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推荐13篇)由网友“笛声是安静的”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用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学难点: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选择计算方法。
3、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准备:情境图、小学具、口算卡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表象,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熟练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归纳和计算能力。特别是关于10以内加减法,要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
2、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本单元采用的主要教法学法:
操作法、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建议:14节
第一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明确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让学生课前分组选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提出问题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菜牛上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班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问题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乙: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 ......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技术2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出了要求“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还可以算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个。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指生回答,并且说说算法。)
4、小结与回顾:过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四、练习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一共摘了多少根”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法。
2、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为了解决运动会报名的问题,我们学会了计算进位加法,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巩固应用
1、说出下面几道题的得数。
8+5 5+8 7+4 4+7 3+9 6+8 7+9 8+9
5+7 6+6 3+8 7+7 4+8 5+9 6+5 7+6
2、自主练习第2题。
小组合作,教师首先要说明要求。可以以举例的方式讲清规则,如一人说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3的算式有条理地按次序说出来,9+4=13、8+5=13、7+6=13、6+7=13、5+8=13、4+9=13。
小组内的同学要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尽可能地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说一说。
3、自主练习第3题。
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动物?为什么把小猫和袋鼠连在一起?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
4、自主练习第5题
一共有多少萝卜?学生自己看图,列算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
5、自主练习第6题。
让学生看图编个小故事,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让学生尽情地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交流时,先组内交流,再组间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运动会分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
出示76页信息窗2,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让学生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通过研究书中提出“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为引线,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顺势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与交流。对于当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写在问题口袋里,留待以后解决。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引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次序写算式。为了扩大练习量,可灵活增加8加几、9加几、5加几……的算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2、自主练习第2题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每个学生手里拿一张算式卡片。出示贴有得数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的小椅子。每个同学手里卡片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找几号小椅子。得数10是多余信息,没有对应的卡片。你能帮它找到朋友吗?指名说。
四、走进生活
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老师领同学们到商店去看看好吗?出示准备好的标有价钱的物品,引导学生说出每样物品的价钱。你需要哪两样东西选好后,算一算需要多少钱?需要帮助的同学请举手或找同学帮助。教师参与到活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
这节数学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教学随笔:
第四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78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现在,我们先来比赛,好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看谁算得快。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投影学生课间活动的游戏图。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看一看画面。然后,拿走投影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大约有几个小朋友?再数一数,看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可完全放手,训练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练习第5题
两队少先队员进行交流活动的情境图。练习时,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补充,互相学习。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的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
2、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3、初步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运动会上,有一个大家非常喜欢的节目,那就是投沙包比赛,我们一起到投沙包比赛的现场去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出示信息窗3
1、师:这是投沙包比赛的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2、师:如果由你当裁判,你怎样判断他们的名次?
三、解决问题
1、到底谁赢了?小组的同学讨论。
2、交流方法。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算一算每人投中了几个就行了。
3、完成表格
拿出事先发给学生的统计表,让学生完成表中内容:
要投沙包数量
没投中的个数
投中的个数
4、师:谁愿意将自己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
利用实物投影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是自己样算出来的。
5、以16-9为例,讨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16-9
6、算出其他小朋友投沙包的个数,并排出名次。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随笔:
第六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充分利用情景图,从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3、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看图,并说说图意并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看一看,珠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订正答案。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有什么错误,对于全班共同的错误要给予纠正。
3、自主练习第3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能些信息?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童话故事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对多余信息的处理时,让同学们想办法,搬不回家的怎么办?每个同学都有朋友,你能不能给它也找个朋友?从而对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走进生活
结合实际自己编一道题目,并请同为帮助计算。
五、教学随笔
第七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的信息窗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
2、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前将教室内画上8条跑道。
2、 作13个跑号。
3、 13个学生扮演运动员,1个学生扮演裁判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咱们已经到投沙包比赛的场地去参观过,而且我发现,同学们还是非常优秀的裁判员。今天,我们的赛跑比赛的场地去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信息窗4,同学们观察画面,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
三、解决问题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13人分成两组,只有8条跑道,怎么分?
(1)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提出各种假设。
学生可能会提出:“第一组分8人,第二组分5人。
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第一组分7人,第二组分6人。
对于以上两种分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还可能提出:第一组分9人,第二组分4人。对于这种分法,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组织学生讨论,这种分法的不合理性。学生再来观察画面,找出其中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提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放在问题口袋中。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八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84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要求:
使学生巩固和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把83页第3题制成口算卡片。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准备两组数字卡片,一组是2-9的,一组是11-18。
教学过程:
一、卡片游戏
同学们,现在我们同桌合作来做游戏,看看哪个同桌做得好。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同桌每人一组卡片,各自抽取一张,根据两个数列出算式,一人说一道,直至老师说停,谁说对的多就算赢,赢的一方保管卡片。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看图,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自主练习第2题
根据计算器上的数据,写出一道算式。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用计算器计算几道题,初步接触计算器。
3、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应该去套什么?其中一个小朋友没有合适的物体去套,可以启发学生想,再添上一个生命数,第一位小朋友就可以找到朋友?或小朋友拿一个什么样的圈可以去套小马、小帽子?
4、自主练习第6题
自己看图,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九课时
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页的信息窗5。
教学目标:
1、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领奖品和公布成绩”现实的情景画面中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的情景画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结束了,下面该到发奖的时间了,让我们到领奖台看看吧。
二、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成绩公告”栏里以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了一年级三个班男、女同学的得分情况。
三、解决问题
1、整理提出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梳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起来。
学生有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发了几本练习本?
发了几支铅笔?
发了几个笔袋?
一年级一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级二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级三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班比二班多得多少分?
二班比三班相差多少分?
一班再得几分就和三班一样多?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全班交流回顾
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说出应用图中的哪些信息,解
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四、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出示86页第一题先让生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决过程。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编成童话故事,说给大家听。然后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五、教学随笔:
第十课时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现实的情景画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教师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题目写在卡片上,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生看图列出算式再交流。练习本题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独立地列出算式,通过小组交流,加强对多方面知识的巩固。
2、自主练习第4题
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87页停车场的情景图,先让生看图,理清图中所所包含的种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说出运用了图中的哪些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4、自主练习第6题
通过涂得数是11的部分,练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十一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回顾整理中蓝、黄、红营区内容。 教学目的:
1、复习2 0 以内数的加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0 -9 的数字卡片,教师准备红营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数学大本营去看看,高兴吗?在大本营的各个营区,都为同学们准备了数学题,只有你完成这些任务,才可以到大本营去参观,有没有信心?
二、回顾整理
1、蓝旗区
师:在蓝旗区,为同学们准备了1-10的卡片,请两个同学一组,同时出一张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谁先说出得数,谁算胜利。
学生练习。
2、黄旗区
学生拿出写有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个算式卡片,4人为一组,教师先让每组中一个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
你们小组有一人说得数,其他学生抽取相应的算式卡片。
3、红旗区
投影红旗区图。
师说:看看图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师问: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先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我还看出横着看第一行得数都是11。进位加法以第一小组为例放给小组以讨论合作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按规律找卡片并且填完整。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回顾整理,你又有什么收获?
四、教学随笔
第十二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回顾整理中绿、深蓝、紫旗营区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整理出减法表,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写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36个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小黑板,紫旗区内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绿旗区有关内容
1、出示口算卡片:13 – 8 13 – 5 13 – 7
师问:结果各是几?你发现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师问: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举例并口算结果
2、计算 14 – 5 18 –9 12 – 3
师问:通过计算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生答:这些结果都是9
师问: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举例并口算结果
二、练习深蓝旗区的有关内容
出示贴有口算题的小黑板,口算下面题。
11 – 9 11 – 8 13 – 9 13 – 8
12 – 6 15 – 8 17 – 9 14 – 5
生口算上面算式结果,师在上面板书结果。
师问:上面算式有什么规律?能否把减法算式按得数分组?
教师把全班分成八个大组,每个大组中合作小组只负责卡片得数为2、3、4、5、6、7、8、9的一个数,具体练习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组长负责,组员找卡片,一生汇报,组与组交流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得数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得出规律后让学生说出结果是7的算式
三、完成紫旗区的内容
出示紫旗区的内容,让学生观察片刻。
师问:通过观察,你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根据规律填写算式,集体纠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回顾整理,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内容?
五、巩固练习
1、17 – 8 = 15 – 9 = 16 – 7 = 11 – 8 =
2、写出得数是7的退位减法算式
六、教学随笔:
第十三课时
小小运动会 回顾整理(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对第七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进位加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1
1、学生独立完成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结果。
2、让学生自己出20以内进位加减法计算题,其他学生抢答,学生自我评价。
二、综合练习2
小组合作。教师出示下面几个数,11、13、6、17,你能写出一些算式,和下面的数交上朋友吗?
三、综合练习3
给学生一些数字,从里面挑选出3张数字卡片,并组成四个算式。
这些算式有联系吗?都有什么联系?还能找出其余有联系的数吗?
学生上黑板找出来,其他同学评判对错
四、综合练习4
出示4题彩图,让学生看几秒钟,迅速盖住。
请你猜猜图上一共有多少小狗?并数一数。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五、综合练习5
引导学生观察男女生对话图,根据女生说:我比你大,你想到什么?根据男生说:我们俩的年龄都超过6岁,和是17岁,你想到什么?
男孩可能是几岁?女孩呢?
六、课堂总结
七、教学随笔
第十四课时
小小运动会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在对规律题的观察讨论解决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中隐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思想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排列有规律的彩灯。
请同学们观察图上的彩灯,你发现了什么?
对,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规律。
二、探索规律
1、投影出示93页第1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叶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你知道第10个是什么形状的吗?为什么?
2、投影出示93页第2题
仔细观察,魔术箱的数有规律吗?是怎样的规律?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并写出后面魔术箱的数。
3、投影出示93页第3题
引导看图,教师说明横看有什么特点、竖看有什么特点。
问:横看第一行数有什么特点?第二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样填?
………..
第五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么填?
填完图后,你还觉得有哪些规律?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探索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看看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什么规律。
四、教学随笔
篇2: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4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活动二,5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活动三:6的组成。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2、猜数:一个数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几?
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把分开的两个手合在一起
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说明:通过鼓掌,使学生理解合与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
(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教师讲解:2合2合起来是4,并写出表达式。
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22
(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3、比较两种分法
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1)学生自主操作。(通过摆两种颜色的圆片,探究5的合成)
(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2、拿出两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6个。(方法如5的合成)
[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通过摆圆片、“手势法”的练习,学生能有序的记忆。]
四、游戏活动,运用巩固
1、“轻松入门”: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2、“快乐学习”:填一填
3、“小试牛刀”:看图画一画
4、数学游戏:教师说游戏规则,同桌之间经行。
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以游戏巩固,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完整揭示课题:6以内数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内各数的合成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再次得到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地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生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篇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4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活动二,5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活动三:6的组成。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2、猜数:一个数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几?
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把分开的两个手合在一起
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说明:通过鼓掌,使学生理解合与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
(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教师讲解:2合2合起来是4,并写出表达式。
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22
(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3、比较两种分法
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1)学生自主操作。(通过摆两种颜色的圆片,探究5的合成)
(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2、拿出两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6个。(方法如5的合成)
[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通过摆圆片、“手势法”的练习,学生能有序的记忆。]
四、游戏活动,运用巩固
1、“轻松入门”: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2、“快乐学习”:填一填
3、“小试牛刀”:看图画一画
4、数学游戏:教师说游戏规则,同桌之间经行。
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以游戏巩固,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完整揭示课题:6以内数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内各数的合成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再次得到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地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生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篇4: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青岛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
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一年级数学轻松学习好方法
1、列条件
找出课本中的一道例题,将例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求证一一列出;
2、做题
把题目做出来;
3、检查
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错误;
4、订正
根据题目的答案订正自己做的题目;
5、做对
把题目做对;
6、节奏
找出做题目的节奏感,分几大步?
7、小结
这个题目考什么?
8、改变
对知识点的条件或结论做出改变,重新出题;
9、解题
每做一种改变就是一个新的题目,解出来;
10、整理
整理出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题目类型。
一个题目按照这十个步骤做下来,学习效果会明显改善。
篇5: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淄川实验小学 张艳丽
联系电话 5282664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会数、会写、会读11-20以内的数,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第二,学习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1-20各数的认识是以后学习100以内数以及万以内数的基础,同时,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也是本册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一。
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11-20之间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创设情景,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一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深刻体会计数单位 “十”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本单元采用的主要教法学法:
操作法、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归纳整理、观察、自主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
11-20各数的认识 1课时
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 1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会数、会写、会读11-20各数。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鸥吗?想不想现在看一看?请看大屏幕。美丽的大海边是海鸥嬉戏玩耍的地方,可曾经因为人们把大海弄脏了,海鸥飞走了。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海鸥回来呢?学生发表意见,老师适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出示主题图:如今海边变美丽了,可爱的海鸥也回来了。你瞧,小朋友们和海鸥玩得多开心啊!谁能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11-20各数
(1)你能分别估一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和多少个小朋友吗?
(2)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重点让学生掌握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
2、动手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数位和计数单位。
(1)你能用手中的小正方体代替海鸥在桌上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在黑板上摆。
(2)教师将10个圈起来:10个一是1个十。一个我们就叫它“一个一”。10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1里面呢?
(3)借助计数器介绍数位。数宝宝和我们人一样也要排座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这个数?为什么这么表示?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总结得出: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你能看着计数器上的珠子写出这个数吗?为什么那样写?该怎么读?
(4)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摆一摆、圈一圈,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这个数怎样写?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5)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先数一数,再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如果10根捆成一捆,可以捆成几捆?一捆表示1个十,2捆表示几个十?2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2个十是多少?怎样写?
(6)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完成自主练习的题目。
四、畅所欲言,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个十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十 个
2 0
第二课时
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较快、准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填一填。
(1)1个十和5个一是( )。
(2)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7 = 10 + ( ) 13 = ( ) + 10 12 = 10 + ( )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看看海边的美景,怎么样?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你们看图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筛选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进行板.如: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3)还剩多少桶食物?
三、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出示算式:12+3
(1)你想怎么算?
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先拿出一捆再2根,接着再拿出3根。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哪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独立解决第三个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4、学习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
学生随便说一个加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五、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板书设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12+3=15
3 + 12 = 15 17 - 4 = 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第三课时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第7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
2、进一步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能力。
教法:归纳整理、观察。
学法:讨论、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
(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力。
(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
(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板书:
我学会了吗?
14-2=12 2+13=15 17-7=10
篇6:一年级数学知识点青岛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图形》知识点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
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动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只让学生直观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即可。
动手做(三)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
方法一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在学习中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在职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方法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方法三
手脑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拟电脑的相应构件、原理运作,模拟电脑开发人体的运算、记数潜力。它是通过模拟电脑0、1理论分解计算为一位数的运算和记数,模拟电脑归纳法处理信息的方式(软件)来实现快速计算的。它既是一种计算方法,又是一种训练人的手脑模拟电脑快速运算、记数的方式。
篇7:数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城南镇第一小学
一年级
贾宝伟
5855136
第三单元29--45页单元备课
本单元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探索规律”等内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课时安排:
15课时
第一课时 加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认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 讲授法
学法 :练习法 尝试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圆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小猴子听说同学们都很有本领,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看图说出:左边有几个小跳棋,右边有几个小跳棋,一共有几个小跳棋?
生:左边有1个小跳棋,右边有1个小跳棋,一共有2个小跳棋.
问:也就是几和几组成几?
生:也就是1和1组成2.
(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问:你能看图直接说出是几和几组成几吗?
学生看图回答.
问:这幅图呢?(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看!小猴子拿着桃子来奖励你们了.(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小猴子左手拿了几个桃子?右手呢?合并起来一共是几个?
师: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在一起((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两个数加起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 二)学习新知
1、建立加法概念
师:要做加法,我们首先就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就叫加号,你们看,这就是加号(出示“+”),加号表示“合并起来”的意思.
师:要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写成加法算式是:1+1
问:1和1合并起来是多少?
生:是2.
师:所以1加1就等于2(板书=2),“=”叫等号,2是1和1合并起来的得数.这个算式读作:1加1等于2.
学生练习读算式.
问:谁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1+1=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表示把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一共是2个桃子.
2.进一步认识加法含义
(1)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又跑来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谁会列式?(板书:2+1=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地说,并且要让学生说熟练一些。
(2)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请你试着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生:有1只小猫在玩球,又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小猫?
问: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怎么想?
学生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式解答.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摆圆片: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3个圆片,1+2=3.
在摆的时候,要让学生一边摆一边说。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加法要根据什么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 三) 巩固练习
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解答。
2.看算式,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再写得数.
1+1= 2+1= 1+2=
板书: 加法的初步认识
1+1=2 2+1=3
第二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1、 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2、 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 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关于猴子和桃子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孙悟空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他,便特意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看,他来了!
活动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观察定向,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到了!花果山好热闹呀!小朋友们快看看,都有谁来了?谁来说?师:对呀!天空中飞来了几只小鸟,是几只呢?师: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刚才说了这么多,你最喜欢什么?最喜欢猴子的小朋友请举手。噢,这么多,大家都愿意与小猴子成为好朋友。那我们先来看看可爱的小猴子,好吗?(课件突出小猴子,其他的场景淡化。)关于小猴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所提的问题中没有涉及到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仿照教师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教师板书)教师要重要强调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强调一共是要用加法计算。
2、尝试解决,理解含义,探究算法
师: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么多方法,其实都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吗?
师引导学习加号,领读算式。
活动三、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看着小猴子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仔细观察画面,你也能像她这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小朋友们能列个加法算式把他们解决吗?我们又要开始小组比赛啦!听好要求:小组长先做好分工,小朋友们接到任务后,就动脑筋列算式,然后把你列出的算式告诉小组长,小组长把组员们解决得问题记录在这张答题卡上,还要想一想怎样说最清楚。这一次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合作解决,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也用到了加法,比如:妈妈给你买了三个本子,爸爸又给你买了2个,爸爸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学生解答)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个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活动四:小练习
老师突然想到:小朋友们能不能看着你们得到的这些桃子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可提示:可以问问同学们,第一小组)
学生提问题:
(1)第一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2)第二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
学生边提问题边解决。
活动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和孙大圣一起游玩了花果山,在玩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2= 5
2+3= 5
第三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操作探究
学法:探究操作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花国山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花国山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问题
3、 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5+3=8 3+5=8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你还可以说出像这样的一组算式吗?
(2)一共有几只小猴?
先让学生说说有关小猴的信息,再独立列式计算
(3)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先找一找,数一数,再列式,并问你是怎样想的?
(4)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要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到黑板上,并且重点强调一共就要用加法计算。
(三)、自主练习
1、第1题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找找有不认识的东西吗?教师板书大括号,告诉学生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让学生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式。
2、第4题
(1)观察鱼缸图,说说图意;(2)这道题是要我们看一幅图列几个算式?学生试试,集体订正后完成第二幅图。
(四)、总结:
互相交流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3+5=8 5+0=5
5+3=8 0+5=5
第四课时 加法练习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难点: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卡片、展台、彩笔
五、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10以内数的加法
(2)有关0的加法
二、基本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 (2)○○○○○○ ○○○○
( )+( )=( ) ( )+( )=( )
(3)课本P34 第4题
先看图说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展台上评价。
2、口算
2+7 3+5 5+5 5+4 3+6 2+5 4+4 2+8
出示卡片学生视算,订正时找几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综合练习:
1、找朋友
P35 第6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2、画一画,填一填
P3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然后再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去填未知数。
3、P35 第8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连线,集体订正对错。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4、P36第10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意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订正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讲一个数学故事 P36 第11题
出示P36自主练习第10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
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你能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发挥想象力,自编故事。
四、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4第3题 P36第9题
第五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经历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0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及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探究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花果山的水帘洞是小猴子经常玩耍的地主,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看一看,好吗?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3--游水帘洞
让学生观察游水帘洞的画面。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答出:桃子、猴子等。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探索解决问题,感受减法的意义:
1、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问题:还剩几只猴子?
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问题。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看图知道还剩3只。
②我可以把剩下的一个一个地数。
③我可以把4分成1和3。
④我用4个木块代替4个猴子,跳进洞里1只,就拿走1块木块,就剩3只了。
3、师小结: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了不起,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4里面去掉1,可以用减法计算。
板书:4-1=3(只)
介绍减号“-”和算式的读法。
5、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师:你还能用减法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呢?
电脑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解决。
全班交流,小组内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互相交流。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看哪些能用减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放在问题口袋里。
小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减法解决。
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4-1=3(只)
第六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形成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
难点:正确快速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看图列式:
根据自主练习第一题,说说图意,让学生理解,独立完成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二、减法综合练习:
引导学生说说自主练习第二题的图意,再填写完成算式。
三、先画线,再填得数:
画上斜线表示什么意思?
画多少个?
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说说题意。
四、 根据自主练习第四题内容,学生独立计算。
五、先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六、游戏方式进行。
第七课时 减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学法:探索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列出算式。
2、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可以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算式给予提示:3 - =()个
四、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花儿上还有几只蝴蝶?
2、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中。
(3)、摆几个圆片,去掉几个,小组同学边摆边说算式。
4、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口算练习
板书: 减法计算
9 - 4=5(个)
篇8: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质疑: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小结: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9: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标点符号知识点
一句话完了,划个小圆圈〔。〕
中间要停顿,圆点带个尾〔,〕
并列词语间,点个瓜子点〔、〕
总结导语前,上下两圆点〔:〕
有话说出口,也要用上它〔:〕
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点〔;〕
疑问与发问,耳朵坠耳环〔?〕
命令打招呼,滴水下屋檐〔!〕
惊奇与感叹,它也少不了〔!〕
引文特殊词,蝌蚪上下窜〔“”〕
有话对人讲,也会被它围〔“”〕
转折或注释,一横写后边〔——〕
意思说不完,六点紧相连〔……〕
一年级小学生语文《荷叶圆圆》知识点
原文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知识点
字:躺、眨、展、蹲、呱、嘻、捧
词:水珠、摇蓝、眼睛、翅膀、歌台、凉伞
重点句子:
1、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2、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3、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4、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主要内容:
《荷叶圆圆》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整篇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
一年级语文《月亮的心愿》知识点
字:睡、装、累、病
词:照顾、郊游、窗户、愉快
重点句子:
1、夜深了,月亮透过窗帘,看见一个小女孩睡在床上,身旁有个背包,里面装着水果和点心。
2、月亮又来到另一个家的窗前,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3、妈妈说:“珍珍,早点儿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
4、月亮悄悄地离开了窗户,心里想:“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
5、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赏析全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心愿。
(1)月亮姐姐看到大家精彩的表现,想奖励大家听一个关于她的故事。边听边想:月亮到底有什么心愿呢?板书
我们来看看图,听听录音。(多媒体出示)
(2)小朋友,你们听明白了吗?,说说你听明白了什么?
(3)教师小结:我听出了你们说的月亮有两个心愿:明天是好天气,明天是下雨,这可把老师弄模糊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篇10: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淄川区北关小学
刁红英
第九单元 雪山乐园--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运用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 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回顾整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统计初步知识。
教材用一个涵盖了整册知识的十分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主题情境”、“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地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具有明显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在这一情境图中,涵盖了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各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第二部分是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采取引导、提示、点拨、指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回顾与思考,目的是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借助提供的线索,对各单元中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复习与整理在这里得到具体落实,以此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教材设计了“雪山乐园”这样一幅综合情境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按照“回顾与整理”中所划分的知识板块分别进行回顾整理,解决问题。
2、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回顾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完善。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条理地整理出全部知识,只要能整理出一点,教师就要为他们高兴,给予表扬鼓励,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对全册教材进行回顾整理,学生受观察能力、认知水平、综合分析等能力的局限,开始可能不会全面、系统的整理知识或顾此失彼。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做具体针对性强地指导。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中心板块 对全册教材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全册内容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提出要求:(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忆,然后小组同学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2、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统计初步知识。
二、欣赏雪山乐园
师:在我们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请同学们欣赏。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说什么?
三、提出数学问题
1、在雪山乐园里,你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最想提出那方面的问题?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能对事物的长短、大小、粗细、胖瘦、轻重、高矮等进行比较。
3、熟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说出事物的具体位置
4、培养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索、思考的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位置”知识的整理
1、介绍雪山乐园的情况。
师:“我们欣赏过美丽的雪山乐园,知道里面有那么多数学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山乐园的情况吗?”
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雪山乐园,教师适时引导。
结合学生的描述,教师可以进行板书:中间、左右、上下等。
2、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位置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参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位置问题提出来。
3、师:“你能用位置的知识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吗?谁能向介绍自己的家所在的位置?”
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等。
二、“比较和分类”知识的整理
留心捕捉学生交流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介绍“小朋友在雪山乐园非常开心,有打雪仗的、堆雪人的、还有滑雪的”等。
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你能换个角度给图上的小朋友分类吗?”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分类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第8题,整理物品。
(1)说一说怎样整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2)进行评价。“你认为这样整理怎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 统计表。
让学生按照统计表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第10题,小动物玩跷跷板。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内容:
位置:左右、前后、上下。
比较:比轻重、比胖瘦、比大小。
鼓励学生用“谁比谁……”,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较,会用“谁比谁----”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第三课时
左下角板块 数与计算
教学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序。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
2、师:在雪山乐园,有这么多同学打雪仗,你知道有多少个同学打雪仗吗?让我们数一数吧?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可以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或一组一组地数,还有其他方法。)
3、师:你还想数什么?自己一边数,一边作记录。想一想:怎样数能做到: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联想到以下内容,如果学生有没有想到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 : 在计数器上表示11。
5、在玩滑雪的小朋友中,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第一。”这里的第一与滑雪的有11个同学有什么不同?
6、综合练习第1-3题。
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一涂”,再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让学生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 … …
2、组织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注意问一问:你是怎样计算?
3、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滑雪的比打雪仗的少多少人?… …
4、学生解答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综合练习第4-7题。
第4题,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活动前先说明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要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以达到正确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目的。
第5题,通过第一幅图提出计算“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踢球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通过回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黄队离开了几人?”“蓝队离开了几人?”“现在球场上哪队人数多?多多少?”等问题。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第6题是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练习。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如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一个数加0、减0,结果不变;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另一个加数大的,和比较大;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减数大的,其差小;减数相同,被减数不同,被减数大的其差大。
第7题通过“给得数是7的部分涂色”,涂出和平鸽的趣味题,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比一比谁涂得漂亮,以达到启发兴趣的意图。
三、博士提问:
关于数与计算,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回家整理,第二天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
右上角板块 图形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中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
出示准备好的积木,利用积木巩固所学的图形。
二、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图形,哪么谁能说说你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比如家里的、教室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三、游一游
仔细观察雪山乐园图:看看这里边都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多一些的图形。如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看一看
1、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正面、侧面、上面等)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2、出示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的照片:谁能说说每幅照片是从哪个方位拍摄的?看一看
3、练习:综合练习9圈一圈,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中的形象然后圈出是在前后侧哪一面照出来的。通过小华照镜子的情境图,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
五、评一评
师:同学们将你们捏好的图形拿出来,咱们评比一下,好吗?评比之前教师要说明白要求。
1、分小组进行评比。
2、说说捏得是什么图形。
3、评出捏得好的。
4、进行奖励。
第五课时
右下角板块 统计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整理中对右下角板块的统计的相关内容的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统计”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其方法,初步培养统计数据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雪山乐园里发现了许多以前学过的知识,这节课,你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发现。
二、数一数,并统计。
1、投影仪出示课本98-99页雪山乐园的图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画,(也可看书上的图)
2、观察图后,请学生说一说,雪山乐园有……
3、把你数的数量记录下来,就是统计。并出示表格。
4、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统计表。
5、你还想统计什么?数一数,自己统计下来。
三、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看这张雪山乐园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综合练习
1、课本第12题
(1)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
(2)你喜欢什么?树一数有多少?(在数的时候注意方位的准确性)
(3)一一列出数据制成统计表。
(4)根据表格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
统计一下小组成员中家用电器的数量。
3、实践作业。
统计一下你们家一周内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第六课时
综合练习课 你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107-108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提提高。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多样化的培养。
3.在练习过程中力求使知识系统化和趣味化。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过关游戏、趣味练习 丰收园内、品味成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唐老鸭博士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但是要打开数学王国的大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闯关成功,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有信心闯关成功吗?那就开始吧!
二、过关游戏、趣味练习
1、第一关,课本107页第2题
出示图,先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给图上的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然后让学生针对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最后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系统梳理。
2、第二关,动手操作、分类整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物体用一个大袋子装好。
(1)摸,说形状,小组全体成员参与。
(2)摆一摆,比比谁摆出的物体最好,最有创新精神(可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3)统计一下,你摆的车(或其它物体)所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个数,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展示给老师和同学。
3、第三关,课本108页,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尤其要注意学生叙述数学故事时语言思维的完整性,对于表达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4、第四关(涂一涂,想一想)
(1)先让学生涂完书上12个汽球的颜色
(2)想一想,第16个汽球是什么颜色?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三、丰收园里 品味成功
唐老鸭博士:恭喜小朋友们闯关成功,你们得到了数学王国的金钥匙,看,数学王国里有一棵好大的智慧树,请小朋友们摘下这些智慧果吧!这里教师用手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然后贴上提前准备好的五个大苹果剪纸,反面写上“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学生每摘一个,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然后放到丰收园中去。
篇11: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关注家欣、芷晴、钰城、蒋磊、坚赞等学困生的辅导。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2 2、24-3.5 位置
3-5 3、8-3、29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6-7 3、30-4、7 图形的拼组
7-9 4、8-4、23 100以内数的组成
10-12 4、26-5、10 认识人民币
12-16 5、11-6、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6-17 6、8-6、18
认识时间
18 6、21-6、25 找规律、统计
19 6、28 总复习
柯木塱小学 杨国雄
-3-5
篇12: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口算。
27 + 14 = 72 C19 = 43 C30 = 70 + 26=
59 C 5 = 70 + 8 = 6 + 28 = 24+ 54 =
5 + 34 = 63C5 = 24 + 60 = 40+ 18 =
二 、 填一填。
1、9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2、59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3、与39 相邻的数是( )和( )。
4、五十九后面一个数是( )
5、2元7角 = ( )角 1元 =( )角 1米=( )厘米
6、读数和写数都从( )位起,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7、找规律。 10、15、20、( )、( )。
8、早晨太阳从( )方升起,傍晚太阳从( )方落下。
9、一张桌子高80( ),黑板长约4( )。
10、60里面有( )个十,50里面有( )个十。
11、8个十是( ),10个十是( )。
12、( )个十是90,个十是40。
13、七十九后面一个数是( )。
14、写出三个个位上是4的数()( )( )。
15、比78大1的数是( );比100小1 的数是();
16、50比( )大1,比( )小1。
17、 1元=( )角 1角=( )分 18角=( )元( )角
16分=( )角( )分 2角9分=( )分 60分=( )角
三、在O里 填〈 、 〉、 = 。
78 C8 O78 C50 35 +50O35 +5 1元O100分
49 +4O49 +40 57 + 7O60 + 4 4角8分O50分
48 + 6O52 C8 23 +7 O2 +26 20厘米O2米
四、我会用竖式计算
26 + 13 = 73 C 17 = 63 + 29 =
49+ 6 = 69 C 7 = 53C 24 =
五、连一连
正方形 圆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六、应用题
1、小明有5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花了34元,买了一本故事书花了8元,小明还剩多少元钱?
2、树上结了许多桃子。小猴摘了9个,还剩4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3、操场上原来有92个同学,走了27个,又来了15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4、小芳今年10了,小芳的妈妈今年38岁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篇13:小学一年级数学青岛版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的知识点总结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奥数:巧记数学知识点
哎!
身上书包怎么这么重呀?
两千克嘛!
手里铅笔怎么这么轻呀?
几克嘛!
比千克还大的单位是啥?
吨啊!
千克、克还有吨就是吉祥的一家。
卡卡西!
哎!
铅笔盒子有两分米长吗?
有啊!
橡皮擦儿有两厘米宽吧?
对啦!
最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
差不多!
厘米、分米和米就是吉祥的一家。
贝卡!
啊!
这些单位要牢记在心间。
为啥?
使用错误造成生活不便。
还有呢?
还会惹出一大堆的笑话。
哈哈哈!
一定要把单位换算正确地记下!
歪歌大家唱:
哈哈,卡卡西、庄库和贝卡就是编辑部可爱的吉祥三宝哦!可是不要忘了精灵古怪的宝萝哦。
同样道理,克、千克、吨是质量单位,毫克、微克也是质量单位呢。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1毫克=1000微克
米、分米、厘米是长度单位,兆米、千米、毫米、丝米、忽米、微米、纳米、皮米、飞米、阿米等也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成员呢。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兆米=1000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丝米
1丝米=10忽米 1忽米=10微米
1微米=10纳米 1纳米=10皮米
1皮米=10飞米 1飞米=10阿米
考考自己:
1 米=()纳米
1 吨=()毫克
1千米=()皮米
1克=()吨
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
方法一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在学习中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在职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方法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方法三
手脑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拟电脑的相应构件、原理运作,模拟电脑开发人体的运算、记数潜力。它是通过模拟电脑0、1理论分解计算为一位数的运算和记数,模拟电脑归纳法处理信息的方式(软件)来实现快速计算的。它既是一种计算方法,又是一种训练人的手脑模拟电脑快速运算、记数的方式。
方法四
提高口算能力-基础性训练。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这项练习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大家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推荐13篇)】相关文章:
千克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2023-12-25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2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023-10-05
数学课第二单元信息窗教学反思2022-06-08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2023-07-28
平移、旋转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2022-11-27
物品的质量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学案)2022-09-17
到海边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023-04-04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意义》教案2023-07-19
第六课时百分数练习课(练习六)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2023-09-08
第一单元(湘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