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由网友“安妮时米蓉”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
1.司马光
2.《资治通鉴》
3.孙权、吕蒙、鲁肃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后来有了一个“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关羽认为东吴大将吕蒙是一个武夫,有勇无谋,掉以轻心,而失去荆州。”轻取荆州的吕蒙,难道真的是一介武夫?让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一文,再来评价吕蒙其人。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学生读课文自主完成: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及断句(熟读)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及鲁肃过寻阳。
(2)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A、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刮目相待、当涂、治经、见事。
B、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C、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翻译全文。
(3)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①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③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3.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学生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全班交流解答,落实自主学习目标。
(2)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3)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A、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师点拨: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气、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跃然纸上。
B、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下该文对你有何启示?(提示: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点拨讲解
1.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点拨: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2.板书设计
四、练习测评
①《资治通鉴》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②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③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五、布置作业
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写篇300字读后感。
2.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参考答案:
(3)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①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②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就学
③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A、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下该文对你有何启示?(提示: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读书有益”、“开卷有益”、“有志者事竟成”等。
篇2:《枯叶蝴蝶》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枯叶蝴蝶》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细腻和议论精妙的语句。
2、学习课文由物及人,托物明理的写法。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和枯叶蝴蝶的有关知识。(可查阅相关资料)
2、注音写字释词。(可查工具书)
阖( )起 收敛( ) 逸( )出 枯gǎo( ) qiáo( )悴 áo( )翔
装模( )作样
收敛: 枯槁:
翱翔: 殊不知:
行径: 生生不息: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枯叶蝴蝶的产地在哪?
(3)枯叶蝴蝶以“枯叶”为名的原因是什么?
4、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写在下面,以便课堂上交流研讨。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生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是,美好的生物如果遭到人类的毁灭,那将是一出怎样的悲剧啊!有一种美丽的生物正遭受着这种悲剧性的命运,实在令人痛惜!它就是枯叶蝴蝶(板书课题:枯叶蝴蝶)。
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一)出示学习目标。(可学生朗读一下)
(二)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三)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枯叶蝴蝶的特点是什么?
2、枯叶蝴蝶怎样伪装自己?(用原文回答),伪装的目的是什么?伪装的结果是怎样的?
3、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命运,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体现哲理的句子。
(四)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本文语言极富特点,或描写细腻,生动形象或议论精妙,含义深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1)
(2)
(3)
2、枯叶蝴蝶的悲剧引人深思,此时此刻,你想对蝴蝶、人类说些什么?(可多角度联想)
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
人类,我想对你说:
三、思想碰撞,交流点拨:
学法指导:1、描写枯叶蝴蝶时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以及对比、比拟手法的运用
2、文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由物及人,托物明理的写法
板书设计:
枯叶蝴蝶(徐迟)
光彩夺目 (美丽本真)
物{ }人(表里如一,以诚待人)
枯槁憔悴 (装假作伪)
四、巩固练习,当堂测评:
1、品读语句“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回答以下问题: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翅膀两面”指人的 和 ,
全句可理解为做人要 。这个 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作用是 。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更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②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③它 了它的花纹、图案, 了它的粉墨、彩色, 了繁华的花丛, 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④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 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 因为它的美丽, 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和憔悴。
⑤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⑥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⑦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碟。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的绝灭了。
(1)请在第③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2)请在第④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根据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想象枯叶蝶张开两张翅膀的样子,完成仿写。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的树叶。
当它张开两张翅膀的'时候, 。
(4)第⑤段“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捕捉它”中“它这样做”具体指 。更教人搜捕它的原因是 。
(5)第⑤段中的两处“装假作伪”所指一样吗?谈谈你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列举大自然中其它珍贵的濒临灭绝的物种并就“怎样才能更好的爱护和保护珍稀物种”提几条建议或措施。
2、请写出与蝴蝶有关的诗句:(可课后搜集积累)
3、阅读资料链接二,完成文后问题。
【资料链接一】:
枯叶蝴蝶,又名木叶碟或枯叶蛱蝶。鳞翅目蛱蝶科蝶类的一种。是一种形似树叶状的蝴蝶,在生物学中经常作为拟态与保护色的著名例证。体长约30毫米,翅展不过65毫米。其前后翅相连组成叶片形状。翅正面呈紫褐色,反面则呈枯黄或棕褐色,散生一些斑点而像霉斑,一条连贯前后翅的细纹有如叶片的主脉,还有几条斜纹如同叶的侧脉。它停在枝干上是头朝下的,酷似一片下垂的枯叶,足以乱真。在中国,枯叶蝶产于南方省区,四川峨眉山较多。其幼虫生活在马蓝和蓼等植物上。
【资料链接二】:
鸟是树的花朵
①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叶繁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②终于,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③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④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⑤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呵。
⑥一只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当年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在江南的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鸸的歌声和舞蹈?
⑦我喜欢夏天的白鹭,它们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当白鹭们从碧绿的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到树梢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棵最浪漫的花朵。
⑧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细想起来,我记住的鸟可不少。因为,我认定她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使我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我知道,有时候一只鸟嘴也是红的。
(1)在下面的横线上解释第⑥段中“婀娜”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婀娜: 。
(2)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
(3)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你修改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病句: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使我多少有些惭愧。
改为: 。
(4)阅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发挥你的想像,在后面再仿写一个结构相似的句子。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与 。
(5)揣摩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体会此处的问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文章的前七段称代小鸟用“它(它们),而第⑧段改称“她”,你是怎样理解这种人称变化 的?
(7) 作者在文中说:“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为什么说人也会感谢鸟呢,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提示
课前预习:1、2、3题(略)
课堂学习:
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三)1、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的树叶。2、课文第三段文字 保护自己 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3、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四)1、如选取第三段文字对其中的形容词进行赏析:通过对比,将枯叶蝶两种状态下的颜色描摹的迥然不同,鲜明的表现了枯叶蝶伪装得彻底;同时运用比拟手法,用写人容貌的“枯槁”比拟蝴蝶翅膀的颜色,形象而且具有象征意义。 再如:选取文章倒数第三段中的语句品味,得出美更要真的观点。 或解读文章最后两句话,指出做人要表里如一,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等等2、语言流畅,言之有理即可。
四、巩固练习,当堂测评:1、比喻 内心 外在行为 表里如一,不但要外在美,还要内在美。 议论 总结了全文,形象地点明了文章主旨。2、(1)收敛 隐藏 逸出 停止(2)但是 不仅 更(3)例:像绽放在绿叶间的一朵艳丽的花朵。等等(4)变成憔悴与枯槁的树叶与众不同 更具收藏价值(5)不一样。前一个指人的装假作伪,后一个指枯叶蝶的装假作伪。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装假作伪”者的憎恶,对真善美的渴望。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学生所举确实,言之有理即可。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黄鸟来歌白蝶舞,芝兰相伴幽篁护。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叶暗朱樱熟,丝长粉蝶飞。 等等 3、(1)文中指柳树多姿而美好。(意思相近即可)(2)“弹性”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的风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3)去掉“在……时”或者去掉“使”都可以(4)要求仿写的句子结构相似,修辞手法相同,字数相近。参考例句:①与雨点一起弹琴②与晨曦一起漫步(5)这里的问句并非有疑而问,突出描写了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对小鸟的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意思相近即可)(6)文章的前面部分运用大量的排比、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小鸟的美和可爱,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第⑧段改用“她”,把小鸟人格化,将小鸟看成是人类的朋友,并从小鸟的身上得到许多人生感悟,从而把对小鸟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学生言之有理即可。(7)此题答案可多元化,学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参考答案:小鸟装扮了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人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欣赏美;人要象小鸟一样,虽然普通平凡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小鸟的身上,人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
篇3:《芦花荡》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芦花荡》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鉴赏、品味优美语句,增强语感。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塑造人物的能力。
4、从文中“老头子”等抗日英雄身上学习他们不畏艰险、豪迈乐观的性格。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
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解决不懂得字词。
竹篙 疟子 寒噤 仄歪 飒飒 蹿
张惶失措 寒噤
2、结合课文,了解作者
孙犁,现代 家、 家,194月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
3、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发生在什么地方?
主人公是谁?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事情的经过怎样?
4、小说的三要素、描写人物的方法、小说的组成部分。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熟悉的《铁道游击队》展现了神勇的游击队员,面对侵略者和艰苦条件时乐观和豪迈的情怀。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战斗英雄不仅活跃在高山峻岭上,在美丽的白洋淀里就有这么一个神奇的老头子年近六十,整天神出鬼没地穿越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资供应;为抗日根据地的将士们排忧解难。手无寸铁的他,还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他是如此的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芦花荡》,具体感受他的英雄事迹吧!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老头子”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
(2)、跳读课文,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和“老头子”对话的方式在课文旁写批注。根据写的批注和对课文的理解,感知“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3)、课文中的哪句话能概括老头子的性格?
(4)、“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这里“过于”是什么意思?
(5)、你从老头子这个人物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6)《芦花荡》描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我们读后并没有血腥的味道,反而是一种豪气荡漾心中,这主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写,找出你最喜欢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4、交流点拨
三、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运用比喻、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增强学生的品析、归纳能力。
2、板书:
爱国热情
爱 智
憎 勇
分 双
明 全
性 核
格 心
过于自信和自尊
四、练习测评:
1、口头检查:
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环境描写句子,以“这句话美在 ”的句式来交流。
2、写作练习:
根据本节课在品读、认知感悟等方面的收获 ,进行人物描写。要求:人物性格典型,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方法。
五、布置作业
我们生在“地雷战”的故乡,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成为我们海阳人的骄傲,请你采用根据史料、传说、网上资料,或者采访其后人的形式,写出他们其中一人的`英雄故事。
附参考答案:
预习练习:
1注音:
gāo yào jìn zè sà cuān
词语:
张惶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在抗日战争时期里)
发生在什么地方?(在美丽的白洋淀上);
主人公是谁?(一个抗日的老英雄)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部队)
事情的经过怎样?(在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部队的途中,其中一个女孩大菱受伤了,第二天,老头子“设计”,打死了十几个鬼子,为大菱报仇。)
归纳确定:抗日战争时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一个抗日的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部队的故事。
练习测评:
1、具体的语句品析: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
老头子具有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用苇子生长的姿态,暗含抗日军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如画风光中孕育着复仇的火焰,渲染气氛,预示着将有一场战斗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用美丽的芦花,衬托老人报仇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
2、写作练习:
只要用上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其中的任意两种即可。语言要生动,人物性格要突出。
篇4:孙权劝学(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3、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揣摩对话描写
2、对比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理解刻苦治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揣摩文中的对话,体味利用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
理解对话,体味这段的情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想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吗?今天,我们学习的《孙权劝学》会满足你的求知欲的。
二、作家、作品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反对王安石的新政,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旧中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吕蒙(178--219),中国汝南富陂人,字子明,三国时吴名将,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
三、整体把握文章,背诵课文。
1、准确认读
卿(qīng) 岂(qǐ) 邪(xié) 孰(shú) 遂(suì) 更(gēng)
2、指导翻译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指导翻译
3、完成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今当涂掌事
及鲁肃过寻阳 见往事耳 蒙及始就学
(2)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辨析一词多义
当 就
意 名
(4)翻译下列句子
A、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卿今者和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讨论明确
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 孤:古代王候自称。当涂:当道,当权。见事:认清事物。涉猎:广泛浏览和学习。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辞:推托。过:到。就:从事。见:了解。
(2)博士:今:一种学位名;古:当时专指负责经学传授的'学官。
往事:今:过去的事;古:指历史
(4)A、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B、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C、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D、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E、士别三日,就要另眼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F、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4、指导背诵
四、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才识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五、延伸拓展
1、齐背《孙权劝学》
2、学生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六、作业
1、完成练习一、二
2、有两则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你知道是哪两则成语吗?并解释。
七、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恳切关心
鲁肃叹学 对话 惊异赞叹
吕蒙味学 自得自豪
篇5:《孙权劝学》教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来宾市金秀县桐木中学 郭炳余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记事简练、以对话为主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要求能当堂背诵课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的对话的内容,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特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准确了解文章的内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前预习指导。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吴下阿蒙 :(愿意指的是吴县的阿蒙,后用来形容发生巨大变化前的样子。)
涉猎:(粗略阅读,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人分别了一段时间,就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书名的含义是,吸收历史由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借鉴。)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学习重点及学习方法的提示。
1、在朗读中,体会对话中的人物心理神态。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
(二)、新课教学
[朗读指导] 一、 朗读课文。注意恰当的句读停顿。
提示: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朗读指导] 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
提示:要注意人物的身份以及对话中出现的语气词。
首先,孙权是吴国的君主,而吕蒙则是孙权手下的一员大将,两者有上下级的关系。但同时两者的关系又比较朋友化,孙权的语气应是劝说勉励式的语气,而非命令。
其次,注意对话中使用的语气词及表语气的标点。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此句可以看出孙权在用吕蒙如今的身份、责任去强调学习的必要性,读时要把重音放在“不可不”上。语气严肃,语调郑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其中“耶”字。读作“Yé”,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其中“耳”,表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而已”。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出鲁肃的`惊叹之情。要读出惊奇之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字表现出吕蒙自豪得意的心情,放在句末,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要读出自豪感。
[朗读课文] 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
设计理念: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尤其如此,因此,我要求学生按照人物的口吻、神态、心理,去朗读课文,以至当堂成诵,其义自见。为下面的疏通文意奠定基础。
(三) 疏通文意,教师略加点拨。
[讨论] 一、 讨论整篇文章的文意,注意疏通难词难句。
明确: 难词。 初:当初,用于追述往事时。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辞。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过 :到 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二、1、指导学生逐句翻译。
2、重点语句的翻译。A、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你不在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望。(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3、重点语气词的翻译。
A、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B、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C、乎: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设计理念 :字词的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文言文字词的基本功,,正如俗话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品读课文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四)、问题探究。
1、该短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归纳层意。
(可分两层:…..蒙乃就学....... 第一层:孙权与其劝学的对象吕蒙的谈话。第二层:鲁肃与吕蒙的谈话。)
2、孙权给吕蒙的读书目标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的爱护、器重和充满希望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鲁肃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吕肃 为吕蒙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才略的惊人的长进。
设计理念: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按照设定的人物关系,和口吻、神态去品读文章,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迁移与激励教育
1、试就本文与《伤仲永》作比较,谈一谈你的看法。
(提示;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少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2、学习了本文,你受到了那些启发?或这一故事包含着什么深刻的意义?
(虚心受教,刻苦学习,可以增长才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要勤奋,多挤时间学,不能找借口偷懒。)
3、假如现在你是“仲永”或是“吕蒙”,你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迎接时代的挑战。(让学生相互讨论,在讨论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理念:通过激励教学,激发学生对仲永由“天资聪慧”到“泯然众人”的哀伤,再由吕蒙年老而不放弃,终学有所成,通过两相对比,和自身的情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努力学习。
(六)、作业设计
1、试用“吴下啊蒙”“刮目相看”各说一句话。
2、文中的“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 ”说明吕蒙是一位一点就破的人;“ ”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 手法。
3、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的某一回,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一)
一、 力陈必要: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士
孙权劝学 别
(善劝) 现身说法:孤常读书,大有所益。 三
日
先作托词:军中多务 当
吕蒙就学 刮
(一点就破) 后发奋读书:乃始就学 目
相
鲁肃赞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待
(敬才、爱才)
二、板书设计(二)
吕蒙 无下阿蒙 乃始就学 才干、谋略有 惊人长进 后 非
天 常
( 年老) 学 重
仲永 天资聪慧 不使学 泯然众人习 要
(年少)
篇6:《向沙漠进军》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向沙漠进军》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识别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
3、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本文的逻辑顺序以及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2、理解中心句,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课时一)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充pèi( ) chěng( )强 肆nüè( )
干涸( ) 俨然( ) 磴( )口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充沛:
逞强施威:
不毛之地:
3、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我国著名的( )家和( )家。
4、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DDD
b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DDDDDDDD
c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DD
d说明对象包括:DD
5、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所到之处森林被摧毁,田园被蹂躏,面对不可一世的劲敌,我们只有沉着应战,穷追猛打,才能收复失地,重建家园。向沙漠进军,建绿色田园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行动起来,奔赴战场。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a我们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沙漠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b沙漠进攻人类的武器是什么?
c文中提出了那些改造沙漠的方法?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根据提示完成图标。
( )
三、点拨总结: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2板书:
向沙漠进军
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风和沙
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
(弄清方式,才能对症下药)
四、练习测评:
阅读课文4、5、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有关沙漠危害人类的句子。
2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的作用是什么?
3两列防护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为什么/
4结合第6节内容,给湿沙层下定义。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语言,摘抄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者句子,写在读写积累本上。
2阅读研讨与练习三(沙尘暴+袭京城),在此基础上搜集以下内容,在班上交流:
a什么是“沙尘暴”
b近年来沙尘暴袭击了那些省市?造成怎样的危害?
c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d如何抵御沙尘暴?
(课时二)
一、情景导入: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就包括土地沙漠化。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a学习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b学习本文恰当使用修饰限定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语言特点。
c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增强保护环境的信心。
2、检查作业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a阅读课文第四、五、六段,找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b阅读课文,谈一谈对沙漠危害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
4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a说明文的语言一定要准确,而其中莫过于限定和修饰词语的使用,例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这句话中“最顽强”表明了沙漠危害的严重性和难以制服的特点。请你根据提示分析一下这句中“之一”的好处?文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大家再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
b阅读课文中对沙漠资源利用的两段,结合实际为沙漠资源的利用再献一良策。
三、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回顾并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体会修饰和限定词语的作用。
2板书:
向沙漠进军
分类别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练习测评:
1、下列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如果删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a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
b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2、请运用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几种说明方法,写一段说明文,介绍一下我们周围的一处自然景物。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语言,将课上分析的几个句子以及分析的内容,记录到读写积累本上,另外再分析两个句子。
2资料链接
《伴你学》----《撒哈拉的变迁》
参考答案:
预习答案:1沛 逞 虐 hé yǎn dèng
2充沛:充足而旺盛。
逞强施威: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自己的威风。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3竺可桢 气象学 地理学
4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下定义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说明、 列图表
准确 周密
实体事物 抽象道理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的答案:a 1--3节
b 武器是风和沙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
c防御的方法和进攻的方法
交流点拨图表的答案:1 沙漠是敌人,有危害
2 怎样去进军
抵御“游击战” 抵御“阵地战”
进攻 有充足的水源 取得若干成绩 保护交通
风力 日光
是有可能征服的
逻辑
测评练习的答案:1示例: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真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着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次才能有点收获。
2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风的力量 培植草皮可以减少沙粒的来源
3 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减少70% 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
4 湿沙层就是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的沙层。
布置作业的答案
a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b示例:北京 、西安、沈阳等绝大多数北方城市都在遭受沙尘暴的袭击。近年春天的沙尘暴已经波及到了南京、上海等地 示例:1.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2.污染空气3.影响交通4.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5.危害人体6引起天气和气候变化
c示例: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d示例:加强环境的保护 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
课时二答案
朗读课文 自主完成 答案:
a分类别和打比方:示例: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
列数字 :示例: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
举例子: :示例:沿长城一带的风沙达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b对沙漠危害的认识以及该怎么做,可以结合课内外言之成理就可以。
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答案
a“之一”说明沙漠只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中的一个,因为事实上,诸如火山、地震等也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1“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这句话中的“主要”说明了风沙进攻还有其他次要的方式这一事实。
2“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这句话中的“最主要”说明了征服沙漠还有其他武器这一事实,强调了水在征服沙漠中的重要性。
b示例:利用沙漠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搞旅游,也是对沙漠的合理利用。
练习测评答案
1、a“还”在这里是“比较,程度上勉强过的去”的意思,指出了榆林地区有一定的降水量这个事实,如果删去,则变成“榆林地区雨量充沛”,与实际不相符合。
b“必须”是“一定要”的意思,体现了植树种草时“充足的水分”这一条件的中重要性。如果删去,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就体现不出来了。
2、答案略
篇7:《死海不死》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死海不死》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理解本文运用神话故事、传说说明事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运用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
三、探究死海的未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情趣。
【学习重难点】
一、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成因。
二、理解列数据、引传说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⒈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
游弋 氯化钠 湖泊 告诫 干涸 谕告 勃然大怒 安然无恙
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安然无恙
执迷不悟
谕告
干涸
游弋
⒊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 失生去命 B. 不顾性命、坚决 C. 不活动、不灵活 D. 不通的
E. 指“干涸” F. 古板 G. 没有生物
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 )
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
③……真是“死海不死”。 ( )
④……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 ( )
⒋速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死海的特征及成因,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⒌朗读课文一遍,完成下列内容:
⑴试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⑵数字,一般分为确数和约数两种。读课文时,请划出表确数和约数的语句,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⒍预习时,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写在下面,相信大家一定会帮你解决的。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奥妙无穷:如在阿根廷的一个海滨浴场,835头虎鲸凶猛地冲上沙滩,集体“自杀”;宇航员在太空吃东西时,总是味道不佳,甚至味同嚼蜡;在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曾有一个繁荣的文明古国--楼兰,5世纪时,它突然消逝得无影无踪……这些现象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有的奥秘已经揭开,像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说明文《死海不死》,看看这“海”前为什么要冠之以“死”字?既然是“死“海,标题又为什么称为“不死”呢?
二、自主合作探究:
⒈出示学习目标。
⒉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⒊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⑴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
⑵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
⑶对于死海的形成,课文引用了先知鲁特的神话传说。看了课文,你能科学地说明死海的成因吗?
⑷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⒋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⑴再次朗读第6 段,思考:课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大量数据?
⑵品读课文的第3、5段,小组讨论:假如把举例的两个神话、传说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⑶阅读资料链接二《死海对人类疾病的作用》,思考:
死海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果你是一位开发商,除了课本上谈到的作用外,你会如何开发、利用死海的资源呢?
三、点拨讲解:
⒈学习方法指导:能阅读一般的说明文;能根据需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准确简明的语言写作比较简单的说明文。
⒉板书:
死海不死(说明文)
特征 列数字
说明死海的 成因 引传说
现状和未来
四、练习测评:
⒈口头练习:
请模仿“死海不死”的形式,以“--不--”的形式再说几个合理的短语。
示例:红海不红
⒉精读下文,解决以下问题: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并非什么新的地理发现,运城自古就是中国的池盐产地,其盐湖已有4000余年开发历史,唐朝时靠该地所征的盐税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1/8!这片盐湖占地150多平方千米,自黄帝战蚩尤的洪荒年代,盐湖就是历代统治者平天下的根基之一。
以色列“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水域,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的400米,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是一个内陆盐湖。约旦河从其北方注入。死海长80千米,宽处为18千米,湖面表面面积为1020平方千米。因其海水盐分比普通海水高出6倍,水生物无法生存,故得“死海”之名。
运城盐湖与“死海”同样为咸水泻湖,诞生于新生代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时期。山出海走使这个闭流盐类湖泊沉积了取之不尽的宝藏。研究发现,运城盐湖湖水中的.8种元素和以色列“死海”中的一样。据专家介绍,以色列“死海”周边环境是一片苍凉,而运城盐湖除了拥有“死海”之水的神奇,更是水草丰美,芦苇匝地,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周边景色可人。更妙的是这里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天下第一武庙”解州关帝庙,鹳雀楼、池神庙、司马光家族墓地、舜帝陵、永乐宫元代壁画等古迹点缀在盐湖周围。此外,“死海”的水是比海水更深的颜色,而运城盐湖水呈红色,传说是因蚩尤的血而染成,但实际上是因一种盐水中可以生存的红藻而形成。
⑴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为什么说“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你觉得死海这种有可能的悲凉结局给了你哪些深思呢?原来在我们山东也有一个“死海”,为了不让悲剧发生在我们的家园,你打算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⒈本文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语言生动有趣。请筛选出死海的相关知识,用简练的说明性语言介绍死海。
⒉阅读资料链接三,完成文后问题。
资料链接一: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 172-1 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 021-1 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资料链接二:
死海对人类疾病的作用
日照充足、负海拔和矿物质浓度极高等特殊性,使死海地区的空气、阳光、海水、泥和盐等全都变成了治疗和康复各种疾病的无价之宝,也成为无数人寻求健康的天堂。日前,在由以色列健康假日中心举办的一次“死海之旅研究”的研讨会上,来自以色列高校医疗中心的专家学者,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已完成和正在研究中的科研项目,包括如何充分利用死海特殊的自然环境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和肠胃病等各方面。
尽管死海地区终年阳光灿烂,但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却小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紫外线A和B的辐射比较弱。本古里安大学的库迪世博士认为,这种特殊的光照条件不仅对治疗皮肤病有好处,而且对治疗青光眼等一些眼科疾病无疑也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节段性回肠炎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疾病。目前,已有一些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利用高压氧气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治疗成本昂贵,不仅病人难以承受,而且许多医院都没有这样的医疗设备。肠胃病学家夫尔瑟博士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死海气压大、氧气含量高的特点,达到高压氧气治疗法所具有的同样效果。据称,该项研究进展顺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哈达萨医疗中心的普利提医生认为,长期以来,死海对于皮肤病治疗方面的显著效果已得到世界公认。无论是牛皮癣还是其他类型的顽固性疾病,在死海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皆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据统计,前来死海接受“国际牛皮癣治疗中心”治疗的病人已超过5.5万人,经一个疗程4周的治疗,治愈和得到显著康复的病人比例超过90%,平均缓解期为8个半月。
另外,利用死海特殊自然环境治疗心血管疾病、哮喘和风湿类疾病也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医学和健康研究人员仍在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使死海这一地球仅存的特殊自然景观和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资料链接三:《语文伴你学习新课程丛书》“拓展提高”题第82页。
篇8:《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 陈新安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5篇课文。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包括四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五篇文章均以刻画人物为主。但每篇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本课文侧重故事的启示作用。
《孙权劝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吕蒙听从孙权的规劝,发愤学习,终由一介武夫成长为一代儒将的故事。此文篇幅短小精悍,故事通俗易懂,有一定的情节,可读性较强;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着“开卷有益”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
“文言文是老者、智者,但在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应是可爱的孩子形象,因为学生都是孩子!”鉴于本课故事性较强,学习对象又是初一学生,因此在讲授本课时我把它定位于朗读课。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理顺情节、分析形象、体会情感,并且熟读成诵。本课以“七嘴八舌话三国”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采用自读法、朗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等多变的学习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再通过讲名人的读书故事,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最后巧对对联,以浅显的文言文结束本节课,既使学生学以致用,又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掌握关键字词,初步学会整体鉴赏浅易文言文;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读书对成长的重大作用,获得启发。
教学重点:
品味人物语言中 体验人物个性。
三、教学方法
自读法、朗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预习课文
2、了解司马迁及《资治通鉴》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及名人故事
教学流程
一、听歌曲讲故事,激趣引读
每次听到《三国演义》主题歌,我都会想起那个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么关于这些英雄的成语或者故事大家都知道哪些呢?我们就来个七嘴八舌话三国,看谁说得好,行不行?……三国时代确实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礼贤下士的刘备,举贤任能的孙权真可谓三足鼎立,水火不容。但曹操又有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何德何能竟能让对手曹操如此佩服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去孙权帝王的面纱,看看他生活中的另一面。(板书《孙权劝学》)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老师先把课文背诵一遍,大家注意听清字音,听出停顿。
2、大家先结合课下注释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挑人试读,大家纠正。
读音:1、生僻字 qīng shè
卿 涉猎
2、多音字
méng wéi geng
蒙 为 更
3、通假字 yé
邪
停顿: 卿今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及/鲁肃过寻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理顺情节
1、学生自由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不懂的地方,将其提交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交班内解决。
2、班内解决疑难,有问题自由提,谁会谁主动解答。
3、学生没有提出的重点,老师引导大家掌握。
4、总结字词,将字词分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古今异义词 : 博士 往事 大兄 但 过
多义词: 以 当
生僻字: 卿 涉猎
多音字 : 更 为
通假字: 邪
7、再读课文。男生读“劝学”部分,女生读“论议”部分
四、再读课文,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大家再读课文,注意情感和语气的把握。
2、挑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评论。老师借大家的评论引导学生品味对话。
孙权: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习的必要性,语
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 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语气稍重,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
辞恳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结合自身,指出学习的可能性,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惊讶,又高兴,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自己才略长进感到自豪、自得。)
3、言为心声,借品味对话引导学生分析人物
孙权: 善劝; 王者之风,长者之气
鲁肃: 敬才 爱才
吕蒙: 善纳雅言
4、老师总结
本文的重点是“劝学”,为什么还写鲁肃与吕蒙论议呢?
5、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
6、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本课,不会的可以看黑板上的流程或者书来背。
五、默想课文,感悟文本,展示自我
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那么通过学习本文你肯定也大受启发,想想孙权的善劝、鲁肃的敬才爱才、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你都有哪些感触,说出你的体会与同学分享。
六、对比阅读,哲理探究
今天了解了吕蒙,我不禁想起了方仲永。司马光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共辅帝业,政见不一,但在强调读书好上却惊人相似。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乃始就学”,终由一介武夫成为一代儒将;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一正一反,可见学习是多么的重要!那么谁还能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及名人故事呢?
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
古代: 战国 苏秦 锥刺股 有名的政治家
汉朝 孙敬 头悬梁 儒学大师
西汉 匡衡 凿壁偷光 大学问家
晋朝 车胤 囊萤 做了高官
晋朝 孙康 映雪 著名学者
现代: 毛泽东 博览群书 一代伟人
陈景润 苦学成才 摘取数学王冠
外国: 马克思 图书馆踏出脚印 革命导师
安徒生 勤学不辍 童话大王
反面事例: 南朝 江淹 做官后学业荒疏 江郎才尽
北宋 方仲永 神童不知学习 泯然众人
七、学以致用, 巧对对联
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写一上联“吕蒙听劝乐学终成一代名将”,现急需下联,请同学们根据咱们刚才所说的故事帮老师对出下联。一定要努力哦,对出对联者就可以当老师啦!
八、活学活用,激发兴趣
这节课大家的表现令老师喜不自禁,我想当堂赋文言文一篇,谁愿作我的同步翻译?
今学《孙权劝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仲永为鉴,明学习之重要,以 吕蒙为范,得能力之提高 。吾等生于盛世,当自珍惜,虽无需悬梁刺股凿壁透光,但亦当博览群书勤学不辍,若得如此,他日相见,汝定非复吴下阿蒙,必令吾等刮目相看矣!对乎?
最后,就让我们用冰心老人的话结束这堂课: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评价: 根据课改的要求,在本节课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层层深入,从疏通文意到拓展延伸,联想改写,学生逐层品味,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美中不足的'是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不尽如人意。教育学家指出,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有效、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使现代的课堂更具有活力。这节课重视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评价,也重视了学生互评,却忽略了调动学生的自主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例如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层后,应当先让学生自评,再互相评价应该怎样读鲁肃的话?怎样读吕蒙的话?通过学生的评价,学生既懂得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又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原来是通过鲁肃赞美之词侧面衬托了吕蒙通过读书学习有了很大的长进。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篇9:《生命生命》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一)语文训练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的含义。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积累词、句。
(二)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的2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小飞娥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作者通过这些平常小事,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强烈的呼喊“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课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是逐步深入的,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思考的是怎样对待生命,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的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第二层思考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和病死;第三层思考的是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飞娥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本来是平常小事,杏林子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你想和他一起感悟吗?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义。
1、学生快速度课文,自行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
(查字典,看注释,问老师、同学)
2、集体交流
骚扰:使人不安宁,扰乱。
茁壮:强壮、健壮。
糟蹋:浪费和损坏。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辜负: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
昂然挺立:挺胸无所畏惧的样子。挺立,直立。昂然,仰头。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3、学生自渎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4、学生写词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文中的故事情节。
2、抽学生朗读。
(如何评价一人的朗读?流利、感情、速度、停顿)
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3、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朗读比赛。
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后同学们把生字新词读书写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读一篇文章、一段文字,要善于抓住主题或关键词,这样就抓住了中心。
2、学生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的主题词,集体交流。
(小飞娥) 生之欲望
(香瓜子) 生命力
(心跳) 生命
3、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 引出的思考
小飞娥: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4、说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
(抽学生回答,及时给予肯定。)
5、课文大家已经细心的读过了,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文章的内容,你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请你提出来,让同学们帮你解决。
6、自主、合作、探究
老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A、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B、请联系作者自己,感悟作者为什么强烈地呼唤“生命,生命”
C、文中的三个事例蕴含的意识,分别侧重于哪一方面?
(结合板书讨论)
三、课堂练习
品味文中语言,体会其作用。(投影)
A、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提示: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而它的萌芽需要“冲破坚硬的外壳”,但它还是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
B、三个事例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提示:由此可见,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小小的虫子如此,人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C、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第二点思考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去对待人的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又进一层,是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
3、小结、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4、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 )不停地在( )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2)( )在( )小憩。
(3)( )令我震惊。
(4)( )昂然挺立。
(5)足以擎天撼地。
(6)我可以( ),也可以( )。
(7)我应许( )。
(8)( )遇祸遇福,或喜或忧。
5、阅读、比较
阅读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课文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的第一事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学生根据个人爱好作业不同选择。
三、课堂小结、作业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要勇敢的活下去。12岁就患了重病的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仍忍住病痛,强烈地呼唤“生命,生命”。和杏林子的重病相比,我们双耳的残疾又有什么呢?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的学习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做生活的强者,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
2、文中作者从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你能再从生活中举一两个类似的事件吗?
3、熟读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有能力的同学背下来。
板书设计:
2、生命,生命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篇10:《论语》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一)语文训练
1、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古文内容。
2、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
3、积累名言。
(二)思想教育
联系实际,指导自身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所选十章《论语》,均为短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1、2、3、4、5章)
(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1、4、5、6、7、8、9、10章)
(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8、10章)
根据本班学生的语言实际水平,选学1、3、4、5、7章。
所选学的5章,均为格言,有三要:一要弄懂字面上的意思;二要牢牢记住原话;三要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鉴于学生初次接触古文这种文体,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授课中,适当加大老师讲解的力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体形式:古文。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从而学会课文。
二、学习新课
1、老师简单介绍相关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大成径”。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学生读1、2章,反复诵读。
3、分组研讨,揣摩一下文章的字面意思。
4、集体交流,老师做适当讲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a、注意“曰”的写法,不要写成“日”;子,指先生,这里是孔子。
b、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高兴吗?
时:副词,按一定的时间。
说:同“悦”,读作“yue”,愉快,高兴。
习:本义为“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温习。
c、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乐:快乐。
d、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家不了解你,你却不怨恨她,不也是有品德修养的人吗?
愠:生气、发怒。
君子:有品德修养的人。
e、古句式“不亦……乎”
现代句式:“不也……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这一则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独立思考,有创见的必要性。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温:温习。
故:旧。
5、学生诵读。
(1)男女生赛读。
(2)评优读。
(3)组内成员互相抽查,比一比,谁背得快又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古文,整理笔记。
2、归类领悟:
谈修身做人的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四、课堂小结、作业
1、学生自由谈学习体会。
2、老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三章,懂得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明确了修身做人的原则。同学们要学以致用,不断进步。
3、作业:背诵一、三章。
板书设计:
6、《论语》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二课时
一、学前补偿
1、齐背第一、三章。
2、默写第一、三章。
3、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三章的意思。
4、解释下列字:习、硕、朋、乐、愠、君子、温
5、回答:谈学习方法的格言有哪些?
谈修身做人的格言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四、五、七章。
三、学习新课
1、学生自由诵读第四、五、七章。
2、试背第四章。
3、学生结合注释,试翻译原文。
(有困难,小组讨论解决。)
4、集体交流
重点指出:
诲:教诲。
女:同“汝”,读作“ru”,你的意思。
知:读“zhi”,同“智”,聪明。
本章是学习态度的:
孔子说:“子路,我教你真知的做法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按学习第四章的方法,自学第五、七章。
6、组内交流。
7、集体交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孔子说:“只是读书而不动脑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思考而不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罔:迷惑。
殆:疑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则是讲学习态度的。)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取法的人。我选择那些优点而学习他们,看出哪些缺点而改正他们。”
8:学生诵读三章
(1)分组比赛
(2)男女擂台赛,背诵。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古文,整理笔记。
2、归类领悟:
在本节课的第四、五、七章中
讲学习态度的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讲学习方法的格言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语:温故而知新。
3、总结文中同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解释。
而→学而时习之 (顺接 然后)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却)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就)
学而不思则罔 (转折 却)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给)
可以为师矣 (做)
知之为知之 (是)
仁以为己任 (作为)
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 学过的知识)
人不知而不愠 (代词 自己)
诲女知之乎 (代词 所教的知识)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 好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 坏处)
有一言可以终身性之者乎(代词 一言)
4、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独立练习。
B、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C、集体交流。
5、把文中的成语、格言和警句超在笔记本上。
四、小结、作业:
1、学生自由谈学习体会。
2、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儒家思想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他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能牢记。
3、作业:(1)整理笔记。
(2)背诵四、五、七章。
板书设计:
6、《论语》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语:温故而知新
篇1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七年级必修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手段
本文是故事性的文言文,以读促理解,抓“朗读”来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 3 分钟)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
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
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
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走近司马光(小组交流课前预习资料)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二、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约8 分钟)
1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点名读,大家评价。
3研讨:怎样读出语气?
因为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要读出语气,就要从读言上下功夫,我们看看孙权的语言,我们结合孙权的身份。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引领学生想象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里因如何读?
坚决、严肃、充满期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反问语气表达孙权怎样的心态?
责备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表现了什么心态,如何读?
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4学生再次齐读,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三 、整体感悟 概括课文内容(约 4 分钟)
齐读后讨论
明确:吕蒙接受孙权规劝,读书后迅速长进
四、 疏通文意(约15 分钟)
1四人小组讨论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
2要求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字词句在班内交流
3 学生质疑答疑教师根据讨论随时板书
初 :起初、开始。 谓:告诉。 岂:难道。 邪:通“耶”,可译为“吗”,
表反问。 掌: 掌管、处理 。 但 :只。 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若: 哪一个比┈更┈。 遂:于是,就。 就:从事 、做。
4要求学生口头翻译全文, 一人一句。
五、 品味探究(约 8 分钟)
1 孙权如何以身说法全吕蒙学习的?
齐读孙权的三句话,巩固前面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里。
最后明确 : 孙权 (充满期望 谆谆告诫--责备---以身说法, 言辞肯切)
一番劝言表现孙权什么特点?(对吕蒙的关心、爱护、善劝)
2吕蒙读书后发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谁所见所语来写的?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
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敬重鲁肃却不乏调侃之意,“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
吕蒙、鲁肃皆为同僚,对话 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表明两人关系亲近。
六、 巩固拓展(约 5分钟)
1 试背全文。
2 吕蒙的迅速成长对你有什么启示?
3 文中出现了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找同学造句子。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七、(四读)总结全文(约 2 分钟)
附:板书: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爱才 坦诚 爱才
关爱部下豪爽 敬才
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学 有礼
侯建华
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海市周浦育才学校 邬雪娇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 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3. 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3分钟)
1. 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 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 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文章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孙权劝学》是作为君王的孙权劝作为臣子的吕蒙去读书。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请学生再读一遍)
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
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表示情感强烈。
追问2:那吕蒙去读书了吗?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托了。可见,想要劝服吕蒙读书,是一件难事儿。
3.那孙权是怎么劝的?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追问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说一说。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个像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追问2:孙权是从哪些方面来劝他的?(孙权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确:明确告诉吕蒙读书的目的是增长才干(目标);吕蒙读书是有时间的,是有可能性的(条件);现身说法,告诉吕蒙读书是有效果的(预期效果)。
追问3:老师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改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当涉猎,见往事。”哪个更好?(从孙权劝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原句好。先找出区别。改句少了“邪”“但”“耳”这些语气词。原句语气比较舒缓,委婉、亲切、诚恳地告诉吕蒙劝他学习目的是让他增长才干,孙权想让吕蒙心悦诚服,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去学习。同时感受到孙权作为君主的那种大气、圣明。
追问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与“卿言多务,孰若孤?”能调换位置吗?
明确:不能。如果调换的话,会与吕蒙争锋相对;原文的写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决吕蒙思想上的误区:以为孙权劝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成为博士。
4.“劝”的效果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效果不错。“蒙乃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年龄比吕蒙长、权职比吕蒙高,听了吕蒙议论后情不自禁地赞美吕蒙,可见,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于是决定“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 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他从读书的目标、条件和预期效果这三方面来劝说吕蒙。后来,吕蒙泛览群书后,才略上有了惊人的进步,从一个将才成为了像鲁肃一样的帅才。吕蒙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多亏了孙权的劝说。
(三)再读感悟
1. 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读一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其他同学旁白。
2.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往事中借鉴,对治理世道有辅助作用),命名为《资治通鉴》,主要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作为君王,你会从中收获些什么?作为大臣,你会收获些什么?作为今天的你,会收获些什么?
4. 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作业布置
1. 整理《孙权劝学》课堂笔记
2. 改写《孙权劝学》,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 《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邬雪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3:《看云识天气》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所用的说明方法。
2、 理清本文的结构,体会本文层次清楚、有纲有目的结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4、 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难点】
1、 理清本文的结构,体会本文层次清楚、有纲有目的结构特点。
2、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查工具书):
峰峦( ) 点缀( ) 一霎间( ) 匀称( )预兆( )
轻盈( ) 崩塌 ( ) 弥漫 ( ) 谚语(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峰峦:
轻盈:
预兆:
弥漫:
征兆:
3、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
4、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思考下列问题: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⑵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把第二部分分成两个层次。
⑶文中写了哪几种云?请按先后顺序在文中划出来。并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光彩的种类、特征和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⑷收集有关云与天气的谚语、俗语等,课堂上进行交流。
5.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交流预习情况,每组推荐出一名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
(三)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读第二部分的第一层,找出具体说明第二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的段落,再找出具体说明“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的段落。你能体会出这一层的结构特点吗?这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
2、 读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想一想这部分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四)、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及下面的资料,小组讨论两段的语言特点一样吗?你更喜欢哪种语言特点?
云
云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在上升时所形成的。在空气上升时,越升高到上空,气压便越低,需用自身的热来膨胀,这叫做绝热膨胀。每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 1℃。气温降到露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大气中的微粒为中心而凝结,成为半径约等于0.01至0.05毫米的无数小滴,这就是“云”。由于日照,地面 空气上升,造成对流,不同温度之气流相遇,向外辐射部分热量,水气就凝结成云。气流受山脉的阻挡,沿山腰而上升,或受低气压中心的影响使悬浮在空中由大量水滴或冰晶组成可见的聚合体。按云层高度,一般可分为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四族。外形或成层、或成块、或呈波状,由云状演变,能表明大气结构情况和天 气的变化。
2、品味语言: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 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
3、学生朗读课文1、3、4、5、6自然段,积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生动、优美的语句。
4、拓展延伸: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三、 点拨讲解:
1、 方法指导:运用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事物介绍得生动形象、清楚条理。
2、 板书:
看云识天气
总: 天气的招牌--比喻、排比
云的形态:高、薄云--天气晴朗 (打比方
分: 低而厚密--阴雨风雪 分类别)
云的光彩: 晕华虹霞(谚语)(引资料 作比较 分类别)
总: 看云的意义--关注自然、科学
四、练习测评:
(一)说一说:
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二)精读语段,回答问题: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 用横线划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2.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段中照应“姿态万千”和“变化无常”的语句分别是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4. 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一)、课外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动物的“钟表”》、《动植物“战争”趣闻》等文章,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并摘抄你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写在读书积累本上。并写出200字左右的感悟和体会。
(二)、阅读资料链接二,完成文后的问题。
资料链接一:
(1) “子夜子归啼,来日晒干泥”,深夜,如果杜鹃声不断,明天可能是一个晴暖日子。
(2)“燕子低飞蛇盘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快下雨的时候,空气潮湿昆虫上下纷飞,家燕为了觅食,也跟随其上下飞舞。
(3)喜鹊在早晨边叫边跳,自由自在,叫声婉转自如,是晴天的预兆;如果在树上乱叫乱嘈,鸣叫声参差不齐,是阴雨的预兆。
(4)夏秋季节,日出或日落时,猫头鹰在树上不停地跳来跳去,并不停地鸣叫,叫声低沉似哭泣声时,表明第二天要下雨了。
(5)“烟囱不出烟”或“烟扑地”,都是天将下雨的预兆,因为草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中还含有二氧化硫,它会跟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反应,变成液滴,浮在空中。因此,烟似乎就变重了,不易升腾。
(6)观察篝火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如果烟火缓缓上升,表明天气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烟火闪烁不定,或者升起又降下,可能会有暴风雨。
(7)《伴你学》中的“拓展提高”。
资料链接二: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文中写到“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在夜晚郊外这场音乐会上,有哪些“艺术家”上场了?
2、作者重点写了哪位“艺术家”的演唱?这位“艺术家”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3、同课文《看云识天气》一样,《绿色蝈蝈》也是一篇科普文,它的语言也属生动说明,富有文艺性特点,请你根据提示,选取最典型的语句,抄写在下面,做一点赏析。
(1)语言优美并且运用了比喻的句子:
(2)拟人的句子:
(3) 抒情的、富有人性色彩的句子:
附: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luán zhuì shà chèn zhào yíng tā mí yàn
2、(见课下注释)
3、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引资料
4、(1)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2)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
第二部分(2~6段):具体写云的形态以及光彩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第1层(第2~5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第 2层(第6 段 ):具体介绍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指出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
(3)
名 称 云 的 形 态 厚度/高度 天气征兆
卷 云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像羽毛、像绫纱。
最轻盈最高 晴 朗
卷积云 成群成行地排列,
像水面的鳞波。 很薄很高 无雨雪
积 云 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 较 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 排列匀称 较 薄 天 晴
名称 云 的 形 态 厚度/高度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 ,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越来越低,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和月亮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后乌云密布,下起暴雨。 更低 雷雨冰雹
来临
云的光彩简表:
名 称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 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红色云层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4)〈略〉
5、〈略〉
二、自主合作学习
(三)1、第三段具体说明“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第四、五段具体说明“那些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结构特点:总------分。
说明方法 :(1)分类别: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是阴雨风雪的象征。
(2)打比方:如:(卷云)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2、说明方法:(1)分类别:按云的不同的光彩,分为四种:晕、华、虹、霞。
(2)作比较: 如:晕:七彩光环,里红外紫;而华是比晕小的光环,里紫外红。
(3)引资料: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四)、1、第一问:文中第1段:生动说明,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而所给资料则是平实说明。 第二问:〈略〉2、〈略〉 3、〈略〉
4、见〈资料链接一〉
四、练习测评:
(一)、示例: “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
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
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二)、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2、打比方 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天
气变化的标志 3、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
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
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
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
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4、总--分--总
5、云和 天气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一)、〈略〉
(二)1、绿色蝈蝈、青蛙和其他虫子。
2、绿色蝈蝈 声音不强,非常柔和,是一种“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夹
杂着“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3、(1)第二、三句。 以“合唱队”“艺术家”比喻昆虫。
(2)“梧桐树上……进行着”“蝈蝈在窃窃私语”等。 用拟人的手法写昆虫。
(3)第一句,“绿色的蝈蝈啊,……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2023-02-27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提纲2023-08-14
劝学 教案2023-01-15
劝学教案2023-07-27
鲁教版高中语文《劝学》说课稿2023-09-02
《悼念玛丽居里》(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8-18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设计参考精选2023-10-20
《劝学》优秀教案2024-04-17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32023-08-14
文言文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