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

时间:2023-12-18 07:28:26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锦集11篇)由网友“欢欢小财主”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

篇1: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四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设计一些易混题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二).算一算,初步感知规律。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②.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2.郭老师用订书器为同学们订30个练习本和40个白报本,每个本需要2个书钉郭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个书钉。

①.再一步探究概括规律:

②.结论: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概括起来,说一说?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3.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4.利用乘法分配律

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给出题目,学生解答。﹚

(四).巩固运用规律。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① 2×( 6 + 5 ) = 2 × 6 + 5- - - - - 〖

② ( 25 + 7 )×4 = 25 ×4 ×7×4- - - - - 〖

③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2)连一连: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3)填一填:

①(12+40)×3= ×3 + ×3

② 15×(40 + 8) = 15× + 15×

③ 78×20+22×20=( + )×20

④ 66×28 + 66×32 + 66×40=( + + )×

(4)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多媒体演示】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20个,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足球22元 篮球25元

(五). 归纳概括,完善认识。

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2: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教材中实际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例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练习中安排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应用和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七册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主要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挂图出示例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经历探索、分析比较、得出规律

1、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集体订正,说出两个算式计算过程的含义

2、分析两个算式的联系,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结果都是求出的是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即:(65+45)× 5=65 ×5+45× 5

3、建立初步的概念,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

4、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深化延伸

1、做第1题,讲解2、3小题时重点强调相同乘数提出来,不相同的乘数相加,指出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2、完成第2题,提示第3小题74×1的1可以省略不写,

第4小题中什么数是相同的乘数

3、完成第3、4题,比较两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渗透简便计算的思想

4、做第5题,重点提示学生第2题 48×3-45×3可以写成(48-35)×3

把分配律中的加法类推到减法。

[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虽然在例题中没有出现,但现在这个知识结构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使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

篇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 X 8 25 X 4

25 X 6 X 4 7 X 8 X 5 2 X 3 X 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 40+4 )X 25 37 X 45+55 X 37

68 X 32+68 X 68 ( 80+8 )X 125

比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会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 时 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 2 、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 、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 、例 7 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

学生依据学习目标 , 自学课本 64 · 65 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用 6 、7 分钟的时间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想尽办法去记忆新知识。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掌握新知识。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强记忆。

老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己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一定会特别想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四、当堂测验,检验学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下面各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 X c = a X c+b X c

篇4: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我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二、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6、38页的《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项调研。发现学生能够初步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正确率为91.35%。但能对规律进行独立、完整归纳的只有20.1%。由此可见,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标: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尘埃,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能用已学的知识解释乘法分配律。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说教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谁知规律,设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说学法

动参与,乐于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学生的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乘法分配律。合作交流,体会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开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课前对学生进行调研。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设定为“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全过程让学生自主尝试”。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指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六、说教学过程:

乘法分配律是运算中的一个特例,怎样将它与实际背景相联系,这实在有一点难度。课前我做了这样的安排,先让学生讨论和积问题的意思,明确后,我就布置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和积问题”,把课前研究题设计为:主标题是研究一个和积问题,要求学生具体地完成三个小问题:①你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写出一个和积问题);②你的解法是:(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列式计算,写出算式);③你的发现是:(学生写出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带着问题多渠道的寻找答案、搜集材料)。

(一)激趣引入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展开探索过程

1、初步感知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

(4)列成等式。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通过观察、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掌握了一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验感悟。

(1)观察这些算式,或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2)验证算式,感悟规律

二、组织堂上交流小结:虽然这两个算式运算顺序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2、类比展开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类比列举、观察感悟、反思纠错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动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

4、揭示规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

设计意图: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要比生活更重要。数学毕竟不是生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打手成数学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它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所以,前面的教学环节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有所感悟,但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时,及时数学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小结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篇5: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我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索交流中去发现一般规律、去思考问题本质、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环节。

第一环节:以两道应用题作为复习,分别包含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既对先前学习的定律作简单回顾,也体验了算法多样化。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据儿童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巧妙地从生活购物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动手独立尝试计算出结果后互相交流,要求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

这中间包含乘法分配律以及它的逆运算,学生在计算的同时感受采用不同算法带来的方便。与此同时,有些小朋友能从中发现规律,就利用这样的机会对猜想进行验证。在丰富的素材的积累上,以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乘法分配率,并用a、b、c来表示这个规律。

第三环节:基础练习与巩固应用,本环节我设计多层次的练习,如:填空、判断正误,这可以加深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记忆;“看谁算得最快”组块练习,体会分配率计算的简便。

最后,第四环节: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问题。有的同学说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有的同学说学会用乘法分配律了。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比如:除法中是否存在分配律等。这就是课堂的延伸,知识的延续,这中间可能会出现很有价值的实际问题。

篇6: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运用】

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比赛激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放录像及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出示课件例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放录像)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顺序不同,对这一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不是巧合,我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并计算是否相等。

(放录像)学生写完后汇报,我将等式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式两边算式,去领悟思考,寻求规律。

(放录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我接着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出示课件与录像)学生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放录像)这样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逐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戏题。

(放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时课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运用。再告诉学生们这种规律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同学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及课件)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如何总结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以便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边放课件)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应用规律

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抢答题,必答题,自创题,风险题,让学生大胆尝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抢答题和必答题以基础题为主,体现正逆两方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变形练习,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潜能未开发的学生能体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创题是让学生自己相互当小老师,围绕乘法分配律出题目,相互进行检测;风险题是为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题目加深加难,激起优秀的学生求知欲望。第一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他发现算式里有相同的数139,把它提出来再乘剩下的几个数的和;第二题学生是这样理解的,199个25加1个25就是200个25。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这种发散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反思】

纵观这堂课,我认为这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把握得较好:

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出示连线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课前在设计激趣这个环节时,只考虑到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速度快,没想到演板时会出错。面对这一情况我冷静处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计算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三是设计分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是借助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教学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连线题、“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未尽人意的地方。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没有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生生评价;如果教师再多一些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我想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这块花园里,我愿勤奋耕耘,虚心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篇7:《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含两个信息窗,主要内容有: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延续。这节课以济青高速公路为背景素材,通过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的相遇信息,由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方法,发现和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体验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将数学问题有机结合,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多种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让学生通过探索体会知识间的联系,理解一些规律都是从一般规律概括出来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索、验证、理解乘法分配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

4、让学生了解简算在实际生活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简算意识。

学情分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对这方面的经验学生已有了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模式:

七步式对话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有效地预习,搜集资料,极大的扩充了课上有限的40分钟的时间。本节课的预习要求是:熟悉课本知识,并从生活中寻找分配率实例进行验证。有效地预习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创设有效地活动体验,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就会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及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趣,引入学习

同学们,两个运动中的物体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系,你知道 吗

(学生思考回答。)下面我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演示一下,看哪个 同学观察的最仔细。请学生交流汇报。

二、进行新课,迁移新知

1、观看图片,学习铺垫

这些图片是我们看到济青高速公路的场景,同学们都看 的很认真,你们了解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自主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信息窗图片),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 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 出: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相遇时大客车比小客车多 行市驶了多少千米济南到青岛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合作探究

我们来解决“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同学们分组交 流、解答。

(3)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解答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用 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4)学生独立列式,并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3、精讲点拨

刚才我们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同学们用了两种方 法,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刚才的发现,你 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说一说,大胆猜想。

请你在小组内举出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帮助完善发现的规律。

同学们真棒!发现并验证“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的规律,叫做乘法的分配

律。”教师板书课题名称:乘法的分配律

我们能像前面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哪样,用字母表示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xc=axc+bxc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一想,连一连

(15+85)x7 325x(99+1)

325x99+325 34x45+34x55

34x(45+55) 15x7+85x7

23x24+23x76 23x(24+76)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火眼金睛辨对错

四、感悟收获 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学生谈一谈。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分配律

(a+b)xc=axc+bxc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8: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传统的相遇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含义上;因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为此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的分配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也确定为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标: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求平均数的教学时,利用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共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你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山东境内有哪几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你

知道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师简要介绍我国及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

情况。(板书课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

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青岛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是:()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入学生进入学习过程。】

紧接着进入第二环节:

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观察、猜想、比较、归纳、验证、

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具体可分四步进行:

1、解决问题

师::“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就是求两辆车两小

时行驶的路程和。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借助课件或画出线段图,表示出解决这个问题

的两种思路。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后,师适当板书。一种思路是先求每辆车分别行

驶的路程,再求公路的全长。110×2+90×2=400(千米)。一种是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

路程和,再求2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10+90)×2=400(千米)

2、观察猜想

师: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

师:根据前面所学的定律,结合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提出猜想。(110+90)×2和110×2+90×2可能相等。

3、验证猜想:

你们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并进行记录,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发现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

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学生仿照(110+90)×2和110×2+90×2写算式。验证揭示了这些例子共同特点,就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和里的每一个加数……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

4、用字母表示规律,

你能用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表示,师板书。

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a+b)・c=a・c+b・c.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生交流是怎么链接的,为什么

这样链接?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3、第三题,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在小组内交流结果,说说错的原因并将错误的

算式进行纠正。

四、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评价一下你和小组同学的表现吗?

板书设计:               济青高速公路

方法一  110×2+90×2=400

方法二  (110+90)×2=400

篇9: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综观上述设计,在创设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通过猜想验证巩固规律 ――简单运用规律。我执教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已有两年,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了上述教学流程,并不断地充实、完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数学课堂“活”起来。通过这样精心的安排,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呈现了数学思维规律的探索过程。

篇10: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64-66 页。(人教版)

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 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 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㈡ 探究概括规律:

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多媒体操作引导

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演示

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

结论: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概括起来,说一说?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3.逆用乘法分配律、

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

三. 质疑联想,拓展认识。

四.巩固运用规律。

(一) 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① 2×( 6 + 5 ) = 2 × 6 + 5- - - - - 〖

② ( 25 + 7 )×4 = 25 ×4 ×7×4- - - - - 〖

③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二)连一连: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三)填一填:

①(12+40)×3= ×3 + ×3

② 15×(40 + 8) = 15× + 15×

③ 78×20+22×20=( + )×20

④ 66×28 + 66×32 + 66×40=( + + )×

(四)做一做: ① 103×32 ② 99×32

(五)巩固与发展

(六)课外发展

五.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多媒体演示】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排球各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 ?

22元 25元

六. 归纳概括,完善认识。

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八堡小学 张建霞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1、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举例:设计学生买校服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出主意。出示:“一件上衣35元,一条裤子25元,买3套校服。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35 + 25)×3 = 60×3 = 180(元)、35×3 + 25×3 = 105 + 75 = 180(元)。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形式表示:

(a + b)× c = a × c + b × c

3、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的知识延伸。出示一些扩展型的练习:由102×43和37×9+63×9到 66×28 + 66×32 + 66×40再到(250—115)×4和(245—110+25)×4,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两个数的差,也可以是三个数的和,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整,也为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埋下伏笔。

总之,在这堂课中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充分调动起来。

篇11: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运用】

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比赛激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顺序不同,对这一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不是巧合,我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并计算是否相等。学生写完后汇报,我将等式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式两边算式,去领悟思考,寻求规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我接着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学生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这样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逐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戏题。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时课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运用。再告诉学生们这种规律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同学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如何总结乘法分配律。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以便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应用规律

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抢答题,必答题,自创题,风险题,让学生大胆尝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抢答题和必答题以基础题为主,体现正逆两方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变形练习,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潜能未开发的学生能体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创题是让学生自己相互当小老师,围绕乘法分配律出题目,相互进行检测;风险题是为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题目加深加难,激起优秀的学生求知欲望。第一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他发现算式里有相同的数139,把它提出来再乘剩下的几个数的和;第二题学生是这样理解的,199个25加1个25就是200个25。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这种发散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反思】

纵观这堂课,我认为这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把握得较好:

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出示连线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课前在设计激趣这个环节时,只考虑到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速度快,没想到演板时会出错。面对这一情况我冷静处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计算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三是设计分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是借助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教学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连线题、“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未尽人意的地方。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没有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生生评价;如果教师再多一些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我想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这块花园里,我愿勤奋耕耘,虚心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数学上册小数乘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说课稿

《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的优秀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混合运算一》

第一册有理数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获奖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乘法分配律的说课稿(锦集11篇)】相关文章:

乘法的分配律教学说课稿2022-12-11

讲解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2023-04-02

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2022-04-30

平平的手说课稿2022-05-06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2022-08-31

《分数乘法一》说课稿2022-05-13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2023-06-20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2022-09-12

分数乘法说课稿人教版2022-08-08

《代数式》优秀说课稿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