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说课稿(共14篇)由网友“沉默老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采松果》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采松果》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熟练演唱歌曲,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小松鼠采松果》游戏的乐趣。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自制ppt、松果道具若干、歌曲音带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1、ppt:秋天到了金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下来,一片二片多美啊。
2、有只小动物来树林里玩,听,它来了
猜猜谁来了?为什么?(出示小松鼠)
二、理解、模仿歌词
1、小松鼠来树林干什么?
我们来学一学:刺溜、刺溜,我是小松鼠。刺溜、刺溜,找呀找松果。
2、听着音乐,我们来演一演吧
3、松树上有许多松果,怎么采呢?
听一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噗噗噗噗,爬上树。
4、小松鼠是怎么爬树的?
原来小松鼠是从树底下爬到树顶上的。真棒。
5、小松鼠爬到了松树顶上采松果,要对松树爷爷有礼貌(立定,伸出双手)。松树爷爷,请你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松鼠采松果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练练本领吧。
三、游戏互动
1、练好了本领,我们一起来采松果。我先来演松树爷爷,你们来我这里采松果。
2、现在我们找个朋友,一个演小松鼠、一个演松树爷爷吧。(交换游戏)
3、这次松树爷爷要和小松鼠做个游戏,松树爷爷把松果藏在树叶里(老师演示将玩具藏在手心里,放在身后)。小松鼠猜对了就能得到松果。猜对了,两个朋友换一换玩。
4、天色不早了,小松鼠们真能干,找了这么多的松果。我们把松果放到篮子里,留着过冬时再吃吧。
篇2: 《采松果》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p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6是由( )个十和( )一组成的。
2.6个十加3个十,和是个十。
3.46比40多(),20比54少( )。
4.写出个位是5的数( )( )( )。写出十位是3的数( )( )。
5.先找规律再填数:56、52、48、44、()、( )、32。
6.读数和写数都从( )起。
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
8.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9.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比最小
的两位数多( )。
10.在下面的( )里填数,组成得数是15的算式。
( )+( )=15 ( )-( )=15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果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果,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果”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
2.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该怎么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3.列出算式:25+4=29 4+25=29
计算方法:
方法一: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方法三:口算。5+4=9,再加上20就是29。
四、从生活中体验
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1)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
五、巩固应用
1. “练一练1”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
2. “练一练3”。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①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
课堂小结:谈收获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p基础练习
1p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p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3p还剩下多少个?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二p拓展练习
1.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
(2、十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一个数里面有9个一,8个十,这个数读作89。 ( )
(4、45与54都有数字4和5,所以它们一样大。( )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1。 ()
2、我做得最仔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和80相邻的两个数是:( )
A.81和82 B.79和81 C.78和79
(2)从76到82之间有几个数。( )
A.5个 B.6个 C.7个
(3)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几?( )
A.10 B.89 C.1
(4)下面的数中,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的数是()。
A.61 B.38 C.25
作业布置:回家把所学的知识向父母亲介绍!
篇3: 《采松果》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篇4: 《采松果》教案
教学目标:
在《小松鼠采松果》的音乐中,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初步学唱歌曲。
知道有些动物在秋天就需要贮存粮食,为冬天过冬做准备。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小松鼠,知道小松鼠的习性以及爱吃的东西。
(材料准备)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秋天》
秋天即是一个丰收、又是个金灿灿的季节。连小树叶也想要在这个美丽的秋天去玩一玩,来吧,让我们又好听的声音来唱唱秋天、唱唱树叶。
二、学唱歌曲
1、音乐律动
这颗金黄色的树上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有着毛茸茸的大尾巴,爬起树来哧溜哧溜特别快,是谁呢?(松鼠)
小松鼠平时最爱做什么?它动起来是什么样的呢?(幼儿泛谈)
――(熟悉歌曲旋律)那请你们跟着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告诉我,你这只小松鼠这是在做什么吧?
2、欣赏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小松鼠爬到了大树上,到底准备做什么呢?和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 仔细听听音乐中的歌词,它会告诉你答案。
第一遍――
重点讨论:“小松鼠爬上树去这是要去干嘛?”(找呀找松果)
“是不是所有的树都能找到松果呢?”(只有在松树爷爷的身上才能找到松鼠爱吃的松果,所以它说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结:原来小松鼠,在找松果,它爬上了松树,请松树爷爷给他一颗小松果。
第二遍――
“歌曲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让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小松鼠发出了哪些声音?”
重点讨论:“哧溜、哧溜”是什么意思?(就是小松鼠爬树得时候发出的声音,想想小松鼠爬树特别快、一下子,像箭一样就到达了树顶)
第三遍――(教师范唱、做动作)
“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它也有一个名字就叫作《小松鼠找松果》,我也想来唱一唱,感觉一下可爱的小松鼠,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可以和我一起轻轻的唱唱
2、幼儿学唱
“ 开始唱歌词前有一段音乐,这个叫作前奏,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好准备。荣老师会提醒你们哦。”
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前奏整齐一致的演唱。
三、动物过冬
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里采松果?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呢 ?(幼儿讲讲)
小结:因为有些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需要过冬、冬眠,所以他们要提前在秋天的时候贮备粮食。
篇5: 《采松果》教案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
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在计算中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看图讲故事)
二、探究新知
1、学生看图,结合老师讲的小故事,自已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自已提出的问题?
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讨论:你是怎么算的?
你是怎么想的?
谁能用小棒代替松果摆一摆?
(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松果边摆边说,说一说是怎么样算出得数的。)
3、摆小棒,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1) 教师摆小棒,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2) 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4、游戏:看谁算得快。
师:同学生喜欢做游戏吗?谁想和老师一块做游戏?
老师和学生做游戏。
老师举卡片,学生抢答得数。如:
师:45+3=。
生:得48。
师:67-4=。
生:得63。
・・・・・・
5、练习
6、课本第23页第4题,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
学生做完后,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篇6: 《采松果》教案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p23―p2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个星期天,小松鼠和妈妈一起采松果,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
讨论: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一共采了多少个?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
(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
1、这些问题你能设法解决吗?(学生列出算式25+4和25-4)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生:把松鼠妈妈采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加在一起,就是两个人一共采的。(即25+4或4+25)
生:在松鼠妈妈采的25个中减去4个,剩下的就是松鼠妈妈多采的,也就是小松鼠少采的。(即25-4)
二、探索计算方法
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怎样计算25+4和25-4?
1、用小棒摆一摆,小组内交流
2、说说你的看法
三、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出示第23页第1、第2题)
1、引导看图:你能看懂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2、尝试解答: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四、巩固反思
(第23页第3、第4题)
1、独立答题、自我反思
2、集体交流、自主选择:交流各自的想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已的方法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篇7: 《采松果》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1、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式子。(学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学范围,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中,以后再解决)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汇报交流。
4、用小棒摆一摆验证自己算的结果,小组内再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5、小结规律: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通过学生观察算式,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熟练计算。
1、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第1题)。
先看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要多给机会学生提出问题)
2、想一想,填一填。
先让学生讨论,再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计算(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算法。(进一步体会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4、独六完成第4、5题。
四、板书设计: 采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4+25=29(个)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教学反思:《采松果》一课的目标主要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在上学期已经接触到,这次是超过20的算式,但是我感觉学生掌握得还不错,有少数孩子对简单的加减法还是不熟练,这很头疼,上课的时候多提醒他们,多提问他们吧。
篇8: 《采松果》教案
教学内容:整十数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用心计算。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2+1+43+1+59-2-3
30+6030+5040+50
90+1060-3090-10
80-20xx-7030-20
二、学习新课:
1、学习连加
先计算:3+2+4
再计算:30+20+40
学生分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是什么?
讨论:整十数连加与10以内连加法的异同
2、学习连减:
学生试做:80-20-30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8个十减去2个十得6个十再减去3个十是一个十就是30)
三、巩固练习:
⑴.出示卡片后直接说得数
⑵.争夺红旗比赛
五、课堂作业:
20+50+107090-10-20xx
20+60+108080-40-20xx
40+10+209070-50-1060
六、板书设计:
采松果
20+50+107090-10-20xx
20+60+108080-40-20xx
40+10+209070-50-1060
3、
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xx-70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二)新课学习:
5、投影出示挂图,观察图画,提出问题
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25个松子,小松鼠采了4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25+4=29
205
6、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小组活动,讨论算法
8、用小棒摆一摆,分别说一说摆的过程
9、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再提问题
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小松鼠比妈妈少采几个?
25-4=21
205
(2)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3)集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
填上适当的数
2、直接写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10+30〉()20+()〈2525+()=25-()
板书设计:
被减数
46
96
28
36
减数
4
5
7
5
差
篇9:《采松果》教案
《采松果》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1、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式子。(学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学范围,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中,以后再解决)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汇报交流。
4、用小棒摆一摆验证自己算的结果,小组内再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5、小结规律: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通过学生观察算式,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熟练计算。
1、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第1题)。
先看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要多给机会学生提出问题)
2、想一想,填一填。
先让学生讨论,再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计算(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算法。(进一步体会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4、独六完成第4、5题。
四、板书设计: 采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4+25=29(个)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教学反思:《采松果》一课的目标主要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在上学期已经接触到,这次是超过20的算式,但是我感觉学生掌握得还不错,有少数孩子对简单的加减法还是不熟练,这很头疼,上课的时候多提醒他们,多提问他们吧。
篇10:采松果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今天天气晴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去采松果。半路上,遇到了大灰狼,松鼠妈妈对小松鼠说:“你赶快跑去河边,叫大象叔叔帮忙,叫他用他的'鼻子泼水给大灰狼。”小松鼠急忙跑去河边求助大象叔叔。
然后,大象就用它那又长又大的鼻子把水泼给了大灰狼。结果,大灰狼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淹死了。松鼠妈妈和小松鼠感谢大象叔叔的帮忙,然后就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二年级:林贞
篇11:《采松果》教学反思
《采松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备课、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彼此合作交流和活动中逐步形成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成功之处:
1、通过创设“采松果”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都积极欲试,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2、通过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
1、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一些强调计算方法的`总结,似乎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留出时空让学生解释算法的灵活性、合理性。新理念强调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学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去研究、去发现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2、要引导学生在“趣”中感悟和发现,教师的教学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所感悟和发现。否则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流于形式,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思维训练层面上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3、开发一些数学游戏,使学生在“乐”中学,“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创造多种数学游戏,并把知识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不知不觉地学会知识,技能得到锻炼,智力得到开发。让学生在“玩中长智,乐中成才”,这将是教育的最佳境界。4、教学节奏太缓慢,学生的语速不够,语言的完整性还没有训练到位。
5、过于强调口诀的倒正,口诀是强化记忆的辅助,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篇12:采松果教学反思
《采松果》这节课,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导入新课,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用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总体来说算理比较清晰,配合度高。教师不仅关注了自己的活动,也关心了孩子的活动。整个课堂以孩子为主,锻炼了孩子完整的语言和思维。我觉得在一节课当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够减少学生产生的错误,怎样做才能提高一节课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所以教师的备课十分重要。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在开课时我选择讲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了在课后才不会出现错误。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还是有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加减法意义讲的不多。由问题引出的算式25+4,必须要孩子们能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或者为什么用减法。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中就有体会加减法意义。
2、细节扣的还不够,首先是没有单位名称。
3、对孩子没有评价,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需要评价,一定要给与鼓励,问题说对了还是说的不够准确一定要给出明确的`评价。
4、在课上一定要用专业术语来说,孩子在前一节课上已经学习了加法算式中各个位置的名称,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用加数、和来进行叙述。
5、在操作中没有讲清楚25-4不是从25里去掉4个。而是在进行比多少,环节一定要说清楚。
6、活动设计的比较到位,孩子们也很配合,但还是一点走过场的感觉。课上的活动必须要和课堂教学内容融合贯通。
7、情境图的利用还不够。一年级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内容就是都是有情境图引出来的,教师应该好好利用,从图中抽离出算理和思维方式还有分析过程。
篇13:采松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备课、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彼此合作交流和活动中逐步形成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成功之处:
1、通过创设“采松果”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都积极欲试,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2、通过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
1、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一些强调计算方法的总结,()似乎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留出时空让学生解释算法的灵活性、合理性。新理念强调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学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去研究、去发现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2、要引导学生在“趣”中感悟和发现,教师的教学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所感悟和发现。否则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流于形式,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思维训练层面上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3、教学节奏太缓慢,学生的语速不够,语言的完整性还没有训练到位。
4、过于强调口诀的倒正,口诀是强化记忆的辅助,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篇14: 采松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故事)
教师: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头,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师:听完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讨论探究。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预设:
生1: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4: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最先列出算式?
生齐:25+4=?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算器等。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生预设:
生1:我用摆小棒的方法解决的。
生2:我用拨计数器的方法解决的。
生3:我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些种算法。那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算器、口算、摆小棒、列竖 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
(三)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
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它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 法却是一样的?
学生预设
生: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出示课件“练一练1”,学生看课件,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有22只小熊,小猴比小熊多6只,由这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
怎么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出示课件“练一练2”.
问;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爬杆比赛.
31+6=
46-4=
66-5=
33-3=
3+64=
53+6=
82+5=
25+3=
67-2=
69-3=
5+64=
79-7=
同桌的两人进行比赛,看谁爬得快.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及时纠错
4、发现规律,提高速度.
填一填,看你能发现什么.
(1)42+3=□ (2) 62+5=□ (3) 7+40=□
3+42=□ 5+62=□ 40+7=□
让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再观察,或先观察再计算,说一说发现什么,怎样能很快地填出得数.
试着给同桌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很开心吧!当然,开心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知识,
有很多收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数学课堂因有你们会
更加精彩!
板书设计 加减
25+4=29(个) 25-4=21(个)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 换尾巴故事说课稿
【《采松果》说课稿(共14篇)】相关文章:
秋天的雨说课稿2023-01-21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说课稿2023-08-19
《拔萝卜》优秀的说课稿2022-05-06
买铅笔说课稿2022-06-08
《雨铃铛》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2022-12-30
《风筝》第一课时试课稿教案2023-08-11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得奖2023-04-11
《小壁虎借尾巴》的改写作文400字2023-09-22
《纸船和风筝》的说课稿2024-01-19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