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黑羊》说课稿(共9篇)由网友“tmdjia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九年级上册语文《黑羊》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5篇课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四、说学法
①一字以蔽之——“读”。〈〈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课时)
(一)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文化资料(名联和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学习
1、齐读课文,为找寻本文美点做准备。
2、小组交流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赏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达美、修辞美、思想美……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为展示做准备。4、展示交流结果。
A、句式美
----本文骈散结合,文中描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几段话,几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其他地方则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九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全篇亦骈亦散,独具一格。
纵观全文,四字骈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尽铺张之能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等。作者把丰富的思想内含熔铸到骈散结合的句式中,让文字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B欣赏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这主要在于景物的选择和气势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
------同样工笔描绘,
/9/14 8:34:35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
C、修辞美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 “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5、拓展
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三)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继承并发扬“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四)布置作业
请大家以“读范仲淹名言有感”为题,把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带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
骈散结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忧)(不以物喜 )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 不以己悲)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篇2:九年级语文上册《月夜》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月夜》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拓展探讨,了解“月”的不同的象征义。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三、教学难点
1.要求学生结合诗中的情景意象推敲炼字,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理解诗中景、情的融合,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四、教学手段
1、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诗歌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采用点拨-研讨式,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引导,使学生感受与领悟“月”的丰富意象。
3、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身于巩县(今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2.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家室安置在~州,八月太子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一人从~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州的妻子。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杜甫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思亲之作。
(二)新课导入:(投影画面)
由画面的月亮引出话题,要求学生回答看见月所产生的联想,得出结论:同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看来,是有不同的象征义的。再引出杜甫的望月诗《月夜》。
(三)朗读
(四)交流研讨
1、在诗歌中杜甫抒发了什么情感?
2、从诗中哪里看出是抒发思亲之情的?
3、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妻子看月?
4、妻子明明有儿女在旁,为何诗中却说妻子独看月?
5、妻子的思念程度如何?
6、诗中仅仅表达了离别思念之情?
7、诗歌主旨
8、诗眼
9、指导朗读
(五)拓展探讨
1、杜甫其它写月诗
《月夜忆舍弟》――怀乡思亲情深意切。
《江汉》――怀才不遇悲情绵绵
《后出塞五首》(其二)――边塞苦寒苍凉悲壮
《客夜》――天涯作客孤独凄凉
小结:同一轮明月,同一位诗人,由于时、地、心境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象征义。
2唐宋其他诗人望月又产生了什么遐想,思怀、失意、永恒、高洁等
(六)总结
月的象征义非常丰富,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月的象征义也在变化发展。
六、课后反思
1.教师定位。
在课堂各环节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提纲契领的讲解之后,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最后教师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受益。
2.学生定位。
始终把学生定位在课堂主体的地位,对学生采取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集体合作、共同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课前指导学生查找资料,鼓励学生利用校图书馆馆藏书籍和网络信息资源,充分搜集占有资料,并进行归纳梳理,形成初步看法和观点;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全方位多角度的看问题,让他们的思维火花互相碰撞,最终形成正确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了学生研究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3.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在这堂课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4.教学的互动性――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层面和分析理解能力盘旋上升,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坡度,努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附人评诗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或主旨的关键词语.请指出《月夜》中的“诗眼”。
“忆”。既然“忆”是诗眼,是理解整首诗的关键,也就是说它能串联起整首诗,那我们就围绕着这个“忆”字来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诗。
篇3: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说课稿
这节课是第四单元小说部分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在初一、初二曾学过几篇小说,在课外也可能阅读过小说,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对小说的认识和阅读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本节课把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作为重点,这样虽然使本课的教学时间延长了,但如果学生掌握了学习技巧,对本单元其它课的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1、削除学生在小说认识上的误区;
2、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小说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初步学习《故乡》一课。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是:
开始还是“今天我推荐”这个固定栏目,实践证明这个栏目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有效的。第二个环节由辨析《故乡》的体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学生畅谈他们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阅读小说的方法,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削除大家在小说认识上的误区,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创造等诸多能力;最后一个环节是运用总结出的小说阅读方法去学习《故乡》一课,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只是从宏观上把握作者、时代背景、及小说三要素在本文中的体现,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主题的理解等等可专门用两至三课时来完成。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我采用“竞赛制”教学法教学,这种教法就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试题化,通过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它是我于三年前开始摸索出的,现以被列为省级教研课题。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
1、激趣性,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竞争性,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3、合作性,由于采用分组比赛,组内合作必不可少,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达到“实现问题共解,过程共同经历,结果共同分享”的合作目的。
4、主体性,这种教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教学资源的选择者,比赛活动的组织者、主持人和裁判员,而把学生变成了参赛选手,每位学生都感觉自己既像演员,又像观众,使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参与性都得到了体现,使他们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5、全面性,由于问题的设计,答题者的选择有师生共同参与,因此可全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可全面考查每一位学生。
6、愉悦性,这种教法使课堂成为开放性的,因此可以形成和谐、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利于挖掘学生智慧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没有采用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目的是尝试在教学硬件建设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来提高教学效率。
篇4: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中语文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孤独之旅》。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课程设计以及教学亮点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合理、科学全面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孤独之旅》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小说。本文写的是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遭遇暴风雨后成长并坚强起来的故事。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人生的启示。
2.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学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索和发现,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他们对于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对于人物形象和主题把握方面还有待加强,对小说的独立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体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小说的主题,结合生活经验,树立坚强的人生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4.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是树立坚强的人生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说课程设计
接下来是我的课程设计部分,首先是教法与学法的选择。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讨论,提高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此外,我还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通过师生合作,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接下来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内容:说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并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烦恼与孤独。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
这样的导入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
在课前我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正确读写生字并理解重点字词,我会当堂进行字词测验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字词测验完毕,我会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本文是一篇小说,请按照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从文中找出答案:故事的开端是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发展是与父亲撑船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是在芦苇荡遇到暴风雨时的情景;结局是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锻炼信息搜集能力及内容概括能力。
第三环节:再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提问: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的句子,找出你认为写的最好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会采用小组讨论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我也会参与讨论并给予意见。讨论完毕,我会请学生派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学生予以补充说明,我也会进行点评。通过师生合作,学生能够得出:文中写鸭群被赶着奋力向前推进衬托了杜小康出来放鸭的无奈;写鸭们夜晚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衬衫出杜小康内心的不安;写鸭长大后羽毛变得鲜亮稠密也象征着杜小康的成长。文中高潮部分对于暴风雨的描写渲染了恐怖的气氛,烘托出杜小康内心的恐惧;写杜小康与暴风雨搏斗时的情景象征着这个少年坚强起来了。等等。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四环节:研读课文
首先我会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三段,并提问:这段旅程为什么是孤独的?杜小康的旅程给了我们什么人生启示?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并自主思考,在我的引导能够明确:这段旅程中,杜小康经历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环境的孤独、单调生活的孤独以及心灵的孤独,但他最终成长了坚强了。这告诉我们,在成长道路上,只有勇于面对孤独,适应艰苦的条件,不断磨练自己,才能成长成熟。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把握小说的主题,并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第五环节:当堂训练:
本环节我会请学生当堂用第一人称的方法写一写当杜小康看到鸭下蛋时的内心所想。从而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写作能力。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我会请学生发表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也会进行适当的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最后我会布置如下作业: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过的独特的旅程,写一段从中得到的收获。
我为本节课设计的板书清楚明了,方便学生记忆,同时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以上是我全部的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予以及时的评价,评价将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我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案。
三、说教学亮点
我本节课的教学亮点主要有:首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听说读写紧密结合,通过当堂训练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生效果,从而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篇5: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解读
《雨说》是一首现代诗歌,对于诗歌的教学,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本课学习目标是:
1)、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雨的象征含义。
2)、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体会诗歌轻柔、喜悦的风格。
2、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领悟诗歌内容。
3、教学难点:
捕捉诗歌的意象,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教法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采用下列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采取多种形式,有层次、有梯度地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
2.联想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像,解读意象,促进朗读的提升;
3.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地位。
三、学法指导
朗读体会;联想想像;记忆背诵;
四、教学流程
(一)解读标题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回忆《马说》、《爱莲说》中对“说”的理解,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议论,又可以抒情,那么《雨说》中的“说”是什么含义?副标题
“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学习诗歌有什么帮助?
(解说:之所以这样导入,是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窗口,以此为突破口,可以让学生明确诗人的写作目的。)
(二)了解作家及作品
(让学生了解诗人,了解作品,有助于更深地欣赏诗歌。)
(三)、鉴赏诗歌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欣赏配乐朗读,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根据自己的理解,标明重音、停顿,体会情感基调,学生读完后,老师作适当点评。)
(2)请齐声朗读,听雨向我们诉说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
(解说: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又把握作者的思绪,为下面鉴赏全诗作铺垫。)
2.联想想像解读意象
(过渡:既然“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那“雨”是怎样说的呢?雨说的.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思考:诗歌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主题?(老师要举例介绍意象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等),请一边默读,一边想像这些意象所呈现出的画面,配上色彩、声音等。
(老师先展示画面,让学生回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春雨的气息。
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老师一起和学生讨论交流,不时插入这样的话:
田圃里的种子,张大嘴巴,等待着春雨的滋润;辽阔的牧场仍是一片
枯黄,往日欢叫的牛羊也不见其踪影;小溪寒浅,无力的静卧着,多想再听听它清脆悦耳的歌唱……
就这样学生走出文本,融入自然,进入心灵。而心灵的情感是丰富的,为了把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3.品味诗句体会情感
问:从雨的诉说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请结合关键词句来说明。
我让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题的一些诗句,并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例如: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爱心”点明“雨”就是爱的天使,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与博大。
(解说:这个问题的设置既让学生品读关键词、句,又可以领会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崇高)
(雨说实际上是诗人说,雨的爱就是诗人的爱)
问:“雨说”这个提示语,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五次,逐步地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请将这五个乐章冠以不同的标题。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情感浸润的同时,把握诗人情感升华的轨迹。)
问:春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我们对春雨也说几句心里话吧?
(解说:这个问题让学生梳理刚才零散的理解,表达对雨的深深的敬意。我认为这是在前面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一次理性的升华。)
4.反复朗读读出感情
1)诗人为什么要借雨来诉说,为什么不直接对孩子们说?(用拟人的手法,将春雨塑造成一位充满爱心的天使,符合儿童的心理。)
2)、最后,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开展朗读擂台赛。如轮流读,小组读,一句一句读,一节一节读,全诗连贯读,比一比谁读出感情最恰当。
3)、力求当堂背诵。
(四)、总结、拓展
诗人郑愁予给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勇敢乐观、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正是她把我们带进了这样美的意境中,让我们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让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
(既然雨可以对自然万物温柔的诉说,那自然万物也可以感谢雨的馈赠。
有创造性的设置了这样一段仿写。)
拓展:按照例句形式仿写,桃花说:“这是一场红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开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花。”
柳树说:“这是一场绿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换上了嫩绿的新装。”
这一段仿写,以角色对调的形式,不露痕迹地让学生领会到拟人化修辞的艺术魅力。
(五)作业布置
五、教学理念设计:
本节课老师采用诵读感悟、联想想象、探究学习的方法,紧扣一个“说”,一线串珠,说深、说实、说透,将学生对意象的体验,情感的品味,融为一体。
让学生走出文本、进入自然、进入心灵,心灵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对话,学生在情感的层面上充分交流,形成情感的升华。
篇6: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说课稿
从教材方面
《雨说》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也是一篇精讲的现代诗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理解、积累“禁锢、喑哑、留滞、喧嚷、洗礼、温声细语”等词语。
教学重点: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主旨,感受作者饱含的深情。
从教法方面
由于本诗的内容不艰深难懂,主要在加强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品味诗歌的语言并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进而评析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妙等,从而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同时以“雨”为中心积累关于“雨”的诗歌、名句。
谈学法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诗歌一直把诵读放在首位,先解决字词,然后读节奏,品味感情,《雨说》采取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亲切感人、活泼欢欣,充满情趣。
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找出喜欢的诗句并谈谈感受,首先让学生动起来,从用词、修辞等方面入手,自己揣摩诗句的感情,然后教师在予以指导、明确,使得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过程
导语:以关于“雨”的诗句入手,奠定感情基调,也达到积累的作用。
同学们,想想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哪些描写“雨”,我们会联想起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诵读:分步诵读,逐层深入,尤其在“谈感情”方面,让学生自己先分析,教师加以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在诵读的过程中,先标出正确的字音,然后读感情。教师提示可以从字词入手。例如:“亲亲我的脸颊”,学生能体会出亲切感,不光找出来了,而且也分析出思想感情了。
分析: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基本也找到关键句,能够品出感情,讲解围绕题目展开:以雨说我来了作为每一个部分的开头,雨来的时间,雨来的目的,雨来得去向,雨来的效应------把这几个环节连起来,把握全诗的感情。这首诗有一个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透过这个副标题,我们就可看出诗歌所要揭示的主旨,即主要为了表达儿童在春雨到来之际的欢悦、欣喜之情。副标题起了一个揭示主旨的作用,给了读者一把解读这首诗歌深刻含义的钥匙,使人在欣赏这首诗时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深刻内涵,这样就解决了难点、重点。
反思
在诵读方面多下功夫目的就是做到以读带学,基本上学生能够以读来学了,但仍存在不足:
诵读时教师应做示范,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不想用我的感情束缚住学生。
板书设计基本合理,操作过程中紧张造成不太完美。
篇7: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
一、说教材
《范进中举》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小说之林”为主题展开。
《范进中举》本文承接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目的】
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重点:
(1)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并适当运用目标导学法、情境激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勾画圈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3. 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环节3研读赏析
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3. 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4.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6. 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7. 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这两篇小说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 人物和主题思想。
2 作者的态度和讽刺夸张手法。
3 表现手法。
环节5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范进 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胡屠户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篇8: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说课稿
尊崇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设计》。
研读文本是每位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余映潮语)。新课改的实施,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在语文教学中,养成了把玩教材的教学习惯。智取生辰纲是“水浒”英雄反抗官府的发轫之举,讲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是《水浒》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烘托气氛。早在解放初期,该篇就入选高中课本,这足以说明名著有着永恒的魅力。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这篇课文,是否也应有新的突破?我思考着,教什么?我认为,教什么总比怎么教重要。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品味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认识杨志的人生悲剧。
赏析“天热”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目标这个“靶子”,要一直存在于教者心中。这好比纪昌学射,靶在心中。这里,1、3为教学重点,2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有一句教学心语是“教学一定要有目标意识,教学一定要为目标而行动。”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之一:背一背
学习活动之二:写一写
学习活动之三:读一读
学习活动之四:议一议
学习活动之五:品一品
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念是:
课标: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让讲堂变学堂)
洪镇涛:阅读教学,就是要立足文本,在阅读实践中吸取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这才是根本。
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清晰,教学内容优化。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尊崇的各位评委,下面我说一下教学设计中的细节。
一、说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节选《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的学习要求是5个字:背、写、读、议、品。下面开始我们的文学之旅!
设计说明:课始开宗明义,直奔课题,简明地提出学习要求,也是学习方法,没有任何赘言,去时前流行之弊,行见解明了之风。目的是为学生节约时间去阅读课文。
二、说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之一:背一背
学生的活动程序:背诵歌谣——解读歌谣——谈歌谣的作用
设计说明:琅琅书声,营造氛围;初探主题,精心铺垫;情节曲折,期待阅读。
学习活动之二:写一写
学生的活动程序:速读文本——提炼信息——创写对联——展示交流
设计说明:
1、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
2、把课上得有新鲜感、趣味性,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喜悦。
——于漪
3、对联的形式使课堂显得有文气。
4、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梳理情节。
教师可以展示下面几副对联,师生共同分享。
杨志一行蒸五月暑气护送生辰纲
吴用诸人定连环巧计夺取不义财
烈日下青面兽杨志急赶路,军士怨
阴凉处智多星吴用巧定计,众人笑
学习活动之三:读一读
环节过渡:
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是读过一部书了。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即《水浒传》)
此过渡语有着浓郁的文学欣赏氛围,紧贴文本,并且过渡天然巧妙。
学生的活动程序:勾画语句——揣摩语句——分析性格——交流感悟
设计说明: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
--------洪镇涛
师生互动中,我努力追求理性的分析和灵动的气息:
教师示例,指导学法;课中对话,引发思考;多角品味,细腻解读。
这些语言片段值得关注:
(1)离京时“起五更,趁早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2)五七日后,“人家稀少,行客又稀”,辰起身,早时便歇。
(3)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4)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5)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
(6)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
接下来,教师做课中小结:杨志的性格特征是精明谨慎、老练机智,而又粗暴蛮横。
学习活动之四:议一议
活动内容:议一议杨志失败的原因
师生互动:
(1)学生自主探究。
(2)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以下杨志失败的原因:不善于处理内部矛盾,性格上粗鲁蛮横,心理上急功近利,吴用之智高于杨志之智。
(3)教师启发,点拨,激励。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进一步引领学生展开深度思维:
文本背后有真义,意义的内核总躲在词语的背后。只有透视到文本背后的东西,破译了语言的密码,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文本。为了实现有效的透视,我们需要真诚的阅读、深刻的阅读。(李国忠语)
可以让学生议一议老都管的话“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这里,要求教师要力求用本人的真情、用本人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
我的精要讲析提纲如下:
1、解读老都管的话中的四层意思,可见老都管对杨志的藐视,足见梁中书对杨志的“用”。
2、和王进、林冲的悲剧联系起来看杨志的悲剧,领悟出那是社会的悲剧:在那个时代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才贬值,把胸怀报国之志的忠贞良将逼成一个草寇。
3、让学生认识到:“《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设计说明:
精神发展——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文学阅读课要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意识和情感熏陶。
老师在一节课中要有精彩的讲解。
学习活动之五:品一品
过渡:
《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人家子弟稍有识字,便当教令反复细看,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即《水浒传》)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品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我特意设计了“品一品”的板块教学。这个环节的教学是用微型课题的形式来学习的。
我首先出示下面的微型课题,。
1、关于“天热”的天然环境描写。
2、全文突出了一个“智”字。
3、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
4、精彩的对话描写。
5、巧设悬念、波澜起伏的叙事艺术。
6、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7、关于补叙的艺术手法。
课堂上让学生选择,思考,探究第1个课题:关于“天热”的天然环境描写。
同时,还下发微型课题报告书让学生填写。
学生搜集语言材料,梳理、处理材料,并加以归纳、整合、提炼,得出研究成果。
结果学生发言,小组评价,教师点评。
示例1:关于“天热”的天然环境描写。
学生通过勾画、思考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明白了小说反复描写天气炎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是文章必要的结构安排。吴用的“智取”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另一方面,天气炎热,杨志一行,筋疲力尽,口渴难耐,为后来在黄泥冈买酒埋下了伏笔,烘托了气氛。在那样的情况下,杨志不让众军健买酒吃,更见杨志谨慎细心的性格。我指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个美点,欣赏小说要欣赏其中的景物描写,欣赏景物要和人物联系起来,景物描写为人物描写服务。这是在进行学法的指导。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研究第2个微型课题。
示例2:精彩的对话描写。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对下面的句子进行品析:
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
“喝”字足见仗势欺人,着一“杨”字,已见生分(在这之前称呼“提辖”)。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时却是“耐”他不得了。我告诉学生,在欣赏小说时,要留意人物称呼的变化,它蕴涵着人物命运的变化。这里称呼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了老都管的咄咄逼人;更主要的是来表现杨志这个人的命运变化,老都管已不把他放在眼里,藐视他,杨志的身份在下降。这又是在进行学法指导:“称呼的变化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纵观此板块的学习活动,凸显着以下教学理念:
我认为,静心读书,欣赏美文,是高质量的阅读。
这是一项有趣高雅的学习活动,也是一项深层次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多角反复、品读细腻的特点。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文中的内容,含英咀华,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引领学生实实在在的思考和智慧的碰撞,激发学生充分表达本人的阅读个性,拓宽课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积极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发表读书心得,努力创造课堂情境,掀起学习活动的高潮。
此环节还要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注意发挥机敏的反映能力,优化学生发言的能力,深化学生认识的能力,与学生平等和谐地交流的能力。
三、说结课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努力,也很快乐,我们徜徉在文学名著中。有一位教育专家(唐建新)说:“名著是解不完读不尽的。”请大家课下再选择1——2个其他课题做做研究,你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下课!
设计说明:结课简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并用专家的话激励学生课下完成作业,富有文气而又实实在在。
四、说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背一背——歌谣——初探主题
写一写——情节——曲折生动
读一读——人物——精明、暴躁
议一议——命运——社会的悲剧
品一品——环境——精彩绝妙
设计说明:突出了学习方法,突出了小说文体的教学,显示了课堂探究的成果。它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内容丰富。
说课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篇9: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
二、检查预习
给加粗的字注音:
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
三、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六、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七、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八、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九、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十、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十一、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关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探讨。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
【九年级上册语文《黑羊》说课稿(共9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说课稿2023-01-03
七年级上册论读书说课稿2023-11-05
《观沧海》说课稿及练习2023-08-2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获奖2023-11-30
《金色花》说课稿2022-12-30
七年级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优质说课稿2023-06-0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2023-09-06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复习》教案2023-04-23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说课稿2022-05-02
《一去二三里》的说课稿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