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时间:2023-07-28 07:36:47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集锦17篇)由网友“春光榨菜”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篇1: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象声词使表达更具体生动。

2、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体会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复述课文。

3、品读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感受孙悟空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品读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播放音乐《猴哥》

师:刚刚播放的音乐赞扬的是谁?生回答:孙悟空。

提问:说说你对他的印象。生回答:……

师:孙悟空有很多经典的动作和语言,谁能来表演他的动作或语言。

生表演孙悟空的动作和语言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看视频,听猴哥的音乐,能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课堂,并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表演孙悟空的经典动作和语言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看学生对孙悟空了解多少,三是为了解孙悟空这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复述课文做铺垫。)

一、课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三借芭蕉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

4、教师相机板书:怎样借?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看到课题质疑,一是看学生通过课题读出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懂之处,二是学生提出问题让课堂学习有了方向性,三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只有能提出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视野也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检查预习

1、三借芭蕉扇,扇还有一个读音。

指名读:铁扇公主举起芭蕉扇,朝孙悟空一扇,扇起一阵狂风,把孙悟空刮到天上去了。

2、提问:读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3、生回答:扇字做名词读扇shan,做动作时读扇shan。

4、师:这篇课文很有趣,语言很有特色,比如课文里很多地方都用了拟声词。

课件出示:前面有一座大山,燃着大火。

前面有一座大山,呼呼地燃着大火。

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提问: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火很大,句子更生动形象。)

出示另外两句带拟声词的句子,指名读。

B、铁扇公主没留神,咕噜咕噜把孙悟空也喝到肚子里去了。(吞的声音)

C、天空起了乌云,沙沙地下起雨来,好凉快哟(轻轻地读)

5、你会用拟声词说话吗?

6、学生用拟声词造句

(设计意图:扇字的读音检查是让学生知道扇的两种不同的读音,在作动词时读第四声,在作名词时读第一声。而且扇字在课文里出现了很多次,检查能让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拟声词的检查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象声词使表达更具体。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把拟声词装在心里,灵动起来,培养他们对拟声词的敏感度和会自如地使用。)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扇的读音清楚了,拟声词的作用明白了,现在就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快速地浏览课文并完成桌上的学习单。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填写。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2

教学目的:

一.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分段落复述课文。

二.通过熟读课文,认识孙悟空3借芭蕉扇的经由,学习孙悟空不怕难题、勇于斗争的精神,感受名著魅力。

三、通过学习文本,引诱学生主动想象,主动思索,主动浏览。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课件

教学进程:

1、导入:

一、前人很喜欢用“3”字,譬如李白就曾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中国传统小说也常常用“3”字来编写故事,譬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3碗无非岗”;《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隋唐演义》中有陈咬金“3斧子定瓦岗”;《西游记》中有“3打白骨精”,还有咱们今日要学习的“3 借芭蕉扇”。

二、出示、读课题:3借芭蕉扇

(读课题明白:①通过“3”感受到借芭蕉扇的不易。②首要讲了孙悟空3借芭蕉扇,扇灭了大火。③课题的关键词是“借”④描红“芭蕉”。

小结:标题是文章的1扇窗户,透过窗户,当真察看,细细揣摩,咱们常常有新的发现。)

2、总体掌控:

3借芭蕉扇,孙悟空每一次想了甚么设施借,效果呢?请同砚们当真地读一读课文,说一说。

(1借,逼,铁扇公主给假扇;2借,骗,牛魔王骗回芭蕉扇;3借,打,铁扇公主献扇)

[申明:门生要与文本进行有用对话,首选得总体掌控文本,进行根本的概括。]

3、精读:

一、在三次借扇中,你对孙悟空的哪次借扇最写意?请当真地读一读,并能说说你写意的理由。

二、交换:

第三次:

写意的理由:借到了芭蕉扇;擅长(合作)借助外部气力:“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勇敢善战:“恶战”;

不满意:武力征服,如攻打伊拉克。铁扇公主是无可奈何的献,而非毫不勉强地献。

练习:

(一)具体描写:众神围得水泄不通、恶战。

(二)指出夸大的适当应用,有利于宣染氛围,把故事写生动。

(三)通过“叫”与“请”的对比感受用词的准确性。

(四)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第一次:(若无生答,便请门生匡助教师答)

写意的理由:机灵:第二天;钻到肚子里;“3扇”

不满意:粗心粗糙:拿了扇子“满心欢乐”,却不辨真伪。

练习:

(一)想象孙悟空入铁扇公主肚的情形。设施:平生读,余生闭目想画面,说画面。

(二)复述。

第二次:

写意的理由:机灵:伪装牛魔王欺骗芭蕉扇,设施奇妙。

不满意:粗心粗糙:拿了扇子因为性急,只知道了使扇子变大的口诀,却不问若何使它变小;识假八戒。这也是他借扇失败的首要缘故。

练习:

(一)通过对话诵读,领会角色差别,情况差别,语气也差别。

法子:先逐句进行。给门生准备的时候:再总体。

4、总结:

一、通过3借,饱满了人物形象,终究扇灭了火焰山,继续西行。

(齐读八、九自然段)

二、你想对孙悟空说些甚么?

三、你还晓得哪些《西游记》的故事。

四、恰是因为孙悟空的机灵大胆,唐僧师徒才得以战胜九九八十一难,修得正果。(播放《敢问路在何方》)

5、尾声:

本节课的收场其实不代表着咱们思惟的停滞,读到这儿爱思索的同砚确定又有了很多新的题目,课后无妨写在书上,我们下节课再来商讨。教师这儿也想到两个题目:本文真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三借吗?“3”于此处还有特其它含意吗?

“芭蕉扇”真的是“借”来的吗?借用在标题中妥贴吗?有更好的标题吗?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品评课文语言。

2、领会课文写法,认识夸张的手法,感受课文借助动作、神情、语言来刻画孙悟空形象的方法,学习选择材料。

3、感受孙悟空神通广大以及敢于斗争、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品评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最主要的人物是谁?

2、过渡:今天,我说是来和大家一起上课的,实际上,我是想请各位同学帮我一个忙的。还要感谢你们的老师给了我一个请各位同学帮忙的机会。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知道,课文是根据原著改写的,我觉得有些地方写得不是特别好,课前我对课文的6处句段进行了修改,重写了一篇课文,我对自己改写的课文很满意,我甚至还想请这本书的主编把课文换成我改写的课文。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我写的课文?

二、品读课文

在把我改写的课文寄给教材主编之前,我想先征求一下各位同学的意见。因为课文是给大家读的,所以各位同学的意见非常重要。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帮我比较一下,究竟是课文好,还是我改写的课文好。

1、自主品读,要求

先读读改写的课文,再读读课文,找出改写的课文和课文6处不同的地方,在改写的课文中画出来,想想:是老师改写的课文写得好,还是课文写得好?大家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只要能说出理由就行。你想到的可能就是的答案。

2、互动品读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段品读。

品读目标:

(1)感受课文“夸张”的手法。

(2)感受课文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情等具体表现主要人物孙悟空的性格特点的。

(3)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设想重点品读句段:第一自然段描写火焰山的句子,孙悟空借扇被扇出五万多里的句子,钻到铁扇公主肚里借到假扇的句子,越扇火越大的句子,变成牛魔王骗到真扇的句子,大战牛魔王的句子

随机品读要点预设:

(1)这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要翻过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水。

点拨要点:我写得不是简洁明了吗?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点出夸张的手法,想象:假如你就站在火焰山的旁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铁扇公主不但不借,反而取出扇子一扇,把悟空扇出五万多里。

点拨要点:“无影无踪”是一个成语,有什么不好的?

夸张,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比一比,我读我改写的句子,你们读课文,如果你们读得效果确实比我改写的句子好,我就接受你们的评价。

(3)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痛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孙悟空。

点拨要点:你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词用的?好在哪里?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大家的交流和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谁能猜到我感受到的孙悟空是怎样的人?

(4)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

点拨要点:火苗比人高,不也能说明火很大吗?一扇比一扇大,怎样读?这样的情况有没有想到?哪个词?没有想到一扇比一扇大,怎样读?

(5)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 “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点拨要点:你觉得这段话好在哪里?

孙悟空装牛魔王装得像不像?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学做捶胸动作,练读孙悟空的第一句话;想象说孙悟空第二句话的动作、神情;体会第三句话中悟空的细中还有粗。分角色读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的对话。朗读体会最后悟空和铁扇公主动作行为中的得意和气绝的心情。(读到最后的句子“悟空记在心上……径自出了芭蕉洞”我好像看到了孙悟空脸上的一种表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心情,是什么表情和心情?)我觉得这段话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孙悟空的一些性格特点,你们能感受出来吗?

(6)孙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牛魔王抵挡不过,大败而逃。铁扇公主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点拨要点:你觉得这段话好在哪里?战斗如何?用什么词来形容?文中哪几个词能体现出来?夸张,练读“水泄不通、岭动山摇、天昏地暗”表现“恶战”

孙悟空带着怎样的心情与牛魔王恶战的?怒读。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拓展品读

承认课文比改写的课文好,并质疑:难道课文就达到最的程度了吗?提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展开想象,写得更具体些、生动些?

交流点拨要点:

引导学生学会选材:与主要人物有关的内容,能表现他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的内容可以再展开想象,具体描写,其他则不必再详写了。

粗心:不知道变小的法子,扇子又被牛魔王骗去

守信用:把扇子还给铁扇公主

点拨:课文主要表现孙悟空神通广大、足智多谋、敢于斗争、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所以对孙悟空的粗心、守信用等没有展开具体去写,说明课文在选材上处理的还是很好的。

三、布置作业

在大家的真诚帮助下,我知道我改写的课文没有原来的课文好,但是我一点儿不难过,反而十分开心,因为我发现(认识)了有这么多的语文能力很高的学生。所以,我也十分相信,各位同学一定能改写出比我好的文章来。

课后,请同学们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重新改编《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或者读读原著,改编一个其他的故事,再请老师给一节课的时间,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比一比,看谁改编的故事最精彩。有时间就写下来,没时间能说出来就可以了。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篇2: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简要说出故事内容

2.通过人物身份、提示语等入情入境地读好对话

3.通过其他人物的介入,想象说话,深挖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环节处理

教学难点:

对人物品质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竖起耳朵,练练听力。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b. 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毛泽东

2. 猜测老师为什么要积累这两句。(忧国忧民的情操……)引到文中的“出以公心”

3. 谁做事出以公心?(板题、读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能根据提示说说吗?(小黑板)

4. 生练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二、读好对话

(一)外举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浏览,发现故事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呈现出来的?(对话)今天,我们就要来读好对话,像平时生活中对话一样自然。

1. 先请同桌之间用心地分角色朗读3——7小节两遍,一边读,一边仔细听,听同桌的朗读符不符合人物身份?

2. 生分角色读文3——7小节。

3. 了解情况 按提示评价

达成共识

悼公:春秋五霸之一,大气、威严,君临天下的风范、沉稳,语速较慢

祁黄羊:职责虽不高可职责重大,很受重视,他很尽忠职守,办事认真、慎重,对君主忠诚有礼

你觉得读好对话还应注意写什么? (提示语、设身处地地想……)

随机指读(两组)、评价、再读;推荐赛读,全班分角色读

(二)角色介入

1. 祁黄羊推荐人选首推解狐,解狐可是他的杀父仇人哎,这消息若传入解狐耳朵里,他会怎么说?

2. 想象说话(知恩图报、感激知遇之恩;奸佞邪恶、伺机报复……)种.种想法有没有可能呀?

3. 他难道没想过这种.种可能吗?可是他依然这么做了,难道没有一个人懂他的心吗?

4. 生说 小结:可见他之所以首先推荐解狐,是因为(解狐的军事才能出众、顾全大局、以国为重),他这么做就叫(出以公心)。

(三)内举

1.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解狐就因病去世了,于是祁黄羊又格外慎重地向悼公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课文8——11小节就是他们这一次的对话,请同学读好对话

2. 指读

3. 这次祁黄羊同样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祁午可是他的儿子啊。你听,消息传出,别人都在怎么说呀?

4. 随机指说 (特别提示说儿子)

5.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夸夸他。

6. 他之所以能做事出以公心,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完全是因为他(一心为国、忠君爱国……)

7. 所以悼公听了也深受感动,说(导读)

8. 再来认识一下这位可亲可敬的人物——(包含敬意地读课题)

三、作业

历像他这样爱国、大公无私的人还有很多,你能找出几个这样的故事来读读吗?

篇3:数字编码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博平镇联合校-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马秀秀

课题 数字编码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解读

《数字编码》是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相关链接”的内容,属于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范畴,此类知识作为新课标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旨在给学生搭建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活动的课程渠道。

教学目标 1.掌握编码的特点,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编码。2.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广泛性。3.在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这个完整的数学思辨过程中初步探究出“编码”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数字编码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编码

在于学生如何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学法指导 引导观察、合作交流。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活动一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有1800名同学进行参赛,我们怎样给每一位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编码?

活动二

师:观察这张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号码是用什么组成的?下面 ,我们一起来揭开身份证号码之谜。

师:请大家收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小组合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代表上台汇报。

生1:我们的身份证号的前6位都一样的。

生2:中间几位和我的年月日一样的。

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再适当补充,介绍身份证号码蕴含的其他信息和含义。以老师的身份证号码为例板书。

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

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今天所学的编码?

生1:车牌号码。

生2:商品二微码。

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给学生设置悬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

小组自主活动,汇报、交流。

老师补充,身份证的倒数第二位来表示性别,双数表示女性,单数表示男性。

第7-14位表示持身份证的主人的出生年月日。

知道编码的优越性。

博平镇联合校2016-20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生3:邮政编码。

师:重点讲解邮政编码。

最后师生总结归纳: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活动三:巩固练习

1、身份证号码的倒数第二位的数字是用来表示( ),单数表示( ),双数表示( )。

2、聊城市的车牌号前两位是( )。

3、老师有一个身份证号码(422424197709090627),你能知道老师的那些个人信息吗?

活动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进一步获得读法。从而达到扎实、印象深刻。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顾、交流学习收获。

达标测评:

一、判断题

1、第二代身份证号码由15位数组成。( )

2、小明和小华是孪生兄弟,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一定相同。( )

二、填空题

刘明是四年级二班学号为36的女同学那么编号为42362;孙华是二年级四班学号为8的男同学,编号为24081.那么编号是33072的学生是( )年级( )班( )号( )同学。赵欣是这个学校四年级一班学号为5的男同学,编号是( )。

板书设计:

编码

邮政编码 身份证号码 车牌号 条形码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篇4:近似数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博平镇联合校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李鹏江

课题近似数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解读

教材呈现的胡夫金字塔的石块数,太平洋的面积,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上面的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引出近似数相关知识的学习。然后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认识近似数以及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密切数学与的生活联系。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重点

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法指导 引领解疑 合作探究 观察实践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15页二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约”字它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

我校有学生1300名

我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用这种表达方式描述生活中数据吗?

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1)11030大约是多少万?

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11030≈10000=1万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2)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主要看哪一位?178680000大约是几亿?观察一下同学们用的方法有什么规律吗?

(3)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完

成小电脑提出的问题,独立完成后交流。

师小结: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 学生看书观察15页二幅图读相关内容,思考问题。交流带上“约”字后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句话理解“约”字的意思

同桌互动,找生活中的近似数

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地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近似数。

引导学生体会11030比一万多,比两万少的多,所以11030接近一万。

1、完成自主练习1,

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完成后,让学生把每一组的两个算式进行对比,找找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博平镇联合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小黑板出示)

(4)讨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与数的改写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完成自主练习二

独立做集体订正。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明白有不同的方法后,再选择方法自行解决。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理。

对于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达标测评:

一、填一填

1、省略794980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2、55020 ≈( )万。

3、98243700读作( ),这个数约是( )万, 约是( )亿。

4、三百四十二万七千写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5、28□540 ≈ 29万,方框中最小能填( )。

二、读一读,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1、天坛的总面积达2768000平方米。(四舍五入到万位)

2、,上海常住人口为17524700人。(四舍五入到万位)

3、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四舍五入到亿位)

4、我国的粮食产量为450667470吨。(四舍五入到亿位)

板书设计:近似数

近似数的意义: “四舍五入法”的意义:

近似数的求法:

11030 ≈ 万 四舍五入到万位要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

178680000≈ 亿 四舍五入到亿位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篇5:四年级青岛版语文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

老舍(18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作家、戏剧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创作题材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1960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于是写出了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文学奖项

为纪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四年级下册语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知识点

我会写:

纳:纳米 接纳 容纳 吐故纳新

拥:拥有 拥抱 拥挤 蜂拥而至

箱:冰箱 信箱 邮箱 箱子

臭:除臭 臭气 臭味 遗臭万年

蔬:蔬菜 果蔬 时蔬 瓜果菜蔬

碳:低碳 碳酸 二氧化碳

钢:钢铁 钢笔 钢琴 百炼成钢

隐:隐蔽 隐藏 隐患 若隐若现

健:健康 强健 健身 健忘

康:健康 康乐 小康 康庄大道

胞:细胞 胞衣 胞兄 侨胞 同胞

疾:疾病 顽疾 疾驰 疾恶如仇

防:预防 防御 国防 防微杜渐

灶:灶台 灶王 病灶 另起炉灶

需:需要 必需 军需 各取所需

书写指导:

“臭”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自”下面是个“犬”,不要少写“自”里的一横和“犬”上的一点。

“蔬”上窄下宽,下面是“疏”,不要多写横撇下的一撇,也不要少写了撇折右边的一点。

“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不是“辶”。

“康”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部分,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

形近字:

蔬(蔬菜)疏(亲疏) 钢(钢铁)刚(刚才)

健(健康)建(建筑)

多音字:

臭:chòu臭味 xiù 乳臭未干

率:lǜ 概率 shuài 率领

近义词:

特性——特征 神奇——奇妙

结实——牢固 灵敏——灵活

反义词:

普通——特别 先进——落后

吸收——释放 降低——增加

课内词语:

纳米 拥有 冰箱 除臭 蔬菜 钢铁

隐形 健康 细胞 疾病 预防 病灶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1、读通课文

“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带着问题读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预习”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样了?”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精妙处多读

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草原的美景图,直至成诵。

4、总结评价

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者,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篇6:青岛版语文知识点四年级

古诗复习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句中,尽、孤、独、闲几个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个拟人句,“只有”一词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2、《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洞庭湖的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把君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3、《忆江南》(唐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这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是熟悉的意思,“胜”是超过的意思,“如”是像的意思。“能不忆江南?”采用反问的修辞,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

4、《乡村四月》(宋翁卷)——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篇7:青岛版语文知识点四年级

句式转换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仿写:犹如……)

改句:高原的秋雨,一条条,犹如明亮的琴弦,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绷紧。

2、霎时,潮头奔腾而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将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改句:刹那间,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浪吼。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改为陈述句)

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就是鸟的天堂。

4、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仿写:……似乎……)

改写:凤凰花开时,每一朵就象一团小火焰,一树凤凰花似乎要将黑夜照亮。

5、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荡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改为感叹句。)

改句: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多么好看呀﹗

6、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仿写:……要是……就……)

改写:庄稼要是没得到农民们的细心照料,就不可能长得茁壮。

7、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句: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不能不感到惊奇。

8、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为感叹句)

改句: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是伟大的工程﹗

9、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改为陈述句)

改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10、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改为感叹句)

改句: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啊!

11、伐木人用斧子把那棵树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改为“被”字句)

改句:那棵树被伐木人用斧子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12、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扩写)

改句:一棵挺拔的杨树和一只声音婉转悦耳的白灵鸟是互相关爱的好朋友。

13、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仿写:……像……)

改句:丹顶鹤如雪的头上顶着鲜红的肉冠,像白金冠上嵌着一颗夺目的红宝石。

14、狗敏捷地跑上来,把大白鹅的饭吃完,扬长而去。(改为“被”字句)

改句:大白鹅的饭被狗敏捷地跑上来吃完,扬长而去。

15、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改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它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16、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改为陈述句)

改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直到把老鼠等出来。

17、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改为感叹句)

改句: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

18、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改为反问句)

篇8:青岛版四年级语文知识点

我会写:

怒:怒吼 愤怒 怒发冲冠

吼:吼叫 狂吼 河东狮吼

脂:脂肪 胭脂 松脂

拭:拂拭 擦拭 拭目以待

餐:午餐 聚餐 一日三餐

划:划动 划开 划算

晌:晌午 晌觉 半晌

辣:毒辣 辣椒 心狠手辣

渗:渗出 渗透 渗色

挣:挣扎 垂死挣扎

番:番茄 番薯 三番五次

埋:掩埋 埋伏 埋头苦干

刷:冲刷 刷牙 刷子

测:推测 预测 变幻莫测

详:详细 详情 不厌其详

形近字:

吼(吼叫)孔(孔雀)

脂(脂肪)指(指示)

拭(擦拭)试(考试)

多音字:

划:huá划船 huà计划

挣:zhēng挣 扎zhèng挣脱

扎:zhá挣扎 zhā扎针 zā包扎

埋:mái埋藏 mán埋怨

近义词:

柔嫩——娇嫩 拂拭——擦拭

忽然——突然 照射——照耀

可怕——恐怖 猛烈——剧烈

快活——快乐 仔细——认真

仍旧——仍然 推测——推断

反义词:

高大——矮小 断绝——恢复

快活——难过 少见——常见

黏稠——稀薄 详细——简略

篇9:青岛版四年级语文知识点

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摸:mō(摸底、摸索、摸黑)

甚:shèn(甚好、甚是、甚至)

跪:guì(跪拜、跪谢、长跪)

捶:chuí(捶背、捶击、捶腿)

顽:wán(顽强、顽皮、顽固)

脖:bó(脖颈、脖套、脖子)

脱:tuō(脱下、脱落、脱贫)

概:gài(大概、概貌、概括)

惹:rě(招惹、惹事、惹是生非)

昏:hūn(昏暗、昏庸、昏乱)

握:wò(握住、握笔、把握)

摔:shuāi(摔跤、摔碎、摔跟头)

凭:píng(任凭、凭吊、凭靠)

掐:qiā(掐算、掐住、掐头去尾)

二、我会认组词

谓:wèi(所谓、无谓、称谓)

拳:quán(拳头、拳术、握拳)

襟:jīn(衣襟、后襟、捉襟见肘)

膊:bó(胳膊、臂膊、赤膊上阵)

瓶:píng(酒瓶、瓶子、保温瓶)

怖:bù(恐怖、可怖、白色恐怖)

欺:qī(欺负、欺生、仗势欺人)

三、多音字

划:huá (划船)huà (计划)

背:bèi(背光)bēi(背负)

扇:shān(扇动)shàn(扇子)

觉:jué(觉悟)jiào(午觉)

吓:xià(吓唬)hè(恐吓)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指导:现代作家

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黎明的通知》《艾青诗选》。

巴金(1904—)原名李芾甘。创作了《爱情》三步曲、《激流》三步曲等小说,是中国现代语言大师。学过课文《春蚕》、《海上日出》、《鸟的天堂》。《海上日出》充分体现了青年时代巴金的进步思想和政治信念: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少年闰土》《狂人日记》《阿Q正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写照。学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名,因母姓鲁,周鲁同姓之国。鲁迅,愚鲁而迅速;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挚爱之情,也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懈地同黑暗势力作斗争。

叶圣陶(1894—1988)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学过课文《荷花》《瀑布》《记金华的双龙洞》、《三棵银杏树》、《爬山虎的脚》、《牛郎织女》。

老舍(1899—1966)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学过课文《趵突泉》、《猫》、《草原》、《养花》、《林海》。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代表作《女神》《屈原》蔡文姬》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自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篇10: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博平镇联合校-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姚鑫

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解读

本信息窗主要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认识角,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2、认识角,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3、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导探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活动一

我们之前学过线段,同学们还记得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活动二

师:你们知道这些照片中的场景在哪里吗?师:车灯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总结:车灯射出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

活动三 认识射线、直线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师:同学们探究一下,射线有什么特点?

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师:同学们探究一下,直线有什么特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四 角的认识

师:过一点画两条射线,形成的是什么图形?

师总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

生:线段可以度量。

学生看情景图,认识汇报。

生:车灯的光线是从一点射出的。

生:这条光线射的很远很远......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

学生交流、汇报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生:我这样画,形成了一个角。

博平镇联合校2016-20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号表示。记作“∠1”( 或“ ∠2”等)。读作“角一

师: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角?

活动五 达标检测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射线?有多少个角?

2、在下图中剪去一刀,使它还剩四个角,如何剪?画出示意图。 学生思考汇报。

学生举例说明。

达标测评:

1、(1)选词填空:( )可以量出长度,( )只有一个端点,从一点引出(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直线、线段、射线)

(2)从一点可以画( )条射线,( )条直线。

(3)经过任意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4)红领巾上有( )个角,数学书的封面上有( )个角。

2、如图中有条线段.

A.3 B.4 C.6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直线 没有端点 不能度量 无限延长 角 符号“∠”

射线 一个端点 不能度量 一端可以无限延长

线段 两个端点 可以度量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篇11:角的认识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博平镇联合校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 主备人: 杨广申

课题 角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解读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借助三角尺感知角的度数。

2、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对1°角的大小有直观的认识。

3、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4、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5、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过程,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6、体验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能画出特定度数的角,掌握角的分类及各种角之间的关系。难点:画角的方法。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一、直观感知角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课件,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形成的角有多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和画法)

师:回顾我们以前学的测量知识,根据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及计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大家猜测一下计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是有一点,测量出来的角的大小,都不是太准确,为了测量的更准确一些,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用具--量角器。

一、角的测量

﹙1﹚ 认识度量单位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1:我用三角尺上的角来测量。发现形成的角有三个∠1那么大。

生2:我用三角板上的∠2来量,比2个∠2大一些。

生3:我用折出的∠3来量,有5个∠3那么大。

生4:我用折出的∠4来量,比2个∠4小一些。

认识1°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

博平镇联合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板书: 10 =1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同桌相互操练。

3、角的度量

出示12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2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小组内交流画法。

(3)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再练习画几个角。

三、角的分类和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1) 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沟通,在全班交流。

学生通过度量和讨论:

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活动内容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生谈发现

全班交流

达标测评:

1、火眼金睛辩对错

①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这三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 )

②把一个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来,得到的角是50度。 ( )

③角的两边画出的越长,角就越大 。 ( )

2、填一填

(1) 1周角=( )直角,( )直角=1平角

(2)周角是平角的( )倍

板书设计: 角量与画角

度“°”

点重合

边重合

找刻度、定点

再画射线

画角:先画顶点;再画其中一条边;最后确定另一条边。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篇12: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知识点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 )、( )、( )和( )。

2、两条直线相交成( )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平行四边形具有( )。

4、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 )。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

5、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能作出( )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

6、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 )和( )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等腰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

9、平行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

10、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 )度。

二、选择。

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 )垂线。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平行四边形 B、梯形 C、长方形

3、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长方形 B、圆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4、长方形中有( )组对边平行。

A、1 B、2 C、4

三、判断。

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 )

3、过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梯形。( )

5、只要不相交就一定是平行线。( )

6、两条直线相交就一定是垂直。( )

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让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兴趣是的老师,兴趣是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数学知识的机会。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各个小数,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体验超市购物的同时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的机会,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快乐。设计精彩的活动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参与意识强烈,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1、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性的鼓励赞扬。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到想动手。因为动口和动手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细胞。

篇13: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 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 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 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 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 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 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2020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4: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七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练习题

一、“神机妙算”对又快

1.直接写出得数:

①39÷3= ②80÷20=

③640÷80= ④800÷400=

⑤240÷60= ⑥20×5=

⑦270÷90= ⑧570÷3=

⑨3500÷700= ⑩900÷100=

2.估算:

①80÷19≈ ②92÷30≈

③400÷49≈ ④632÷90≈

⑤633÷88≈ ⑥350÷68≈

⑦242÷60≈ ⑧240÷81≈

3.用竖式计算:

①720÷18= ②432÷27=

③958÷43= ④708÷59=

二、“认真细致”填一填

1.里能填几?

20×( )<17340×( )<31690×( )<64

380×( )<50570×( )<31050×( )<408

2.132÷24的商是( )位数;384÷16的商是( )位数。222÷37的商是( )位数,441÷45的商是( )位数,516÷6的商是( )位数。

3.在除法算式90÷30=3中,如果除数缩小6倍,要使商仍是3,被除数应( )。

4.在()填上“>”、“<”或“=”:

350÷34( )350÷35 130÷12( )146÷14 176÷16( )253÷23

5.根据80÷40=2,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800÷400= 40÷20= 160÷80=

8000÷= 4000÷2000= 2400÷1200=

三、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数的商是5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仍是56。( )

2.如果被除数乘以100,要使商不变,除数也应乘以100。( )

3.如果被除数扩大7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缩小7倍。( )

4.两个数的商是16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4倍,商仍然是160。( )

四、“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正确的是( )。

①203÷11≈10 ②70÷20=3……1 ③1800÷36=900÷18=300÷6

2.下面三道算式中,商最小的算式是( )。

①256÷16 ②512÷8 ③512÷16

3.要使□42÷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 )。

①2 ②3 ③4

五、走进生活。

1.向阳小学开展读书活动,四年级读150本,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读70本,六年级读的本数是五年级的3倍

(1)向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读了多少本书?

(2)根据向阳小学四、五、六年级读书的本数,30所同样规模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可以读书约多少本?

2.从上海到某地,水路212千米,公路432千米,一艘轮船3小时行驶159千米,一辆公共汽车4小时行驶288千米。

(1)轮船与公共汽车哪个行驶得快一些?

(2)现在轮船与公共汽车同时从上海出发,谁先到达目的地?

3.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4.杨老师带了418元去买体育用品。小篮球9元/个,小足球16元/个,乒乓球拍25元/副。

(1)如果买小足球,最多能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

(2)最多能买多少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买小篮球,能买多少个?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

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乘数×乘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

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

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

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最后再解.

数学的学习思维方法

1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孩子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篇15: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标点符号知识点

一句话完了,划个小圆圈〔。〕

中间要停顿,圆点带个尾〔,〕

并列词语间,点个瓜子点〔、〕

总结导语前,上下两圆点〔:〕

有话说出口,也要用上它〔:〕

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点〔;〕

疑问与发问,耳朵坠耳环〔?〕

命令打招呼,滴水下屋檐〔!〕

惊奇与感叹,它也少不了〔!〕

引文特殊词,蝌蚪上下窜〔“”〕

有话对人讲,也会被它围〔“”〕

转折或注释,一横写后边〔——〕

意思说不完,六点紧相连〔……〕

一年级小学生语文《荷叶圆圆》知识点

原文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知识点

字:躺、眨、展、蹲、呱、嘻、捧

词:水珠、摇蓝、眼睛、翅膀、歌台、凉伞

重点句子:

1、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2、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3、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4、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主要内容:

《荷叶圆圆》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整篇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

一年级语文《月亮的心愿》知识点

字:睡、装、累、病

词:照顾、郊游、窗户、愉快

重点句子:

1、夜深了,月亮透过窗帘,看见一个小女孩睡在床上,身旁有个背包,里面装着水果和点心。

2、月亮又来到另一个家的窗前,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3、妈妈说:“珍珍,早点儿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

4、月亮悄悄地离开了窗户,心里想:“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

5、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赏析全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心愿。

(1)月亮姐姐看到大家精彩的表现,想奖励大家听一个关于她的故事。边听边想:月亮到底有什么心愿呢?板书

我们来看看图,听听录音。(多媒体出示)

(2)小朋友,你们听明白了吗?,说说你听明白了什么?

(3)教师小结:我听出了你们说的月亮有两个心愿:明天是好天气,明天是下雨,这可把老师弄模糊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篇16:青岛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探究

六年级学生通过中、高年级阶段的训练,继续接受识字、词、句的学习方法,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理解、积累及运用词句的能力。本学期将根据新课标教材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并重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把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观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情感与品德教育。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音、字、词训练。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复习。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复习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3、语句学习。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注意积累词语。巩固对助词、副词的认识。从感上认识歇后语。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从感性上认识夸张的修辞方法。复习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简单复句。从感性上认识表示选择、条件关系的复句。

4、段落、阅读、短文深入学习。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在继续训练从内容到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阅犊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听过的故事。在口语交际中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别人讨论、商量。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特别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观察、发现到作文的提高。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抓住要点缩写课文。学写读书笔记。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教学任务,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2、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学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3、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基础知识教育,增加学习工作量、进行必要的任务性训练、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培养优秀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中等生的拔尖向上层面,特别注意关怀学困生,激发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

篇17:青岛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23名,由于学校重新布局,45名学生来自四所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语文能力可谓是参差不齐,其中成绩较好的有15名,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0名,有待于培养和提高的有10名。面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本学期将加强阅读和作文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由“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惯(十一)”、“课文”、“习作”、“练习”和“学和做”构成。

1.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雄厚,文体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2.关于习作。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训练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训练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自力,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资料。

2、准确认读206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2个字。能把字写正直、写匀称。继续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正直、整齐,学写毛笔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本人的积累,理解课文中相关文句的意思,领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本人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本人的喜欢、讨厌、崇敬、憧憬、恻隐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掌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5、学习有次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内容、文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加强“积累、领悟、运用”,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条理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3、课前,认真研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4、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阅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既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要把知识拓展开去,做好知识的迁移和延伸。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指点和个别指点,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扎实有效的做好单元测试。

7、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活动,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课件,通过向学生进行资料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教研计划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湘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研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下数学教研计划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集锦17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2023-06-11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3-10-26

我家住在大海边优秀教学设计2024-01-26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2023-08-18

五年级第一单元作文2022-12-24

七年级 上册 四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2023-11-20

6年级上册12课预习教案2023-02-18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2022-10-11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实验教师计划2022-09-21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