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3 05:25:22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精选18篇)由网友“机械加工李”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加法验算》教学反思

虽然初次接触验算但是许多学生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经验做积累,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课改模式中的自主尝试和合作交流两个环节。把教学目标设计成了两个问题:

1、加法的验算方法有几种?

2、你在验算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很明白的,因为教材中是以几个小朋友讨论的形式说明了加法验算的三种方法的。课后我自以为很成功,在课堂中我除了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功能同桌和小组口头交流了验算的方法之外,还对一些错例做了分析。感觉孩子们应该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了,没想到是纸上谈兵啊!课后的反馈真是让我大伤脑筋,从书写格式到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一部分学生混淆不清,思维明显的混乱不条理也不清楚。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

1、孩子们不会倾听。

2、思维和练习没有结合起来只是动脑没有动手,而对于学困生而言,亲自的实践操作比你空洞的启发要有实效的多。

篇2: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加减法》的整十加减整十数,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简单在以前口算练习中80%学生已经学会,于是我决定采取学生主动学习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由情境导入,让学生提问并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说说是如何算的。

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尝试用简洁易记的口诀来总结算法。如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去加一位数,再用得数加整数。学生讨论总结出许多口诀,“个位加个位,后加十”、“先加个,再加十位”、“个加个,再加十”……学生说过之后,又让同学找一找你喜欢的口诀,并说说理由。发言中,学生认识了口诀需要尽可能抓住重点、简单容易记忆。

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的奥秘,体验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丰富感受,点燃智慧的火花,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口决学习法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方法、整理方法和复习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总结学习口诀,从而体验和感受口诀学习法,并通过评比自己喜欢的口诀,了解编写口诀的一些基本要求。这个方面的知识不是教师理论的讲解,而是学生自己实践中的亲身感受,这种认识可以更加深刻的融入记忆深处。教师在学习中需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与认识实践中的各种知识和体会。

我让学生多做些练习来巩固算法,学生不同解法,我给予一定的肯定,但让孩子比较出最科学的方法,然后计算。我觉得学生学得较好,只是要多加一些游戏可能学生会更感兴趣。

篇3: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4: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1)班教了5以内的加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复习旧知识,口答5以内数的分与合。这样为学生学5以内加法做好铺垫。接着利用情景传授新课。注意加号和算式读法的教学。整的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用口算5以内加法的练习代替,这样反复的练习,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不过,我觉得这堂课还是不尽人意,例如:1.自已课前准备仍不够充分,在教例题时可以不用课本上的内容,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更能吸引学生。2 在教学过程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比较少,声音普遍不够响亮。3·在检查巩固练习时,仍有20来个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而自已课后也没及时进行补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多请教有经验的,学识渊博的教师,以争取更大的进步,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

篇5: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0以内进位加法》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小羊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羊图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算法多样化。虽然学生还没有正式学过进位加法,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肯定会有好多小朋友能正确地算出得数。在学生列出9+3=12时,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记大数,再接着数小数的;有的是从3只小羊中拿来一只,和9只合起来是10只,再加2只是12只;有的说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上完了这节课,我觉得需要在下次上课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

篇6: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100以内加减混合》本节课是学生在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能够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公共汽车上下车人数的变化这一情景导入新课。公共汽车上原来有67人,到南山站后,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对于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学生可以自主的应用前面所学习的笔算的方法列两个竖式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最后老师再强调这个简便写法要注意的地方。这里很容易忽视引导学生67-25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车25人后,车上还剩多少人,42+28这一步求的是上来28人后,车上现在有多少人。我发现学生对于单纯的.计算可以模仿老师或者例题可以学会,算理学生也能理解,但是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把计算跟解决问题分开了,或者列出算式就开始教怎么算,其实每步计算的时候,我们都该引导孩子这步是解决的什么问题。这点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们不能为了计算而教计算,现在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计算可以慢慢的教,我们还是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法》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法》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万以内数的加法”,本课教学中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我有如下反思。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动物种数和濒危,受威胁的种数,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两部分大胆舍弃,只保留中国特有的种数一栏,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创设了情景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也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发觉学生多数喜欢用口算,在必算时不喜欢进位1,有先口算后笔算的嫌疑(部分学生都是先填写横式)错误时又发生。我强调算理,规范学生的表述: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多数学生的描述比预料中的有相当的差距,口算运用的教多,笔算能力有所退步呢?看来接下来几课时的“进位加法”笔算,任务艰巨。

2、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或中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我在课上则有些急了。

3、课上在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有个别学生的口算简算

法比较独特,因为时间关系我在处理的时候采取了表扬并简单重复的方式。要多关注孩子在课堂上思维的.火花,有独特的方法应该重视。

4、要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大声清晰的说话,尽快克服唱读的现象。

5、在今后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突出重点,学生板演时让他们说出计算过程。

6、还要多注意反馈,表扬好的,纠正错误。

在今后教学中我还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在课上多关注学生整体,课后及时反思。

篇8: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复习与新授无缝衔接

课堂上先通过复习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2、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思考,并有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计算35+37,学生分享出口算、列竖式、摆小棒等方法,有的学生把35分成30和5,37分成30和7,再用“凑十”法;有的学生喜欢摆小棒;还有学生列出竖式。

学生运用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又让学生通过比较异同,发现与之前不进位加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啊,进一步巩固知识。

从这节课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去计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篇9:《万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对《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这节课的备课如下,首先自己通读教材,理出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点,哪些知识点适合学生课堂讨论总结,哪些是一带而过的。总之,有哪些知识点,重难点自己心里要清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是关键。备课时对例题的挑选也需要花一定的功夫,题目有基本题,稍有难度的题,拓展题等。

在上课的过程中:《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这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了解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教学开始,通过复习上学期所学的十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以及提出学生关心的万以内数的加法计算问题,抓住学生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起来。老师顺势而导,学生比较自然的就进入了教学当中,再对万以内的加法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对加法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让孩子们对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我觉得本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比较合理,由少到多、由看到做、由简到杂,可操作性很强,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作业准确率较高,只有个别学生作业书写不够认真,计算的速度较慢,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要严格要求。

篇10:《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

2、书写规范问题。如数位没对齐,加号忘记写,书写顺序不对或进退位的记号搞错等;

3、不能正确进位或退位。该进位或该退位时不进或不退,不该进位或退位时却退了;

4、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是在写竖式时将题目数字抄错,有的学生是加减混淆,在同一题中一会算加一会算减。

针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认为在平时的笔算教学可以做以下的努力。

一、基础口算要过关。

口算作为一种技能是孰能生巧的。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或课后练习中要加强对基础口算的练习。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要保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状态。

二、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课本中出示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算理,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在平日的教学中我都没有让学生实际独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投影仪下代为操作或者直接课件演示。事后想想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亲自操作小棒,有了把小棒满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对于理解个位满十进一的道理就数到渠成了,我想对不该进位却进位的这种现象应该会有所帮助。

三、加强检查。

教给学生一定的检查方法。如粗查。先看看有没有漏写的,如横式的答案等,或利用估算做初步的检查。细查一对、二算、三查。先对题目是否抄错,然后蒙住答案重新想计算过程,再和先前答案校对,最后查看是否规范,如数位是否对齐等。

篇11: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对于10以内的加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有些学生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 在《5以内的加法》这节教学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看主题图,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再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小鸟。   师:通过这个图意,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引出“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感知如何提问)   师:“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生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就是把开始的4只小鸟和后来飞来的1只小鸟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   师:说的真好,那该怎么列式呢?   生2:4+1=5   师板书:4+1=5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2、全班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4+1=5了,我还会算很多的加法呢!   (看到他那洋洋得意的模样,我情不自禁地夸奖了他几句,听了我的夸奖,他乐滋滋地坐下去了。)   生2:我在心里想,就知道了4+1=5,所以4加1就等于5了。   (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我是想让学生说出诸如数数法、接着数、数的组成之类的算法,然后我好根据他们的多 样的算法优化出用5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于是,我不甘心,还是硬着头皮接着问。)   师:大家都知道4+1=5,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在心里怎么算的跟老师说说吗?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了。)   师:好好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课上到这里,我只好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有数数法、接着数和数的组成等算法。   不足之处:   1. 在通过图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成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成算式,答非所问。   2. 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   3. 学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以至于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篇12: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口算五以内的加法。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实际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环节上,我先给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知识,通过在黑板上将5个圆片分成两堆,让学生边看实物个数边说数的组成。   师:我说1 生:我说4,1和4组成5   师:我说2 生:我说3,2和3组成5   师:我说1 生:我说3,1和3组成4   ……   有了数的组成知识后,我采用了直观教并用学生喜欢的羽毛球引入新课,师:这是什么?生:羽毛球!一下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学们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老师,我趁机问学生:老师左手有几个羽毛球?(生:1个),右手有几个羽毛球呢?(生:2个),师:1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1表示),2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2表示),师:老师手里一共有几只羽毛球?孩子们都说是3。左手和右手的球合起来是3个,这里用加法来表示,引出今天的新符号朋友“+”。并板书1+2=3(读1加2等于3)   出示三个小朋友折纸鹤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上的意思,生1:本来有一个小朋友,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加起来就是3个。(教师给予表扬)生2:本来有一只纸鹤,又拿来了两只纸鹤,加起来就是3只纸鹤(教师给予表扬)。接下来,请小朋友看图说加法式子,使他们从感受实物图的变化中抽象出数的变化,学会看图说加法式子。   气球图的教学仿照上例。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用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式子,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并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摆的圆片可以用什么加法式子表示。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中巩固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探究运算加法的方法。在教学教科书第24页的主题图时,先要学生说图的意思,说完意思后再说加法式子怎么写,最后再想想4+1=?可以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或分组讨论,然后再点回答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是1、2、3、4、5数出来的(教师肯定回答);生2:本来有4只了,就是数字4,加再1只就往后数,便是5了(教师肯定回答);生3:4和1可以组成5(高度赞赏)。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哪种方法又快又好?最终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做加法最方便。   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   生:我早上喝了一杯牛奶,晚上喝了一杯牛奶,1+1=2,我一共喝了两杯牛奶。   生:妈妈买了2个苹果,后来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5个苹果,可以用2+3=5来表示。   ……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篇1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教育心理学指出:知识的保持需要以识记为前提,识记的知识必须通过复习才能保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运算能力的要求,本节复习课重视学生对算理和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准确计算,并学会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结合习题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

(1)课件出示:

(2)笔算并汇报笔算过程及结果。

(3)复习笔算加、减法的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结合练习题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29+35+9= 97-25-47=

75-46+31= 53-(9+37)=

(2)笔算并汇报笔算过程及结果。

(3)复习笔算方法。

(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根据两个竖式的关系采用简便写法。注意: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因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设计意图:结合练习题复习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复习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1)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①课件出示:

篇1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导入环节,和学生进行拍手游戏,老师先拍几下,学生比老师多拍几下、少拍几下,然后让学生把老师和学生拍的次数画一画,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这个导入环节的练习为本节课的新课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打下基础。 在探究新知环节的第一个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呈现主题图后,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四个过程: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口答。在怎样解答环节,体现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自主发展”策略,让学生借助导入环节的经验,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然后借助课件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对解答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和检验。在第二个例题,我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独立完成。

在展示交流环节,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交流,让学生互评,说一说几号作业更好,为什么?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说到点子上,效果较好。当在交流为什么用减法时,学生说是因为求比谁少而用减法,为了不让学生形成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明白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所以我调整了练习环节的练习题设计:原来的习题设计是课本上的习题,而改为班级的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教学。处理不太恰当的地方:

1、在出示主题图时,缺少了有一点德育渗透。

2、在更改习题的处理上,有点仓促,如果在处理的细一些,让学生列式算一算,明白不是说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而是分析要求的问题是大数还是小数,会更好些。

3、课堂环节不够完整,没有小结。

篇15: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习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到农场里参加小动物的聚会这一童话式的`活动为主线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为切入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进来,通过自已的观察、分析、思考,最后轻松自然地获取了知识,同时还在各种形式的节目中运用自已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带来的无限快乐。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而且教师在问问题时,说得不够具体,孩子们表达自已的观点时有困难;尤其是在送礼物的那个环节中,许多孩子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导致后面的课堂纪律有点混乱,看来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有待加强。

篇16: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习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

篇17: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清晰的展现相关知识点,能使学生感受深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也好!

一星期有几天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已学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再学习新的乘法口诀,因为已经有前面的基础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独立编写出口诀。为了让学生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我没有按照前面的学习模式进行,而是让学生编了口诀后看口诀再写出另一个算式。这样经过大量的读和写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口诀。

买球教学反思

听着同学充满稚气的语言描绘他们的发现,谁能们用说我们的孩子没有创新

意识,没有创新精神?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教师“民主”意识的感召下,个性得以自由、充分地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敢想、爱想,敢做、爱做,敢说、爱说,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成长为拥有健康人格、渊博知识、卓越才能的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去学习数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

2、在复习中,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熟练的去运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复习中,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化,灵活化。

3、在练习中,主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长颈鹿和小鸟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备这节练习课时,我以动物学校招生为主线,组织了“长颈鹿分房子”“小白兔找家”等四个数学活动。学生们争着帮助小动物的同时,唤起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提问同时,我提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等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问题意识。通过本节课,我感受到数学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使他们具有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篇18: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1.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伊始设计成观察主题图、听录音故事、想数学问题等活动,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主动地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2.剖析学生情况,灵活调节学习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

思。”是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平时学生从练习与作业中反映出来的不善于用完整数学语言整理信息的现象,设计有价值的思维活动,积极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动笔在练习本上写出想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就是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后,能用通顺、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既充分培养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意识,又整合了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知识联系点。

3.优化合作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合作精神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真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着力优化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营造合作氛围,提供合作机会。如:在听故事后,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提出什么问题,而后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评价,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缩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激发起合作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活动中去。

(2)拓展合作时空,注重应用实践,提升数学素养。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人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与他人交流和分析探索的结果,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如:教学训练安排学生和父母或好朋友观察家中物品或上学路上的景物,寻找数学信息,试着提出并记录5个数学问题,进行相互提问并解答的游戏。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反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有几瓶牛奶》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精选18篇)】相关文章:

人教小学二年级上册作文范文2022-07-19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2023-12-05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2022-05-06

五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06-29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02-10

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2022-11-2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10-06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8-28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优秀合集2023-10-31

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说课稿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