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

时间:2023-08-12 08:15:48 数学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整理15篇)由网友“猩新一”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

篇1: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此时基本不等式是必不可缺的。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通过本节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程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剖析归纳证明→ 几何解释→ 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及应用。

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过程安排如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二、抽象归纳: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有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问] 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地,当a>0,b>0时,在不等式 中,以 、分别代替a、b,得到什么?

设计依据: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来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 。

【归纳总结】

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 其中 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 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

三、理解升华:

1、文字语言叙述: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

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

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

若 ,则有 ,当且仅当a=b时, 。

[问] 怎样理解“当且仅当”?(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师生总结)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的含义是:

篇2: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展示课本和参考书封面)。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数与形的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二、教法说明

本节课借助几何画板,使用多媒体辅助进行直观演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开始尝试活动.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课堂上主要采取对比分析;让学生边议、边评;组织学生学、思、练。通过师生和谐对话,使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使认知效益最大。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会。

三、学法指导

为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设计

◆运用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1、运用20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如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展示风车)

正方形ABCD中,AE⊥BE,BF⊥CF,CG⊥DG,DH⊥AH,设AE=a,BE=b,则正方形的面积为S=__,Rt△ABE,Rt△BCF,Rt△CDG,Rt△ADH是全等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之和是S’=_

从图形中易得,s≥s’,即

问题1:它们有相等的情况吗?何时相等?

问题2:当 a,b为任意实数时,上式还成立吗?(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

当且仅当(重点强调)a=b时,等号成立(合情推理)

问题3: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让学生独立证明)

设计意图

(1)运用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数学的历史悠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此图标能较容易的观察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入基本不等式很直观。

(3)三个思考题为学生创造情景,逐层深入,强化理解.

2、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如果 a>0,b>0 ,

用 和 分别代替a,b。可以得到

也可写成

(强调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正”)(演绎推理)

问题4: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吗?

要证 = 1 GB3 ①

只要证 = 2 GB3 ②

要证② ,只要证 = 3 GB3 ③

要证 = 3 GB3 ③ ,只要证 = 4 GB3 ④

显然, ④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 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

(强调基本不等式取等的条件“等”)

设计意图

(1)证明过程课本上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课改精神;

(2)证明过程印证了不等式的正确性,并能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3)此种证明方法是“分析法”,在选修教材的《推理与证明》一章中会重点讲解,此处有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

3、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如图,AB是圆的直径,C是AB上任一点,AC=a,CB=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AD,BD,则CD= ,半径为

问题5: 你能用这个图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4、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例1.证明

(学生自己证明)

设计意图

(1)这道例题很简单,多数学生都会仿照课本上的分析思路重新证明,能够练习“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

(2)学生能够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a和b不仅仅是一个字母,而是一个符号,它们可以是a、b,也可以是x、y,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3)此例不是课本例题,比课本例题简单,这样,循序渐进, 有利于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内涵。

例2:(1)把36写成两个正数的积,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2)把18写成两个正数的和,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积最大?

(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

篇3: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知识点一:

基本不等式及其推导

过程 ∨ 知识点二: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 目标设计 1.通过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使学生理解基本不等式及其等号成立的条件;

2.掌握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并理解运用基本不等式 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中的作用。 教学情境一: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

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题1: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分析: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我们考虑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 ,正方形的面积为 。

由图可知 ,即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

新知:若 ,则

教学情境二:

先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再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接构造出一个矩形

(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多余部分折叠).

假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和 ( )

问题2:考察左图中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你能发现一个不等式吗?

新知:若 ,则

问题3:你能用代数的方法给出它们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 ,即 (当 时取等号)

(在该过程中,可发现 的取值可以是全体实数)

证明:(分析法):由于 ,于是要证明 ,

只要证明 ,

即证 ,即 ,

所以 ,(当 时取等号)

【板书】两个重要不等式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篇4:基本不等式专项练习题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专项练习题高中数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能用基本不等式直接求得最值的是

A.x+12x B.x2-1+1x2-1

C.2x+2-x D.x(1-x)

答案:C

2.函数y=3x2+6x2+1的最小值是()

A.32-3 B.-3

C.62 D.62-3

解析:选D.y=3(x2+2x2+1)=3(x2+1+2x2+1-1)3(22-1)=62-3.

3.已知m、nR,mn=100,则m2+n2的最小值是()

A.200 B.100

C.50 D.20

解析:选A.m2+n22mn=200,当且仅当m=n时等号成立.

4.给出下面四个推导过程:

①∵a,b(0,+),ba+ab2baab=2;

②∵x,y(0,+),lgx+lgy2lgxlgy;

③∵aR,a0,4a+a 24aa=4;

④∵x,yR,,xy<0,xy+yx=-[(-xy)+(-yx)]-2-xy-yx=-2.

其中正确的推导过程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从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考虑.

①∵a,b(0,+),ba,ab(0,+),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故①的推导过程正确;

②虽然x,y(0,+),但当x(0,1)时,lgx是负数,y(0,1)时,lgy是负数,②的推导过程是错误的;

③∵aR,不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4a+a24aa=4是错误的;

④由xy<0得xy,yx均为负数,但在推导过程中将全体xy+yx提出负号后,(-xy)均变为正数,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故④正确.

5.已知a>0,b>0,则1a+1b+2ab的最小值是()

A.2 B.22

C.4 D.5

解析:选C.∵1a+1b+2ab2ab+2ab222=4.当且仅当a=bab=1时,等号成立,即a=b=1时,不等式取得最小值4.

6.已知x、y均为正数,xy=8x+2y,则xy有()

A.最大值64 B.最大值164

C.最小值64 D.最小值164

解析:选C.∵x、y均为正数,

xy=8x+2y28x2y=8xy,

当且仅当8x=2y时等号成立.

xy64.

二、填空题

7.函数y=x+1x+1(x0)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1

8.若x>0,y>0,且x+4y=1,则xy有最________值,其值为________.

解析:1=x+4y4y=4xy,xy116.

答案:大 116

9.(高考山东卷)已知x,yR+,且满足x3+y4=1,则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x>0,y>0且1=x3+y42xy12,xy3.

当且仅当x3=y4时取等号.

答案:3

三、解答题

10.(1)设x>-1,求函数y=x+4x+1+6的最小值;

(2)求函数y=x2+8x-1(x>1)的最值.

解:(1)∵x>-1,x+1>0.

y=x+4x+1+6=x+1+4x+1+5

2 x+14x+1+5=9,

当且仅当x+1=4x+1,即x=1时,取等号.

x=1时,函数的.最小值是9.

(2)y=x2+8x-1=x2-1+9x-1=(x+1)+9x-1

=(x-1)+9x-1+2.∵x>1,x-1>0.

(x-1)+9x-1+22x-19x-1+2=8.

当且仅当x-1=9x-1,即x=4时等号成立,

y有最小值8.

11.已知a,b,c(0,+),且a+b+c=1,求证:(1a-1)(1b-1)(1c-1)8.

证明:∵a,b,c(0,+),a+b+c=1,

1a-1=1-aa=b+ca=ba+ca2bca,

同理1b-12acb,1c-12abc,

以上三个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得

(1a-1)(1b-1)(1c-1)8.

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12.某造纸厂拟建一座平面图形为矩形且面积为200平方米的二级污水处理池,池的深度一定,池的外圈周壁建造单价为每米400元,中间一条隔壁建造单价为每米100元,池底建造单价每平方米60元(池壁忽略不计).

问:污水处理池的长设计为多少米时可使总价最低.

解:设污水处理池的长为x米,则宽为200x米.

总造价f(x)=400(2x+2200x)+100200x+60200

=800(x+225x)+1

1600x225x+12000

=36000(元)

当且仅当x=225x(x>0),

即x=15时等号成立.

篇5: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依据《新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求最值、证明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剖析归纳证明→ 几何解释→ 应用(最值的求法、不等式的证明)的过程呈现。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基本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正确理解;

2、灵活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教学用具]

多媒体、几何画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过程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同时,(几何画板辅助教学)通过几何画板演示,

让学生更直观的抽象、归纳出结论:

(二)、抽象归纳: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 ,有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问] 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地,当 时,在不等式 中,以 、分别代替 ,得到什么?

答案: 。

【归纳总结】

如果 都是正数,那么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 其中 称为 的算术平均数, 称为 的几何平均数。

(三)、理解升华:

1、文字语言叙述: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符号语言叙述:

若 ,则有 ,当且仅当 时, 。

[问] 怎样理解“当且仅当”?

3、探究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

[问] 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

方法一:作差比较或由 展开证明。

方法二:分析法。

分析法,实际上是寻找结论的充分条件,执果索因的一种思维方法.

4、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篇6: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基本不等式 等号成立条件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背景: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2.讲授新课

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正方形的面积为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

2.得到结论:一般的,如果

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

所以, ,即

4.1)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认识基本不等式

特别的,如果a>0,b>0,我们用分别代替a、b ,可得 ,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

2)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

用分析法证明:

要证 (1)

只要证 a+b (2)

要证(2),只要证 a+b- 0 (3)

要证(3),只要证 ( - ) (4)

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4)中的等号成立。

3)理解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意义

探究:课本第98页的“探究”

在右图中,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的一点,AC=a,BC=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解释吗?

易证Rt△ACD∽Rt△DCB,那么CD2=CA·CB

即CD= .

这个圆的半径为 ,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即 ,其中当且仅当点C与圆心重合,即a=b时,等号成立.

因此:基本不等式 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

评述:1.如果把 看作是正数a、b的等差中项, 看作是正数a、b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

2.在数学中,我们称 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 为a、b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例1 已知x、y都是正数,求证:

(1) ≥2;

(2)(x+y)(x2+y2)(x3+y3)≥8x3y3.

分析:在运用定理: 时,注意条件a、b均为正数,结合不等式的性质(把握好每条性质成立的条件),进行变形.

解:∵x,y都是正数 ∴ >0, >0,x2>0,y2>0,x3>0,y3>0

(1) =2即 ≥2.

(2)x+y≥2 >0 x2+y2≥2 >0 x3+y3≥2 >0

∴(x+y)(x2+y2)(x3+y3)≥2 ·2 ·2 =8x3y3

即(x+y)(x2+y2)(x3+y3)≥8x3y3.

3.随堂练习

1.已知a、b、c都是正数,求证

(a+b)(b+c)(c+a)≥8abc

分析:对于此类题目,选择定理: (a>0,b>0)灵活变形,可求得结果.

解:∵a,b,c都是正数

∴a+b≥2 >0

b+c≥2 >0

c+a≥2 >0

篇7: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他们之积的2倍的不等式的证明。

2.理解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证明以及几何解释。

过程与方法

本节的学习是学生对不等式认知的一次飞跃。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数和形俩方面深入的探究不等式的证明,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要注重严密性,每一步都有理论依据,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逻辑推理能力,并通过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丰富学生数形结合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 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中的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

难点:理解“=”成立的充要条件.

三、教学过程:

1.动手操作,几何引入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该图给出了迄今为止对勾股定理最早、最简洁的证明,体现了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是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

探究一:在这张“弦图”中能找出一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吗?

在正方形 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 ,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于是,

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

正方形的面积 .

由图可知 ,即 .

探究二:先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接构造出一个矩形(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多余部分折叠).假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和 ( ),考察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你能发现一个不等式吗?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2.代数证明,得出结论

根据上述两个几何背景,初步形成不等式结论:

若 ,则 .

若 ,则 .

学生探讨等号取到情况,教师演示几何画板,通过展示图形动画,使学生直观感受不等关系中的相等条件,从而进一步完善不等式结论:

(1)若 ,则 ;(2)若 ,则

请同学们用代数方法给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证明.

证法一(作差法):

,当 时取等号.

(在该过程中,可发现 的取值可以是全体实数)

证法二(分析法):由于 ,于是

要证明? ,只要证明? , 即证? ,

即? ,该式显然成立,所以 ,当 时取等号.

得出结论,展示课题内容

基本不等式: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深化认识:

称 为 的几何平均数;称 为 的算术平均数

篇8:基本不等式

课题: §3.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及其在求最值时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基本不等式 等号成立条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背景: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不等关系。

二、讲授新课

1.问题探究——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正方形的面积为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

2.总结结论:一般的,如果

(结论的得出尽量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3.思考证明:(让学生尝试给出它的证明)

4.特别的,如果a>0,b>0,我们用 分别代替a、b ,可得,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

①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

用分析法证明:(略)

②理解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意义

探究:对课本第98页的“探究”( 几何证明)

注:在数学中,我们称 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 为a、b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5、例:当时,取什么值,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6、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不等式a2+b2≥2ab;两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及它们的关系( ≥ ).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a、b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b都是正数.它们既是不等式变形的基本工具,又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下一节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它们的应用).

7、作业:

课本第100页习题[a]组的第1、2题

板书 设 计

课题: §3.4基本不等式

一、两个不等式

二、例题及练习

【教后小结】

篇9: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证明复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

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什么是比较法?什么是综合法?

[问题 2]能否用比较法或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点评]在证明不等式时,若用比较法或综合法难以下手时,可采用另一种证明方法:分析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指出用比较法和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不足之处,

激发学习新的证明不等式知识的积极性,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二)新课讲授

【尝试探索、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研究,并点评.帮助建立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知识体系.投影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概念.

(活动)与教师一道分析综合法的逻辑关系,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尝试探索,构建新知.

[讲解]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以已知条件中的不等式或基本不等式作为结论,逐步寻找它成立的必要条件,直到必要条件就是要证明的不等式.

[问题1]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把要证明的不等式作为结论,逐步去寻找它成立的充分条件呢?

[问题2]当我们寻找的充分条件已经是成立的不等式时,说明了什么呢?

[问题3]说明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的理由是什么呢?

[点评]从要证明的结论入手,逆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充分条件显然成立为止,从而得出要证明的结论成立.就是分析法的逻辑关系.

[投影]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概念.(见课本)

设计意图:对比综合法的逻辑关系,教师层层设置问题,激发积极思考、研究.建立新的知识;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培养学习创新意识.

【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板书或投影例题,引导研究问题,构思证题方法,学会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并点评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必须注意的问题.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研究问题,与教师一道完成问题的论证.

例1 求证

[分析]此题用比较法和综合法都很难入手,应考虑用分析法.

证明:(见课本)

[点评]证明某些含有根式的不等式时,用综合法比较困难.此例中,我们很难想到从“ ”入手,因此,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分析法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常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证明过程,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事实上,有些综合法的表述正是建立在分析法思索的基础上,分析法的优越性正体现在此.

例2 已知: ,求证: (用分析法)请思考下列证法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误,错在何处?

[投影]证法一:因为 ,所以 、去分母,化为 ,就是 .由已知 成立,所以求证的不等式成立.

证法二:欲证 ,因为

只需证 ,

即证 ,

即证

因为 成立,所以 成立.

(证法二正确,证法一错误.错误的原因是:虽然是从结论出发,但不是逐步逆战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事实上找到明显成立的不等式是结论的必要条件,所以不符合分析法的逻辑原理,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点评]①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

(结论)(步步寻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结论)

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它与综合法的证明过程(由因导果)恰恰相反.②用分析法证明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分析法论证“若a则b”这个命题的书写格式是:

要证命题b为真,

只需证明 为真,从而有……

这只需证明 为真,从而又有……

……

这只需证明a为真.

而已知a为真,故命题b必为真.

要理解上述格式中蕴含的逻辑关系.

[投影] 例3 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同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下同)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是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分析]设未知数,列方程,因为当水的流速相同时,水管的流量取决于水管截面面积的大小,设截面的周长为 ,则周长为的圆的半径为 ,截面积为 ;周长为 的正方形边长为 ,截面积为 ,所以本题只需证明:

证明:(见课本)

设计意图:理解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内在联系,说明分析法在证明不等式中的重要地位.掌

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特别重视分析法证题格式及格式中蕴含的逻辑关系.灵活掌握分析法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练习),请甲、乙两位同学板演,巡视的解题情况,对正确的证法给予肯定,对偏差及时纠正.点评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在笔记本上完成练习,甲、乙两位同学板演.

【字幕】练习1.求证

2.求证:

设计意图:掌握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反馈课堂效果,调节课堂教学.

【分析归纳、小结解法】

(教师活动)分析归纳例题和练习的解题过程,小给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活动)与教师一道分析归纳,小结解题方法,并记录笔记.

1.分析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常用基本方法.当证题不知从何入手时,有时可以运用分析法而获得解决,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更是行之有效的.

2.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逆找充分条件,注意分析法的证题格式.

设计意图: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三)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活动)与教师一道小结,并记录笔记.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应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掌握一些常用技巧:

通分、约分、多项式乘法、因式分解、去分母,两边乘方、开方等.在使用这些技巧变形时,要注意遵循不等式的性质.另外还要适当掌握指数、对数的性质、三角公式在逆推中的灵活运用.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时可以用分析法思索,而用综合法书写证明,或者分析法、综合法相结合,共同完成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p17 4、5.

2.思考题:若 ,求证

3.研究性题:已知函数 , ,若 、,且 证明

设计意图:思考题供学有余力同学练习,研究性题供研究分析法证明有关问题.

篇10: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证明复习教案设计

●知识梳理

1.|x|>a x>a或x<-a(a>0);

|x|0).0)中的a>0改为a∈R还成立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高中 >高三 >高三数学 >高三数学教案

2.形如|x-a|+|x-b|≥c的不等式的求解通常采用“零点分段讨论法”.

3.含参不等式的求解,通常对参数分类讨论.

4.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a|-|b||≤|a±b|≤|a|+|b|.

思考讨论

1.在|x|>a x>a或x<-a(a>0)、|x|

2.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点击双基

1.设a、b是满足ab<0的实数,那么

A.|a+b|>|a-b|

B.|a+b|<|a-b|

C.|a-b|<||a|-|b||

D.|a-b|<|a|+|b|

解析:用赋值法.令a=1,b=-1,代入检验.

答案:B

2.不等式|2x2-1|≤1的解集为

A.{x|-1≤x≤1} B.{x|-2≤x≤2}

C.{x|0≤x≤2} D.{x|-2≤x≤0}

解析:由|2x2-1|≤1得-1≤2x2-1≤1.

∴0≤x2≤1,即-1≤x≤1.

答案:A

3.不等式|x+log3x|<|x|+|log3x|的解集为

A.(0,1) B.(1,+∞)

C.(0,+∞) D.(-∞,+∞)

解析:∵x>0,x与log3x异号,

∴log3x<0.∴0

答案:A

4.已知不等式a≤ 对x取一切负数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解析:要使a≤ 对x取一切负数恒成立,

令t=|x|>0,则a≤ .

而 ≥ =2 ,

∴a≤2 .

答案:a≤2

5.已知不等式|2x-t|+t-1<0的解集为(- , ),则t=____________.

解析:|2x-t|<1-t,t-1<2x-t<1-t,

2t-1<2x<1,t-

∴t=0.

答案:0

●典例剖析

【例1】 解不等式|2x+1|+|x-2|>4.

剖析: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需先去绝对值,多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必须利用零点分段法去绝对值求解.令2x+1=0,x-2=0,得两个零点x1=- ,x2=2.

解:当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2-x>4,

∴x<-1.

当-

2x+1+2-x>4,

∴x>1.又-

∴1

当x>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x-2>4,∴x>.

又x>2,∴x>2.

综上,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1

深化拓展

若此题再多一个含绝对值式子.如:

|2x+1|+|x-2|+|x-1|>4,你又如何去解?

分析:令2x+1=0,x-2=0,x-1=0,

得x1=- ,x2=1,x3=2.

解:当x≤- 时,原不等式化为

-2x-1+2-x+1-x>4,∴x<- .

当-

2x+1+2-x+1-x>4,4>4(矛盾).

当1

2x+1+2-x+x-1>4,∴x>1.

又1

∴1

当x>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x-2+x-1>4,∴x>.

又x>2,∴x>2.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 或x>1}.

【例2】 解不等式|x2-9|≤x+3.

剖析:需先去绝对值,可按定义去绝对值,也可利用|x|≤a -a≤x≤a去绝对值.

解法一:原不等式 (1) 或(2)

不等式(1) x=-3或3≤x≤4;

不等式(2) 2≤x<3.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x≤4或x=-3}.

解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

或x≥2 x=-3或2≤x≤4.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x≤4或x=-3}.

【例3】 (理)已知函数f(x)=x|x-a|(a∈R).

(1)判断f(x)的奇偶性;

(2)解关于x的不等式:f(x)≥2a2.

解:(1)当a=0时,

f(-x)=-x|-x|=-x|x|=-f(x),

∴f(x)是奇函数.

当a≠0时,f(a)=0且f(-a)=-2a|a|.

故f(-a)≠f(a)且f(-a)≠-f(a).

∴f(x)是非奇非偶函数.

(2)由题设知x|x-a|≥2a2,

∴原不等式等价于 ①

或 ②

由①得 x∈ .

由②得

当a=0时,x≥0.

当a>0时,

∴x≥2a.

当a<0时,

即x≥-a.

综上

a≥0时,f(x)≥2a2的解集为{x|x≥2a};

a<0时,f(x)≥2a2的解集为{x|x≥-a}.

(文)设函数f(x)=ax+2,不等式| f(x)|<6的解集为(-1,2),试求不等式 ≤1的解集.解:|ax+2|<6,

∴(ax+2)2<36,

即a2x2+4ax-32<0.

由题设可得

解得a=-4.

∴f(x)=-4x+2.

由 ≤1,即 ≤1可得 ≥0.

解得x>或x≤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或x≤ }.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集合A={x|a-1≤x≤a+2},B={x|3

A.{a|3

C.{a|3

解析:由题意知 得3≤a≤4.

答案:B

2.不等式|x2+2x|<3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解析:-3

∴-3

答案:-3

3.不等式|x+2|≥|x|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解法一:|x+2|≥|x| (x+2)2≥x2 4x+4≥0 x≥-1.

解法二: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作出f(x)=|x+2|与g(x)=|x|的图象,根据图象可得x≥-1.

解法三: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不等式|x+2|≥|x|表示数轴上x到-2的距离不小于到0的距离,∴x≥-1.

答案:{x|x≥-1}

评述:本题的三种解法均为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必须掌握.

4.当0

解:由0x-2.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下面不等式组①及②的解集的并集. ①

或 ②

解不等式组①得解集为{x| ≤x<2},

解不等式组②得解集为{x|2≤x<5},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5}.

5.关于x的方程3x2-6(m-1)x+m2+1=0的两实根为x1、x2,若|x1|+|x2|=2,求m的值.

解:x1、x2为方程两实根,

∴Δ=36(m-1)2-12(m2+1)≥0.

∴m≥ 或m≤ .

又∵x1•x2= >0,∴x1、x2同号.

∴|x1|+|x2|=|x1+x2|=2|m-1|.

于是有2|m-1|=2,∴m=0或2.

∴m=0.

培养能力

6.解不等式 ≤ .

解:(1)当x2-2<0且x≠0,即当-

(2)当x2-2>0时,原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等价.

x2-2≥|x|,即|x|2-|x|-2≥0.

∴|x|≥2.∴不等式组的解为|x|≥2,

即x≤-2或x≥2.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 ,0)∪(0, )∪[2,+∞).

7.已知函数f(x)= 的定义域恰为不等式log2(x+3)+log x≤3的解集,且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log2(x+3)+log x≤3得

x≥ ,

即f(x)的定义域为[ ,+∞).

∵f(x)在定义域[ ,+∞)内单调递减,

∴当x2>x1≥ 时,f(x1)-f(x2)>0恒成立,即有(ax1- +2)-(ax2- +2)>0 a(x1-x2)-( - )>0

(x1-x2)(a+ )>0恒成立.

∵x10

a+ <0.

∵x1x2>- >- ,

要使a<- 恒成立,

则a的取值范围是a≤- .

8.有点难度哟!

已知f(x)=x2-x+c定义在区间[0,1]上,x1、x2∈[0,1],且x1≠x2,求证:

(1)f(0)=f(1);

(2)| f(x2)-f(x1)|<|x1-x2|;

(3)| f(x1)-f(x2)|< ;

(4)| f(x1)-f(x2)|≤ .

证明:(1)f(0)=c,f(1)=c,

∴f(0)=f(1).

(2)| f(x2)-f(x1)|=|x2-x1||x2+x1-1|.

∵0≤x1≤1,∴0≤x2≤1,0

∴-1

∴| f(x2)-f(x1)|<|x2-x1|.

(3)不妨设x2>x1,由(2)知

| f(x2)-f(x1)|

而由f(0)=f(1),从而

| f(x2)-f(x1)|=| f(x2)-f(1)+f(0)-f(x1)|≤| f(x2)-f(1)|+| f(0)-

f(x1)|<|1-x2|+|x1|<1-x2+x1. ②

①+②得2| f(x2)-f(x1)|<1,

即| f(x2)-f(x1)|< .

(4)|f(x2)-f(x1)|≤fmax-fmin=f(0)-f( )= .

探究创新

9.(1)已知|a|<1,|b|<1,求证:| |>1;

(2)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 |>1对满足|a|<1,|b|<1的一切实数a、b恒成立;

(3)已知|a|<1,若| |<1,求b的取值范围.

(1)证明:|1-ab|2-|a-b|2=1+a2b2-a2-b2=(a2-1)(b2-1).

∵|a|<1,|b|<1,∴a2-1<0,b2-1<0.

∴|1-ab|2-|a-b|2>0.

∴|1-ab|>|a-b|,

= >1.

(2)解:∵| |>1 |1-abλ|2-|aλ-b|2=(a2λ2-1)(b2-1)>0.

∵b2<1,∴a2λ2-1<0对于任意满足|a|<1的a恒成立.

当a=0时,a2λ2-1<0成立;

当a≠0时,要使λ2< 对于任意满足|a|<1的a恒成立,而 >1,

∴|λ|≤1.故-1≤λ≤1.

(3)| |<1 ( )2<1 (a+b)2<(1+ab)2 a2+b2-1-a2b2<0 (a2-1)(b2-1)<0.

∵|a|<1,∴a2<1.∴1-b2>0,即-1

●思悟小结

1.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指导思想是去掉绝对值.常用的方法是:(1)由定义分段讨论;(2)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3)平方.

2.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如果转化不等式的形式或求不等式的解集时与参数的取值范围有关,就必须分类讨论.注意:(1)要考虑参数的总取值范围.(2)用同一标准对参数进行划分,做到不重不漏.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1.绝对值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而绝对值不等式更是常考常新.在教学中要从绝对值的定义和几何意义来分析,绝对值的特点是带有绝对值符号,如何去掉绝对值符号,一定要教给学生方法,切不可以题论题.

2.无理不等式在新课程书本并未出现,但可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把其等价转化为代数不等式.

3.指数、对数不等式能利用单调性求解.

拓展题例

【例1】 设x1、x2、y1、y2是实数,且满足x12+x22≤1,证明不等式(x1y1+x2y2-1)2≥(x12+x22-1)(y12+y22-1).

分析:要证原不等式成立,也就是证(x1y1+x2y2-1)2-(x12+x22-1)(y12+y22-1)≥0.

证明:(1)当x12+x22=1时,原不等式成立.

(2)当x12+x22<1时,联想根的判别式,可构造函数f(x)=(x12+x22-1)x-2(x1y1+x2y2-1)x+(y12+y22-1),其根的判别式Δ=4(x1y1+x2y2-1)2-4(x12+x22-1)(y12+y22-1).

由题意x12+x22<1,函数f(x)的图象开口向下.

又∵f(1)=x12+x22-2x1y1-2x2y2+y12+y22=(x1-y1)2+(x2-y2)2≥0,

因此抛物线与x轴必有公共点.

∴Δ≥0.

∴4(x1y1+x2y2-1)2-4(x12+x22-1)(y12+y22-1)≥0,

即(x1y1+x2y2-1)2≥(x12+x22-1)(y12+y22-1).

篇11: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证明复习教案设计

(1)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进行讨论:

(2)绝对值不等式:若,则;;

注意:

(1)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

(2).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3).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5)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6)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或更多)但含参数,要讨论。

篇12: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认为要真正的教好一节课,首先就是要对教材熟悉,那么我就先来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基本不等式》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和证明过程。本章一直在研究不等式的相关问题,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之后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必要基础。

二、说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并且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而作为高中内容,命题的严谨性是必要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以及证明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想要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讲授法,练习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而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试图通过我的教学过程,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一)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新课导入环节。

我先PPT出示的是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

提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到不等关系么?

引出课题。

通过展示会标并提问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直入课题,可以很好的过渡到今天的主题内容:推导基本不等式。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

(1)通过导入的问题,学生思考:通过赵爽弦图推可以发现哪些不等关系呢?

学生小组探究:利用赵爽弦图推导出基本不等式。

之后请学生把证明过程进行板书:

(2)“探究”,几何证明。

分析法是从结果入手,由果索因;几何法是由几何中的不等关系,进行证明。此类不等式的证明分析法理解简单,几何法稍难。学生通过两种证明过程,加深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还练习了证明方法。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学生在我层次性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发现基本不等式,通过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基本不等式。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三)课堂练习

当然一节课只得出结论还是不够的,作为一节数学课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应用。所以我设计了如下两道课堂练习:

(2)一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这样的问题能够兼顾到本节课的所有主要内容,并且问题具有层次性,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基本不等式应用中“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的规律,为后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导证明过程。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开放性问题: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书本资料,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这样的作业设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篇13: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的一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简单应用。它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等知识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写出基本不等式,会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推导、证明等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领略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本质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基本不等式几何意义的理解。

二、说学情。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一下简要分析。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不等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运用能力不足。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总结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这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育学的和谐完美与统一。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启发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结合本节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利用多媒体战士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让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图上有哪些相等或不等关系?通过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是新授环节。

我将会标抽象成几何图形,正方形ABCD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三角形面积之和与正方形面积的大小,从而让学生自主推导出不等式a2+b2>2ab,再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将结论补充完整。接下来,我会提问:你们能给出它的证明吗?给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用讲授法给出基本不等式的常用形式ab≤a+b(a>0,b>0),并给出具体的证明过程,强调等号成立的条件。基本不2

等式的证明是本节课的重点,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再通过我的讲授,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接下来是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先由学生自主思考两分钟的时间,然后通过我的讲授,让学生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最后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这样就突破了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这一难点。接下来是巩固练习环节。

这个环节,我将利用两个例题对刚才所讲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例1:证明(1)x+1≥2(x>0)x

(2)a+1≥2a(a≥0)

例2:(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m的矩形菜园。问矩形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

(2)一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问长宽各为多少时面积最大?第一个例题不是课本例题,它比课本例题简单,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内涵,此处a、b不仅仅是一个字母,而是一个符号,可以是具体数字,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对于这个例题,多数学生会仿照课本上的思路用分析法进行证明。

第二个例题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价值,而且例题包含了公式的正向应用和逆向应用,锻炼了学生的灵活使用能力。

下面是小结环节。我将让学生用两分钟的时间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自己总结出本节的知识点。这样不但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然后是布置作业。为了在课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我将布置课后习题第2题,第4题作为练习题。

篇1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摘 要: 基本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知识体系角度说,基本不等式不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模块,而且能与高中数学多个分支知识进行融合;从思维能力角度说,基本不等式是创造性与严谨性的有机结合、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辩证统一.本文从基本不等式的三个限制条件DD“一正,二定,三等”入手,结合典型例题,探究基本不等式的运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自己对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关键词: 基本不等式 限制条件 最值 应用一、主干知识 1.基本不等式:≤或a+b≥2. (1)基本不等式成立条件:a>0,b>0;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基本不等式的拓展:ab≤,其中a,b∈R. 二、深入探究,加强理解 问题:设x>0,求函数y=x+的最小值. 解析:∵x>0“一正” ∴x+≥2=2“二定” 当且仅当x=,即x=1时,等号成立.“三等” 故函数y=x+的最小值为2. 点评: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时,要把握三个限制条件,即“一正DD各项都是正数;二定DD和或积为定值;三相等DD等号能取得”,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探究1:设x<0,求函数y=x+的最大值. 解析:∵x<0,∴-x>0, ∴x+=-(-x+)≤-2=-2, 当且仅当-x=,即x=-1时,等号成立. 故函数y=x+的最大值为-2. 变式:设x≠0,求函数y=x+的值域. 解析:∵x≠0,∴|x|>0, ∴|x+|=|x|+≥2=2, 当且仅当|x|=,即x=±1时,等号成立. ∴|y|≥2,∴y≤-2或y≥2,即函数y=x+的.值域为(-∞,-2]∪[2,+∞). 另解:用分类讨论的方法(x≠0,分x>0和x<0两种情况). 点评:培养学生等价转化的思想,如何创造条件满足“一正DD各项都是正数”. 探究2:设a>1,求a+的最小值. 解析:∵a>1,∴a-1>0, ∴a+=a-1++1≥2+1=3, 当且仅当a-1=,即a=2时,等号成立. 故a+的最小值为3. 变式:设0<a<1,求的最大值. 解析:∵0<a<1,∴1-a>0, ∴=?≤?=, 当且仅当a=1-a,即a=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大值为. 点评: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焦点在于凑配“和”与“积”,即满足“二定DD和或积为定值”,并且在凑配过程中就应考虑到等号成立的条件. 探究3:设t≥2,求t+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不满足限制条件:“三相等DD等号能取得”,故不能用基本不等式. 解:由双钩函数y=t+的图像及性质,易知函数y在[2,+∞)上是增函数, 当t=2时,t+的最小值为2. 变式:已知x>0,y>0,且x+y=1,求+的最小值. 错解:由已知,1=x+y≥2?圯≤?圯≥2 ∴+≥2=≥8 ∴+的最小值8. 错因:多次用到基本不等式,能否取等号,当且仅当x=y,=,又x+y=1,但x,y无解. 正解:∵x>0,y>0, ∴+=(+)(x+y)=7++≥7+2=7+4 当且仅当=又x+y=1,即x=2-3,y=4-2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小值为7+4. 知识迁移:已知0<x<1,求+的最小值. 解析:∵0<x<1,∴1-x>0, ∴+=(+)?(x+1-x)=7++≥7+4, 当且仅当=,即x=2-3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小值为7+4. 点评: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考虑到等号成立的条件.有些题目在拼凑过程中,注意通过“1”变换或添项进行拼凑,使分母能约去或分子能降次. 三、高考回放 A组 1.(湖南高考10)若x>0,则x+的最小值为?摇 ?摇. 2.(重庆高考12) 已知t>0,则函数y=的最小值为?摇 ?摇. 3.(重庆高考7)若函数f(x)=x+(x>2)在x=a处取最小值,则a=( ) A.1+ B.1+ C.3 D.4 A组命题意图:主要考查灵活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等”,三者缺一不可. B组 1.(20重庆高考7)已知a>0,b>0,则++2的最小值是( ) A.2 B.2 C.4 D.5 2.(20四川高考11)设a>b>0,则a++的最小值是( ) A.1 B.2 C.3 D.4 3.(20天津高考12)已知loga+logb≥1,则3+9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B组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应用基本不等式探求最值问题,解答过程中经过几次的放缩才能达到目的,充分体现了试题思维的层次性. C组 1.(年天津高考9)设x,y∈R,a>1,b>1,若a=b=3,a+b=2,则+的最大值为( ) A.2 B. C.1 D. 2.(年山东高考14)已知x,y∈R,且满足+=1,则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3.(年浙江高考16)若实数x、y满足x+y+xy=1,则x+y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 C组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的推广ab≤()(a,b∈R)在求最值中的应用.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难度为中低档题;客观题突出“小而巧”,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及运算能力;主观题考查较为全面,在考查基本运算能力的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预测高考仍将以求函数的最值为主要考点,重点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参考文献: [1]孙翔峰主编.三维设计高考总复习新课标.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4. [2]杜志建主编.D2011新高考5年真题汇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装 原版全文

篇15: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选择的课题是必修5第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关于本课的设计,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汇报。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展示课本和参考书封面)。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数与形的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二、教法说明

本节课借助几何画板,使用多媒体辅助进行直观演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开始尝试活动。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课堂上主要采取对比分析;让学生边议、边评;组织学生学、思、练。通过师生和谐对话,使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使认知效益最大。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会。

三、学法指导

为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设计

◆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1、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如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展示风车)

正方形ABCD中,AE⊥BE,BF⊥CF,CG⊥DG,DH⊥AH,设AE=a,BE=b,则正方形的面积为S=__,Rt△ABE,Rt△BCF,Rt△CDG,Rt△ADH是全等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之和是S’=_

从图形中易得,s≥s’,即

问题1:它们有相等的情况吗?何时相等?

问题2:当 a,b为任意实数时,上式还成立吗?(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

当且仅当(重点强调)a=b时,等号成立(合情推理)

问题3: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让学生独立证明)

设计意图

(1)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数学的历史悠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此图标能较容易的观察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入基本不等式很直观。

(3)三个思考题为学生创造情景,逐层深入,强化理解。

2、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如果 a>0,b>0 ,

用 和 分别代替a,b.可以得到

也可写成

(强调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正”)(演绎推理)

问题4: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吗?

要证 ①

只要证 ②

要证② ,只要证 ③

要证③ ,只要证 ④

显然, ④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 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

(强调基本不等式取等的条件“等”)

设计意图

(1)证明过程课本上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课改精神;

(2)证明过程印证了不等式的正确性,并能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3)此种证明方法是“分析法”,在选修教材的《推理与证明》一章中会重点讲解,此处有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

3、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如图,AB是圆的直径,C是AB上任一点,AC=a,CB=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AD,BD,则CD= ,半径为

问题5: 你能用这个图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4、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例1.证明

(学生自己证明)

设计意图

(1)这道例题很简单,多数学生都会仿照课本上的分析思路重新证明,能够练习“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

(2)学生能够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a和b不仅仅是一个字母,而是一个符号,它们可以是a、b,也可以是x、y,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3)此例不是课本例题,比课本例题简单,这样,循序渐进, 有利于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内涵。

例2:(1)把36写成两个正数的积,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2)把18写成两个正数的和,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积最大?

(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

设计意图

(1)此题目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包含正用,逆用,体现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价值;

(2)强调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点:“正”“定”“等”;

(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练习:(1)若a,b同号,则

(2)P113 练习1.2

设计意图

巩固基本不等式,让学生熟悉公式,并学会应用。

小结:(让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业: 必做题:P 113 A组3、4

选做题:

设计意图

(1)必做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熟练公式应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形成;

(2)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

时间安排:引入约5分钟

证明基本不等式约10分钟

几何意义约10分钟

知识应用约15分钟

小结约5分钟

五、板书设计

分析法证明

几何解释

例题讲解

小结

作业

例2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谢谢!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4备课教案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函数单调性教案

高二上数学教学计划

「上好复习课」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期末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整理15篇)】相关文章:

幂函数教案2024-05-07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计划参考2022-05-08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计划2023-01-26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2022-04-30

高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教案设计2023-05-10

高三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22-11-09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一2022-04-29

新课标高二数学教案2022-11-20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2023-12-25

说课稿的基本步骤六步20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