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骆存利

时间:2023-07-31 08:04:07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学反思 骆存利(精选16篇)由网友“hibiscu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 骆存利,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反思  骆存利

篇1:教学反思 骆存利

教学反思 骆存利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篇2:教学反思 刘存

教学反思 刘存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并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首先教师要进行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

其次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例如在《口技》中,设置了许多图片以及表演口技的视频,学生很容易进入课堂,学习课程。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由此可见,激励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

24期柏临隆顶岗实习分队柏乡槐阳中学语文刘存

篇3: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其实有很多生成的因素,如刚开始我是准备从欣赏介绍印尼音乐、风光入手,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再比如这是一课合唱课的教学,四年级学生才刚开始接触二声部的合唱,一般来说我们会完整地出示歌谱(合唱谱),然后分声部进行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受学校校本课程的启发和外出学习的感受调整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一、立足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渗透音乐的学习。

腰鼓是我校的艺术特色,四年级的学生长期进行腰鼓的训练,对有鼓点声的音乐节奏有种特殊的敏感,而歌曲《恰利利恰利》中的典型节奏正好与腰鼓中的节奏相吻合,因此新课的导入就从“学生做小老师”开始,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老师的指挥下,课上我引导学生用嘴巴敲出鼓点:咚叭咚叭|咚咚叭咚叭|咚-‖,然后教师用手敲击桌面模仿鼓点。接着我引导说: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何老师又变化出了一种新的节奏:咚咚叭咚叭|咚叭咚‖你听听,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嘴巴模仿出来吗?然后再引导学生用手模仿节奏做一做。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节奏是可以变化、创新的.;我们的身体器官(如嘴巴、手)、身边的物品(如桌子、板凳等)都可以作为乐器演奏。

然后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听音乐,找熟悉的节奏。师导:老师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你能听出刚才的这个节奏出现在音乐的什么部位吗?(前面)

――播放《恰利利恰利》的音乐。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聆听习惯,并能用我们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音乐中体验、并感受这种典型的音乐节奏并真正地记住它。

二、不露痕迹,潜移默化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

《恰利利恰利》这首歌曲前半部分节奏典型,通过腰鼓特色的表演学生能很快掌握好其节奏型。在后半部分有一个二声部的合唱,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先出示一个声部的教学,引导学生比较歌曲前后部分节奏的不同,通过丰富歌曲形式,在延长音的地方可以加上“山谷回声”的方法融入二声部的学习,这一环节既解决了要唱好延长音的时值,又解决了二声部中声音的强弱运用,在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后,我再告诉学生:老师用音乐的符号记录下你们的演唱。引导学生学会看合唱谱和分声部的乐谱。

三、尽量做到关注每个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细节,准确评价学生的表现。

由于班级人数多,在每个班都会存在一些无法预知的学生表现。在学习中有个别班的学生因为看不清黑板,我关注到后及时让孩子们打开书,看书中的歌词。(原来引导学生看黑板就是不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合唱谱的概念,从而混淆学生的视线,在学生基本会唱后打开书看歌词,对学生的影响不会太大。)再比如,原来在个别班的导入,我是用腰鼓进课堂请生出来做小老师的,但可能是孩子们平时都是集中训练表演,当单独时由于紧张,请了好几个孩子都不能很好地敲准节奏,我就调整成让孩子把嘴巴当“乐器”来表演,再轻轻把桌子当鼓敲节奏,既让音乐课堂学习变得有秩序又达到了老师预设的目的。四(5)班的王轶凡平时音乐课中就很注重积累、注意观察,在说到歌词中的特色时,能准确地说出歌中“恰利利恰利恰嘣嘣,沙啦啦盖嘟沙多嘣”是“衬词”,并告诉大家这是民歌中特有的词,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知识面广,注重音乐的积累。”同时让班上的孩子用音乐的节奏表扬了他。这样的孩子在我教的四年级班上还有不少,平时他们总会在音乐上有着让人意外(音乐知识的积累和拓展面)的表现,也在班上的音乐学习中直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当然就这节课来说,我觉得还有许多需要努力和调整的地方。如在(六)班的学习中,因为是先开始上的内容,在歌曲的后半部分,虽然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延长线的作用和时值,但在演唱时由于前后节奏的差异,孩子们有点唱不好,我用了数时值和示范、带他们一起唱的方法来引导,整体听起来学生是唱会了,但个别在唱时还是有点小疙瘩,如果这时能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歌曲二部分节奏型的变化后效果会更好。再说,关注每一个学生,由于四年级的教学内容较多,加上前一阵活动多,教学进度上有些赶,因此课堂上对于个别特殊孩子的关注度也有些降低,存在着只要不影响别人,不影响教学有时就“睁一眼闭一眼”,对照学校要求的课堂常规会有些不符合,因此在以后的课堂上还要尽量关注他们,让这部分孩子也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篇4: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一、注重备学生。

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如果没有在课前很好的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就拿我教授的这节课来说,三年级学生喜欢表演唱,学生喜欢自行动手、动脑、自行创作表演。因此,只有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对音乐的感知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沟通,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歌曲教学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仅仅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学歌曲,让他们喜欢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学会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相关文化。因此,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学生们都比较喜欢情境式问答,我在学习歌曲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们欢乐、轻松的音乐课堂时间。今天杨老师的身份可不是老师喔,老师想邀请咱们三(二)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非常荣幸,我是今天的导游,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请跟我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坐游轮出发了。

于是同学们颇有兴趣地、安静认真地听奏,此环节达到了两个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二)在学习歌曲重点节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到的并指出来引出要重点掌握的节奏型。然后围绕这一节奏型让学生展开联想,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这一节奏型。此时老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可以从动作、词、旋律这几个方面着手,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就会很踊跃的回答。学生在“动”中感受了难点节奏,并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它。

(三)表现歌曲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歌曲《恰利利,恰利》学习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它?”就这样一个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于是采用分组同学先讨论老师融入讨论再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巩固和掌握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自评,老师点评。部分学生表演完后,由学生自主的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然后老师再做客观性的点评。

(五)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歌词,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的内心活动。我提问:“通过学习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都回答:“要热爱劳动。”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引申到人文,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刻体验乐曲的感情,从而潜移默化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因此,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对于上好一节音乐课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这样学中有动,动中有学,达到寓学于乐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为师者要适时激励和赞美自己的学生。

我觉得激励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开放的自由的创作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大、更宽的发展余地;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一句激励话,胜过万节课”!

四、音乐课,要让学生尽情享受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更是一门艺术课。如果每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透过纯洁的童心,听到美妙的音乐,那种感觉会是多么美好。音乐教学就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途径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做到让学生感受美:

(一)教师美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范唱

在和学生用语言交流时,尽量使自己融入其中,就像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大姐姐,而不摆老师的架子,范唱歌曲时,我把自己最美的声音和动作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之美。

(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光盘,让学生从影音片段中感受音乐之美。

五、不足之处。

我在上这堂音乐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整首乐

曲还没有完全吃透,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范唱时轮唱部分示范错误,导致在教唱乐曲时难点没有很好的解决,出现了技术性的大问题;二是学生在表演互动这一环节上,我不够灵活,我设计表演环节是“歌舞游轮”,是设想在游轮上举行盛大的`音乐舞会,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老师先让学生分组创编,再挑选一组上台表演,做出适时的点评;再让学生看老师表演一组舞蹈动作,看这样做行不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学会后全班一起做律动表演,唱着跳着走出教室。但是本课的主旨是表现印度尼西亚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的,在这里设计理念就和课本脱节;四是歌曲名《恰利利,恰利》没有跟学生解释一下意思,是印尼语中的一种衬词;五是给予学生的表扬要多样性;六是课堂的时间要控制好,平均分配。

在本次的新教师研讨课中,我和来自龙洞小学的唐老师上的是同一节课,对于一课多教让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教学方式的魅力。唐老师上课时用沙槌的导入节奏非常好,既能很准确的表达本课的节奏特点,又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能将课堂的气氛推向^***;在解决轮唱部分的难点时,唐老师先是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来教唱;这时,学生就会带着回声的感觉把轮唱部分唱好,也表达出耕作的愉快心情。在创作拓展这一环节上,唐老师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想像力,模仿耕作的动作全班一起动起来,让学生充分的律动,真正的做到了师生互动……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

以上是我在教授音乐唱歌课《恰利利、恰利》中的几点感悟,我将针对如何才能上好音乐课不断探索。在日后音乐艺术教学中,我将不断拓展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以老师为中心,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动****同提高。同时我还将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学会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使得音乐课越上越好。

篇5: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三年级有关劳动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这节课是唱歌课,那么我就以唱好歌为主。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请学生们欣赏了一组印度尼西亚风景图片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对印尼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印尼,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采用聆听、模唱、填词演唱、齐唱、表演唱等等让学生学会歌曲。这种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歌曲,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无趣。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二声部的演唱以及歌曲强弱的处理。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回声模仿,强弱对比的练习。学生说出回声的特点(声音由大到小、有由强到弱)。声音的对比练习:(师)f你好------(生)P你好----(师)f你是谁-----(生)P你是谁----动作对比练习:(师)f拍手(生)P拍手(师)f跺脚(生)P跺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游戏带到二声部的演唱中。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一二组为第一声部,三四组为第二声部。先分声部练习,然后合练,注意两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强调学生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的强弱对比,要求唱出回声的效果。看着学生在我的指挥下成功的演唱二声部,达到合唱的效果,我忽然对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合唱教学有了些许信心。我想以后的教学中,如果遇到合适的合唱曲目,那么我一定会尽可能的尝试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最后让他们用稍快的速度、强弱的对比演唱歌曲,感受印尼歌曲节奏的特点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印尼,比如印尼的舞蹈,可以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以及最主要的乐器(安格隆)的介绍。应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篇6: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音乐能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教学《恰利利恰利》这一课,我秉持:分散难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创新,获取新知“的教学思路,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细节,增长学生的音乐素养,注重情趣,注重体验,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运用媒体,突破传统,激发欲望。

在歌曲的教学时利用现代技术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学生多方位了解印度尼西亚风土人情,引起他们学唱印尼民歌的欲望。

二、凸现主体,演绎情趣,体验成功。

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从精神上产生愉悦与美感。让学生在感受到音乐动态美的同时,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如学生展示唱与学生互评环节,还有唱游环节,特别是唱游环节,学生边唱边配上舞蹈,把学生的童真、童趣都表现出来了。

三、循序渐进,寓教于乐,收获魅力。

在歌曲的教学中及时轻松的把思想教育渗透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学会做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分散难点

这节课我在设计难点教学时,从教唱到唱游,环环紧扣,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的,没有主动的参与体验到歌曲的学习中。我想可以试一试将难点提前至感受劳动的场景,让学生首先从节奏感受劳动、再通过肢体动作帮助他们体验,最后加上旋律,一步一步地把音乐课推向高潮,最后在开心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感受到音乐的特殊魅力。

篇7: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基本功比赛,我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备课中的预设不够充分,面对课堂中出现没预料到的事情会显得慌乱、手足无措。比如,有个问题是“庄稼人是怎么劳动的?”当时觉得这个问题不知道让学生从什么角度回答,事实也说明,学生也不会回答。面对这个在备课时没预设到的问题,我呆在那儿,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引导,只能从侧面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2、课堂中灵活应变能力较差,当学生不像老师设想的那样立即学会时,老师只会干着急,不够沉着,不够冷静,不能有条不紊继续指导。比如学生合奏两条节奏是,一开始不够清晰,我只感到背上冒汗,脑子里却很空白,不能不慌不忙冷静的对待。

3、经验不足,导致上课时比较紧张,上课时老师的状态调整的就不够兴奋,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情绪也表现的很紧张,结果师生都放不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而且,我犹豫有点慌乱,备课中该有的程序都忘了实施,比如在合合唱时,本来切割了合唱部分的范唱,想让学生多听两遍,多模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果老师忘掉此环节,只是一味地一遍又一遍教学生唱,由于没有多少感官的印象,学生学的很吃力,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习的信心大受打击,对下面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也想了对策,以最大可能避免下次出现相同现象。

1、课前准备要充分一些,先想清楚大的步骤,再落实每个步骤的具体实施环节,最后斟酌每个细节,包括每句话每个动作,以及钢琴的配合。再就是对教案要做到非常的熟悉,到课堂上才能灵活应变。

2、老师设计的问题要能让学生知道从哪个点去回答。课后我好好琢磨的我的一个问题,觉得这样问会更好:“庄稼人的劳动是件什么样的事情?”这种问题是填空式的,比简单式的问题要简单,学生容易明白老师的意图,从而回答到位。

3、音乐课也要解读文本,对教材的设计意图要充分挖掘,我在设计教案时,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歌词的含义,后来在临上课时,才突然发现歌词有可挖掘之处,达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时才匆匆的设计了一下,导致思考不够充分合理,设计的问题不够科学,让学生回答很茫然。

有个环节老师还应该注意一下,就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动作的时候,学生看着老师手、脚、口一起动时不知道该模仿什么,这时老师应该向学生说清楚,老师的脚是用来帮助打节拍的,同学们听老师指令模仿嘴和手的动作。这样目标比较明确,乡下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差尤其要交待仔细,这也是细节问题。

开头的谈话导入教好,可以分散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简单的提问,轻松的回答,还可以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下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教学反思陈志利

本周二生物学科开了教研组会议,并且制定了接下来的教研计划,正好碰上了周三学校领导要听我的课,与备课组老师共同探讨了几个问题及改进意见,让我收获很多。我讲的是病毒一节,采取的是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主要运用板书和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在学生了解并掌握本节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课后找了有关领导,听取了领导给我的建议。我的课程优点还是存在的:首先课程安排非常合理,在时间方面正好将本节内容讲完并加以巩固;其次是有课堂生成,多注意学生的引导,注重问题化教学,并运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中;最后是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的活跃程度很高,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还对教材的内容有所质疑,这就对知识的延伸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是毕竟教学经验相当于没有的人,问题是肯定存在的:首先快人快语,把握的度不够精准,在课堂上说的话或者是用词不够准确,会对学生有所误导,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其次是在课件的制作上,除了可以多运用图片,还可以插入简短的视频,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最后是希望能在课堂上多有学生的展示机会,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师不要插手,而学生有问题的,教师要做导师,引导其找到答案。

与领导的谈话不仅让我意识到课程教授的重要性,还要注重现代教育的重心:不在于教,而在于学。真正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26期房定分队南梨园中学生物学科陈志利

篇9:刃没利存成语解析

刃没利存成语解析

【成语】:刃没利存

【拼音】:rèn m lì cún

【简拼】:rmlc

【解释】:刃:刀口;没:隐没,消失;利:刀口锋利处。刀口没有了,它的锋利之处尤在。比喻根本不存在的事。

【出处】:南朝·梁·范缜《神灭论》:“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成语接龙

【顺接】:存乎其人 存亡安危 存亡有分 存亡未卜 存亡生死 存亡绝续 存亡继绝 存亡续绝

【顺接】:百不一存 百无一存 齿亡舌存 齿弊舌存 齿敝舌存 荡然无存 风韵犹存 浩气长存

【逆接】:兵不接刃 兵不污刃 兵不血刃 兵不雪刃 兵无血刃 兵未血刃 吹毛利刃 登锋履刃

【逆接】:刃树剑山 刃没利存 刃迎缕解

篇10:《存起来的吻》教学反思

《存起来的吻》教学反思

《存起来的吻》是一个以情感为主线的回本活动。活动以妈妈宝宝亲吻的照片导入,让孩子们通过回忆和爸爸妈妈的亲吻感受“爱”,从而引出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边看ppt,边观察图片,听老师讲述故事内容,同时,进行提问来让幼儿理解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比较封闭,幼儿自由讲述的'比较少,主要是由教师讲述故事,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第三部分的讨论环节应该是一个比较重点的环节,也是充分体现幼儿主体的一个活动环节,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是不敢放手,教师讲的比较多并且对于重点部分教师的讲解也过于简单,没有深入的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自己也没有将本次活动的重点解释到位,导致本次活动的重点处理不明确。

最后,请孩子们欣赏故事并制作吻的环节,教师对本次活动中情感的升华也是不到位的。单纯的播放故事录音,缺乏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在制作吻的时候,教师没有将制作吻这个环节与整个活动贯穿起来。

这是一个十分温馨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举止自然,语言生动,教态和蔼可亲。整个活动过程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就更好了。

篇11:经济低迷,零售药店如何求存求利

金融危机从开始蔓延全球,谁也逃不了,

不管怎么样,人生了病还是要吃药的。医药行业作为一个需求比较刚性的行业,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但还是感到了不少寒意。特别是小型的零售药店,随着整体经济不断滑坡,药店的生意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甚至有些药店经不住风雨而关门大吉。

市场向来残酷而冰冷,从不相信眼泪,从不同情弱者的无能,而只以赢亏作为药店是否会被淘汰的唯一指标。

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零售药店如何求存,如何求利?

降低进货成本

传统意义上,药店从医药公司进货,赚取中间的20%-30%的零售差价,这个空间就是药店的毛利空间。现在,无论是连锁,还是有一定议价能力的单体店,都尽量能从生产厂或总代理处拿货,而争取更大的毛利空间,称之为“高毛利”产品。

广州东山区的一家药店原来一直从传统医药公司进货,月销售平均有七万元,毛利大约为1.5-2万,扣除租金水电九千,工资五千,税费两千,杂费一千,利润在两千元左右,经济危机后就只能勉强持平,甚至亏损,

后来,这家药店从一家名叫“弘承持信”的公司进了一种“老茶医”牌的系列养生凉茶,进货成本只有零售价的四几扣,毛利空间增大到50%以上,比原来足足提高了一倍。第一个月,这一系列产品就为药店增加了近千元的毛利。尝到了甜头,药店又试着从这家公司拿了更多的品种,药店的毛利也随之增长,在销售额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利润增长明显,摆脱了不赢利的困境。

多元化经营

早在开始,大卖场型平价药店就开始有步骤地增加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品类,目前已将品类从药品延伸至器械、食品、化妆品、家庭护理用品,甚至大米等生活日杂品,把“药店”的概念扩展到了“疾病预防、药食同源、疾病防治家庭化”等更为广阔的空间,甚至有些还将彩票投注点搬进了药店。

多元化经营对于小零售药店也是一条可行之路,在不增加租金、店员、装修投入的情况下,提高药店的销售和赢利能力,同时也方便顾客顺手买些日用品。

现在已经有新型的医药贸易公司,不但向零售店提供药品、保健品的批发,同时也提供化妆品、日化品、日杂品、卫生护理用品的批发,上面提到的弘承持信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批发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为零售店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篇12:三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三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区为了培养我们这些新老师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并上手自己的专业技能,开展了“十三周第四片小学音乐新教师教学研讨课”。在此,我首先感谢教研员丁老师,片长何志清老师、彭薇老师能给我这次实践磨练的机会和帮助。在课后的反复研磨过程中,我对如何才能上好一节音乐课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注重备学生。

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如果没有在课前很好的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就拿我教授的这节课来说,三年级学生喜欢表演唱,学生喜欢自行动手、动脑、自行创作表演。因此,只有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对音乐的感知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沟通,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歌曲教学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仅仅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学歌曲,让他们喜欢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学会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相关文化。因此,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学生们都比较喜欢情境式问答,我在学习歌曲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们欢乐、轻松的音乐课堂时间。今天杨老师的身份可不是老师喔,老师想邀请咱们三(二)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非常荣幸,我是今天的导游,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请跟我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坐游轮出发了。

于是同学们颇有兴趣地、安静认真地听奏,此环节达到了两个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二)在学习歌曲重点节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到的并指出来引出要重点掌握的节奏型。然后围绕这一节奏型让学生展开联想,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这一节奏型。此时老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可以从动作、词、旋律这几个方面着手,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就会很踊跃的回答。学生在“动”中感受了难点节奏,并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它。

(三)表现歌曲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歌曲《恰利利,恰利》学习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它?”就这样一个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于是采用分组同学先讨论老师融入讨论再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巩固和掌握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自评,老师点评。

部分学生表演完后,由学生自主的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然后老师再做客观性的点评。

(五)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歌词,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的`内心活动。我提问:“通过学习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都回答:“要热爱劳动。”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引申到人文,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刻体验乐曲的感情,从而潜移默化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因此,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对于上好一节音乐课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这样学中有动,动中有学,达到寓学于乐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为师者要适时激励和赞美自己的学生。

我觉得激励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开放的自由的创作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大、更宽的发展余地;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一句激励话,胜过万节课”!

四、音乐课,要让学生尽情享受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更是一门艺术课。如果每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透过纯洁的童心,听到美妙的音乐,那种感觉会是多么美好。音乐教学就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途径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做到让学生感受美:

(一)教师美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范唱

在和学生用语言交流时,尽量使自己融入其中,就像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大姐姐,而不摆老师的架子,范唱歌曲时,我把自己最美的声音和动作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之美。

(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光盘,让学生从影音片段中感受音乐之美。

五、不足之处。

我在上这堂音乐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整首乐

曲还没有完全吃透,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范唱时轮唱部分示范错误,导致在教唱乐曲时难点没有很好的解决,出现了技术性的大问题;二是学生在表演互动这一环节上,我不够灵活,我设计表演环节是“歌舞游轮”,是设想在游轮上举行盛大的音乐舞会,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老师先让学生分组创编,再挑选一组上台表演,做出适时的点评;再让学生看老师表演一组舞蹈动作,看这样做行不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学会后全班一起做律动表演,唱着跳着走出教室。但是本课的主旨是表现印度尼西亚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的,在这里设计理念就和课本脱节;四是歌曲名《恰利利,恰利》没有跟学生解释一下意思,是印尼语中的一种衬词;五是给予学生的表扬要多样性;六是课堂的时间要控制好,平均分配。

在本次的新教师研讨课中,我和来自龙洞小学的唐老师上的是同一节课,对于一课多教让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教学方式的魅力。唐老师上课时用沙槌的导入节奏非常好,既能很准确的表达本课的节奏特点,又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能将课堂的气氛推向^***;在解决轮唱部分的难点时,唐老师先是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来教唱;这时,学生就会带着回声的感觉把轮唱部分唱好,也表达出耕作的愉快心情。在创作拓展这一环节上,唐老师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想像力,模仿耕作的动作全班一起动起来,让学生充分的律动,真正的做到了师生互动……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

以上是我在教授音乐唱歌课《恰利利、恰利》中的几点感悟,我将针对如何才能上好音乐课不断探索。在日后音乐艺术教学中,我将不断拓展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以老师为中心,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动****同提高。同时我还将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学会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使得音乐课越上越好。

篇13:四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四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三年级有关劳动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这节课是唱歌课,那么我就以唱好歌为主。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请学生们欣赏了一组印度尼西亚风景图片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对印尼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印尼,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采用聆听、模唱、填词演唱、齐唱、表演唱等等让学生学会歌曲。这种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歌曲,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无趣。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二声部的演唱以及歌曲强弱的处理。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回声模仿,强弱对比的练习。学生说出回声的特点(声音由大到小、有由强到弱)。声音的对比练习:(师)f你好------(生)P你好----(师)f你是谁-----(生)P你是谁----动作对比练习:(师)f拍手(生)P拍手(师)f跺脚(生)P跺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游戏带到二声部的演唱中。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一二组为第一声部,三四组为第二声部。先分声部练习,然后合练,注意两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强调学生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的'强弱对比,要求唱出回声的效果。看着学生在我的指挥下成功的演唱二声部,达到合唱的效果,我忽然对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合唱教学有了些许信心。我想以后的教学中,如果遇到合适的合唱曲目,那么我一定会尽可能的尝试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最后让他们用稍快的速度、强弱的对比演唱歌曲,感受印尼歌曲节奏的特点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印尼,比如印尼的舞蹈,可以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以及最主要的乐器(安格隆)的介绍。应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篇14:《逆境求存---积极心态》教学反思

人在逆境中如何调整心态,在逆境中我们该如何取回乐观?这是需要靠自己来调节的,而不是受别人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在《逆境求存--积极心态》这课中就设置了一些活动有助于学生们调节心态

这节课我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一是热身游戏大雨点小雨点,根据教师提出的天气状况来作出相应动作,学生活动积极性较高,通过活动引导大家虽然你左右不了天气,但是可以改变心情,积极乐观的心态十分重要,中学生的课堂平时比较沉闷,通过一个热身小游戏,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活跃轻松。二是关注美好,提问:“今天令我高兴的三件事是什么?发生在我身上的三件好事是什么?我未来期盼的三件好事是什么?考虑到中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小学生那么积极踊跃,我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来找同学回答问题,在游戏中,学生没有了思想负担,同学们畅所欲言。三是秀才赶考,我先给学生讲《秀才赶考》这个故事,听到秀才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对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店老板,你要怎么安慰这位秀才?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积极的'说出自己积极的看法,而且见解独特,很有新意。让孩子们角色扮演时,孩子们表演时特别的投入,积极性很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组争先恐后,及时做了点评补充

学生在《逆境求存—积极心态》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教学环节也比较紧凑、自然,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参与面比较广,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相点评都十分积极,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但是,因为本课设置活动较多,在表演秀才赶考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准备时间,或者分段表演,学生们的表演会更加成功,更加创新。这节课是想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思考习惯,仅仅靠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学生们遇到问题也要正确引导,这堂课不仅学生们有很大的收获,我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会传递梦想,用我们大家的力量帮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帮助自己自信、从容、有尊严地生活。

篇15:《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反思杨凤存

这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课文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习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进行“他、地”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两个字在部件、结构、宽窄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老师范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象小公鸡和小鸭子当时的心情、动作,进行角色体验,通过师生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同桌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展示,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在重点词句分析的环节中,对比两个句子的不同,通过联系上下文、揣摩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心理,了解“偷偷地、飞快地”这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学生在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这两个词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拓展练习。

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这节课的情感体悟到位,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戴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在朗读和表演中体会小公鸡捉虫子跟小鸭子吃、小鸭子在小公鸡落水时救小公鸡这种伙伴之间相互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他”和“地”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简要指出“他、她、它”的'用法,简要提示“地”的两个读音,并用本节课出现的词语“飞快地、偷偷地”加以解释。

第二是板书不到位。教师的板书应是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或重点内容的呈现。这节课教师的板书过少,使得板书内容不完整,不利于整体教学内容的呈现,且板书中箭头方向错误,给学生一种不规范的印象,教师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一种规范、严谨的示范。

篇16:教学兵法:运用之妙 存

教学兵法(2):运用之妙 存

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由非常复杂的互动所组成,是一只真正的变色蜥蜴。在《战争论》中,他说:“敌人不是没有生命的目标,而是独立的生机勃勃的力量。敌人想方设法抵抗我们的意图,并且迫使我们接受他们的意图。这种敌我双方间的相互作用,使战争变得更为艰难和复杂。”克氏还有一个绝妙的比喻:“战争不像一块麦田。不管麦田中麦秆的个别情形怎样,都可以用镰刀将其割刈,其效率只是依照镰刀的质量而有高低之别。战争像一片由大树所构成的森林,所以在运用斧头时,必须正确地依照每一棵树的个别特性和发展来下手。”

在中国,据《宋史・岳飞传》记载,有一次,岳飞对宗泽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战双方先布列阵势,然后开始进攻,这是作战的常规阵法。但是,布列阵势的巧妙,全在于将帅的用心谋划。例如,背水为阵,是危险的兵法,然韩信用之以破赵;“半渡而击”,是取胜之道,但符融用之却溃败于淝水。

兵无常法,教无定法。当代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曾赋诗云:“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教学是一门艺术,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教师怎么运用,评价的标准在于运用的效果,难能可贵是自己亲身的实践体验。

兵法与教学兵法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高超教学兵法的灵活运用,在于每一位教师用心去感悟,细心去把握。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来研究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兵法呢?

研究和把握教学兵法,要关注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

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是教学兵法的基础和源泉。离开了教学实践,教学兵法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是一种生活,教学需要一种执着的情怀。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就随处都可以惊喜地发现精湛、巧妙的教学兵法。每一位教师都是教学实践的主体,都是教学兵法的创造者。

《文化生活》的第一堂课,面对“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我诵读了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如下一段话: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的公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

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在这里,课堂不再是教师刻意的主观编造,不再是远离学生的生硬的说教,而是孩子们身边鲜活的现实生活,学生自然可以感到文化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息息相关。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那些看似平凡单调的教学实践,其实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妙,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用智慧来揭示、用情感来体验、用心灵来感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追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水平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师是将教学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整天所从事的是按照《教师教学指导用书》的提示进行机械照搬的备课、穷于应付的上课,缺乏自己别出心裁的思想、特立独行的创造。最后只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不能不说是为师者的苦恼、烦躁之源。

研究和把握教学兵法,要正确对待传统教育和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汲取传统教育和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赋予时代的新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发扬光大。

论及中国的传统教育,不能不追溯到我国的第一位教育宗师――孔子。1988年1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集会巴黎,会议主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典1970年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文博士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汉内斯阿文博士的话告诉我们,在21世纪,孔子的思想(包括教育思想)依然具有世界性的现实意义。孔子实在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方法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望其项背。以“因材施教”而论,孔子可谓独树一帜,在古今中外教育家中也是罕见的。

据《论语》记载,面对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教法。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说话要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总之,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程度不同的回答,既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又符合“仁”的基本思想。孔子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经常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了如指掌。

今天,我们强调“生本教育”也好,主张“发展学生个性”也罢,都是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并赋予了“因材施教”新的时代内涵,即要从学生的现有水平与个性发展出发,用不同的教学来适应不同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美丽的心灵都充分自由地舒展。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决不能数典忘祖、对传统教育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而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赋予传统教育以时代新内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种具有重大包容性的文化,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我们不仅要继承和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而且视野应当更加宽阔,努力学习和吸收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推动和优化教学实践。例如,仅就教学兵法而言,《孙子兵法》、《诸葛亮兵法》、《六韬兵法》、《尉缭子兵法》、《李靖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和《司马兵法》等中华古典兵书,都可以给予我们众多的启迪。

《孙子兵法》被尊称为“兵学圣典”,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言简意赅,全书约六千字,但内容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持久。《孙子兵法》蕴含的智慧,可谓“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例如,《孙子兵法》曰:“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也就是说,作战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情况的分析、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方面的情势: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同心共死而无所畏惧。天时,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时节候的变化,了解古往今来的事实、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地利,是指高陵洼地、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将领,是指智谋、诚信、仁慈、勇敢、严明。法制,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掌管。上述五个方面,将帅都不能不知道。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会导致失败。

《孙子兵法》的这一段论述也可以运用于指导教学。成功的教学不也存在“道”、“天”、“地”、“将”和“法”五个方面吗?简言之,“道”就是师生关系,就是师生要平等相处、互动生成、和谐共振;“天”就是教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教学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地”就是教学的特殊性,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因素的因时而变;“将”就是为师者的素质,为师者的教学智慧、教学伦理、教学艺术等;“法”就是教学的具体运行规则,如教学模式、教学程序、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上述五个方面,为师者必须知道和通晓。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就可能走向成功,否则,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

研究和把握教学兵法,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坚持“洋为中用”,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汲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类研究所形成的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仍然可以赋予我们的教学研究以更新的视野、更高的理论起点和切实的实践指导和历史借鉴,可以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兵法创新的“他山之石”。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践的“捷径”之一,似乎可以是移植国内外现有的、成功的教学方法于本学科教学园地,在大胆借鉴、博采众长的同时,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培育其新的“生长点”。

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兵法,我们不可忽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法”、M・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等经典教学方法。对国外的教学方法要大胆引进与借鉴,而不能只是“贴标签”,更不能赶时髦、追求“轰动效应”。只有在交流中学习、借鉴,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才能发展与创新。“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在教学兵法的创新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研究和把握教学兵法,要坚持与时俱进,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开辟新时期教学兵法的新境界。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正由小范围试点转向大面积实施。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一大突出变化,就是课程的生活化,即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内容直接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思想政治课课程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关系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生活有多么宽广,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有多么宽广”、“生活中处处有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哲学”等观点已经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共识。这就必然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变化发展,已不是传统课程所能企及的,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兵法也非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能相提并论。例如,《普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使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与此相应,当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兵法,就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学习、参与学习、互动生成、合作探究等,必然会进入师生的生活,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行之有效的教学兵法。

研究和把握教学兵法,要富有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色。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兵法,既具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共性,又具有学科本身的个性,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从课程性质而言,思想政治课既具有智育属性,又具有德育属性。前者为“知识性”,后者为“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性与教育性是统一不可分离的,而教育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性质的课程,或曰德育课程。如果说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学会做人”教育的皇冠,那么,思想政治课则是这一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研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兵法,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点,视教学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努力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

本文载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第10期。

体育《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法院监察室个人工作总结

谈实验异常设置对实验教学的甄别作用论文

2022谷雨节气的天气特点及讲究

法院监察室的年度工作总结

谷雨有哪些传统习俗

除灰管理制度

谷雨的传统习俗及由来传说

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论文

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  骆存利
《教学反思 骆存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学反思 骆存利(精选16篇)】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2024-04-26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反思教学2023-01-19

浅谈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2022-06-18

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2024-01-10

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2023-07-22

浅析反思性教学在师范教育中的运用论文2024-01-12

教师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2023-11-04

教学反思能力2022-11-28

浅谈反思性教学2024-04-25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