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时间:2024-01-21 07:48:08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精选15篇)由网友“希雅”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欢迎阅读!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篇1: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设计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精讲

1、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的外观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体现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应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通常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3)焓变的定义

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应产物)—Η(反应物)

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如果生成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吸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如果生成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释放一部分的能量给外界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放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和焓变的区别与联系

2、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和能量的变化同时表示出来的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须注意的几点

①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若为放热反应,ΔΗ为“-”;若为吸热反应,ΔΗ为“+”。ΔΗ的单位一般为kJ·mol-1。②焓变ΔΗ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ΔΗ的测定条件。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变ΔΗ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若涉及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同素异形体的名称。

⑤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量。

由于ΔΗ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Η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Η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焓变与正反应的焓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4)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将两种反应物加入仪器内并使之迅速混合,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值,即可根据溶液的热容C,利用下式计算出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Q。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2)实验注意事项: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②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浓度须大于盐酸的浓度。为了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所用盐酸和NaOH的浓度宜小不宜大,如果浓度偏大,则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度就会减少,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去一部分来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较大的误差。

③宜用有0.1分度值的温度计,且测量时尽可能读准,并估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度的

精度。

(3)实验结论

所测得的三次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相同。

(4)实验分析

以上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均为H++OH-=H2O。由于三次实验中所用溶液的体积相同,溶液中H+和OH-的浓度也是相同的,因此三个反应的反应热也是相同的。

4、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为中和热。中和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2)注意: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收热等。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化合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5、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本节知识树

二、燃烧热能源

课标要求

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

2、了解资源、能源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3、常识性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要点精讲

1、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1。如果是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就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2)对燃烧热的理解

①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并且燃烧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其ΔΗ为“-”或ΔΗ<0。

②25℃,101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必须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果该物质在燃烧时能生成多种燃烧产物,则应该生成不能再燃烧的物质。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所以C的燃烧热应该是生成CO2时的热效应。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燃烧热是以员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在其热化学方程

式中常出现分数。

(4)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2、能源

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叫做能源。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1)能源的分类

①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自然能源叫一次能源,如原煤、原油、流过水坝的水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获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各种石油制品、煤气、蒸气、电力、氢能、沼气等。

②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人类采用先进的方法刚开始加以利用的古老能源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新发展的能源都是新能源,如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③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永远利用的一次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能等;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为非再生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2)人类对能源利用的三个时代

①柴草能源时代:草木、人力、畜力、大阳、风和水的动力等。

②化石能源时代:煤、石油、天然气。

③多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氢能等。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①要有足够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注意:足够的空气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通入量要适当,否则过量的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造成浪费。扩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工业上常采用固体燃料粉碎或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的方法,从而提高燃料燃烧的效率。

(4)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

目前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蕴藏有限且不能再生,终将枯竭,且从开采、运输、加工到终端的利用效率都很低。我们目前使用的最多的燃料,仍是化石燃料,它们都是古代动植物遗体埋在地下经过长时间复杂变化形成的,除含有C、H等元素外,还有少量S、N等元素,它们燃烧产生SO2、氮的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形成酸雨。此外,煤的不充分燃烧,还产生CO,既造成浪费,也造成污染。

(5)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1)计算公式:Q放=n(可燃物)×ΔΗ

(2)含义:一定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乘以该物质的燃烧热。

(3)应用:“热量值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相对应)成正比”进行有关计算。

(4)应用:“总过程的反应热值等于各分过程反应热之和”进行有关计算。

4、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本节知识树

三、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标要求

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要点精讲

1、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

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焓变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焓变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2)特点

①反应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②反应热总值一定。

(3)意义

有些反应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应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2、反应热的计算

(1)依据

①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系数(包括ΔΗ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②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Η)相加或相减,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燃烧热。

注: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反应过程,正确进行已知方程式和反应热的加减合并。

(2)计算方法

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计算求解。

①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

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单位书写正确。

③计算准确。

(3)进行反应热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

③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④用某种物质的燃烧热计算反应放出的总热量时,注意该物质一定要满足完全燃烧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这一条件。

篇2:化学反应与能量 教学计划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引入,亲身感触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分析、定量计算,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3:化学反应与能量 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

2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反应热 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生成物的键能之和-1

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

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三、例题精析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答案】B

【解析】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可燃物的燃烧反应,A选项错误;原电

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选项错误;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

篇4: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1.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1)化学键:相邻的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类型

(1)离子键

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成键方式:静电作用

离子键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

(2)共价键

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

共价键形成条件:一般在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

篇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篇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说课稿

二、说方法

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说程序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是学生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同时培养自学能力的较好内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学生预习好本节内容并设计好问题上报教师,教师提前把问题按思维发展的过程提炼出几个核心问题,通过问题串连课堂,通过问题鼓动学生踊跃小组合作讨论,发表各组见解,不断完整问题的答案。主要问题如下:

1)化学反应有用吗?化学反应都有用吗?举例说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2)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吗?这里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认识的吗?

一定。能量可能热能、光能、化学能。

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热量的变化,你有体会吗?为什么化学反应中会有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猜想,教师总结。

强调“常常”,并非一定。做好实验是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概念的关键。

①新旧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②反应中能量守恒。

③反应物生成物若以热量形式表现为放热或吸热。

∑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释放)

∑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能量贮存)

④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本身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媒体演示非常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4)人类现阶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这些能源有何利弊?举例说明.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电力、水力、太阳能等等.

5)你认为如何来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烧?

从燃烧的条件上分析,充分燃烧放热多:足量空气(适量);增大接触面(固、液→气).

6)人类很多时候在利用反应放热,是否有利用反应吸热?

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

7)阅读课后"资料",你有何认识?

为何要发生伊拉克战争?我国为何要实施西气东送?西电东输?

媒体演示"能源的储量"、"可开采年限"

8)人类利用能源可分为哪几个时代?

利用课后"阅读",体会到人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节作业: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篇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1. 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1) 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燃料的充分燃烧,另一部分内容是从节约能源、提高燃烧效率的角度,说明研究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授课安排为1课时。

(2) 特点:本节内容有关理论的教学要求并不高,但重视对学生进行能量观点的教育;本节内容较多地渗透了化学社会学的观点,联系实际的面较宽;本节内容还安排了一个“要求学生就家庭所用燃料问题进行调查”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教材也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编入了一些学生能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如资料中的火箭利用高能燃料的燃烧升空等。同时也编入了一个家庭小实验、资料图表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家庭作业不仅仅限于笔答,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1.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章的内容,在全书乃至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本节内容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正好符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本节内容与高三的'“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前后呼应。高一侧重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高三侧重介绍计算。这样做,通过教材精心设计知识的台阶,避免由于知识台阶设计不合理而使学生出现大面积的分化。同时,由于难点分散,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关概念的教学放在高一教材中是通盘考虑整个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结果。

1.3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因此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重点,学生刚从初中上来,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有关燃烧的反应,但对化学反应中伴有能量的变化只有大致的印象,因而,化学反应中能量观点的建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学情分析

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燃烧的反应,对化学反应中伴有能量的变化有大致的印象,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化学中能量变化;同时,通过比较燃料的燃烧条件和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使学生乐于探究如何提高燃烧高效率、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等前沿课题。

4.教法设计

4.1课的引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领取“常见的能源有哪些”、“初中学过的燃烧反应有哪些”、“我国的煤炭储量及分布情况”、“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等资料收集任务,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作简短汇报(每组限时1.5分钟),教师总结后引入新课。这样处理能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技的密切联系。

4.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采取“引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已准备好所需化学物品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得出:铝片和盐酸反应要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要吸热,使玻璃片上的水结成冰。从而合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反应伴有能量变化,常常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并联系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同是能量变化的原因所在。这样处理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也对学生进行了能量观点的教育,突破了难点,这样也使学生获得自主发现的快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3燃料的充分燃烧采取“自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已布置研究学习课题“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集体讨论等形式,并创设下面几个问题:

(1)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2) 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3)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空气是否越多越好?

(4)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采取哪些措施?

(5) 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有哪些?

(6) 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有哪些?

(7) 煤直接燃烧会对环境会产生什么污染?

这样处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5. 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总体思路为:

结合我国的国情

能量利用

引出

人类的文明史

篇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说课稿

燃料充分燃烧

煤的综合利用

新技术的开发

放热反应 充分燃烧 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 的条件 减少污染

6.反馈练习

由于本节课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并不高,故本节课的反馈练习比较简单,以课本的课后习题为反馈练习。见课本P24。

7.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充分利用家庭燃料问题的调查报告。(最好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意识)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体现重点

篇9: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说课稿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据能量变化为)可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释放)

∑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能量贮存)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1. 条件:足够多的空气;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 实例:煤的气化或液化

三、当今能源技术及未来展望

篇10: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说课稿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二、说方法

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说程序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是学生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同时培养自学能力的较好内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学生预习好本节内容并设计好问题上报教师,教师提前把问题按思维发展的过程提炼出几个核心问题,通过问题串连课堂,通过问题鼓动学生踊跃小组合作讨论,发表各组见解,不断完整问题的答案。主要问题如下:

1)化学反应有用吗?化学反应都有用吗?举例说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2)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吗?这里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认识的吗?

一定。能量可能热能、光能、化学能。

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热量的变化,你有体会吗?为什么化学反应中会有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猜想,教师总结。

强调“常常”,并非一定。做好实验是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概念的关键。

①新旧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②反应中能量守恒。

③反应物生成物若以热量形式表现为放热或吸热。

∑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释放)

∑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能量贮存)

④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本身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媒体演示非常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4)人类现阶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这些能源有何利弊?举例说明。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电力、水力、太阳能等等。

5)你认为如何来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烧?

从燃烧的条件上分析,充分燃烧放热多:足量空气(适量);增大接触面(固、液→气)。

6)人类很多时候在利用反应放热,是否有利用反应吸热?

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

7)阅读课后“资料”,你有何认识?

为何要发生伊拉克战争?我国为何要实施西气东送?西电东输?

媒体演示“能源的储量”、“可开采年限”

8)人类利用能源可分为哪几个时代?

利用课后“阅读”,体会到人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节作业: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篇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引入: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与学习化

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

阅读:P 1 第一、二、三段

问题:1、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2、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

3、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

【板书】一、化学反应原理有规律可循

观察下面氢气化学性质的比较表:

【说明】:同样是氢气发生的反应,但在反应条件,反应的难易程度上有着很大

的区别。

这是因为: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 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 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分析】:同种物质之间,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程度可能不同(如氢气与氧

气的反应),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

即:“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

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1、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

受“内因”与“外因”的影响。

2、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

如氢气与氮气的反应,即使在如此条件下,也不能完全得到生成物,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化学反应速率”、“方向与极限”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

3、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

【阅读】:P 2 — 3

【板书】二、简化概念模型

简化概念模型的设想: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 即有意识地忽略事物的某些特征,抽象出关键的因素。

优点:气体分子运动空间远大于自身体积所占有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相 对较少。(若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水是较大量的,研究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就不 能忽略水分子的作用)

1、有效碰撞——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原因:并不是每次分子间的碰撞都会引起化学反应,只有很少部分的气

体分子碰撞是有效的,即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部分。

化学反应速率、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有效碰撞的次数 单位体积内反应物

中活化分子的多少 (并非每一次活化分子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向互相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碰撞 能量活化能 合理取向

3、催化剂作用简介

当反应条件不同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不同,催化剂的使用就是实例之一。

篇12: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过程:

[讨论]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热量)变化?

[引言]通过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当中,常件有能量变化,现在我们来学习

化学反应

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篇1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

一、反应热 焓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用△H表示。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4)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设疑]例如:H2(g)+Cl2(g) = 2HCl(g)

实验测得 lmol H2与 lmol Cl2反应生成 2 mol HCl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

[电脑投影]

[析疑]

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 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 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

[板书]

(6)反应热表示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小结]①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本身能量降低,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所以△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上述反应 H2(g)+Cl2(g) =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 184.6

kJ/mol,与计算数据 183kJ/mol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 =-184.6 kJ/mol。

②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方法吸收能量,使反应本身能量升高,规定△H为“+”,所以△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

[板书] △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投影]

[讲解]

(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

(2)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规定△H为“+”。

[投影]

例 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kJ/mol。(+131.5)

例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N,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NH3的反应热为。,1mol H2生成

分析:N2(g)+3H2(g)=2NH3(g),因拆开 lmol N—H键和生成 lmol N—

篇14:《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X江苏高考)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STSE的联系,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不利于节能减排,田间焚烧秸杆会污染环境,故选B.

答案:B

2.(201X上海高考)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I2(g)+H2(g) 2HI(g) ΔH=-9.48 kJ/mol

(ⅱ)I2(s)+H2(g) 2HI(g) ΔH=+26.48 kJ/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解析: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利用盖斯定律可得出1 mol 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 kJ;同一种物质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能量一样多。同样利用盖斯定律可得出选项D正确。

答案:D

3.已知断开或形成1 mol化学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称为化学键的键能,如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NN键的键能为945 kJ/mol,N—H键的键能为391 kJ/mol。则下列有关工业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解析:根据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可得,ΔH=945 kJ/mol+3×436 kJ/mol-6×391 kJ/mol=-93 kJ/mol。

答案:A

4.(201X东城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C.已知:①2H2(g)+O2(g)===2H2O(g)

ΔH=-a kJmol-1,

②2H2(g)+O2(g)===2H2O(l)

ΔH=-b kJmol-1,

则a>b

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

ΔH=-393.5 kJmol-1,

②C(s,金刚石)+O2(g)===CO2(g)

ΔH=-395.0 kJmol-1,

则C(s,石墨)===C(s,金刚石)

ΔH=+1.5 kJmol-1

解析:A项,弱酸与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释放的能量小于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释放的能量,不正确;B项,不论是在光照还是在点燃条件下的ΔH均相同,不正确;C项,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故a

答案:D

5.(201X重庆高考)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 )

A.-1780 kJ/mol B.-1220 kJ/mol

C.-450 kJ/mol D.+430 kJ/mol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热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键的断裂吸收热量,新键的生成放出热量,两个热量变化的总体效应即为反应的热效应。S(s)+3F2(g)===SF6(g)的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为280 kJ+160 kJ×3=760 kJ,新键生成放出的热量为330 kJ×6=1980 kJ,反应放出1220 kJ的热量,ΔH=-1220 kJ/mol。

答案:B

6.将1 000 mL 0.1 molL-1 BaCl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a kJ热量;将1 000 mL 0.5 molL-1 HCl溶液与足量CH3COONa溶液充分反应放出b kJ热量(不考虑醋酸钠水解);将500 mL 1 molL-1 H2SO4溶液与足量(CH3COO)2Ba(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

A.(5a-2b) kJ B.(2b-5a) kJ

C.(5a+2b) kJ D.(10a+4b) kJ

解析:依题意可得:

Ba2+(aq)+SO2-4(aq)===BaSO4(s)

ΔH=-10a kJmol-1;

CH3COO-(aq)+H+(aq)===CH3COOH(aq)

ΔH=-2b kJmol-1。

则Ba2+(aq)+SO2-4(aq)+2CH3COO-(aq)+2H+(aq)===BaSO4(s)+2CH3COOH(aq) ΔH=-(10a+4b) kJmol-1,即0.5 mol H2SO4参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a+2b)kJ。

答案:C

7.(201X海淀模拟)红磷(P)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已知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该分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有利于PCl5的生成

B.反应2P(s)+5Cl2(g)===2PCl5(g)对应的反应热 ΔH=-798 kJ/mol

C.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P(s)+3Cl2(g)===2PCl3(g) ΔH=-306 kJ/mol

D.其他条件不变,对于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反应,增大压强,PCl5的转化率减小,平衡常数K减小

解析:由图可知,P和Cl2反应生成PCl5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s)+52Cl2(g)===PCl5(g) ΔH=-399 kJ/mol,则A项错误,B项正确;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C项错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8.(15分)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象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甲烷气体燃烧和水汽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H2O(l)===H2O(g) ΔH=+44 kJmol-1;

则356 g“可燃冰”(分子式为CH49H2O)释放的甲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 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 kJ。试写出丁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356 g“可燃冰”释放的甲烷为2 mol,根据题中的热化学方程式写出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燃烧方程式可计算出放出的热量。

(2)1 mol乙硼烷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水放出热量649.5 kJ0.3=2165 kJ。

(3)1 mol丁烷质量为58 g,从而可计算出反应热并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1)1780.6 kJ

(2)B2H6(g)+3O2(g)===B2O3(s)+3H2O(l)

ΔH=-2165 kJ/mol

(3)C4H10(g)+132O2(g)===4CO2(g)+5H2O(l)

ΔH=-2900 kJ/mol

9.(15分)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 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64 kJ的热量。

(1)写出肼和H2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H2O(l)===H2O(g) ΔH=+44 kJ/mol,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器,除释放出大量热量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物质的量的氨气可生成肼,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

解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N2H4+2H2O2===N2+4H2O。0.4 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64 kJ的热量,则1 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时放出热量为:2.5×256.64 kJ=641.6 kJ,由此可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16 g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与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0.5 mol N2和2 mol H2O(l)时放出热量为:0.5 mol×641.6 kJ/mol+2 mol×44 kJ/mol=408.8 kJ。

(3)反应生成的物质是N2和H2O,无污染。

(4)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肼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氨是还原剂,次氯酸钠是氧化剂,还原产物是NaCl,然后根据电子转移守恒以及电荷守恒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 kJ/mol

(2)408.8 kJ

(3)产物为氮气和水,无污染

(4)2NH3+ClO-===N2H4+Cl-+H2O NaCl

10.(12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承诺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下降40%~45%。

(1)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节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电解水制氢:2H2O=====电解2H2↑+O2↑

B.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高温2H2↑+O2↑

C.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2H2O=====TiO2太阳光2H2↑+O2↑

D.天然气制氢:CH4+H2O CO+3H2

(2)用CO2和氢气合成CH3OCH3(甲醚)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研究方向之一。

已知:CO(g)+2H2(g) CH3OH(g)

ΔH=-90.7 kJmol-1

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3.5 kJmol-1

CO(g)+H2O(g) CO2(g)+H2(g)

ΔH=-41.2 kJmol-1

则CO2和氢气合成CH3OC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压强条件下,CO与H2可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鸠馛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1________p2(填“<”、“>”或“=”),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

解析:(1)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用太阳能分解水最节能。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将三个方程式进行形式变换,

2CO(g)+4H2(g) 2CH3OH(g)

ΔH=-181.4 kJmol-1

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3.5 kJmol-1

2CO2(g)+2H2(g) 2CO(g)+2H2O(g)

ΔH=+82.4 kJmol-1

三式相加得:

2CO2(g)+6H2(g) CH3OCH3(g)+3H2O(g)

ΔH=-122.5 kJmol-1

(3)由图示可知,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低,说明正反应放热,ΔH<0,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时,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所以p1

答案:(1)C

(2)2CO2(g)+6H2(g) CH3OCH3(g)+3H2O(g)

ΔH=-122.5 kJmol-1

(3)< <

11.(16分)(201X保定模拟)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重大课题。为解决目前燃料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缓解能源危机,有的专家提出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循环使用的构想,如下图所示:

过程Ⅰ可用如下反应表示:

①2CO2=====光能 2CO+O2 ②2H2O=====光能 2H2+O2

③2N2+6H2O=====光能 4NH3+3O2 ④2CO2+4H2O――→光能 2CH3OH+3O2 ⑤2CO+H2O――→光能 ________+3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Ⅰ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请完成第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转化过程中,ΔH1和ΔH2的关系是________。

(4)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见下表:

共价键 H—N H—O N N O===O

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能量/kJmol-1 393 460 941 499

常温下,N2与H2O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阳 化学

(2)2CO+4H2O=====光能 2CH4+3O2

(3)ΔH1=-ΔH2

(4)2N2(g)+6H2O(l)=====光能4NH3(g)+3O2(g)

ΔH=+1189 kJ/mol

篇15:《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教学反思

本周特聘名师xx老师和师大的巡回指导老师xx老师来到井陉一中进行听课。但是高一化学的教学计划安排本周为复习周,主要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梳理。虽然将新授课作为公开课的效果更好,但是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决定将顶岗以来的第一节复习课作为一次公开课。虽然这节复习课在教研组长的指导和学生们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但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和特聘名师的点评,我发现了自己在复习课中的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将对复习课的授课心得和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在上一节复习课之前我们应该明白复习课的意义在于——压缩知识,提取精华,最终让学生达到能力提升。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及本章内容的`重难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想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将知识复习的面面俱到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压缩知识,将本章内容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提取精华、获取重点,最终达到能力的提升。

第二,授课过程要简练。这里的简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语言要简练,切忌多次重复;二是例题不在多而在精,切忌使用题海战术。我在带领学生复习可逆反应时,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将可逆反应的两个特点重复了四五遍。虽然重复了很多次,却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通过跟学生的沟通我了解到,很多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时老师还不断重复,学生容易走思出神从而影响到后续的听课。所以,在复习课中教师最好采用放慢语速、加重语气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切忌不断重复。其次,例题挑选要有针对性。虽然大量的习题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盲目的大量练习则是弊大于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会在“题海战术”中消磨。适当的习题是必要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要有代表性,力求精简。

第三,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要牢牢以学生为主体。一是在课堂中让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在其中起指导作用,切不可越俎代庖替学生回答问题;二是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针对的复习。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时,我请一名学生来给出答案。学生本来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做题思路,但是这时候我为了节约时间直接告诉其他学生这个题使用排除法。虽然节约了时间,但是我的做法一是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到失落,二是没有给同学们留下思考的时间。很多学生因为我给出了答案自己也就不在深入思考了,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进行授课。

最后,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整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回顾整节课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学生在听老师的讲解时往往十分明白,但是一到自己总结、做题时就开始犯迷糊。这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是不透彻的,所以教师在课上给学生留下五分钟左右的回顾时间一是让学生弄清疑惑,二是有助于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有效地构建知识框架。

这是我的第一堂复习课,有优点,但是同时存在的是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学校,除了学生要不断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我会虚心接受来自老教师们的意见,不断提高、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授课理念,在顶岗实习的半年中不断挑战自己、挑战更多的授课类型,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说课稿

说课稿教学过程过渡语

必修一光合作用说课稿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

《光合作用》说课稿

高中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说课稿

高中生物说课稿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优秀说课稿

糖代谢说课稿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精选15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说课稿2023-08-10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世界中的自发过程》2023-11-16

电功说课稿2023-09-16

化学说课稿2023-02-15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2024-01-11

化学键说课稿2023-12-26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2022-09-26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说课稿2022-06-10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2023-10-01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说课稿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