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横幅》说课稿(共12篇)由网友“柳德米拉”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漂亮的横幅》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漂亮的横幅》说课稿
《漂亮的横幅》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漂亮的横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漂亮的横幅》是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作品演示,让学生得知艺术字能增强版面的表现效果,激发兴趣,进而掌握Wrd文档中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学会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修饰艺术字,以及在Wrd文档应用艺术字,为下一节课“宣传窗制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艺术字的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名言警句的搜集,课上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采集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艺术字的作用,感受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修饰艺术字。
二、教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本课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位同学搜集一句名言警句。课上利用网络直观教学,通过创设情景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教学中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我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新知识。在学会新知识的基础上,横向联系(格式工具栏与艺术字工具栏),自主探究,学会运用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三)创新作品,综合运用。
(四)拓展思维,归纳总结。
具体阐述: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源于好奇心。首先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名言警句,在上课伊始作以汇报,自己读一读,说说对这句名言警句的理解,然后把它输入到Wrd文档中。学生都会有展示一下自己搜集成果的想法,教师顺势导入:“一句句精炼的名言警句,多么富有哲理啊,老师也搜集到了许多名言警名并把其中的一个做到了Wrd文档中,(此时教师出示用艺术字制作的横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文档)想一想与大家刚才输入的文字哪个更漂亮些?大家想不想把自己搜集到的用艺术字制作出来?”层层诱导,激发兴趣。然后教师通过网络教学软件直观演示用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来制作横幅。而后学生自由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在本环节中通过交流搜集的名言警句,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警句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在提出问题、出示作品和直观演示讲解的驱动下,激发了学生由好奇向兴趣的转变,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学生用艺术字在Wrd文档中插入了自己的名言警句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曾经学习过对文字的修饰,可以使用格式工具栏来设置。那么今天我们在文档中插入的艺术字也是可以修饰的。(教师演示艺术字工具栏的选择)我们发现艺术字工具栏上有很多按钮,它们的功能都很强大,同学们结合格式工具栏的使用,相信一定能够找到答案。”利用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的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加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3)创新作品,综合运用。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此环节布置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字工具栏的功能,来制作一个竖幅。完成后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展示时说说是通过什么方法完成的,使用了哪些艺术字效果?还用了哪些字体等。继而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出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兴趣的培养。
(4)拓展思维,归纳总结。
通过观看中图片,(如生活中具有创意的文字,建筑等)让学生体验艺术,感受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后教师做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恰当的修饰艺术字了。通过艺术字的学习也使我们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也能创造艺术,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多多观察,勤于动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篇2:漂亮的横幅 教案
课题
漂亮的横幅
课程时间40
教
学
目
标
1、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能够对艺术字进行简单的调整;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艺术字。2、通过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艺术字标语,让学生了解艺术字的特点,感受艺术字的美感。3、学生能够独立的去阅读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教 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能简单调整艺术字。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情景设计和美化艺术字。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设备,手抄报,演示文稿课件。 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艺术字标语,如报纸、书刊、杂志、广告等封面上的标题或标语。教学方法 主题任务式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落实目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在我们校园里,都有哪些传播校园文化的作品呢?(课件展示:一组带有艺术字设计的校园文化照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艺术字设计“漂亮的横幅”(板书)!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你想成为艺术字设计师吗?(课件)要通过三个任务挑战才能获得这个称号!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挑战呢?初试锋芒----任务一:用艺术字制作一幅横幅(课件展示)如何插入艺术字简单调整小展身手----任务二:进一步美化艺术字艺术字工具栏,在工具栏上有一些操作按钮,通过这些操作按钮,我们可以进一步美化艺术字!三、大展身手—发散思维,综合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艺术字作品。(展示课件---生活中应用艺术字的例子)任务三:设计一个横幅,写上你对教师最想说的话!四、展评作品,交流经验五、课堂小结,知识延展怎样让我们的艺术字变得更生动?要是能为艺术字会标插入一个背景图片,会怎么样呢?那么怎样在word里插入图片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学生观看课件积极思考,并并总结归纳艺术字的概念 设置主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同学们按着刚才的方法尝试着完成横幅的制作!赶快动手试试吧!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和大小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进一步美化所插入的艺术字!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员分别汇报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讲评 激趣学会插入艺术字,简单调整美化艺术字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制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板书
设计
任务一、用艺术字制作一幅横幅 任务二、进一步美化艺术字 任务三、独立创作,自由发挥教学
反思
加强学生的打字速度与指法练习,盲打水平有待于提高篇3:漂亮城堡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以创新为内涵,以想象画为形式,以教材为基点,以《漂亮城堡》为依托,丰富和拓展富有创意、操作有效的绘画课堂教学新形式,并突出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培养学员对美的表现能力。
著名的现代教育先驱蒙台梭利主张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本课努力尝试让孩子用多种工具材料表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城堡,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有利于发展学员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通过造型、色彩和音乐进行思维的。美术课的优势就是可以更多地让学员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并不只是提供抽象的符号。本课以大量的城堡信息,为学员感知物体形象,拓展思维提供媒介,使其能在丰富的直观表象刺激中扩张思维。
3、有利于促进学员个性化的发展。
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学员的个性发展,鼓励学员在创作过程中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画出奇思妙想的作品。美术教育必须为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最适宜和最宽松的环境。
二、教材分析:
现代化的建筑日新月异地映入孩子们的眼帘,富有民族和传统特色的本土建筑感染着他们,而神奇、梦幻的童话以超现实的形式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敞开了自由遐想的空间,所以本课要求他们在对各种各样城堡感知、回忆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城堡,从生活中发现美,又超越生活地表现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基本型,会用大小不同的形状和各种色彩概括、组织、装饰建筑物。
(2)、过程与方法:拓展思维,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意表现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建筑物不同形式的美及其与生活的关系,体会了解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激发学员美化生活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而一般重点部分往往也就是难点所在。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重点:感受城堡的外型美感,引导学员大胆想象、创作
(2)、难点:想象并表现出富有创意的“漂亮城堡”。
五、教具:
以不同方法表现城堡的范画作品四幅,著名城堡图片和儿童优秀绘画作品若干幅。
六、学具:
黑色马克笔、银笔、油画棒、水粉笔;彩色卡纸、刮画纸、水粉纸;水粉颜料等。
七、课时:
3课时
八、学情:
兴趣是学习绘画的原动力,本课的教学主体是普遍年龄在6至7岁,基本处于幼儿园大班这一认知程度的中级班学员,他们相对于初级学员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和内容,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去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抓住学员的心理,有效地驾驭了课堂。
九、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员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1、情境创设法:课始,利用悬念导入、故事描述和直观形象的电脑画面,把学员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2、提问法:在本课教学中,多问学员几个为什么,启发学员思考,因为没有问题,没有思考就得不到思维的发展,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员的思维发展。
3、发现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员通过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4、启发诱导法:分析城堡的组成形状,启发学员生活中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城堡,解放学员的大脑,让他们大胆想象,解放学员的手,使他们放手表现,解放他们的嘴,让学员表达自己的意见。
十、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员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交流合作讨论法:教师提示问题,让学员仔细思考,相互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员的思维在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纵横驰骋,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2、练习法:是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3、对照法:在本课的教学与绘画练习中,我出示了收集的多幅优秀学员作品及范画,让学员对照比较,激发学员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十一、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授新课,自主学习------想象作画、展示互评-----课后拓展
(一)、欣赏图片,创设情境:
1、设问导入 。
“小朋友们,你们听过童话故事吗?故事里国王、王后、王子和公主住在什么地方啊?”
2、想看更多的城堡吗?让我们一起去畅游城堡王国,欣赏世界著名的城堡建筑。
提示:城堡是一种非常高大而壮观的建筑,它除了可以居住还可以防御外敌。城堡里还有着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呢!
3、激发幼儿的设计城堡兴趣。
我们家乡的新楼房建得可真多啊,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小朋友想一想若是我们的家乡也有一幢美丽而又神秘的城堡,一定会吸引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前来参观,我们就会交到更多的朋友,那该多好啊!现在就让我们为家乡设计一幢漂亮的城堡怎么样?
(二)、启发讨论,开拓思路
1、黑板演示,互动交流:
教师边板演,边将城堡做拟人化设问:
1)城堡的头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圆锥形、平顶、彩条状的、或者瓦楞形的……
2)城堡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还是不规则的……
3)城堡衣服上的口袋、纽扣是什么样的:方格窗、百叶窗还是圆形窗……单扇门、双扇门、或是旋转门、卷帘门……安装在什么地方?
2、大家都来设计城堡,怎样才能把城堡表现的与众不同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小画家是怎么画的吧,展示优秀儿童画作品,启迪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来设计城堡:
1)联想置换法。如将大树、铅笔毛笔、蘑菇、苹果、桃子、帽子、靴子、瓶子、鱼、蜗牛、毛毛虫、爱心等等联想成城堡。可将城堡置于陆地、海底、月亮上,甚至让城堡飞翔起来等。
2)添加组合法。如可将各种互不相干的事物拼组起来,添加图案,变成有趣的城堡等……
(三)、温馨提示,创前引导:
1、要注意建筑的大小搭配、高低错落、造型奇特。
2、以装饰色彩表现,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3、增添情节,用简单的童话角色或景物来添加以丰富画面。
(四)、鼓励创作,巡视指导:
1、教师对几种绘画方法进行简要技法指导,提示注意点。
2、幼儿自愿分成四组:刮画法组、油水分离画法组、线描法组、银笔造型法组,采用不同的绘画材质与绘画方法进行创作,赛一赛,看看哪种方法创作的效果更好,哪组小朋友画出的城堡更好看。
3、小朋友开始作画,教师鼓励大家大胆想象,自由作画,画砸了没关系,再重来。
4、教师再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差异化辅导,在城堡基本成型,进入完善阶段时,提示“八个一”:即“加一加”、“扩一扩”、“反一反”、“改一改”、“搬一搬”、“变一变”、“代一代”、“连一连”。力图使每个学员都能画出想象丰富、画面丰满、整体感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快乐。在巡视时要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员出现的问题,但不要干涉太多。
(五)、作品展评,体验成功:
1、看到一幅幅妙趣横生、奇思妙想、生动感人的作品,我与学员们都被迷住了:迪斯尼城堡、太空城堡、大树城堡、帽子城堡、靴子城堡、海螺城堡、蘑菇城堡、望远镜城堡、乐器城堡、会飞会游的城堡等等,无不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纸上,更为可喜的是每座城堡里都还有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2、自述互评:让学员介绍自己的作品,彼此交流学习,培养学员欣赏评述能力。此目的是让学员在自评的过程中鼓励学员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在学员互评的过程中,鼓励学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通过这样的交谈方式,学员便学会了如何欣赏作品、如何发现作品的问题及如何评价。
3、教师评价:教师依据作品的形式、创意、完整度、技巧、美感等因素赞赏本班小朋友的优秀画作,并推荐给建筑师做参考,让大桥镇尽快建成一座漂亮的城堡!
4、作品展示:选择一批优秀作品,集中张贴在班级画廊进行展示。
(六)、课后拓展:
让小朋友课后在家长的配合下以橡皮泥为材料,制作一幅城堡泥塑,进一步体验不同材质产生的神奇效果。此过程是让学员对美术学习产生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培养学员对美术的热情。也是为了巩固新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员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
十二、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想象画的教学让学员关注建筑物不同形式的美及与生活的关系,体会了解建筑物的文化内涵,真正懂得美来自生活,美来自创造。以期促发学员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愿望与能力,进而解决绘画教学中创作素材难找的问题。
本课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以学员都感兴趣的事物和容易使用的材料为主,以简洁、明快、生动、大方的形式进行表现,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展开,有效的激发了学员的创作欲望,拓展了学员的艺术视野,发展了学员的艺术修养与表现能力,同时也渗透了爱家乡的情怀。使学员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物物皆能表现美的道理。
篇4:漂亮的花边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9课《漂亮的花边》,本课是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也是一节设计制作课。设计,对于提高人类生活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精美的花边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花边对称重复的形式美。这种不断变换的形式可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相关知识点。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制作花边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美术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各种形式的花边,认识花边图案的图形特点,感受花边的美。
难点:在于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设计制作花边,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行为特点和认识规律,加上本节课属于新知识领域,技能性较强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演示法:
3、激励评价法:
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仅仅扮演一个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快乐的体验,真正做到玩中学,在玩中创造。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体现课程设计,侧重学生实践体验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分5步。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先说导入部分,我认为巧妙的导入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本课的导入我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首先由我表演小魔术——将一朵小花瞬间变出许多朵一样的小花,并在黑板上拼贴成一条花边展示(这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一朵小花和一排小花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艺术感受,视觉效果上分析)
由我归纳:由一个基本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排列的带状纹样就叫花边,具有一种规律秩序的美。(引出新课:漂亮的花边)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回忆并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漂亮的花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多留心身边的物品,发现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再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来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精美花边。(给学生美的享受,为后面的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2、探索观摩,认知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尝试着归纳花边的图形特点,以及制作方法。
继而由我示范制作方法。
①绘画的花边(直接画两种)
先画出一个基本纹样,画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我画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再在旁边依次画出第2个、第3个、第4个……就形成了一条花边,除了这种左右方向的排列方式外,也可以依次向上向下排列(同时示范上下排列的花边)。
向学生强调必须是同一个基本纹样重复的排列。
②剪贴的花边
接下来我要直接剪一条连着的花边,准备好一张纸条,将它对折2次,把设计好的基本纹样画在纸上,(因为要剪一条连着的花边,所以这个纹样必须是连续的,一定要画到纸的边缘,否则剪下来的花边就散了)再拿起剪刀沿着图案的边缘线去剪,这时向学生强调,使用剪刀这类锋利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剪下的垃圾也不要随意乱扔。剪的时候,先剪出整体的形状,再剪细节部分,遇到镂空的地方,教学生用局部对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用剪刀剪二下,出现一个小孔,把剪刀尖放进小孔里沿着边缘线剪就可以,打开后就是一条连着的花边。
③拼摆的花边(实物)
除了能用笔画、用剪刀剪出各种漂亮的花边外,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实物,比如衣服上的纽扣,树上的树叶,都能拼摆贴成立体的花边。(当然也要选择同样的物品来拼摆)
通过我的演示,再一次加深学生对花边图形特点的认识以及制作方法的了解。
3、积极体验,创造表现。
二年级下册第9课(漂亮的花边) 说课稿,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在学生作业环节我将设定为激烈的花边设计大赛,我会把剪成花瓶、连衣裙形状的纸板分给同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思维,为其装饰上漂亮的花边,并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来完成。
在学生体验过程中,可能会有这几种情况出现:
有的同学画的图案太复杂,看不清楚需要剪掉的`部分,告诉学生可以给它做上记号,如画×或涂上阴影。
还有些同学制作好花边后,不知道怎样去装饰花瓶或连衣裙,我会引导学生根据花边的大小、长短选择合适的部位去装饰,如短小的花边装饰在瓶口、领口,而较长的花边可装饰在瓶身、裙边,并注意色彩的搭配。
还有两个方面我会特别注意:一是针对个别对花边图形特点理解不透彻,制作起来有困难的同学,引导同组同学对他进行帮助,让大家养成互助互乐的好习惯。而对那些画得漂亮,剪得精彩的同学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制作,创造出更多更棒的作品来。
4、评价欣赏,提高审美。
先自评:每组派代表将本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说出作品的创意制作方法,以及作品什么地方最棒。
再互评:学生之间尽情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同时构建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最后我将本着激励学生的原则,保护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最具团队合作奖”。
(这样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在思索答案的同时,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回顾,加深了学习的印象。最后留给学生一个问题,以后想怎样用花边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提高他们美化生活的能力)。
篇5:《漂亮的扎染》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漂亮的“扎染”》是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感受民间艺术” 单元分为三节课,此单元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美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作品既和课本中的学院派美术风格窘异,又和孩子们的涂鸦作品不同。但却体现着拙朴的美,这点与孩子们的审美观也极其相似。学惯课本的学生也总是对民间艺术的制作方法充满好奇,特别是生活中没见过的民间绘图方式求知欲很强。因此本单元本课既能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和能力,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图形学有所用,又培养工艺制作的严谨性,同时也对学生了解有关美术知识、民间历史也很有必要的。本单元采用的是民间传统艺术中的扎染与蜡染,虽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但是制作起来又简单,学生对此会很感兴趣。
《漂亮的“扎染”》是其中的第一节课。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尝试用简单材料(新闻纸),通过基本的点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进而感受染纸的天然合成之美。了解染纸的制作方法,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对于小学三年级大部分学生来说,对“扎染”这一名词可能从电视或其它途径听到过,也可能在平时见到过一些扎染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品,但谈及对于民间扎染工艺的真正了解还是不充分的。通过动手制作染纸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族纺织品染色工艺,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感受能力、简单的绘画技法和手工制作经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活动讨论的重点放在染纸的基本方法、染出丰富色彩的图形等方面,通过媒体的展示,学生的自学,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强调不同的折纸方法产生的不同图案,而不同的折纸方法和不同染法又将形成丰富的图案与色彩变化。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信息量,我设计了学生上机自学的环节,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折叠方法和染法,并使省、生生互动中加以归纳总结。由于制作简单,色彩丰富,学生又能大胆想象,他们兴趣会非常浓厚。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民间扎染的工艺,尝试用简单材料(纸或布),并运用基本的扎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运用不同的折纸方法,以浸染、点染等技法进行染纸练习,感受类似的扎染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不同的折纸方法,学会染纸的染色用
法是重点,在折纸过程中的规范程度、浸染的角度、面积和时间的把握和染出丰富色彩的图形是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与”为“启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一个“导”字,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结论都由导得出,学生总结结论。那么,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到知识。具体的说,在本课的学习中,安排了观察、比较、自学、归纳、演示、组合创作、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直观教学法,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我采用了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浸染法和点染法,使复杂的“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讲解法的运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借助欣赏,我利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优美的背景音乐,生动的画面展示,让学生通过媒体,了解民间扎染制作过程,扎染艺术的特点,并联系生活,运用扎染丝巾的欣赏勾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类扎染用品的`回忆。如:衣服、背包、领带、桌布等等,从身边生活用品入手,导入新课。用简单材料,运用基本的点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既接近儿童生活,又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感官的看、听与想象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去参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学生掌握重、难点起到积极的作用。
3、运用自学法,抓住关键,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中大量运用的自学法,引导学生根据兴趣,抓住问题的关键,上机自学折纸的方法,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学会各种折的方法,并在学生相互交流中使大部分的学生都学会折的方法。设计学生上机自学的环节,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快通过自学得出结论,进而学生也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使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4、运用演示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而开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绘画创作能力。
讲完折纸的方法后进行染纸的演示,看老师都用了哪些方法,怎样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兴趣较高,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快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进而学生也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保持差,能接受一些专业术语与一点概念性的东西。在讲课时提高了效率。比如说:在讲折纸时,我大胆总结,概括出几种常见的折法:揉纸法、对折法、辐射法。在讲染纸时,概括出几种常见的染法:浸染法、点染法。增加了形象性与直观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运用。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1、创境激情,激发兴趣。
2、化难为易,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演示做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设计练习,巩固创新,调动学生的制作积极性。
5、课堂小结,总结全课,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二)、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我这节课,采用拼帖式的板书设计。在讲课过程中一步步出示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篇6:漂亮的鞋印说课稿
背景:
我今天选择说课的主题内容是“我自己”。我的教育对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情绪体验的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班幼儿安排的活动内容要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我在“我自己”这个大主题背景下,根据小班幼儿喜好和生活经验,将预设一些活动,如“自己的玩具”、“我的漂亮衣服”、“我自己的家”、“我的小手和小脚”等小主题。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活动——“漂亮的鞋印”就是“我的小手和小脚”小主题下的一个集体活动。
这里介绍一段小插曲。有一天我班的萱萱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团橡皮泥踩在了脚下,萱萱的鞋底花纹便清晰的印在橡皮泥上面。我拾起橡皮泥对萱萱说:萱萱你的鞋印真好看。其他小朋友听到了也凑了过来,争着看那团橡皮泥。我忙说:你们的鞋底也有着秘密,不信你抬起脚自己看看。孩子们都抬起了自己的小脚看了起来。于是孩子们的兴趣点从橡皮泥的花纹迅速过渡到对自己鞋底产生兴趣,看看自己的小脚、讲讲花纹……于是我就萌发了开展这个集体活动的意念。
大家都知道鞋子是千姿百态的,有名称的不同、有质地的不同、有外形的不同、有功能的不同等,对于小班幼儿,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区别事物,鞋子的不同中最直观的就是外形,幼儿对此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但鞋子除了上面花样的变化,其实鞋底也有许多学问,藏着许多秘密和教育契机,这也是平时常常被老师和孩子们忽略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观察、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能大胆地表达表现。
2、通过与鞋印做游戏,引发幼儿对自己鞋子的喜爱,体验和鞋子做朋友的快乐。
活动流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
第二个环节:我和鞋印做朋友
第三个环节:鞋子、鞋印手拉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小班的孩子好动、好玩,认识学习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鞋子跳舞了”就能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为了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玩,在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上我从“大”上面做文章。我准备大的颜料盆,幼儿可以双脚踩在盆里;还有半个教室大的图画纸,图画纸不是以一张方方正正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条大路的方式,弯弯的,围着教室展开,大路的宽度大约可以让四个孩子平排行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自由的印画,同时又便于下一个环节孩子欣赏自己的作品;另外我还会和家长取的'联系,发挥家长的资源和教育配合者的作用,让家长当天给孩子穿着一双鞋底花纹明显的鞋子。“鞋子跳舞”还离不开音乐。我会在活动中放一段欢快的背景音乐,并带着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会儿在颜料盆里走走,一会儿在纸上跳跳、扭扭、踏踏,还可以跟着音乐引导幼儿快快的走、慢慢的走,让鞋印印满纸上的每一个角落。在活动中我还要关注一些胆小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走、大胆的印,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动作过快过强的孩子,要他们小心,不撞痛别人、不打翻颜料盆……整个第一环节强调营造一种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体验鞋子跳舞的快乐,让孩子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第二个环节“我和鞋印做朋友”,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我要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一开始教师与孩子围坐在大路旁,告诉孩子我们跳舞跳累了要休息一下,鞋子也累了,让它也休息休息。这种带有情感的话语可以激发幼儿对自己鞋子的喜爱和保护的情感,也为了让孩子脱下鞋子,把鞋底朝上,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鞋印。然后是一个分享交流的过程。分享交流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是让幼儿尽情尽兴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观察和发现中,孩子的积极性一定非常的高,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作品,同时,孩子一定会发现鞋底花纹也有不同:有的是一条条的,有的是有图形变化的,还有的印有小动物……通过观察使孩子们知道原来别人的鞋印和自己的不一样,有这么多的鞋印,丰富了孩子们的感性认识。这时我还会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们的鞋印大小不一样?”“为什么这个鞋印只有半个”“为什么这个鞋印这么清楚?”“为什么这里鞋印多那里鞋印少?”……在观察比较中帮助孩子回忆跳舞时的情景——抬起脚跟走鞋印只留下半个,印出来清楚的是慢慢走的时候留下的,鞋印大小不一样是因为我们小朋友的脚大小不一样……在活动中,孩子的语言表达是一个关键问题,小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的东西,多数是以单词的形式出现,如圆圆的、弯弯的,有米老鼠等等,这时老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根据小班下期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通过编顺口溜的形式,把花纹与孩子生活中的某些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和想象力,这也是这个活动的难点部分,如一条条的就可以编成“鞋印鞋印真漂亮,就象小河流啊流”,又如鞋底有个米老鼠,就可以编成“鞋印鞋印真漂亮,米老鼠对我笑哈哈”……
《课程指南》中提出3岁的儿童爱模仿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模仿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所以我鼓励孩子跟着老师一起念、一起编。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我要注意引导,如“鞋印鞋印真漂亮,圆圆的像什么呀?”孩子就会结合生活讲出像气球、像泡泡,教师应及时回应,把孩子的回答编进去,并鼓励孩子自己大胆的编,逐步从单词形式过渡到简单句子型。这个要求对孩子已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看看、讲讲、编编中,幼儿的表达内容在不断的变化,这样不断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起幼儿学说顺口溜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回答,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如有孩子发现了自己的鞋印,老师就要加以表扬,并用“***小朋友鞋印真漂亮,……”以此激发孩子寻找自己的鞋印的兴趣。
第三环节“鞋子和鞋印拉拉手做朋友”。孩子看了各种各样鞋底花纹,还和老师一起编了顺口溜,他们一定还想找找自己印的鞋印在哪里,所以我决定在最后一个环节再次让孩子们动一动。这时颜料也基本干了,因此最后一个环节就可以让孩子拿着自己的鞋子,看看、走走、找找,这时欢快的音乐再次响起,愉快的寻找游戏开始了。其实,这也是一个配对游戏,找到自己的鞋印就站上去或把鞋子放上去就代表朋友找到了,孩子们还可以相互之间看看找找,并自由进行交流“我的鞋印在这里”“我的鞋印弯弯象小河”……这一过程可再次让孩子们体验我和鞋子做游戏的快乐。
整个活动都是围绕孩子自己的鞋子展开的,充分展现孩子自主的表达表现,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感知,满足了孩子的好动和好奇心,又能激发他们对自己鞋子的喜爱,知道鞋底的秘密。在活动中,老师是引领者,幼儿是主体,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会去帮助胆小的孩子去游戏、去表现;教师也要保护敢说敢做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肯定;还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可以引导他们从模仿开始,为每一个孩子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其次,活动中我还尽可能抓住活动中教育契机,利用孩子身边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给予孩子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如:孩子在玩色时再现对颜色的认知、老师还可以提醒孩子在行走时尽量不要踩到别人的脚印,这可以促进幼儿走的动作发展;在观察时可以比较大小、多少等等。
接下去,在延伸活动和其他活动中,我将继续引导幼儿开展“鞋印变变变”的活动,让幼儿在印好的鞋印上大胆想象和创造;请幼儿回家去观察大人的鞋子,看看爸爸妈妈的鞋底会有什么秘密、大人的鞋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充实,整合。
篇7:漂亮的鞋印说课稿
漂亮的鞋印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观察、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能大胆地表达表现。
2、通过与鞋印做游戏,引发幼儿对自己鞋子的喜爱,体验和鞋子做朋友的快乐。
活动流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
第二个环节:我和鞋印做朋友
第三个环节:鞋子、鞋印手拉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小班的孩子好动、好玩,认识学习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鞋子跳舞了”就能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为了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玩,在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上我从“大”上面做文章。我准备大的颜料盆,幼儿可以双脚踩在盆里;还有半个教室大的图画纸,图画纸不是以一张方方正正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条大路的方式,弯弯的,围着教室展开,大路的宽度大约可以让四个孩子平排行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自由的印画,同时又便于下一个环节孩子欣赏自己的作品;另外我还会和家长取的联系,发挥家长的资源和教育配合者的作用,让家长当天给孩子穿着一双鞋底花纹明显的鞋子。“鞋子跳舞”还离不开音乐。我会在活动中放一段欢快的背景音乐,并带着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会儿在颜料盆里走走,一会儿在纸上跳跳、扭扭、踏踏,还可以跟着音乐引导幼儿快快的走、慢慢的走,让鞋印印满纸上的每一个角落。在活动中我还要关注一些胆小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走、大胆的印,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动作过快过强的孩子,要他们小心,不撞痛别人、不打翻颜料盆……整个第一环节强调营造一种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体验鞋子跳舞的快乐,让孩子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第二个环节“我和鞋印做朋友”,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我要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一开始教师与孩子围坐在大路旁,告诉孩子我们跳舞跳累了要休息一下,鞋子也累了,让它也休息休息。这种带有情感的话语可以激发幼儿对自己鞋子的喜爱和保护的情感,也为了让孩子脱下鞋子,把鞋底朝上,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鞋印。然后是一个分享交流的过程。分享交流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是让幼儿尽情尽兴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观察和发现中,孩子的积极性一定非常的高,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作品,同时,孩子一定会发现鞋底花纹也有不同:有的是一条条的,有的是有图形变化的,还有的印有小动物……通过观察使孩子们知道原来别人的鞋印和自己的不一样,有这么多的鞋印,丰富了孩子们的感性认识。这时我还会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们的鞋印大小不一样?”“为什么这个鞋印只有半个”“为什么这个鞋印这么清楚?”“为什么这里鞋印多那里鞋印少?”……在观察比较中帮助孩子回忆跳舞时的情景——抬起脚跟走鞋印只留下半个,印出来清楚的是慢慢走的时候留下的,鞋印大小不一样是因为我们小朋友的脚大小不一样……在活动中,孩子的语言表达是一个关键问题,小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的东西,多数是以单词的形式出现,如圆圆的、弯弯的,有米老鼠等等,这时老师的作用除
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根据小班下期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通过编顺口溜的形式,把花纹与孩子生活中的某些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和想象力,这也是这个活动的难点部分,如一条条的就可以编成“鞋印鞋印真漂亮,就象小河流啊流”,又如鞋底有个米老鼠,就可以编成“鞋印鞋印真漂亮,米老鼠对我笑哈哈”……
《课程指南》中提出3岁的儿童爱模仿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模仿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所以我鼓励孩子跟着老师一起念、一起编。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我要注意引导,如“鞋印鞋印真漂亮,圆圆的像什么呀?”孩子就会结合生活讲出像气球、像泡泡,教师应及时回应,把孩子的回答编进去,并鼓励孩子自己大胆的编,逐步从单词形式过渡到简单句子型。这个要求对孩子已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看看、讲讲、编编中,幼儿的表达内容在不断的变化,这样不断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起幼儿学说顺口溜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回答,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如有孩子发现了自己的'鞋印,老师就要加以表扬,并用“***小朋友鞋印真漂亮,……”以此激发孩子寻找自己的鞋印的兴趣。
第三环节“鞋子和鞋印拉拉手做朋友”。孩子看了各种各样鞋底花纹,还和老师一起编了顺口溜,他们一定还想找找自己印的鞋印在哪里,所以我决定在最后一个环节再次让孩子们动一动。这时颜料也基本干了,因此最后一个环节就可以让孩子拿着自己的鞋子,看看、走走、找找,这时欢快的音乐再次响起,愉快的寻找游戏开始了。其实,这也是一个配对游戏,找到自己的鞋印就站上去或把鞋子放上去就代表朋友找到了,孩子们还可以相互之间看看找找,并自由进行交流“我的鞋印在这里”“我的鞋印弯弯象小河”……这一过程可再次让孩子们体验我和鞋子做游戏的快乐。
整个活动都是围绕孩子自己的鞋子展开的,充分展现孩子自主的表达表现,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感知,满足了孩子的好动和好奇心,又能激发他们对自己鞋子的喜爱,知道鞋底的秘密。在活动中,老师是引领者,幼儿是主体,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会去帮助胆小的孩子去游戏、去表现;教师也要保护敢说敢做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肯定;还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可以引导他们从模仿开始,为每一个孩子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其次,活动中我还尽可能抓住活动中教育契机,利用孩子身边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给予孩子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如:孩子在玩色时再现对颜色的认知、老师还可以提醒孩子在行走时尽量不要踩到别人的脚印,这可以促进幼儿走的动作发展;在观察时可以比较大小、多少等等。
接下去,在延伸活动和其他活动中,我将继续引导幼儿开展“鞋印变变变”的活动,让幼儿在印好的鞋印上大胆想象和创造;请幼儿回家去观察大人的鞋子,看看爸爸妈妈的鞋底会有什么秘密、大人的鞋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充实,整合。
篇8:漂亮的花边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9课《漂亮的花边》,本课是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也是一节设计制作课。设计,对于提高人类生活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精美的花边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花边对称重复的形式美。这种不断变换的形式可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相关知识点。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制作花边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美术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各种形式的花边,认识花边图案的图形特点,感受花边的美。
难点:在于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设计制作花边,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行为特点和认识规律,加上本节课属于新知识领域,技能性较强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演示法;
3、激励评价法。
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仅仅扮演一个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快乐的体验,真正做到玩中学,在玩中创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体现课程设计,侧重学生实践体验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分5步。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先说导入部分,我认为巧妙的导入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本课的导入我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首先由我表演小魔术——将一朵小花瞬间变出许多朵一样的小花,并在黑板上拼贴成一条花边展示(这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一朵小花和一排小花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艺术感受,视觉效果上分析)
由我归纳:由一个基本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排列的带状纹样就叫花边,具有一种规律秩序的美。(引出新课:漂亮的花边)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回忆并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漂亮的花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多留心身边的物品,发现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再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来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精美花边。(给学生美的享受,为后面的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2、探索观摩,认知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尝试着归纳花边的图形特点,以及制作方法。
继而由我示范制作方法。
①绘画的花边(直接画两种)
先画出一个基本纹样,画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我画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再在旁边依次画出第2个、第3个、第4个……就形成了一条花边,除了这种左右方向的排列方式外,也可以依次向上向下排列(同时示范上下排列的花边)。
向学生强调必须是同一个基本纹样重复的排列。
②剪贴的花边
接下来我要直接剪一条连着的花边,准备好一张纸条,将它对折2次,把设计好的基本纹样画在纸上,(因为要剪一条连着的花边,所以这个纹样必须是连续的,一定要画到纸的边缘,否则剪下来的花边就散了)再拿起剪刀沿着图案的边缘线去剪,这时向学生强调,使用剪刀这类锋利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剪下的垃圾也不要随意乱扔。剪的时候,先剪出整体的形状,再剪细节部分,遇到镂空的地方,教学生用局部对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用剪刀剪二下,出现一个小孔,把剪刀尖放进小孔里沿着边缘线剪就可以,打开后就是一条连着的花边。
③拼摆的花边(实物)
除了能用笔画、用剪刀剪出各种漂亮的花边外,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实物,比如衣服上的纽扣,树上的树叶,都能拼摆贴成立体的花边。(当然也要选择同样的物品来拼摆)
通过我的演示,再一次加深学生对花边图形特点的认识以及制作方法的了解。
3、积极体验,创造表现。
在学生作业环节我将设定为激烈的花边设计大赛,我会把剪成花瓶、连衣裙形状的纸板分给同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思维,为其装饰上漂亮的花边,并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来完成。
在学生体验过程中,可能会有这几种情况出现:
有的同学画的图案太复杂,看不清楚需要剪掉的部分,告诉学生可以给它做上记号,如画×或涂上阴影。
还有些同学制作好花边后,不知道怎样去装饰花瓶或连衣裙,我会引导学生根据花边的大小、长短选择合适的部位去装饰,如短小的花边装饰在瓶口、领口,而较长的花边可装饰在瓶身、裙边,并注意色彩的搭配。
还有两个方面我会特别注意:一是针对个别对花边图形特点理解不透彻,制作起来有困难的同学,引导同组同学对他进行帮助,让大家养成互助互乐的好习惯。而对那些画得漂亮,剪得精彩的同学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制作,创造出更多更棒的作品来。
4、评价欣赏,提高审美。
先自评:每组派代表将本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说出作品的创意制作方法,以及作品什么地方最棒。
再互评:学生之间尽情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同时构建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最后我将本着激励学生的原则,保护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最具团队合作奖”。
(这样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在思索答案的同时,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回顾,加深了学习的印象。最后留给学生一个问题,以后想怎样用花边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提高他们美化生活的能力)。
篇9:《漂亮的新家》说课稿
《漂亮的新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活动思路孩子们从小班升入中班,升班对于孩子们来讲,概念比较模糊,应该让孩子们知道“我们长大了”“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激发孩子们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帮助萌芽其初步的责任意识,并尝试体验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快乐。
2、活动目标熟悉新环境,了解环境里的伙伴。
知道自己升班了,萌发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会用自己喜欢的装饰物布置活动室,产生热爱新班的感情。
活动准备打扫活动室卫生,整理班级物品,简单布置室内的环境和区域,剪刀,各种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例如:皱纹纸,彩条,拉环等重点难点重点:熟悉新的环境,了解新的伙伴。
难点:萌发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说学情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二、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提问法等。
观察法:我将带领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和技能。
比如说我做自我介绍以后与幼儿一起数数,班里又来了多少新朋友?说一说朋友都长得什么样子,说说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等等。带领幼儿熟悉活动环境,说一说中班的活动环境与小班活动环境的不同。
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提问法:这是社会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社会教学传统提问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比如说先让幼儿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然后提问幼儿说说同伴之间有什么变化没有?看看活动室是不是和原来不一样了?怎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布置活动室?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活动程序
谈话引导幼儿观察班里小朋友的变化,认识新朋友。
1、老师自我介绍后与幼儿一起数数班里来了多少位新朋友?说说新朋友长得什么样?请新朋友作自我介绍。
2、说说同伴之间的变化,引导幼儿多观察,尽量让幼儿充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看看是否长高了?长胖了?比比谁高谁矮?(提醒幼儿主动与新朋友交流,鼓励新朋友大胆与同伴互动)。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一下中班活动室和小班活动室不一样的地方,并相互交流讨论新环境。
(1)知道自己是中班的小朋友,是哪个班的小朋友,说说原来是哪个班的?在什么位置?现在的班级在什么位置?
(2)参观自己的活动室,从各个方面说说中班与小班的不同,引导幼儿自由发言,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怎样布置我们的新家,才能使他更漂亮。引导幼儿认识材料,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和卫生。
5、幼儿自由分组,自由选择材料,合作制作作品。
6、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幼儿把作品布置在教室适当的位置,重点指导幼儿分辨左右,感知并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进行环境布置。
7、参观欣赏环境布置,请幼儿自己讲解自己的作品和环境布置。
活动延伸:请爸爸妈妈在接送幼儿时,参观幼儿布置的环境,并给与鼓励和肯定。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不断丰富、美化自己的环境,体验小主人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篇10:《漂亮的扎染》说课稿
《漂亮的扎染》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漂亮的“扎染”》是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第六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版)第三单元第一课。“感受民间艺术” 单元分为三节课,此单元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美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作品既和课本中的学院派美术风格窘异,又和孩子们的涂鸦作品不同。但却体现着拙朴的美,这点与孩子们的审美观也极其相似。学惯课本的学生也总是对民间艺术的制作方法充满好奇,特别是生活中没见过的民间绘图方式求知欲很强。因此本单元本课既能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和能力,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图形学有所用,又培养工艺制作的严谨性,同时也对学生了解有关美术知识、民间历史也很有必要的。本单元采用的是民间传统艺术中的扎染与蜡染,虽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但是制作起来又简单,学生对此会很感兴趣。
《漂亮的“扎染”》是其中的第一节课。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尝试用简单材料(新闻纸),通过基本的点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进而感受染纸的天然合成之美。了解染纸的制作方法,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对于小学三年级大部分学生来说,对“扎染”这一名词可能从电视或其它途径听到过,也可能在平时见到过一些扎染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品,但谈及对于民间扎染工艺的真正了解还是不充分的。通过动手制作染纸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族纺织品染色工艺,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感受能力、简单的'绘画技法和手工制作经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活动讨论的重点放在染纸的基本方法、染出丰富色彩的图形等方面,通过媒体的展示,学生的自学,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强调不同的折纸方法产生的不同图案,而不同的折纸方法和不同染法又将形成丰富的图案与色彩变化。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信息量,我设计了学生上机自学的环节,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折叠方法和染法,并使省、生生互动中加以归纳总结。由于制作简单,色彩丰富,学生又能大胆想象,他们兴趣会非常浓厚。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民间扎染的工艺,尝试用简单材料(纸或布),并运用基本的扎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运用不同的折纸方法,以浸染、点染等技法进行染纸练习,感受类似的扎染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不同的折纸方法,学会染纸的染色用
法是重点,在折纸过程中的规范程度、浸染的角度、面积和时间的把握和染出丰富色彩的图形是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与”为“启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一个“导”字,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结论都由导得出,学生总结结论。那么,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到知识。具体的说,在本课的学习中,安排了观察、比较、自学、归纳、演示、组合创作、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直观教学法,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我采用了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浸染法和点染法,使复杂的“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讲解法的运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借助欣赏,我利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优美的背景音乐,生动的画面展示,让学生通过媒体,了解民间扎染制作过程,扎染艺术的特点,并联系生活,运用扎染丝巾的欣赏勾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类扎染用品的回忆。如:衣服、背包、领带、桌布等等,从身边生活用品入手,导入新课。用简单材料,运用基本的点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既接近儿童生活,又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感官的看、听与想象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去参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学生掌握重、难点起到积极的作用。
3、运用自学法,抓住关键,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中大量运用的自学法,引导学生根据兴趣,抓住问题的关键,上机自学折纸的方法,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学会各种折的方法,并在学生相互交流中使大部分的学生都学会折的方法。设计学生上机自学的环节,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快通过自学得出结论,进而学生也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使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4、运用演示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而开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绘画创作能力。
讲完折纸的方法后进行染纸的演示,看老师都用了哪些方法,怎样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兴趣较高,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快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进而学生也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保持差,能接受一些专业术语与一点概念性的东西。在讲课时提高了效率。比如说:在讲折纸时,我大胆总结,概括出几种常见的折法:揉纸法、对折法、辐射法。在讲染纸时,概括出几种常见的染法:浸染法、点染法。增加了形象性与直观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运用。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1、创境激情,激发兴趣。
2、化难为易,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演示做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设计练习,巩固创新,调动学生的制作积极性。
5、课堂小结,总结全课,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二)、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我这节课,采用拼帖式的板书设计。在讲课过程中一步步出示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篇11:《漂亮的手绢 》说课稿
《漂亮的手绢 》精品说课稿
(1)教具准备:花手绢的实物、花手绢的范作,录音机、磁带、剪刀、纸等。
(2)学具预备:纸、剪刀、颜料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法分析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形象思维能力与接受能力的特点,教学时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原则,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本课主要“采用激情导入”、“探究法”、“观察法”与“自由讨论”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师出示的范作进行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以获取制作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客观、更全面的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我采用了“参观法”和“评价介绍法”
2、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采用“看看”、“想想”、“做一做”“评一评”等方法完成本课。
(1)、放录音《丢手绢》的歌曲,了解手绢的作用。
(2)、展示各种形状花色的手绢,并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制作款式多样的漂亮手绢。
(3)、发放范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制作方法,组员相互讨论。
(4)、动手制一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评一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歌曲导入——欣赏讨论——做一做——自主设计图案——作品展示——小结延伸。具体如下:
1、歌曲导入,激发儿童的兴趣。
(1) 、放录音《丢手绢》歌,师生拍手唱歌。
(2) 、师: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生:《丢手绢》。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这首歌中的手绢可以做游戏,那么手绢还有其他用处吗?谁能说说?(让学生讨论回答手绢的作用)
(3)、师:手绢既然有这么多用处,看来我们的生活用品中是少不了它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做一做你喜欢的手绢,好不好?(师板书课题:《漂亮的手绢》)
2、欣赏讨论:漂亮的手绢的形状、花色。
师:出示手绢实物、样品。问:这些手绢是什么形状?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生讨论、汇报,师进行总结)
2、做一做
(1)、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拿起剪刀和纸,学习剪折手绢。
折法:长方形的纸折一个角与相应边对齐重叠,变成三角形,再用剪刀剪去剩下没有重叠长方形剩下的部分,打开重合的三角形,就成正方形手绢了。(教师演示做法,学生跟做)
(3) 放宽思路,大胆创新各种形状的手绢
如果有同学不喜欢正方形的手绢,自己也可以做其它形状的手绢。如: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都可以。
4、自主设计图案
(1) 放轻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儿童自由设计作画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儿童设计各种手绢。
5、作品展示
(1)、请儿童说说自己设计手绢的样子和图案意思,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介绍自己设计手绢的意图,提高审美能力。
(2)师评。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学生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6、小结延伸
(1)、鼓励儿童把自己的设计表达清楚,对图案美观、整洁的儿童发放设计之星。
(2)、鼓励儿童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漂亮手绢去做游戏。
(3)、把自己制作的手绢送给你最好的同学或父母、老师。
篇12:漂亮的鞋印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比较多,小孩子独立动手的机会相对不多。同时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社会经验缺乏。因此当幼儿遇到各种各样困难时,他们不知如何去解决,有的甚至用哭来表示。
在我们班我经常会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吃点心时会遇到剥不开食品包装的情况,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针对此现象,我设计了《狗宝宝的生日》这一活动。
通过情景表演,创设问题;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初步体验;游戏比赛,体验升华四个环节,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孩子们独立动手解决困难的欲望,在不断地尝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最棒的。
二、活动目标
社会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环境影响,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从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指定一下2个目标:
1、知道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认知目标)
2、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情感目标)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
难点: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重点解决:通过情景表演和图示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
难点突破:教师有意识的提供由易到难的操作,以及鼓励的语言,激发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让幼儿通过自身不断地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以上目标我做出了以下准备。
1、幼儿准备:每人一个橘子、每人一份含有各种包装的`糖果、碟子人手一份。
2、教师准备:“生日歌”音乐、图示卡、狗宝宝头饰一个、情景表演的小朋友。
五、活动流程
1、情景表演,创设问题--
2、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初步体验--
4、游戏比赛,体验升华
(一)情景表演,创设问题以小狗过生日为情境,创设小狗遇到剥不开帮帮糖这一情节冲突。让幼儿进行思考铺下伏笔
(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提问、交流、图示等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到,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让幼儿尝试着去帮助小狗,在解决问题中,不仅使小狗认识到而且使孩子们也认识到,遇到困难要学着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三)自己动手,初步体验纲要中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曾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我提供幼儿熟悉的桔子作为操作对象,通过幼儿独立剥桔子,让幼儿体验自己很棒。教师并给予独立完成剥橘子的孩子以鼓励。为下面有难度的操作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游戏比赛,体验升华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更具挑战性,更加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巧克力,看谁先吃到。让幼儿在既可以玩又可以吃的宽松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习剥巧克力,从而进一步体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后的成功与快乐。接着以组为单位,提供难度更大的不同包装的糖,让幼儿进行剥糖比赛,使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1.这是一次根据幼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成的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活动中培养自信”的目标基本实现。
2.活动中发现第一次尝试打开包装前后都请幼儿做了打开方法的介绍,浪费时间的同时,也限制了幼儿打开包装的思维,因此在第二次打开包装时,我调整了活动过程,在拿出食物后,请全体幼儿一起说一说怎样打开这些双重包装的食物。
3.对于目标二“尝试遇到困难(不会打开包装)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我试图引导幼儿寻找工具、向老师寻求帮助等方法,但幼儿并没有采纳,因此“多种途径”这一目标没有实现。
4.社会领域的目标更多的是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实现的,但在本次集体教育活动中,我试图在一次活动中渗透更多的社会领域目标,但活动中预设的目标过多,结果是难以全部实现的。
★ 漂亮城堡说课稿
★ 插花艺术说课稿
★ 赛龙舟 说课稿
【《漂亮的横幅》说课稿(共12篇)】相关文章:
玩具找家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2022-10-05
小学音乐说课稿《樱花》2022-06-16
小学音乐说课稿:《樱花》说课稿2022-07-05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优秀教案2023-06-03
《竹影》说课稿示范2022-09-15
叙利亚的卖水人说课稿2023-01-06
大班谈话活动说课 在祖国各地旅游2023-05-22
面对自然灾害说课稿2022-05-06
初中语文《核舟记》说课稿2023-12-05
五年级科学《研究透镜》优秀说课稿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