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2 07:49:43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共20篇)由网友“今天要开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

篇1: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

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

本课对于学生来说风格和内容跟现在的歌曲风格来说有些距离。这两首歌曲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光是创作的年代不同,歌曲的风格不同。更重要的是歌曲讲述的内容也和四年级的孩子平时的生活很少有联系。针对于这样的欣赏课,我选择了是让学生发挥想象。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导入的过程中,我把歌曲的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农村的孩子或者是山村的孩子,学生们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就会产生特定的'感情,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好奇心。他们想了解在乡村的孩子会有什么和自己不一样的理想。在了解歌曲的内容以后,我又引导学生想象着自己就是在贫穷的乡村里孩子,教师、学生、黑板、粉笔构成了衣服美丽的图画,在学生的心中生成了一种感动。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分段欣赏,逐句欣赏。学生在逐句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教师在乡村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接着生跟着音乐哼唱副歌部分,在演唱过程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是让学生去想象。这次想象的是自己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一同相聚在雍景园小学。在多次带着问题欣赏,弄清楚歌曲表达的含义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举行角色扮演的创编活动。学生们对于这样的角色扮演很是认真,每个人好像都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医生、护士、教师……各行各业汇集在课堂上,让我也深受感动。真心的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想课堂上那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歌曲欣赏方面,演唱歌曲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在最后表演的时候,学生们很多都跟着音乐哼唱,只是歌曲还不是很熟悉,导致他们不能更好的演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会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篇2:《赵州桥》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赵州桥》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赵州桥》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近期以来一直在练习分段,学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对于这一类较简单的段落结构能正确判断。有了分段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过渡句是可以找出来的,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没有掌握它的作用,又进行了指导。仿写“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活跃,写得较简单,但是结构基本正确。

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言文字自身经常是简单的,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东西,想方法启发同学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语言符号为鲜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同学真正开始用心想象时,他们独特的感悟才干被激活。《赵州桥》在教材里是一座文字的桥,只有当这座文字的桥化为同学可以凝神注视的桥时,感悟才是真实存在于同学的心灵深处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坚固”和“美观”两大词让同学感悟,让同学换个角度将这座桥想象成一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忘记了年龄的老人,同学的想象被激活了,他们自身在感动、在自豪。至于桥的“美观”显然在文字上就比“坚固”来得生动些,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氛围,让同学闭目想象。同学的想象力被充沛调动,使文本自身更具有张力。

篇3:《数一数》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两天的教学,对于课堂组织教学,我有几点反思:

1、学生要及时对他进行表扬和批评。

2、老师要宽严相济。

3、要反复跟学生强调上课要举手发言,当有人在站起来再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要细心听。可请不听话的学生来讲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说了什么。

4、一旦纪律不好,就要马上停下来整顿纪律。

5、上课要多增加点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分享至

你的喜欢和关注,会让我开心好几天

喜欢

李娜15人关注

博主很神秘,点进去看看吧~

已关注

全部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快来抢占沙发吧~

篇4:Unit1Hello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刚刚接手三年级三个班,加上以前的教学体会,我发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爱说爱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他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词汇和句型,他们可以滔滔不绝,口头应用能力较强,但是认读能力、变通能力和书面应用能力欠佳。我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学生自制力差,知识不是发自内心的主动探索,而且主动学习的欲望也不是很强烈;此外,这还与老师的重视程度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到问句“What’s your name”会立马喊出“My name is……”或者“I am……”之类的回答,他们也可以照着课本,结合图片大声地朗读背诵。但我发现学生一旦脱离课本却有时也很容易迷惑。有这样一个题目:请选择正确的答语。What’s your name A My name is Lucy. B Your name is Lucy. 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的迷惑表现为两种形式:问句是什么意思;your my、有啥区别,两个答案似乎都能行。

篇5:《掌声》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掌声》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感谢萨区研修校给我们这次小组做课的机会,更要真诚地感谢在我们集体备课过程中,萨区教研员于老师及我校领导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现在我就刚才的两节课做以下简短反思:

1、圆满地完成了识字和写字目标:

本课要认的10个字,通过看拼音认读、同桌互读正音、读字卡、读词语、在句子中复现、换语境复现等多种形式很好地完成了识字教学。本课要写的13个生字,通过读字、组词、说话、练写、展评和恰当的评价等多种形式也很好地完成了写字教学。

在第二课时复现词语时,我们精心设计了全班开火车读词语表中的词语,这样学生更能正确地读写词语。在写左右结构字的时候,为了避免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我们精心设计了开心大礼包这个环节。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在具体的语境中深透地理解了词语: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不能按字典上的内容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比如本课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我们就是按照这种理念设计理解词语这个环节的。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看到,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词意。所以我们会更多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这样学生理解词语这方面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3、重视了朗读,能够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在教学本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教师的示范读等多种读书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已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课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次成功的教学实践也是告诉我们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已真实的感受,才能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4、全文通过对比,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因为全文以掌声前后英子的转变为线索,所以我们设计了英子性格的对比、眼圈红红时的眼泪和第一次掌声后的眼泪对比、立刻低下头和深深地鞠了一躬动作的对比、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的对比等多处对比,使全文脉络清晰,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5、联系实际,升华了主题:

《掌声》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是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拓展环节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最后配乐朗诵一首爱的小诗,不但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情感目标在意味深长的乐曲中也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

篇6:第三课时课后反思、评析、教学建议

一、课后反思

(一)优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强调学习活动的实践性,要求通过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等多种学习方式实施课程。所以,就本课时来说,所表现出来的优点有:

1、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具体,教学过程清晰。

在《买卖中的道德》的教学中,执教者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猜商品广告、表演广告及教材P82小品导入本课,通过小文和乐乐对广告的不同看法,使学生体会虚假广告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展开对相信广告和不相信广告进行一场辩论,使学生正确认识广告,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其次,通过日常生活中卖方、买方道德行为的实例,让学生谈自身购物时要遵守的诚信的感受,认识到“诚信”既是经商的第一要素,也是做人的根本。最后,执教者以抢答的形式和写“购物小提示”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与反馈检查。整个过程环环相扣。

2、符合大纲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本课内容很感兴趣,学生列举出身边鲜活的事例,并谈出了自己的认识,这些认识在课堂的交流中成为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价值。

3、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为了更好的达到课程目标,突出本学科的特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执教者主要是以调查、讨论、体验等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整个教学过程。执教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尽量还原学生的生活。比如:导入部分的录像,把课堂学习带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汇报自己的购物与广告的关系,更是使学生回归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在判断广告真假这一环节,设计用辩论的形式进行,加强了学生对广告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分析能力,极大地引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

4、结合学科特点,渗透重点内容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强调寓教育于学生自主的活动之中。在教学中,执教者通过辩论、交流、讨论、表演等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从多角度感受商业生活中买卖双方的道德问题,真正理解“诚信”的深刻含义。本课题教学案例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不断深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大量开发教学资源。

本节课还很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报刊、超市、师生以至学生的家庭等方面的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绽放着生活的原色,是对教材的极大补充,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使其价值超越了教材本身,体现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新课程精神。

6、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实践,返回来看,正是由于在这一课题的教学通过辩论、交流、讨论、表演、实地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所以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不足:

1、学生交流不够深入。

如在小组以最快速度写一份“购物公约”的这一环节中,执教者要求学生利用看到的录像片段开展小组交流,但学生交流过程中还有一点拘谨,放不开,只限于个别的学生,没有做到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执教者应该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激起学生大胆交流的热情,将本节课又推向另一个高潮。

2、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是做得不够到位。

目前的课堂教学都比较重视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教师适当、到位的评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最高水平。而教师过于平淡的,不够针对性的评价,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一开始的时候,执教者让学生表演自己认识的广告时,执教者仅仅是看和听了学生的表演,而没有给予充分而鼓励的评价。在此已经就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在要加强这一方面的锻炼。

3、语言还是不够激情,未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老师必须要用自己的激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动作要得生动可爱。每个教师都会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特有的一种教学风格。在课堂中的某些环节里,执教者的激情还是不够,不能更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例评析:(海洲片综合科组)

王老师的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第六册第六单元主题三“购物的学问”中的第三课时《买卖中的道德》的教学。在本节课中,王老师能以扎实的基本功巧妙地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以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观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节课“妙”在几个方面:

1、在导入新课时,王老师以一个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广告语猜出商品,从而引出“广告”,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教学内容。接着初读了课文后,使学生快速地理解了本课的学习重点。

2、教学环节设计过渡自然,安排顺畅。表现在于“买”“卖”双方学习的过渡自然。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书本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了“品德与社会”的生活性与社会性,避免了死钻书,死读书的缺陷,更体现了教学环节给人以“实”的感觉。

3、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能以正反面教材进行引导,特别是以正面的教学为重点。在商家方面,王老师举出了在社会上出现的“诚信单位”代表——国际品牌“海尔集团”和我镇的“欧普照明”进行了解说。而在顾客方面,王老师花心思录制了学生在商场文明购物的正确做法的录像进行总结。这样的正面教材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个对社会光明的认识。这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4、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学习的特点,在一系列的新课学习后,学生会出出疲惫、厌烦的情绪。此时,王老师又创设了一个抢答的游戏,激发学生去闯关,并在闯关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感知、认识不同正确的文明购物行为,很好地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所学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知识运用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5、针对合作学习的小组模式,王老师还利用了四人小组的合作模式完成了“购物小提示”做到了总结、概括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足与改进建议:

1、因为王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紧张的表现。所以,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是做得不够到位,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2、小组活动时,对中下生的兼顾力度还有待加强。

3、在交际活动中,个别同学还存在不懂交流,不敢交流的情况,王老师要走进小组中去,聆听、鼓励这一类的个别学生。

三、教学建议:

1、上课教师及学校简介:

本课例执教者教龄三年,担任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本学校是镇区小学,属于市一级学校,学生学“品德与社会”的兴趣比较浓厚,但相比城区,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学生的实践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要先从基础入手,兼顾中下层学生的学习能力。

2、参考本课例注意事项:

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是结合执教老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建议其他老师在使用本课例时,有针对性地作一些调整,如果是市直属小学或者学生基础比较好,可以在拓展上加大加深,如可根据生活环境对课外的广告内容、生活现实中购物时的经历进行分类等,也可适当增加堂上抢答的练习。如果是一般的农村小学,学生基础较薄弱,本课的教学容量就要适当删减,还要适当延长学生对文明购物的行为操练,确保学生很好地吸收课本的新知识。在汇报“购物小提示”的教学方面用多点时间进行个体抽查巩固。

对于参考本课上课模式的老师,我们有以下建议:

1、本课课前搜集上当受骗的购物经历部分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实在是没经历过的,教师不必勉强,可顺水推舟而说,社会存在诚信经营的单位是很多的,不诚信的单位只是个别而已。

2、抢答游戏环节都是学生的活动经验,如果不进行游戏的话,对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3、课中用到的一些名词,如“诚信”“文明”就要加以强调

4、课前除准备好教具外,还需作好小组活动的组织工作,选好组织人员、登记人员、汇报人员,保持上课活动的顺利进行。

4、学校受条件限制,教室没有电脑等设备的老师,可以用图片、举例等做法进行抢答游戏。在汇报“购物小提示”时,学生可直读答案。

5、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思考买与卖的道德,因此不必在活动形式上过于求“精”,准备和实际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学生真正的思考。

6、教师针对各个小组的活动进行评价时,主要是发言的合理性,而不是技巧。

希望这个课例能给其他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

篇7: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在观察中发现特点,使学生认识平移与旋转现象,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一玩中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再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我给出有启发性的提问,如你发现了什么等,以便在操作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另外由于修订后的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教学时,我把握好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篇8:PEP5 Unit2 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PEP5 Unit2 My days of week,part A第三课时。是阅读教学课,五年级的阅读教学课比起前2年更难,知识点多,四会掌握句型多。孩子们比较惧怕,看到一堆堆英文单词头痛了,眼睛也花了。学习得兴趣,热情下降了,导致课堂氛围较冷!

一堂课下来,首先,训练得密度,广度不够,学生训练不到位,把目光过于集中优秀的同学身上而忽视了后进生。一步一步过程太快,有点像赶进度。要求学生说时应再多叫,可以采用一些Train game,pair work等方式增强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录音听少了,应该再听,再跟读,考虑到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听力上的不足,应在平时课堂上加大听得练习。再次,四会句型教学环节没有突出重点,板书效果不是很明显。最后就是作业得讲解,由于时间关系的缘故没有详细分析,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应注重方法的培养,要交给学生答题的方法,解题思路。而不是为了这次作业的一百分而做!从中也体现出了平时还需再认真专研教材,关注每位学生,让英语课成为每个学生的课!

篇9: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达到了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目的。

篇10: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2教学反思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知道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然后让学生尝试填表,在反馈中进行比较,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的好处是能有效避免疏漏和重复。

篇11:Food and drink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Food and drink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先锋英语》一年级下学期Unit9 Food and drink第三课时,主要目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有关食物和饮料的相关单词并能较为训练地运用型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了句型:Do you like…? Yes/No.让同学们在平日的交际中可以询问人家是否喜欢一样东西?课后,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我做得比较好。

1.用好英语角,提高口语能力。本节课我非常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文本深层的内容,提高学生听、说、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孩子们熟悉的英语角(是林东小学一直以来所提倡和坚持的教学模式,也是他们学校的一个特色)通过课前的表演,既为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进行了操练口语;既活跃了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了开口的机会。创设情景、通过聊天的方式引也新知“Do you like…?”接着通过一对一交际练习,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然后,用孩子们最喜欢的猜测游戏,对句型进行巩固。

2.故事激趣,让课堂永远有热度。Storytime 是本课的亮点,在完成新句型的教授和操练之后,同学们的兴趣开始转移之时,我及时用有趣的故事重新让孩子们回到了再次熟悉句型的'过程中,

3.用游戏和歌曲,让语音教学趣味化。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要点“q和r在单词中的发音量”。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Phonics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本课的单词,学会了歌谣,从而分散了难点。我还用新的游戏和有节奏感的诗歌让孩子们始终如一的对本节课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男女分组朗读时,孩子们表现积极,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精神。

4.多彩评价,树立孩子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力。我的评价方式多样,既有口头表扬又有小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特别是结尾的处理, 我通过一首歌对孩子们进行奖励,既活跃了课堂又拓展了新知,同时又给了孩子们极大的鼓励,做到了一箭三雕。

篇12:《认识图形》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二)》这一单元新课有3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变形这几个平面图形,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拼组图形,第三课时是七巧板的拼组。反思本课的教学实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究。 例如在导课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出现宏伟的图形宫以及满天飞舞的各种各样的图形),现在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图形)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二、引导操作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手是脑的老师,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新课部分,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当观众,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今天要认识的图形都住在立体图形上,你能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孩子们经过思考、讨论后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或画一画?孩子们情趣高涨,纷纷回答“要”。于是教师提出自己动手画一画,通过动手,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以后将要改进的地方有:在放手让学生们画图形时,收放不能自如,还有学习图形拼组时,学生自己拼自己的,搞得到处都是纸,到处都是掉的七巧板,今后还要改进课堂,不能“放”的太过了。

篇13:第三单元第五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五课时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1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其次是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够进行基础的单位换算;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首先是利用学生周一查体,唤起大家对自己体重的认识,并让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然后让一个个儿大的来抱一个学生,再抱两个……抱起40个,你还抱得动吗?重不重?从而引出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质量大的物体特别感兴趣,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很强。

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对吨的认识,没有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千克、克)相联系;

2、在学生上讲台抱其他学生(感受重量)时,在座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个别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3、课上没有对于感受1吨的'体验,只能通过比较、想象来估算1吨的重量观念,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1吨。

改进措施

1、在学生认识1吨后,简单提示一句:1吨=1000千克,我们之前还学过1千克=1000克,从而唤起学生的旧知;

2、在组织学生活动时,都要提前明确要求后在开始,而且在组织上台表演的学生的同时,还要组织好在座的学生的课堂纪律;

3、直接告诉学生身边哪些物体的重量一般会用吨作单位,比如说:小汽车、卡车、火车、飞机等。

篇14:《故乡》第三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故乡》第三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要点】深入探究感受小说魅力

一、为什么我所记得的故乡好得多但却说不出佳处

社戏――――豆与戏―――友情让童年世界美好

故乡――――闺土―――友情让童年世界美好

西施――――我无感化――――童年世界对成人世界的无知

回忆――――似乎看到我美丽的故乡――――童年眼中的世界

写作目的

闺土和我童年世界美好―――――闺土和我成人世界悲哀

水生和宏童年世界美好―――――水生和宏童年世界???―――――路在何方?

二、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因为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但社会的黑暗,困难重重,害怕希望不能实现。

笑闺土(神)―――――笑自己(希望)

三、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话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四、“故乡”解读

(1)回忆中的故乡

(2)现实中的故乡

(3)未来中的故乡

(4)故乡与祖国同构

五、本文主题的探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2)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

(3)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

(4)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六、作业:

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教后反思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因人而议。我们要提倡理解的多样化,以此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教案

篇15: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得知了教学内容后,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在课件和教学设计上,然后将我的设计直接搬上了讲台,但因为对教案的不熟练,必须不断地思考下一环节的内容,在课堂上我的自信不够,激情不够,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留下了一些遗憾。回顾整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我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了反思。

一、准: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必须紧扣课程标准,因此我首先确定了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即red,blue,green,yellow,purple五个单词的掌握和let’sdo部分的说唱,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颜色的单词,好的.同学已经会说这几个新词。因此我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whatcolorisit?”“It’s….”两个句型,让孩子们熟悉这个句型,好的同学甚至掌握这个句型,以减轻了四年级的教学负担,也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达到最近发展区。同时,词不离句,即时加入句型教学,也给孩子们创造了学以致用的机会,新授的单词马上可以得到运用,巩固新知。

二、巧: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本课五个单词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复习学习用品中引出新词“green”,在魔术中引出“red”,在“火眼金睛”游戏中引出“blue”,运用调色盘引出“purple”,运用奥运五环引出“yellow”,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保持持久的课堂注意力。并且在最后插入了奥运五环颜色的小知识,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在let’sdo的学唱中,我也是在前面单词教学中就渗透了“Showmeyourredcrayon.”先让孩子们来做一做,然后后来说唱的时候孩子们就很快跟上了。句型教学我也是步步深入,由“red”到“It’sred.”到“whatcolorisit?”,再到一问一答,但是这里“whatcolorisit?”的句型我呈现过快,操练过短,导致后来有些同学不会说,有些同学color这个单词读不准,如果我能把单词color单独拿出来教学,并且将句子逐词带读,那么课堂效果还要好很多。

三、真: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没有创设真实情境让孩子们来活学活用是我本课最大的遗憾,在操练句型“whatcolorisit?It’s….”时,孩子们手边就有蜡笔,而我没有用起来,同桌对话时,很多同学就不知道谈论什么了,到讲台上来表演对话的同学也在黑板上乱指了,走上走下也比较费时,如果当时我能即时利用起孩子们身边的物品,如蜡笔、学习用品、衣服等,可以让孩子们在座位上,在生活情景中运用句型,从而实现语言自然与完整的输出,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四、放: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三B班是一个很活跃的班级,但这堂课,因为我自身的放不开,使全班同学都感染了一丝紧张的气氛。这点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所欠缺的,而且必须克服的,老师如果表现出轻松快乐,应对自如,那么孩子们也被老师所感染,当大家都沉浸在积极、宽松、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性资源出现,这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上课时尽量放开自己,带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在关注自己的教学流程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教育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我必须时时念好以上“四字”真经,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琢磨、经常反思,然后在反思中实践,从而去追寻高效的英语课堂。

篇16: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鸟的基本特征和凤凰形象的来历。

1、过程与方法: 参照凤凰的产生方式,参考相关自然之鸟想像画出新的鸟之王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鸟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基本特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组合,创造心中鸟之王的.形象。

教学难点:

创造出有特点、漂亮的鸟之王。

教学方法:

观察欣赏、讲解演示、合作探究、实践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会画鸟吗?

2、你刚才都画了鸟的哪几个重要部分?小结:鸟一般包括头部、颈、身体、双翅、尾羽、脚爪。

二、讲授新知

1、今天不是画一般的鸟,而是要通过想像创意画出鸟之王。

2、讲述中国的传统鸟王(课件展示)——凤凰的相关知识。凤凰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吗?不,是理想的鸟的形象;那它是怎么来的呢?是鸡头、蛇颈、龟背、鹤脚、孔雀尾羽和鹰翅的组合体;有灵性,是仙鸟;也分雌雄。羽翼丰满美丽,形态灵健,人们赋予了它吉祥的寓意,常用来象征祥和瑞气与高贵。是鸟中之王,有王者风范。

3、在自然界当中,你认为哪种鸟是鸟王呢?为什么?小结:不管是老鹰、秃鹫、孔雀、天鹅、白鹤、鸽子、海燕,它们或有美丽的羽毛,优雅的体态,或者善于翱翔,或威猛,或代表美好意愿,各有所长。

三、发挥想像

1、那么在你心中完美的鸟王是什么样的呢?

2、课件欣赏展示:《鸟之王》学生优秀范画数幅。

四、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9页学习活动三,运用局部重组的方法,画一只鸟之王。注意事项:构图要丰富饱满,鸟王太弱小可不行;集美丽威猛于一身;最后添加有关背景。

2、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五、展示评价:

表扬并展示作业过程中画得较好的。

板书设计:

第2课 变形的魅力

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结:鸟一般包括头部、颈、身体、双翅、尾羽、脚爪

篇17: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学习“造型·表现”为主,结合“欣赏·评述”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教材中的作品资料, 以及其他图片的赏析、学习,学生能掌握一些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超现实主义绘画表现的特殊艺术效果,积极培养学生超现实主义观念的思维,拓展“奇思妙想”的艺术空间及其表现方法。教学中有意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的积极关注与思考。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可从讨论“绿洲”,展示“绿洲”,赏析《绿洲》入手,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结合“学习活动一”,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

第二课时教学中,主要是研究探讨图片资料中一些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技巧以及在环保主题中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和各类艺术创作设计的好例子,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

第三课时是以“绿”为命题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同一条件限定下,关注讨论主题,注重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的方法技巧,表现自己的构思。结合“绿”这一环保主题,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对比讨论、交流,重点关注是否运用了某种技巧,营造的形象是否新奇,强化表达艺术构思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范画赏析,激活思维)

1.你会怎样构思?

2.范画主要用了什么技巧和方法?

3.形象要素与主题表达。

(二)创作表现

1.明确要点。

板书:①主题“绿”。

②采用选择的手法。

③“形象要素”的提炼。

④形象新奇。

2.关注热点:①对“绿”这一主题的讨论与理解。

②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生存的关注与思考。

3.交流展示:抓住以上要点,小组互评讨论,台上交流展示(小组选送,介绍作品)。

(三)引导

1.老师以学生某一习作进行,帮助提炼,抓住要点。

2.选用相关主题的招贴画给学生分析、引导。

(四)完善创作

欣赏、借鉴、吸收、完善、提高。

篇18: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可枯燥生硬地说教,而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注重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同时,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阅读向写作迁移。

教材分析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材料。

《滕王阁序》写景颇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写登临之所见,一句一景,将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风物与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飞扬,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最,文章极富意境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篇使用对偶,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而且,文采华丽,讲求藻饰。文章极富文字之美。

《滕王阁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递进,紧扣题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文章极富章法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登临之作,它不同于其他的或借古咏怀、或念远怀人的幽思之作,字里行间里渗透了王勃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王勃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谦逊得体、热爱生活、面对挫折,虽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极富情操之美。

这四美之中,情辞并茂是本文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变化,以此为课文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种方式抒发感情,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关键了。

学生情况

我上课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在年级中成绩领先,不少学生身上“骄”、“娇”二气严重,讨厌说教,经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可激励学生自我完善、笑对人生。

在语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而且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不合时宜,厌学情绪较浓。正可借此文,纠正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鉴赏经验比较少,鉴赏能力不强,尤其是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节课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鉴赏,把握文章表现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并加以评价。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

第三课时学习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语]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步骤二:学法指导]

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

[设计说明]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

[步骤三:探究]

一、整体把握

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

明确: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

[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习。

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

(放幻灯片投影)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事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二、学习第三段

问三:生读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图》局部、自然风景等图片,猜猜看,这和课文哪句话对应?

[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问四: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的图景,再放图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

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设计说明]练习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

问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会如何呢?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出来?用的什么方式来抒情?

明确:融情于景

[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

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机会。

三、学习第四段

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习内容。

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明确:直抒胸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

[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

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注意起承转合。

投影:

望长安目吴会

天高地迥

宇宙无穷南溟深北极远

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济世无路

报国无门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何年

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

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

[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

老师小结

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

[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习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投影:

冯唐、李广

自我宽解

贾谊、梁鸿

贪泉、涸辙

北海、东隅乐观向上

孟尝、阮籍

[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

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明确:借用典故。

[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

[步骤四:总结]

问十二: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

回顾板书。

乐观旷达

景事宇宙人生

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咏怀

[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

[步骤五:拓展与思考]

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

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二、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

[作业]

1、背诵2——5自然段。

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

[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

课后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文言文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有畏难厌学情绪。而以往的教学又多以串讲为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我觉得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讲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弄得课堂沉闷不堪,课后学生收获不大。这次课,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文言文,课堂非常活跃,课后学生反馈很好。本来预计这节课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然而因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作业来看,背诵和写作情况均不错。由此,我意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

篇19: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3、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4、朗读法,问答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教学层次设计】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

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25分钟)

三、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行文技巧,探究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的运用;(约17分钟)

四、课文总结及作业布置。(约2分钟)

【教学过程】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知道此时刘邦的生命危在旦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刘邦知人善任的性格,那么,在刘邦的危急时刻,他的部下会做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4、5、6、7自然段。

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25分钟)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把握樊哙的语气语调,感知宴会中的紧张气氛。(引入第四段的教学)

(十一)樊哙闯张,义责项羽

师:鸿门宴上危机重重,刘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毙吗?

明确:樊哙出场。(板书樊哙闯帐,义责项羽)

翻译相关内容,并分析。

明确:闯入宴会——救主心切,神勇;

忍辱吃生彘肩——不示弱;

慷慨陈词——表面指责,实则恭维项羽。

重点词句: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王:使…为王。故:特意。

师:面对樊哙的指责,项羽有辩解吗?为何不辩解?

明确:无,樊哙的言行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

师:樊哙的闯入本是无礼的行为,项羽为何不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

明确:经过项伯的劝说,刘邦的道歉,项羽已经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同时项羽不屑用下三滥的手段,文章开头项羽大怒,就说“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赢要赢在战场上。

(十二)刘邦逃席 (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朗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引入第五段的学习)

师:项羽无意杀刘邦,刘邦应该说是安全的,刘邦也这样认为吗?

明确:没有,借上厕所,逃跑。(板书刘邦逃席)

师:刘邦担心项羽怪罪吗?

明确:怕,“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十三)张良留谢

师:樊哙和张良如何处理这事?

翻译相关内容,分析:樊哙支持逃跑,张良留下进献礼物。(板书张良留谢)

重点词句:辞:计较。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

(十四)项王受璧,范增怒骂(请第二大组的同学朗读第六、七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引入第六、七段的教学)

师:项羽跟范增对待礼物的态度如何?

明确:项羽:接受了礼物;

范增:击碎,并骂项羽。(板书项王受璧,范增怒骂)

重点词句: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

(十五)诛杀无伤,刘胜项败

探讨:很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天下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随机点3至5位学生回答,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明确“性格决定命运”)

明确:性格决定命运。(ppt展示)

项羽:

对刘邦:傲慢,自高自大,毫无远虑;

对部下:不采用计谋,刚愎自用,意气用事;

对内奸:视而不见,治军无法,任人唯亲;

对内应:胸无城府。

刘邦:

对项羽:掩盖野心,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对张良:采纳意见,知人善用,从谏如流;

对内奸:立杀,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对内应:拉拢,善于团结一切有助于自己的力量。

三、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行文技巧,探究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的运用。(约17分钟)

师:鸿门宴上两大军事集团演绎了一场明争暗斗,实际上也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在这场斗争中,作者将两大集团的人物一一对应,对比着来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也应该把握住这种对应关系,作对比分析。

请大家结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果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全班分为四大组,每大组讨论一组人物关系(板书两大军事集团人物的对比),每大组中按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讨论5分钟;小组展示8分钟,教师总结4分钟(板书关键词)。)

1.第一组主帅:项羽pk刘邦提问:在主帅的对决中,双方各有怎样的表现?反映出怎样的性格特点?谁将在对决中胜出?

要点提示:

(1)项羽。

①行为表现:无伤告密(大怒),决意伐刘——项伯说情(许诺),答应善遇——沛公谢罪(留饮),自愧设宴一一范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项伯翼蔽(不应),继续纵容一一樊哙闯帐(称赞),赐坐赐酒一一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②性格特点: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

(2)刘邦。

①行为表现: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一一谢罪项羽(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②性格特点: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辩、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点评: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邦的表现要略胜一筹,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2.第二组谋士:范增pk张良提问:作为双方阵营中的决策人物,二人在斗争中的表现如何?

要点提示:

(1)范增。根据刘邦人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的年龄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对时事观察和对项羽的忠心。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庄。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2)张良。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

点评:从智谋上来看,二人不相上下,但范增输在了项羽不采纳他的意见,更为致命的是他用错了项庄,并让刘邦脱逃。

3.第三组武士:项庄pk樊哙提问:这组对决,谁的表现更为抢眼、形象更突出?要点提示:

(1)项庄。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有勇无谋,被动。

(2)樊哙。

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人,与之同命。”

勇武。“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人,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形象。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惊呼:“壮士!”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

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说来头头是道,有勇有智,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点评:樊哙以绝对优势胜出。

4.第四组内奸:项伯pk曹无伤提问: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伯、曹无伤这一组人物形象的?

要点提示:

(1)项伯。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人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完全是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宴上东向坐。

(2)曹无伤。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机未成丢了小命。

鲁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诛。

点评:曹无伤没有出场,一句台词也没有,投机未成反丢了小命,而项伯泄露军事机密,不但不受罚,反而在宴会上风光无限。项伯是项羽集团中唯一的胜出者,他的胜出只能对刘邦集团有利。

总结:通过四组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我们不仅把握了人物性格,同时不难发现,项羽集团除了项伯外,都是全面落于下风的,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四、课文总结及作业布置。(约2分钟)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鸿门宴》刻画了八个人物形象,你最欣赏哪一个呢?请大家以《走进秦汉英雄人物——( )》为题,写一篇500字的小作文或人物小评价。

【板书设计】

鸿门宴

司马迁

樊哙闯帐,义责项羽→刘邦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怒骂→诛杀无伤

对比照应

人物结构: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项羽集团 项羽 范增 项伯 项庄

刘邦集团 刘邦 张良 曹无伤 樊哙

对比照应,孰是孰非,孰胜孰负,不问自明

篇20: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

长廊 佛香阁 昆明湖 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 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 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 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 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 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 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 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 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 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 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 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 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 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 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 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 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 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 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 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 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 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自己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结构,整合了许多文字、音像资料。课堂活动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想像画面的同时,欣赏颐和园的真实景象,既丰富了视野,又增添了热爱颐和园的情感。特别是颐和园的地形图的再现,让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孩子能深刻记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

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学生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参观校园的过程:“一进大门,就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学楼。水泥路两旁……穿过教学楼走廊,顺着又宽又干净的楼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楼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至五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参观经过。

【专家点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颐和园》一课结构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很明显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该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再现真实景象、展现课文重点语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文本,丰富了学生语言。比如:学生不仅收集到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还收集到文中各景点的具体文字介绍及优美图片,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语言表达流畅,用词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语言的能力。注重启发想象,学生由昆明湖的静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生读书时窗外的静,学生从书中跳到书外,展示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毛笔字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2

课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江村小景》教学反思

北师版理想的翅膀的教后反思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的反思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反思.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
《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共20篇)】相关文章:

上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2023-10-31

《我给妈妈做个菜》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09-01

初中政治工作计划2023-03-31

B Let’s talk说课稿2023-09-01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2-12-06

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52022-12-02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2022-08-22

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性反思2023-01-16

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2022-05-04

《小青石》的教学反思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