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16篇)由网友“lbxf”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小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相遇问题的课件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1、请同学表演相遇问题的现实走法。请同学关注学生对同时、相对等词语的含义是否理解。
2、提出本节要研究的问呢题,并板书出来。
二、解决问题
1、两地距离
教师口述书上的文字,并出示示意图,师生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讨论经过四个小时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相遇的含义。
提出“北京和郑州大约相聚多少千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全班交流。
归纳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比较综合算式,说一说哪个算式简便,每一步都是求什么。理解数量关系。
教师介绍速度和相遇时间等词,鼓励学生总结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2、相遇时间
出示文字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交流解题的思路和结果。
归纳求相遇问题时间的数量关系。先说综合算式,然后说出每步求的师什么,再总结数量关系。
三、混合运算
出示4道混和运算题,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课堂练习
练一练的1、2、3题学生先理解题意再计算
做表演、当评委使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了解、交流线段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使学生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能够合理的解释。
帮助学生理解相遇的含义,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
给学生提供理由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说出算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既是运算的顺序也是认识有关概念和总结数量的重要基础。
在解决问题,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理解数量关系。
了解题意,经理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供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机会。
让学生举例归纳总结过程,逐步体会和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先了解散步混合运算顺序,在自己运算,提高学习效果。
巩固所学知识的考查。
师: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作行走的表演,谁来?
生上面表演。
师说要求,生走
师:两个人走的时候有两点师要注意的,一是同时走。二是同方向走。现在请二人再表演一下同时相对而行。自己掌握时间,品味注意。
生在走。
师再次提出要注意什么。
师:两人相对而行,走到一起遇见了,我们就说他们相遇了。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相遇”的数学问题。
师:汽车行驶中,也常发生相遇的问题。如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问题师什么?
生汇报
师:谁能完整的把这个问题叙述一下?
生表述
师:谁来说一说“经过四个小时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利用课件展示
师”北京和郑州大约相聚多少千米?请同学自己试着解答。
师:比较综合算式,说一说哪个算式简便,每一步都是求什么。
生回答
师:在相遇问题中,两辆车每小时一共形式的路程叫速度和,经过四小时相遇的4小时叫做相遇时间。
板书
师:谁能说出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再来解决一个相遇问题。
出示问题及线段图
师:请大家认真读提,并观察示意图,你从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问题师什么?
生回答
师:请大家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结果是多少?
生回答
师:观察综合算式,说一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生回答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
生答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相遇问题。下面看这几道混和运算题,谁来说说运算顺序?
生回答
在独立计算
师:请同学看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篇2: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5/6-4/92/3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1/2+2/3)5/63/5
(1/2+2/3)(5/63/5)(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2)60(1/3+1/2)
=20+30=605/6
=50(米)=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习
3/420/17-3/43/176-6/13-7/13(5/6+3/4)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1/2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平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中国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篇3: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列式完成。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总结。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你能用图来表示吗。
4、学生讨论完成。
5、汇报、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A、试一试1、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B、试一试2、
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集体订正。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回忆
二、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让生认真审题,找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计算。
生独立完成,订正。
3、解方程。
独立完成,订正。
4、让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
5、认真审题,找准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
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复习题。
生独立完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情景图。
2、生独立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找出等量关系式。
4、让生先估一估,画出线段图。
5、讨论完成。
6、交流订正。
7、让生学着检验。
8、教师总结。
三、练习。
1、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电脑用户。
让生认真分析,找准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
3、五年级有多少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解方程。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几天完成?
学生读题。
找出等量关系式。
教师总结导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让学生读题。
2、找出已知条件、所求得问题。
3、引导学生说出: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
4、讨论完成。
5、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数学万花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复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以碗知僧”
2、学生读题。
3、互相交流大意。
4、师讲解大意:
山上有一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5、学生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6、交流。
7、教师提示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8、学生讨论完成。
9、交流。
三、练习。
出示复习题,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受伤的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3、占地面积。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4、拉拉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5、水资源。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营业额。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体重是多少?
分析知道的信息。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3、打稿件。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4、血液中有多少水?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5、计算自己体内水分的含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6、野鸭与大雁何时相遇?
小组讨论完成。
交流汇报。
三、总结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篇4:《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中国地大物博,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北京的天坛和故宫就是世界遗产中的文化遗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天坛和故宫的图画,同学们欣赏一下他们的雄伟吧!欣赏完图片,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关于他们的信息
北京天坛的占地面积约是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四分之一多4公顷
生:阅读信息
师: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知道天坛公园的面积为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四分之一多4公顷
生:根据故宫的信息可以知道是把天坛公园的面积看成单位“1”
师:信息有了,还缺少问题,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生: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老师和同学共同画线段图进行解析
师:同学们拿出笔,列出算式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理由
二、自主探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解决问题,感知运算顺序。
老师巡视
生1:先算天坛公园占地面积 。
272× =68(公顷)
再算故宫的占地面积。
68+4=72(公顷)
答: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72公顷。
师:我列的综合算式
272× +4
谁和老师的一样举手示意(好多孩子都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看这道算式,里面含有分数并含有乘、减运算,我们称这样的算式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272× +4这道题先算什么呢?
生:先算乘再算加
师:对,从我们刚才的分式中就可以看出,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习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师:猜想:分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
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师:谁能说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2.运用知识,练习巩固,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师:知道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拿出你的练习本试一试吧?
1、1+ × 2、× +
同学们都能按顺序做题但对于第1题的答案会出现1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现象提出点评和正确写法。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下面的题错在哪里?
幻灯片上出现两道题
2+ ÷2+ [1-( + )]÷
=1÷1 =( + )÷
=1 = ÷
=
同学们能找出它们错在哪里。
(同学说,老师修改)
师:我们会做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那么再复杂一点的会做吗?(会)做题时我们不但要知道他们的运算顺序,还要做到认真计算。看下面的题,找四名同学做,下面的同学一组做一道。
三、合作探索,发现分数运算定律。
1.出示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做完了上面的题你们有点累,休息一下,欣赏一下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部分名胜古迹吧!
师:欣赏过后,你为我们的祖国自豪吗?
师:老师带来了有关它们的信息,我们来看一下。
截止底,我国拥有世界遗产30处,其中文化遗产占 ,自然遗产占 ,其它遗产占 。
师: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1:先算我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他们的和。
30× +30×
=21+4
=25(处)
答: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25处。
生2:我是先算我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世界遗产总分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30×( + )
=30×
=25(处)
答: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25处。
2.观察比较,发现运算定律。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0×( + ) 30× +30×
我们发现这两道算式是相等的关系
30×( + )=30× +30×
这就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的运算简便。
师:我们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
师:通过上面的例题,老师总结了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小秘诀
知识巧记
分数四则混合算,运算顺序记心间;
乘加乘减无括号,加减在后乘在先;
有了括号序改变,加减在后乘在先;
混合式题算准确,明确顺序是关键。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坐好。今天,我们通过照片欣赏了咱们祖国的世界遗产,从中你收获了哪些知识?为了咱们祖国有更加辉煌的明天,你想做些什么?
篇5:《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24÷4 16×5-37 46 50×[(900-90) ÷9]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教学实施
1、例3。
(1)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
(2)学生明确题意。
(3)学生分析题目并解答
(4)老师提问:可以列综合算式吗?小组讨论并汇报,如何列综合算式。
(5)分析运算顺序。
师问:这两道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3、变式练习。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填空。
(1)20米是( )米的五分之二,20米的五分之二是( )米,20米的五分之二是56米的。
(2)( )吨的四分之三比8吨还多1吨。
2、计算。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1—8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口算。
篇6:《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选择简便合理的运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验、有错即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出示例1
引导:同学们,这两个物品你认识吗?(中国结)你从主题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说说是怎么列式的,并且是怎样想的。
板书算式:2/5×18+3/5×18 (2/5+3/5)×18
3.揭示:这两个含有分数的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尝试计算,认识运算顺序
引导:这两道算式各是先求的什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2/5×18+3/5×18,你先算的什么运算?乘法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说明:先算小中国结和大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这个算式中的乘法,这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提问:(2/5+3/5)×18先算什么呢?先算的是哪个数量?
说明:先算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括号里的
2.小结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这两题的计算,你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以怎么算呢?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相同这里有乘法和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3.明确运算律。
提问:比较解决例1的两种不同解法,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让你选择算法,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运算。根据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小结:简便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规律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第2、4、5题
篇7:《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明确整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同样适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谈话:上午,我们度过了另人难忘的感动时刻,现在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感受祖国的怀抱,追随我国的世界遗产探究分数的奥秘。同学们,我国的世界遗产你去过那里?(生说)今天,请跟老师一起走进天坛。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在看完之后最先给出答案。(课件出示视频,问题:天坛比紫禁城多多少万平方米?)
(1)独立解答
生汇报:273-273÷3
=273-91
=182(万平方米)
答:天坛比紫禁城多182万平方米。
(2)小组合作
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整数的运算顺序。
生说师巡视。
(3)生单独汇报
师:谁把知道的说给大家听?(生汇报)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一)分数混和运算的顺序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些关于天坛的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
1、课件出示教科书103页天坛、故宫的情境:
齐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北京天坛的占地面积比故宫多多少公顷?
师:同学们,我们把第二个问题先放在问题口袋里,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师:想一想,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与哪些信息有关?
3、师:怎样理解“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独立解答)
4、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并分别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 68+4=72(公顷)
先算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的1/4是多少,再算故宫的占地面积。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交流解题步骤。
点题:同学们,你们看在272×1/4+4这个算式中有几种运算?(乘法、加法)
像这样,在一道含有分数的算式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5)小组探究
在这个算式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猜想:这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课件出示含有除法、减法、带小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导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解了天坛、故宫,其实我国的世界遗产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遗产视频。)
结束后出示教科书103页世界遗产信息图。
学生独立解决。
提示: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把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30处看做单位“1”; 7/10、2/15怎样都表示在单位“1”的线段图中。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 (2)30×(7/10+2/15)
=21+4 =30×25/30
=25(处) =25(处)
方法(1):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方法(2):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观察一下30×7/10+30×2/15和30×(7/10+2/15)这两个算式,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这说明什么?
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试试能不能独立完成。
完成的同学,谁来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最后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课件: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五、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吗
篇8: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练习纸、课件、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已经有不少的旅游景区和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的古老与文明。(出示课本情境图)
2、师:请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汇报交流。
生1: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2:人工墙体长多少千米?
生3:天然山险墙有多少千米?
生4:壕堑有多少千米?
生5: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共长多少千米?
师:看到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老师想知道人工墙体长多少千米?你会解决吗?(会)指名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呢?
生:因为这是求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师:你说的真完整。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那是不是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可以用分数乘法解决呢?我们接着看。(课件出示)
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二、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感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信息、分析题目并找出数量关系。生说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尝试列示计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写在练习纸上,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找出两份典型的做法,做完后,指两名学生代表到前面板演,板演后让这两名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①272×1/4=68(公顷)
②272×1/4+4=68+4=72(公顷)
师:请你说一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两名学生讲完后,大家看,在这个分数的`乘加综合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学生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算的。
师:哦,原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有关系啊,好!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两名学生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1: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生2;只有加减或乘除,按顺序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看来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刚才大家都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那你能来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学生齐说)教师板书: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三、进一步理解体验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
师:下面我们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问题):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共长多少千米?请同学们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把你的想法写在2号练习纸上。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纸上,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后,指两名学生代表板演。板演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8800×7/10+8800×1/4
②8800×(7/10+1/4)=6160+2200=8800×19/20=8360(千米)=8360(千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商量后,指名学生汇报想法。
生1:我是先算的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各有多少千米,再算一共有多少千米?
生2:我是先算的人工墙体和山险墙一共占长城全长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千米?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二道算式用了简便算法。
师;奥,简便算法,那时运用了哪种简便算法呢?
生:分配律。
师: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师:说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整数乘法的运算律?
生: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师:看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板书:运算律同样适用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有关世界遗产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够解决单纯分数乘除法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还有。
引导学生总结
1、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
2、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
3、解决问题可灵活选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
看下面的题目,你会吗?
1、先说后做。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2、辩对错。让学生说出错的理由,并说出正确的顺序。
3、解决问题,巩固对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的理解。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及简便的算法。
五、课堂总结。
师:一节课下来,你来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篇9: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预算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有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从计算中讲授分数混合预算的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接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直尺不同颜色粉笔
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这三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生回答后小黑板:出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计算。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节约水资源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第21页图)
师:这是笑笑班上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1)独立思考,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A请同学们找到跟求航模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问题分析已知的数学信息。
B请将求摄影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要先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通过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气象小组有12人。那么也就是说摄影小组的人数是多少人数的几分之几呢?(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气象小组人数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1份)
师:在这里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气象小组的人数)
师:这里的单位“1”是谁? (气象小组的人数)
(3)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生独立画图)
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谁来说说数量关系?那么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吗?
师: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摄影小组的人数)这里的单位“1”是谁?(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4)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
4、改题再解答:航模组有3人,求气象组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小结:
师:观察综合算式,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
师:针对综合算式,结合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而以此类推。)
师: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6、书写格式: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7、学生看书,齐读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从而进行计算,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体现了教学以教材为主,灵活的使用教材,又忠实于教材,这样更能突出,这两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的代表性,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与教材例题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
(三)、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
1、完成书22试一试以及数学书22页练一练
第一题。请2名学生上台板演后集体订正。(强调:运算顺序特别是有括号的)
2、完成书22页的数学应用2—4题。(写出数量关系或画图后再解答)
3、出示数字故事(让学生讲一讲这一个数学故事,小组讨论每人一杯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中强调解题顺序与运算顺序的吻合,这样更能突出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知识回顾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师生小结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回忆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篇10: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除了按一般的运算法则和顺序外,还要灵活运用一些运算技巧,才能使计算又快又好。例如:
计算:0.75-3/51/6+0.4
学生练习。
师: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的。
生2: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师问:第二题的结果会怎样?)第二题的结果是近似值。
生3:我是把第一题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把第二题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师: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3:因为第一题中的3/5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第二题中的1/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小结:
数与分数相加减,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二题也可以化成小数计算……”
我不悦地打断道:“当然可以,但刚才已经的同学说了,算出的值是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
那位学生沮丧地坐下了。
……
课后,我还是忍不住询问那位学生:“你对第二题是怎么想的?”那位学生拿出他的练习本,我一看,他是这样算的:
1/6+0.4=0.16+0.4=0.56
既不用化成分数计算答案也不是近似值,妙!
我为课堂上的草率感到遗憾,如果让这位学生说下去,全班同学既可学到这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而这时教师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1/7+0.2(题中的'1/7能不能化成循环小数)该怎么算?为什么这题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再进行小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路也得到拓宽,对计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本节课的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而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他更会为自己的独特解法感到高兴、自豪,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个片断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平等地与之商计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的理,都应行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再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增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经过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创见”。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又可弥补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得教学相长之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篇1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
歌手大赛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6+54=74-26=
3.6+5.4=7.4-2.6=
2、递等式计算
36+18+64125-27-73
二、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三、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口述,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不计算,你知道谁的得分高?
生4:5号选手的得分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我是通过估算的方法知道的……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解决“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总分高多少?”这个数学问题吗?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师:这道算式里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9.43-8.65-0.40
=0.78-0.40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四、拓展训练
2.35+4.28+0.65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加简便?
小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要注意什么?
五、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有哪些异同?”
篇1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篇13: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76例3。
篇14: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评价任务
任务一: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检查: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环节二
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2、出示例3(2)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6.45-8.3
=13.55-8.3
=5.25
20-(6.45+8.3)
=20-14.75=5.25
递等式:7.45+5.8+4.69
=13.25+4.69
=17.94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环节三
练习
1、P77做一做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篇15:《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口述,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 7.66-3.54-1.46
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教材通过歌手大赛的情景,提出了“谁的总分高?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综合列式计算。从而导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具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经验,因此,根据原有的经验推导得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很容易。在基本练习中,学生能很快说出运算顺序,练习的难点在于计算的熟练和认真细致。
在拓展练习中,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不是太熟练,对于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的过程更是不如意料中的'顺畅。
总体来说,基础知识的落实比较到位,但所花时间过多,从小数分步运算到小数混合运算的过渡浪费的时间较多,而对于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的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所花时间不够,难点没有突破。
第二教
课题:
歌手大赛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6+54= 74-26=
3.6+5.4= 7.4-2.6=
2、递等式计算
36+18+64 125-27-73
二、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篇1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及计算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出示一组算式.(课件出示.)
观察以上6个算式,讨论.
1.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二、新课(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第2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
学生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依据计算步骤分为:
两步计算的有:
三步计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数的特征可以分为:
属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
★ 五年级数学教案
★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三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16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2023-03-07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材料2023-02-11
冀教版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复习计划2024-01-13
数学小数整数混合运算教案2022-09-13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2023-12-14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05-2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4-05-01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2023-06-18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023-11-16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