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30 08:00:51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合集18篇)由网友“宇宙第一小金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下册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篇1:四年级数学下册《节日礼物》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节日礼物》的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本节课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如:引入新课时,紧扣学习内容,设计有关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的游戏,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为这节课学习作了铺垫。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在学习由远到近看景物时,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从远到近观察黑板模拟这一情境,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课搭建了平台。体现了利用经验学习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强调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本课以观察长方体,桌子上的礼物,黑板,看守人的小屋,进而画出观察到的范围展开教学,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究新知。

3.以观察实践带动思维的发展。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学生的想象力、空间观念、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篇2:四年级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表现在: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观察、猜测、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变化,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接着,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接着,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范围逐渐缩小。整个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想、体验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听和看”的方式介入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课上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在实际应用、拓展延伸环节中安排了判断图片观察位置的练习,例如:“有两个侦察员明明和莉莉,他们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间房子,请你分别标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说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车的平面图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数学中充满了美,我们要深入挖掘数学的美,展现数学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练习中安排的“这是两幅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赏一些优美的风景、名胜图片等,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5、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篇3:数学四年级下册节日礼物说课稿

数学四年级下册节日礼物说课稿

新课开始,我用课件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坐井观天》故事,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的范围也不同,为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由低到高观察物体时,由于内容很抽象,如果让学生去想象,有一定难度。我巧妙的使用三维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将课本上静止的图片做成形象逼真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空间形象的直观经验,丰富了表象,并很快判断观察位置低观察的范围小,观察位置高观察的范围大。

在由远及近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课本中A、B两个观察点,让学生体验观察的范围:位置远----观察范围大,位置近----观察范围小后,我大胆的创设了一个C点,让学生再次感知观察点离小屋越近,观察的范围就越小,这样效果就会很理想。

在解决试一试时,题目要求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这个问题时,我先用课件演示小明站在A点所能看到的范围,这样演示科学规范。为学生画出B点小明的`观察视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拓展练习时,课件展示一组画面,有由低到高的观察顺序,也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本课的课件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图像、声音、文字设计的合理性,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课件中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篇4: 《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和互动学习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节课我所提供的大量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来进行的`。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安排了学生先模仿机灵狗“蹲着看”,再“站起来看”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明白生活中存在着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我还将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相联系,实现了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展现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做到松弛有度,随时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组织教学能力,对开放性教学下如何组织和管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

篇5:《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节日礼物》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郭老师的课清新、自然、朴实、大方,正如她为人处世的方式,给人耳目一新、朴实无华的感觉,整节课让我如沐春风。她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形状,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主要体现在: 一、借助直接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郭老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一个是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仰视”、“平视”、“俯视”等不同角度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另一个是分三步观察教师桌面的物体,说出每次看到的范围,这两个活动充分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范围就不一样,从而总结得出“站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这样的结论,而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来探究课本主题图中小狗贝贝分别站在地上,抬起前脚,站到凳子上,爬上桌子等所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学生对于新知的解决自然水到渠成,无形中就运用了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来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重视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丰富和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要观察物体,就需要展开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而很多达不到学习目标的孩子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观察现实空间的直接经验。例如:在解决“分别站在A点和B点所观察到的房子和树木有何不同,并分别画出观察到的范围”这个问题上,郭老师处理的就很巧妙,她之前在座位的不同位置选两名观察员在前、后两个不同的观察点,说出观察到的同学的范围,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发现从远处看,看到的范围大,从近处看,看到的范围小,从而丰富、发展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然后来解决从画面间接观察物体的问题。这样,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 由于本节课把抽象的数学与有趣的观察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活动,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使得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展他们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另外我对本节课有一些建议: 一、在“分别站在A点和B点所观察到的房子和树木有何不同,并分别画出观察到的范围”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不但看到了房子两边的树,而且还看到房子后边的树,我觉得这个孩子的空间观念很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郭老师应及时作出相应的评价,并顺势引导孩子什么情况下在A点和B点可以看到房子后边的树,什么情况下看不到房子后边的树,可是当时郭老师的回答我记得不太清楚,好象是说“要站在高处看,才能看到”,我觉得这样的回答是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呢? 二、在“帮助小猴子”这个问题上,郭老师问学生“小猴子怎样才能看到墙内地上的桃子?”学生回答说爬到树上,并且通过课件演示也帮助学生看到了小猴站在不同高度的树上观察到的不同范围的桃子,这个是对的,可是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小猴子站在墙头上是否也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墙内地上所有的桃子呢?所以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郭老师可以再附带一句,还可以怎样也能看到墙内的桃子?这样是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灵活多样性呢?

篇6: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节日礼物》通过观察情境中各物体的相对位置这个画面,来判断画面中观察者从高低(或远近)不同的观察位置,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这节课更主要的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次体验,以便获得经验。

一、铺垫中首次体验,获得经验。我在教学的准备铺垫阶段,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中再次体验,丰富经验。探究新知阶段我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标出观察顺序。最后和同学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

三、练习中重新体验,验证经验。练习阶段我让学生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以上让学生多次体验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篇7: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节日礼物》这课是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材力图体现:经历由低到高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由远到近看景物,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看到的图像由小变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实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几个策略:

1.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无论是由低到高还是由远到近观察物体,教学时都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中的亲生体验为学习新课搭建了平台,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为这节课学习作了铺垫,体现了利用经验学习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经验积累。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给学生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亲身体验并参与实际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生动活泼的主动表现之中,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

2.利用三维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课知识很抽象,在学生充分体验并得出结论后,需要学生应用结论进行判断。教学中,我给够了学生独立思考时间,看见他们专注的眼神和想问题的样子,看见学生举手的人数由少到多,能感受到学生的思考过程,这也为后来的四人小组合作或全班交流打好了基础。在交流时,大家判断得对不对,不是由老师和同学通过单纯得想象推理得出,而是由三维课件模拟现场情境,让学生验证观察点和图片的对应关系,从而巩固我们得出的结论。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画房子后能看见树的范围,对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老师怎么讲,都不如利用课件演示形象。这样,老师安静了,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活跃了,课堂也更生动,有效。

篇8: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

(1)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和互动学习为情景,提供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丰富课堂教学中。

语文知识相联系,实现了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展现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我展示了拍照“神六”的情境课件,一方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并亲历“观察物体”这个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中,过度语言衔接不自然。

(2)请小组合作观察物体比较单一,而且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成员把物体自己拿在手中,其他组员没有看清楚。并且观察前,没有提出要求,学生做的也盲目。

(3)引入课题比较晚,应该在看完故事就直接出示课题。

(4)出示《题西林壁》中,古诗不用翻译,直接导入。

(5)如果在课堂中出现在错误,处理问题一定要有技巧性。

通过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人是在不断锻炼中积累经验,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学,没有做不到的。

篇9: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运算定理和简便运算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中包含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简便计算等。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首先应考虑到,这是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应用计算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本人注重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探讨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索空间,体现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谨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够理想,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过少,原因可能是这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同时练习留出的时间也不多。教学就是这样,有成功也有失误,让我们经常加以反思,保持优势的教学方式,放弃失败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尽善尽美。

篇10: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篇11: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1、用计算器计算是这堂课的重点,但不是难点。计算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它已融入了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或使用过计算器,所以我把一些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教学环节省去,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的用法。设计这四个层次题目的价值何在?

为什么要用计算器?或者说什么时候才用计算器?遇到大数目的计算才用计算器来帮助,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

要真正用好计算器,首先要熟悉你的计算器,它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像第⑥题,聪明型的计算器,可以直接输入;傻瓜型的计算器,最好要学会用“M+”和“MR”这两个键。

另外提醒学生计算器并不能保证计算一定正确,正确计算的前提是要正确地输入数字。

2、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3、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节课可以说是作了有效的尝试,但在介绍数史资料时还可挖得再深一些。

4、在计算的过程中,若能加以估算的指导,就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器操作的正确性,反馈时的实效也会大大提高;

篇12: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的卢昭,她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她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她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她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篇1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一、《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二、《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好的数学教育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因此,结合方向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映,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上下来这节课之后,我认为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方向的认识都表现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习得,我只是起了引路人的作用,我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中进行观察、实践、猜测、想象、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方向和物体的空间位置。

2、这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我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但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如果在判断方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掌握,并且能融会贯通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寻找题目的特点。

(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

例如:25、36,把36写成4×9。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

(2)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

例如:202×32,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2+2×32,使计算简便。

(3)寻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

例如:126×5+5×74,发现126+74=200,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计算简便。

例如:357-64-57,发现357和57,都有一个57,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计算简便。

二、巧妙运用简便计算。

简便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用整数来参与计算,达到使计算化难为易的目的。题目的简便计算是千变万化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看懂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简便计算。

例如:28×25的计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三、注重题目的对比。

有些学生对于简便计算,你出10题,他做下来可能是题题错。学生很难掌握简便计算的一个原因就是将题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该题该用哪种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类似题目间的对比。

例如:(25×20)×4与(25+20)×4的比较,前者是运用乘法结合律,后者是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较,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后者是拆102,把102拆成100+2。

总之,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探究方法,才能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和超越。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教学时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学时以学生多参与为主。通过画线段图、表格图、实物演示等活动方式,尽力让学生感知小数的意义。与此同时回顾以前学过的小数知识用对比方法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小数读写法以及生活中的小数。这样学生不仅增添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学得更有趣味

二、对待学生的作业管理要严,练习到位。《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单元知识,以学生理解为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计数单位”、“单位间进率”、“名数互化”等知识。但是,少数学生心口不一,嘴上说的与写的不一样;还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一看认为好做,谁知待作业完成后漏洞百出,不是小数点位置不对,就是不用“0”站空位。所以在批改作业时要全面、认真、有耐心,采用激励的措施鼓励学生正确、准确地完成作业,对于错的作业纠正过来,举一反三,多练几遍。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掌握知识更牢固了,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了。实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三角形》教学反思

近日教学了四年级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认为有很多知识点位可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我在组织学生探究前充分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初上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了三组探究材料6、7、8,4、5、9,3、6、10。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三组材料分别摆成一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出均能摆成三角形,课堂上我通过巡视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出现了差异,他们在操作时是将每相邻的两根小棒的端点靠在一起,而不是将两个端点重叠在一起,这样由于这些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当而造成了探究结果的不同,借此机会我适时的教育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们要重视对科学的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个班上这节内容时,在探究活动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用小棒摆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请了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学生达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识,再分组进行探究,效果较好。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1、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一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才可能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篇14: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篇15: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运算定理和简便运算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中包含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简便计算等。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首先应考虑到,这是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应用计算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本人注重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探讨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索空间,体现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谨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够理想,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过少,原因可能是这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同时练习留出的时间也不多。教学就是这样,有成功也有失误,让我们经常加以反思,保持优势的教学方式,放弃失败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尽善尽美。初中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初二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6: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不管在课前的谈话引入还是新授时的引导学生走进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以及巩固运用时所选择的三个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

篇17: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小数点移动;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原数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单位名称之间的转换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扩大”的规律,去总结“缩小”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环扣一环的探究过程。

以往,学生即便掌握了规律,在做具体的这类题目时错误仍然很多,如何能让学生掌握这一规律呢?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两个方法:

1、从网上找了2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规律:小数点,真奇妙,向左移动就缩小,向右移动就扩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数点,跳跳跳,几个圈圈跳几跳。

2、强化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小数点的移动过程写出来。

教学中,我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我在教学中要改进的。

篇18: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人教版第八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及大小比较后学习的。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单位改写、小数乘除法计算打下坚实基础,是学习小数相关知识必不可少的知识点。具体反思如下:

一、优点:

1、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能紧紧围绕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实现“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简单计算”的目标。

2、导课新颖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结合我班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较低的现状,在学习新知时,我采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变变变”游戏来引入课题,再设计了《西游记》中的故事来提供学习新知的情境,学生乐于学习探究。

二、不足

1、教学目标的设计较空洞,操作性不强

如“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体验到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乐趣”,这个目标大而空洞,不是这一节课的教学能实现的,而且在每一节课都渗透这个目标,可以不用具体设计。目标的设计不要空,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2、知识运用太突然,没有充分作好铺垫

学习完规律以后,直接过渡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学生有点无所适从。应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规律,从而理解“如果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如果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然后再运用规律进行运算,学生运用规律就比较顺利。

礼物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说课稿

秒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量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四年级下册数学《节日礼物》教学反思(合集18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教学论文2022-11-04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说课稿2022-05-06

人教版三年级认识方向教学设计2023-07-11

四年级美术下册《春节到》的教学反思2023-07-15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2023-04-28

《找规律》教学反思2023-04-02

一分钟 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下册)2022-05-03

小数乘除法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2024-01-15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六一发言稿2023-02-15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天平游戏》的教学反思2024-04-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