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精选17篇)由网友“一不小心掉下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浙江金华市磐安县 尖山镇中 陈永平“嗬,这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真是意想不到!没想到新课程熏染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么强,想象力那么丰富,不可小看他们……”一旦我回味起那堂课,耳边止不住地响起我当时赞叹的话。那堂课我虽没有完成预设目标,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出乎我的意料,令我惊喜、喟叹!
那是的第一堂课――1.1探索勾股定理(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我很担心学生对这节内容缺乏直观认识,生怕学生第一节课就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我精心地设计了教学方案,一遍又遍地温习本堂课的两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勾股定理的来历,为学生提供合情推理的意识,让学生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第二环节巩固勾股定理,为激发兴趣,让学生富有激情地应用勾股定理,设计了精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实例,制作了多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大小相同、不同的正方形,并把课堂移到了多媒体教室……。
第一环节按照预设学生积极地探索着:
1、数格子
观察图1-1
正方形A中含有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是_____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B中含有_____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是_____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C中含有_____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是_____个单位面积。
观察图1-2,
正方形A,B,C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
正方形A,B,C的面积各是多少?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再观察图1-3、图1-4
2、议一议
(1)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学生经历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很快发现了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拼图验证
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下图形,通过讨论学生很快验证了勾股定理:
由面积计算可得
展开得
化间得
我正准备过度到第二环节时……。“老师,把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翻转一下,也可验证勾股定理。”一个学生一边说,一边已走上讲台。这是平时被我养成的一个“坏习惯”,在学习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未经老师同意就可上讲台表演。这个学生是班里的“大炮”,直性子,头脑灵活,反映速度敏捷,他叫张挺挺。他拿着手中拼成的图形先展示给全班学生,并哧哧哧地在黑板上画出了下列图形,写上了验证过程。
由面积计算可得
展开得
化简得
他那娴熟的技巧我不禁暗暗叫绝,一阵掌声响起,得到了大家称赞。
“还可以这样拼。”数学课代表张慧慧那清脆的声音在教室想起,她性格有点犟,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我班数学成绩之所以不错,也有她的一份功劳。我本想不叫她,但想到她平时每堂课都非要表现一回(班内学生积极发言离不开她的带头作用),否则心理就不舒坦的样子。为不影响她第一堂课的积极性,于是,我还是请她上来。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就可以验证,一边说一边已画出了图形,并写上了验证过程:
由面积计算可得
展开得
化简得
展示后兴奋地说:“这是美国总统的拼证法。”一句话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乱说,她乱说”,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表示不信。“不!这是我在网上学到的,昨天晚上我为了把今天的数学课学好,先预习了课本,后又查了电脑,刚才老师拼的图是古代一位印度人的拼证法,张挺挺拼的图实际上是我国古代赵爽的拼证法”她又委屈又自豪地说。
听到慧慧同学如此肯定的语句,同学们惊讶了,但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还是半信半疑,当我点头肯定她的说法时,张挺挺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是赵爽!”当时的他那兴奋的情景真是无法想象,全体同学那热烈的掌声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响着。我心中暗喜:一位刚进入初二的`学生竟知道了这么许多,有这样的钻研精神,真令人赞赏、敬佩。
此时,时间已过去了一大半,可班内这阵势,这气氛,真使我无法转向第二个环节。我猛然想起,这不就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吗?这种生成的机遇若不抓住,何等的可惜。于是,我顺水推舟:“还有别的拼法吗?”
平时言语不多的胡碧莹上来了。她一口气流利地叙述了以下过程:
把图甲中的4个直角三角形移位,成为图乙。因为图甲与图乙两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所以:
甲正方形的面积
乙正方形的面积
∴
甲 乙
她展示后,把眼睛的视线投向了张慧慧,意思是说,这又是古代什么人拼的?张慧慧没有回答上来。我告诉她说:这是我国西周开国时期的“商高”发现的。此时,同学们大声地喊出:“胡碧莹是商高”!喜悦的胡碧莹带者对老师敬佩的笑容回到了座位。
顽皮的张汉阳、张刚彪同时走上了讲台,又引发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他们不约而同地模仿胡碧莹方法,将张挺挺拼成的图作了如下移位:
用同样的方法验证了勾股定理。
同学们还在热烈的探索着,不知谁叫了一声“下课了”!我看了一下手表,已超过2分多钟了……
于是,我赶紧“急刹车”,鼓励一番后说:“人类对勾股定理的发现,少说也有5000多年,到目前为止已有400多种验证方法,我们本节课探索的只是几种方法,而我国是发现勾股定理最早的国家之一。”
啊!“勾股定理”真有趣!我国的古人真棒!随着一声声喜悦的赞叹声转向了下一堂课。
教学反思
这的确是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我原本准备先探索、验证勾股定理,接着巩固应用,时间分配各一半。谁知学生却发现了这么许多验证勾股定理的拼证法,让我实在始料不及,现在回忆起来庆幸当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围绕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展开探究。本案例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生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给了我和学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1、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了相应的变动”。本案例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针对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学生表现出来的探究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知识掌握根深蒂固,而且拼图和验证的模型比老师预先设计的更有创造性,更能充分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以及发现之后的快感和乐趣。
2、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且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收知识的。”本案例从开头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究勾股定理,再利用学生自己通过拼图发现验证勾股定理,处处体现数学之美,每时每刻将学生吸引在课堂探究之中,心情激奋,兴趣浓厚。
3、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往的学生常常是一种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很少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见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的一切被老师占有,成了教学活动的控制者。而本案例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关注的是在课堂上学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和感受了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
4、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在生成性的课堂中,学生不少的创新思维常常使教师意想不到,虽然这些竟想不到的问题,有时不一定是最优的,但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最有效的,最具有针对性的,而对教师而言,要圆满解答好这些问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是一次很好的挑战,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在素质提升工程中刻苦学习。
5、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具有专制性,是在教学过程之前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的传递过程。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要把功夫花在课前,课堂上一般很省心,不会出现什么闪失,很多教师怕学生的提问打乱了自己的教学方寸,耽误了教学进程,总是尽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压制在预先设计好的框架内,追求一种表面的默契,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上,即使是教师有时问一问学生:还有别的想法和意见吗?也基本上是一种点缀性的设问,其实内心却是不情愿出现什么意外,殊不知,这种一味保全教学环节完整的做法,丧失的却是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的发挥,如果深层次地想一想,我们在课堂上究竟是立足于教会学生什么,还是立足于学生会学?本案例只要有心人去细心领会,就明白了在新课程理念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把握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3月
篇2:勾股定理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摸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会造成机械的学习知识,形成懒惰、空洞的学习态度,形成数学的呆子,就像有的大学毕业生都不知道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因此,《新课标》要求老师一定要改变角色,变主角为配角,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把学生想到的,想说的想法和认识都让他们尽情地表达,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与引导,这样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而且能充分发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与日剧增。上这节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可上网查,也可查阅报刊、书籍),提前两三天由几位学生汇总(教师可适当指导)。这样可使学生在上这节课前就对勾股定理历史背景有全面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学习勾股定理是非常必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及归类总结能力。
反思之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的。现在的数学教学到处充斥着过量的、重复的题目训练。我认为真正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首先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关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积思考,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进行积极的联想(数形结合)以及学生能否有条理的表达活动过程和所获得的结论等;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拼图过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拼得的正方形验证勾股定理。二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性及其实际应用。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现在往往是学生知道了勾股定理而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我们在学生了解勾股定理以后可以出一个类似于《九章算术》中的应用题: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棵水草,它高出水面3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与水面平齐,已知水草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分米,问这里的水深是多少?
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关注知识的形成同时,更加关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起到学有所用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这一点上在新课标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反思之三:多媒体的重要辅助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充分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应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面积计算来猜想勾股定理或是通过面积割补来验证勾股定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很清楚,教者可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其过程不仅使知识的形成更加的直观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之四:转变教学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两种评价的方式。一种是以他人评价为基础的,另一种是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每个人素质生成都经历着这两种评价方式的发展过程,经历着一个从学会评价他人到学会评价自己的发展过程。实施他人评价,完善素质发展的他人监控机制很有必要。每个人都要以他人为镜,从他人这面镜子中照见自我。但发展的成熟、素质的完善主要建立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是以素质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为标志的。因此要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合适的评价。如以学生的课前知识准备是一种态度的评价,上课的拼图能力是一种动手能力的评价,对所结论的分析是对猜想能力的一种评价,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是转化能力的一种评价等等。
篇3: 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之后,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一些老师在说,现在低年级的数学是越来越难,紧接着一句就是――某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连什么什么都不会。确实,有些同学在某些知识领域真的不太开窍,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在那些不太优秀的孩子身上找到属于他的钻石。
一年级有个小女孩,是一个比较让我伤脑筋的孩子,连简单的加法也是十题有九题是错的,所以每次作业,别人一遍就够了,她总是要订正很多次,当然,每次上课,她也总是把头低着,似乎怕被我看见,就算有时候我让她回答问题,她的声音除了身边的我,几乎没有谁可以听见,很没有自信。一年级下半学期,我们开始认识人民币,第一堂课下来,我就发现了很多问题,很多孩子都搞不清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所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就先讲了一边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在黑板上写了几道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纸上做。一会儿工夫,几个孩子已经高高的举起了小手,表示作业已经完成,我扫视过去,眼睛在一个角落里停留,那里有一只从未主动举过的小手,今天高高的举着,似乎有着重未有过的自信。小女孩?怎么会是她呢?带着满腹的疑惑,我几步走到她的面前。“你做好了?”我问。“是的。”声音还是有点怯生生的,但是今天好象带了少许的自信。我拿起她的作业本一看――全对了!“是你自己做的吗?”我脱口而出。(话一出口,马上又有点后悔)“恩,是我自己做的。”声音明显变轻了。我想我的话让她有点害怕了,于是,我就放柔语调,轻声问了一句:“那你能告诉老师,这一题为什么是这样的吗?”听她娓娓道来,我心中的疑团渐渐不复存在了,慢慢被欣喜所替代。
以后几堂课,我发现那只小手越来越自信的举起,那充满自信的甜美微笑,在这个让我伤脑筋的孩子脸上不时浮现。
从这个孩子的变化里,我觉得作为我们老师,或者作为我们家长,不要老是抱怨孩子这个不会,那个不懂,总是想让孩子们沿着我们所设想的道路前进,从未去考虑他们是否喜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社会就好象是一台复杂的机器,它有许许多多的零件组成,谁又可以说一颗螺丝的不重要呢。就像我们班的小女孩,她不会简单的计算,但是她可以把人民币的换算弄得很清楚,这难道不值得我惊喜吗?学生之间的天赋潜能和生长环境总有一定的差异,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必然表现出个性特点来。在学校里,“老实听话”的学生常常受到老师的`欢迎,而淘气、顽皮的甚至“无法无天”、“犟头倔脑”的学生,则让一些老师无可奈何。这些“调皮大王”常常是创造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对新事物十分好奇,思维十分活跃,常常因“奇特”的想法而做出“越轨”的行为。由于他们的“创造性”不易被发现,在学校统一要求下,只能机械地适应教学。“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因各门功课不及格,被老师骂为“不折不扣的糊涂虫”;爱因斯坦这位作出划时代贡献的物理学家,在学校里,一直受师生冷落,没有谁能发现他的奇才。因此,教师应辩证地看待学生行为上的差异,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精心培养。
在班级工作中,我们既要全面培养学生,让学生达到合格标准,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定管理制度时,不可“铁板”一块,要留有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供环境。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会和不会之间不会绝对的独立,很多惊喜会在不经意间被发掘。
篇4: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诠释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反思的意义,说明了观察、动手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管见,献芹献曝,若益于同仁点滴,则至为欣悦。
一、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智慧产生的条件之一,是经验总结的起点。“镜子中的数学”这节课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建构镜面对称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巧拼蜻蜓
学生在拼出一只完整的蜻蜓的过程中经历了动手猜测、常识的过程。在拼蜻蜓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一开始是充满信心的,拿到蜻蜓便开始拼,神情分明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几次尝试失败之后,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到镜子上来。这个活动的价值有两点:(1)让学生获得了这样的印象:通常情况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形状如果不允许翻转,那么,一个不是另一个的镜像,而这个概念是不容易获得的;(2)为下面的镜面对称指示思考方向,可以用轴对称的经验学习镜面对称,事实上,镜面对称是轴对称向空间的推广,在平面上表示没有区别。
三、照镜子
照镜子是让学生有目的地感受“我”和镜子中的“我”的区别。学生在活动中,尝试着发现“我”和镜子中的“我”的`不同点。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在老师和同伴的互助影响和帮助下,初步认识镜子中的“我”与“我”自己是相反的,这种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建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为下面的模拟照镜子活动打下基础。
四、模拟照镜子
这个活动很精彩。抓住了镜面对成教学的要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经验又没有上升到理性,这种模拟表演恰好是对刚才照镜子的印象的呼出。这个环节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我设计这个环节是用了心的:将这个活动分成3个递进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从整体上解决“我”和“我”的像刚好相反的特点,因为学生有照镜子的经验和人控制自己肢体的本能,这种身体的镜像表演不难做好。第二层次两个同学照镜子让学生感受到了空间中的对称关系与平面上的轴对称关系的相同特点:对称点到对称平面或者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三层次活动加了一面小旗这个道具,并且让学生重点关注小旗照镜子,关注小旗和像的对称关系。这个难度明显增大,因为前者是自己的肢体动作,而小旗不是身体的一部分,需要学生更多地注意和观察想象,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
总之,教学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篇5: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探索
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探索
教学目的决定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与一定的`教学模式相联系.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加深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把握其基本环节,做好相关的组织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 者:李相敏 作者单位: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066311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商务英语 案例教学 探索与实践篇6:初中数学课教学案例分析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o的和是540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o。结果得540o。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o,结果得540o。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o加上360o,结果得540o。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o,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o。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o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o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o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o的和。
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o。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1)七边形内角和( )
(2)九边形内角和( )
(3)十边形内角和( )
2、抢答:(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o,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o ,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o,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
(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六、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
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归纳结论,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
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篇7:初中数学课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背景,又有故事发展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一个是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教学设计不宜于交流,教学案例适宜于交流。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或理性思考)。
4、教学案例的特点是: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数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学困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情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外显的和内隐的)活动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要把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反映的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写清楚,或者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情况写清楚,或者把个别学生独立学习的典型行为写清楚。不能把“任务”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任务”的完成过程,说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学困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六方面选择主题:
(1)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2)体现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教学的成功经验;
(4)体现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方法;
(5)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6)体现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和评价,以及怎样帮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等。
上述诸方面是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和倡导的,有些方面传统教学中虽有涉及,但经验不多,而有些是全新的,需要实践中探索、积累,更需要案例。
篇8:初中数学课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篇9: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探索
【摘要】
案例教学应符合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因而在会计教学中受到欢迎,然而,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
会计案例 案例教学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应符合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因而在会计教学中受到欢迎。由于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目前案例教学已经在全国高等学校各个学科中的教学环节中广为采纳。但是,如何加深对案例教学特点、理念和优势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地树立案例教学的态度,则是近年来案例教学方面值得关注的不足。
一、目前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强生动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教学案例资源不足成为教学的软肋。具体表现在:案例库资源数量不足和例库资源质量欠缺。
教师的案例教学素养在比较缺乏的情况下,院校的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水平低下也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各高职院校会计案例选材上都不一样,在教学内容上多数教师是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授课,教师在实际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造成了案例教学没有系统,内容交叉重复等状况。
不太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准备。最为典型的是教师在上一次提前告知的案例,教师没有特别点明准备的思路和方向,学生也只是泛泛的大致了解而没有深入全面的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浮于表面,这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教学效率低下的基调。
我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习惯还停留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方式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无视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无论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多么熟练,无论其讲解得如何清楚,事实是并没有拓展学生对于教材以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这正是大学教学中的精髓所在。这些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作用、规范程序及关键点等各方面的内容都缺乏认识和认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在课堂上实际开展案例教学,也缺乏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深思和讨论的能力,容易导致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教师难以驾驭课堂等诸多不足,则案例教学的期望目标难以实现。
2.没有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在教学整体规划中不重视,在课程体系的制定和计划中,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把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案例教学策略结合起来考虑。这就导致了案例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判断(偏好)而不是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如哪些章节内容应以案例教学为主,哪些章节内容中案例教学应占一部分的比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等等都缺乏必要的原则上的规范和准备。同时,也缺乏案例教学实绩与教师评估制度。基本没有激励机制。
二、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毫无疑问,没有出色的案例教学能力,也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并且确定案例有讲授型案例和讨论型案例两种中的那种。分配好两种案例的结构比。
讲授型案例其特点是,由教师引导案例浅析浅析过程,学生参与讨论,案例讨论的结果通常与教师所认为的最佳结论基本一致或相接近。
讨论型案例其特点是,强调案例浅析浅析的过程和策略,而不是浅析浅析结论。其理由是管理不足(包括许多财务会计不足)没有标准答案,对某一不足的处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因此案例浅析浅析也很少有标准答案。进行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去寻找标准答案,而是强调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各种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积极参与集体讨论,从案例浅析浅析过程而不是浅析浅析结果,去吸取经验和新知识,提高浅析浅析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
2.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注重案例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在整个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只有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环境间的深刻关系。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设计中,首先,在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方面,安排的会计案例教学进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从时间和内容上保持一致。其次,应当科学辩证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方面,在进行案例浅析浅析之前,先应当把相关的知识体系梳理清楚,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层次和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在组织案例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而在最后总结评价阶段又应适当的回归到课本的理论知识体系中来。
3.做好课堂组织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
以学生的探讨获取知识很可能费时过多,若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就容易盲目。案例教学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财会案例教学应该按照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一方面应根据会计案例反映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的复杂程度,结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合理确定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安排的会计案例教学进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从时间和内容上应保持一致。案例内容与会计专业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既要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互相推动、相互协调,但不能重复,甚至可以在教学大纲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哪些内容该讲,在什么课程里讲,用以规范案例教学,提高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注重案例的实用性、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借鉴性,精心设计会计案例。第三方面在设计会计案例时,也不应完全照搬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可以虚构一些情节和做法,并根据需要设计一些不足,使案例具有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开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案例和教学策略一般常用的案例有三种。
(1)发散式案例案例中采用发散性不足对学生进行提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方式的研究,其思维角度有:
①给出案例:公司进行证券投资。
②引导学生浅析浅析:投资所需资金的准备,根据投资决策,选择投资市场。
③启发深思: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核算上的差异。
④ 学生讨论:限定条件让学生讨论。
如: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下,股票(成本)、公司债券(成本)和相关费用的确定。
x公司购入Y公司发行的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10000张,每张面值100元,买价为104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4元),另支付经纪人佣金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x公司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一Y公司债券(成本) 1000000投资收益 2000应收利息40000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1042000M公司12月13日购人N公司的股票30万股,每股买价27元(其中包括已宣告而未发放的股利2元),另外支付手续费及印花税32000元,全部款项从M公司在该证券公司开设的存款户中支付。M公司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一N公司股票(成本) 7500000应收股利 600000投资收益 32000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8132000实际收到股利时记:
借: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600000贷:应收股利 600000⑤教师概括与总结。
在此案例中还应向学生区分“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一N公司股票(成本)”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一Y公司债券(成本)”在核算上的不同点,同时要求区分购买市场,债券买价为104 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4元),每股买价27元(其中包括已宣告而未发放的股利2元)这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诸如此类不足使学生思维向各个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灵活、全面,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讲授证券相关内容时,我们采用了模拟证券操作法。首先由教师搜集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告及公告,以供学生进行查阅、浅析浅析,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浅析浅析资料并选股,然后递交选股报告,报告中需详细说明选股理由,尤其需要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进行详细的浅析浅析,教师结合学生的选股报告进行点评。同时举行各种诸如公司的“财务包装”、会计监督、企业内部制约、公司利润分配等专题讨论,由教师主持,学生轮流发言。教师还规定学生不能频繁换股,换股时需递交换股报告,详细说明换股理由,如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公司预亏等。然后再以期末某一天的收盘价为准,计算学生的“成绩”。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选股报告及“收益”综合给出成绩。
(2)变换式案例通过增减不足的限制因素和条件,或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使学生根据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浅析浅析解答不足。该类案例为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学会随不足的条件,灵活的解答不足,创造条件。
如:E公司201月7日购入F公司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0% ,债券面值1000元,公司按1040元的价格购入100张,该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假设M公司按年计算利息,M公司购入债券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一Y企业债券(成本) 100 000― ― 一Y 企业债券(利息调整) 4 000贷:银行存款 104 000E公司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计算如下:
①计算实际利率。由于是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债券投资成本应该为债券到期应收取本金与应收利息的贴现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债券投资成本=债券到期应收取本金的贴现值十债券应收利息的贴现值②计算各期摊余成本和利息收入。E公司各期摊余成本和利息收入如下表。
③ 编制会计分录。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应收利息和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原理相同,现以E公司年l2月31日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Y企业债券(应计利息) 10000贷:投资收益――一债券投资收益7898.8持有至到期投资― ― Y企业债券(利息调整) 2101.2演变案例:E公司2007年1月7 Et购入F公司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0% ,债券面值1000元,公司按990元的价格购人100张,该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演变案例:E公司2007年1月7日购入F公司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0% ,债券面值1000元,公司按990元的价格购人100张,该债券到期还本,浅析浅析付息。
通过原案例浅析浅析深思,演变案例的再深思,最好让学生归纳解题的技巧:第一,购入价格与债券面值的关系。第二,付息方式。
这样,增强了学生在不同情况下解决不足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解题的技巧。
这些模拟情境教学法,创造了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主动参加各种情境学习,通过反复练习,从而逐步形成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策略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都得到发展,这跟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对于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账务处理,往往均有其相同和区别之处,学生常常容易混淆,以案例对比的方式则可以给学生加深印象,理清思维,避开账务处理中的混乱现象。
(3)对比案例例如:万友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1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分别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折旧额。
两种折旧策略相同之处:一是两种策略均为固定资产折旧策略中的加速折IEt法。
二是两种折旧策略五年内累计折旧总和相等,均为96000元.。
两种折旧策略不同之处:一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固定,而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不固定,呈逐年递减。二是两种策略各年折旧额不等,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加速更快。
总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列举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深思、浅析浅析、选择、领悟去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章制度和各有关专业方面的实际资料。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任课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应当积极的去了解学生的评价、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教材的适应性等等,从而为后续改善提供参考;最后,根据不断跟进了解到的情况,经教研室讨论,修订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案中与案例教学有关的内容,从而可以更好、更规范的指导后续的案例教学活动。
将案例教学实绩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在对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的规则中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并与教师的工资和晋升挂钩,由此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推进。所以,引入案例教学就需要对与教师业绩相关的一些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使案例教学制度与其它制度协调,以保证能有足够的持续的激励机制。
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人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推动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四、结束语
学生技能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出来的,决不是通过概念推演和知识演绎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实践的操练亲身体会出来。对教师与在校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显然是最为可行、最具效率的“社会实践”。
因为,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
[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探索]
篇10:第一堂数学课教学反思教育论文
第一堂数学课教学反思教育论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引领一年级学生走进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想,应该从孩子们接触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堂数学课开始,用心地为孩子们翻开这精彩的第一页。于是,我把各种教学常规、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精心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和大家一起共享。
环节一:我和数学书交朋友
1、认一认数学书。(片段摘要)师:小朋友,这一节是数学课,那你认识数学书吗?
师:(拿数学书演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数学书的封面上都有些什么呢?他们在干什么?(生自由说,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你能找到“数学”两个字吗?谁会指着读一读?你还认识封面上的哪些字呢?(师可带领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如:一年级,上册等等。)
反思: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通过三年的幼儿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在孩子们的思想中对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的区分并不清楚,也从未接触过具体的课本,于是,在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堂数学课上,指导他们来认一认数学书是很有必要的。实践也证明,通过此环节的设计,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很难发现学生有拿错数学课本的现象。
2、闻一闻数学书。我一直保留着一个习惯,不,应该是一种癖好,就是一拿到新书,就会不自觉地随手一翻,然后用鼻子靠近书页,去闻一闻新书所特有的那种浓浓的油墨香味。细细想来,这个癖好是从何而起?记忆最深处,还是和这群学生一样大时,跟几个同龄人背着一大包新书聚在一起,用隔年的年历纸小心翼翼地包书,期间,就会不时闻到一缕缕幽幽的油墨香味,渐渐地,便记住并喜欢上了这种独特的味道。无独有偶,跟同事或朋友谈起这个话题,他们竟然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于是,我坚信,让学生来闻一闻新书的味道是学习的开始,让他们在这种浓浓的油墨香味中感受到要学习新知的美好憧憬,并教育学生要爱惜书本,等把这本书都学完了,再让他们来问闻闻它的味道。
3、翻一翻数学书。翻书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认识页码,还要准确地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一年级的小朋友基本上都会熟练地从1数到100,也会比较一些数字的大小。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一个翻书的小游戏“比谁找得快”。
(片段摘要)
师: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8页。
师:你是怎样找到第8页的?
生1:我是一页一页翻过去的。
生2:因为第8页在很前面,我就先翻一点点,看看是不是,我翻到的是第10页,第8页在前面,我就再往前翻过一页。
师:你真会动脑筋,想的方法很好,鼓掌表扬。小朋友们,看来翻书也有很大的学问呢。 接着,我有连续地变换着方式来让学生找页数。
-反思:备课时,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翻书,认识页码,知道数字的大小,也便于自己能更好地熟悉和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学生的实际反应太让我惊讶了,原来他们已经对数字有把如此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具体的操作中有部分同学已经有了估计的意识,对于具体的数字页码,他们没有一页一页地去翻,而是会用“先翻过一些,再比较”的方法来快速找到教师所要求的页码,这是一条捷径,这条捷径就是学生对于认识数字的已有经验,也是教师进行再次教学的一个起点,教师若摸不清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也就找不到再次教学时的这个关键起点,更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生长点,那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必将多走重复路、冤枉路。
环节二:我的“新家”在哪里?
1、认一认教室。师: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在哪个班吗?
让学生排好队依次来认一认教室的班牌,然后说给老师和同桌听一听、问一问,你是怎样记住教室班牌的?
(开学初,经常有学生会走错教室,此设计旨在让学生认清并记住自己的班级所在地。)
师:小朋友,这个教室就是你们在学校里的“新家”,看一看,我们的“新家”布置得怎样?你会按着前后左右的顺序来说一说吗?(鼓励并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叙述)
2、找一找位置。教师先介绍教室课桌的摆放,告诉学生什么叫“一排”,什么叫“一组”,然后举例:×××坐在第3排,×××坐在第2组第5个。让学生学着说说自己的位置。
变换方式: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来猜一猜。
3、数一数人数。让学生来了解班级成员的情况,数一数班级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男孩有几个?女孩有几个?男孩多还是女孩多?加上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并喜欢自己的教室,熟悉身边的同学、老师,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篇11:法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法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在法学教学方法改革中,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案例教学法如何组织,有哪些模式,实施中应遵循什么原则便是作者探讨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法学;案例教学;组织过程;实施原则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强调在高校法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共识,本文就对案例教学的有关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与同行交流。
一、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及缺陷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共同活动的`方法。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正确选用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单向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师讲授某种专门理论知识而展开。教师对教学进程能给予较好的控制,能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法律概念、原理以及现行的法律条文。特别是由于法律规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内容以及教材也就具有了较好的稳定性,教师准备一门课程几年内都可以保持基本结构上的稳定性,有利于教师熟练地系统地传授法律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象我国这种属于成文法体系的国家中的确有其特定意义,也是其优点所在。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法律的应用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其固有的缺陷。由于课程设计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强调按计划进行,讲求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因而教师囿于规范化教学的要求,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尽管教学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可实践中往往偏离这一原则,忽视了知识如何运用环节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重教学内容、轻教学方法的倾向,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倾向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学过程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控制者。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很少甚至完全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讲―听―记”模式,教师讲授时津津乐道,可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很难有效地开展。久而久之,教与学自然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私学”现象严重,使得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传统教学方法显露出许多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亟需进行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应进一步倡导以启发式代替灌输式,在功能上实现由教给学生法律知识向教会学生应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方向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应用性等。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二、案例教学法有别于判例教学
为了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的可操作
[1] [2]
篇12:管理沟通案例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管理沟通案例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1管理沟通案例教学流程模型的构建
管理沟通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实用性强、操作性强、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影响力较大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沟通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模型,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实践教学,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授课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习的效果。课程中运用了情景模拟、实战演练、角色扮演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教学环节是案例教学。管理沟通案例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案例导入,教师把案例中的问题导入到课堂中。
第二,结合案例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问题。
第三,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公开讨论,教师把握控制整个讨论环节。
第四,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总结。
第五,布置学生撰写案例报告。
2课程案例教学的特点
2.1实践性特点
管理沟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从教学目标看,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沟通方法,解决突发事件,化解危机;
二是从课堂内容设计上看,实践教学占该课程总学时的60%以上;
三是从教学模式上,主要是实战演练、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案例分析等。
“实践教学模式”的采用,通过模拟管理环境、课堂分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阐述个人观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艺术性特点
管理沟通课程的艺术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讲:
一是课程类型的艺术性。
二是管理沟通工作的艺术性。作为管理类课程,它具有跨学科、跨专业性特点,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同时,管理沟通的工作对象包括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的因素,并不完全服从于自然规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一定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比如口头沟通的技巧、倾听的技巧及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等。
2.3互动性特点
管理沟通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互动性。管理沟通课程包括沟通、管理沟通、组织沟通、人际沟通等。其中“人际沟通”是开展管理沟通课程的重要前提。管理沟通课程的授课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前提。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授课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备课。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授课教师备课情况。教师在授课前不仅要备课充分,还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个体的专业背景、价值取向、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等,为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做准备。
二是学生在学习前充分了解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及方法。
2.4适用性特点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有其适用的范围。管理类的课程并不都适用于案例教学,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对于简单的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更直接、更简单、更有效。案例教学更适用于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单凭课堂讲授的方法不易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借助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通过生动的案例介绍,把要知识嵌入到情境中去,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案例,有利于学生沟通、交流、分享、成长,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3课程案例教学的难点
3.1教学素材匮乏
目前,案例教学已经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广泛应用,但是管理沟通课程在案例素材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案例素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沟通课程的开设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培养高等商业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作为近几年开设的新课程,尚没有统一编写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教案,在案例的选择上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往往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受个人精力和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局限,所选或设计的案例往往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3.2课堂组织困难
案例教学的主要授课环节是组织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对案例的熟悉和了解,加深对管理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分享的学习精神可以培养学生钻研、思考、逻辑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案例课堂教学班级以30人左右为宜,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7~8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整理、汇总讨论结果。管理沟通课程是本科类的专业选修课,通常是大班上课,这种模式一般在90人左右,不利于进行分组教学,给学生课程讨论造成一定的难度。
3.3对教师的管理组织能力要求较高
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要进行案例导入,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和控制,纠正偏差,归纳总结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完整、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知识,精通管理案例;
二是要求教师具备超强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驾驭课堂局面的能力等;
三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不出现“冷场”的局面,也要恰当掌控课堂活跃的尺度,不出现讨论过分热烈、“刹不住车”的局面。
4提高课程案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4.1恰当选取案例
案例选取要具备几个原则:
一是要体现前瞻性。案例教学是管理沟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案例题材的选取不仅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来选取。过时、陈旧的案例,不具有时代性,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
二是要体现启发性。要选学生感兴趣的、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
三是要体现适应性。案例的选取是为实现培养目的而服务的,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编排要和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相一致,紧扣培养目标。
4.2科学培训教师
案例教学实施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培养高素质的授课教师,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方式的认可度,掌握案例教学的技巧性,培养教师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培训的方法:
一是通过校内教师之间观摩教学,案例讨论,案例编排等方式相互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是鼓励教师出国深造,学习国外高校案例教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案例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
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收集教学案例,提高教师遴选、编写、组织教学案例的能力。
4.3建立案例教学保障制度
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教学难度大、备课时限长、教学手段复杂等特点,需要学校对案例教学给予制度上的保障。
一是时间保障,使教师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入企业锻炼,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对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教学、科研良性循环。
二是物质保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
三是案例配套教学设施的建设,包括案例素材的建设和教学设备的建设。
篇13:动物生理学案例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动物生理学案例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动物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动物生理学案例教学探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作 者:殷海成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郑州,45000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 案例教学 素质教育篇14:成人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成人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案例教学是根据教育对象、教学目标的需要,把教学内容编列成案例形式,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员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引导学员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情节,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处理方案,从而培养学员的多种能力.在高等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作 者:郑绮萍 包昆荣 陈志铭 作者单位: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期 刊:教育发展研究 PKUCSSCI Journal:EXPLOR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年,卷(期):, “”(8) 分类号:篇15:语文口语交际探索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口语交际探索(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王宾钗 西安市第十七中学
一、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二、案例背景
七、八年级的口语交际几乎都被我纳入了正常的教学程序。也许是我在教学中引导还不到位,或者是方法不够恰当,也许是学生还没有真正重视口语交际,活动前不积极准备,活动中不敢参与……总之,每一次“口语交际”总是不尽人意。
怎样才能使“口语交际”课上得好一些?针对这一问题,我也讨教过不少的同行,大家也都面临着同一困难。于是,我想到了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当我问学生:你们希望“口语交际”课怎样来上才比较喜欢时,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让同学自己主持活动;进行分组,让语文水平好的与不好的分在一组;分组比赛,活动结束,评比哪个组参与的次数最多,围绕着主题哪个组说得最好;在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内容上选择学生普遍有话可说的话题……听了学生的建议,进入九年级的教学后,我不断地改进“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案,终于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三.比较理想的“口语交际”教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活动说明: 这次活动由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主持(二人主持是自愿,并且二者在前几次活动主持时在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很强),全班42个同学分成了6个小组(基本是自愿组合)。各组在活动前都写了演讲稿。活动中,在两个主持人的协调下,整个活动有序且很紧凑。
课堂实录:
主持人致开场白:
女: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钱,也都离不开钱。
男:哲人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生的不幸。
女:老百姓说,金钱是饭,是衣,是车,是房。
合: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对于金钱你了解多少?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金钱呢?
男: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阐述自己对金钱的了解和看法。
口语交际(部分实录)
生1: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为钱是我们衣食住行的基本保证,谁离开钱都不行。
生2:我也来当一回家……(这位女生进行了演讲,在她的演讲中,讲述了与母亲一次假日游玩,母亲给了她一百元钱,要她来安排母女俩这一天的费用。一天下来,饭也吃了,母女俩还逛了博物馆,最后用剩下的钱为母亲还买了一条围巾,得到了母亲的夸奖。)
此时,一个在自己当家后不乱花钱的小姑娘形象就深深地刻在了师生的心目中。
生3:(这一学生就目前一些城市家庭中,孩子做家务,家长要付给“报酬”这一现象谈了他的看法。)如果每次做家务都拿钱来交换,要是有一次不给钱,他也许就不去做家务。久而久之,他就会形成这样的观念:凡是劳动就必须有报酬。
生4:大人应该压缩“小皇帝”“小公主”的压岁钱,我们同学也应该合理地支配自己的压岁钱。(这个学生对同学每年所收压岁钱的支配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88%的学生把自己的压岁钱用于请同学吃饭或玩乐中,只有12%的学生把它存下,开学报名时用它来交学费,或者购买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品。)
……
生5:我长大后,要多挣钱,挣大钱,住豪宅,过阔气的日子。
生6:(毫不隐晦地说)我也要多挣钱,我很爱钱,有了钱,我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此时,教室一片哗然。
生7:(反问)道:亲情,友情你能够用钱买到吗?
生8:(迫不及待)那你用钱雇人替你抢银行可以吗?
生9:(说生5、生6)你们俩纯粹是享乐主义者,拜金主义者。
顿时,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气氛很热烈。抓住这个机会,我要求学生不要对同学进行人身攻击,面对金钱,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
生10:我也很爱钱,因为我有了钱,就会减轻我父母的负担,让我老爸可以在家歇着,让我的家人过舒适的生活。我还会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灾民。(一阵热烈的掌声)
活动评价
生1:今天的活动,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并且大胆地,真实地说出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
生2:希望我们以后的活动都能象这次一样。
师:(激动地)今天我们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听与说的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了我们同学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虽然我们谁也离不开金钱,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能变成金钱的奴隶,一味地追求金钱,更不能为了金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面对金钱,我们要有高尚的情操。
四、成功之处及给我的启示
成功之处:
1、这堂课参与的学生很多,几乎有85%以上的学生参与了演讲、辩论,或讨论。
2、“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一活动内容,学生有话可说。
3、参与的学生都敢于大胆地谈出自己对金钱的看法。
4、真正体现了“口语交际”听方与说方的双向互动。
启示:
1、“口语交际”要充分地展示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师课前正确地引导、准备的前提下,课堂由学生自己组织。
2、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话题,活动中要让他们普遍能有话可说。
3、根据活动主题,形式要灵活多样。
作者邮箱: wbc369@126.com
篇16: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设计――一堂成功的研究性教学案例
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设计――一堂成功的研究性教学案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研究性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很多教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之向纵深发展,在理论上做了诸多的探索,并积极实践,积累经验.但目前大多是限于理论上,而具体提供实践案例的则不多.郝澎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则尤为突出.在文[1]中对研究性教学做了全面的理论上的阐述,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性教学案例如文[2],文[3]等.使我们这些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耳目一新.文[3]着实是一篇成功的研究性教学案例.焦点弦问题应该说是圆锥曲线中较为典型的重要的问题,在讲完圆锥曲线后,教师对焦点弦问题都要进行归纳总结,讲解习题.通常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效果则无法令人满意.而文[3]另辟蹊径、独具创新,采用研究性教学,其意义、效果、影响则是深远的.??1 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研究性教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则进入更深一层面.除了过去所讲的“三大能力”外,还要注重对其他能力的培养.如“提出问题能力”、“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这些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得到培养.文[3]在这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堂研究性教学实践,不仅提高学生的猜想、合情推理能力,而且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及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这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必备的.我们的中学生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获奖,取得好成绩,但是在获得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的中国数学家则为数很少.说明了中国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是不够的.这与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相关的.可喜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所实践,并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
2 体现“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特性
文[1]指出了研究性教学具有三大特性即自主性、协作性、研究性.文[3]通篇都是在学生自主研究的氛围中进行的,而教师则没有给出任何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是桥梁、纽带作用,即明确学生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联系、整合学生的研究成果.文[3]首先给出了研究通径(特殊的焦点弦)这课题,而后又适时给出一般焦点弦的课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会出现各种错误、障碍,这是研究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教师让学生在协作研究中发现错误,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败并不可怕.培养了学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良好品质.课例的小结也颇具新意,教师让学生总结一堂课的研究成果.由于这些结果不是预先设计好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说学生的作业实际就是一篇研究性的小论文,更进一步加深对焦点弦性质的理解.笔者就此课例对所任教的两个平行班级进行两种教学方式的尝试.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讲解式的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采用了研究性教学方式(仿照文[3]).过了一周,给出几道有关抛物线焦点弦的问题分别给两个班级解答.从解答结果来看,差异是明显的.前者的答对率仅有40%,而后者答对率达到85%以上.
3 体现了认知规律、教学原则
课题的引入开门见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抛物线的.通径是抛物线焦点弦中的特例.通径的有关结论很容易发现,学生发现解决这些问题并非难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教师适时地提出了焦点弦的一般性质又是如何呢,自然过渡到更深一层次的研究中.对问题的研究也是采用从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课例中学生虽然没有做大量的习题,而是学生的自主协作研究,归纳总结,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4 体现了创新意识
课本中出现的诸如“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杨辉三角”等研究性课题,数量有限,而且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实施研究性教学更好的发挥其教学功能,这就需要广大教研工作者和中学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从一个层面上讲,文[3]是根据教学实践自主创新,也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课例,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笔者和许多同仁一样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创新意识淡薄,不改变这种现状将很难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另一个层面讲,在教师这种创新意识下所设计的研究性教学环境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如学生3在总结时得到的kOA・kOB=-4以及后面的作业都给学生进一步创新、研究的空间.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这种创新、探索能力很难得到培养.
5 体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精彩的语言是文[3]的一个亮点.本节课学生的研究欲、探索欲那么高,课堂气氛如此活跃,这与教师适时幽默的语言是分不开的.如学生3得到|AB|=x1+x2+(p/2)+(p/2)=2p这一结论时,教师并没有指明是正确还是错误,而是问他是如何得出结论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3通过类比猜想得到的马上给予高度的评价“很好!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这不仅鼓舞了学生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如“妙极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一些多么美妙的关系啊”、“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样的语言随处可见.不仅体现教师的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且可以看出教师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所以组织上好一堂成功的研究性教学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性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能够很好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并且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真心地希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能够提供更多好的研究性教学课例给我们学习、研究.
篇17:教学案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索
江苏省沛县体育中学 梁兵
联系电话:15895256659 邮编:221600
摘要:随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都需通过列举大量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从而获取历史知识。案例教学越来越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教学案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为什么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教学案例;怎么编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勾股定理说课稿
★ 勾股定理课后反思
【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2023-08-15
勾股定理2教学反思2022-08-24
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2022-05-02
初中数学具体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7
八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2023-06-2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4-17
北师大《勾股定理》优秀说课稿2022-11-16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2023-08-24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023-09-29
人教版八下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