图画《植树》,第一要看清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第二图上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第三特别注意近处两个人的动作。明确了观察重点,我们就可以按照学过的一些观察方法,如由近及远,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去进行细致地观察。
植树,就是种树,栽树。同学们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从图上近处的两个人来看,他们一定是在种树。小女孩儿两手稳稳地扶着小树苗,小男孩儿弯着腰,两手握着铁锹,正铲起土往树坑里填,小女孩儿脚边的水桶显然是用来浇水的。在他们身后土坡上,已经有了十几棵新栽下的小树苗,一群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小学生,有的在用锄头刨坑,有的在给小树苗浇水,有的扛着铁锹正准备再栽下一棵,有的背着小树苗正朝坡上走来。从远处林立的高楼和离他们不远的一条河来看,他们可能是在护城河的岸边,可能是在郊外的山坡、荒地上。有了细致的观察做基础,同学们才能写出内容具体的看图作文。
观察不但要有顺序,还要有主次之分。抓住主要人物进行观察,在描写中注重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同时,要注意运用联想和想象,比如开头怎么样,结果会怎么样,从动作中想象人物会说什么,会想什么,尤其是近处两个人的动作。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除主要人物具体描述外,环境描写应做为主体内容的衬托,做为背景的人、物、景等也不必一一罗列,做简单的交代就可以了。选取记叙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侧重于表现中心的内容。
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不同的结构顺序。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叙,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依次叙述。也可以由对主要人物的描述扩展到整个劳动场面的描写。无论怎样叙述,都不能丢开“植树”这个主题,过程要分几步写具体。
【习作评改】
原文:
植树
一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植树。路上,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天气很好,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春天真美啊。老师给我们分了工,我们大家就分头干了起来。
同学们先挖树坑,挖完后把小树苗放进去,再填上土,最后再给小树苗浇点水,一棵小树就种好了。大家干得兴高采烈。小刚和小红干得特别认真。小红扶着小树苗,小刚给小树苗填土,小树苗种好了,他们都高兴地笑了。经过一个上午紧张愉快的劳动,同学们在小土坡上种了几十棵小树苗。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们心里高兴极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满意地回去了。
评改意见: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没有认真审题,弄清题意。题目要求在观察中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特别强调要注意近处两个人的动作,因此文章的重点应写图画上近处两个学生植树时的动作,分几步写清楚植树的过程,这些在文章中并没有具体地介绍,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只是“小红扶着小树苗,小刚给小树苗填土。”怎样扶,怎样填,以及他们是怎样挖坑,怎样互相配合,小作者都没有写清楚。观察的不细致,反映在文章中,就让人感到语言简单,内容空洞。因而在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小作者缺乏想象。描写主要人物的神态,只有一句“他们都高兴地笑了”,没有一句对话,使图画的内容并没有在读者的眼前像放电影一样活起来,显得死板。
文章内容松散,有时与主题脱节。开头部分老师带同学们去植树,具体的时间,地点,原因都没有写。“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句更显得突兀,对天气的描写与赞美,本来可以与植树联系起来,但又被作者忽视了。
对劳动过程的描写,作者用“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一笔带过。没有劳动的场面,没有具体的人物活动。图中的学生们从他们手里的工具以及动作可以看出,他们有的在挖坑,有的在浇水,有的扛来小树苗,有的自己干,有的两三个人一起干。文章中没有描述。主要人物的描写中,也让我们不能了解植树的步骤,过程是怎样的。
文章结尾没有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在老师的带领下,满意地回家了。”满意什么,为什么满意?劳动的结果只是种了几十棵树,植树的意义何在?读后并没有使人受到教育,明白植树对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这是文章的一大不足。
【优秀习作】
1 植树
我们光明小学三(5)中队的少先队员,为了给首都的绿化建设做贡献,在植树节的下午到护城河边植树劳动。
到达植树地点后,同学们自觉分成几个小组,按照分工起劲地干起来。我和小明是一组,他很快挖了一个两尺多的坑,我把坑里的石头子儿清理干净,就拿起一棵小树苗,直直地竖在坑里,两手牢牢地扶住树干,对小明说:“来吧,可以填土啦。”小明笑呵呵地“哎”了一声,挥动铁锹,把刚才挖出的土一锹一锹地填到坑里。小明干得可仔细啦,生怕铁锹碰伤了小树苗。我等小明填到一半,轻轻地把小树苗往上拔了拔,这样可以让小树苗的根更舒展,小树长得更快更好。填好了土,我又跑到河边打来一桶水,浇在树坑里。小树种好了,我和小明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可是看着亭亭玉立的小树苗,我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哪还在乎劳累。再看看四周,嗬,同学们也都种下了十多棵小树苗。他们正在挖新坑。继续种树,干得正欢呢。当然,我们俩不能落后又领了新任务,继续进行植树战斗。
【评析】
观察仔细,想象合理,能够抓住图画的重点,在观察中点面结合,既有主要人物的具体表现,又有整个劳动场面的描绘。
叙述条理清楚,主题明确,语句通顺,连贯。场面描写简洁明了。主要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神态写得很具体。扶、挥、铲、拔等描写得细致入微。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文章的另一特点是开门见山,既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又点出了中心思想,对劳动过程的描写,由画面产生的联想都紧紧围绕着中心:为了给首都北京的绿化建设做贡献。符合本次看图作文的训练要求。
2 植树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班主任李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到西郊公园参加植树劳动。到了公园河边的上坡上,李老师给我们分了工:一组挖坑,二组抬水,三组栽树浇水。说干就干,不一会儿,土坡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我和小丽负责栽树浇水,小丽两只手握住小树苗的树干,把它竖在坑里。我煞有介事地往手心里“呸”了一口,两臂一直一弯,双手握紧铁锹,铲起坑边的土,填进坑里。铲着铲着,小丽忽然,喊到:“等一下!”我一愣:“怎么了?”小丽看着树坑对我说:“看,一块石头,把它捡出来吧,不然会影响小树生长的。”我仔细一看,真是一块圆溜溜的石头,我弯腰捡起石头,放在一边,再铲土的时候,我更细心了,看到有小石头就捡出来。填好了树坑,我和小丽把桶里的水缓缓地倒进坑里,我又用锹在树苗周围的松土上拍了拍,一棵小树苗就稳稳地挺立在柔和的春风中了。那轻轻摇动的嫩枝条点着头,好像在说:“谢谢!谢谢!”劳动结束了,同学们望着满坡新栽下的小树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茂密挺拔的树林。
【评析】
这篇看图作文的小作者联想力强,运用语言准确,生动。种树的时候,“我”煞有介事地往手心里“呸”了一口,两臂一直一弯,双手握紧铁锹,铲起坑边的土。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认真、可爱、勤劳的小学生形象。从对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观察,并且能够进行合理的想象。
植树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得具体,清楚。挖坑、栽树、填土、浇水,条理清楚,叙述详略得当。
能够运用拟人的写作方法,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中心明确。
3 植树
在一片宽阔的河岸边,一群小学生在春风中植树。看,他们三三两两结成小组,你挖坑,我抬水,干得有条不紊,热火朝天。不大一会儿,原来空旷的河岸上已经挺立起十几棵小树苗。近前的一男一女两个小学生干得多认真啊:女学生稳稳地握住小树干,笔直地把它竖在坑里,盯着小树苗的眼神里,流露出无比的喜爱。男学生干得更细致,他弯腰曲腿,挥动铁锹,铲起坑边的土,轻轻地填进坑里,好像用力猛了,就会碰伤小树苗那娇嫩的根。树坑填好了,男学生顾不得擦一擦脸上的汗,让自己有点酸痛的臂膀歇一歇,就拎起水桶,将水慢慢地注进坑里。女学生用两手把坑边的土扫进树坑,又用力按了按。做完了这一切,两人望着挺拔的小树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又继续干了起来。太阳渐渐升高了,河岸上已经变了样,再不是光秃秃的,几十株小树苗在轻柔的春风中轻摇着细嫩的枝条,让人看了感觉心情舒畅。映衬着远处一座座高楼,小树苗给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评析】
文章的描述与图画内容相符,又对图画内容进行了加工,润色,文章显得完整,生动。
植树的过程,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运用流畅、简洁的语言进行了具体的描写。点面结合:“面”,“他们三三两两结成小组,你挖坑,我抬水,干得有条不紊,热火朝天。不大一会儿,原来空旷的河岸上已经挺立起十几棵小树苗。”“点”,“近前的一男一女两个小学生干得多认真啊……”过渡自然,内容紧凑。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如对男女学生神态的描写。小作者头脑清楚,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为什么写,因此读者也很容易体会出本文中心。
4 植树
阳春三月,是植树的好季节。植树造林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为人类提供所必须的氧气,净化空气。
星期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一座小山坡上。同学们有的挖坑,有的搬运小树苗。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干得很起劲儿,不时传来阵阵的笑声。这时,小刚和小红来到一个挖好的树坑前。小刚扛着铁铲,小红小心翼翼地拿着小树苗,轻轻地放在坑里,然后用一双小手扶着树苗。小刚用铲子一铲一铲地培土,边铲边说:“小树苗可以在这里牢牢地扎根啦!”小红也高兴地说:“小树苗有家了!这回它们可以在这里生长了。等到,小树苗就长成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那时,咱们国家就更富强了!”培好了土,两人顾不上喘口气儿,又赶紧抬来一桶水,小红把水慢慢倒进坑里,松松的土遇到水,有点往下蹋,小刚又铲了几铲土填进坑里,还用铲子的背面拍了拍,两人一起用剩下的土给小树砌了一个圆形的土围子。做完了这一切,小红用手将小树拔了拔,又摇一摇,满意地对小刚说:“我们的小树苗一定会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的。”他们俩都笑了,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评析】
文章开头一段既是事情的起因,又是中心思想,为什么植树,作者讲得很明确,树木可以美化环境,提供氧气,净化空气。
文中人物的语言,也反映出文z章要表现的中心“小树苗可以在这里牢牢地扎根啦!”“等到20,小树苗就长成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那时,咱们国家就更富强了。”树与人的关系更进一层。联想也是为内容服务的,联想得好,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含;联想得不好,会使文章变得结构松散。
真实、细致的动作描写,来自小作者准确的观察与发现。
5 植树
植树节就要到了,中队委员会决定组织同学们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植树劳动,并进行“绿化首都小能手”的比赛。植树节那天一大早,同学们就来到了离学校不远的一片荒坡上,分配任务之后,辅导员一声令下,大家争先恐后地干了起来。因为是劳动比赛,大家干得既带劲又仔细。挖坑的,挖出的坑又圆又好,土里的石头捡得干干净净。抬水的,一趟又一趟,及时地送到栽树的同学身边。李明和闫文是一组,俩人早就商量好了要争当小能手。李明老练地握着铁铲,铲起坑边的土,准确地填进坑里,累出了汗,索性解开外衣的扣子。闫文两手小心地扶着小树苗,目不转睛地看着小树苗,生怕有一点歪斜。培好了土,又绕着树坑给小树浇了一桶水,两人把树坑堆圆,踩实,树坑周围打扫干净。看着自己的杰作,两人满意地笑了,彼此交换了一个充满自信的眼神。两人心里都在想:我们要争当小能手,要为家乡的绿化建设做贡献,让家乡变得更美丽。
【评析】
把植树过程想象成一次争当“绿化首都小能手”的劳动比赛,小作者匠心独具,既然是比赛,自然全力以赴,那种不甘示弱,那种一丝不苟,使文章内容紧凑,可读性强。
观察与想象自然结合。图中小男孩儿的外衣没有系扣,作者想象为是由于小男孩儿干得带劲儿,累出了汗,所以解开了上衣扣子,这样想象符合劳动实际,又暗示着人物在植树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
结尾人物的想法,争当小能手,为家乡做贡献,提高了比赛的意义,也深化了全文的思想内容。
文章结构合理,叙述具体。
1.《看海》教学设计
2.长城教学设计
3.《青花》教学设计
4.《鞋》教学设计
5.《春雨》教学设计
6.《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7.《山雨》教学设计
8.bpmf教学设计
9.《师说》教学设计
10.gkh教学设计
篇12: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 脑汁而无处下笔, 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 你们都是幸运的, 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 “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 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 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 (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 、摘录例句: 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 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 45 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 飞机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 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
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 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 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7、美文共赏: 朱自清的《春》 分析:春天里“有什么”? 春天里“怎么样”? 春天的事物“像什么”? 8、作业:每人发一张图片――小鸭游水图, 让同学们课后按图片所画进行 描写练习。 要示:用词准确,100 字左右。
9、板书设计:三式妙法巧绘大千世界
1、有什么(对象) 描写三原则: 2、怎么样(细致) 3、像什么(修辞)
10、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描写的练习,同学们都有一个感觉:原来作文很简单。这也是这节课,我要告诉同学们的一个道理――作文 并不难。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词句匮乏,以后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词句的积累。
篇13: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
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半命题审题技巧。
2、把握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能力目标
1、学习填题可顺五方面去运思,操作。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德育目标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重点
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教学难点
审题训练、掌握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指导法、研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教师提问。生答引入本节。板书课题。
二、导语设计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它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由于半命题作文让人觉得言之有物,许多考生随意下笔,结果作文并没有获得意料之中的成功,综观那些失败的考场作文,要么泛泛议论,要么写的形神皆散,既无悬念,又无波澜,读来味同嚼蜡。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这种题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我们的写作水平。
三、内容研习
(一)多媒体显示:半命题作文有以下几种形式。
(1)命前半题,补后半题。如“感受 ”;
(2)命后半题,补前半题。如“ 的喜悦”;
(3)命首尾,补中间。如“一份 的答卷”;
(4)命中间,补首尾。如“ 的 ”。
(二)半命题填题。如何填好作文题目,注意哪几点?教师点拨学生回答。
1、化大为小 2、避生就熟 3、推陈出新 4、运用修辞 5、巧于组合
(三) 教师讲解,图片展示。 学生回答。
半命题作文填题看似简单,但中颇有奥妙,是作文构思的预热和启动,还有哪些突破方法呢?
(1)填题,要研究原题,全面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题作文题,要研究原题的语法结构、语意指向,从中获得补题的暗示。如“走近”,半命题中“走近”二字,暗示我们行文必须由远至近,要体现的是我们对某一对象渐渐熟悉、认识的过程。如果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再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吸引着我去揭开它的面纱?我是怎么一步步走近它的?走近的过程中我有哪些得失感受?”并填题,即是有的放矢了。
(2)填题,要审视生活,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填题作文,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给了我们自由,我们要选自己熟悉的素材。补题内容要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能产生“共鸣”,即能有与之相匹配的“生活素材”。如“我读懂了 ”,若有考生不假思索地填写“挫折”二字,而平时的经历中对挫折并没有十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文中的矫揉造作肯定难免,因为与生活不一致,很难使文章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如“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 ”,题旨空白处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
(3)填题,要关注趋势,揣摩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正确定向下笔。
限于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在萌芽、初步形成阶段,所以努力让考生表达健康的思想情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感受真善美的人生哲理。如《在 面前》。
(4)填题,要切中题旨,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 要切中题旨,如“我学会了 ”。填题要有“度“, 过;” 度“ 不真,违反逻辑。如“我第一次 ”。
(5)填题,转换角度,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解读后为之一震,试比较“我生活在 之中”生研讨。师明确。
四、审题训练。
分发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学生四人一小组研讨,教师巡视,各组推举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请以“为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2、《这事真让我________》,有这样的提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反思:
我是一名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听完范老师的这一节作文辅导课后,却令我耳目一新,感慨很多。
首先,这节课表现出来的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在填题技法和审题训练中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技法 点拨简洁易懂,讲解有激情。 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学生要从生活中寻找激情,教师能善于点燃学生的激情;成果展示是快乐的奥秘,教师因势利导,学生自然水到渠成答出。
其次,这节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热烈的讨论,各小组发言踊跃,令我感动。
最后,范老师这节课,培养了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培养学生半命题审题的技巧,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并对学生进行了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
范老师这节课,给我的震动是很大的,我认为这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对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作文教学走向生动活泼,让学生个个陶醉其中。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火花。去装扮课改的春天。
篇14: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文,让学生感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提高写作和欣赏能力。
2、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我的基本设想是:
一是要让学生分享和评价他人的习作,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交流表达中获得成就感和共鸣感。二是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思考中去练习,在赏析实例中演绎和归纳技巧,不要求成文,只要求单项突破。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美文欣赏:(课件展示二)
聆听流水的歌唱
天空“哗啦啦”地落泪,地上的水滴开心地聚集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我——流水。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你是否听到了流水歌唱的声音……
我一路唱着歌,流过平原。我不羡慕高山的巍峨,也不仰慕湖水的静美,因为我有流动的生命。我不仰望雄鹰有劲的翅膀,我不感叹猎豹的风驰电掣的速度,因为我知道自己微小,但并不渺小。看!夹岸的桃花笑颜粲然,对着流水的清澈梳洗自己的模样;柳杨因得到我的滋养,伸长衣袖飞扬;我体内的鱼儿开心地嬉戏玩耍。生命因我而鲜红耀眼。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我放声歌唱,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面临高山的阻挡,我并不感怀忧伤,埋怨命运的不公。相反,我微笑着,弹奏出激情昂扬的乐章,生命总会有起伏。你听!是屈原在引吭高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离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的长河边唱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李白抛弃功名利禄,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困难重山只能挡住我前进的道路,却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凯歌迈向远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在我耳畔轻轻低吟。我说:“请跟随我流淌的轨迹,你会明白——流水并非无情,而是带你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只是一瞬,但是它经过了炙热的大气层,将自己的生命熊熊燃烧,将光明无私地奉献给大地,于是便筑就了永恒。”落花不信,我开心地笑了,“哗啦啦——”地继续向前流淌。
远远的,我听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呼唤。我高歌,对落花说:“看!我带你找到了天堂。”我整理好行装,勇敢地投入大海的怀抱。落花不禁感叹:“一条因生命而歌的潺潺流水,汇成了一片生命的大海!
伴纯音乐《高山流水》朗读,学生欣赏。
学生活动:
这篇文章有那些优点?(学生读后自己写一个优点,小组交流,班上交流,教师点评。)
二、教你几招争取高分作文(课件展示三)
紧扣话题,取舍材料;围绕中心,秀出细节;精巧议论,深化主旨;运用环境,烘托渲染;首尾呼应,摇曳生辉。
三、中考作文命题模式(课件展示四)
篇15: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熟悉评改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步骤。
2.提高熟练使用评改工具进行品评的能力。
3.提高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修改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并根据中心表达和情感抒发的需要,做好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方法:
1.归纳总结法
欣赏优秀佳作,访寻美点之后,教师总结归纳得出此次作文成功的原因。
2.分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被评作文的优劣,以组为单位做好个性评价,共同交流找到最好的修改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巡视指导点拨法
学生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恰当、适时的做好导引工作。
4.当堂评定法
无论是对优秀佳作、病例文,还是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评改意见,都要当堂指出其进步与不足之处。
5.表扬激励法
改前指导
1.制定评改标准。一是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方面等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二是制定特定的标准,即根据本次作文提出的具体要求,从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本次作文的特定标准。也可根据河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提出评改要求:
(1)明确意义,端正态度;
(2)对照标准,严肃认真学习;
(3)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成立6人为单位的作文评改小组,实行组长全面负责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表扬上次作文评改课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小老师、优秀佳作,激发学生的评改热情,导入此次评改课。
(二)佳作引领
展出本次孙珂同学的优秀范文《感谢燕妈妈》,小作者亲自朗读,学生进行美点寻踪,小作者亲身谈写作体会,教师小结,(重点突出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点明成功之秘诀。)
(三)评改园地
1、个人评改
每位学生都改自己手中的作文(原则本组不改本组的作文),先通读作文,然后进行字词句段的修改,可以在“批注”栏目中加以改正,错别字在“我是啄木鸟”栏目加以改正;一些优点作肯定性的评价,写在“让我与你共同分享”栏目;最后从写法、思想、布局谋篇等方面写出个人评语。
2、进行小组内评改
每们同学都将自己改的作文在组内宣读,然后由其它同学发表评价,最后由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写出小组总评。写在“我们共同进步”栏目。
3、改中辅导。
在学生分组互动评改过程中,老师要巡回输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批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权衡标准和拟写恰当的评语,并引发学生展开讨论。
4、推荐范文。
由各组推荐本次作文中优秀作文,在班内佳作欣赏,对些佳作其它组都可发表评价,进一步指导出优点和不足。老师适当给以总评,主要是肯定好的方面,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供下次评改时借鉴。
5、反馈交流。
由课代表把评改过的作文返给作者本人,作者根据其它同学和小组的点评,总结作文得失,写在“我的回复”栏目。同时针对评语可以与评改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以分享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将本优秀作文及评改最佳作文张贴在“作文超市”供同学课下交流学习。
2、将本次作文评改课的感受写在周记本的“写作心得”栏里。
篇16: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
四、考生补写文题易错点
1.失误之一:不审要求,不合情理。
如写半命题作文《______,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绿叶”“小草”等是符合语境的;如选用“奋斗”“追求”“成熟”“鲜花”“掌声”,明显与“也”语境意义不符。也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导致观点偏激、荒谬,如写《______,我的快乐之源》,选择“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则立意健康;有考生一意求新,选择“烦恼”“睡觉”等,与题意完全相悖;更有考生居然选择“让人痛苦”,新则新矣,立意却出现重大问题。在写《享受______》时,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竟将文题补成“享受地震”,如此观点荒谬的作文,怎能赢得阅卷老师青睐呢?
对策:要搭配得当,合乎逻辑。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半命题作文也不例外,所选词语与已给出的词语既要搭配得当,也要合乎情理。
2.失误之二:拟题俗套,重复雷同
如,《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是“挫折”“成功”;以《人生路上多______》为题,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的是“朋友”“坎坷”。如《我生活在______之中》,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而且“学校”“社会”范围太大,不易入题;填“集体”“亲人”“友谊”--词语平常,容易雷同;填“麻将声”“追星族”--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题海”“夹缝”--选词新奇,比喻形象,容易出彩。
对策:发散思维,创新求异。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试题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文章方能独树一帜,内容新颖鲜活。同时,要避俗求新,就应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说这类素材大多带有个人“版权”,所以容易写新颖。其次,要学会比较鉴别,灵活取舍。
3.失误之三:拟题过大,难以下笔。
像《走近______》这样的题目,考生经常把题目拟得过大,这样难写出真情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自然》,《走近科学》,《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易写得空泛,笼统,难写出真情实感。如补成《走近姚明》,《走近诸葛亮》,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写活伟人,名著对自己的影响,生动形象的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观。
对策:小处切入,写细写深。记人叙事作文,细节细腻生动,情节曲折感人,是得分重要条件。在六百字左右的篇幅中,要写细写透,诚非易事。补题应从小处切入,如此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4.失误之四:脱离文题,我行我素
如写《我_____,因为我_____》,有考生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文题新颖,可惜具体行文时,却大谈一些名人的独特,独独忽略了“我”,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
对策:紧扣题目,文题一致。
五、比一比,说一说。
A《我关注世界》
B《我关注妈妈的白发》
A《幸福原来是吃喝玩乐》
B《幸福原来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A.《善待生命》-《善待小鸟》小鸟是生命的一个点,写小鸟可以最终升华到生命的大主题上。
B《善待老人》-《善待孤独的老人》孤独的老人范围也更小一些,而且更容易让主题集中。
A《我学会了炒菜》
B《我学会了摆渡自己》
A《我关注克隆技术》
B《我关注北京奥运》
C《我关注超级女生》
六、练一练,下面请同学们给两个文题补全题目。
1.《我渴望》
《我渴望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拟人)表达“钢筋水泥人群”对大自然的向往。
《我渴望时光倒流》(特定情景)表达对自己初一、初二不懂得珍惜时间的悔恨。
《我渴望妈妈不会老》(特定情景)希望天下辛勤的母亲们都永远年轻、健康。
2.《让的》《让我的梦飞翔》
《让生命的风铃常在》
《让友谊的花儿静静绽放》
《让青春的笑容更加灿烂》
《让生命的火光照亮生活》
《让我们的灵魂站在最高处》
七、重点演练
1.阳光下的______
(1)要求:
A.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B.自选内容,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篇17: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
四、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简析:(课件展示五)
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中,半命题作文的比例有增大的趋势。如约17、约18.、约31、约40。
五、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结构形式:(课件展示六)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题目,由学生将题目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
1.命前半题:如《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20浙江金华市中考作文题《是一把双刃剑》(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题),
2.命后半题:如《走近》(20湖北省黄冈中考作文题),《藏在心中的》(20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
3.命中间部分:如《这里风光好》年四川眉山市中考作文题,《生活因而精彩》(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题)。
4.命首尾部分:“《有一种叫》”2009年北京燕山市中考作文题《是》”(2006年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题)。
六、写作点拨: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课件展示七)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首先要审清题意。
(一)研究已给的题目部分(课件展示八)
由于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不完整,这样,我们在审题时,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立意、选材等做好准备。
有的题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如《启示了我》(2006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的“启示”就提示我们在写作时,重点应把握住给了“我”什么启示、怎样启示了“我”。
有的题目,规定了选材的范围:如《在迎接的日子里》(2006年云南昆明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就规定了取材的时间范围是在迎接某某的日子里,而不是其他时间。
半命题作文拟题中常出现的问题:
例:《——也美丽》(课件展示九)
(注:学生补全题目,班上交流,教师板书学生补的内容,教师点评拟题中常出现的问题:)
《挫折也美丽》:拟题雷同
《失败也美丽》:
《生活也美丽》拟题宽泛
《板书也美丽》拟题随意
教师讲解:
《也美丽》关键在于“也”如何体现?要有参照物
小草鲜花
平凡伟大
(二)补全题目常用方法(课件展示十)
1.避生就熟
同样的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
如“坦然看”(2006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命题者在题目后提供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成功”、“挫折”、“生活”……但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这几个方面都熟悉,写起来都能写好。我们还可以另外选择,比如离别、荣誉、失败、获奖等.把写作内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
2.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比如“《告别》”(2006年江苏常州市中考作文题)。实际上。“《告别》”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3.运用修辞手法
如“《是》”(2006年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拟题为“《心愿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就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4.运用组合
如“《沐浴在》”这个作文题.有考生就将英语单词组合于题目中成“《沐浴在English中》新颖别致。再如,“《的背后》”(2006年湖北仙桃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运用组合的方法.以“《25的背后》”为题,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人拍案叫绝。
(学生分析例子,总结方法)
七、拓展练习:(课件展示十一)
同学们,你们平时面对的人和事物一定很多吧!你们不仅面对熟悉的、亲近的人,也面对那些并不熟悉但希望得到帮助的人;你们不仅面对身边在教育、体育、公益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的事,也面对全社会在两个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你们不仅面对一套邮票的发行、一项竞赛的态势,不仅面对自身素质怎样提高、人生道路怎样走好,也面对文化市场对青少年的影响、下岗工人的困难和他们对再就业的期盼,甚至还面对世界航天技术、生物克隆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世界和平的新进程------
现请你从自己众多面对的事物中选择一项,补全题目《当我面对的时候》,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表达你的思想和情怀。
题目:《当我面对的时候》
要求:
1)现根据上面的提示,把题目填写完整,然后作文。
2)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不少于600字。
注:学生自己独立拟好题目,然后四人一组交流。每组推荐一个好题目,并简要说说这个题目好在那里?
小结: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针对此题目,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如下几种补题技法:(课件展示十二)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③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④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好标题。
八、寄语:(课件展示十三)
生活是一片汪洋大海,浩瀚无际、广阔无边,教师的指导不过是授予其渡海的船只,欲济沧海,还需锤炼驾船的本领。
九、练一练:(课件展示十四)
请补全下列半命题作文题目:
《藏在心中的》
《是》
篇18: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
半命题作文,就是出题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
二、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三、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 难忘公开课作文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18篇)】相关文章:
难忘的信息课优秀作文2022-10-14
《难忘今宵》的经典教案2023-01-20
师恩难忘高中生作文2022-08-15
难忘的启蒙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2023-02-07
一堂难忘的音乐课作文2023-07-06
师恩的作文:忆师恩我最难忘的老师2023-01-12
难忘的初中生活作文900字2022-07-01
母校难忘、师恩难忘作文2023-04-20
难忘的一天300个字作文2023-08-09
教师节作文:难忘恩师500字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