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年年有余》说课稿

时间:2022-05-02 22:06:55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蜂须贺蜉蝣”为你分享12篇“第八册《年年有余》说课稿”,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八册《年年有余》说课稿

篇1:第八册《年年有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北京20xx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的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对鱼的某些部位进行概括、夸张,从而创造出天真、古朴的鱼形纹样;同时,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圆形器物,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材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欣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形纹样的设计与运用。

二、说目标定位:

本课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初步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运用概括、夸张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帮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三、说重难点的确定:

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进行鱼纹的设计与制作是本课的重点,在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掌握绘制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上便是难点了。因为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能够设计出新颖的鱼纹图样,并把它运用在圆形装饰上,确实有一定难度。

四、说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画工具,进行教学时学生不感到陌生,进行设计制作时人人都有工具可用。教师通过课件辅助,加深形象感知,用大量的鱼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五、说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本课的设计也立足师生交往互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中国鱼文化的初步了解,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学习图片,其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把对鱼的`了解认识进行一点文化提升,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年年有余”有初步的感知。从美术技能技法上,要求学生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纹设计,并在圆形内进行装饰,是让学生学习设计,并在一定情境中运用。教学时,教师注重“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乐于设计,体味美术带给他的快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师知识教授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创新、合作,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的目的。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从生活的大空间中进入美术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美的元素。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倡导大美术观,而不是局限于美术技能技法。

(二)、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揭题,体会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在此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有助于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拓宽视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将鱼文化传承和发扬。在这里只能说让学生能够感受就可以了。

(三)、欣赏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尝试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来设计鱼纹。美术课程需要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把对接触到的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通过感知能力转化为具体形象。此环节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把实际生活中的鱼与古代鱼纹结合起来,设计具有个性化的鱼纹,为下一环节的鱼纹圆形装饰打下基础。对于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方法,重在引导,让学生从鱼的局部认知概括和夸张的技法。

(四)、体会鱼纹在圆形中的设计美感,进行创作。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把鱼从生活中提升成鱼纹,又回归到生活中的鱼纹装饰,这更能让学生感受美术学习与生活同在。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保护学生个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美术的快乐。及时评价,给予鼓励。设计的为祖国60岁的生日做贺卡,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从“年年有余”的基础上,用圆形纸片进行装饰,既让学生有一个主题感,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情感教育,祝愿祖国、人民富裕幸福,衣食有余。

(五)、课后拓展:对于中国几千年的鱼文化,作为四年级的学生是无法具体感知的,此处进行简要的拓展,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更多去了解鱼文化。让课堂教育向课外延伸,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六)收集学生作品。尽管是借班上课,很多人认为学生的作品收不收都可以,但作为常态课来说,每位教师上完课都会收齐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然后再返给学生,我想任何课都应该这样,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又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

篇2:年年有余教案

年年有余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年画的色彩和构图。

2、初步理解。“年年有余”的含义。

3、能用语言表达观赏作品后的感受。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年画,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谁来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这幅画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与我们以前看到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简单小结:这一幅画叫年画,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在家里贴上许多年画祝福。

2、引导幼儿欣赏年画。

_这幅年画上画着什么?猜猜看他们代表什么意思呢?

--画面上有哪里色彩?色彩给人什么感觉?

一为什么看了这幅画会感到心情很愉快呢?

3、帮助幼儿理解“年年有余”的含义。

一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要张贴这幅有鱼的画吗?

--幼儿讨论,集体交流。

--教师简单小结:这幅画叫“年年有余”鱼和余的.读音一样。它代表着人们希望过年的时候家里还剩有许多的食物,叫年年有余。也就是它代表着人们希望生活美好的吉祥祝福。

4、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继续欣赏年画。

篇3:年年有余作文

年年有余

啊!这红色的窗花在太

人体 多 个 器 甫 肢 系 统 造 成 水 , 人

响 鱼 时 , 一定 炸 熟 煮 透 . , 组鳃 除 干 净 .并 彻底 清 洗 。 』 见 ?避 r 感 染 r 。 l 占蜕 .”

- 止 艇虾 带 有 浓 重 性 的 十j 6宵

J , 形 : 新特 l 怪 的 n j

衄 虾 ,似 痛 的 冤 宋 ”,所 以 t 的 煤 油 味 , 这 脚 污 染 的 } 占

, 』

吃 腐败 变 顷的 鱼

篮 粜 。这 种 嶝 肋 污 染 的 1 , 时 人 国 .足 台 成 成 然 化 学 效 煳 1 f l = 蹙

防 止 燮纠 胺 中 簿 ,如 肯皮红 体 是 有 良 作 f 的 。美 1 _ 戈 物 小 致 突 变物 或 j _ } J 日 仃 虚过 , 耋1 l I 甥 I 胞

内 的 f , 金 枪 m 等 体 『j 彳 ^含 T

家 『 指 H ,绎 常 食月 体 形 传 给 后 代 0l 遗 传 变 饽 J: 究 1 1 越 叶 为 I 。 如 粜 f r选 种 国 , 将 彤 响 均 l £

韪I . .I旗 J 抄 C

胺 , ? I 过 敏 应 . 过 敏 凡的 容 易 发, 汞 毒 。 川 起 i :

体 质者 l 吃 这 类 鱼 。 外 , 体 形 太 的' 海 鱼 处 l海 } . 食 身 f 肯1 此 : # 獒 书健 康 ,

出 ” . 剖 足 减 污 纳 垢 最 多 物 链 Il 破 I ln ,他 fj J 求 f 疾 痫

吃 火 锅 似 乎 成 为 冬 天‘ 世 吃 火 5 女 £ 义 ” 做 。 。 1 r 少的 H 缺 种 时 尚 。 众 人 Ⅲ

锅 喊 的 i备 似 简 中 . 将

越 , 姿切 成 殿 , 坡 儿个 f : 『

I,j ^ 七乐 l J l

想 『 幺 就 { I £什 i

目口匿墨口囝

( 虾 好 )HJ 1 }水 升 J 鲜 I-’ ,f . 眦

符 热 e儿 的 锚 q 放 什 么 , - L

I 火 锅 是 征 家 吃 火 锅 所 『。 砰 酬 r I以 _ 谰 :n 择 u| 据 个 人 n }0选 J 根 勺 噩女 r, 麻 酱 的 端 的 做 障

女 ,捞 上 术 , 蘸 符 渊 十 往 嘴 必 备 的 , 锅 的 火小 可 人 H rJ : } 咀 ? ,习5 感 僦 小 J; - t 坡 『 种 1 ; 火 j 的 多 少 而 定 。 屹 I卜一 定 婴 I .

圣 。人 e 火 锅 j . 一 冬 ,个 锅 放 好 水 J 冉 通 l 儒 要 的 郝 l 以 。 其 戎 等 凡 . 冷 入 : 【 _ L l 】 个 火 锅 餐 ‘ 址 意 必 隧 ,排 提 醒 您 的 足 , ? 要 到 信 誉 n i 矧5 定 勺吃 队 锋 的 人 仃 人 。 灾 , I 火 锅 一定 I舞 去 餐 m . ? 些 食 物 , 能 趟 硎 促

女 r的 尚 购 优 嗬 的 火 锅 , 进 消 化 j 泌 增 进 食 欲 、他 , 1液 0 L :J快 , 抗 谍 等 作 H 。 J_ 【 1

家 以 确 侏 其 安 。

篇6:年年有余幼儿教案

年年有余幼儿教案

设计由来及意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与国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现在的孩子对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了解越来越少,而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与入侵,使幼儿对过洋节、吃洋快餐倒更加热衷。为了使幼儿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民俗艺术,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美,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幼儿园特地利用幼儿园的过道走廊,将其布置成“中华民俗一条街”。街市上蜡染、中国结、脸谱、陶艺等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一字排开,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充分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春节即将临近,我因地置宜地设计了“年年有余”的中国春节民俗综合欣赏活动,将活动安排在“民俗一条街”实施,并根据活动需要创设环境:挂红灯笼、贴年画、贴春联、窗花、放鞭炮…….,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祥和的过年气氛,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有关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环境,让幼儿在过年的氛围中欣赏年画、剪纸、春联等传统民间艺术,了解中国民间习俗和感受它们所表达的喜庆吉祥的'节日气氛。

2、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布置“过年”区域,用春联、鞭炮、年画、剪纸、灯笼等装饰,录音带。

2、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参观民俗一条街,激发欣赏兴趣。

二、了解、欣赏春节时的民俗艺术。

1、幼儿观察“过年”区域。

问:你都看到了什么?什么节日快要到了?(灯笼、鞭炮、红包、春联、年画、倒福……。)

2、了解过年的习俗。

问: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师:我小时候也很喜欢过年。过年时,我可以放鞭炮、拿红包,还可以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和习俗。

3、幼儿自由欣赏过年的民间艺术,教师予以个别提问、指导。

4、重点欣赏年画。

(1)请幼儿欣赏年画《年年有余》

(2)小结年画的特征,理解“年年有余”的含义。

(3)引导幼儿寻找年画的共同特征。

5、知道中国人喜欢红颜色,红颜色代表喜庆、祥和。

三、幼儿创作

1、请幼儿分组制作窗花、鞭炮,设计红包等,教师个别指导。

2、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幼儿创作的作品。

篇7:年夜饭菜谱-年年有余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团年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年年有鱼(余),且讲究吃鱼要吃全鱼才好,无论到何时中国人年夜饭餐桌上都不能少的菜咯~​

从冬到春,正是鳜鱼最肥美的季节,春节年菜餐桌上用鳜鱼的也颇多见。鳜鱼肉质鲜嫩不同地区都有鳜鱼名菜,安徽有臭鳜鱼,江浙有松鼠鳜鱼,四川有干烧鳜鱼,广东有清蒸鳜鱼……

酒酿烧鱼也不是头一遭了。冬天也常做酒酿,这次酒酿做了有大半个月了,酒味浓重且很甜,就试试这曾经的.川菜一绝,看资料说很多年前川菜入沪时曾经红遍上海摊~

干烧:与红烧手法相似,但是干烧不勾芡不留汤,不是干着烧啊,哈哈,而在烧制中用中火将汤汁收干,令滋味渗入原料的内部或是粘附在原料表面上成菜的方法。干烧讲究最后“见油不见汁或少汁”。​​

九州筵席----酒酿干烧鳜鱼

主料:鳜鱼一条

调味:剁碎的豆瓣酱、黄酒、酱油(生抽老抽)、醋、糖、盐、水和一点麻油(可省)

酒酿干烧鳜鱼的做法

1/2:锅里放油,大火烧到看似烟起,放入鳜鱼,转中火煎至两面金黄,捞起沥油备用;关于怎么煎鱼不粘锅请点这里:热锅凉油?热锅热油?到底怎样煎鱼不掉皮?

3/4:锅里底油,下豆瓣酱炒出红油,再下姜末,葱白,辣椒碎煸炒,然后放两大勺酒酿炒匀后取出一半的料头(为了保持辣椒的色泽)

5/6:放入鳜鱼,加一饭碗水、加黄酒、酱油、白糖和盐,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后转小中火烧到鱼熟,汤汁快干时揭盖子转大火把备用的一半料头也倒入,待到汤汁收干,撒上葱花淋少许醋和麻油,此时也可以再放点酒酿,即可起锅。

小提示

干烧鳜鱼的火候要掌握大火、中火、再大火的节奏,这是干烧的关键。

酒酿加热甜度减且有点酸,淋醋少许即可,糖不可省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北方的年夜饭吃什么

年夜饭的来历【最新】

南京地道年夜饭菜谱

2015健康年夜饭食谱大全

篇8:第八册

第八册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1、 趵 突 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示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哪儿知道的?

2、老师介绍趵突泉。

二、对照图画,初读课文。

1、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请学生放声读读课文,再对照看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句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

5、请同学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段。

一写: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二写:依次描写了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的优美动人的姿态。

四、巩固练习。

1、 认真朗读课文。

2、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二、小声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那些美景?各抓住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2、小组讨论。

3、学生发言。

4、师生共同回答。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思考:看到大喷泉,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3) 用铅笔画出文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4) 讨论重点句子:

“一年四季……翻滚”  “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  “不由……神秘的境界”  “泉上起了……飘荡着”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自学:(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读

(3) “有的大鱼吐水……雪白”体会小泉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4) 这么美的趵突泉在济南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并讨论。

三、巩固练习。

2 长 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1、 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 学生自由补充。

3、 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 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 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 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 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二、 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 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 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 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 学生发言。

5、 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 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 全班齐读。

7、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2、 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3 古 诗 两 首

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介绍《春江晓景》这幅画。

2、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 学习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学生齐读。

(4) 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5) 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春景。

哪些是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4、.总结。

三、 巩固练习。

1、 读全诗练习背诵。

2、 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第一首古诗。

二、 学习第二首古诗。

1、解题:

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江南春是指长江以南的春天的景象。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2、齐读古诗。

3、学习生字词。

4、理解词语的意思。

5、请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试着想想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6、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三、 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江南春天的?写出了什么特点?

(2)作者写南朝的寺庙多是为了什么?

(3)指导朗读。

四、 巩固练习。

(1)同桌同学互相检查朗读和背诵。

(2)小组内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西 湖 的 绿

一、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二、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西湖美景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西湖。

二、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 学习课文。

1、 学生分段朗读完课文后讨论:

(1)作者为什么没说过西湖的一句好话?西湖不美吗?谈谈你的看法。

(2)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应如何理解?

(3)作者这次来西湖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4)作者去访灵隐具体写了几方面的绿?用笔把它画下来。

(5)想像一下西湖的美景,并说一说。

五、给课文分段。

六、巩固练习。

1、 边读边想像西湖的绿的美景。

2、 体会作者表达的对西湖的赞美,对西湖的绿的喜爱之情。

9   麻  雀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摇撼、无可奈何、绒毛、身躯、拯救、幼儿、浑身、搏斗、庞然大物”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4. 从对老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为母爱的力量。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初知形象

上课开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极其投入地描绘:风呼呼地刮着,林荫道旁梧树沙沙作响,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大风吹落到了地上。此时,一只凶猛的猎狗龇牙咧嘴地慢慢地走近小麻雀。这是一只多么可怕的庞然大物啊!小麻雀它迷茫,它无助,它呆立在那里,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向它逼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听老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

师:听完录音,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 品读字句,体味形象

(教学时,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1.体味猎狗形象

放手让学生品读第四、五节后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理解“庞大”是什么意思,并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悟出猎狗凶猛可怕的形象。)

2.体味老麻雀形象

让学生边读边讨论:

(1) 看到这只凶猛的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是怎么做的?

(2) 为什么用“像一块石头似地落”,而不用“飞”呢?比较句

篇9:小学语文第八册《山雨》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第八册《山雨》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山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课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第五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山雨》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雨中山雨的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3.教学重难点

(l)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正如阅读提示里说的“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朗读的形式多样:竞赛读、个人读、男女分读、分组读……不指导朗读技巧,如急缓轻重、抑扬顿挫,只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感受就行,促进学生朗读和感悟的水平。

教具准备:山雨课件。

三、说学法

按照阅读提示里提示的学习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运用不同方式进行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可以想象,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再请,不好,示范读)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篇10:小学数学第八册《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冰雕区上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下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今天一共有多少名游客?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人?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

(对于前面的几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在学生边提出问题的时候边请其他学生解决,最后的一个问题需要好几步才能解决,那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出现的算式可能是:

(1)270÷30=9(2)270÷30-180÷30(3)(270-180)÷30(4)270-180=90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

比较2和3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的不同?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再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每一步的含义。)

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当你列出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实际需要的运算顺序不相符时,就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比如(擦去(270-180)÷30中的括号)这样的算式中先算什么?按照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是不能先算270-180的,要想先算这部分就要用括号把这一步括起来。这个算式才正确表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

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练习形式:

一、巩固练习

1、11页做一做请同学们认真看题,弄清楚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再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馈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发展练习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号,运算顺序得到改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140÷4+3×2

(1)使运算顺序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2)使运算顺序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揭示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你对自己学得怎么样?接着生生互评。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篇11: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角,学会测量角的度数及三角形的分类、已具备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为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以及在今后学习多边形内角和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能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四、说教学重点:

探究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五.说教学难点:

用不同方法探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六.说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剪刀、量角器。

七、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如果作为一般的讲授课教学,其实说来很容易,只需要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记住这个结论就可以直接进行练习了。显然这种教学设计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为了将这节课的目标真正的落到实处,我把这节课定性为“开放型探究课”,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身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自主发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数学。例如:分小组测量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它们的总和。

(2)、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例如:当同学们无法判断大小三角形的內角和谁大谁小时

,自己想办法进一步探究.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归纳推理过程。例如: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分一分等方法层层推进,这样由普通到特殊再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4)、引导学生在归纳推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迁移。例如:当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后,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八、说教学流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景,以情激趣

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大小两个三角形为比谁的内角和大而争吵,让正方形来判断谁大谁小的教学情景,富有挑战性,充满了浓浓的吸引力,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让他们产生一种想立即判断出谁大谁小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加深对内角和意义认识和理解我把正方形巧妙的融入了情景中,为后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做了铺垫。

2、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分4部分完成的:

(1).量一量

我紧紧抓住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先引导他们用量角器量一量的方法去探究比较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会出现大于180度、180度或小于180度不同的结果。在交流汇报的结果时会发现答案不统一,无法判断大小三角形内角和谁大谁小的问题。此时学生心中产生了更大的疑惑,“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谁的答案正确呢?”这一思维的碰撞,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自主产生探究欲望,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学生跃跃欲试,此时我顺水推舟,引导他们用拼一拼、折一折等不同的方法探究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拼一拼、折一折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知识,已具备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技能。所以在自主探究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给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去研究,不做任何拼折方法的提示,不局限学生的思维方式,完全放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同学们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剪拼、折拼,对他们的探究精神我都予以表扬和肯定。

(3).得出结论、加深内化

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体会到: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相等的。都是180度,并自主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然后引导他们:用科学、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述探究方法学生汇报并演示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探究过程。并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演示其中几种基本的剪拼、折拼方法。学生通过动口表述,动手演示,观看验证、加深了他们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直观理解,更加深了对知识的内化。

(4).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我出示了本节课的课题。继而让学生对大小三角形内角和谁大谁小的问题作出判断: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度。在这个环节中,我自始至终充当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前后组织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与欲望的探究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体验成功的同时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初步感知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在学生在探究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种题型:1、推算题,2、辨析3思考题,4拓展题,这几种题型由简单到复杂,巩固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也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问题,最后一道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探索经验去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对知识进行了迁移,加深了知识的内化,更是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获得知识自我建构的升华。

4、了解历史 、全课小结

这一环节我利用数学文化给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的历史,旨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领悟数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对本节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点作出小结。通过谈感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也是对学生学习提出的希望:对待学习要有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只有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篇12:小学第八册音乐《冬夜静悄悄》说课稿

教材分析:

《冬夜静悄悄》是人音版第八册的一首歌曲。本单元的歌曲围绕校园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一首表现校园的歌曲和一首赞美教师的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可爱的校园,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这首歌曲是两段体式结构的二声部的合唱歌曲。本节课我只进行主旋律声部的教学。歌曲的结束句运用了闭口哼唱的演唱方法,加深了结束句的印象。补充了言犹未尽的乐思,体现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这对同学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

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课题,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把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到本课的教学中,做到了音乐课听觉视觉共享的整合效果。依据中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及音乐认知、感受的.特点,通过创设音乐情景,营造和谐而快乐的学习气氛,引导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表现音乐、自主探究,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

在教学中我突显以学生为主体,主动体验探索这一主线,注重双基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感受等多种活动形式,循序渐进地学习,扎实地掌握歌曲,并能适时的进行情感教育。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深厚的情意。

二、能力目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三、认知目标:能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并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表演歌曲,张显个性化并能较好的处理歌曲情绪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流程:

一、情景互动,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我们校园的优美景色并配以解说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这个学校从而为本课的学习做以铺垫,创设情景。通过播放录相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学习,体验师生情

学唱歌曲是本环节的重点。采用聆听感受体验三个环节循序渐进从而突破重点;注重聆听学唱、体现自主;引导处理情绪,表现歌曲;体验到师生间挚真挚纯的情感。

三、音乐感染,再现师生情

鼓励学生张显个性,选择不同形式进行表演,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为歌曲编一段真实的故事,把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从而再现师生情,感受到师生间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四、扩展延伸、延续师生情

渗透情感,升华情感,延续师生情。把本课的情感目标适时的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教师的伟大,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教学应讲究情感性,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强烈共鸣,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三角形的特征

四年级语文下册《五彩池》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八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花团锦簇》说课稿

《黄河的主人》优秀说课稿

《中国石拱桥》优秀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河的主人 说课稿冯霞

初二上册《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板书

第八册《年年有余》说课稿
《第八册《年年有余》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八册《年年有余》说课稿(共12篇)】相关文章:

第九单元说课稿2023-12-01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22-04-30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等奖2022-05-07

乘法的分配律教学说课稿2022-12-11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获奖反思2023-11-23

数学上册小数乘法说课稿2024-01-23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2022-11-27

花的勇气小学说课稿2022-10-14

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2023-12-18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