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化学说课稿(整理10篇)由网友“一只小鸡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电解原理》化学说课稿,欢迎阅读分享。
篇1:化学《电解原理》说课稿
化学《电解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解原理》,下面我就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的第一课时的内容———电解原理。电解原理属于电化学知识,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相关。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电离、原电池,知道化学能是如何转变为电能的,因此电解原理是以上知识的延续,更是研究其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
1、知识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②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
③能够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电解方程式
2、过程方法: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巩固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可知: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则是本节的难点即①电极反应的书写②电解产物的判断③电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及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的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模拟、以旧带新、合理演绎等方式突破难点。
【学法】利用问题和实验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
三、【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我设计了引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实践应用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模拟生活中推销员推销净水器的所做的两个对比实验:
(1)在一小烧杯中放入自来水,插入两电极通电,一会儿水变黄,说明现在的自来水污染严重。
(2)在一小烧杯中放入净化过的水,插入两电极通电,一会儿水依然澄清。以此证明,他们推销的净水器是多么的重要。事实真的如此吗?以此引出电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引出电解话题,指出推销员利用电解原理进行推销,以社会热点话题导入新课。
(三)问题探究,理解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交流、研讨”活动,让学生分析电解NaCl的装置示意图,补充第一个问题:这个装置由哪几部分构成?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
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总结构成电解池装置的条件,即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
再以学生以知离子在电场中会定向移动为起点,设计问题串,分析熔融NaCl中Na+和Cl—会移向哪极?再指出他们在电极上发生什么反应,总反应是什么。利用多媒体进行微观演示,学生通过直观展示电解过程中的变化,离子移动方向、电子方向等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电解、电解池的概念,指导学生学生利用学过的氧化还原知识书写电极反应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半反应、电极反应的概念,提出阴阳极的概念。
本部分以问题引导,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小组讨论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电解原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巩固延伸,突破难点
多媒体展示问题组2:
1、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什么?
2、电解质溶液中,除了溶质电离出的离子,还有其它离子吗?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规范学生了实验操作,也为学生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观察、记录现象。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石墨电极一端有气泡产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帮助学生分析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并写出该电极反应式,在石墨的另一端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教师须强调生成的铜覆盖到电极的表面,而不是进入到溶液中,并分析其原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电解的实质。
通过观察现象,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五)归纳总结,完成学案中的课堂达标练习。
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
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教师“讲”占用的时间要适中
教师“讲”占用的时间多,学生的交流讨论就不可能充分,表达不出自己的探究结果,不能激励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样教师的引导启发时间也不能太少,否则学生就不知道该赶什么,探究过程就会变得松散,缺乏重点。
2、教师的“帮助”要适度
探究中点拨要适中,既不能处处都帮助,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又不能放任自流,致使课堂处于失控的状态,要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当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才能把握好这个度。
篇2:高三化学电解原理练习题
高三化学电解原理练习题
电解原理
1.用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精炼及电镀铜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条件下的阴、阳离子放电(即微粒得失电子的能力)先后顺序。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填写下列空白:
⑴ 电解通电时,电子从电源的_____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_____极,在阴极区氧化性强的微粒先得电子,被_________。同时,电子又从电解池的________流出,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极,即在阳极区还原性强的微粒(包括极板)先_______电子被_______。
⑵ 当极板材料(阳极)为 Pt 或C时,还原性非常弱,此条件不被氧化称为______电极。当极板材料(阳极)为Cu等金属(除了Pt和C),还原性强,易_______电子,易被氧化称为_______电极。
阴离子放电顺序:S2- > I- > Br- >Cl- > OH- > 含氧酸根> F-
阳离子放电顺序:Ag+ > Hg 2+> Fe 3+> Cu 2+ >H+> Pb 2+ >Sn 2+ >Fe 2+ >Zn 2+>
Al 3+ >Mg 2+>Na+ >Ca 2+ >+
1.当镀层金属作___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为电解液,把待镀金属制品浸入电镀液为____极时的电解即为_________。电镀时,由于两极得失电子相同,所以理论上电解液的浓度保持_________。
2.为什么很多器件是镀铜的,镀层被破坏,结果会怎样?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电镀是电解的应用。电镀是以镀层金属为阳极,待镀金属制品为阴极,含镀层金属离子为电镀液。
2.电镀过程的特点:①牺牲阳极;②电镀液的浓度(严格说是镀层金属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③在电镀的条件下,水电离产生的H+、OH―一般不放电。
[评价]
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l/L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的是( )。
A.HCl B.NaOH C.Na2SO4 D.NaCl
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3.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l Cu 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g(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的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 )。
A.4×10-3 l/L B.2×10-3 l/L C.1×10-3 l/L D.1×10-7 l/L
4.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 H2 + 2 NiO(OH)2 2Ni(OH)2 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OHˉ不断增大
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
B.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氢气是负极
5.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Cu2+或Ag+分别按Cu2++2e→Cu或Ag++e→Ag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
6.关于“电解氯化铜溶液的PH值变化”问题,化学界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理论派”认为电解氯化铜溶液后溶液的PH值升高。
观点二:“实验派”经过反复、多次、精确的实验测定,
证明电解氯化铜溶液时PH值的变化如图所示曲线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前氯化铜溶液的PH处于A点位置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
(2)“理论派”所持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3)“实验派”的结论是: ,他们所述“精确的实验”是通过 确定的。
(4)你持何种观点,你所持观点的理由是: (从化学原理加以说明)。
篇3: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针对性测试题
一、选择题:
锌片是( )。
A.阳极 B.正极 C.阴极 D.负极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原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阳极
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作用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
3.电解硫酸铜溶液时,若要求达到以下几点:⑴阳极质量减少,⑵阴极质量增加,⑶电解液中[Cu2+]不变,则可选用的电极是( )。
A.纯铜作阳极,含锌、银的铜合金作阴极
B.含锌、银的铜合金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C.用纯铁作阳极,用纯铜作阴极
D.用石墨作阳极,用惰性电极作阴极
4.下列叙述能说明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的实际事实是( )。
A.同价态的阳离子,甲的氧化性比乙强
B.将甲、乙作电极与稀硫酸酸溶液组成原电池,甲是负极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D.常温下,甲能和 NaOH溶液反应,而乙不能
5.在25ºC时,将两根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当电路中有a mol电子转移时,溶液中析出mg Na2SO4 ・10 H2 O晶体。若温度不变,在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C.
6.常温时,将500 ml PH=5的Cu SO4 溶液用石墨电极电解一段时间,测得溶液的PH变为2,若使溶液的浓度、PH与电解前相同,可采用的方法( )。
A.向溶液中加入0.245g Cu (OH)2
B.向溶液中加0.31g CuSO4
C.向溶液中加0.0025 mol H2 SO4并加热
D.向溶液中加0.2g CuO
流入电极的电子的量,则Y轴不可能表示的情况
是( )。
A.[Ag+] B.[NO3]
C.溶液的PH D.银棒的质量
8.溶液中含有两种溶液质―氯化钠和硫酸,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做电极电解该溶液时,根据反应产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阴极只析出氢气 B.阳极先析出氯气后析出氧气
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最后PH为7
9.甲、乙两个电解池均为 Pt 电极,且互相串联,甲池盛有AgNO3溶液,乙池中盛有一定量的某盐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电极质量增加 2.16g,乙池中电极上析出 0.24g 金属,则乙池中溶质可能是( )。
A.CuSO4 B.MgSO4 C.Al (NO3)3 D.Na2SO4
10.用惰性电极电解M (NO3 )x 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 a 克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 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2.4ax/b B.11.2 ax/b C.5.6 ax/b D.2.5 ax/b
二、填空题:
11.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照图示,完成下列填空:
⑴ 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联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值_____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
⑵ 工业食盐含Ca2+ 、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⑶如果粗盐中SO42- 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
A.Ba (OH)2 B.Ba (NO3 )2 C.BaCl2
⑷ 为有效除去Ca2+ 、Mg2+ 、 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选填A、B、C,多填扣分)。
A.先加NaOH,后加 Na2CO3,再加钡试剂。
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⑸ 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______冷却、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
⑹ 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 NaOH反应;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 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烧碱反应制得白色纯净的Fe (OH)2沉淀,应用下图电解实验可以制得白色的纯净的'Fe (OH)2沉淀。两电极材料分别为
石墨和铁。
⑴ a电极材料应为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⑵ 电解液C可以是__________。
A.纯净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CuCl2溶液
⑶ d为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在加入苯之前对C应作何简单处理_____________
⑷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改用稀硫酸作电解液 B.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
C.适当减小两电极间距离 D.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温度。
⑸ 若C中用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看到白色Fe (OH)2沉淀后,再反接电源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气泡外,混合物中另一明显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
13.电解26.8%的食盐水1500g,若食盐的利用率为87.3%,求: (1)在27℃和1.11×105大气压下可制得H2多少升?(2)这些氢气和氯气全部化合成氯化氢,溶于水制成功31%的盐酸,其质量为多少g?(3)电解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浓度为多少?
第四单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答案
第一节 电解原理(一)
一、自我探究
1.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化合物。
2.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熔融,自由移动的离子。
3.无规则,定向,电解。
4.电池:①、③、⑤
电解池:⑥、⑦
⑴ 两个相互联接(或互相接触)活泼性不同的两极;与两极接触的电解液;负;正。
⑵ 外电源,两导电电极,与两接触的电解液;阳,阴。
(3)化学能,电能,化学能;氧化―还原反应。
3.依据电解,原电池原理,在烧杯中Zn逐渐溶解,C棒上有气体析出。
右烧杯中,右边C棒上有Cu析出,左边有气体析出。
负极:Zn-2e = Zn 2+ 阳: 2Cl- ―2e = Cl2↑
正极:2 H+ +2e = H2↑ 阴: Cu 2+ +2e = Cu
总:Zn +2 H+ = Zn 2+ + H2↑ 总:Cu 2+ +2Cl- = Cu + Cl2↑
[评价]
1.B 2.B 3.B 4.D
第一节电解原理(二)
一、自我探究
1.⑴ 负,阴,还原,阳,失,氧化。⑵惰性,失去,活泼性。
2.阳,电镀,不变。
3.铜化学性质较不活泼,不易被氧化腐蚀,铜又光亮、美丽。加快金属的腐蚀。
[评价]
1.C 2.AC 3.A 4.CD 5.B
6.(1)Cu2+ + 2H2O
(2)电解时,溶质CuCl2减少,溶液浓度减少,导致PH值升高。
(3)PH值先降低,然后趋于稳定、PH值。
(4)“实验派”观点正确。电解产生的Cl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会使PH值降低,Cl2饱和后,PH值不再变化。
第二节氯碱工业
一、自我探究
1.
电解
性 Na + 、Clˉ 、H+ 、OH- 2Cl- ―2e = Cl2↑
2 H+ +2e == H2↑ 2Cl- + 2 H2O = = = Cl2↑+ H2↑+ 2 OH-
无色,无色变成红色,气泡,阳极极板上产生的气体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阳极产生的气体,收集点燃听到噗的响声。
评价:
1.(1)先加BaCl2 溶液足量。 Ba 2+ + SO4 2- = BaSO4 ↓
再加Na2CO3 溶液足量。 Ba 2+ + CO3 2- = BaCO3↓
Ca 2+ + CO3 2- = CaCO3↓ Mg 2+ + CO3 2- = MgCO3↓
再加NaOH 溶液足量。 Mg 2+ +2 OH- = Mg(OH)2↓
(2)过滤。
(3)加适量盐酸。 CO3 2- +2 H+ = CO2↑+ H2O
H+ + OH- = H2O
2.(1) H2O(含少NaOH) (2) 精制饱和NaCl溶液 (3) 淡盐水 (4) Cl2
(5) H2 (6) NaOH溶液 3.B
第二节电解饱和食盐水
一、自我探究
电解
高温
1.(1)制取漂白粉
CaCO3 === CaO + CO2↑ 2 NaCl + 2 H2O === H2↑ + Cl2↑ 2NaOH
CaO + H2O == Ca(OH) 2 Ca(OH)2(石灰乳)+2 Cl2 = Ca(ClO)2+CaCl2 +2 H2O
(2)制聚氯乙烯
点燃
高温
应用(1)所制得的CaO 、H2 和Cl2
CaO + 3C == CaC2 + CO↑ H2 + Cl2 === 2HCl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n
(3)制取乙酸乙酯
应用(2)所制得HC
催化剂
催化剂
浓硫酸
催化剂
2CH3CHO + O2 2CH3COOH
2.⑴不可以,此装置中,铁钉只起导电作用,如果交换,铁会放电。逐渐溶解,不再电解食盐水,制取不出NaOH、Cl2 。
⑵、可以。接通电源,哪一极析出铜,哪极为负极,则另一极为正极。
[评价]
1.D 2.A 3.D 4.D 5.D
6.(1)ClO2 具有强氧化性,是高效消毒剂,且不会与有机物发生氯代,是一种较理想的饮用水消毒剂。。
(2)2NaClO3 + 4HCl=Cl2↑+2ClO2↑+2NaCl+2H2O
(3)2NaClO2+Cl2 =2ClO2+2NaCl 此法的优点是ClO2的收率高、质量好,无Cl2杂质。
(4) 2.63
针对性测试题
一、选择题:
1.D 2.B 3.A 4.B 5.D 6.D 7.D 8.D 9.A 10.C
二、11.(1)2Clˉ- 2e = Cl2↑ 升高 (2)Ca 2+ +CO3 2― = CaCO3↓
电解
电解
Mg 2+ + 2 OH- = Mg(OH)2↓ (3)A、C (4)B、C(5)蒸发 过滤
(6)NaCl +H2O === NaClO + H2 ↑或 2 NaCl + 2 H2O= = H2↑ + Cl2↑+ 2NaOH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12.⑴铁,Fe-2e = Fe 2+
⑵B、C ⑶隔绝空气,防止Fe(OH)2 被氧化,加热。
⑷、B、C ⑸ Fe(OH)2 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3.(1)67.1L (2)706.5g (3)18.74%
篇4:电解原理的教案设计
电解原理的教案设计
电解原理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习巩固原电池及电解质的有关知识。
2.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___。
2.电离是指电解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下离解成____________过程。
3.电解质通电前在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作______________运动;在外电源的作用下,形成_________移动而导电。在导电的同时,在阳、阴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被电解,电离是__________的前题。
4.分析下图,哪个是原电池,哪个是电解池。研究两池的关系(结构、原理)。
(1)原电池由__________ _______组成。较活泼的金属是_____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是_______极。
(2)电解池由_____ _____ ______组成,其中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的极板叫____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的极板叫_____极。
(3)原电池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电解池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在能量转化过程中,都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
3.右图的'装置会出现什么现象?依据是什么?并完成电极反应式
和总反应式。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电离是电解的前提。电解质的导电过程即是被电解过程。
[评价]
1.下列说法或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C.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度加快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
2.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3.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AgNO3 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氯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大约是( )。
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
4.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
① 当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
② 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A.A>B>C B.B>C>A
C. C>A>B D.B>A>C
篇5:《电解原理的应用》测试题
《电解原理的应用》测试题
针对性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所示,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
锌片是( )。
a.阳极 b.正极 c.阴极 d.负极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原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阳极
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作用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
3.电解硫酸铜溶液时,若要求达到以下几点:⑴阳极质量减少,⑵阴极质量增加,⑶电解液中[cu2+]不变,则可选用的电极是( )。
a.纯铜作阳极,含锌、银的铜合金作阴极
b.含锌、银的铜合金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c.用纯铁作阳极,用纯铜作阴极
d.用石墨作阳极,用惰性电极作阴极
4.下列叙述能说明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的实际事实是( )。
a.同价态的阳离子,甲的氧化性比乙强
b.将甲、乙作电极与稀硫酸酸溶液组成原电池,甲是负极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d.常温下,甲能和 naoh溶液反应,而乙不能
5.在25c时,将两根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当电路中有a mol电子转移时,溶液中析出mg na2so4 ·10 h2 o晶体。若温度不变,在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6.常温时,将500 ml ph=5的cu so4 溶液用石墨电极电解一段时间,测得溶液的`ph变为2,若使溶液的浓度、ph与电解前相同,可采用的方法( )。
a.向溶液中加入0.245g cu (oh)2
b.向溶液中加0.31g cuso4
c.向溶液中加0.0025 mol h2 so4并加热
d.向溶液中加0.2g cuo
7.按a图装置进行实验,若图b的x轴表示
流入电极的电子的量,则y轴不可能表示的情况
是( )。
a.[ag+] b.[no3]
c.溶液的ph d.银棒的质量
8.溶液中含有两种溶液质—氯化钠和硫酸,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做电极电解该溶液时,根据反应产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篇6:高二化学氯气生产原理说课稿
各位评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氯气的生产原理》。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一单元。教材以海水中各种氯化物的基本含量为切入点,介绍了利用海水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实验产物的验证,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最后由氯元素的发现史引入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及气体制备装置。
本课时的学习将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既是对前一专题学习内容的巩固又将为后续的溴、碘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将对以后相关电解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它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及实验室制取原理。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敏捷,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可能还停留在观察阶段,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此外,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为氯气制备装置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
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海水晒盐的原理,方法与过程。
2.掌握氯气的工业制法,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氯元素发现史的学习,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
3.通过对尾气进行处理,树立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几张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的大海图片。在轻松的氛围中,向学生提出疑问:“大海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元素?”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通过交流讨论,能够说出海水的相关成分。并告诉大家海水中蕴藏了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引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知识。
2.实际感受,回顾历史
我会向学生展示一杯海水,并请他们品尝海水的味道,在学生切身感受到咸味后,提出疑问:“海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那而偶们该如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展示古代“海水晒盐”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入现代“海水晒盐”的过程。我将播放一段现代“海水晒盐”过程以及氯化钠综合利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化学之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以“小小的氯化钠有如此大的用途,那么氯元素作为最重要的成盐元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引入大家对氯气发现的探究。
3.视频播放,了解原理
我将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实验装置,并解释实验原理和步骤。在展示之前,我会向学生提供一则氯气泄露的报道,并由报道中的逃生知识: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往高处疏散等,引导学生猜测氯气的收集方法以及尾气的吸收。再通过播放flash对假设进行验证,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并由实验室制法的缺陷引入工业制法的介绍。
4.实验探究,掌握原理
我将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达到课时难点的突破。我会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学生依据正极、负极附近均产生气泡,可得出通电后有新的气体产生。我将引导学生对新生成的气体进行大胆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正极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证明产生氯气。负极收集的气体靠近酒精灯,有轻微的爆鸣声,证明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我还将引导学生对电解液进行探究,通过打开U形管两端的橡皮塞,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有碱性物质生成。至此,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反应方程式。
5.课堂小结,复习巩固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氯气以及海水中蕴藏着巨大宝藏,引发学生对保护海洋资源的思索。同时,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习。
板书设计:
篇7:高二化学氯气生产原理说课稿
一、海水晒盐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装置
3.气体收集
4.尾气处理
三、氯气的工业制法
1.生产原理
2.正极、负极
篇8:高二化学电解四大类型
一
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原理
1.实验分析:电解饱和食盐水
在U形管里装入饱和食盐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碳棒作阳极、铁棒作阴极,将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接通电源,观察管内发生的现象及试纸颜色的变化。
注意:铁棒不可作阳极,否则发生Fe - 2e- = Fe2+;碘化钾淀粉试纸需事先用水润湿。
现象:阴、阳两极均有气体放出,阳极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阴极区域溶液变红。说明阴极区域生成物为碱性物质与H2,阳极产物是Cl2。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原理
饱和食盐水成分:溶液存在Na+、Cl-、H+、OH-四种离子。
电极反应式:
阴极:2H++2e- = H2↑(还原反应);
阳极:2Cl--2e- = Cl2↑(氧化反应);
实验现象解释:
(1)阴极区域变红原因:由于H+被消耗,使得阴极区域OH-离子浓度增大(实际上是破坏了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由于Kw为定值,c(H+)因电极反应而降低,导致c(OH-)增大,使酚酞试液变红)。
(2)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原因:氯气可以置换出碘化钾中的碘,Cl2+2KI=2KCl+I2,I2使淀粉变蓝。
注意:如果试纸被熏蒸的太久,蓝色会因为湿氯气的漂白作用而褪去。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式:
2NaCl+2H2O
Cl2↑+H2↑+2NaOH
该电解反应属于放氢生碱型,电解质与水均参与电解反应,类似的还有K2S、MgBr2等。
二
铜的电解精炼
原理:电解时,用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纯铜板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用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作电解液。
CuSO4溶液中主要有Cu2+、SO42-、H+、OH-,通电后H+和Cu2+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发生Cu2++2e-=Cu,OH-和SO42-移向阳极,但阳极因为是活性电极,故而阴离子并不放电,主要为阳极(活泼及较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阳极反应:Cu-2e-=Cu2+。
电解过程中,比铜活泼的Zn、Fe、Ni等金属杂质,在铜溶解的同时也会失电子形成金属阳离子而溶解,此时阴极仍发生Cu2++2e-=Cu,这会导致电解液浓度不发生变化;Ag、Au不如Cu易失电子,Cu溶解时它们以阳极泥沉积下来,可供提炼Au、Ag等贵金属。
该过程实现了提纯铜的目的。
离子在电极上得失电子的能力与离子的性质、溶液的浓度、电流的大小、电极的材料等都有关系。中学阶段我们一般只讨论电极材料的性质、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和还原性强弱对它们得失电子能力的影响。
三
电解冶炼铝
工业上,用纯净的氧化铝为原料,采用电解的方法制取铝。
纯净的氧化铝熔点很高(2045℃),很难熔化,现在都用熔化的冰晶石(Na3AlF6)作熔剂,使氧化铝在1000℃左右溶解在液态的冰晶石里,成为冰晶石和氧化铝的熔融体,然后进行电解。
电极反应式:
阴极:4Al3++12e-=4Al
阳极:6O2-+12e-=3O2↑
总反应式:2Al2O3==4Al+3O2↑(只能电解Al2O3,不能电解AlCl3)
在冶炼铝时,阳极产生氧气,石墨阳极在如此高温条件下,将不断被氧气氧化而消耗,因而需不断补充石墨阳极。
四
电镀铜
1.原理:电镀时,一般都是用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为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成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而用镀层金属为阳极,阳极金属溶解在溶液中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上被还原成金属析出。
电镀铜规律可概括为“阳极溶解,阴极沉积,电解液不变”。
工业上电镀常使用有毒电镀液,因此电镀废水应回收有用物质、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后,达标排放,以防污染环境。
2.实验分析:电镀铜实验
(1)待镀件需酸洗去除表面的锈。
(2)电镀液CuSO4中加氨水制成铜氨溶液以降低Cu2+浓度使镀层光亮。
篇9:电解池《电解原理的应用》教案
电解池《电解原理的应用》教案
教案是老师为学生上课所准备的一份教材,以下是“电解池《电解原理的应用》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道电解在氯碱工业、电镀、电冶金等方面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原电池、电解原理的.探究和应用,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演绎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氯碱工业、电镀、电冶金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电镀
【教学难点】电镀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的原理,电解是通过电流引起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将电能转变成了化学能。电解的原理在工业上有哪些应用呢?这节课就向同学们介绍三个电解原理在工业上应用的事例。
【板书】一、氯碱工业
【教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跟电解CuCl2水溶液相同,食盐水中的NaOH和H2O发生电离。
【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
【学生回答,教师板演】
通电前:NaCl=Na+ + Cl- H2O=H+ + OH-
通电后:阴极(石墨):Na+、H+移向阴极,H+优先放电:
2H+ + 2e-=H2↑(还原反应)
阳极(石墨):Cl-、OH-移向阳极,Cl- 优先放电:
2Cl- -e-=Cl2↑(氧化反应)
【小结】在阴极:由于:
2H+ + 2e-=H2↑,H+不断被消耗,促进
H2O=H+ + OH-向右移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c(OH-)的浓度相对地增大了,因此,在阴极附近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总的电解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板演】
【教师】工业生产时,这个反应在电解槽中进行。
【过渡】电解CuCl2溶液,用惰性材料做电极,(Pt或C)电极本身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两极上的反应只是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放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篇10:化学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回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小结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课题2:元素
[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补充说明]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板书]2.特点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板书]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请看下列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学生回答]
①错误。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提问]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
[回答]应该不是。
[介绍]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投影]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
[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书]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学生阅读P72资料]
[活动与探究]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药品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
[学生活动]……
[回答]1.阿莫西林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硫。
2.罗红霉素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
[小结]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
[过渡]请大家结合前面有关分子的知识与本节课有关元素的知识,共同来看下面的讨论。
[投影]展示“讨论”。
[讨论]下述化学反应中;
水氢气+氧气
(H2o)(H2)(o2)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
[回答]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学生思考]
[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
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请看下列表格:
[投影]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及举例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答案]a.错误。改正: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错误。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错误。改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过渡]了解了元素的定义以及它的特点后,我们再来看元素的表示。“知识是无国界的”,
但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来表示,则给学术交流带来很多的不便,从而也会阻碍化学前进的脚步。所以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
[板书]二、元素符号
[阅读]请大家阅读P73资料,了解元素符号的来源。
[学生阅读后,请学生简要陈述元素符号的来源]
[陈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号的是道尔顿,他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但随着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这种符号不便于书写和记忆,未能广泛采用。
2.现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书写时要大写。如,
氧o,氢H,碳c。
3.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铜cu,钙ca,氯cl。
[总结强调]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一定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板书]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氧o,氢H。
若第一个字母相同,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过渡]知道了元素符号的写法,还应该知道元素符号的读法。
[板书]2.读法
[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元素符号]
HcucaNsNa
(注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读成该字母的英文读法,一定要及时纠正过来.并加以强调)
[强调]元素符号在渎的时候就应该渎成该元素的名称,而不能读成英文字母。如,c读碳,s读硫,cu读铜,等等。
★ 高中化学说课稿
【《电解原理》化学说课稿(整理10篇)】相关文章:
必修一光合作用说课稿2022-11-28
氧气说课稿2023-02-14
离子反应课件2022-06-10
高中化学《钠》优秀教案2022-06-23
金属防护和回收说课稿2022-08-26
氯气说课稿2022-05-07
高中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说课稿2023-01-25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教案2022-12-02
金属钠优秀说课稿2022-12-0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