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9 08:05:33 数学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推荐15篇)由网友“又困又失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篇1: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当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

三个判定:

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

(一)找找看:

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标注在图中)

(二)做一做:

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1) AB∥CD→∠1=∠3→∠2=∠4

(2) ∠2=∠4→BC∥EF

(三)考考你: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说理过程)

(四)填空:

已知:如图,∠ADE=60°,∠B=60°,∠C=80°。

问∠ 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 ∠ADE=∠B=60° (已知)

∴ DE//BC( )

∴ ∠AED=∠C=80°

(通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分)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 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五、课后作业:

教材62页1、2、3题平行线的

篇2: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篇3:初中数学平行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的方法,积累操作经验;

(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2、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3、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想像、实践、操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到通过观察、想象、实践、操作、归纳可以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人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有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有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为今后学平行线的判定做好铺垫。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想象木条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2、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平行线段,要把它们看成直线;3、强调画平行线时要使用工具,不能徒手画,还注意不能只画横平或竖立的图形,要让学生画出一些变式图形。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万宁市第二中学是万宁市一所普通中学,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我校七年级的学生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只是按要求就近入学。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习惯较差。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了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模仿训练等传统的模式,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另外,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都具有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现在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的生生互动的氛围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演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如课本P13图5?2-1)让学生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b不相交的位置呢?这时,直线a与b的位置关系如何?在这种位置时,又有哪些性质?

揭示课题(板书):5.2.1平行线

(二)探讨“情境引入中的问题”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的模型,进行转动操作实践(固定b与c,转动a)。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动手实践,同桌互相交流,并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大家仔细观察,再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a与b不相交的位置?

(2)在生活的身边,有很多线是平行的,大家找一找,我们教室里的哪些线是平行的?校图内有哪些线是平行的?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线,也找出了很多的平行线,那究竟怎样的线叫平行线?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活动结论: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注:教师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平行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让学生回忆活动一或让学生再次转动木条a,并仔细观察其变化情况,在黑板上出示课本P14图5.2-3,让学生画平行线。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动手操作实践,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在活动一: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

(2)让学生拿出工具画图,在P14图5.2-3中,试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活动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活动三: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课本P14图5.2-2),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仔细观察分析,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平行线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有时也可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教师出示如课本P14图5.2-2的左图),在这一个图片中,哪些线是平行线?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位置关系?

(2)在体育活动中也存在着平行线(教师出示如课本P14图5.2-2的右图),在这个图片中,旅游池中的隔道绳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3)以上两个实例中,说明了平行线具有什么性质?

活动结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1、课本P19习题5.2第7题。

2、选择题(用小黑板展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任一点P可以作已知直线a的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四)小结

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

(1)知识内容小结:①平行线的定义及其符号表示法。

②平行线的两条性质。

(2)学习方法小结: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分析等方式,来获得平行线的有关知识。

篇4:《平行线》 教学设计

①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②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篇5:§2.3平行线特征

§2.3平行线特征教学目标 1.平行线的性质;2.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3.经历观察p操作p推理p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p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4.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上两节课我们探讨了直线平行的条件。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如何判定两直线平行?[生]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    同平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其中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它们的共同点: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都是已知角相等或角互补,推出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p内错角p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直线平行的特征。Ⅱ.讲授新课[板书] §2.3平行线特征[师]请大家用三角板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电脑出示如下) 如图示,直线a与直线b平行,被直线c所截。        (1)测量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关系?  [生]测量结果∠1=∠5。[生]图中还有∠2与∠6,∠3与∠7,∠4与∠8是同位角,测量它们的大小也相等。[师]现在我把∠5剪下,把它贴在∠1的上面,观察到这两个角相等。(教师动画演示)[师]通过测量和剪贴对比∠1的度数和∠5的度数相等,其它同位角也一样相等。从而得出同位角相等。[师]那么大家来说说是不是所有的同位角都相等呢?[生]不是。[师]很好。(电脑出示) 如图示:       ∠1与∠2是同位角,但不相等。  [师]那么到底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同位角相等?[生]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师]很好.我们得到结论就是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同位角相等。那此时内错角的关系怎样?同旁内角关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探索:(电脑出示) 如图示,直线a与直线b平行。(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换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生]图中有2对内错角,分别是:∠3与∠6;∠4与∠5。通过测量它们大小分别相等。[师]很好,如果我们不通过测量而用数学语言是否能证明它们是相等的吗?[生]能,直线a与直线b平行,∠3与∠7是同位角,所以∠3=∠7,又因为∠7与∠6是对顶角,相等,因此可知∠3=∠6。同样得出∠4=∠5。[师]这位同学叙述得很好,我们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推证如下:(电脑出示)     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电脑动画剪贴过程)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3)个问题。[生]图中有2对同旁内角。分别为∠3与∠5;∠4与∠6。它们的关系为互补。因为:直线a与直线b平行,∠2与∠6是同位角,所以∠2=∠6。又因为∠2+∠4=180o ,所以得∠4+∠6=180o 。同理推证∠3+∠5=180o 。[师]这位同学叙述得很好,我们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推证如下:(电脑出示)    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师]由此我们得到了平行线的特征: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接下来我们做一做。(电脑出示)   如图示,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解:        下面我们来做练习以巩固平行线的特征。Ⅲ. 随堂练习 如图(1)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图(1)                         图(2)解:如图(2)所示:与∠1相等的角有:∠ 3,∠ 5,∠ 7,∠ 9,∠ 11,∠ 13,∠ 15。与∠1互补的'角有:∠ 2,∠ 4,∠ 6,∠ 8,∠ 10,∠ 12,∠ 14,∠ 16。  生活数学 1如图1,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B是142°,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          图(1)                         图(2)解:如图2示,AB∥CD,∠ABC与∠BCD是内错角。因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CD=∠ABC =142°即图(1)中∠C=∠B=142°  生活数学 2如图某玻璃碎片是梯形,已有上底的一部分,量得∠A=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解:因为AD∥BC,∠A与∠B是同旁内角,所以∠A与∠B互补,则∠B=180°-115°=65°同理可得,∠C=180°-100°=80°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平行线的特征,了解了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的区别。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特征: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通过练习加深了对二者的应用,认识二者是互逆的。 Ⅴ.课后思考题 如图:如果AB//EF,求∠B、∠BDF、∠F的和是多少? 解:如图示,过D点做直线CD平行直线AB,则有AB//CD//EF。板书设计  §2.3平行线特征

篇6:四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直线特点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总共设计了五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行。

二、观察思考,寻找平行。

三、动手操作,创造平行。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

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平行线的特点,认识平行线和画平行线。难点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线段长度都相等这一性质。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自己有得有失。得:

1、环节的设计上由浅入深,有梯度,环节过渡较为自然流畅,注重对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的.互动,能做到适时鼓励点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2、利用网络课件,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结合平行线教材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势,通过课件的设计运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失:在画平行线和探究平行线性质的教学中,如果能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直接抛出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己发现探索出其中的规律来实在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究竟以怎样的方式把这两个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还需要继续探讨和研究。

篇7:《平行线特征》一节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第3节,学习完台球桌面上的角和探索直线平行条件后学习本节课。教学时注意与直线平行条件区别、联系。

教学目标 :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掌握特征,解决问题。

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自己发现结论,并能应用、解决问题。

导言:我们上节课已经探究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回想一下,我们当时用了哪些方法探究问题?

学生:1.猜想2.测量3.操作教具

教者:得到了哪些结论?

学生: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者:他回答得又流利又准确,别的同学也回答得象他一样好吗?我们齐答一遍。

学生:(齐答)

教者:好,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反过来,平行直线又有什么特征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3.平行线的特征(板书)

教者:请看大屏幕(课件1)读题。请你猜想一下结论。

学生;回答

教者: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你能不能把你的验证过程表达清楚?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并请同学上黑板演示、讲解。

教者:再看大屏幕,猜想一下结论,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你能不能把你的验证过程表达清楚?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教者:通过刚才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学生: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者:这三条就是平行线的特征。(板书)看到黑板上的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者: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究竟不同在什么地方?

学生:因果关系不同(学生讨论得出)

教者:现在你能区分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究竟不同在什么地方?能吗?真的?现在就进行抢答。我简称为条件、特征。

学生:抢答。

教者:看来,平行线的特征同学们都掌握了,不知道你们应用得如何?请看一道题。(课件)1给你两分钟读题思考,2现在将你的思想与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请同学上黑板讲解。

教者:同学们都讲得很明白,现在请一名同学试着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本上写。

教者:请一名同学说明每一步的根据。

学生:(回答)

教者:我们再看一组习题。

学生:读题,思考,小组交流。回答,

教者:请同学们用精练的语言把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概括一下。

学生:(口答)

教者:补充,完善。

板书设计 :

3.平行线的特征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点评:新课改的教材新、教法新、学法新。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带来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新的教育观念指导着教师教法的更新,教法的更新导致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我觉得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讲最难改变的是教法的转变、更新。因为,过去的那种灌输式、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法已经扎根很深。课上不敢放手,很怕学生不明白。但是,现在我日常教学的时候逐渐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如:本节课的例题、练习题我都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来解决的。并且让学生来讲解。碰导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再强化一下。这样作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头脑都动起来。

我在教法中还常常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胜心。如,本节课中在强化区分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时,就采取了激将法,而且有时学生又很了解教师的用心,明知道这是老师的小计谋,但是他还是愿意接受这小小的比试。使枯燥的背诵变得有趣起来。既强化了知识点的训练,又让学生感到了快乐。

随着教师教法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然就生了变化。本节课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交流、探究,大部分习题都是学生孜孜自己解决。

本节课我大部分让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有一点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讨论必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每次讨论前我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候就会有自己的意见思想。这样,他也能注意倾听别人的见解。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课堂上我更注意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及亲身经历、体验。如,让学生通过用量角器测量,剪刀剪下一角与另一角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得到结论。让学生先猜想,然后通过观察、进行合情推理、验证猜想,现阶段的几何,不要求他严密的证明写法,只要他们感受几何、体会几何。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篇8:《青春平行线》教学设计

《青春平行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男女生在各方面表现的不同,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男女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并且能够归纳出这些差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生之间进行健康、正常的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男女生之间正常健康交往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会与小学时不同?为什么心里会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老师、家长为什么会对异性同学打的电话那么敏感?我能不能和异性同学交往……这些问题困扰着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其实,男女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活动一

步骤一:告诉学生我们要分组活动,要求每组不少于5人,自由组合。教师在学生分组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

步骤二:提问:学生为什么会选择和同性一组,而不选择和异性一组?

结论:我们开始懂得男女有别。进入青春期以后,我们逐渐意识到男生女生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别,逐步有了性别意识,开始关注异性,也对异性之间的交往变得敏感了。

板书:我们开始懂得男女有别。

活动二

首先,让学生讨论“朋友”是什么?引导学生用关键的词来解释,避免用抽象的定义,特别要注意人性化,突出友谊的.情感色彩。

让学生欣赏有关朋友的音乐:如《朋友》,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感受。通过全班的交流,我们把朋友比喻成咖啡、美酒,雪中送炭、雨天的彩虹等,很少有人用性别来界定,这说明了什么?性别的差异并不影响朋友友谊的建立,异性之间也能成为朋友。

结论: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的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就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板书:异性能够成为朋友。

活动三

播放歌曲《我是女生》

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我是女生,爱哭的女生;我是女生,奇怪的女生……

师:这首歌是女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心目中最欣赏什么样的女生?女生又欣赏什么样的男生?

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欣赏的异性形象的接龙游戏”

活动要求:男生说出自己欣赏的女生品质,女生说出自己欣赏的男生品质。

步骤一:让每位同学以“我认为男(女)生更优秀,因为……”句式为准,说一句话,包含一个欣赏异性的原因。

步骤二:按自由组合的小组进行游戏

步骤三: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关键词。如:女生一般细心周到,想象力丰富;男生独立性较强,喜欢竞争。

女性的感知觉、注意力一般优于男性;女性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机械记忆;男性比较擅长逻辑记忆和理解记忆;思维发展方面,女性的形象思维胜于男性,男性的抽象思维超出女性;意志发展方面,男性在坚持性、果断性等方面普遍优于女性;在个人兴趣方面,男性的兴趣要比女性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有效能。等等

既然男女生各有优点,那我们之间应该交往吗?

结论: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离不开社会;人一生的愉快、烦恼、快乐、爱与恨,也和他人的交往分不开。与人交往是每个人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交往也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人际关系严重影响中学生的生活质量。并且大家能够发现异性同学身上的优点。所以男女生之间进行健康交往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扩大我们的生活交往范围,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还能使我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在学习生活中共同成长。

板书: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必要的。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入青春期以后,我们知道了男女虽然有别,但只要能坦诚相待,用心交往,都能成为成长道路上真正的好朋友、好伙伴。

篇9:平行线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和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 正方形。

3、培养学生关于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直尺和三角尺,一张纸和两根铁丝,长方体;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三角尺、一张白纸和两根铁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哪几组的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投影显示)

指出:在这里的相交直线里,有两组直线相交成直角,所以是 互相垂直的。

2、引入新课。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像上面这样有相交的关系之外, 还有不相交的情况。我们今天就研究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这就是平行线。(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平行线。

(1)在投影仪上出示画的长方形。

老师把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分别向相反方向延长,成为两条直 线。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指出:长方形两条长边延长后,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看一看,(老师出示练习本说明)如果延长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得到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指出:练习本上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也不会相交。

追问:长方形两条对边、练习本两条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都有怎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看一看第120页上的三组直线,哪个图中的两条直 线不相交呢?(注意以“直线”的概念说明第二组是相交的)

指出:第三组的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

(2)提问:我们刚才看到的,长方形对边延长成的直线、横格 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书上第三组图中的两条直线,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出:它们都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 线)

追问:再来看一看,长方形对边延长成的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吗?(用手势在黑板上表示)练习本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和书上第三组中的两条直线呢?(用手势表示)

指出:这里都是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上面每一组的两条直线是怎样的两条直 线吗?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 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追问: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时,它们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3)下面哪几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为什么?

提问:图②里两条直线为什么不平行?图⑧里两条直线为什么也不平行?在图④里,谁是谁的平行线?(注意说明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或者说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不能单独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

指出:只要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举例:例如,黑板面相对的两条边可以看做是平行线,双杠的 两条直杠可以看做是平行线。

提问:平时生活里还看到哪些物体的面上的线可以看做是平行线吗?

(4)请同学们拿出白纸,像老师这样在上面摆两根铁丝。(在 投影仪上演示摆成平行状)

提问:这两根铁丝平行吗?为什么? 再请同学们按老师做的摆。(用纸摆成异面不相交直线)

提问:现在这两根铁丝不在同一平面内吗?看一看这两条直线相交吗?可以说这两根铁丝平行吗?为什么?

说明: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强调:平行线是指的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看 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首先要看在不在同一平面内,再看是不是相交。

2、认识平行线的性质。

用投影仪出示两条平行的直线。

提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现在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垂直的线段,(复合片投影)一起来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请大家看每一条垂直线段的长度,有 什么共同特点。(在投影片上用直尺量线段长度)

提问:你发现平行线间垂直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特点?

指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教学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

(1)画平行线。

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怎样画出平行线呢?请大家看第121页上是怎样画平行线的。现在看老师来画平行线。示范画平行线并说明:

第一步,用三角尺画一条直线。但三角尺不要离开直线,暂时先按住不动。

第二步,用直尺贴紧三角尺的另一边,移动三角尺。注意直尺不能移动。

第三步,沿三角尺原来的一边再画一条直线。

这样画出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请大家在自己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步骤,画两条平行的直线。(老师巡视指导)

(2)检验平行线。

如果有两条直线或线段,怎样检验是不是互相平行呢?请看上第121页上是怎样检验的。

①出示黑板上画的平行四边形。说明按刚才的步骤,还可以检验一组对边是不是平行。

老师边示范边说明:

第一步,把三角尺的一边和平行四边形一条边重合;

第二步,把直尺贴紧三角尺的另一边;

第三步,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这条边到这个四边形的对边。

看一看,三角尺的这条边与四边形的对边重合吗?说明什么?

谁来说一说,刚才按哪几步检验平行线的?

②画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现在我们按刚才的三步来检验一下,这里的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

老师示范,说明每一步步骤。

提问:三角尺一边与直线重合吗?说明什么?

⑧请你按这样的三步检验书上左边一个四边形,看左右两边是不是平行。

让学生一步一步做,老师巡视学生每一步做得对不对。

提问:这个四边形左右两边平行吗?经过检验,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有什么特点?

指出:这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题哪几组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哪几组不平行?请检验一下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直线,到底是不是互相平行?

2、练习二十三第8题。

请大家自己检验一下练习二十三的第8题,看看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提问:第一个图形怎样?第二个呢?第三个图形有几组对边互相平行?

指出:前两个图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第三个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练习二十三第9题。

老师先作示范,说明第二步移动三角尺时,要使三角尺的哪条边通过直线外已知的一点,再画直线。让学生在书上画平行线,老师巡视指导。

4、练习二十三第11题第(2)题。

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题第(2)题。你能用画平行线的方法, 垂直的两条线段作长方形的两条边,画出这个长方形吗?试试看。 老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7题,第11题第(1)题。

六、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前我对这点就很熟悉,教了四年的数学我深知这一课的难度,一般一节课时完不成的,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注意了这一点。结果正如我所料,做练习时真的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平行线》 这一内容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画平行线与垂线,理解平行线与垂线的特性,还引导学生会判断、检验两条直线分别是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体会平行线和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习惯。

在教学平行与垂直这部分概念时,我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窗框、地砖入手,引入学习内容,自然地使学生在比较中初步感知垂直这种特殊的相交,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后,及时地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接着通过三角尺巩固了对垂直的认识,并让学生在一组判断题中总结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最后让学生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巩固了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

在教学画平行线与垂线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身边的材料(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纸等)想办法自己创作两条分别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直线,充分给学生机会展示各类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反复体验,逐步获得对垂直平行的清晰认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学生理论知识很好,在实际操作中有问题了,三角尺的方法不知所措,直线外一点的位置不同,三角尺的使用有了难度,看了还是在新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决定再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并加强知识的运用。

篇10:平行线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的方法,积累操作经验;

(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2、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3、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想像、实践、操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到通过观察、想象、实践、操作、归纳可以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人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有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有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为今后学习习近平行线的判定做好铺垫。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想象木条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

2、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平行线段,要把它们看成直线;

3、强调画平行线时要使用工具,不能徒手画,还注意不能只画横平或竖立的图形,要让学生画出一些变式图形。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万宁市第二中学是万宁市一所普通中学,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我校七年级的学生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只是按要求就近入学。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习惯较差。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了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模仿训练等传统的模式,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另外,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都具有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现在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的生生互动的氛围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演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如课本P13图5?2—1)让学生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b不相交的位置呢?这时,直线a与b的位置关系如何?在这种位置时,又有哪些性质?

揭示课题(板书):5、2、1平行线

(二)探讨“情境引入中的问题”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的模型,进行转动操作实践(固定b与c,转动a)。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动手实践,同桌互相交流,并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大家仔细观察,再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a与b不相交的位置?

(2)在生活的身边,有很多线是平行的,大家找一找,我们教室里的哪些线是平行的?校图内有哪些线是平行的?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线,也找出了很多的平行线,那究竟怎样的线叫平行线?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活动结论: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注:教师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平行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让学生回忆活动一或让学生再次转动木条a,并仔细观察其变化情况,在黑板上出示课本P14图5、2—3,让学生画平行线。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动手操作实践,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在活动一: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

(2)让学生拿出工具画图,在P14图5、2—3中,试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活动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活动三: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课本P14图5、2—2),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仔细观察分析,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平行线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有时也可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教师出示如课本P14图5、2—2的左图),在这一个图片中,哪些线是平行线?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位置关系?

(2)在体育活动中也存在着平行线(教师出示如课本P14图5、2—2的右图),在这个图片中,旅游池中的隔道绳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3)以上两个实例中,说明了平行线具有什么性质?

活动结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1、课本P19习题5、2第7题。

2、选择题。(用小黑板展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任一点P可以作已知直线a的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四)小结

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

(1)知识内容小结:①平行线的定义及其符号表示法。

②平行线的两条性质。

(2)学习方法小结: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分析等方式,来获得平行线的有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课本P20习题5、2第11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来完成,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比较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比较积极、主动,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模型、图片都比较感兴趣,全班学生都认真、主动地参与了观察、想象、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得出结论。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感到不足的地方:

第一,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够好,有少部分的学生虽然积极参与了活动,但难于得出结论;

第二,在实践画图的过程中,操作显得不够熟练;

第三,由于学校班额的人数过多,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不能够让所有小组的代表都有发言机会。

篇11:《平行线》教学反思设计

《平行线》教学反思设计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七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案例中,教师出示飞机模型的机翼,平移图形的趣题,提供了一些大家都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由此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2)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研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案例中,教师提供了探索材料:猜角度、探索特征、平移图形等。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尊重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尽量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本案中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学生提出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特别是探索平行线特征时只要量1个角的问题),教师对他的提问表示肯定,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启发学生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更多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急于下结论。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案例中,探索平行线特征以及平移图形的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操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篇12:平行线的特征说课稿

平行线的特征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是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又是构成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学生在上学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交线与平行线”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并以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说理,将直观与简单说理想结合;借助平行线的有关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逐步丰富学生图形的认识经历和借助图形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且由图形带来的直觉,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对空间与图形性质的探索和推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推理的能力。从而为其它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说教材

(一) 教学内容

“相交线与平行线”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相交线”,包含余角,补角,对顶角;第二部分为“平行线”,包含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特征;第三部分为“尺规作图”。而本节为本章中的第二部分中的第二小结,主要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 教学目标

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参考和学生实际,本单元教学目标为:

1、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对顶角的性质,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简单的尺规作图。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

由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结构、认知顺序和学生实际,本节的教学重点: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难点: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操作――测量、归纳、辅以说理等的方式得到平行线的性质,通过例题、练习相结合从而是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二、说教法

在本节教学中采用“探索――归纳总结――应用”的方法相结合。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参与者。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交流讨论,得到“平行线的特征”。在教学中注重直观操作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建立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从“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回顾,如果两直线平行了,应该具有那些性质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知欲。

三、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分“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和“应用”两大主体。整个教学分以下环节:

一 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二 新课教学 1探索特征

2 做一做

3 例题学习

三 随堂练习

四 课堂小结

五 作业布置

四 学法指导

依据学生的情况,年龄特征,智能发展,教学中采用了“探索――归纳总结――应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并养成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在自主探索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实践经验的学习方法,直觉和说理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知识的应用中增长才能。

篇13: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 ]: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篇14: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 ]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

三个判定:

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

(一)找找看:

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标注在图中)

(二)做一做:

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先由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语言说理,然后再出示以下说理过程,由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1)    AB∥CD→∠1=∠3→∠2=∠4

(2)    ∠2=∠4→BC∥EF

(三)考考你: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说理过程)

(四)填空:

已知:如图,∠ADE=60°,∠B=60°,∠C=80°。

问∠ 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 ∠ADE=∠B=60° (已知)

∴ DE//BC(                                            )

∴ ∠AED=∠C=80° (                                         )

(通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分)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      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       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五、课后作业 :

教材62页1、2、3题平行线的

篇15:数学教案-平行线的特征

课题: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 ]: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四)填空:

已知:如图,∠ADE=60°,∠B=60°,∠C=80°。

问∠ 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 ∠ADE=∠B=60° (已知)

∴ DE//BC(                                            )

∴ ∠AED=∠C=80° (                                         )

(通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分)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      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       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五、课后作业 :

教材62页1、2、3题平行线的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数学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四边形》

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平行线的特征说课稿

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说课教案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设计(推荐15篇)】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2023-09-24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特征2022-11-02

四年级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2023-11-11

《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2022-08-25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2023-07-10

第二学期《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2023-01-11

梯形的性质 说课稿2023-08-26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05-19

初一下册数学平行线课件2022-06-20

新人教版三年级四边形教学设计2022-11-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