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学设计(精选20篇)由网友“Danni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一次函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
③经历方程与函数关系问题的探究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难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导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实际上,一次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的一种互相对应,互相依存.它与我们七年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着必然的联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着用函数的观点去看待方程(组)与不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组)不等式的求解问题.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点明学习本节内容的必要性:(1)函数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有着必然的联系;(2)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是我们学数学应该掌握的思想方法.给学生一个本节内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1)解方程2x+20=0.
(2)当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y=2x+20的值为零?
问题:
①对于2x+20=0和y=2x+20,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从问题本质上看,(1)和(2)有什么关系?
③作出直线y=2x+20(建议课前作出,以免影响本节课主题),看看(1)与(2)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
注:用具体问题作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科书38页揭示:(1)与(2)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探讨归纳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可以与解某个相应的一次函数问题相一致.你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怎样的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怎样的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的?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同一?图象上怎么看?函数方程形式上怎么看?)
师生共同归纳(教科书39页)(略)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两个问题的同一性.
练习巩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个问题
序号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一次函数问题
1解方程3x-2=0当x为何值时,y=3x-2的值为O?
2解方程8x+3=0
3当x为何值时,y=-7x+2的值为O?
4
解:(略)
注:第4题为开放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如“解方程3x+5=8”与“当x为何值时,函数y=3x+5的值为8”是同一个问题等等
2.根据下列图象,你能说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写出相应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图象可得函数关系式是y=x-1,从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处练习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在积累了一些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了解.
综合应用
教科书P.139 例1(略)
对于解法2,还可以拓展成:对于函数y=2x+5,当y=17时,求x的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一个直接应用.
归纳提高
框图化小结:
从数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 x为何值时y=ax+b的值为0
从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 确定直线y=ax+b与x轴的横坐标
从数和形两方面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观念.
布置作业
教科书P.145习题11.3第1、2题.
篇2: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 函数图象的定义:
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函数值:
函数值是指自变量在数值范围内取某个值时,因变量与之对应的确定的值
例如: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中,若a=2;则S=4;若a=3,则S=9,这说明4是当a=2时的函数值,9是当a=3时的函数值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概念
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x的一次函数.当b=0时,一次函数y=kx(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图 像
一条直线
性 质
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直线y=kx+b(k≠0)的位置与k、b符号之间的关系.
(1)k>0,b>0; (2)k>0,b<0;
(3)k>0,b=0 (4)k<0,b>0;
(5)k<0,b<0 (6)k<0,b=0
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比例函数y=kx(k≠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
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求出这个函数值,一次函数知识要点
解方程组
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十、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4.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篇3: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19.1.1变量
教具;课件* 直尺*三角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乊间的兲系。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乊间的简单兲系*试列简单兲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迚*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幵记彔重物的质量*观察幵记彔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 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彔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挃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兲系式*幵挃出各个兲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 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
一边长x(m)乊间的兲系式;
(2) 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
量n(支)的兲系;
(3) 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
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兲系;
(4) 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
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乊间的兲系。
活动:1.分别挃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 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 正方形的l=4a;
(3) 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
与金额y的兲系为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兲系式*幵挃出不、常量和变量.
(1) 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
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乊
间的兲系式.
(2) 如图*每个图中是由若干个盆花组成的图案*每条边
(包括两个顶点)有n盆花*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是S*求S与n乊间的兲系式
思考:怎样列变量乊间的兲系式<小结:变量与常量
19.1.2函数
教具 课件* 直尺*三角板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兲系中的自变量和函数
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回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重点:函数的概念 难点:函数的概念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计算器
教学说明:注意区分函数与非函数的兲系*学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小明在14岁生日时*看到他爸爸为他记彔的以前各年周岁时体重数值表*你能看出小明各周岁时体重是如何变化的吗<
篇4: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能结合图象进一步研究相关的性质;
3、巩固一次函数的性质,并会应用。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思想分析、解决问题。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独立填空,交流纠错、讲解、补充。
当k为( )时,函数y=kx+4k-2 为正比例函数。
当k( )时,函数y=kx+4k-2 为一次函数。
引出知识点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课件展示)
从解析式上看两者有何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包含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当k≠0, b= 0时是正比例函数。
2、学生画函数y=x-1的图象,说出画法,经过的象限以及变化趋势。 引出知识点2、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展示)
形状;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画法:确定两个点就可以画一次函数图象。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b/k ,0),与y轴的交点坐标(0, b ).
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关系。直线y=kx+b 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 ︱个单位得到的,当 b>0时,向 上平移b个单位;当 b<0时,向 下平移︱b ︱个单位。
说出一些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让学生迅速说出图象性质。
3、如果只有函数图像经过的点,能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吗?
已知某一个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3,5)和Q(-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学生完成填空。(课件展示)
引出知识点4: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应用:已知一次函数y=kx+b(k≠0)满足当-1≤x≤3时,0≤y≤8,你能求出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补充完整。指两名学生板演。 二:夯实基础:(课件展示)
1、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经过(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它的图像与x轴、y轴的坐标分别为( ),( ).
2、若一次函数y=(4-2m)x+2的图象经过A(x1,y1) 、B(x2,y2)两点,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3、一次函数y=kx+b中,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它的图像大致是( )。
4.将函数y=-6x的图象a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b.求直线b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指一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经过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三、 能力提升:
挑战自我:(课件展示)
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与另一个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相交于y轴上的点A,且x轴下方的一点B(3,n)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上,n满足关系n2=9.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学生先读题,获取信息,进行分析,独立思考后,可以小组交流,然后尝试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四、课后小结:(课件展示)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都有哪些收获?你是否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了进一步认识?
篇5:一次函数应用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5.4.2一次函数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例题2、已知雅美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0.6米,B种布料0.9米,可获利润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1.1米,B种布料0.4米,可获利润50元。若设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总利润为元。
(1)求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雅美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服装中,当N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例题3、某地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李票,行李票费用(元)是行李重量x(公斤)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求(1)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公斤数。
例题4、扬州火车货运站现有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安排用一列货车将这批货物往广州,这列货车可挂A、B两种不同规格的货厢50节,已知用一节A型货厢的运费是0.5吨万元,用一节B型货厢的运费是0.8万元。
(1)设运输这批货物的总运费为(万元),用A型货的节数为x(节),试写出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型货厢,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吨可装满一节B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B两种货厢的节数,有哪几种运输方案?请你设计出来。
(3)利用函数的性质说明,在这些方案中,哪种方案总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万元?
三、巩固练习
书:P203练习
四、小结
能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一根弹簧的原长为12c,它能挂的重量不能超过15g并且每挂重1g就伸长12c,写出挂重后的弹簧长度(c)与挂重x(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12x+12(0<x≤15
B、=12x+12(0≤x<15
C、=12x+12(0≤x≤15)
D、=12x+12(0<x<15
2)如图公路上有A、B、C三站,一辆汽车在上午8时从离A站10千米的P地出发向C站匀速前进,15分钟后离A站20千米。
(1)设出发x小时后,汽车离A站千米,写出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汽车行驶到离A站150千米的B站时,接到通知要在中午12点前赶到离B站30千米的C站。汽车若按原速能否按时到达?若能,是在几点几分到达;若不能,车速最少应提高到多少?
篇6: 初中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函数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数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数学分支(如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实变函数、复变函数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展开研究的。
14.1.1 变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量的概念,会区别常量与变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变量的过程,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变化与对应的内涵。
2、难点:理解变化与对应的内涵。
3、关键: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变量,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认知常量与变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情境思考1】
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s。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同伴交流,填出表格中问题:s:60千米,?120千米,180千米,240千米,300千米。推出含t的等式为s=60t(t≥0)。
【情境思考2】
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索,然后从学生中推荐好的方法。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通过交流,部分学生上讲台演示:早、中、晚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1500元、2050元、3100元;含x的式子表示y为:y=10x。
【情境思考3】
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单位:cm)?
【教师活动】启发诱导,并让出讲台,请学生上台板演。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同桌交流,得到关系式为L=10+0。5x(x表示悬挂重物的重量)。
【情境思考4】
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教师活动】巡视、观察学生的思考,并及时加以启发,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演示。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把问题解决。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r2,得出面积为10cm2;面积为20cm2时;关系式
【情境思考5】
如课本图14.1―1所示,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活动】拿出准备好的线,按要求进行实践、记录、计算、寻找规律,得到S与x的关系式为S=x(5―x)。
二、操作观察,获取新知
【形成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有些量的数值始终不变,我们称它们为常量。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具体指出上面的各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到常量为:60、10、5、?、0.5等,变量为:x、y、r、S、t、L等。
【教学形式】生生互动,畅所欲言。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95练习。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变量?什么叫做常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2、本节课中,通过实际事例,你对变量的概念以及实际意义有怎样的感受?
五、布Z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06第1,6题。
教学反思
本节前5个问题中含有变量之间的单位对应关系,?是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位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定义作了铺垫。对于函数概念的学习,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关键是认识变量之间的单位对应关系。
篇7:《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5.4.2一次函数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例题2、已知雅美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 0.6米,B种布料0.9米,可获 利润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1.1米,B种布料0.4米,可获利润50元。若设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用 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总利润为元。
(1)求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雅美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服装中,当N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例题3、某地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李票,行李票费用(元)是行李重量x(公斤)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求 (1)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公斤数。
例题4、扬州火车货运站现有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安排用一列货车将这批货物往广州,这列货车可挂A、B两种不同规格的货厢50节,已知用一节A型货厢的运费是0.5吨万元,用一节B型货厢的运费是0.8万元。
(1)设运输这批货物的总运费为 (万元),用A型货的节数为x (节),试写出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已知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型货厢,甲种货物2 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吨可装满一节B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B两 种货厢的节数,有哪几种运输方案?请你设计出来。
(3)利用函数的性质说明,在这些方案中,哪种方案总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万元?
三、巩固练习
书:P203练习
四、小结
能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一根弹簧的`原长为12 c,它能挂的重量不能超过15 g并且每挂重1g就伸长12 c写出挂重后的弹簧长度(c)与挂重x(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
A、 = 12 x + 12(0<x≤15 B、 = 12 x + 12(0≤x<15
C、 = 12 x + 12(0≤x≤15) D、 = 12 x + 12(0<x<15
2)如图公路上有A、B、C三站,一辆汽车在上午8时从离A站10千米的P地出发向C站匀速前进,15分钟后离A站20千米。
(1)设出发x小时后,汽车离A站千米,写出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汽车行驶到离A站150千米 的B站时,接到通知要在中午12点前赶到离B站30千米的C站。汽车若按原速能否按时到达?若能 ,是在几点几分到达;若不能,车速最少应提高到多少?
篇8: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一)实际问题引出概念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一些机器零件,它的边缘是圆滑的,我们最熟悉的操场上的跑道,它的跑道线也是很圆滑的.
想一想:跑道线是怎样的线组成的?
画一画:跑道的大致图形.
指导学生发现线线的位置关系,引出连接的有关概念:
1、由一条线(线段或圆弧)平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线上,这种平滑地过渡,称圆弧连接,简称连接.
2、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
3、外连接、内连接.
组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二)深刻理解概念
“连接”是“平滑地过渡”,怎样算“平滑“?像下面图中,实线画出的线段和圆弧,圆弧和圆弧,虽然也有相切的关系,但它们不是连接.
理解:线与线连接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②线段与圆弧应分居在圆心与切点所在直线的两侧;圆弧与圆弧分居在连心线的两侧,二者缺一不可.
(三)圆弧与线段、圆弧与圆弧连接图形的画法
例1: 已知:线段AB和r(如图).
求作: ,使它的半径等于r,,并且在点A与线段AB连接.
作法:1、过点A作直线PA⊥AB.
2、在射线AP取AO=r.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作 ,使AB、 在OA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线段的连接,主要运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找出了圆心,圆弧也就不难画了.
例2、 已知:如图, 的半径为R1,圆心为O1;线段R2.
求作:半径为R2的 ,使 与 在点A外连接.
作法:1、连结O1A,并且延长到点O2,使O1 O2 = R1+ R2.
2、以O2为圆心,O1 O2为半径作 ,使 与 在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圆弧的连接,主要运用“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结论.
练习题:P148练习,1、2.
(三)小结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连接?什么是外连接?什么是内连接?
2、任何一种连接,其实质就是两线相切,在切点处相连接,是切点两侧的线段和圆弧或圆弧与圆弧相连接.
3、对于给出的题目,画出连接图形关键在于确定圆心.
(四)作业
教材P151习题A组16.
课外题:画一个生活中的有关连接图形的比例图,下节课展示.
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连接等概念及连接的原理;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通过对作图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连接的意义,能对具体图形熟练地进行弧连接.
教学难点:
作图时圆心、半径的确定
教学活动设计:
(一)概念复习与理解
练习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C)
(A)将一段弧和一条线段连到一起的图形叫连接;
(B)一段给出半径的圆弧可以和一直线连接;
(C)两段给出不等半径的圆弧可以用内、外两种连接方式连接;
(D)两段圆弧内切就是内连接.
练习2、内、外连接的区别是( C )
(A)内连接两弧在连心线同侧,而外连接两弧在连心线两侧;
(B)内连接两弧在切点同旁,外连接两弧在切点两旁;
(C)内连接是内切两圆弧连接,外连接是外切两圆弧连接;
(D)内连接是外切两圆弧连接,外连接是内切两圆弧连接.
(二)连接图形的应用
例3、(教材P148)如图,要把零件中直角A加工成半径为15mm的圆角(即用一条半径为15mm的圆弧连接边AB与边AC)在图上画出这条圆弧.
分析:圆弧的半径已知,要画出这条圆弧,只要求出它的圆心即可.因为圆弧要与AB和AC都相切。所以圆心到边AB和AC的距离都等于15mm,实际上四边形AEOP是正方形,它的顶点O在∠CAB的平分线上.
(参看教材P148)
充分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写出画法,画出图形.
练习:把两边长分别为8cm和5cm的矩形的4个直角改画成圆角,使圆弧的半径等于1cm.
(三)展示作品
对上节课课外作业中较好的连接图形,展示.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热情.
(四)小结
1、连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表面形状.
2、任何一种连接的问题经过分析后都能转化为基本图形:“线段与弧的连接;圆弧与圆弧的内连接;圆弧与圆弧的外连接.
3、连接的关键是确定所求圆弧所在圆的圆心.
4、线段可在一点处与两条弧同时连接.
(五)作业 教材P154中18,B组2.
探究活动
问题:如图三圆两两相切,切点分别为C、O、D,与半圆O分别切于点A、E、B,请你找出图中除线段AB和弧以外的6条从A点平滑过渡到B点且没有重复弧的路线,并指出在经过个点处是什么连接(内连接、外连接).
篇9: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2.本节核《14.2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二正比例函数是最简单的函数。通过学习正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利用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通过画正比例函数图像,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函数图像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些都是初中函数学习是主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学情分析
一、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二、 2、根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像变化特征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
篇10: 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它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始终,同时也是历年中考的内容之一。初二数学中的函数又是中学函数知识的开端,是学生正式从常量世界进入变量世界,因此,努力上好初二函数部分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在明确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后,进一步结合图象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了从“数”到“形”、从“形”到“数”的两方面理解,从而展开了一个“数形结合”的新天地。而且这节课的`研究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1、在认识一次函数图象的基础上,探索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2、观察图象,体会一次函数k、b的取值和图象的关系,提高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象,能从一次函数的图象中更好地理解函数的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
2、启发学生对所取的值和所画一次函数图象进行探究观察,并对所得的结论进行总结,最后形成一次函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并能进行探索的活动,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比较和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并会加以运用。逐步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语言的准确描述、归纳总结及应用。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次函数性质及其对应关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探索函数图象,最后由性质又回归函数关系式。
教法方法:探究式、启发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方法设计: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确定图象时经过哪些特殊点?
2、让学生动手画一次函数y=x+1和y=3x-2的图象,并进行观察探索,得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分布特征,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次函数的图象会有这种分布特征,由哪些因素来决定?图象的点是否也会随着自变量x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呢?本课我们就将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一次函数的性质
出示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基础上,探索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2、观察图象,体会一次函数k、b的取值和图象的关系,提高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看书,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围绕目标学习,圈点出难点、疑点。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用列表法)当x取-2、-1、0、1、2时,一次函数y=x+1和y=3x-2的值分别是多少?并观察y随x的变化情况;
(2)并观察你自己画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索以下问题:
①当自变量x从小到大逐渐增大时,各x在同一支图象上的对应点在直线上作何变化?
②关系式中的`b究竟影响到图象的哪个方面?
(3)再画出函数y=-x+2和y=-x-1的图象,做类似的研究,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与前面两个函数有什么不同?
(4)从对以上四个函数的研究结果中,你能概括出关于一次函数的一般结论吗?
3、展示反馈:
抽小组代表将各小组内交流的结果展示给大家,不足之处先交给学生处理,若学生处理不好或不当,教师再点拨指导,教师对在这个环节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评价,适当鼓励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学生明确:
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图象必过一、三象限,从左到右上升;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函数图象必过二、四象限,从左到右下降。
练习设计:
1、做游戏:
任意抽几名同学各说出一个一次函数,其他小组抢答这个一次函数的性质,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说的又对又快,实行加分制。
2、做一做:画出函数y=-2x+2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函数中,随着x的增大,y将增大还是减小?它的图象从左到右怎样变化?
(2)当x取何值时,y=0?当y取何值时,x=0?
(3)当x取何值时,y>0?
(4)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哪个象限?
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强调一次函数的性质,y=kx+b(k≠0)中k、b的取值对一次函数的影响:
(1)k的取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下降)←→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二、四象限)。
(2)b的取值←→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情况。
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1、2题。
2、课本习题17.3中的第8题。
板书设计:
1、复习: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板演要点)
2、问题引入
请同学们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学生板演);
3、一次函数的性质:(板演要点)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从左到右上升。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函数图象过二、四象限,从左到右下降。
(3)b决定了图象与y轴的交点位置(即b>0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b<0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篇11: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进行一次函数的概念学习,学生还是比较有信心学好的。
课例根据教材的安排,通过设计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出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思考题来不断细化教材,达到层层铺垫、分层递进的目的。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一次函数,体会数学研究方法多样性。
2.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简单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
3.本节课重点讲授了运用函数的关系式来表达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分析,感觉学生收获比较大。
另外,写出函数的关系式,学生比较困难,本节课也存在可以不断提高完善的地方。
篇12: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为探索一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学生的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其规律。
二、学情分析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能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根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象变化特征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而互动式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吗?
生1: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一次函数。
生2: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为常数,k≠0。
生3: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次函数的图象”。(板书)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归纳——问题升华:
1、师:问(1)你们知道一次函数是什么形状吗?(4分钟)
生:不知道。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出示幻灯片)
用描点法作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
(1) y= 0.5x (2)y= 0.5x+2
(3) y= 3x (4)y= 3x + 2
师:(为了节约时间)要求:用描点法时,最少5个点;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配,每人画一个图象。画完后,小组订正,看是否画的正确?
然后讨论解决问题(1):观察你和你的同伴画出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小组汇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
师:所有的一次函数图象都是直线吗?
生:是。
师:那么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也可以称为直线y=kx+b(其中k、b为常数,k≠0)。(板书)
师:(出示幻灯片)问(2):观察你和你的同伴所画的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2分钟)
讨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般的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
小组1: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小组2: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一般的一次函数不经过原点。
师出示幻灯片3(使学生再一次加深印象)
师:问(3):对于画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的图象——直线,你认为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
(一边思考,可以和同桌交流)(2分钟)
生1:用3个点。
生2:老师我这个更简单,用两个点。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嘛!
生3:如画y=0.5x的图象,经过(0,0)点和(2,1)点这两个点做直线就行。
篇13:《一次函数》教学点滴
《一次函数》教学点滴
一次函数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而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得出图像的性质,最后应用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
作 者:周珊珊 作者单位:慈溪市耕民初级中学,浙江慈溪,315324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1 关键词:一次函数篇14: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应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发现,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应让学生自己得出。在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能运用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很快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巩固练习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状况,教学设计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 如第一环节:探究新知,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也可能容易让学生关注代数表达式的寻求,甚至部分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障碍,因此该环节也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如提出问题:一次函数的代数形式是 y=kx+b ,那么,一个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研究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特征 —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对他们而言观察对象、探索思路、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逐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及性质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一次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而且内容较难,我们所用的学案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画图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归纳等环节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课的内容容量较大,对于有些知识点,如 “ 随着 x 值的增大, y 的值分别如何化? ” ,本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习、讨论,以帮助理解消化该知识,但由于时间紧,学生的这一活动开展的不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个别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15: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一堂好的数学课常常是由好的数学问题启发并激励学生学习的充实过程。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主体“解决问题,总结性质”设计成由若干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的问题,并由这些问题组织师生的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设计好的问题呢?我认为,在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的的“作用点”上,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这也是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例如:本课在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题。给出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同学们合作学习进行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又如,画一次函数图象只需描出图象上的“任意两点”的结论后,提问学生“你取的是哪两点”,找了四个同学回答出各自的两个点,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找图象上的两个点,也使学生理解了刚刚得出的结论。
适当地提出好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发现、推理论证、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而且还给了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时,给出几个关联问题,
问题1:既然一次函数 y=kx+b(k不为零)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作图时,至少要取几个点就可以了?取哪一些点比较简单,有代表性?
问题2:在前面的直角坐标系中作一次函数 y=2x-1,y=2x,y=-1/2x的图象,并观察四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3:正比例函数 y=kx (k不为零)是一次函数吗?作图时需要几个点?每一个正比例函数一定能通过哪一个点?
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使得学生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提升他们思维的深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提高数学素养。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索时间,有与同学合作互动的空间,有与老师交流表达的机会。学生不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而是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体验成功。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然而,组织、引导本身就强调了教师必须是一个特殊的“合作者”,而不是撒手不管的“非主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体现在“主宰”课堂,而应体现在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素材,体现在对学习团体的严密组织,体现在对交流活动的精心策划,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及时有效。这不仅需要教师透彻领会教材实质,更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个性。试想本节课,如果教师不是真正了解学生,就不能组成协调高效的学习小组,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篇16: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图像,是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这一节时,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讲解。我着这样安排的,先讲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用一课时,今天我就是讲这一节。
先介绍函数的图像、画法。再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引出正比例函数是经过原点的直线。接着介绍怎样作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用这种方法,作几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结规律。接着练习。
练习之后我备课时又有一个性质要介绍,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讲解,就下课了!
反思:1、课堂中前段时间留给学生的时间长,没完成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
2、本节课讲到第三个性质。
3、练习题要精而且少,难易适中。
4、注意课前准备,上课注意语言。函数教学反思反比例函数教学反思
篇17: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反思是围绕着今天“六个有效”的主题活动展开反思的。
一、有效的“复习回顾”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并了解了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图象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并能灵活的应用到习题中,有效的“复习回顾”在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有效的“新知探究”
根据实际的问题情境感受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利用已知的条件,来确定一次函数中正比例函数表达式 ,并理解确定正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和条件。
三、有效的“拓展延伸”
设置这个例题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弹簧现象,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的情景中获取信息来求一次函数表达式,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函数表达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而且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性。
四、有效的“感悟收获”
通过对求一次函数表达式方法的归纳和提升,加强学生对求一次函数表达式方法和步骤的`理解,通过“感悟收获”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有效的“巩固提高”
通过分小组“比一比、练一练”的活动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将本节课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习题中,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有效的“作业布置”
根据本班学生及教学情况在教学课堂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布置一定量的作业,难度不应过大,有效的作业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以上是本人对“六个有效”课堂的体会,有理解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批评,谢谢大家
篇18: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1. 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明确指出应从实际情境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本节课选用两个例子,一个是零花钱存储问题,一个是节约用水问题,非常有代表性。
2. 问题的设计:“学贵有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没有问题,研究探索就难以进行,更难以深入和拓展。问题的设计接近学生的认知基础,直接经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迁移,也可使学生在问题意识驱动下,产生积极的研究探索欲望。
3. 问题的探索:把待讨论的问题设置成逐层递进的形式,使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加深,这种问题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问题的探索上,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篇19:《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反思:《一次函数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湘教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讨论了一次函数的某些应用,在这些实际应用中,备课时注意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切实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的某些实际情境,并且注意用函数观点来处理问题或对问题的解决用函数做出某种解释,用以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并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逐步形成用函数的观点处理问题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能够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能够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自己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分析实例。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注意分析的过程,即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理解(这是什么?可以看成什么?),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考察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具体分析本节课,首先简单的用几分钟时间回顾一下一次函数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服务于实践”的一句话,打开了本节课的课题,过渡自然。本节课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主要围绕着路程、价格这样的实际问题,通过在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总价在单价一定的情形下,总价与数量的关系这几个例题,认识到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在讲解这几个例子的时候,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如在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进行预测的问题时,问学生:“你知道今年奥运会的撑杆跳高的记录是多少?你能对它进行预测吗?”,简单的一句话引出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为情境熟悉,也能快速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师生互动较好,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开动思维,利用已有的知识顺利的解决这几个问题。在讲解例题的同时,试着让学生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提示学生注意自变量在实际情境中的取值范围问题。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通过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生活中有关一次函数的有价值的问题,说出来与全班共同分享。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体现新教改的合作交流的思想,更主要的培养他们与人协作的能力。更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也做了一回小老师,展示他们的个性,这样有益于他们健康的人格的成长。最后在总结中让学生体会到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数学函数模型,并布置了作业。从总体看整个教学环节也比较完整。
这节课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出来,例题的展示将会更快点,整节课将会更加丰满。当然,在教学实施中我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将每个例题的要点以简短的.板书形式展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时间。
篇20:《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提倡学生做一道题收获一道题:不仅要会将给定的题目分析得解,还要学会总结反思解题规律、方法思路、技巧、数学思想方法等,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成题的作用,学会对一道成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变式,在变化中分析、思考,从而达到将知识学活、学会学习的目的。这里以“一次函数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为例,谈谈如何用一道题目的变式囊括所有知识点的复习.
例题:已知函数y=(3-k)x-2k+18是一次函数,求k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考查一次函数的定义:y=kx+b中k≠0.
一变: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3-k)x-2k+18的图象经过原点;
设计意图:考查点与图象和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象过原点等价于x=0,y=0满足y=(3-k)x-2k+18.
二变: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3-k)x-2k+18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设计意图: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问题,并能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表示交点的纵坐标,即-2k+18(一般式中的b)大于0.
三变: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3-k)x-2k+18y随x的增大而减小(或:(a,b)(m,n)均在一次函数y=(3-k)x-2k+18图象上,且an,求k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
四变: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3-k)x-2k+18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设计意图:学习一次函数的最重要方法是数形结合.结合图象,将问题转化为解关于k的不等式组.
五变: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3-k)x-2k+18图象平行于直线y=-x;
设计意图:考查决定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因素,这里只涉及简单的情形:两条直线平行等价于3-k=-1(即一般式中的k相等).
六变:直线y1=(3-k)x-2k+18与直线y2=2x+12交于点P(-1,a).
(1)求k的值;
(2)x为何值时,y1〉y2;
(3)求直线y=(3-k)x-2k+18、直线y=2x+12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1)交点的`意义:点P(-1,a)同时满足y=(3-k)x-2k+18与直线=2x+12,从而求得a,k;(2)解决第二问时有多种方法:解不等式,数形结合;(3)第三问需要借助图象明确所求的图形,弄清点的坐标与线段长的关系(这是学生的易错点,补充强化练习:如果直线y=-2x+k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9,求k的值).
“一题多变”教学收获反思:
1、在本节课中,通过对一次函数y=(3-k)x-2k+18的多角度变式,将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含儿不露地加以应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均得以发展。
★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的概念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优秀教学工作总结2023-06-06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的优秀说课稿2022-06-2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4-17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2023-03-31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2023-11-18
人教版函数的教学设计2024-01-06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023-06-26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和教学网站设计论文2023-07-18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2022-11-20
八年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