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

时间:2023-08-14 07:49: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共13篇)由网友“哦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

篇1: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

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

浙江省慈溪市育才中学高中部姜学华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演绎教学的新精彩。文章从精心准备学案、分层教学、开展好实验教学等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并探究全新、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精心设计学案,做好教学铺垫

学案的好坏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提高的关键,也是整节课的风向标,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精心设计学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引导学生明确教师思路,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同时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的了解。为此,要想构建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对学案的精心准备。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之前,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为学案的设计做好铺垫。由于这一章节的知识是对运动学中基本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等内容的巩固,所以学生已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并对于生活中重物和轻物的自由落体现象司空见惯,这就为巩固和复习知识埋下了伏笔。

因此,教师首先要确定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等;而难点在于:学生如何正确理解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与其轻重无关,以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发展史,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假设与猜想都必须经过实验验证;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物理发展史的史实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领悟推理奥秘,意识到猜想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应以史实为鉴,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与正确的认知观,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消除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最后,设计探究式教学方法,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提高学生的猜想、假设、推理、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采用分层教学,保障全面提高

由于高中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我们认为高中物理教学应采用分层策略。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教师讲解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教师对知识讲解的难易程度与速度快慢程度掌握难以恰到好处,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即: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失去了摩擦力,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的知识性不强,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尤其会激发后进生的回答兴趣,能够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对中等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摩擦力和运动方向一定相反吗?”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全面了解产生摩擦力产生的前提条件,只要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回答出来;对于优等生来说,这样的问题略显简单,可以这样设问:“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拉叠加在一起的两个木块时,木块与地面的摩擦力有多大,摩擦方向向哪?”这就需要学生清晰掌握摩擦力的知识与性质,才能正确解答出来,对于学生具有较强的挑战性。通过设置层次分明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体现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的层次性,从整体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所有物理知识中,每一个定律的发现、每一个概念的形成,都有着坚实的`实验基础作为保障。例如,在复习“圆周运动”时,很多学生对于竖直平面中的圆周运动理解并不深刻,尤其对于物体通过圆周最高点这一条件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用“离心轨道”来演示钢球在竖直平面中所进行的圆周运动,让钢球从轨道的较高一端的不同位置自由滚下,由此可以观察到,只有在钢球的位置达到足够高度时,才能使得钢球顺利达到环形轨道顶点,并保证在这一过程中不会跌落,沿着轨道进行运动。借助演示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钢球在圆周最高点和最低点处对轨道形成的压力,以及压力和钢球高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白竖直平面中圆周的运动及其规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贴近生活操作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成为实验素材,如在教学物体重心的知识时,我们可以拿出一个电灯泡,在距水泥地板一米的地方垂直下落,学生惊奇地发现,灯泡落地后竟然没有摔破!这种出乎意料的现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立刻展开深入思考和相互讨论,最后得出受重心位置的影响,灯泡落地时底座先着地,因此从一米高的地方落地也摔不碎。这种随堂小实验操作起来简便、快捷,不会占用多少时间,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废弃资源,我们可以将这些资源与实验器材联系在一起,不但可以节约实验材料,而且达到了一定的环保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充分意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

四、完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信心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尊崇分数第一的理念,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发展性原则,使评价失去了激励作用。为此,我们要完善评价机制,坚持鼓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原则,改变评价的方式,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考核的标准,提高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的表现、学习成绩、学生进步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还要多使用赞美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比如,“你的想法很独特,这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真聪明,其他同学和老师都要向你学习。”“你的答案都快赶上标准答案了,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到答案的。”教师的鼓励和激励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关心,从而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认真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演绎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敏,李国建.探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高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下),,(7).

[2]沈延林.新教材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2,(4).

[3]郭乐伟.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19).

篇2: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下的新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下的新教学

作者/ 郭树安

摘 要:教育系统实行新课改之后,各类科目都受到创新冲击,而高中物理教学则响应新课改号召,引进了情境教学模式,力图从教学模式的创新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高中物理不再成为学生的“老大难”科目。

篇3: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下的新教学

在新课改提出之前,高中生一直处于较大的应试教育压力之下,而抽象难懂的物理学科更是不少学生的难题。这是由于旧式教育模式下,学生教师通常“以课本为中心”,将学习范围与学习方式局限于课本之中,而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往往存在教学不同步的情况,因而高中物理也一度因为其难懂枯燥成为部分学生主动放弃学习的学科。

引用实例的方法是新概念的本质,现实和物理两者的相关密切的一项科学,大多数物理概念都存在生活中,对这些进行逐一的分析讨论,就可以挖掘出本质,最后用总结概念来形成物理概念。对于这一类概念,教师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导入,让这些概念直接的联系重复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例如,教师可以用“振动”这一项物理概念,可以使用不倒翁、单摆、弹簧振子等等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常见的东西作为振动入手,从而去引导学生利用物体振动的相同特征,建立“振动”的概念。利用这一项实例的方法进行讲解,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

去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程,很多物理概念都是利用做实验的方法得来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正面观察物理现象,从而进行思考并能够发现物理的.本质,同

时才能更容易地理解和解释新物理概念。教师在物理教学课堂上,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导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以此达到物理教学的性质。弹力概念,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气球,然后进行挤压,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形状,最好就松手让气球从手里弹出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实验中,直接看到弹力是怎样生成的,轻而易举地就能理解弹力概念。通过以上实验的结论,学生已经在脑海中深刻地理解了新概念,使用这一种直接情境,让学生去思考的同时,也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

高中物理这一门课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

应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还要用直

接的物理讲解方法,尽量把物理概念这个复杂理论简单化,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掌握

物理概念。

参考文献:

李爱民。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探讨。成功:教育,(09)。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

篇4: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的新特点论文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在向纵深处改革,而在这个背景下高中物理的全新课程标准也相应出台,新课标的出现也代表着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又一开端。新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课程的内容侧重体现时代性、选择性与基础性,在课程结构方面则重视共同基础,并设计了模块课程以便于学生的选择。新课标可以说是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但是我们要想真正领会新教材的精髓,就必须要对新教材的新特点加以研究,总结体会,才能将新教材运用的更好,才能发挥出新教材在培养新时期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教材具有较强趣味性

新教材有着丰富的趣味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这大大地增强了物理课堂的核心凝聚力。新教材将对学生物理兴趣以及好奇心的培养放在首位,以避免学生在不断转难的知识学习中出现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举例来说,必修2第四章第四节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利用蹦床运动来说明动能与势能二者之间能够相互转化,继而引入课题,由于蹦床运动与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理解不深,因此会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为学生用多媒体播放蹦床运动比赛的画面,用激烈的比赛来调动学生的探究情绪,通过观看比赛引入课题,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气氛也更热烈。

二、侧重于学生的实践经历

新教材更加重视学生实践经历的积累,比如说“自感”教学时,教师先用导线将自身同两节干电池进行串联,并邀请一位学生进行尝试,结果显示没有安全问题。然后让十位学生牵手,再用导线将大家同日关灯的镇流器、2节干电池进行串联。当开关闭合时,学生会说并没有任何感觉;而当开关瞬间断开时,学生则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反应,跳起来,快速地将导线丢开。这个实验过程突出了学生亲自经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强烈的冲突,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新教材突出时代性与基础性

全面到来的信息时代也使得人们的职业更换速度加快,知识的更新换代在提速,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更加的全面与深刻,因此我们的学生必须就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的基础知识。然而我国的高中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一直处于一种繁、偏、难、旧的状态下,特别是在应试考试的恶性循环中,许多教师错误理解教材内容,教学行为出现了偏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真正人才的培养。为了促进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做出了一定的改变。

举例来说在《物理必修1》中,有关“运动的描述”这一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质点、速度、位移、加速度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这一内容中,教材不仅吸纳了国外教材的精华,对这一系列知识点加以细致的描述,更侧重了概念发展的循序渐进和逻辑思维,并能够在概念的描述中传递出物理学的研究思想。 四、新教材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与内容总量

新教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摒弃了传统教材的“繁”与“难”的设计手法。在新、老教材的对比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新教材在这一方面的重点突破。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减轻了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们重拾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此外,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再需要耗费长时间进行重点和难点的反复讲解,也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空出了宝贵的时间。

五、新教材能够联系实际,突出主干

新教材将一些非重点内容做了淡化,这样一来就使得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框架、脉络更加清晰,更好地突出了主干,比如说删减气体的实验定律和透镜成像的公式,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相对独立的,在力学体系中也有所研究,因而为了更好地突出主干作用,做了必要的删减。而这样的设计思想同样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好的启示。物理教学总的来说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着重于知识的引导与分析,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师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不要从头到尾没有头绪的重复性讲解,而是要侧重讲解那些具有代表性,并且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与潜在思维的问题,而不是长时间拘泥于某个重点、难点问题去灌输式的.讲解。

六、新教材的突出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兴趣

我们的教学如果触及到了学生的情绪与意志,发现了学生真正的需要,就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持久性、探究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感悟等都必须要依赖于学生对物理科目的情感支撑。因此可以说关注学生的体验就必须要以学生的活动与经验为基础,要以学生的身心投入与积极参与为基本前提。因此,新教材充分地考虑让学生真实地去“接触”具体事物,通过实际经验去发现问题之所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调动他们去深入研究物理知识。

七、新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中融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新教材的设计巧妙之处还在于融入了一定的研究型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助益,它的设计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大量体的知识,而是能够侧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新教材为我们当前的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教材深化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让传统物理教学转变为兴趣物理教学,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新教材,让同学们能真正的地去体会新教材,继而爱上物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早立.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1993.(9).

[2]扈剑华.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6).

[3]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7.

篇5: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匡元林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篙中学)

摘 要:随着新教育改革的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迎来新一轮的反思。在新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提出了新要求,力争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从各地的实践证明来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不仅能够弥补过去教学活动中不足的地方,而且是教师取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重点分析了四川省内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并有所反思。

篇6: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篇7: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探讨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探讨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博大精深,物理的发展史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展现物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情感.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对物理教学付出饱满的热情,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乐在其中地引领学生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欲罢不能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认知水平、操作能力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新课改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比如,注意搜集物理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新闻事件等,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运用,特别推介,拉近物理和生活的距离.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等,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恰当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浓厚兴趣的内在驱动.有了兴趣,才能乐学善思,才能学有所获.只有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多媒体具有集声、文、图、画于一体的功能,能够为学生呈现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较强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发挥教师的魅力.如果高中物理教师能够塑造良好的形象,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知识渊博、思想先进、形象儒雅、乐观向上的人,就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喜欢物理这门课程,也就会学得开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造学习条件,增加实验练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提升.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不放过一次实验,不少一个学生”的教学追求,相信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教材中提到的每一个实验.同时,要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且注意安排一些课外的小实验.对于分组实验,教师要起到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的实验取得理想的效果.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熟练地参与实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四、注重学导结合,开展小组讨论

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导结合.所谓“学”就是指,学生能够体现出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所谓“导”就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引导.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提问.提问的科学性表现在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符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探究规律.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及时参与,倾听学生发表的见解,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点拨,对一些错误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发言的情况,了解哪些学生发言比较积极,哪些学生沉默不语,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先请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汇报本组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各小组之间互评,指出优点和缺点,然后总结发言,对小组讨论情况作出总结性评价.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叶圣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何选择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篇8: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摘要: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

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篇9: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作者/黄新建

摘 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这一话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与思考,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充分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及要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新课改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行,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充分适应其教学理念以及要求,成了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与思考。

一、将“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一先进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大讲特讲,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地理知识全都输送给学生。这些教师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有这样我才能确保学生学到足够的高中地理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可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不但没有按照教师所想的那样实现良性的发展,反而导致学生逐渐厌恶课堂上教师的长篇大论,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减不说,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难以保障。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并指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明确自身作为“师”的义务与职责,不与学生“抢课堂”,真正起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指引学生学习、发展的作用。

在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与学习之后,我就一改以往牢牢控制整节地理课的教学作风,转而顺应新课改的思想潮流,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中,“探究性教学”就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优秀教学方式。“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不清楚相关概念的情况下,自主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与总结的活动。比如,在学习“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有关旅游产业的相关片段,然后要求学生自由分组,结合自身的所知、所学讨论出旅游产业对社会发展来说具体有哪些积极作用。下面是学生自主

总结:

1.发展旅游业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因此,旅游产业可以带动当地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

2.旅游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拉动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旅游景区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能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对促进当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有重要意义。

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目的,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同时在学生热情讨论、自主总结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加深了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我接下来对他们的点拨与指引,为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

高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对实际生活的总结与升华,因此,其学习的最重要任务在于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的典型代表,即考试中可以取得高分数、优异的成绩,但是在日常生活实际中却做不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此现象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彻底丢弃以往“重分不重能”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育渠道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水平。

比如,在学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就将教学地点由课堂迁移、扩展到具体环境中,带领学生实际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固体废弃物以及它们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并要求学生针对这些固体垃圾制订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以降低对环境、对自然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下面是学生结合调查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

1.我们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很多垃圾其实都属于可回收垃圾的范围,比如,旧书旧报、塑料、旧衣服等,这些垃圾通过回收再利用,不但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同时还可以节约资源,为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固体垃圾中还包括大量的有害垃圾,像旧电池、过期的药物等都属于这类,如果不妥善处理,则会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我们认为应该有专门的公司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仔细处理;

3.对大量的固体垃圾进行填埋、焚烧是下下之选,这不但会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地下水以及空气质量,而且还很容易造成病源的传播与扩散,最好的办法是实行重复利用,从根本上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

……

这样一来,不但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环境中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具体的应对办法,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新课改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作为教师来讲,应当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研读与思考,使自己的教学能充分适应其教学理念以及要求,为学生地理水平与技能的更好发展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

篇10: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考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考论文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皆是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看起来辛苦备课,努力教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教,其最终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人文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观的重新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社会资源比较紧缺、环境越来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以外,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讲授,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知识,从满堂灌到满堂练都是教师教法在转变,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因此,在新课改下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内容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授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情境: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分析专家和学者提出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环与人口的关系,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的适宜和得体。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根据。除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有针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除了进行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有进行练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方说,在教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因为涉及较多的地名、数据等知识,可以选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的配合与分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树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再如,在学习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因为涉及一些原理和规律等相关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地理知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即使在一堂地理课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3.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把地理现象和情景以及变化过程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起来,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实现了地理高效课堂。多种媒体的利用化抽象为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提高了学习效果。总而言之,新课改呼唤创新教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勇于尝试,不断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实施地理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篇11: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一、转变教学观念

1.转变课堂角色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学习的过程也显得比较被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转变这一思想,将自己定位成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替代以往的“传授”,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

2.转变教学方法

(1)重视提问的互动作用。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提前挖掘出教学内容中的亮点,设计出一些问题用于课堂中,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2)认真地研究和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显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材的“迷信”是不可取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已经过时。教师只有在充分发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趣味性地讲解课本知识,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有效传递物理思想。

二、重视网络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广阔网络资源的具体形式,这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能够活跃课堂,给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声音和立体的动画,这些丰富的内容能让学生在视听刺激下产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观看模拟的自由落体运动、磁场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内平抛运动等过程,利用动态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奥妙,这可能比教师直接的语言描述效果更好。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的物理课堂会变得更加精确,也更符合课堂对互动与交流的要求。另外,还可以利用物理的实验性质,在学生拥有扎实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理论融入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体会到学好物理的实用性。比如测量重力加速度、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等等。

三、小结

总之,新时期的物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趣味的教学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并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2: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一个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一门课程的方法,提高学生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因此,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要与时俱进,深入了解新课改内容。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新课改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

1、教学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显然,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变化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新课改之前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新课改后,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所有一线的教师都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认为只有清楚在新课改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才能真正把握好课程的本质,上好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不同程度的阻力。同样,新课改作为新生事物在其推行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

二、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1、硬件设施方面

硬件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没有基本的硬件支持,即使有再好的软件、再好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硬件设施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中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另外,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2、教师方面

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虽然多数教师对新课改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接受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讲授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分配较高的教学任务,对他们进行知识上的一些扩充。由于这部分学生接受速度快,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去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带动起全班的学习劲头,大家比着学,共同进步。

3、学生学习自觉性方面

新课改后,信息技术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有很多任务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就需要学生有很高的自觉性。当然,信息技术新课改作为新生事物遇到阻碍是再所难免的,只要通过我们齐心协力,相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再大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为此,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的角色要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转变,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外,还要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否则,再先进的设施也只是一种摆设,一种渲染现代化教学气息的道具。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让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还应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

自从新课程改革推广的近两年来,对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能与时俱进的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地自我学习,不断地去完善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新课堂而不断努力。

篇1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创新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创新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创新探讨

文/杨光忠

摘 要:初中生物是以实验教学为导入的基础学科,拥有很强的教学实践性和科学的整密性。在大自然优胜劣汰和人类社会不断更替中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该不断提高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教学弊端,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让每个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思结合、活学活用,让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认知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并且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本文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打造高效课堂,师生共同努力共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一、培养学习兴趣,强化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师生共同努力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该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在教学《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时,首先必须构建独特新颖的教学课件,优化全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诙谐幽默的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成长期的学生,身心和心里都在全方位的发展,这让学生对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尤其是对生物学是更加迷恋。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伊始多介绍本节知识点的重难点和与生物学有关的最新研究方向、动态、有趣的故事等。例如,在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时,了解哪些疾病传染哪些不传染?在得了传染病之前,我们应怎样去接种那种疫苗预防疾病?传染病流行会经过哪三个环节?这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讨,既可以掌握知识点又能引人深思。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知识点,如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和艾滋的病原体是什么?非典的病原体是什么等。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好奇感,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搜集课本的相关内容将其汇编成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再与生活实践巧妙地相结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促使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活学活用,让本该枯燥无味的知识点经过加工处理变得妙趣横生,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综合能力,又能使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二、循序渐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初中生物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容。这种独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点灵活运用,而且能够更深层次地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渗透。

首先,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当然是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发现、去认知。而初中生物这个探究方向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正所谓以小博大见真知。自主探究与课堂预习大致相同,带着问题进入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在探究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节知识点分成前、后相关联的一连串的问题去探究,带着问题去探究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如,在学习《细菌》一节时,预习前可以将细菌的形态和分布广的原因、细菌的生殖过程作为重点内容来看。这样一来,探讨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既可以节约课内探究时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探究一旦有了确定目标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就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首先要确立探讨目标,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点的强弱对知识点进行分层、分级的探讨,这是第一步,如对细菌一节而言主要是概念、细菌的生殖过程以及对细菌正面与反面的探究,如果不注意卫生这些细菌会造成怎样的病原体入侵的发生,并且在探讨时要活学活用。第二步,是直击目标。探讨知识点时不要在无关的知识点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且目标要明朗。如对细菌生殖、形成、萌芽整个过程进行简介,和趣味小故事、小插曲相连接。接着,要沿用快、准、狠的战略思想,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筛选,从而确定关键目标。例如,探究细菌一节时,第一步是对全文通读,找出重点要掌握的概念。第二步,对每段关于细菌的知识点进行渗透,对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第三步,细菌对身边的.健康是否有影响,这样探究可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最后,找出问题。有确定的目标,带着问题去探究自古以来都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主探究方法。带着生物问题去探究,不断地循环、实践、总结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在学习初中生物中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探索者、发现者、主动者。

三、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高效应用

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与现代教学相比传统教学中信息渠道比较闭塞,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不丰富,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广阔的平台。而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应用,恰巧做到了这点。当今人们早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新课改不断优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使多媒体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风向标,也成了现代化教学的标志。传统的教学生物课堂教学方式都以教师课堂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进一步阻碍学习的思维发展,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虽然现在初中生物学改编浅显易懂,但终究是有弊端的。例如,发酵一节知识点,酵母发酵、酸奶、制酱、制米酒的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过程,对初中生来说,知识靠单纯的一味讲解和板书,这些本身抽象的事物是非常难懂且不易理解的。多媒体可以通过PPT展示发酵整个过程的组成片段,通过电影与现实发酵的产品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优化高效课堂方面,()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形象、直观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高清生物视频或可动手操控的画面展示,使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层层被剖析,巩固和加强知识点、轻松击破重难点。演练结束后,可以总结、归纳,让学生理清本节知识点的脉络,圆满结束课时内容,视觉效果可以缓解课堂视觉疲劳,使得教学目标大放异彩,何乐而不为?

总之,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生物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以积极引导,制造更好的学习课件,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更优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完美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付钟。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4)。

[2]刘利。对当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2(11)。

[3]卢保京。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J].考试周刊,2012(59)。

(作者单位 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学)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外语教学策略研究及运用

有关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
《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共13篇)】相关文章: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2023-11-20

高二数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总结2023-11-09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022-11-15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2022-05-17

课改心得体会精选2022-09-28

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性研究论文2022-04-29

高中数学课改的心得体会2023-04-23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2022-08-13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教育论文2022-12-05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论文2023-07-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