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summer”为你分享13篇“三年级下册音乐《欢乐歌》的教学反思”,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三年级下册音乐《欢乐歌》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音乐《欢乐歌》的教学反思
《欢乐歌》 这首牙买加民歌出现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的音乐课本中, 难度不高, 只有 4 个乐句, 但是它是以轮唱歌曲的要求出现的, 编者的意图也就非常明了了。 有人这么定义轮唱: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 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 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 有过轮唱经验的人都知道, 轮唱的难点于, 同一曲调要有规律的错开,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受到另一声部的干 扰。通过三年级 4 个班级的轮唱教学,轮唱的效果还不错,总结为以下点:
1、先唱后听。歌曲《欢乐歌》第一遍为齐唱,第二遍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 对于只有 4 乐句的歌曲, 齐唱是很容易的。然而对于没有轮唱的实践经验的学生 来说,如果先听,他们必定会跟着大声的演唱,只能感觉歌曲的演唱很乱,对学 唱没有很大的作用,而是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该先进行轮唱练习后,再 让学生安静的聆听录音中的范唱,听听轮唱此起彼伏的效果,还可以边听边找找 自己演唱的声部,这时的聆听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至始至终轻声唱。轮唱最怕声部抢,特别是初学时,生怕自己声部弱。教 师要特别强调,两声部不比声音的响亮,而是比声音的整齐,这就需要时刻提醒 用悄悄话的声音进行演唱练习。
3.先唱旋律后填词。这首歌曲的旋律前后句相同,如果单声部演唱,非常简 单,但是却同时给轮唱带来了很大的音准问题。因此,先唱第一部分的旋律,再 进行这一部分旋律的轮唱, 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高,很好的解决演唱的音准问 题。
4.教师指挥手口并用最重要。初学轮唱时,教师千万不能用琴伴奏,因为这 时,教师双手的正确指挥远比被困在琴上重要的多。双手指挥的同时,教师还要 配以夸张的口形在每句的开头,给两个声部轮流提示。
5.齐唱轮唱做比较。当熟悉了歌曲的轮唱后,对歌曲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齐 唱—轮唱—齐唱, 简短的歌曲进行 3 次不间断的演唱, 增强了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6.巩固练习很有趣。在快要结束教学是,我让学生挑了几首他们最熟悉最喜 欢的.歌曲,进行轮唱,如果每首都要完整演唱,即使时间允许,从歌曲难度上来 说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当学生选好曲后,教师只要指挥他们演唱歌曲的第一、 二句就可以了。这样做,只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很 强,它可以用在每一首歌曲的演唱,至于哪一些歌曲适合轮唱,那就以后再慢慢 学习了。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进行最初级的合唱练习,令我非常高兴的是,学 生和我的感觉一样:虽然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唱这首《欢乐歌》 ,但是,四十 分钟过得很快。这也许就是合唱的魅力了,合唱是最难的演唱,但它也被称是最 美的人声。也有很多学生告诉我,这节课下课后觉得非常累,我想,这是因为, 合唱是一种需要你全神贯注去做的事情,要同时看指挥、听声部、唱歌曲,一秒 的不留神都会让使你的合唱集体发出不和谐的声音,甚至会影响合唱的进行。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合唱教学作为小 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编排了许多合唱 作品。 音乐教师都普遍认为合唱教学非常难, 这是事实, 但是我们要 “知难而进, 化难为乐” ,这是我想努力做到的。
篇2:高中音乐歌唱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主要是学习歌曲《问》让学生理解歌曲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曲作者萧友梅的生平及其主要贡献。
本人通过听与唱相结合,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理解歌曲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歌谱,然后老师帮助,共同把歌词学唱下来,同学们都接受得不错。
在认识萧友梅的生平及其贡献时,本人鼓励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自主查阅资料,拓宽文化视野,提高学习质量。
这虽然是一唱歌课,但本人在教唱歌的同时,不忘借用歌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学习兴趣深厚。
本人将继续努力把音乐课上好。
篇3:小学音乐歌曲教学
小学音乐歌曲教学
有人说 :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在没有音乐的的世界里,生活将会失去色彩。”是啊,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语言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学好音乐的重要条件, 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如何上好这一阶段的音乐课,让歌唱教学愈加行之有效,已成为广大音乐专职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因此歌唱教学在 音乐 教育中举足轻重,怎样开展好小学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一、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歌唱兴趣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是的,兴趣是调动思维、探究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 音乐 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歌唱教学任务的关键。
1. 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北国的冰雕等片段,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各民族的了解。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 音乐 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2. 运用教师语言激发兴趣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魅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教师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 音乐 的浓厚情趣。同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 心理 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唱歌教学中来。教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借助形象图谱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识谱,注意力易分散,因此直观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新教材运用了色彩艳丽、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简洁明了、结构清晰的图谱,创设了轻松活泼、明快简练、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音高感和节奏感,减轻学习负担,诱发学习兴趣。如第一册教材中《我有一只小羊羔》,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采用小羊羔的图形,展示音的高低和时值长短,使歌曲的旋律线条走向一目了然。所以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图谱,充分挖掘图谱的内涵,使学生在主动探索、领悟和体验的过程中感悟 音乐 中蕴含的美,诱发其学习歌曲的兴趣。
4. 用良好的范唱培养音乐能力
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 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熟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及旋律,也就是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其中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好恶。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例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摇宝宝的律动,这时,有的同学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的,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宝宝在妈妈怀中睡着了的甜美画面。
二、歌唱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 都需要正确的姿势给予指导。
1. 要结合歌唱教学实践活动, 给学生做示范 , 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 要求是站立垂直, 两脚略微分开站稳, 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缩,下额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
2. 精神要饱满,有从容之感。坐式唱歌,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腹部过于凹进,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既影响了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这样就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
三、歌唱的呼吸方法
1. 要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缓吸缓呼、缓吸快呼、快吸缓呼、快吸快呼的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法。
2. 教师在教学时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当今广为采用流行于世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空气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这是由于膈肌下降,加压于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但不要过于突起腹部,而要根据需要而决定气量的大小,从而控制和运用气息。
4. 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例如:教唱内蒙古民歌《牧歌》时,教师就应当按歌曲乐句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稳深沉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又如教唱《游击队歌》就可以按歌曲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快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5. 注意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少年,不应按成人或专业的训练要求进行训练,要注意教室内的卫生和身体保健教育,保护好少年的呼吸系统诸器官。
四、歌唱的发声方法
歌唱和说话的重要工具是人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和掌握歌唱技能与技巧,及其发声器官的构成、少年的音域声区、变省特点和嗓子保健、发声练习法等。
(一)发声器官简介及其功能
1. 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腹肌及横膈膜。
2. 发声器官:咽头、声带等。
3. 声音调节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
4. 咬字和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和下腭等。
上述所说的各发声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有机发声器官系统。在歌唱时,如能正确的控制和运用这些发声器官,声音就会清晰、动听、悦耳。
( 二 ) 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
小学生能演唱的声音,从最低到最高音之间距离称之为小学生的音域,其总音域一般是从小字 1 组的 a 到小字 2 组的 c 。
小学生的声区是指他们的总音域按不同共鸣腔发声,音色特点分成高、中、低三个声区,中声区也叫混合声区,是小学生原来有的自然基础音。从小字 1 组 d 到小字 1 组 a, 到小字 2 组的 c 。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在选择歌曲时,要尽量适于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发声练习时更应如此,不要过低,过低会使学生的声音容易疲劳,也不应过高,过高易使学生的声音造成沙哑、发炎等病变。
发声和歌唱时,要在学生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最好用轻声进行短时间的练唱。暂不要求扩展音域和增大音量训练,不要大喊大叫,乱用嗓子。对于声带嘶哑、充血、水肿、发炎甚至失声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并给予关照,指导他们听唱或欣赏,严重的要请医生及时检查医治。
(三)发声练习的要求和方法
1. 发声练习要求: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少而精。唱得正确、熟练、每支练习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当由浅入深,每支练习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发生的喉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毛病,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
2. 发声练习方法:发声练习一般安排一些练习曲,是发声歌唱的重要的基础训练。练声曲可以用各个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阶的音名等来练唱。在练声曲上,安排歌词来练习叫带词练习。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声音类型、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一种类型的练习都必须唱,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练习,而且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的发声练习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开始的练习总是选择元音和比较平稳的音阶开始练声。一般来说选择 “o” 或者 “u” 之类的比较圆润的元音开始着手练习,因为这些元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间,比较容易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也比较容易形成喉咙空间的状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唱歌者应根据自己的感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母音来练习。我们在练习中要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千万不能一个劲地傻唱。
( 1 ) “ 哼鸣 ” 的基本练习: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 “m” 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 2 )母音的练习: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 a , i , o , u , e 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 ma , me , mi , mo , mu 等。
( 3 )连音练习人们常说: “ 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 ” 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 4 )顿音练习: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 5 )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 “ 点 ” ,连音像是一条 “ 线 ” ,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 6 )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在 “ 哼鸣 ” 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 “ 哼鸣 ” 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 7 )声音灵活性的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 8 )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五、表现歌曲
不同的歌曲所需要的感情是不同的。正如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林老师所说:“声音的技术只是工具而已,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声,更重要的是作品需要什么样的声音才能表达的更好,选择一个定位,声音就有的放矢了。”
(一)要表现好歌曲,必须正确的处理内容和形式,“情”和“声”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表现内容,从内容出发选择演唱手段,又通过演唱手段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而从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这个问题上看,自身的文化修养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低,对歌曲思想内容的处理不够透彻,那么将会影响他对歌曲的表现。从而不能把方法传授给学生。
熟悉阶段,往往被人所忽视,在初学时,大家经常在还没有弄清楚歌曲是什么思想感情,往往就糊涂地把曲子唱下来,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所以在熟悉阶段演唱上应做到:
1. 熟悉并唱会歌词。咬字吐字清楚,对整首曲子的歌词内容要有概括的了解和认识。歌词内容要有概括的了解和认识。
2.唱熟曲调和音的高低,强调音准、节奏准确,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
3.声音和呼吸要正确。声音要圆润、流畅、统一,呼吸自然不能紧张,气吸深,要在一定的地方唤气,不能随随便便地唤气。
4.逐步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因此,歌唱的表现艺术与歌曲的处理两者是分不开的。而要处理好歌曲,选择最佳的歌唱手段,更好地表现歌曲,这样,才能把歌曲完善,完美地表达出来。
(二)除此之外,要注意那些常有的地方口音。教师应给予纠正,加强普通话的练习及推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个别示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上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但这些方法还不足让学生真正的达到歌唱的目的,所以还必须让学生喜欢唱歌。
六、让学生喜欢唱歌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收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现行的各项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然而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课上的学歌方法”,这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歌唱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每个学生对歌唱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喜欢音乐,认识音乐,从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为终身爱好音乐、享受音乐、运用音乐奠定基础呢?只有构建新的科学、合理的过程,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应有目标。
( 一 ) 教师范唱的重要性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首先是一种听觉的感受,但是听觉效果转瞬即逝,不能让学生有一种长期的记忆,如果此时教师能声情并茂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听觉的同时加入视觉感受,学生立即会被你的情绪所感染,学生对所学的歌曲也会记忆深刻,设想这样好听的歌学生会不想学吗?有了教师范唱做前提,为教学中指导学生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高潮等作下铺垫,为更好的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尝试,自己寻找出最符合逻辑、最符合情感的处理。
( 二 ) 让学生本能的喜欢唱歌
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相反的,割裂音乐艺术整体形象,进行反复枯燥练习会使学生失去演唱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欣赏歌曲→学唱歌谱→朗读歌词→学唱歌曲。在学唱一首新歌的时候,以往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听赏一遍录音或范唱,然后老师问:“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听。” 师:“你们想学吗?” 生:“想学。” 师:“下面我们来学歌谱。”听到学歌谱,于是,原本情绪高涨的学生就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可奈何地跟着老师一遍遍枯燥地唱着曲谱,经过一段艰难的跋涉,方才到达“练唱歌词”这一让学生感兴趣的领地,此时的学生像是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这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识谱教学问题是争论了很久的。我们不妨问一下身边的人:你是什么时候学会识谱的?你会唱的歌曲中有几首是识谱学会的?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学会识谱,且大部分人都是听会的歌曲多于识谱学会的歌曲,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何苦要求学生一定要先熟练地识谱而后再学唱呢?最可悲的是,学生都不喜欢识谱,在被要求熟练掌握乐谱的过程中已经对此厌烦了,甚至对音乐丧失了兴趣。作为一个不从事音乐专业的普通公民来说,拥有一种敏锐的听力,能够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也就足够了。
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先学识谱,后学唱的教学过程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抑制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因为它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乐谱是一种工具,是记录音乐旋律的一种符号,要掌握它非一朝一夕之功,须有一个由音乐感知而到理性认识的反复训练过程。而旧的教学过程过分强调识谱,对于音乐这一感知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内在的情感因素和对人心灵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往往在枯燥的识谱练习中被磨灭了许多。因此,只有改变这一旧有的模式,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性,充分体现音乐本身的愉悦性、感染性、情感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方法尝试:欣赏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舞蹈→边跳边模唱音乐→直接唱歌词→再学唱歌谱。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地听音乐,可以是一遍,也可以两遍、三遍,让学生有一种想跟着跳、跟着唱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顺势让学生随音乐舞蹈,跟音乐模唱歌词,舞蹈中尽情感受音乐风格,为演唱把握基调。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感受肯定不同,这时大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感受,几遍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为什么是这种感受这种动作?在演唱中也不免会出现错误,不妨让学生再听一遍老师的范唱或相互听唱,自己寻找不足之处,在已经能够熟练演唱后,再来唱歌谱,学生会很自然地唱出来。
这一全新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增进,这是为什么?因为这合乎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学生年轻,富于热情,易于受情绪影响。一首好的歌曲,对它产生兴趣的不是从识谱开始,而是从听唱开始,从直觉开始,从心灵产生共振开始,其学唱是心灵宣泄的需要,也不是从识谱开始,而是从模仿开始,从声情并茂地激情练唱开始。在基本学会以后,再学唱歌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唱,而不能那样唱,就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一种新的飞跃。这种飞跃以先前丰富敏锐的感知为基础,就显得很自然,而且有效。
新的音乐教学过程强调直觉感受,激情演唱,但不等于不要渗透知识,掌握技能。音乐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在往日的音乐教学内容与要求方面,存在着专业化的倾向。内容与要求过于全面、系统、难度偏大,既超出中小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小学生在音乐发展方面的需要。所以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现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淡化知识,给我们的音乐教学作了新的定位。但是淡化音乐知识,不等于不要知识。在丰繁的音乐知识中,以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识谱知识,形成一定的识谱能力,仍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问题是要摒弃过去那种单纯的机械的知识教学,而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调动其学习兴趣,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掌握规律、形成能力。
柯达伊认为: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歌唱,歌唱是人心灵的表现,真正的歌唱教育满足人在精神上的需求,是人的精神食粮,没有歌唱就没有完美的人生,歌唱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美和快乐,它把四分五裂、毫无凝聚力的社会生活编织到一起,使人民具有文化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高尚。
歌曲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告诉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本能的喜欢唱歌活动,教师要顺乎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从不稳定的、低水平的有趣阶段,到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享受的乐趣阶段,到最后的志趣阶段引导学生步入成才之路,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公民。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是学好音乐的重要条件,在小学音乐中要唱好一首歌曲,老师必须把歌唱的正确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才会通过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去歌唱。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研究我们的教育方法,还给孩子们一片纯净的,唯美的音乐天空,让我们的世界,因此而变得美丽!
篇4:《捏面人》大班音乐歌曲活动教学反思
《捏面人》大班音乐歌曲活动教学反思
捏面人这种民间艺术在现今社会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孩子们对我们的民间艺术了解的比较少。而《捏面人》这个活动是一个说唱歌曲,把说和唱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其中念白的内容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这是幼儿熟悉和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在歌曲中幼儿创编念白部分,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动画片内容进行创编,使幼儿感到既有成功感和趣味性,又不破坏歌曲的完整性,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通过这一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在难点学习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戏剧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活动中通过图片帮助和加快速度,逐层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运用所学戏剧操配上动作共同表演。
但在活动中我发现也存在着不足:歌曲由“唱”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说”的部分和“创编”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句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在活动中我将难点前置,但发现在学习中幼儿对于这句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揪出来帮助幼儿解决。同时,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弹唱的熟练的即兴伴奏还有待提高;表演中戏剧动作还需多加练习与感悟戏剧的韵味。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活动。
篇5:《欢乐歌》的教学反思
《欢乐歌》的教学反思
其实早就应该写下这篇反思了,总有惰性,一直没能提笔写起。今天一人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终于决定拿出笔来记下心中的想法。
从去年“六要素”教学比赛开始,才认真地研究过《欢乐歌》这一课。去年“六要素”比赛时,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不是完全熟悉了,只是浅浅地研究了一下,为了比赛而去比赛,只是知道在这首歌的第四乐句是后半拍起,把这一点当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上课时反复对此乐句进行练习,结果课上轮唱效果并不好。后来听得前辈老师的授课,才明白此课最重要的难点是节奏,是整首歌曲节奏的稳定性。因为歌曲本身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要学生进行单声部演唱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要他们进行二声部轮唱,能稳定节奏才是最重要的,节奏稳定了,这节课重难点即解决了,此课才算完成了。
在去年赛课后,本人又有幸任教三年级,在三年级下册中又再一次接触到了《欢乐歌》这首轮唱歌曲。这次我再次研究教材,总结上次赛课的经验,在常规课中对学生进行班级合唱基础练习,并请出“节拍器”来稳定学生节奏,通过几次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好这首歌曲。于是在今年片区“六要素”比赛中,我又再次选择了这首歌曲作为比赛内容。片区课题是由赛课老师自行决定的,我放弃选择单声部简单歌曲,而选择这首二声部轮唱歌曲,就是想检验一下自己这一年来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效果。片区赛课地点是在兄弟学校,我提前一天询问了兄弟学校三年级任教老师这班学生的情况,是否接触过此类歌曲,答案是否定的。这班学生从未接触过此类轮唱歌曲,只是在二年级时唱过《多年以前》这首歌曲。于是上课前我又重新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尽量把简单的东西简单化,把原来设计的节奏练习“tatatiilitatiilitiilitaa”改为“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这样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节奏。此时我又请出“小指挥”来协助我指挥大家,一个“小指挥”不够,我就请出了两个“小指挥”,一个人指挥一个声部。当然“小指挥”是班级节奏感乐感都相对较好的学生。最后这节课在我“精心”的设计下,算是完成了。但在进行轮唱练习时,演唱二声部的学生总还是不大稳定,所以导致歌曲轮唱有时能完成,有时却完成不了。所以要唱好轮唱歌曲,节奏还是最重要的,同时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为了走过程而走过程,应该是确保上一个环节已完成的情况下再继续往下一个环节。
班级合唱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长期的在班级进行合唱基础训练,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向前摸索、研究,才不会退步。相信在以后的班级合唱中,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做到你唱我和,此起彼伏,真正享受合唱带来的美!
篇6:音乐歌曲四季歌教学反思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校一年级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少,课堂内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增加,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时空重组的有利因素,让全班学生“动”起来,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本文想借《四季歌》一课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四季歌》是小学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中的一篇课文,要求学生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读成诵;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上课开始,学生齐读了课题后,有学生就问:“我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那四季歌到底是指什么?”学生能提出这么好的问题,我让全班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自己自由放声读诗歌,使自己对整首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读完了,有学生说:“我读了这首诗歌后,感受到四季的景色很美,作者 把四季当作人来写,很可爱,所以说四季是有歌声的。”有学生说:“因为四季是自己来到人间,所以说四季都有自己的歌。”同学们都为这两位同学的精彩回答鼓掌。学生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认识后,接着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读中感悟。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要求能熟读成诵。我就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对朗读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四季的特征。这些词语主要是“花儿笑”“蝉儿叫” “枫叶红” “ 雪花飘”等。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一说四季的特点,并进一步体会感悟四季各自优美的景色。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就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教和学的过程。感知,以朗读为主;感受,以口说为主;感悟,以学习语言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老师给的,而是老师应该尊重的。尊重学生浅层次的感知,使大部分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的进程中来,就连平时觉得上课无所事事的同学都能积极举手,踊跃发言,给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老师的鼓励,同学的赞扬声中,他们可能将重新审视语文课堂,可能会对今后的语文学习更有激情,更有信心。尊重学生较高层次的感受,让那些有所感,有所得的孩子有亮相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语文学习的甜头,对语文课堂有新的认识,对语文课程有新的体会。尊重学生深层次的感悟,让那些爱动脑筋的孩子有展示自我风采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真正感受语文世界的微妙,语文课堂的绚丽多姿,语文学习的妙趣横生,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
篇7:相见欢教学反思
相见欢教学反思
相见欢教学反思
这首《相见欢》是后主李煜的作品,是他归宋以后所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全词36个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叙有议,叙议结合。作为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代君主,当他成了亡国之君拘于汴京之后,“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亡国的悔恨,对江南的思念,伴随着孤独,悲凉的心境,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这首词,我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悲慨。 其 难点是对作品“愁”的内涵的准确理解。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网络链接周子寒演唱的歌曲《相见欢》,烘托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伴随着音乐走进李煜的作品《相见欢》,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
二、借助网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走进文本的背景和主题。
要读懂这首词,首先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所以课前我就布置了学生网上搜集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然后课上检查,让学生明确创作背景: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这首《相见欢》就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也正是他愁的所在,以此突破了难点“愁”的内涵,也抓住了重点即这首词的主题: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三、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词的上片,我引导学生抓住“西楼 、钩月、 梧桐、 深院、 清秋”等意象的共同点,去体会作者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自己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词的下片,我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其中的“离愁”、“滋味”包含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这首词的主题: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四、利用简易多媒体,分享文本,增大课堂容量。
由李煜的这首《相见欢》,我又利用多媒体分享了另外两个文本,一个是李煜的同一词牌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个是李煜的与本节课所学的《相见欢》同一主题的《虞美人》,这样的知识迁移,既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词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突破了难点,抓住了重点,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教学时间略显紧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为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应做如下调整:首先,调整时间,开头的歌曲可在课间就开始循环播放,只占用课堂一两分钟即可,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就剩下了几分钟。其次是调整内容,教师应把李煜被囚禁的生活补充得再详细一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这一环节可以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再次是调整方法,下片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信在上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一定会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会有教师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次教学都会有一种新感觉,相信每一次反思,都会给我们带来新收获。愿我们每一位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
篇8:生日快乐歌教学反思
生日快乐歌教学反思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知识冲突,诱发了探索热情,使他们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将传统教学中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
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课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主动获得了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篇9:高二音乐歌唱教学计划
高中生对音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在这个阶段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欲望,因此针对孩子们的特定心理,对五个模块的教学可行性做了分析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做了分析,最后选择了《歌唱》模块的教学,由于受师资、场地和现有教学条件等的影响,我所在的教学班采取了学生自主的选择的方式进行学习,因为“歌唱”,是能使人们最直接、最简便地进入音乐世界,去感悟音乐的形式美,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
一、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安排合唱,能培养学生对个人嗓音的控制、协调能力和对和声的感受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通过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试图让学生先充分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再学习合唱的相关知识,然后在演唱时间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那么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发展个人才能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我们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学生容易跟随者旋律声部跑掉的现象,这在排练合唱的时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为了降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这样尝试,
一是选择学生没有听过的陌生的音乐作品,降低跑掉的可能性。
二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找一位老师共同合作进行教学,把学生分成两组,在不同的教师训练,搁在学唱自己的声部,在学习结束之后进行合练,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跑掉现象的出现,即便学生想跑掉,他也不能同时会演唱两个声部。当学生能够共同演唱一首合唱作品,那种合作带来的成就感是难以名状的。
音乐是生动的,是实践的艺术,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音乐同样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歌唱的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让我们的学生在完成歌唱的学习时,能够称为具有真正音乐审美修养和艺术创造激情的人,称为能够主动地、自主地、创造性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体。
二、在第二单元里让学生集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各具特色的演唱形式,例如:重唱、对唱、组合唱、表演唱等。那么我安排了一个集各种演唱形式的歌曲欣赏和演唱实践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声音特点来选择歌曲练习演唱。
三、进入“独唱”环节,这个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人演唱能力,尤其是对独唱表演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在这个学期里,学生必唱歌曲有合唱曲《东西南北茉莉花》,独唱曲《我像雪花天上来》和《我的中国心》,重唱曲《我的中国心》,组合曲《啊,朋友再见》本学期我将尽力为高中爱好声乐的同学提供一个实践、表现的平台,既能满足学生对业余独唱表演的强烈欲望,保护他们对歌唱的热情,促进声乐演唱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欣赏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高中新课程歌唱教学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这种面向普通学生的新型教学形式很多教师都在研究,愿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探索,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推动我们的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
篇10:高二音乐歌唱教学计划
一、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歌唱方法
1、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声概念。
科学的发声的概念对于学习歌唱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说来,正确的声乐,是呼吸、声门、共鸣以及语言诸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发声要有:
第一,动力部分——肺部控制呼吸的肌肉系统;
第二,振动部分——声门,也可以说是喉;
第三,扩音部分——胸腔、气管、咽和头部诸腔体;
第四,语言部分——舌、腭、牙、唇。这四个部分的联合,组成了发声机能。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发声的四大要素吧!在这四大要素中,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同时又是可以单独改变的。而这每一个因素的改变,又影响着整个发声状态。因此这四大要素,在其各自不同状态下的互相组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发声法。
2、对学生进行简单、科学、有效的歌唱训练。
歌唱教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歌唱发音的训练,二是歌曲作品的演唱。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安排合唱,培养学生对个人嗓音的控制、协调能力和对和声的感受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试图让学生先充分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再学习合唱的相关知识,然后在演唱时间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发展个人才能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表演”习惯,除了歌唱,表演也应该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在歌唱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表演”习惯。
1、节奏、情感表达和不容忽视的人体语言情感的表达实际就是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教师要要求学生注意再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的气息状态,哪怕是开始练声时的母音练习,也要带上明确的情感,要注意“以情带声”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情”带出什么样的“声”,运用什么样的情感气息。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歌唱教学,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歌唱教学,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收集不同风格、流派的歌唱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教给学生更多的相关知识,以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歌唱技巧与演唱方法。这样,学生在大量优秀的歌唱作品的熏陶下,也会大大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三、严格按计划对学生进行检查、研究和考试。把握合适的个别学生和集体的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歌唱水平分层次教学普通高中的学生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而且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再根据不同层次作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篇11:初中音乐歌曲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难点】
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唱好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
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引出这节课主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2)再次欣赏
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
3.学唱歌曲
(1)进行发声训练,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2)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
(4)跟琴学唱旋律,识读乐谱。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
老师用两种方式演唱,第一种是短促的嗓音,第二种是圆润的嗓音。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
(5)学生完整的有情感的演唱。(刚才提到了前两段和后两段在表达内容上的区别,为了体现青年对姑娘的真挚情感,第二段要逐步推向高潮。)
(6)分小组练习并表演。
(三)巩固提高
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
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轻快的速度,形象的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青海民歌,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篇12:初中音乐歌曲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圆舞曲风格,三拍子指挥图示和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
识。
3、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发展
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请你感受一下这段视频描绘什么场面?背景音乐奏出了什么样的情绪?你能听出它是几拍子的吗?
生:1、节日、喜庆、大型隆重的场面…… 2、欢快、热情洋溢、欢歌起舞……
3、三拍子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晚会上的焰火表演,美丽的烟花伴随着《节日圆舞曲》的欢快的旋律在空中飞舞着,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在与人们共同庆祝这建国60周年的重大的日子。当我们看到这场面,听到这音乐,心情会怎样?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生:心情很激动……想用舞蹈、唱歌的方式来表达
师:不光我们有这种想法,就连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60周年晚会上也按耐不住这喜悦的心情,也随着青年人们一起在_广场上欢歌曼舞,一同欢庆这盛大节日,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的同时,请你感受一下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在这首歌曲旋律中欢歌曼舞,这举国欢腾的歌舞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
生:唱出了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人们希望祖国和谐发展,繁荣昌盛的衷心祝福。三拍子。
师: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青年友谊圆舞曲》
二、授新:
1、简介圆舞曲:
师:与焰火表演的《节日圆舞曲》相比较,这两首歌曲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三拍子;旋律悠扬、优美、流畅、节奏感强、有要跳舞的冲动……
师:这种风格的歌曲就叫“圆舞曲”又叫“华尔兹”,它的速度可慢可快,节奏感很强。
通过圆舞曲的典型节奏进行强弱关系的介绍、指挥图示的介绍、基本舞步的练习。
2、作品介绍
师:这首歌曲是江山作词,天戈作曲。创作于1955年,当时国泰民安,群众安居乐业,人民情绪很安康,这首歌曲是为参加波兰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创作的。歌曲三段歌词是按照友谊、和平、团结写的。当时提倡团结青年人,提倡和平反对战争。作者当时20多岁,对世界和平,世界青年强调友谊的气氛很理解。当时世界青年联欢会是向世界征曲的,国内也有几首应征,《青》入围。
3、学唱歌曲
⑴范 唱:在老师范唱同时,请学生们给老师用四三拍的指挥图示打节奏
⑵自然大调音阶(基础大调音阶):看乐谱总结规律
1、没有升降记号
2、音符间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3、用科尔文手势练唱音阶
⑶分析乐句:引导学生找出歌曲共6个乐句
⑷视唱曲谱:“找一找”1、请找出哪些小节的后两拍的音符有同音重复?并标出它们的唱名。
2、与学生合作视唱曲谱,学生唱同音重复部分,老师唱其他部分
⑸分析曲谱:1、前两句与后两句同音重复的乐句旋律行进的方式以大跳、小跳
为主,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旋律线
2、中间两句请同学把音符连上会发现是一条波浪线,旋律行进方
式以波浪为主,与前后乐句形成对比。
3、视唱3、4乐句,体会波浪起伏的感觉
4、感受歌曲结束音在主音do上的效果
4、模唱:用“啦”模唱。指导模唱时的正确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5、填词演唱: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1遍。
6、分析歌词:学生朗读三段歌词。分析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和平”“友谊”“团结”。
7、填词完整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与实践
举行“音乐盛典”活动。评出两项音乐大奖:魅力演唱组合、词曲作者
“魅力组合”:1自由组合练唱(3分钟练习)
2各组比赛,老师和其余没有参与演唱的学生做评委
“词曲作者”:1用《青》旋律,给歌曲填词。主题自拟。
2用《青》第一段歌词,给歌曲填曲。符合圆舞曲风格。
四、舞动青春
形式:围成两队圆圈,手拉手进行舞蹈。
音乐:播放建国60周年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一共同舞的视频,让学生一同来感受与国家领导人共舞的心情
五、小结
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共创我们这和平、美好、富饶的家园吧!
初中音乐歌曲的教学设计
篇13:三年级音乐下册《夏夜》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夏夜》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学校的晨曦杯音乐课,对于没接触过合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也许会稍感吃力。我在执教《夏夜》后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学校晨曦杯教学比赛选了《夏夜》这首歌,小学阶段的第一节合唱教学课,所以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点难度。本册教材共三首合唱歌曲,《八只小鹅》(低声部一种节奏与旋律,相对简单)、《夏夜》(低声部两种节奏与四种旋律)、《月亮钩钩》(轮唱)。轮唱相对复杂,一种旋律和节奏的低声部又显得单调,而把平时练声时运用的跳音与连音唱法有机地运用到一首歌曲中这还是第一次。选择《夏夜》确实有理由:首先学生有连音与跳音唱法的基础,其次对学生把握演唱方法是个不小的提高,再次歌词具有趣味性,也很容易被学生理解。
二、对于歌曲教学环节,不采用先听合唱版本,在学生没有听赏出歌曲是合唱还是独唱(或者齐唱)形式的前提下,先让学生听合唱版的歌曲,显然没有教学的递进层次性,学生的学习基础也被忽略。常规下,合唱教学肯定先教学高声部,假象让从来没学唱过合唱的`学生听一首拥有两个声部的歌曲来学习高声部,低声部肯定干扰学生对于高声部的学习。反过来想,先学习独唱版本,再听合唱,学生有了高声部的基础,很容易听出低声部歌词的出现地方,甚至发现高低声部旋律和节奏在两声部之间的联系:低声部好似高声部的回声。
三、把歌曲中连与断的节奏和萤火虫闪烁与飞舞联系起来学生易于理解,这个方法比较有效。
四、把节奏形象化的同时,也把节奏律动化,让学生边唱边跳,跳的部分不宜难,只用两个动作,而节奏方面也仅有连与跳的节奏,这样学生唱与跳的部分一致,载歌载舞,内心的感悟也会同步。
五、拓展歌曲《虫儿飞》对学生的审美启示。《虫儿飞》似乎有一种艺术魔力,学生在听第一遍时就深深被吸引,且歌曲相对简单易上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曲。上课结束后一个平时调皮的男生再次问我歌曲叫什么名字,说是回家网上搜来听。
对于这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导入可以在语言引导上更流畅些,比如:学生从画面之中看出漫天的繁星,被微风吹动的衣角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自己印象中的夏夜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以便,在接下来的带有自然虫鸣蛙叫的《舒伯特小夜曲》中给学生更多生活的联想与想象。
2、萤火虫的谜语,可以让学生尝试有感情地尝试用音乐的节奏朗读,既给学生熟悉歌词的机会,又从感情的层面给学生感染,等于在学习一首旋律化的散文诗。
3、连与跳的节奏分别表现萤火虫翩翩起舞和忽明忽暗的亮光的舞蹈律动可以分别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再统一动作,既让学生提高,又让学生的表演与音乐演唱方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4、二声部的演唱教学方法可以从节奏与音准两方面入手,只有先节奏后音准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可以先讲解二声部的第一拍前半拍休止,从后半拍唱“啊”,在拍子上搞懂后,再在节奏上下功夫。可以让学生念节奏。跟着范唱唱二声部,第一遍唱在心里,第二遍轻声地唱出,第三四遍跟着钢琴学唱歌谱、并填词。既然是合唱教学,两个声部绝对不能有偏颇,一视同仁,这样合唱才有真正的根基。
【三年级下册音乐《欢乐歌》的教学反思(通用13篇)】相关文章:
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六课《愉快的劳动》的教学设计2022-11-11
小学二年级乃哟乃音乐教学反思2024-04-28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2022-10-20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3-04-11
音乐四年级下册《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2022-09-10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3单元2022-05-06
音乐下册教学计划2023-02-24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唱脸谱》教学设计2023-07-13
七年级音乐下册《阿里郎》教学反思2022-11-08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202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