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05 23:29:47 数学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整理15篇))由网友“酸梅汤推广大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1: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教材让学生观察实物,如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等来认识角。用一张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拉成大小不同的角)。最后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任何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然后通过“做一做”进行一些巩固角的认识的练习。如通过第1题着重使学生分清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注意出现不同的放置位置。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七。

2、教学角的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折扇等实物图形,指出哪里是角。教师可以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把硬纸条拉成大小不同的角,边演示边说明,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纸,仿照教科书上的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学生有了这些感性认识以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出角的图形,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要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指出这些角的边和顶点。

3、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要使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第1题,通过观察能正确区分题目里给出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第二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4、教学画角时,教师先说明画的方法,做出示范,再让学生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画,发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点。

5、关于练习十七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要使学生初步知道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题中的两个角都是30°,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中30°的角去比一比,确认两个角一样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跟画出的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第3题,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着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第4*题中,左图有3个角,中图有7个角,右图有8个角。做题时,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教师可以指点。

练习十七最后的思考题的答案是:(3)个三角形,(3)个长方形。

(一)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内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材说明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面上的角,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做一做”中的习题,注意出变式图形,使学生能掌握直角的特征。

篇2: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投影显示情境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3)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二、探索新知:

(一)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 ,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1、用小棒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列算式表示出来。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三)学生自主解决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自主练习第1题。涂一涂。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15÷3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教后反思:

1、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还没有讲解时就已经知道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运用灵活。

2、生仍然不善于提问题,今后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课题 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4计算。

巩固表内除法竖式的练习。

2、自主练习5魔术箱。

动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6。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画面上的信息,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4、自主练习7.8。

这是两个实践性的问题,先让学生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聪明小屋。

练习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篇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

口算: 10+10+20= 60-20-10=

30+2+7= 15-7-8=

2+8+30= 17-10-2=

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

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的。你们可真棒。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连加连减的计算题, 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

二、情境引入 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顺利的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

(一)连加

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

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 22 个西瓜。

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不错,那我们今天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该怎么想?

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

4、列式计算

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2=

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谁估计得更准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6 、组织学生讨论:

师:那到底怎样准确的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量商量,然后生说教师板书:

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迅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方便。

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

(因为 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

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12、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

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强。

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

出示练习题: 笔算 46+25+17=

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

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生:运南瓜。

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

(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这个图又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共有 84 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 40 个,王叔叔运走了 26 个。

师:数学问题呢? 生:还剩多少个?

自己完整的读一遍。

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学生尝试计算。 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生2: 90-58 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

出示练习题: 90-58-30=

三、巩固练习

1 、师:我们学校数学小诊所来了三个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诊断一下吗?(出示课件)指名生说,师总结。

2 、请同学们一组同学做一道题。

54+20+16= 72-6-40=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高兴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多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有收获,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人教版)

一、口算。(0.5 ×20=10 分)

56 ÷8= 36+9= 8 ×5= 21 ÷4=

7 ×7= 49-7= 14 ÷2= 9 ×3=

7 ×9= 8 ×4= 48 ÷6= 36+48=

6 ×7= 24 ÷8= 6 ×6= 25-5=

72 ÷8= 35 ÷5= 24 ÷6= 81 ÷9=

二、填一填。(1 ×46=46 分)

1 .1 时= ( )分 1 时40 分= ( )分

80 秒= ( )分( )秒 1分8秒=( )秒

2.小华站在教学楼前,面向南,向左转,面向( )方。

3.一个数比32大,比40小,是4的倍数,这个数是( )。

4 .两个乘数都是4 ,积是( )。

5 .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 )小华跑30 米用6 ( )。

(2 )王刚每天午休1 ( )。

(3 )一场足球比赛90 ( )。

6 .算式20 ÷4=5 中,20 是( ),4 是( ),5 是( ),表示( )。

7 .在○中填入“<”“> ”或“= ”。

6 ×3 ○157 ×4 +7 ○35 5 +5 ○5 ×5

39 +15 ○35 +19 35 ○4 ×8 27 +3 ○27 +9

8 .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9 ×5 +9= □×□ 7 +8 +9= □×3

86 -68=9 ×□ □×□=20 +□

9 .□里最大能填几?

□×8 <33 3 ×□<28 48 >□×9

10 .6 个3 相加的和,列式( );

35 里面有( )个5 ,列式;

4 的8 倍是( ),8 是4 的( )倍,( )的5 倍是10 ;

比48 少19 的数是( ),48 比( )少19

11 .☆☆☆ ☆☆☆ ☆☆☆ ☆☆☆ ☆☆☆ ○○○

☆比○多( )个,( )的个数是( )个数的( )倍。

12 .看图写算式。

◆◆◆◆ ◆◆◆◆ ◆◆◆◆

乘法算式: ,表示( )个( )相加的和是( )。

除法算式: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13 .选择以下任意两个或几个,写出得数个位是8 的算式。

6 14 69 8 37 29 51

三、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1 ×5=5 分)

1、把10 本书分成2 份,每份一定是5 本。( )

2、28 是7 的4 倍,也就是28 里面有4 个7 。( )

3、面向西的时候,右边是北,左边是南。( )

4 、计算3 ×7 和21 ÷3 用的口诀都是三七二十一。( )

5 、盒子里有10 个红球1 个绿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

1.-上学期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2.2015-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4.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5.20一年级上英语期末测试题

6.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7.2015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答案

篇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人教版)

四、看一看,填一填(2 ×4=8 分)

(1 ) (2 ) (3 ) (4 )

A B

1 .从正面看是图A 的是(),

2 .从侧面看是图B 的是( )。

五、你能准确地读出下面钟面上所示的时刻吗?并说出经过的时间。

经过( )

经过( )

(1 ×5=5 分)

( : ) ( : ) ( : )

六、解决问题(26 分)

1 、爷爷今年63 岁,小明今年7 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 倍,妈妈今年35 岁。(12 分)

⑴ 爸爸今年多少岁?

⑵ 爷爷比爸爸大多少岁?

⑶ 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2 、妈妈去超市买面包,每个面包3 元,妈妈买了5 个面包,还剩16 元钱,妈妈一共带了多少元钱?(5 分)

3 、面包车每辆限乘10 人,小轿车每辆限乘4 人,有32 人需要租车,可以怎么租?

(1 )写出三种租车方案。(6 分)

(2 )哪种租车方案最合理?(3 分)

篇6: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

一、计算(共26分)

1、口算(20分)

85= 204= 36= 244= 946=

48= 273= 78= 25+7= 25+9=

67= 30-6= 95= 488= 77-7=

182= 567= 67-30= 546= 3054=

2、用竖式计算(6分)

50-26+49= 38+42-33= 23+36+27=

二、填空(共30分,8小题2分)

看图列式

□+□=□ □□=□

□□=□ □□=□

38读作( ),表示( )个( )连加。

546=(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按规律写:8、12、( )、20、( )、( )。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3=27 ( )4=8 12( )=6 3( )=9

6、在○里填上或=。

40厘米○ 4米 77○7+7

162○405 1米○60厘米

7、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高约70 ( ) 小床长2( )

小红身高1( )20( ) 脚大约长20( )

8、 在每两个点之间都画一条线段,

可以画( )条。

9、△△△△△△

△△△△△△△△△△

⑴第一行添上( )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⑵从第二行拿( )个摆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就同样多。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5分)

1、2个8相乘,积是16。

2、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

3、被除数是8,除数是2,商是16。 ()

4、计算819=9,运用的口诀是九九八十一。 ()

5、一个数,比30大,最小是29。 ()

四、选一选(共5分)

1、( )是平均分。

①○○○ ○○○○

②○○ ○○ ○○

③○○ ○○○ ○○○

2、5+5+5+4可以改成的算式是( )

①54 ②53+4 ③54+1

3、可以用42表示的算式是( )

①4+2 ②4+4+4+4 ③2+2+2+2

4、图中线段长( )厘米

①7厘米 ②4厘米 ③3厘米

5、一条脚踏船最多可坐2人,一个旅游团有18名客人,至

少需要( )条船。

①8 ②9 ③10

五、画画,连连。(共6分)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2分)

2、

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小朋友连一连。

六、解决问题。(共28分)

1、用18米长的绳子做9条同样长的跳绳,每条长多少米?

2、

(1)做了多少面红旗?

(2)做了多少面绿旗?

3、我和3个同学做花朵,每人做了8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4、妈妈买了15个苹果,小红每天吃2个,一个星期能吃完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三)

一、填空。(23分)

1、填口诀

二四( ) ( )得九 ( )十二

三五( ) ( )得六 三六( )

2、9的3倍是( ),4个5相加的和是( )。

3、7×6=( ),口诀:( ),读作:( ),表示:( )

4、1米=( )厘米 45厘米-6厘米=( )厘米

37厘米+5厘米=( )厘米 23米-8米=( )米

5、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 )×6<27 ( )<3×7

4×( )<15 35>7×( )

6、一把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 )个是直角。

7、比67多29的数是( ),比67少29的数是( )

8、联系生活实际,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姚明的身高是226( ) 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是2( )

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

9、有三个班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班进行一场,一共要比赛( )场。

10、用2、4、6三个数可以写出的两位数分别是:()。

11、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12、在○里填上“+”、“-”、“×”或“<”、“>”、“=”。

8○6=48 36○73-37 9×7○65

2○2=4 43○6×7 18○9=9

二、判断。(5分)

1、9个相加的和是13。 ( )

2、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 )

3、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 )

4、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 ( )

5、1米和100厘米一样长。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5个3相加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

A、5+5+5=15 B、5+3=8 C、5×3=15

2、用2、6、0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 )个。

A、2 B、4 C、6

3、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大约还剩( )元。

A、22 B、30 C、20

4、5+5+5+4,不可以改写成算式( )。

A、5×4 B、5×3+4 C、4×5-1

5、4个好朋友见面互相拥抱一次,共要拥抱( )次。

A、3次 B、4次 C、6次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3×4= 6×7= 85-32= 3+7=

8×8= 31-2= 5×2= 7×8=

26+6= 1×9= 3×5= 8+41=

2、用竖式计算。(18分)

90-47= 59+26= 63-28=

37+46-54= 81-32-27= 42-34+57=

3、列式计算。(6分)

(1)5个6相加,积是多少? (2)9的3倍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

五、画一画。(9分)

1、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并写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2、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3、请按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

篇7: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还记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顶点,边,边。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二、 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国旗、椅子、单杠,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师:之前我们去了小精灵的操场认识了角,现在老师又从小精灵的操场上请来了一些朋友,你看看,这些图形里有角吗?

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

师:老师今天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数学当中的新朋友了,我们叫这种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角为直角,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并且会画一个直角。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 师: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断。

师:那我们先排除几个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师:这两个角很明显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断。

师:那剩下的两个角我们如何判断他是不是直角呢?给你一个小提示,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生:三角板。

师:三角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怎么帮助我们呢?

师:老师把第二个角带到了黑板上,请同学想想如何用三角板进行判断。

师:先将顶点对齐,再对齐其中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对齐。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这两个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 现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断一下你的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我这里有一张纸,大家想一想,用这张纸能不能制作出一个直角?

成果展示。

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师:你有没有验证一下,你折的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

5、 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还在哪里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灯片,欣赏直角。

6、画直角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

生: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从顶点出发的边。

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教师巡视。

三、 巩固练习

1、 第一关、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指名学生回顾判断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2、 第二关。数一数有几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

3、 第三关。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学生独立完成。

4、 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直角?

小组讨论

四、 回顾小结

说一说,假如你是直角,你要交给大家什么知识,怎样介绍你自己呢?

篇8: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三)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2、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二年级一班共有47人,二年级二班共有46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篇9: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期新接任二(3)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二(3)班共有学生45人。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同学们学到了不少基础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同学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从而为下期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也存在有个别差异。有少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不明白题目的要求,有的对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能一口说出得数,还要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想出来,而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还需要要用数小棒或数手指节的方法来辅助完成,对应用题的理解非常困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通顺连贯地叙述题的要求和意思。除了识字量的原因外,还有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的能力。因而本期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辅导和提高。

通过一年的培养、训练和理解,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上的事情。但还是存在有少部分的小朋友,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愿意正确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仍然不能完全控制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从而造成学习中更多的困难。因而在本学期还要加强习惯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篇10: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下面是有关于的意思,一起来看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 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更多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 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一地量,老师也一一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 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 积累运用

用手一一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 总结提升

(1) 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 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课 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 铅笔长15米。( )

② 课桌高70米。( )

③ 一棵树高16厘米。( )

(2)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七、教学进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06-28 07:56:06)

标签:

杂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篇12:《北京》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彭家河小学   姚金花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积累四字词语,会写“央、交”市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

3. 初步了解北京,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一、创设情境,亲近北京

1.聆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进北京

1.课文情境朗读,学生欣赏。

2.听完介绍,你们觉得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游览北京

(一)出示自读提示:

一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二读: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用“---”标记出来。

三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检查、反馈(闯关)

第一关:我会记。

1. 读生字带有拼音的新词。

2.去拼音读词语。

3.读生字。

4.读句子。

第二关:我知道。

课文中描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指名回答。

第三关:我会写。

1.出示我会写的3个字 (央,交,市)。

2.认读,组词。

3.仔细观察笔画位置。提醒注意点。

4.教师范写,生练写。

(三)三读课文,回扣文本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走出北京。

[《北京》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选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水变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态;第三段讲了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第四段讲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第五段用问句的方式与课题照应,并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二、学情分析: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积累的生活常识不多。因此,抓住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喜欢声像同步、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动态事物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有利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生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听说读写的过程,参与想象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难点:通过对课文的个性化朗读,感悟、琢磨水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鼓励欣赏法

(二)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整体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来猜几个好不好?

出示投影:(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龙像虎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学生回答:云,教师板书)

出示投影:(2)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不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

(学生回答:雨,教师板书)

出示投影:(3)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园中结上来。

(学生回答:雪,教师板书)

出示投影:(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叭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一沉水一汪。

(学生回答:雹子,教师板书)

(2)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它们都是自然现象,与水有关。)

今天,我们就学与它们有关的课文,请看课题《我是什么》(板书)。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课文中的“我”是什么,好不好?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是什么》。

2、初读课文,检查、积累生字词

师: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把句子读通顺,还要把课文读出感情。

(生:读课文。)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生字

fú pèng báo bào zào zāi

浮 碰 雹 暴 躁 灾

qì yān jiā huǐ guàn gài

器 淹 稼 毁 灌 溉

师:这是本课的生字,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生:朗读生字)

师:小组合作,遇到不认识的字大家交流交流。

生:学生识字、讨论。

师:我们能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一个字,上面两个口,下面两个口,中间一个小花狗,你们猜这是什么字?

生:是“器”。

师:再比如说“灾”字,宝盖头好比人家的房子,火代表人家着了火,那么这个人家就受灾了。我们都能用联想的方法记住生字。同学们还可以利用很多方法,在很短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那么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词语。

投影:飘浮 灾害 暴躁 灌溉 机器 毁灭

生:认读

师:生字、词语读得这么熟,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

3、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指明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其他组边听边想:我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水)

师: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啊,它们还会变呢!谁愿意做小水珠啊?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都能变成什么?

(学生回答:雨、雪、雹子、云)

师:大家都会变啊,再读读课文吧,该怎样读,和你的小伙伴读读第一自然吧!

(2)投影画面,谁能根据画面读文中的句子?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投影句子。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指名读)

投影画面:出现红云、黑云,白云指名朗读文中有关句子。(学生分别读红云、黑云、白云有关句子。)

(3)听了刚才几个同学的朗读,老师再提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

a、什么时候穿红衣服?

b、什么时候穿黑衣服?

c、什么时候穿白衣服?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小结:太阳刚出和傍晚时,穿红衣服,下雨天、阴天天空出现乌云就是穿黑衣服,晴朗天气就穿白衣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能变成什么。下面我们再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投影: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对所填的词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3)谁能把水的变化再说说?(根据同学们说的)教师小结:水由于太阳的照射,小水珠变成汽在空中漂浮,又变成云,遇到冷风变成雨雪,雹子在空中落下来,水在自然界里就是这样循环变化着。

2、片段教学过程:

(1)巩固字词,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已经熟读了生字词和课文,让我们再来巩固一下。

齐读生字与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大家猜出文中的“我”是什么了吗?

(生:水)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猜出谜底了。那同学们知道谁具有七十二变的能力?

(生:孙悟空)

师:不错,除了孙悟空,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的水也有多种变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它有哪些变化吧!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告诉老师,文中的“我”有几种变化,分别是那几种呢?

(生:5种,汽、云、雨、雹子、雪)

(2)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指明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什么?

(生:汽)(板书)

师: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什么呢?

(生:云)(板书)

师: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云,不知道同学们观察到没有,云朵也会穿衣服,同学们知道,云朵会穿那几种颜色的衣服吗?(讨论)

(生:白色、黑色、红色)

师:很好,那什么时候穿白色的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色的衣服,什么时候又穿红色的衣服呢?

(生:晴天的时候穿白色,雨天或阴天的时候穿黑色,早餐和傍晚穿红色)

投影画面:出现红云、黑云,白云指名朗读文中有关句子。(学生分别读红云、黑云、白云有关句子。)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云碰到冷风,它会变成什么呢?

(生:雨,雹子,雪)(板书)

师:文中的“雨”“雹子”“雪”都有一个相应的动词,请同学们把这三个动词找出来,我们再来做一道填空题。

投影: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3)总结:

谁能把水的变化再说说?(根据同学们说的)教师小结:水由于太阳的照射,小水珠变成汽在空中漂浮,又变成云,遇到冷风变成雨雪,雹子在空中落下来,水在自然界里就是这样循环变化着。

(4)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到自然界中去观察水,了解水。下课!

七、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汽 云

雨 雹子 雪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4: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Ppt谜语一、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

2.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得出“水”这个答案。

三、针对不足,精讲多练

(一)词语练习

1.我们已经猜出谜语了,水宝宝接到的难题卡: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Ppt 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再出示:

Ppt温和  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 暴躁  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

2.联系上下文理解“温和”、“暴躁”

先自己说词语意思。

(理解词语可以在文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就是这两个词语所在的段。ppt出示第四自然段,自由朗读。

教师引述:ppt水宝宝脾气温和的时候,它会……水宝宝脾气暴躁的时候,它会……

因为水宝宝会帮人们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因为水宝宝会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

因为……所以……造句。

3.指导朗读:读出水性格的对比。

出示改变后的第四段

Ppt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

分角色读。你发现了什么?(温和和暴躁一一对比起来写。是一组反义词。)

(二)句子练习:

1.词语过关了,咱们来看看句子。

Ppt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出示形象的句子。观察句子,水有什么变化?(从安静到喧闹  从小到大)

2.师:孩子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水宝宝慢慢变大,速度慢慢变快?

自己试读、个别展示读、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形态变化

1.水宝宝又接到的“一级难题卡”要求啦:ppt

读读一、二自然段,圈一圈水变成了哪些事物?

2、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圈出水变成了哪些事物。板书:水、汽、云

3、连起来说一说。

五、简单学习一二两段

1.出示水宝宝接到的“超级难题卡”要求:ppt小组讨论:

水是怎么变成云的?云碰到冷风会变成什么?

2.第一次感受从水变到云。在“汽”下  黑板上只点两三点

师:一点两点小点儿够了吗?重点感受“无数”ppt

3.第二次感受从水变到云。师:小点儿分开可以吗?重点感受“连城一片”ppt

4.这就是云。ppt

这些云有时候穿着白衣服,(出示图片)那就是--白云……

5.云娃娃碰到这些冷风会变成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云”下板书“雨”“雹子”“雪”  ppt

3.感受“落、打、飘”用词的准确。

师:这些“雨”“雹子”“雪”,他们如果一起落下来的时候,位置各不相同哦,画出中、低、高三个位置。(因为打的速度最快,飘的速度最慢)

自由读,体会动词“落、打、飘”用词的精妙。

4、小结。

根据板书:是呀,原来这篇课文的谜底就是水。水可以变成……变成……真奇妙呀。

六、引导观察 指导书写

出示“冲、池、浮、黑”四个字

发现水宝宝在不同的偏旁里。

“黑”:教师指导“四点底”写的时候的注意点“一左加三右  两大包两小”

“浮”--弯钩倾斜了。

“池”--竖弯钩不够圆润。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5:假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设想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教学时,首先,通过看动画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再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接着“以读为主线”的思想,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读读说说,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本节课所学到四个我会写的生字。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通过强烈对比,感受情感。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看这个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出示课件)

师:多么神奇的笔啊!你想拥有这枝神奇的笔妈?

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这枝神笔,因为他想用这枝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他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

(板书课题:假如并读读课题。)现在,我们共同来倾听这位小朋友的心愿。(出示:课文范读课件)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听得多么专注啊!而这首小诗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108面,请打开课本108面。

1、看读书要求,(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请同们按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自己读课文,圈生字,标出节号。

(2)、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划出不懂的词。

2、检查生字新词,并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我都不忍心打断,(出示生字)看这是什么?老师很想了解一下你对本课的生字认识了几个。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师:我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你还认吗?

(2)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新词,学生以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读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几朵漂亮的云朵想送给你们,但是你要读准它的名字才能得到。

(3)出示九个生字,开火读。

(4)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同学们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这么好,那读课文一定会更棒!课文共有几节?

生:课文共有四节。

师:你真会读书,你们都答对了。那哪四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人读一节。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好不好?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先用铅笔做个记号,等下我们一起来评一评。)

三、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对,我们初读课文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字音。或(这几位同学评得真好,那你就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课文,)

1、思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开始读。

(1)指名说,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小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自己再一次读课文并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1)指名说,师板书

(2)三个句子用课件出示,分组读。

(3)再出示读读说说这两句话,齐读,后说说我要

小结:小女孩用神笔给小树画太阳,给小鸟画谷粒,给不幸的朋友画一双好腿,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等下节课我们再学习。接着看这节课要求我们会写的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生字,(会写的字)

1、谁愿意起来读?(1)指名读。 (2)齐读。

2、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四个字,并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得位置。

(2)看老师范写、生书空。

(3)生在书上仿写。

4、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这篇课文仍真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试着背诵课文。

板书:

23.假如

小树------太阳

小鸟------谷粒

不幸的朋友----一双好腿

教后反思

1、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2、疑惑和不足: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教学时,我“不放心”地“抱”着学生走,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心理素质问题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造成自己说的多,学生说的少,似乎就是我一个人的课堂,这实在是一个败笔。。

怎样从文本出发,最后又回归文本本身,并有阶梯性的,层层渐进,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钻研。

[假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分之几》教案 郑应芹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方体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整理15篇)】相关文章:

一只小动物(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2022-12-29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23-04-19

教学比武经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024-03-0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作文2023-11-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022-11-0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2023-01-02

人教小学二年级上册作文范文2022-07-1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11-04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时计划2022-04-29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工作计划2023-12-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