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3-02-23 07:39:03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合集17篇)由网友“viviann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

篇1: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感知课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的知识,积累一些民间谚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思路清晰,层次清晰的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

3)朗读课文,赏析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积累语言。

4)逐步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总---分---总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启发式谈话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自觉地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

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学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难点:

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用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学生观察思考:天气和什么因素有关?

生答。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云和天气的关系。

2)感悟本文的语言美,品析运用比喻的好处。

3)学会留心观察,自觉地探索未知世界。

二、检查预习成果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峰峦 ( ) 匀( )称 ( ) 弥( )漫

一 霎( )时

líng( )纱 lǒng( )罩 日yùn( )

yàn( )语 qīng ( )刻

三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课文有一句话告诉我们怎样看云识天气?

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来,并齐读。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各有怎样的特点,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完成表格。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展示预习成果。

篇2: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篇3: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难点:学会怎样看云识天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上课开始,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谚语,让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获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经验判断等方面,要注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2、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3、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能力。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1、注音:峰峦(luán) 燚(yì) 一霎(shà)间? 崩塌(bēng tā) 绫(líng)纱? 日晕(yùn)

2.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

出示问题: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2)文中介绍了几种云,几种云上的光彩?

篇4: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二、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云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天气现象也多样,但仍能让读者一读就懂,其原因有:一、安排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文章开门见山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依次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即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尾点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二、充分体现了科学小品平实准确的介绍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力求形象化,如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写成“云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这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如,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把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的形态生动描绘出来,既突出了云的特点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多方引用谚语,突出了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使人兴味倍增。由此可见,本文是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投影出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认知方面)。

2、体会比喻的妙处,摘抄、背诵文中的佳词妙句、语段,积累丰富的词汇(技能方面)。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情感方面)。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2.怎样看云识天气?

3、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提示:学会抓住重要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云是天气的“招牌”,亦即“脸色”,也就是说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可以识天气。明确2:文章首先从云的形态、变化说起,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识天气,接着介绍了可以通过云的形态、光彩现象来识别天气,最后指出看云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条理井然地说明事理,并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的。(关键句、段:第二段说明可以根据云的形态识天气,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6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说明还可以根据云的光彩识天气。)?

(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

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

1. 朗读第一段。

2. 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鱼鳞,B;有的像羊群,C;有的像一张大棉絮,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①来来去去②轻轻地飘在空中③满满地盖住了天空④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A——?B——C——D——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确:文章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接着又用“刚才”“霎间”来突出云“变化无常”的特点,最后一句既是本部分的总结,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

(4)这一段突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说其表达效果;请模仿前四个比喻句,再写仿写出两个描绘云的比喻句。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云的形态特征及与天气的“招牌”关系,通俗易懂,既便于我们明白事理,又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时激发读者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话题一、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明确:第二段是3、4、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

话题二、①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篇5: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2、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2)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研讨探究:

①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②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教师小结:

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片断等。

篇6:《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难点】

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设想】

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

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掌握天气变化。但假如你正在野外,无法收听天气预报,又该怎么识别天气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

二、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

1、导读:首段教师范读,2、7段全班齐读,3~6段学生联读。

朗读课文:

⑴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⑵ 找出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要求用课文中的原话。

──天空的薄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自读:

⑴ 课文依次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云和云上的光彩,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⑵ 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句。

⑶ 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

(粗略板书)

看云识天气

薄云 低而厚密的云层

卷云 卷层云

卷积云 高层云

积云 雨层云

高积云 积雨云

天气晴朗的象征 阴雨风雪的预兆

三、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

1、明确任务: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

⑴ 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句。

⑵ 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

3、学生发言,先四人小组预演,后推选最佳代表进行课堂交流。

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就更熟悉了。

四、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

1、读第一段,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

2、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

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下面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

我认为(词语、句子或段落)美,因为_______________

如: 我认为“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个句子美,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

五、寻读,课外延升(2分钟)

1、提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3、教师总结关于天气的谚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棉花云,雨快临(高积云)

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蚂蚁挡道,大雨即到。蚂蚁搬家,大雨要下。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霜后暖,雪后寒。

4、作业:模仿写作《看 识天气》

请你课后认真收集有关资料,以《看 识天气》为题自由表达,尽量做到形象生动、层次清晰、用词准确。你可以查阅图书馆藏书,查询网上资料,也可以走访有经验的老人。

篇7:《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为主题,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其中《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不同形态的云、不同光彩的云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本文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从单元安排来看,本文学习的重点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从两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处理: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揣摩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方法妙用的好处,适当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知识、图片设置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并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运用图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阅读现代科技文的技巧。

过程和方法目标:先用快速默读法,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填写图表,进行归类,初步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再运用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各种云的形态、色彩,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最后,运用讨论法抓住课文中的比喻句进行揣摩,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探讨体会课文中运用修辞、谚语的方法使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教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地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图表导读法进行教学。

五、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学情分析:阅读是其获得文字信息的主要途径,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语言训练,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并学习运用,提高其综合素质。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如果没有老师积极引导,他们很难了解到学校以外的事情。因此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自觉主动地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硬件 多媒体

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 分三部分 (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表:提高效率;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2.播放录像片段《山东省天气预报》。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发布“山东省天气预报”这一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最后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注音:峰峦 一霎间 预兆 征兆 弥漫 轻盈 月晕

设计意图:疏通文本,扫清文字障碍。

2、抽查朗读:(2)(5)(7)。

3、朗读练习:范读(5),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

卷积云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

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 排列匀称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聚集 向前推进,越来越低,越来越厚 更低更厚

第四段: 卷云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连绵不断的雨雪

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

第五段: 积云 积雨云 暴雨、冰雹或龙卷风

3、组织学生探讨发现的问题

根据以上图表预设问题如下:

(1)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2)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3)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4)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小结:这部分作者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这样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

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

组合作学习,交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

(四)重点突破:

1.用展示幻灯导入,说说这些云各是什么云?你有什么根据?(检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突破重点扫除理解上的障碍)

2.语言感悟:你觉得文中哪里写得精彩呢?说说你的理解。

最后,为了深入体会语言特点,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课堂语言训练。

例如: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理解参考: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趣味。

指导学生朗读,再次体会语言的优美。

总结全文。

(五)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其他的辨识天气变化的办法吗?

2、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谚语, 体会其中谚语的意思以及作用。

设计意图:体会人类在认识大自然和利用大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布置作业:

分小组观察本周内云的变化,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根据本文所学到的知识作出天气预报,看哪个小组最准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关系密切 总 层次清晰

看云 识 天气 分 思路明确

篇8:《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一)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收集各种看云识天气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

(二)学生做好预习,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与天气的关系,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师预计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以便及时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四)教师确定自学、合作、探究的具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和评价。

二、创境设疑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比如:你观察过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学生看教师制作的多媒体,多媒体投影:天空中不同的云朵,出现不同的天气。点明:云朵与天气有关系。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3、学生自读课文,看看云与天气变化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不同形态的云与天气和不同光彩的云与天气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对课文有了简要的认识后,明确了与教材有关的学习主题后,开始进一步学习课文。

4、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文章的脉络会更加清晰。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表格,准确列出云及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学生可用作参考)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1)共有几种类型的云?(2)表格如何设计得简洁明了?(3)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的云与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表格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得简洁些、详细些都可以。

学生讨论填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导:用表格与原文对照,我们就清晰的发现,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

三、导学讲析

教师进一步导学: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除了合理的说明顺序之外,还要有准确、美丽的语言文字将文章表述出来,和说明文独有的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我们来看看这篇说明文的生动说明,请同学们研读讨论。

1、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

学生可以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教师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并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

四、固本训练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所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比一比,哪一组的思维更敏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三自然段中总结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4)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举一例即可)。

(5)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小结:(1)第一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2)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4)雨层云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5)论述有理即可。

五、评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自己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教师明确: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看云识天气,学习到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的方法,还把握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2、用本课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篇9:《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2、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2)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 不同呢?

3、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研讨探究: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课后记:本课是一篇生动说明的典范。全文以生动有趣且富有逻辑的语言揭示了天空中的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在授课的过程中,我重点落实了学生对于生动说明的理解与体会,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充分地理解的内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10:《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

1、导入语:

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识别天气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点出常用雅词和谚语,并指出这个词需要了解什么。

二字雅词:峰峦招牌点缀预兆轻盈绫纱鳞波崩塌弥漫征兆

四字雅词: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丝丝缕缕朦胧不清密密层层连绵不断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过渡句或中心句。并用“我认为是过渡或中心句,因为”

教师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握过渡句的位置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云的形状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板书:云招牌

云的光彩晕华虹霞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

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对照课文,学生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

3、学生课堂交流自评。(边演边完善板书)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

1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

2、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用词准确:

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一

(5)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五、第五个教学板块:寻读,课外延升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3、学生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篇11:《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2领会说明文中比喻句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析把握主体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体味运用比喻的妙处,品位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先行:让学生课前了解说明文的一点知识。

二图片导入

云的形态各异,云上的光彩现象也不同。那么云会是天气的预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看云识天气》。

三解决生字词

四学法推荐

看篇 看段 看句 看词

宏观看选材构篇 中观看析段写段 微观学嚼字炼词

五看篇

1采用默读和速读相结合的方式看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从“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可以看出。

师:这位同学找得很好,他找到的是一个总领句。像一些总起句、总结句、承上启下的句子都是的关键句。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文中的关键句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再找一找。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云,他们对应的天气又如何?请同学们边读边圈点勾划,并选一种云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做自我介绍。

要求:讲出云的特点、出现的天气。

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

明确:请两位同学示范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

教师总结:抓住云的特点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插入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事物某一特征或阐明道理,给人以科学的知识或科学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分类(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六看段

1采用什么结构来写的?(延伸:常用的结构有哪些?)

明确:总分总

2明确各段落写什么?

小组分任务归纳,讨论完毕派代表回答。

(一)概述

(二)预兆

(三)薄云 天气晴朗

(四)低而厚密的云 阴雨风雪

(三)(四)~(五)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六)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三)(四)(五)~(六):说明角度变了

(七)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局限性。

(1)课文先讲如何根据云彩的形态来判断天气,讲的很详细,后讲根据云上光彩现象来判断天气,比较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云的种类较多,所反映的天气变化比较复杂,所以详写;云彩更常见,而云上的许多光彩现象则不是经常可见的。

(2)看第一段:生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句话最难理解的是什么?

明确:招牌。这句话是在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3)改句:把第一段最后一句改成“云和天气的关系太紧密,太紧密了!”好不好?

明确:不好,太直白,缺少了生动形象性。

*分类(语言):生动说明、平时说明(说明书)

(4)读第三段,作者是如何把介绍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明确:分类别。介绍完一类云彩的特点及反映的天气,再介绍另一种云彩,一类一类介绍。

(5)能否先把云彩介绍完再介绍天气呢?

明确:也可以。但条理就没有原文那么清晰。总结:除此之外,还采用了列数字、引谚语的方式增加了的准确性。

七看句

作者在描写各种云彩的时候,灵活的运用比喻,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请同学们从文中第一段找出你喜欢的比喻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以“我认为――句美,美在……”说一句赏析性的话。

示例:我认为“它们有的像羽毛……奔马”这句美,美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的万千姿态。

八看词

1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不用行不行?为什么?

(1)“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2“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能否将“天气”换成“气候”?

九总结全文

1抓住云的特点来写;

2运用摹状貌、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等说明方法来写,语言生动,层次清楚;

3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第一要义)。

十课外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云和天气的谚语?

明确:山戴帽,大雨到。

早上乌云盖,天雨也风来。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十一布置作业:仿写

模仿第一段写:下课了,有的……有的……

要求:八个比喻句,四个详写,四个略写;

至少有一个总领句;

200字左右。

篇12: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   了解说明文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比较说明文和散文的不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字谜 :运动会上全都有(云) 二、找出文中概括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一句话 找出文中具体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一句话 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答题技巧 PPT: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往往”和“常常”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出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并不是所有这样的原因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如果去掉,后面的.结果就比较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讲解的过程中举例:大约,可能,主要) 四、用圈点勾划法读书,划出不同的信息 用   圈出云的名称 请用  划出云的形态 请用  划出与云相对应的天气状况 请用 圈出云的位置   注意:圈划的是关键字或词语 五、理清文章内容,了解说明顺序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中间部分先介绍云,再介绍光彩 介绍云的部分按照云所处位置的由高到低,由薄到厚的顺序写 六、比较散文和说明文的不同语言 PPT   圣洁、轻灵的云,你是那九天宫女浣洗的翼纱。曼妙的舞姿中,宫女们玉臂轻挽,香腕软软地一抖,你便袅袅洒洒地垂落。风,醉心于你的美丽,剪脱你于纤 纤玉手中,你便随风飘举了。 你如豆蔻花季的女孩,纯净的蓝天是你的芳草地。你或卧,或仰,或俯;或伫立,或徜徉,或奔跑。快乐是你所有的命题。掠过柳稍,携几朵飞絮,挂在鬓角招摇;飘过碧波,欣赏自己倩影的美丽,呼唤浪花伴你嬉戏;翻山越岭,携一路芳香鸟语,太阳也为你笑得灿烂。你无牵无绊,来去随心。你又仿佛婀娜的少女,纯净的面庞,纯净的裙裾,纯净的心,在碧蓝的芳草中采撷着一个又一个纯净的梦。你的梦是透明的吧,否则,为什么我看不到?不过,我似乎嗅到了如莲的清香。   两者语言虽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但是目的不一样,课文是为了更生动的说明对象的特点,而散文则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了对云的喜爱之情。 七、如果让你写“我的学校”说明文你会怎么写,散文你会怎么写。 八、作业 以“我的学校”为题,说明文和散文两种体裁任选

篇13: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丰富的词汇,摘抄文中的生动活泼的句子。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

3、体会文章在写作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是否关心天气变化?(比如我们明天要开运动会了,我们就会关心么,还有明天要出门,去旅游,去出差……我没也会关心么,正所谓“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嘛。今天我就要来学习一篇跟天气有关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二、理解课文

1、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2、主体(具体地更详细地观察云的特点与天气的关系,我们就要学习课文中的知识了。)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 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有关云的知识,学会通过观察云来识别天气,而且还要知道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观察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就会有我们人类美好的明天。

课后作业

收集其他与天气有关的谚语,在此基础上写一篇《身边的“天气预报员” 》为题写一篇小科学作品。

篇14:语文 -看云识天气

语文 -看云识天气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第一部分(开头),总说云的形态变化,说明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小节),讲怎样看云识天气,是课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结尾),说明观测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语言特点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课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自然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作了限制,这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

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这里有一个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也就是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才有助于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

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三、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发展过程以及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向人们介绍知识。因此,说明文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才能给人以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在《看云识天气》一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准确表达的作用。很好地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l.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学习建议

1.抓住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一中心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几种修辞手法,进而领会

这种说明文的特点。

3.了解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解决办法:

1.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制表的方法,并结合讲解,从而使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云层、光彩的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2.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云与天气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讲讲、读读、写写、练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明确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l)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2)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状排列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篇15:七年级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课文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了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看云识天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

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一)明确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1)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2)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7、同学交流如何看云识天气。

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四)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成功之处:

1、不求知识点的全面,抓住语言训练这一重难点,去除细枝末节。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2、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避开以往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修辞和语法知识,不作繁琐分析,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结论,而是进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符合“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的过程”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以课文为蓝本,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评析、加工,虽然稚嫩和粗糙,但却是学生对文本真实的体验和对话,并在对话中经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语言训练,是有效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不足之处:

1、教师在时间的控制上,不尽合理,显得前松后紧,使得预定内容没有结束。

2、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制作的课件无法形象生动的体现云的特点,使得课堂使用不够流畅。

3、对于学生的发言,缺少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及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篇16: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一、话教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社中语室组织编写的三年制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生动的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以及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文章紧密联系生活,语言生动形象,表述层次明白清晰,很适于作为典范文章进行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相关科学知识,还能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并且更能养成在学习中细致观察生活、乐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在教育领域,一个主要原则是:人们对喜欢的东西会学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学会学得更快。这篇课文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经过小组学习和师生互动,在成就自我当中让学生带着在语文课堂上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

二、说学情:

《看云识天气》一文,选取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自然现象——云,对于这一熟悉的自然现象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初一年级的学生们关心的甚少,了解得甚少;再者这篇文章也是他们初次接触说明文,对学习说明文没有经验上的储备。但他们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及本单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本文的知识性强,但并不深奥,所以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本文的语言也很生动,因而在学习中要教给学生善用修辞、善用描写、善用谚语等写作手法。本文的结构层次条理清楚,学生中要教给学生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构思方法。

2、过程及方法:教师在教此文时,要改变过去那种拿起书就说这是一篇说明文的这种传统的旧的教学方式,因为新课标、新教材明确要求要淡化文体,学习中应练习快速阅读,准确概括各段要点的能力;练习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练习学生拓展思维,积累的能力。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当主人,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本文要善于引导学生能细心观察自然界中万事万物,从而激发学生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调动学生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感情,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

四、析教法: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有其自身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科学知识的神奇与奥秘,从读中体会生动活泼的语言的'妙处,从读中开启学生的思维,由此及彼展开丰富的联想。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快速默读与大声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快速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大声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除了读这种方式以外,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从说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说中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说中获取教材上所没有的课外知识。总之,在说中培养学生自主、大胆探究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谈设计:

本篇课文的教学用六个步骤来完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激趣是一个教学中不可小觑的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在教学本文时,可启发学生猜以下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大哥最爱跑,二哥最爱哭,三哥最爱叫,四哥把灯照,五哥摸不清,模样最花哨。并由此谜语顺畅引出新课学习《看云识天气》。

(二)师范读课文,学生储存重要信息:

科普文章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知识的获得直接让学生在书上找,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老师读,学生听,这样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培养迅速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

可这样设计此环节: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不看书,专注的听老师读的内容,并随时记下听到的内容要点,然后全班交流听记情况,交流时,教师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强调或补充。

(三)快速浏览,巩固获得的信息,准确概括内容要点:

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真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并列出内容提要。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准确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为后面的能力训练打下基础。

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对已经提炼的主要内容做更深入的了解,并作一些旁批,列出本文的内容提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整理的内容提要,相互学习补充。最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发言,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感受生动活泼的语言:

本文虽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文章语言却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排比句,农谚,把云的千姿百态描绘的栩栩如生,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趣味盎然,学习时自然少不了从语言上来品味。此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本课语言特色,对生动活泼的语言现象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一环节可这样进行: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然后全班交流感受,由学生任选一处特色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读,后对其特色作一点儿品味,体会其中的无限妙处。在此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语言生动起来的方法,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服务。

(五)拓展思维,激发探究热情:

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首先让学生调动日常生活积累,说说自己熟悉的农谚,并谈谈对它的理解,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谚语是经验,但要准确,还是要靠科学研究,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步:要搞好农业生产,要准确预报天气,就得靠天气预报。让学生结合书本前的彩色插图,认真观察云的其中一种,来试着发布天气预报,先在小组交流,然后每组选代表在全班播报。学生在播报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道作点评。再让学生关注身边许多像云一样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举例说说,比如树叶落下时为什么总是背面朝天等等,从而在老师的指点下增加对细致观察生活,提高自身能力的认识。

这一环节,是教学中的高潮,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不仅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奇特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找准课内能力训练点,巧妙引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总结:

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热爱自然,细心观察自然,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这个内容来作课堂总结,用意很明确,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目标和方法,令学生不致产生课文学完了,也无事可干了的想法,真正达到了课内长骨,课外长肉美好境界。

六、聊反思:

教学《看云识天气》以后,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师在教科普文章时,不能再用分析文章体裁、分析说明方法、分析文章结构等传统的做法来安排教学,学生学之厌倦,效果也堪忧。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关注科学、培养能力、养成习惯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有意突出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而应更新观念,改进教法,适应新课程需要,强调综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点。教学中可采取引导方式,让学生快速获得大量信息,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课文中的重要语段进行解读,同时培养相关能力。

2、激趣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激趣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伊始,它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开始激趣很重要,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角色,并能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感情。而学习过程中的激趣作用也非同小可,因为随着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加及量的增多,容易引发疲劳,产生厌战情绪,此时若教师能够善加点拨、巧妙引导、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走向胜利。

3、科普文章的教学,还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这篇科普文章是生动说明的一个很好的范例,文中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都运用得恰到好处,非常值得品味学习。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重视并理解。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被入选到教科书的独特价值,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资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

篇17:七年级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

【学习目标】

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速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资料准备】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食物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一知识。

2、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说明对象: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总结句;三看反复出现的词句。(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作引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等。(其中前五种常用)

6、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科学。

7、常见结构方式: 总―分―总;总―分;分―总。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回顾《化石吟》的主要内容,检查背诵情况。

预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预zhào ________ ②轻yíng ________ ③líng ________纱

④lín 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点zhuì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峦( ) ②弥( )漫 ③月晕( )

④霎间( ) ⑤匀称( ) ⑥弧( )形

3.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出示目标

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2、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共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1层:(2-5)写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第2层:(6)写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当堂小结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层次清晰。首先从总体上指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可以看云识天气。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文章中运用了分类说明、打比方说明等的方法,由现象到本质有序地展开说明。

课堂检测

1、《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 ,是一篇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理解填空。①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句是 。

(3)本段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

(4)本段文字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基础演练”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大一统的汉朝》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上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音乐金色的秋天说课稿精选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说课稿:看云识天气

议论文知识概要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论读书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的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合集17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2024-01-22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2023-09-25

《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28

《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2024-03-27

看云识天气语文教学方案2023-03-2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4-05-21

看云识天气的教学方案2022-06-08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2022-12-12

看云识天气教学方案2022-04-29

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