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推荐19篇)由网友“最可爱的FS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三峡工程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三峡工程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1、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篇2:《三峡工程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三峡工程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开学已经将近2个星期,转眼小数乘法已落实完毕。对于这个内容在往年的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五花八门的错误,如列竖式时由于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小数点,同时也就造成了积里的小数点位置的混乱。我们习惯把学生的错误归因于粗心,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按照整数的乘法进行计算,因此课后苦口婆心地解释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结果收效甚微。
有了前车之鉴,这学期的教学特别关注这一点,(但也没想出什么号招)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作业中几乎没有出现往年的各种错误现象。仔细想来主要在于:首先从开始教师就比较注重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说出先把它看成积乘几得几,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要使积不变,小数点要回移几位,将整数乘得的积一并说出。其次在例题教学完整演示完毕,教师明确指出,右边板书的是计算的思考过程,如果每道题都这样写出来既费时又费纸,可以将思考过程融合在小数的乘法竖式中, 这时我们对待小数点是视而不见,同时及时板书,再次在学生练习、板演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细节的评价不仅让学生说出先看成几乘积得几-------,同时特意指出学生点小数点的时机。如积石23.4,有的学生是先写4再小数点,接着3和2,有的学生先写出整数的积234,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比较两者的不同,并讨论正确的书写顺序。最后,还有一点事教师不像往年急于归纳计算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表达缩小了多少倍扩大多少倍逐步向小数点移动多少位过渡,开始大部分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小数点的`移动确定积里的小数点位置,到练习一时教师才提出有没有更快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很容易发现因数的小树位数与积得小数位数的关系。
看来有效和无效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大的教学环节,而源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
篇3:四年级《三峡工程(一)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三峡工程(一)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学习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这一节课。新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的同时,强化了算理的研究与算法的探索。在新课开始后,让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当学生发现自己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我让学生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 6,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接下来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计算的,针对这一算法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学生把58.6 6看作586 6,然后再把所得的积缩小10倍。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方法大胆质疑,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把58.6看作586来乘、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
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争论,在争辩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加深学生的印象,明确了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还有学生想出了课本上没有给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这里,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话说两个人每个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好的解题方法,相互交换,那么每人就有两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目标所在,只有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互相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题多解,经过日积月累也会有多题一解的效果。
篇4:四年级上《三峡工程小数乘法》课文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上《三峡工程小数乘法》课文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学习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这一节课。新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的同时,强化了算理的研究与算法的探索。在新课开始后,让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当学生发现自己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我让学生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 6”,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接下来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计算的,针对这一算法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学生把“58.6× 6”看作“586× 6”,然后再把所得的积缩小10倍。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方法大胆质疑,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把58.6看作586来乘”、“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
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争论,在争辩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加深学生的印象,明确了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还有学生想出了课本上没有给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这里,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话说两个人每个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好的解题方法,相互交换,那么每人就有两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目标所在,只有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互相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题多解”,经过日积月累也会有“多题一解”的效果。
篇5: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七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小数乘小数,以笔算为重点。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理解。教材一共安排两道例题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例1及其随后的“试一试”着重引导学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例2则帮助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当乘得的数的位数少于因数里的小数位数时,积的小数点的处理方法。学习本节课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小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小数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了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篇6:<<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就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由此引出小数乘法,学生感到很自然,但也需要学生熟知整数的相关运算三定律。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两周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均有以下几种:1)由于马虎出现计算性错误。2)两个因数中,第二个是中间有零的,学生计算时特别容易把数位对错。3)在计算结果中把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导致小数点的位置点错。比如“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点小数点?”这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以0.85×0.08为例。本题有两处错误,一是因数中共有4位小数,而积中只有两位小数;二是两个因数的末尾是5×8=40,积中已没有“0”这个数。而正确的算法应是0.85×0.08=0.0690,由此使学生体会到:确定积德时候,先数清两个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在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用0部位,最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划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一一找答案一一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而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
2、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这两种办法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3、对于学生的做题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我能够在例1和例2上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就不致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漏洞百出。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班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习。
5、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篇7: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计算:把小数当成整数计算,再点上小数点。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竖式如何写?还是有些模糊和不理解。如是在教学中,我就着重突出了以下几点:
1、口算
口算由于数字比较小,计算快捷。我就要求学生学生多做口算题。做完题目之后也用口算来验算。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加深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2、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学生的记忆却不是很深,如是我也按照新课内容设计了一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规律。充分的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3、竖式数学格式
第一节课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内容,结果部分学生习惯性的把数位对齐,后来我就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讲:我们进行计算时是把小数当成了整数,所以相当于是末尾对齐了。
4、小数的位数
我采用了了几个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在竖式中去点小数点。
篇8: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数学课的教学千万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枯燥的传统叫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挥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新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我安排学生到各大超市做调查,收集小数,发票等,使学生学习的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从生活中来。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始终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当教学小数位置变化这一部分内容之时,我利用书中原始的教学情境提问:如果1枚纽扣5分钱,那么10枚纽扣需要多少钱?100枚呢?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的已经相当不错,另外,这也是生活经验啊,所以,学生易于明白,易于发现规律。
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倡导小组学习,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了课堂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了教会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安排的时间不够科学,还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想得到标准答案,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索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对于商的定位问题,让学生懂得在余数的右边添上0,可以再继续除,只要掌握这个学生就很容易进行除法的计算,并通过验算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教学中,验算的方法除了可以用乘法外,还可以用除法再除一次。也可以来验算。这一点,还没有提到。
篇9: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思路和以前的整数乘法简便方法有着同样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主线,开放学生的自主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没有直截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猜想,在猜想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真正地把乘法运算定律拓展的过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因此,在课后的小结中我还追问学生还学了哪些数,能否也能运用,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为今后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留下了伏笔!
这节课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1,怎么算?
2,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算?(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运用运算定律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总的来说,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一看,二想,三计算。首先让学生学会看这些可以简便的数字,掌握数据的特征。对这一类型的数字有一定的记忆,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接着,就是思考用凑整的思想以及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最后就要仔细进行计算,使得简便后的.计算结果和原来题目的计算结果一样。总的来说,这一节课还是上得比较顺利,感觉上课学生的配合比较融洽。而且难点学生们都暴露出来了,上课中也及时的得到了解决。
篇10: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较复杂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发展,是小数乘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转化的过程中,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是学习的重点。我以为这一节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本节课的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出现以下错误现象:1、竖式中的错误:部分学生列竖式时,按照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对齐小数点的位置列式,显然是对算理没有理解。2、积的小数位数数不对,体现在两方面:有的孩子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算在小数位数里了,导致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多两位;还有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点小数点,从而使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少一位或几位。
对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说算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因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11: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月,我结束了《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这一单元的教学,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口算、笔算和简便运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班级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进,很多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大为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计算水平不理想,加减运算、乘法口诀经常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继续加强日常口算练习,提高口算的准确度。
2、最大的问题还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在小数乘整数中时常会有学生将积的小数点点错位置;在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后,商的小数点总是不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尤其是较小的整数除以较大的整数时,有的学生弄不清楚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
3、对于整数运算律的推广到小数的,并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对于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不灵活;而在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对于一个数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可以转化成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学生总是写成除以第一个数而乘以第二个数。
4、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为薄弱,应用和理解偏差,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于知识的规律性的探索和应用上欠灵活,掌握得不够牢固。
5、个别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不足,还有待继续深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的人数还为数不少,需要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坚持每天的口算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3、在许多学生出错或掌握薄弱的环节上反复强调,强化训练。如:在小数点的特殊性上做强调,重点突出小数点的处理,如在乘法计算中要求学生要先写出积里的0,完整地算出结果,数出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再把积点上小数点,最后将末尾的0去掉。
4、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5、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好基础的。
篇12:《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开学已经将近2个星期,转眼小数乘法已落实完毕。对于这个内容在往年的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五花八门的错误,如列竖式时由于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小数点,同时也就造成了积里的小数点位置的混乱。我们习惯把学生的错误归因于“粗心”,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按照整数的乘法进行计算”,因此课后苦口婆心地解释“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结果收效甚微。
有了前车之鉴,这学期的教学特别关注这一点,(但也没想出什么号招)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作业中几乎没有出现往年的各种错误现象。仔细想来主要在于:首先从开始教师就比较注重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说出“先把它看成积乘几得几,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要使积不变,小数点要‘回移’几位”,将整数乘得的积一并说出。其次在例题教学完整演示完毕,教师明确指出,右边板书的是计算的思考过程,如果每道题都这样写出来既费时又费纸,可以将思考过程融合在小数的乘法竖式中,“这时我们对待小数点是‘视而不见’”,同时及时板书,再次在学生练习、板演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细节的评价――不仅让学生说出“先看成几乘积得几-------”,同时特意指出学生点小数点的时机。如积石23.4,有的学生是先写4再小数点,接着3和2,有的学生先写出整数的积234,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比较两者的不同,并讨论正确的书写顺序。最后,还有一点事教师不像往年急于归纳计算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表达“缩小了多少倍――扩大多少倍”逐步向“小数点移动多少位”过渡,开始大部分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小数点的移动确定积里的小数点位置,到练习一时教师才提出“有没有更快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很容易发现因数的小树位数与积得小数位数的关系。
看来有效和无效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大的教学环节,而源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
篇13:《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经过了一个暑假回来,在学习小数乘法的过程中出现了挺多的失误,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法则不清――造成记忆不牢2、先入为主――造成思维定势;3、粗心大意――引起感知失真。为此我设计了以上的教学环节。上了这一课,我对这节小数乘法训练课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夯实基础,力求人人过关。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得不扎实,不完整,造成记忆不牢,就常会产生计算错误。分析学生的前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纠其原因是,法则比较长,读起来也不是那么朗朗上口,要让学生背下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于是,课始我们出示两道题(112.4×0.8= 0.48×0.15=)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成如下的口诀:一算;二数;三点点;四划0。“算”就是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去计算;“数”就是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点”就是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划”就是划去积末尾的0。这不仅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计算步骤,而且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巧设陷阱 培养审题习惯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的计算错误比比皆是,有的把“加”算成“减”,“乘”算成“除”,有的把“6”抄成“9”,有的忘了退位,进位,有的干脆就抄错数字。而老师叫这些孩子来改错,他又马上能独立地改正确,看来孩子并不是知识方面有什么不懂,于是乎往往老师和家长就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孩子的“粗心”,总是苦口婆心地说:“你下次一定要仔细。”而到了下次,孩子依旧改进不大,很让人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课中,我们设计了快速抢答:下面的算式积是几位数这一环节,来巩固小数乘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一教学重点,同时我们还精心设计了重重陷阱,让学生在一次一次的教训中感悟认真审题,细心思考的重要性。
抢答的第一组前两道题是基本数位数的方法来确定积的位数。①4.5×0.5 ②0.6×0.12,由于学生在平时计算时,由于粗心大意,在做题时,经常把“+”看成“×”把“×”看成“+”不看清符号就做题。于是第三道我就出了一道加法题③7.2十5.4,学生果然受了前面的迁移,将错就错;为了不多次重复练习这一类型习题,避免先入为主,造成思维定势。我们出了第二组习题①1×53.7②0×0.48③ 12.56×10这三个带有像0、1、10、特殊数字的小数乘法;为了避免粗心大意,引起感知失真,接下来我们又出了第三组:①7.128×0.217 ② 14.45×0.26 ③1.25×0.8通过一系列失败的教训,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做题不光要掌握方法,更要认真审题。
生1:计算时我可不能再马虎了,要认真审题。
生2:老师,我知道了,计算时要随机应便,灵活点。
生3:我们不但要掌握方法,还要看清符号、看清数再算。
从孩子发自内心的话语中,我知道孩子们在失败的体验中接受了教训,感受到了良好的审题习惯的重要性。
三、画批突出重点 渗透学法指导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我怎么讲了这么多遍,还是有很多学生错呢?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稳定和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计算的重要心理因素,有些计算错误,就是由于学生注意分配不科学造成表象模糊而导致的。
这节课始,在教学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一环节时,就利用红粉笔画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来指导学生小数点确定的方法。接下来的①0.27×1.6○0.27②0.27×1.6○1.6这道题,在学生分析时,在相同的0.27下面画“―”,1.6的下面点“ ”,在做选择题排出错误答案时,及时得画“×”等等,这些画批习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更是好的学法指导。
篇14:《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是《小数乘法》,这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应该不成问题。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老想着加减法中的“点点对齐”,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第二个因数有两个数字还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发现,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另外,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今后,我会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的牢牢固固。
篇15: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首先安排了“小数点搬家”,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并且掌握了能引起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打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平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马上去订正。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找出错误,也可通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解放,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真反思了我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注重了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忽视了计算方法的强化;二是注重了学法指导,只关注了部分学生,忽视了学困生的指导;三是为了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巩固练习。计算教学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内容,要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学生的任何错误都是有原因的。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篇16: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前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把小数看成整数乘法计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竖式下直接写出得数(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应对这种学生作业状况,我对我的课堂教学作了深刻的反思:
1、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握好学生计算关打好基础,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潜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潜力必须会帮忙。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忙。它体此刻我们平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立刻去订正。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忙找出错误,也可透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解放,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相信此次反思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会有所帮忙。
篇17: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对于我出示的例题,学生在课堂上做题的正确率十分高,但是作业本练习做下来发现学生的错误率极高。课后我也对学生的做题状况进行了分析: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状况,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状态才能充分展现,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暴露无遗。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课后的教学中,我也教学生一些检查的方法,比如验算,估算。我要求学生不但要会笔算,而且要学会“估算”。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检查作业,从而提高正确率。反思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也许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篇18: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单元安排的小数乘法主要内容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利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回顾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一、在小数乘小数的知识点上,学生由于受小数加减法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知识的影响,习惯性的列竖式计算过程中也把小数点对齐了!结果造成计算的错误!
二、在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后,末尾出现“0”时,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点小数点与去“0”的先后顺序!在作业中出现了先把“0”去掉后再点小数点的错误!
三、同学能够理解“一个非0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大;一个非0数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小”这一性质,但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同学们在处理756×0.9○756这一类型题目时,还停留在通过计算得出左边结果再比较的认识上!
以上是在进行小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而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则是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几点上!
对策:
针对第一种情况,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专项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强化训练和对比训练来帮助学生区分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在计算的过程中的区别!
第二种情况:明确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与步骤!
第三种情况: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发现○左右两边相同数,再从判断○左边另一个因数是否大于1,最后确定选择大于或者小于符号!
篇19: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回顾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让练习层次化。练习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透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群众练习,群众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持续等式平衡的思想。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习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习。透过练习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足之处:
透过本课复习,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习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虽然学生已经明白小数乘法的好处、算理,也明白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潜力和认真做题的习惯。
★ 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 分数乘小数说课稿
★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三峡工程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推荐19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2022-05-06
小数乘法的教学设计人教版2022-12-18
关于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工作计划2023-09-03
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除法》教学设计2023-10-11
小数乘整数小学数学说课稿2022-08-20
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2022-04-30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024-03-04
数学说课稿范文2023-03-31
六年级上册《New Friend Jenny》教学反思2023-12-16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