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通用17篇)由网友“AV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新理念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新理念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新理念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就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这种教学旨在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这种辨证的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辨证的人地观。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试着编写了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篇2: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就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这种教学旨在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这种辨证的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辨证的人地观。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
[1] [2] [3] [4]
篇3: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教学反思
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开展,新课程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把教学活动的性质框定在“特殊认识活动”的范围内,上课变成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老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的教法,这样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沉闷,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理念下的教学,更不可能完全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最重要的课题。作为数学教师,面对新课程,应该怎么教,要教给学生怎么样的数学,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使学生在掌握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应三思而后教,教后而深思,才能紧跟新课程教学的步伐。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对原先的一些教学行为却不断地在我面前浮现,促使我去回味、去反思,使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内容是高中第二册(上)《6.3不等式证明》习题课。其中一个环节是回顾了这一节的一道课本例题,想对课本的这个典型例题加以解题深化,让学生用多角度的分析来解决问题,扩展思维空间,丰富解题策略,但我觉得这堂课值得去商讨及反思。
题:已知都是正数,并且,求证:
师:前一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来证明这个不等式的?
生:(异口同声)用比较法、综合法或分析法。
师:对,这三种证明方法是不等式证明的最基本方法。大家动脑筋再想想,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来加以证明吗?
学生陷入的沉思(时间在慢慢地流失,学生无人应答)
师:(教师有些急躁)如果我们把求证的不等式看成是两个函数值的大小,你们又会有什么想法呢?可以利用什么来证明……
生:(过了一会儿,听见教室里有位同学细声细语)应该可以用单调性来证明.
师:(教师如抓住了救命稻草般似的,如释重负)对,我们可以构造函数,用高一学过的函数的单调性来证明,下面我们具体用这种方法来证明它……
在教师事先的安排下,陆续采用放缩法、增量法方法来证明,教师看了看时间发现一堂课马上接近尾声,正准备让学生进入教师精心设计好的另一种证法的时候,此时有个学生举起手,示意发言。
生:老师,我们以前学过定比分点知识,我想用它也能证明。
师:(对突来的想法,喜出望外)用定比分点可以证明吗?定比分点至少要知道点的坐标,能行吗?由于时间问题,你可以在课后再去思考整理一下。我们大家接下来看看下面一种证法,非常巧妙。。。。。
教师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这个学生一脸无奈地低着头,再无心听老师讲课,看似有点委屈。
随着铃响,教师在这样一堂例题讲解分析下宣告结束了,而带给学生的到底有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针对这个课本例题的深化教学,我觉得这几方面是值得反思的。
失误一、缺乏创设情境,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所学知识处理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从而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个课本例题,在教材中很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在教学中首先我们不能就题论题,用比较法证明并不困难,然而仅仅讲证明,不能体现该题的教学价值,为此要学生在生活中能寻找原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究,教师适当引导,创设如下情境:建筑学上规定,房间建筑的采光度等于窗户面积与房间地面的面积之比,使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面面积,采光度越大,说明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增加同样的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后,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找到问题隐含的数学模型:若窗户面积为,地面面积为,且,设共同增加的面积为,问题即转化为比较与的大小问题,这样有了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学生的探索热情高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失误二、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教师缺乏引导启发
《新课程标准》要求告诉我们: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构建、自我生长的过程,这种构建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上面的教学情境中,对运用函数单调性这一方法来证明不等式,几乎看不到教师的引导启发,或是太空洞,没有把原有的知识作为支撑点,让学生通过联想,建立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从而才会出现学生“启而不发”,教师“自问自答”的场面。虽然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得出了用“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方法,并非学生积极思考的所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锻炼,积极性也没有得到激发,绝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这种证明方法的巧妙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对新学知识不作认真思考,不下一番功夫,是难以形成能力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反思,去经历痛苦的思索过程;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僵化。新课程新的理念主张采取“发现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强调课堂教学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空间,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改变过于强调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意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失误三、扼杀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必须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异想天开,而不是扼杀、摧残。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上课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实现自我,提升自我。教师的角色也不再是照亮着别人,燃烧完自己的“红烛”,而是既照亮别人,又不断进行自我充电,自我提升,实现教学中的“双赢”。教师的课堂职责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探索,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一个自由飞翔的平台,引导着他们进行自我调试、自我选择,引导着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相互交流、发展创新思维。在上面例题教学情景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上的主要时间都拿来讲解题目,少了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即使让学生思考,也是想尽办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自己安排好的设计轨道上来,面对学生中途的提问,却加以搪塞、阻止或当场否定,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挫伤,扼杀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对那位同学用定比分点的知识去证明这个不等式,我起初也感到惘然,课后从他的解答来看,的确是一种非常具有想象力而且巧妙的证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证明过程:
证:(构造定比分点公式)
构造点,,,设分点分所成的比为,
则即是的内分点,因,所以,故
我在为这位同学的证法拍案叫绝的时候,也为这位老师错过这个展示绝妙证法的机会而感到惋惜。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并且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教学习惯。因此这个问题一旦提出,教师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良好契机,立刻紧紧抓住它,在其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完善。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 能否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师一个例题的分析讲解,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一种现象: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说明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新的理念,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阴影,使自己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创新者。
篇4:八年级地理下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教学反思
通过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个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掌握了运用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形成了依据所学知识简单解释地理现象,收集地理资料,查找地理信息的习惯。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对新教科书、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基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本章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亚洲的位置图和地形图,这样直观生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歌曲亚洲雄风,通过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歌词的描述,然学生感受亚洲的雄伟,激发学生作为亚洲人的自豪.
在学习过程中中一读图识图为线索,通过读图认识亚洲的位置、河流,分析亚洲的.气候;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认识亚洲的人口特点;通过读图片、资料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和亚洲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用启发式的引入,例如当我们提到亚洲时你能联想到什么,能使学生充分发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猜猜看,或抢答图片展示的景观在哪里,较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能分析某一区域位置、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特点,达到会学地理,学活地利的目的。
篇5:新课改下教师新理念反思
新课改下教师新理念反思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要求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倡导教学创新,鼓励教学有个性,有创新,使之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多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欢迎教师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力求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型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当前各级课改培训机会多,出头露面的机会多,上级教育部门、学校会为你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我们很多教师有着良好的发展潜质,要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课改实验的领头雁。
篇6: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学
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学
【摘要】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儿童,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不应该强迫幼儿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而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和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段,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新纲要改革为音乐教育带来了绿色的春天,它展示出一种新的思路,使音乐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
【关健词】音乐教育;个性发展; 愉快; 创新; 兴趣;实践能力
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幼儿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与积累学习的成果.然而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幼儿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幼儿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音乐教育的方式,最利于幼儿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幼儿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力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
兴趣爱好是一切的动力。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因过多地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单一,降低了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和发展。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需的,这是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幼儿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
一、故事引趣,营造课堂良好气氛
愉快的心境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在孩子们的眼中,音乐课应该是“愉快”的代名词,而音乐老师刚是他们的“快乐天使”,所以,我们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宽松的、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讲《颠倒歌》一课时,首先是通过以讲故事的方法,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故事之中,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把歌词编成一些对话,使幼儿在无形中记住歌词……幼儿听得津津有味,就这样,通过讲故事,把幼儿从无形的学习中带到了新课的学习当中来,幼儿是乐意地去接受,从而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图画导趣,帮助幼儿感受音乐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图画色彩和音乐的关系,对启发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力、在图画的情境中让他们体验快乐,感受音乐,进而认识音乐艺术,热爱音乐。
在上一堂台湾民谣歌曲《月亮月光光》时,因为是一首民谣,所以歌词内容不太好懂,我便找了张经典一点的月色美景图,让幼儿欣赏。这时,我放歌曲,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听着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你能来画画吗?”……用图片来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式和手段。
三、游戏诱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均比平时活跃。长期以来,音乐老师由于受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影响而循规蹈矩,忽视了开发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低年级幼儿的特点是好动,根据这一特点,采取以“游戏”为主,激发其兴趣,如果一堂课让幼儿安静地坐着不动,幼儿极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当幼儿对一首歌基本会唱之后,就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动作配合。
如在教唱《小袋鼠》这首歌时:“小呀小袋鼠,摘呀摘果子,果子放进大袋子,……”就选择了简单而又适当的游戏动作,教幼儿边唱边玩边舞,结合“体态律动”,弹2/4拍子的音乐,进行训练,将摘下的果子轻轻地放进袋子里是弱拍。当把这首歌的动作全部教完时,幼儿就完全掌握了歌词和强弱规律,同时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有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爱心孕趣,增强幼儿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其中
爱是幼儿的一种基本心理要求,他们渴望着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把这一过程作为幼儿倾注爱的渠道,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在这种乐融融的教学环境中,师生有了感情基础,他们就会在一种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想。
幼儿授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情感的体验,这是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也是施行愉快教学的关键。反之教师处于冷漠、粗暴地斥责、挖苦,幼儿就会把教师的要求当作恶意的刁难,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或对抗行为。所以对待幼儿学习的不足要多用肯定取代否定,以激励取代批评,多些表扬。只有教师对幼儿怀有真诚的情感,幼儿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心理学家认为愉快的心情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意融融的教学环境对幼儿感受学习快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我们重视情感的迁移作用。幼儿就会在愉快教学中发展,求进步。
小朋友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我有一只小羊羔》中,我问大家:“你们喜欢什么动物?”有个小朋友竟然说:“老师我可以把歌词改一改吗?因为我喜欢小猫,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行吗?”听了这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呢,大家也可以把你所喜欢的小动物编到我们的歌词中,”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唱的唱,演的演,幼儿情绪达到了极点。在这节课上,我把全班幼儿分为红、黄、蓝三个组进行比赛,以每一个队的最终得分作为优胜队的评判依据。这样,巧妙地将原本单调枯燥的技巧训练融进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中。把题形变成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综艺形式,使幼儿深感亲切与兴奋,个个跃跃欲试,人人参与竞赛,又将幼儿的学习热情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心理,同时我也参与到了他们的学习当中,使本来不太喜欢上音乐课的一些幼儿也如痴如醉地投入到课中来。
五、乐器拓趣,感受乐器带来的'喜悦
教完歌曲的词曲后,一边让孩子们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不但能主动地去参与音乐实践,去直接感受音乐,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了音乐课以唱为主的枯燥乏味,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同时也巩固了节奏概念,增进了幼儿对音色的了解,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幼儿要在唱、跳、奏、听、看中做到整体的协调和谐,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每个幼儿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给他,他绝对能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例如:欣赏《狮王进行曲》,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幼儿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思维活跃,争先恐后,有的用身体模仿狮王,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用碰钟、三角铁表现小猫的机警和灵敏等等。孩子们有了兴趣,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之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了音乐形象的理解。
六、表演激趣,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幼儿园的幼儿,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闪烁的小星》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在进行教学时,幼儿们随音乐做律动进教室。“小朋友,你们都是可爱的小星星,我们一起来唱唱星星王国里的歌吧!”师生共同学习演唱这首歌曲。为了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我试着让幼儿用不同的调与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共同进入了星星玩耍的情境,并且跟随不同的伴奏调整速度来演唱歌曲。这时,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了黑屏,“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呀?”“有怪物来了!”、“有危险!”……在幼儿充满想象地回答后,我和幼儿一起表现歌曲紧张、恐惧的情绪:有的幼儿躲在钢琴背后,有的躲在椅子背后,有的躲在我身边。所有的星星因为害怕,躲藏得很好,并且自然地用较弱的声音、缓慢的速度,演绎了一曲新的《闪烁的小星》。在最后,小星星要睡觉了,歌曲的节拍,变奏成3/4拍的乐曲,幼儿自然地、有表情地跟着伴奏唱出优美、柔和的歌声,教室里弥漫着一片安静祥和的氛围。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幼儿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幼儿准确地表演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通过表演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感受到歌曲的趣味。
七、电教渗趣,引发幼儿学习热情
电教在新歌学唱课中的应用体现在课堂上。电教的有效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必须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
在《过新年》这一课中,我采用多媒体播放舞狮、舞龙的表演片段,精彩的舞狮、舞龙的表演和过新年时的镜头与喜庆的锣鼓音乐结合在一起,带给了幼儿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此时多媒体的应用再度呈现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所闻所见,拉近了幼儿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幼儿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将幼儿带入课文情境,使之成为联结獐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举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修改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新课程注重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在这四个教学领域中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2)过程与方法:各种生动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好音乐的情趣,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幼儿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重视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幼儿的能力创新不断提高,幼儿的修改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学习音乐到愉快教学,避免那种呆板拘谨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幼儿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幼儿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名至理名言。音乐兴趣是幼儿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幼儿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让幼儿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幼儿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说体验,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幼儿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等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月
[2]《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金亚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7月
[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及评析》曹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 5月
[4]《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朱则平、廖应文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8月第一版 P39-60
[5]浙江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20第4期
篇7:七年级地理下《日本》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在历史上日本曾经做过对不起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事,因此这节课除了要完成教学目标以外,还要渗透德育和情感教育。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国花——樱花、国家象征——富士山、传统服装——和服。使学生对日本初步感知。
2、通过对地理位置的分析明确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火山的国家,此处介绍日本先进的防震能力。也要向学生说明在汶川地震中日本也给予帮助,展开搜救。要让学生知道历史已经过去,中日两国人民应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并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在野外,家庭,商场,剧场等场景对学生进行防震训练。让学生选择如果地震来了该怎么做,如果选错了就会有石块掉下来,画面生动有趣,学生兴趣盎然。
3、依托教材中对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我们都知道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41年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战败投降。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深恶痛绝,但宽容和博大是我们中华民族千载不变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也不能永远活在历史中,要想使我国经济发展赶上发达国家步伐,就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向其学习先进经验,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5、日本既是经济强国,又是资源小国。它掠夺世界海洋资源、把污染企业建在发展中国家,进口我国的一次性筷子等也值得我们深思。要让学生知道保护本国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全球环境,从而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篇8:新课程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安庆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安庆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初一(6)班的段佩凯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段佩凯同学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
篇9:八年级地理下优秀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优秀教学反思
本周是开学第三周了,面对一节一节的知识点,密密麻麻的地图知识,再加上教材上的重要的知识的,大多数同学学起来感到有些吃力和困难,再加上同学们们的松松垮垮的学习态度。我就谈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低效性。
把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混为一谈。地理课堂上,要求学生“下面用15分钟(或2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看看书”。此时的课堂上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学生翻翻课本,有的学生划划教材,有的翻动书包,有的查看桌洞,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昏昏欲睡,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悠闲自得,有的目光呆滞,有的左顾右盼。这时的老师呢?没有走近学生,没有与学生交流。
反思与对策: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初中学生多数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较差,因此,“教师参与”是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一要科学指导学习方法。根据教育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经纬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区时的计算、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等。二要观察学习过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点拨,以起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之效。三要调节学习心理。在自主学习进行中,学生往往会有失败有挫折有沮丧,甚至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使学生不至于在挫折中崩溃。四要跟踪学习效果。教师要跟踪和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态度是积极的还是冷漠的,对继续学习是期待还是厌倦害怕,对自己学习或教师的讲解是喜欢还是厌恶,学习效率是高还是低等,及时调控或采取补救措施,实现高效学习。
篇10: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
篇11: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山东省济宁市兖矿集团济东新村济东小学 刘沛华 联系方式:0537―2624627 (手机:13605478048) 邮政编码:272072 Email:jidong4321@21cn.com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读――畅说――言真――悟理――怡情。 一、乐读――给一片静心的天地,让学生快乐读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我班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班已经初步形成。 二、畅说――创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倾吐心声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谈心聊天室(网址:my.coolala.net/),学生、家长、老师随时可以进入,通过这个平台,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等,学生、家长、老师有什么想说的话在此尽情倾吐,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三、言真――留一席倾心的空间,让学生学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在一次写作中,我班的王婧琳同学就写出了《老师啊,您啥时微笑一下》这一针对性很强的习作,大胆地指出了我上课时总是阴沉着脸,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大胆地讲了真话,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真谛吗? 四、悟理――造一个畅谈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而不是由我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我的“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每个同学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五、怡情――耕一块冶情的沃土,让学生感情升华 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带新人。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就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若能如此,是中国学生之幸,教育之幸!篇12: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读--畅说--言真--悟理--怡情。
一、乐读--给一片静心的天地,让学生快乐读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我班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班已经初步形成。
二、畅说--创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倾吐心声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谈心聊天室(网址:my.coolala.net/),学生、家长、老师随时可以进入,通过这个平台,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等,学生、家长、老师有什么想说的话在此尽情倾吐,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三、言真--留一席倾心的空间,让学生学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在一次写作中,我班的王婧琳同学就写出了《老师啊,您啥时微笑一下》这一针对性很强的习作,大胆地指出了我上课时总是阴沉着脸,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大胆地讲了真话,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真谛吗?
四、悟理--造一个畅谈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而不是由我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我的“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每个同学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五、怡情--耕一块冶情的沃土,让学生感情升华
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带新人。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就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若能如此,是中国学生之幸,教育之幸!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篇13:感悟新理念数学教学反思
感悟新理念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我们整个的数学课堂,因为有了它,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但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要反问一下自己:我的课堂真正改善了吗?
案例1:强扭的瓜不甜——方法一定要多样化吗?
片段:这里介绍一位老师在处理算法多样化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教材背景介绍: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页“千以内数比较大小”,教材在编排上,已考虑到了算法多样化,因此,呈现了多种比较方法。)
情景导入后,教师问:312和285比,哪个大?你是怎么比的?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师:汇报一下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比的,百位和百位比,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2:我们也是这样比的,312的百位上是3,而285百位上是2,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下面没有学生举手。)教师着急了,就开始启发学生: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数数时是怎么数的?
(学生不理解)教师补充:先数哪一个数?
终于有一个学生举手:我们是先数285,然后是286、287……311、312,312在285的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教师听了很高兴,大大表扬了一番。)
师:小朋友们再想一想,285和312都和哪个数比较接近?
生:300。
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比呢?
(有几个学生举手)生:我向,285比300小,312比300大,所以,312应该比285大。
(为了巩固战果,这位教师又请了几个学生重复这种方法,然后,出示写有这三种方法的小黑板,让学生照着上面齐读。)
反思:听完后,我就在思考:课堂中,对于学生没提出的方法,教师是否有必要再补充呢?倡导方法多样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不仅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口算,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它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
看来,实施的前提是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想到的方法,应鼓励他们多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同时我认为,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方法的优化,比较出最方便简洁的方法。对于教材中已展示出的,但学生没想到的,应该分两种情况去考虑:第一种,学生提供的方法中,没有包含这种简便的方法,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方法:第二种,学生提供的方法中,已经包含了那些好方法,教师就没必要再去花时间介绍其他的方法。上面的案例中,学生想到的这种方法就是一个既实用又简单的比较方法,它对于以后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是有帮助的,教师就应该乘胜追击,重点突出这种方法就可以了,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引导学生呢?弄不好还可能造成以后在比较方法上的误区:认为老师介绍的肯定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可能就用这两种方法比较了。
案例2:中看不中用——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效吗?
片段:下面是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面积与周长的练习活动课”
师:(与学生共同做了几道巩固练习后,出示:16个正方形最多可拼成几种长方形?)你知道能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吗?现在请大家拿出纸片,前后4人为一组,大家讨论一下。
生:(30%的学生先表现出迟疑,但很快开始拿出准备好的若干正方形纸片,4人结成小组,有40%的学生未与他人讨论,自己操作;10%的学生漠不关心;20%的学生虽有讨论,但未具体申明自己的原因,仍保持自己的观点)。
此时教师快速巡视前排两组,回到讲台,整理一下教具,2分钟后示意结束讨论,请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组)。
反思:的确,以教师为绝对主体的课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教师一言堂,很多教师推导出给学生时间就是改变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然而
主体地位与话语数量并非是一对绝对相等的概念。其原因在于课堂讨论存在的前提是给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而不仅仅在于时间量的简单占有。正如上述案例中,大部分的讨论小组并没有出现思想的碰撞、激烈的争辩,反而却有学生表现出些许倦怠、懒散。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言,讨论没有影响教师思路的走向,或者说,它仅起到完成教师既定思路的辅助作用。
上面案例中的学生所出现的表现,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是经常会出现的,可总结成以下三种状态:第一种情况是讨论时,学生只会说,不会听;第二种情况学生之间互相推委,都不愿说;第三种情况是少数学生在说,多数人只是充充场面。
如何改变这些状况,我作了一些尝试,一方面,我注意训练学生,比如培养他们会说,包括先思考后说,在小组内小声说,全班交流时大声说,培养他们学会听别人发言,学会等他人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学会边听边思考,同时还要学会赞赏别人,当然,作为教师首先要作好榜样,学会欣赏学生的发言。我觉得这几点还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除了训练学生以外,我们老师自己也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要端正一种认识,即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不等于放任自流。其次学生讨论时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当学生不愿开口时,给予及时鼓励,增强其信心;当问题难度大,小组成员一筹莫展时,给予点拨诱导;当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局面处于僵持状态时,给予巧妙化解;总之,教师要作为“引线人”和“及时雨”,以组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并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使小组讨论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所以,我们说小组讨论不是服务于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多样化,它本身就是一种形式,要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目的。
现代教学观提出,“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个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根本目的的内在规定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应从关注学生,关注教学的本质做起,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表面形式,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异样的风采!
篇14:地理教学反思
两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是积极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内容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15: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览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讲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舆教育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怎么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效果?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求地舆教师冷静、活跃地不断反思,才干适应新课程下的地舆教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人物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常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意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看学生对常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起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讲堂教育中很留意创设民主、相等、自在、调和的教育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思状态,来活跃思维与幻想。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恰当答应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维的火花;讲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以为呢?“”你的观念呢?“”你的观点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舞学生自在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对学生答复问题的点评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口气来及时赞扬鼓舞。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1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教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其他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现已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仔细听、仔细学,也仔细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常识,或许有的学生会去想,也或许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其他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舞同学们质疑问难。
每逢闲暇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讲堂之外?为什么单个学生上课时表情冷酷,目光空洞,乃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攀谈以示关爱,所以曾经,他听课仔细,不再干扰讲堂,而一段时间后又康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欣赏他的各种变化?仍是因为没有满意他的根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都值得在以后的教育中去思索、去探索。
篇16:地理教学反思
一、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们的教材从原来的人教版到中图版再到现在的星球版。我作为一名从教近5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打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
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篇17:地理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记得有天在上课时,学生突然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我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反思是否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新理念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通用17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2022-07-27
实践新课程理念发挥愉快教学论文2022-11-08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2023-11-2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2022-09-17
新课改视野下的合作创新地理课堂2023-09-10
音乐新课程教学反思2022-07-21
初中地理教师研修计划2023-11-09
新课程高一的地理教学反思2023-02-28
教学反思:地理课如何面对理科生2023-08-06
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思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