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教学设计(推荐17篇)由网友“a414818580”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篇1:小学语文课文珍珠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六册【珍珠泉】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用词生动、描写细腻、语句优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可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课文记叙的顺序。
三教学重点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认识珍珠泉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珍珠泉】教学挂图,录音机及朗读磁带。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语:小孩爱泉水-故乡的泉水-又绿又深的,不断冒泡的珍珠泉。
2初读感知
引导边听录音边读边联想。
自由读想像交流互补。
3深入细读解决生字词,划出好的语句体悟交流。
4生生互动探讨。
看图展开联想,体悟珍珠泉的特点:交流展示口语表达训练。
5读重点句段,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练习巩固:
(1) 文章先介绍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描写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最后抒发对珍珠泉的--之情。
(2) 珍珠泉的特点是--------------------。
6摘抄自己喜欢的佳句妙语,汇溪成河、集腋成裘。
7总结并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2:语文课文教学教案的设计
语文课文教学教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4、体会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内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可采用谜语帮助记忆汉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记忆汉字。
指 接 银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猜字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3、“摘苹果”游戏:识记汉字读音和字形。
五、写字指导。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六、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地图:学生找出台湾的位置。
二、自由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讨论。
1、指名分角色读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
(1)、“你在哪里见过的?”孩子们为什么惊奇地问?
(2)、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理在想什么?
五、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读。
六、布置作业。
篇3:小学语文课文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小学语文课文跳水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
一、把握教材:
1、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讲的是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上最高的一根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了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用枪逼着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充分表现了船长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本组课文主要描写了几位类似船长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的故事。训练重点是继续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跳水》作为本组课文的第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分两课时教学。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分为四段。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第三、四两段,完成课后作业。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年龄特点及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第三段、第四段的内容,初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能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地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作为五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书也强调“阅读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同时,在新课程学习中,教师角色已经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结合上述新课程理念,我选用尝试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尝试,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读懂课文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我按以下四大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设问导学――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性、问题性是尝试探究性学习的典型特点。合理创设情境,恰当设置疑问不但具有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首先,我直接引出课题后,指名复述前两段大意;(板书要点:水手戏猴,猴子逗孩)再以媒体出示课文插图画面,让学生说说图意。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当时有的学生提出:孩子为什么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是怎样上去的?结果会怎样?等等)。在学生自主发问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探究问题:孩子的处境怎样?假如你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救孩子?(让学生大胆猜想)
然后小结引入课文学习。(我提出:孩子为什么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是怎样上去的?处境怎样?想知道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段,把相关的词语、句子划下来。)自然转入第二步。
2、读议结合体会险境――自主尝试探究
我指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方法,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三段。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自己动脑筋找答案。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感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精读重点词句,理解文中描写猴子戏弄孩子的两个句子。通过读一读、议一议,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这是孩子走上横木的原因)。再抓住描写孩子走上横木的动词以及描写水手表情变化的词语和两个复句(灯片打出)。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以领会孩子遇险,面临生死的险境,情节达到高潮。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要点:孩子追猴,横木遇险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学习第三段的方法,进行学法迁移,学习课文第四段。通过“三读”使学生知道: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并让学生归纳出第四段内容。板书要点:跳水得救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书中指出:“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在本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以及板书等,综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并注意指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使学生学会读书。(“粗读”能大概了解文章内容;“精读”是用“勾、圈、点”等方法画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词语,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危险处境;“品读”是进行品词、品句,深入理解课文,使学生体会到孩子遇险,面临生死的险境,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3、讨论交流发散思维――引导探究创新
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我在学生学习第四段时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探讨抢救孩子的妙法。学生独立发言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孩子从高高的横木上跳到水里,同样有危险,船长为什么还要命令孩子跳水呢?把你想到的办法同船长的办法进行对比,说说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与评价,拓宽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并且深深地懂得了课文以“跳水”为题的深刻含义及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以感情朗读全文结尾,回归整体,进一步使学生获得深层的感悟与体验。
4、层次作业课外延伸――培养探究精神
教育是一把值得人们警惕的双刃剑: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堂的内外必须着眼于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于学生首次获得的过程或独立做好的,应该被认为是创新,应该给予鼓励。)教学的全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1)、利用层次性作业追问
①这艘航船上,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联系生活实际自问
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课文发生的事例,你能举出1、2个吗?
②说说自己的见解。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呈阶梯式,紧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故事从“起因――发展――高潮――结果”一步步发展变化的过程。附板书设计:
8.跳水
横木遇险 跳
孩子追猴(高潮) 水
猴子逗孩(发展) 得
水手戏猴(起因) 救 (结果)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法学法的采用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既贯彻了教学大纲的精神,又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不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更适合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之在学生心中栽培下创造的“小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习第四段时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探讨抢救孩子的妙法,孩子们各抒己见,大胆地发言,接着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孩子从高高的横木上跳到水里,同样有危险,船长为什么还要命令孩子跳水呢?把你想到的办法同船长的办法进行对比,说说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孩子们讨论激烈,敢于争论,实际上这样的讨论,就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当时有个学生提出质疑:“万一那孩子在船长命令发出后还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进行反驳,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展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但是在本节课中我的语言比较多,我在思考我的问题出在哪里,我想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通病,就是生怕讲少了,尽量想给学生呈现更多的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导致有些环节处理地比较粗糙。所以在教学中,无论课堂学生的思绪飘到哪里,都要把握课堂教学的几个目标。而且目标要准确,切记过多,否则就会哪个也落实不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一节课都能尽展,要根据单元,根据整册教材确立长远的训练目标,这样,长短目标相结合,把对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还有就是在学生的朗读上,老师的指导还不够,没有促使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今后我要抓好学生的朗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确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课文跳水教学设计]
篇4:小学语文课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4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4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起导入
小朋友,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我们会看到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种种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你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的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血宗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
1、肢、肌、肤: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新课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2、天和地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找一找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词语。大家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
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
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
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学一学这个多音字。
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篇5:小学语文课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 “晒、池、浮、黑” 四个字,会认读“碰、雹”。区别“落、打、飘”的词义。
2、能说出水的几种变化形态,初步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3、激起小学生爱水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写有“云、雨、雹、雪”四块卡片,四个带有箭头的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谜语揭题
1、学生猜谜:谜底是云、雨、雪、雹子
2、揭题:我是什么
激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读课文,请给自己提提读懂课文的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己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标上段落序号,想想课文说了什么?)
2、检查有几个自然段,再检查生字。会认读“晒、池、浮、黑、碰、雹”。自主确定学习小目标三、再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猜出了“我是什么?” (师在在黑板的左下角板书:水 )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师:原来我就是“水”啊!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板书:水),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小水珠吗?(愿意)那好,今天咱们都是可爱调皮的小水珠了。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四、精读其中一段(随机出示:)第一段
1、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一段,看看我们能变什么呢?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
2、师:变成什么了?谁来说?那,是怎么变的?
指名一生读,说说你喜欢云的什么?
生:喜欢云的'变化多端。
生:喜欢云的美丽。
3、反馈,多姿多彩的云朵被大家所喜欢。我们知道,当它穿着白衣服的时候,我们叫它 (白云);穿黑衣服的呢?叫黑云;披红袍呢?(红云);红云出现在早上时,叫──;出现在傍晚时,叫──你知道天上还有什么云?乌云、彩云(高中低)。现在我们都变成云,,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漂亮衣服吧!
(出示云的各种图片)
4、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可以一人读,表演读,或几个人合作读。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能读出这种喜欢。
5、自由读──指名读。(评价:一般:谁能读这种喜欢。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想你一定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很得意。谁愿意挑战他?特别好:瞧,你读得乐滋滋的样子一定很喜欢。
6、学着他们的样,自由再读──男女赛读──大家齐读。 积累词语
自主选择学习形式
五、精读第2段
1、随机出现第2段中的1、2句、第3句或第4句。
师:老师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看课件理解,学生练读。
3、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出不同的语气、速度等。)理解:“落、打、飘”。
4、指导读雨落得温柔,冰雹打得野蛮。雪花飘得轻逸。理解、朗读相结合六、根据课文第一、二小节,再结合板书说说水的变化
小结:看,雨、雪、雹子回来后又将变回水的模样,水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变化着,现在你明白,雪孩子为什么能化成云,云里为什么能落下下雨了吧?不过,要想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得去它的家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这些,大家可以在下节课再学习。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选择学习形式。七、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冲、晒、池、浮自己读一读。
2、交流写字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范写。
4、生写,老师巡视。
八、(机动)出示与生字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九、作业
水还有哪些变化?课后画画,再写上几句话。
把课文内容和说话练习结合在一起,既理解水循环的线路,又激起新的疑问。
篇6: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开想象
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评价)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
篇7: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案例一篇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案例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
教学目标:
本课是前苏联作家的作品。由于民族和地域的差异,读通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第一课时花了大量的精力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
识字学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分角色表演
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的: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
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篇8:小学语文课文《山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用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整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课文,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爱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的思路如下:
一、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虽然课文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能突出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但我认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山林中雨来时——雨中——雨后的声音变化,对他们想象雨中山林的情景有帮助。因此,我精心节选了“风声”、“雨声”、“鸟叫声”、“雨滴落小水洼声”,把它们串连起来播放给学生听,听后让他们说说想到了什么,说完再让学生去读课文,学生的感受就比较贴近于文章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听、想、说的能力。
二、重视范读。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读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读可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方式上我选择了配乐范读。学生边欣赏《春野》的音乐边听老师范读,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从孩子们眼中我看到了佩服的目光,她们夸老师读得好,我适时鼓励他们,说只要认真大家都能读好,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自主练读,读中自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练习朗读,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这部分读?为什么这么读。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阅读感受的交流,毕竟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应该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这对学生是极其有帮助的。
篇9:小学语文课文《母鸡》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母鸡》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初步了解《母鸡》一文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三、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母鸡吗?说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是什么样的。
2、是啊,/它是那么其貌不扬,谈不上美丽,更谈不上高雅,很少有人喜欢它,但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眼里,它却有着值得尊敬的一面。想不想读读这篇文章?
二、自学感悟,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先后有怎样的变化?
2、交流,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3、根据这条线索,给课文分成两部分,怎么分?
三、聚焦“讨厌”
1、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请大家轻声读课文1-3小节,哪些地方你和老舍先生有同样的感受,做个记号,然后有感情地多读几次。
2、交流:课文中哪些语句使你产生了共鸣,让你也觉得母鸡很讨厌,请你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四、感悟“可敬”
1、你看,就是这样一只嘎嘎乱叫,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又拼命炫耀的母鸡,作者对它的感情却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由“一向讨厌”转变为“不敢再讨厌”,这是为什么?快速默读4—10小节,找出能概括回答这个问题的一段话。
2、交流,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article/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指名读
(2)在这里,作者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母鸡?(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篇10: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品位课文,领会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感受掌声的魅力。
2、揭示课题小学语文课文《掌声》
二、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主人公英子。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录音。
2、读读议议第一自然段,感受残疾给英子带来的忧郁自卑。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读准字音。
(2)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到的?
(3)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这么自卑的英子后来怎么样了呢?翻开课本读全文。
2、组织交流,深入感悟
(1)说说英子后来怎样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2)创设情境,走进故事会。
●体会上讲台前的艰难选择
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指名读、指导朗读。
●感悟两次掌声里的浓浓情意,抒发情感。
说说写写:英子,——————————————————。
①把想对英子说的话写下来。
②、分男、女生读第四自然段。
③、放录音。
④、你们又想用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3、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悟真情,升华情感
1、现在的'英子自信而又开朗,而这一切归功于那两次热烈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给了英子——————————————————————。
2、感悟掌声的真谛,其实,爱的表达方式有许许多多,拿起笔把心中涌起的话语记录下来。
爱是什么?
爱是。
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响起)
篇11: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的聚焦于北京。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爱北京、以北京为豪。在学习时我打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北京了解了哪些,在放幻灯片,让学生对北京古老而现代的景观有所了解,再进入本文的学习。生字的学习还是发挥小组的作用,有小组长带领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再通过读短文检查。课文的朗读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读通、读顺、读的有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天安门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⑴ 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⑵ 课件出示词语:
中央 城市 旁边 花坛 祖国 庄严 图案 立交桥
风景优美 绿树成阴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自读;
② 小老师领读;
③ 开火车读。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⑷ 给生字找朋友。
三、朗读欣赏,悟情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读想想说说:哪些地方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想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和他说与说你为什么想读。
4、你觉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实践活动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丽,让我们动手把它画下来,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一幅想象画,并配上一、两句赞美的话。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复习巩固
1、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画的想象画。
2、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⑴ 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⑵ 同桌互相读一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开火车朗读。
3、拼词游戏。
4、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二、我会写
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字:
央 市 优 坛 国 交 旁 阴 城 图
1、读准这些字的音。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仔细观察,并书空练习。
4、描红仿写。
三、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背给小组长听
四、拓展活动
说说知道的北京新变化。
【教学后记】
学生对北京非常向往,课件展示了北京的名胜古迹、新风貌等风景,学生一看就激发了自豪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读出课文。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想象力,这种练习须继续加强训练。
篇12: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就像一个大花环。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讲这就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表达了家乡孩子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同时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感悟读、做句子卡片等方法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同时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3.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基本操作程序 教学调整
一、揭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珍珠泉
师: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燕子的可爱,
荷花的美好,知道了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作者用手中的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大自然的美好景物,那么珍珠泉又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好好地去领略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生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不懂的字词)
2.梳通文脉
⑴整体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⑵重点了解课文写珍珠泉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2.3.4自然段)指说这3个自然段依次介绍的内容。(师随机板书)
三、咀嚼珍珠泉的水泡,感受水泡的特点
⑴师:读了课文,令你感受最深的是珍珠泉的什么呢?(指说)
(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珍珠泉水泡的可爱、活泼)
⑵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写水泡最有趣的是句子。
⑶交流:
出示: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师:喜欢吗?你最喜欢它哪一点(引导学生抓住 “小、越升越高、越来越大”这几个词感受水泡的变化。)
师:原来水泡还是在变化的呢?真有趣!
⑷师顺势引导学生从”摇晃、绽开、扑哧一笑”这几个词语中感受水泡的可爱、有趣、调皮……
师:这些小水泡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可爱,作者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了。小水泡多么活泼啊,你仿佛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呢?(指说)这么活泼、可爱的小水泡就要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作者可真有点舍不得啊,谁能通过朗读把可爱的小水泡留在我们的教室里呢?(指读)
齐读:可爱的小水泡们,一起读。
⑸作者不仅看到了水泡的样子,还听到了水泡的声音呢。课文中表示水泡声音的词是哪个?(一嘟噜一嘟噜)谁能把好听的声音带给大家?(指读 “一嘟噜一嘟噜”)现在你能把这个句子来读好吗?(指读)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⑹师:小水泡的声音好听,样子好看,把这么可爱的小水泡送给你的同桌吧,把这两个句子读给同桌听。(同桌读)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⑺师:小水泡不但在变化,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找到写水泡颜色的句子,读读。
出示: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篇13: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迷”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齐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边读边想: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爸爸”打电脑的?哪几句话是写我和“爸爸”的对话?
(3)读后回答。
(4)理解一、二句话。
a.指名读。
b.看实物,认识“键盘”、“屏幕”。
c.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爸爸”迷上了电脑?
d.“爸爸”是怎么打电脑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
“嗒嗒嗒嗒”是什么声音?“随即”可以换成什么词?
“嗒嗒嗒嗒”、“随即”说明了什么?
e.指导读一、二句话。
(3)理解三、四句话。
a.指名读。
b.理解“爸爸”的话。
出示“爸爸”的话。提问:“爸爸”说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讨论:电脑还有哪些用途?为什么说“今后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它”呢?我听了爸爸的话是怎么想的?
c.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3.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又”、“敲打”说明了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用处”、“真行”练习说话。
篇14: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5、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预习生字的方法。
2、复习的方法。
3、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4、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5、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是我们开学后的第一课,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么意思吗?
⑴民族:汉族。
⑵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家族。
⑶事情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族馆
⑷灭族:封建时代的一种刑法。
2、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56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民族小学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
我想课前同学们一定非常认真地读了课文,下面就让你来验证一下自己学习的结果如何。
三、学习预习方法
1、复习的方法。
2、明确名称:音部、部首、音节
3、画表格:
字
章节
音部
部首
笔画
组词
字义
四、学习生字
1、部首相同的:
蝴蝶:怎样记?(形声字的方法,左形右声)
坪坝:山区或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
2、注意读音的字:
坪坝(bà)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3、容易写错的字: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五、练习书写
戴
蝶
雀
舞
蝴
篇15: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4.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葬礼
讲述: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
葬仪式.叫“葬礼”。用彩笔在“葬礼”前加“特殊(sho)的”
问:看到这一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为谁举行葬礼?(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葬礼?
2.教师指定:这些问题问得有道理。我们研究课文之后就能弄明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查字典、问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枯竭:(水源)干涸。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不辞而别:辞:告别。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下旬:十天为一句。每月21日到月底的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水帘、预测、骄傲、唤起。
(4)指导书写下列几个字:垂、竭、葬。
2.各自渎课文,思考: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保护”分段:
[一(1)二(2-5)三(6-8)]
三、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地点特殊:在……河上;主持人特殊:巴西(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统;对象特殊特殊垂危枯竭:一条瀑布]
2.指名朗读第二段。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指什么?(第1自然段中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哪几个自然段回答厂这个问题;(第3―5自然段)
(2)读“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有点出乎意料)“不辞而别”呢?(课文中指瀑布的消失)
②“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默渎第3自然段,指名描述,用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③为什么会不辞而别?(两个原因: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见到这样的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逐渐枯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4)小结要点:
①学习课文上下衔接、呼应的写法。
②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由于人为的破坏,将要完全消失。
篇16: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蓝鲸》(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蓝鲸的形体特征及行动,呼吸、吃食等方面的生活习性。文章运用了列举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四步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二、三自然段重点写了蓝鲸的形体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说明。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先读书,圈出描写鲸很大的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1)蓝鲸的体长可达( )多米,体重有( )多吨,相当于( )头黄牛的重量。鲸须有 ( )米多长。它每天要吃( )吨饭,每顿竞能吃下( )吨鱼虾。(列举数据)
这些数据说明蓝鲸很___________。
(2)蓝鲸的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 )千米。蓝鲸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 )米左右的水柱。(列举数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蓝鲸很_________。
通过读、圈、填,让学生体会初步认识举数据这种说明方法,更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体会到蓝鲸确实很大。
二、比一比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不仅介绍了蓝鲸大,还介绍了蓝鲸行动、呼吸等生活习性。在列举数据的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这些语句,再读一读,比一比,切实体会蓝鲸行动、呼吸、拉力等方面的特点。
具体的句子有:
1、蓝鲸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作比较)
2、一头蓝鲸相当于300头黄牛的重量。(作比较)
3、一头蓝鲸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作比较)
4、3米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打比方)
5、远远望去,水柱宛如一股喷泉。(打比方)
怎么体会呢?就是抓住比较的事物,将两者深入地比一比。如第一句可设计如下比法:
a、这句话拿( )和( )作比较。
b、估算一下十几个成年人睡觉得要多大的地方?
c、闭起眼睛,想像一下蓝鲸的嘴巴就有多少大。
d、这一句话说明蓝鲸__________。
e、再读一读句子,要读出这种感觉,这种特点。
剩下几句可在上述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比较体会。在比一比中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获得感性的体验。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三、演一演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了蓝鲸吃食的特点,即鲸吞。这一段内容较长,鲸的吃食有一连串的动作: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等,如何理解这段话,体会这些词?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蓝鲸,并用自己的嘴巴演示鲸吞的过程: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我还让同桌两人一个
演示,一个解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四、拓一拓
学完了二、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再回到课题上。让学生看着课题说一说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关于蓝鲸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把刚才学得的知识,进行内化整理成块,并通过学生自主发言练习说话能力。
通过总结,学生储备了关于蓝鲸的一定的知识,但不能让学生满足于这些,还要拓一拓:读了课文后,你对蓝鲸感兴趣吗?你还想了解蓝鲸的什么呢?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发言: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睡觉的?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生?
篇17: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2.感受课文的特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讲这个故事,老师借助媒件演示,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你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1.学生说心情有什么变化,并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老师适时地 板书词语: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
2.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读那部分。(重点学习4、5段)
①先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②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
A.出示这段话,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B.指名读,然后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好?
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抓孩子的动作。)
C.自由读――再指名读。
D.再读读人们的变化和孩子的变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读一读这一段。),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②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说说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课题为什么叫《跳水》?再浏览全文,思考。
2.总结
板书:沉着冷静 机智果断
师:这就是大作家写法的特殊之处,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3.作业
课文仿佛缺少个结果,请同学们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 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重难点,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讨论和交流来突破重难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通过理解课文,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探究活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请想一想,写下来。
2.当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跳水》由 “跳水”所激起的……
说实在的,《跳水》一文教了不下六七遍了。今天该上最后一课时,我清楚地记得备课笔记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课文以“跳水”作为题目,好在哪里?
最近,我总喜欢在铃声响起之前,进入教室,和同学随便聊聊。走到学生碧红身边,她正在看书,见我走近,忙叫住我:“老师,这篇课文干嘛要以‘跳水’作为题目?”听这语调,言下之意,“跳水”一题并不合适。我俯下身子,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不好?”她正要答时,铃声响起。
看来,这最后一个问题得改一改了。“同学们,《跳水》一课已经上完了。你们认为课文以‘跳水’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碧红第一个举手:“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因为一开始我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写某个跳水运动员,像伏明霞、田亮之类的,谁知写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容易产生歧义,不是很好。”话说得理直气壮,很快得到一些同学的附议。
“那如果你是作者或编者,会取个什么题目呢?”
“‘孩子遇险的时候’!”
“‘一个帽子’!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帽子’而展开的。上学期,我们曾学过课文《一个苹果》,我看用‘一个帽子’做题目,挺合适。”李丹同学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看就叫‘孩子追猴子’,孩子要不是去追猴子,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
话音未落,又一同学笑着说:“这哪像个题目,倒像个绕口令。”
“我看也不好。这太直露。课文的题目‘跳水’就不错。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办法又是船长想出来的。体现了船长的机智果断。整个故事,跳水这个环节也最精彩,最扣人心弦。”
“课文中的孩子,跳的是海!我看干脆就叫‘跳海’!”
“跳海?那不成了去海边自杀么?这样的题目怎么行?”马上又招来另一位同学的反驳。
……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望着同学们争得红通通的脸,我也异常激动:“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很有道理,也很有意义。《跳水》一文的题目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给一篇文章取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个角度的。同学们不唯师,不唯书,善于动脑,敢于向教材挑战,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很好。这样的学生才是有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我希望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不断涌现。”
此时,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我想,《跳水》一文上完了,但由跳水所激起的,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许,它也会留存在学生的心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教学设计(推荐17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小的声音》教案2023-11-11
小学语文教案北京立交桥2023-10-16
小学语文S版第五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2022-12-27
小学语文第三册《王冕学画》教案2024-01-18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第一龙》教案2023-12-13
小学一年级语文《花名歌》教学教案2023-05-21
冀教一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萧伯纳和小姑娘》2023-07-31
小学四年级语文《 争吵》评优课教案2023-11-26
小学语文教案美丽的地球第二课时2023-01-08
小学语文儿童与发明的教案说稿优秀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