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教后反思

时间:2022-07-25 05:17:51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寄书教后反思(共14篇)由网友“面瓜小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寄书教后反思,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寄书教后反思

篇1: 寄书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小数以及小数基本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处理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有了处理进位或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把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交给学生,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到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估算到列竖式计算,最后到总结。整个流程都是很流畅的,学生的学得很开心,积极性很高,特别是一些中下生,也很积极地参与。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新课开始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等我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时,学生很快地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来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结果,这就是本节课的一个不足点,因为,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而我没真正做到,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提高,有待加强培养。最后的练习题――购买食品,我注重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每个过程都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思想交流碰撞出闪光的火花带来的成

这是师生互动最开心、最愉快的一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篇2: 寄书教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通过“寄书” 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习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时能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同时,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目标的达成上,我自认为下列设计比较有创意,同样也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新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在第一个问题“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的解决中,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三种估法:

1、把1.6元估成1元,把12.8元估成12元,这样大约要13元。我顺势追问:所需要的邮费与你估出的结果比一比,会是怎样?得出一定比13元多。

2、把1.6元估成2元,把12.8元估成13元,这样大约要15元。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所需要的邮费与你估出的结果比一比,会是怎样?得出一定比15元少。

3、把1.6元估成1元,把12.8元估成13元,这样大约要14元。得出所需要的邮费在14元左右。最后确定了邮费的取值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在练一练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先出示“小明想买《动物世界》和《童话故事》这两本书,他带40元钱,够吗?”,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提出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交流: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接着我将题目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提问:这两道题还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发现问题不一样。第一道的题目只是问40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体还剩多少钱。教师顺势又问: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最后在采购食品的问题中,我又一次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对估算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悟,达到了本课教学的要求。儿童乐园教学反思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对鲜花教学反思

篇3: 寄书教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寄书” 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习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以已有的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算理和算法的知识、整数进位加法的知识为铺垫,自主学习和探索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

本节课教师主要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很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同时,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

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我的设计构思出现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结果。从这可以说明,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仍需加强培养。回想这节课,在学生估算结束后,应该加以总结,确定一下估算的范围,后面也应该加以呼应,再估算一道题。我想学生应该就会有估算的意识了。

篇4:寄书教学反思

寄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二十一

李玲玲

“寄书”一课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以已有的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算理和算法的知识、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为铺垫,自主学习和探索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

本节课我主要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很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同时,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教师的适当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在新课开始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但是在第一个问题“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的解决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我的设计构思出现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结果。从这可以说明,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仍需加强培养。在最后的采购食品的问题中,我注重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篇5:寄书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通过“寄书” 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习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时能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同时,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目标的达成上,我自认为下列设计比较有创意,同样也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新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在第一个问题“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的解决中,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三种估法:

1、把1.6元估成1元,把12.8元估成12元,这样大约要13元。我顺势追问:所需要的邮费与你估出的结果比一比,会是怎样?得出一定比13元多。

2、把1.6元估成2元,把12.8元估成13元,这样大约要15元。()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所需要的邮费与你估出的结果比一比,会是怎样?得出一定比15元少。

3、把1.6元估成1元,把12.8元估成13元,这样大约要14元。得出所需要的邮费在14元左右。最后确定了邮费的取值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在练一练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先出示“小明想买《动物世界》和《童话故事》这两本书,他带40元钱,够吗?”,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提出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交流: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接着我将题目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提问:这两道题还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发现问题不一样。第一道的题目只是问40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体还剩多少钱。教师顺势又问: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最后在采购食品的问题中,我又一次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对估算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悟,达到了本课教学的要求。

篇6: 《石头书》教后反思

《石头书》教后反思

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我教授第一课时,经过课前的精心准备与上课的充分发挥,我认为,有成功之处,更有不足之处。

“自以为是”之处:

1、本文课题比较有趣,所以我从课题入手,先“书”字,提出问题:谁见过书的?学生大笑:书谁没见过?紧接着提出疑问:“谁见过这种书?”同时板书“石头”二字,学生们纷纷迷惑摇头,我问:“你看到这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顿时被吸引上来了,有了仔细读课文的欲望,这时候让他们带头问题去读书,效果很好。

2、初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读,我仔细地听,学生读到错误的地方,立刻停下,正音,让其再读,还读不好,请其他同学帮忙纠正后再让他读,正确了,大大表扬他一下,后引导全班学生齐读。这样做,比在学生读之前先把要注意的.地方拎出来练习效果更好,每个学生都明确地知道了哪里难读,应该怎么读,与上下文怎么衔接更好。不会出现单独这个词会读,放在句子里就“舌头打结”的情况。另一方面,读得不太好的学生在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指导下终于成功,获得了一种胜利的体验,有了成就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3、学习分段时,因为这篇课文自然段多,全是对话,对小孩子来说比较难分。所以在分段时出现了多种意见,我把它们一一列在黑板上,总结出问题所在的几自然段逐个解决。我先让孩子把这一自然段读一遍,再让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然后根据他的理由,让其他同学或我自己找出破绽,提出问题,最后我来总结。这样,一段一段地先读后说再讨论,费了不少时间,但把这个问题讲得清楚明白,学生学到了理清课文层次的方法,更体会到了辩论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刚开始,学习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我准备放到第二课时再解决,但经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点拨,我明白了应该把一些与弄清课文大致层次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就解决。让孩子“自问自答”,体会研究的乐趣和通过努力而成功的喜悦。正如那位教师所说:分段是干什么用的?不就是帮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吗?所以这样做可以代替“根据课文分段”,把这略显死板的教学步骤溶于每一个小问题里,学生不用专门去分段,就自然地明白了课文的层次。

2、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不够充分,形式较单一,我常用的都是很好,不错,可以。回答得不是太出色的就用手势表示请坐。经老师指点,我知道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对表现平平的学生,先要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再提出改进意见,比如, “你读书声音很响亮啊哦!如果再带点感情就更美了!”对回答得好的,要充分说出他的优点,有必要的请他再答一遍,为其他学生对立学习榜样。对答错的,要耐心纠正,等他终于答对了,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比如“看!你能做到的嘛!”这样,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兴趣、方法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篇7:三年级数学《寄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寄书》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寄书” 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习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以已有的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算理和算法的知识、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为铺垫,自主学习和探索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

本节课教师主要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很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同时,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教师的适当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在新课开始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但是在第一个问题“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的`解决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我的设计构思出现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结果。从这可以说明,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仍需加强培养。在最后的采购食品的问题中,我注重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篇8:寄友人书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伴着袅袅歌声我们即将走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往事仍历历在目,我们却已要和彼此挥手道别。

坐在床前,望着窗外,回忆满天,生命是华丽错觉,时间是贼偷走一切,那些带不走的回忆都遗留在那一天,那一天我们带着幼稚的笑脸走进校园。从那一天起我们从漠然到热情,走过了三年旅程。

那时候看到你们一张张陌生的脸孔,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有恐惧,也有兴奋。那时候真的不知道要怎样与你们这群“陌生人”相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是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像一根麻绳一样结实。

我最怀念,最难忘的还是刚升入初中时的集体跳绳比赛上我们班取得的优异成绩,我们一个新的集体迸发出的无穷力量让心中的骄傲泛滥,这也成为我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

走在长廊,回过头看,谁在嬉闹,一梦三年,曾经的曾经,我们笑着闹着;后来的后来,我们早已散落在人海。若是相遇,怕是忆不起当年青涩的脸,只是寒暄,轻叹,岁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别,也不知何时再见。但记忆,永远停止那一天,最单纯的笑脸和最美那一年,书包里面装满了蛋糕和汽水,眼只有无猜和无邪,让我们无法无天。

亲爱的同学,谢谢你们陪我走过这段最难忘的旅行,但我们仍旧要奔向各自的明天,也许会有遗憾,但我们都在彼此的生命中闪耀过,绽放过,最后就让我们所有的遗憾和眷恋化作最后一滴泪,然后奔向各自的明天,各自曲折,各自悲哀,各自想念,各自回忆。

在今后的时光里,也许我们会淡忘彼此,也许我们会记住彼此,但像这样在一起的日子可能不会再有,我会珍惜,我会铭记。

篇9:三年数学下册《寄书》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把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交给学生,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到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提问到列竖式计算,最后到总结。整个流程都是很流畅的,学生的学得很开心,积极性很高,特别是一些中下生,也很积极地参与。

而且在我搞忘了估算后,在探索多种算法时,沈心怡在计算时用了估算的方法,在班上大部分学生没听懂后,我并没有自己去讲解,而是请其他学生来帮忙,这一点做的很好。而且在教学中我主要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

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先计算几道昨天的没有进、退位的小数加减法,并请了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讲评时应该让学生来进行;然后又问了全对的有哪些,请举手,此时除了了解全对的,还应该及时了解有错误的孩子,追问错在哪,进行简单的询问,这样能更多的关注中差生。另外在让学生提问题时,让学生提了问题后,应该鼓励学生“同学们今天提出的问题真多,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这样也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学生出示了多种算法后,可以让学生对各种算法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喜欢哪种算法,找到用竖式计算的简便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每个过程都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思想交流碰撞出闪光的火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我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的。

篇10:锦书谁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题记

春寒时分,在略沾了些湿气的微风中,我蓦地想起了李易安的这句词了。往事越千年,可这女子的心迹透过浸满墨香的书籍,携着平平仄仄的词句,穿越沾染历史味道的风尘,在大宋王朝早已灭亡千年的今天,被一个陌生人解读。你可以想见,“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闺门女子心下涌起的孤寂:你可以想见,“此情无计可消除”的绝代才女笔下流淌的情思;你可以想见,“东篱把酒黄昏后”的豪情女儿胸中难掩的惆怅……锦书谁寄?答案未知。也许是在秋风萧瑟、大雁南回的季节里:也许是在皓月当空、月光如水的凉夜里;也许是在望穿秋水、极目天涯的思念里。在有着雕花木窗的小楼里,在每个房间被如水的月光盈满的夜晚,易安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种心绪啊!那对远方消息的期盼,对丈夫的思念,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在每个有月亮的夜晚,被人们低吟浅唱。

书信给人带来的遐思,远远不止这些。

你还记得《傅雷家书》吗?那位被自己的儿子称为“生活上的朋友,艺术上的知音”的老先生,以一位普通朋友的口吻与自己的儿子通信,他不厌其烦地开导着留学欧洲的儿子,絮絮地诉说着生活的琐事。那些书信,穿过了高山,越过了大洋,跨过了岁月,将一位父亲的牵挂带给远在他乡的游子。仿佛这书信是两人之间扯不断的纽带,有信在,就心安。一生辛苦、半生漂泊、多年辗转于欧洲各国的傅老先生自己也说:“收不到你的信的日子,心里很慌,所幸今日还是见到了。”正是这样的情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动荡岁月里支撑着傅聪的异乡求学,也温暖着他的后半生。

书信带给人的情思,也往往不止这些。

想想自己的通信方式,电脑打开,qq挂着,一堆头像闪动着,不断有人上线或下线。同一时间里,同一空间里,坐在电脑前的两个人,却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独立运转着。有时候,也不是不想找人说话,只是以一个非常乏味的语气词引起的,往往是更加乏味的内容。没有称呼,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的对话形式,往往也没有实质的意义。在两个不带任何情感的“呵呵”之后,一段谈天也就此结束。你坐在电脑的这一端,看着那个人的头像闪动着,闪动着,可不久就暗淡了下去——你再也没有好好谈天的心情了,捧着冒着热气的咖啡杯的手,指尖也逐渐变冷。等了一会儿,你也下线了。可是,可是并不是真的没有那样的心情啊。心底蓦地就浮出了七堇年在《流年》里写的话了:“我想起两干多个奋笔疾书的时光,我想起了纸上流淌的优美的圆体,我想起你读我写的信的模样,然后我知道,此生里再不复有这样的真情。”然后我在心上涌现了这样的场景:

有些昏黄的灯光,不明亮,但是温暖。泡一杯清茶,是清明后新采来的茶叶。有水汽腾起,袅袅的,模糊了双眼,像极了烟雨中青色天空下的江南水乡。叶片在水中舒展,像是它们第一次在故乡沐浴雨水一样浅浅地呼吸,茶水渐渐有了颜色。铺开泛黄的信纸,写下称呼,是黑色的墨水。黑色的笔迹总是给人一种厚重、踏实的感觉,像是将心放在羊毛毯子里一样安稳、沉静。笔尖在纸上游走,心却随着墨迹飞翔。窗户上弥漫了一层雾气,毛玻璃似的,叫人看不清。窗外,许是敲打着残荷的秋雨,许是初春呜咽的残雪,滴在屋檐上,一滴,一滴,钟漏一般守着寂静的夜。极目之处,可能是一片深蓝的海,也可能是一抹黛色的山。然后,突然发现一片黑暗中只剩你房里的一盏灯。回头时,茶水已成了褐色,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可是你却迫不及待地想把信交给邮差,想看到那个人接到信后的模样。生命就在那一张张信笺中,一行行文里,浸满了诗意的芬芳。

于是,你心中开始不平了。那冷冰冰的机器夺去了你本该有的那么多的美好的回忆。可是,你不知道吗?我们心中所珍惜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

锦书谁寄,谁愿重拾那诗意的情怀?

篇11:《寄书》教学设计

《寄书》精品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能独分析和解决小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退位的减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用小数加减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多媒体课件。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综艺:

由学生主持复习

1、填一填150角=( )元、756角=( )元、15.0元=( )元……

2、竖式计算15.6+13.2= 78.9-23.6=(形式多样化,例如:开火车、蛇形、小组等等)

二、

1、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积攒过零花钱吗?你们积攒的零花钱都用于做什么了?今天妙想将她的零花钱全都买了课外书准备邮寄给山区的小朋友们,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探索新知:

师:(大屏幕出示情境图)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是:叔叔说

师:针对你们所得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共的问题,谁来读题?怎样列式?

生:1.6+12.8=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妙想大约要给叔叔多少钱呢,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看你们估算的是否精确?算完之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找三个同学上黑板来写写自己的方法,

其他人继续讨论)大约5分钟之后,同学们请坐好,你们讨论的可真热闹,下面就请同学们先听一听这三位同学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1元+12元=13元 1.6元=16角 6角+8角=14角 14角=1.4元 13元+1.4元=14.4元

生2:我是这样想的12.8元=128角 160+128=144角 144角=14.4元 生3:我是这样想的1 . 6 + 12 1. 8 ————————14 . 4 (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这种方法)

师:这三种方法都能算出结果, 1.6+12.8=14.4元 答妙想一共要给叔叔 元钱。咱们同学估算的能力真不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妙想这样的有爱心,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都将变的更加美好。综合这三种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容易,最方便呢?

生:第三种,用竖式计算最方便。

师:那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我们用竖式小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在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进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找2—3人 )

师:通过同学们的帮助啊,妙想已经知道自己应该付给叔叔多少钱了,于是妙想拿出15元给叔叔,那么叔叔应该找妙想多少钱呢?(大屏幕出示情景)谁来列式?

生:15-14.6=

师:同学请看这道小数减法,和我们上节课学的小数减法有什么不同吗?

生:以前我们学的都是小数减去小数,这道题是整数减小数。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将整数化成小数呢?

生:15=15.0

师:那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这道题等于多少呢?(找一名同学上黑板做)下面请这位同学说一说怎样想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0-4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10-4=6,小数点落下,5-1=4,4-4=0,所以15-14.4=0.6元,答,叔叔应找回0.6元。(2-3人

回答)

师:同学们真是帮了妙想的大忙,请同学们说一说,小数退位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生:做小数竖式退位减法时,我们应该注意,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退位的1,不要忘记减了。(2-3人回答)

师:小数进位加法和小数退位减法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还有什么疑惑吗?

生:没有

3、巩固练习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将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了,下面老师就邀请大家一快去智慧岛闯闯关。(大屏幕出示练习题)

三、板书

寄书

1.6+12.8=(元)

1元+12元=13元1.6元=16角 1 . 6 6角+8角=14角 12.8元=128角 + 12 1. 8 14角=1.4元160+128=144角———————— 13元+1.4元=14.4元 144角=14.4元 14 . 4 答:妙想一共要付14.4元15-14.4=0.6(元) 1 5′. 0 - 1 4 . 4 ————————0 . 6

答:应找回0.6元。

篇12:寄欧阳舍人书赏析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2)夏,曾巩奉父亲之命,写信请他的恩师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撰写墓碑铭。庆历六年秋,曾巩收到了欧阳修写好的《尚书户部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次年,为了向欧阳修致谢曾巩写了此文,时年29岁。

篇13:《寄欧阳舍人书》全文注释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译文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象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我又进一步想到象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还提拔鼓励我,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好事谁不想做,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这种种美德,应当全归于先生。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

荣幸之至,书不尽怀,曾巩再拜上。

注释

①铭:在器物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②通材:兼有多种才能的人。

③勒:刻。

④畜:积聚。

⑤兼胜:都好,同样好。

⑥卓卓:卓著,突出的好。

⑦衋(xì)然:痛苦的样子。

⑧蹶:挫折。

⑨魁闳:高大。

篇14:四月寄书的诗歌

四月寄书的诗歌

◎清明词

四月落,雨水低过地平线

野草是你的花白头发

杂陈在大地阴雨连绵的胸口

四月又升起来了,火焰高过天空

纸烬把我的眉染成灰色

又被疼痛一再灼伤目光

我不说你的名字。我不说

这样至少夜里我还能入睡

而我,尚欠你坟前一个跪拜的姿势

我迷恋上泥土深处的种子

可以重新发芽,重新生长

但春天没有你也没有了生长的温度

清明太沉,是我用尽全力也托举不起的动词

清明太轻,是只载不动哀愁的舟子

泛于思念的`湖海,搁浅于回忆的滩途

◎清明书

我絮叨、繁杂、不安份地想你

你静默、暗哑、不得不凭空看我

然而这一切于现实无补

这天、这时、这一世你都不在

只有风呜咽,只有雨合鸣

只有我,低头拨弄几棵小草

溅起几块春泥

◎纳福

活得安稳,写得细碎

从没有魅惑过别人。除了文字

文字偶尔出轨,跳进别人的怀抱

我也只能微微一笑,趁着夜深人静

收纳、贮藏,在书角压一枚硬币

自求多福

◎瘦雨

都说清明雨细

碎糟糟,直乱行人的心扉

我说清明雨瘦,瘦得让人心慌

只有思念越来越肥

挤进脑海,爬上诗行

◎姐妹

当这么多年的花朵

也需要当一株树了

扯开树冠,伸出枝叶

夏天快到了,父母也明显见老了

也应该享受一片阴凉了

◎密室

很久没有进小暗房子了

三杯两盏不是重点

也不关心国家大事

只谈谈春暖鱼化,秋高鹿鸣

只谈谈他的爱情磁场,她的心上宝贝

我的谷中岁月

◎旧衣

雨过后就晾晒下那件旧衣裳吧

桃花会染香,杏花会吐蕊

梨花会飘来一场洁白的雪

暮色中,趁窥伺的风还未起

穿上,睡去

◎飘零

飘零的不是花瓣

当然,也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最终会归于泥土

只有时光,浮浮荡荡

无家可归,无枝可依

请多珍惜

◎香茗

以色侍人,不是长久之计

三沏过后寡淡如水,像没人心疼的孩子

只有香气,在鼻边

多年以后,始终散之不去

◎归宿

言之尚早,也言之无物

生死不是我们能操纵

开落无数,任谁能打破最初的构想

谁能超渡,自己的生前身后事

且来,且去,且随他

反思书

夕阳真美教后反思

美术教师参训计划范文

明月千里寄相思作文400字

教研活动总结报告202

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小学校本研修总结个人

校本研修个人总结

杜甫的高二作文

教师增加教学水平三年计划

寄书教后反思
《寄书教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寄书教后反思(共14篇)】相关文章:

思念的诗句——《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2023-07-13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2024-01-05

陆游诗集是2023-01-31

校本研修个人先进总结2022-08-29

思远人阅读理解附答案2022-10-23

体育个人校本研修总结2022-07-22

美术个人校本研修总结2023-05-29

老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2023-02-06

学习刘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23-02-10

初中物理教师年度总结2023-04-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