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21 07:49:30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锦集19篇)由网友“我玩跑跑”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神经调节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篇1: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这节课就是围绕“反射”来讲的,包含三个知识点: 1、反射的概念; 2 、反射弧的构成;3、反射的类型及其异同。这三方面知识学生非常熟悉,但并不必定理解,因为我们只熟识这些事物的外在表现,而它们在体内的活动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抽象性太强而直观不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确定不会好。因为“反射”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活动、实验、举例、讲故事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让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反射”。回顾这堂课,总体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还是存在一些遗憾,需要思考和改进。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活动导入。以简单的拍手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即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这一名词。接着以“膝跳反射”的试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此活动是在人体的什么体系调节下完成的;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有规律的反应吗?)引导学生思考,在答复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二、以学生为主。这堂课许多环节是由学生完成的,我只是在必要时给了一些提示和引导。如:“缩手反射”的实验就是由“小实验员”自己向大家说明实验规则,并选一名被试者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还对实验结果做了简单的分析。反射弧的结构也是他们在阅读完资料后自己总结,我帮他们做了点修改后得出的。

三、联系生活。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动身,通过试验和直观教学,辅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属于反射,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属于反射现象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反射”这个概念的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反射”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的生活随处都有“反射”。这有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射”的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处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反射弧的组成”,与课堂开头的活动互应,引导学生思考“手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回”这个问题,要解答它应先了解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另外,学生通过剖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还存在的一些遗憾:

一、学生举例这个环节用的时间有点长。而且学生举的例子都比较单一,以简单反射的例子居多。说明他们对复杂反射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二、我也用幻灯给出六个现象让他们判断属不属于反射,但不只是要他们做简单的判断而已。这六个例子每一个都含一个相关知识,在分析例子时如果把这相关的内容分析出来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能使这六个例子的作用被充分利用。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充分利用这六个例子,只是让学生判断其中哪些是反射哪些不是。很可惜。

这堂课中的遗憾希望在下一次课能补回来。

篇2:生物《神经调节》的教学反思

生物《神经调节》的教学反思

多媒体将 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 集于一体,如果合理使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提高课堂 的教学效果。

在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中,《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一课时有三个考点: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A)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

根据考点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定为以上三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目标 2: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作为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3作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又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也不能更好掌握考点。我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1:了解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我用一张图片展示出神经元的特殊结构,学生很直观地掌握了知识点,并且体会到“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生物学观点。

学习目标2: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了此突破难点,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将书本上静止、深奥的图像动起来,通过动态过程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过程、传导的形式以及传导特点。这样,以前老师总结学生死记的教学特点转变成了学生从形象的.动态过程中理解记忆的学习特点。

学习目标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生在学完突触结构的基础上,在学此目标就显得很容易了。我选用一个flash动画,学生对动画内容很感兴趣,学习激情较高,轻松地解决了这一目标。

总之,本节课借助多媒体非常好的解决了两个重点知识,多媒体 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使学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本节课不足之处:教材、板书、多媒体与学案协调应用需要加强,学生感觉手忙脚乱;此外,由于水平有限,选用的 flash 动画自己不会改动,如,“突触前膜”说出“前膜”不够严谨,在今后教学中还要不断提高这方面操作能力。

篇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展开:1.反射的定义;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的类型和异同。反射虽然是我们最平常的一种胜利表现,但要从一个体内的结果讲解这一过程,就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使能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甚至比较模糊。所以适当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既能培养学生的求职积极性,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课堂要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概述和讲解反射和反射弧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在讲解反射的概念环节,我以活动开头。通过让学生参与“膝跳反射”试验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验过程当中的感受,来思考和分析两个问题。在让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在课堂加以引导和疏理知识,那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就可以归纳出反射的三个条件,自然可以归纳出反射的定义。就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形象并生动的传授反射的概念,解决本堂课的第一个知识难点,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个知识点是反射弧。首先让学生理解反射弧是一个神经结构。我通过打比方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反射弧是一个传输信息的神经结构。在了解反射弧是神经结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得现象――碰到热的东西手会缩,引入反射弧的组成这个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缩手反射”的图片,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最后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并且最后让学生通过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通过对膝跳反射中腿的运动是否受大脑的控制来引入反射的类型。在讲解反射类型这个知识点时,我通过三国演义中曹操说梅止渴的典故引入三个情景进行分析。分别对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说梅止渴这三个情景的反射弧进行分析。通过对反射弧组成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有些反射比较简单,有些反射比较复杂,从而引出反射的两个类型。最后根据前面分析情景,归纳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定义。最后通过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来强化学生对简单反射和复杂发射的区分。

最后提问学生反射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感受反射的完成需要的时间很短,因些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的'过程,从而避免我们个体在环境中受到伤害。最后总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并进行课堂巩固练习。

我认为首先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老师的表情要随着学生的表情不断变化,要用心去读学生们的表情,眼睛里面及时给同学们可亲的鼓励,通过眼神的交流达到心灵交流的目的,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参与课堂,给人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

其次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应该在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

最后,要及时发现学生对概念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想象过宽。例: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叫做反射。有些学生往往写成应激性。反射是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所具有的,它属于应激性的范畴,而应激性是针对任何生物体对刺激能产生反应而言的。所以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纠正。

篇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及“反射的类型”展开的。如何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以词。接着以“膝跳反射”的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回答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处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反射弧的组成”,与课堂开头的活动互应,引导学生思考“手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回”这个问题,要解答它应先了解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另外,学生通过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复杂反射的建立是通过“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为例来讲解的。“小狗做算术”这道思考题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能否理解文字、数字的含义”,进而得出结论:对于某些语言刺激,能形成复杂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是第一次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包括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到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

篇5:七年级生物下册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较易得到脑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那么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因为脑科学内容复杂不适合学生作探究和猜测,为了避免教师单纯作介绍,我主要举例出各种病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明白各结构的功能。如:布置学生对照教材的图“人脑不同部分的功能”去理解大脑知识的介绍,再进行理解应用:

张强是一位建筑工人,在一次外墙粉刷作业中,不小心从3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经此劫难,原来视力正常的他,现在眼睛却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经医生检查,知道他的眼睛并没有器质性的损伤。据此你判断一下,张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

同理,如:老王脑部有疾病。一天外出时,他看到前面有一条小沟,却迈出了很大的一步,据此可推断老王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的脑结构中肯定没有受损的是( );

进一步,引出学生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运动时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头部?科学用脑要注意哪些事项?

这样通过学生有意识地带着问题阅读,容易进行对照理解,也让学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科学。

2、周围神经系统承担着信息的传导功能。在学生掌握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后,对于脑发出脑神经,脊髓发出脊神经才容易理解,因而这部分知识可列为最后一部分。此时学生已具备相应的一些知识基础,可以利用P112神经系统和神经分布图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节内容经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和增删知识点后,教师教学更加符合逻辑性,学生的学习也顺利地多,而另一方面,利用生理知识与人人息息相关,学生往往容易也乐于联系自己实际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列举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知识点。学生看懂教材了,才便于他们自己的课后巩固复习。

篇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这节课就是围绕“反射”来讲的,包含三个知识点: 1、反射的概念; 2 、反射弧的构成;3、反射的类型及其异同。这三方面知识学生非常熟悉,但并不必定理解,因为我们只熟识这些事物的外在表现,而它们在体内的活动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抽象性太强而直观不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确定不会好。因为“反射”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活动、实验、举例、讲故事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让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反射”。回顾这堂课,总体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还是存在一些遗憾,需要思考和改进。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活动导入。以简单的拍手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即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这一名词。接着以“膝跳反射”的试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此活动是在人体的什么体系调节下完成的;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有规律的反应吗?)引导学生思考,在答复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二、以学生为主。这堂课许多环节是由学生完成的,我只是在必要时给了一些提示和引导。如:“缩手反射”的实验就是由“小实验员”自己向大家说明实验规则,并选一名被试者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还对实验结果做了简单的分析。反射弧的结构也是他们在阅读完资料后自己总结,我帮他们做了点修改后得出的。 三、联系生活。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动身,通过试验和直观教学,辅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属于反射,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属于反射现象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反射”这个概念的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反射”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的生活随处都有“反射”。这有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射”的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处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反射弧的组成”,与课堂开头的活动互应,引导学生思考“手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回”这个问题,要解答它应先了解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另外,学生通过剖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还存在的一些遗憾: 一、学生举例这个环节用的时间有点长。而且学生举的例子都比较单一,以简单反射的例子居多。说明他们对复杂反射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二、我也用幻灯给出六个现象让他们判断属不属于反射,但不只是要他们做简单的判断而已。这六个例子每一个都含一个相关知识,在分析例子时如果把这相关的内容分析出来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能使这六个例子的作用被充分利用。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充分利用这六个例子,只是让学生判断其中哪些是反射哪些不是。

篇7:《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上课之前,备课精心、充足,课件制作也是用心良苦、反复揣摩,但课后进行反思,总还是有值得再斟酌、再改进的地方。下面简要整理以下几点反思。

(一)、实际课时与参考课时之间的矛盾

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这节内容,教参上标明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但实际耗用课时却为2课时。个人认为,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思考、回答、讨论、交流、阅读、归纳等”环节是较合理的;并且,为将这些环节落实到位,实际教学课时达到2课时也是必然的。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实际课时与参考课时之间的矛盾呢?我想,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预习,完成学案,这样,能适当加快教学步伐,缩小两种课时之间的差距。

(二)、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的缺失

教学中总会有遗憾,教师美好的教学愿望并不等同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实际教学中,我看到部分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有所不足。例如,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时,部分学生不是对着投影上的表格独立思考,而是低头直接看书上的答案。再如,在讨论“体温调节机制”时,少数学生默不作声,游离于活动之外;还有极个别学生貌似讨论,实则说笑。这样的现象无疑会削弱教学效果,不能视而不见。这种状况,文科班学生尤为突出,认为能过学业水平测试即可,有部分学生连课前发的.学案都没有很好完成,故上课参与程度也不是太高。上课时,教师应“巡视全班”,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并采取“提醒独立思考、鼓励参与讨论、制止闲谈说笑”等做法。但,以上现象暴露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即“部分学生学习依赖性较高、课堂参与热情欠佳,在学习上暂且缺乏足够的主观能动性”。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否也说明教师对学生还不够了解,在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方面做的还不到位呢?问题出在教师还是学生?我想,应该在课后找学生聊聊,了解他们少积极、易走神的原因,然后做好沟通疏导工作,并对教学作出合理调整。

(三)、文理科班授课时的深浅应有所区别

老实说,文科班的生物课,是应对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知识点,弄懂知识点的基本规律,不需把知识点扩得过宽、过深;而对理科班来说,要参加高考,要求相对要高得多。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上,还要体现在课后布置的作业上。本教学设计,本人认为“难度”适中,在不同的班别(文、理科)授课,可作适当删减或增添,备课的同时更要备学生!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建议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必修3第2章第3节的新课教学。

篇8: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神经调节》

作为教师,每节教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得出的,但是在实际授课时,有的觉得得心应手,效果颇佳;但也有的则觉得别别扭扭,死板教条。如果及时记下当堂课的心得,在下一轮教学中吸取其教训或借鉴其经验,这样若干年后,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神经调节”一节内容时,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概念抽象费解,虽有书上的绘图形象地表达,但图是静止的,不能表示出蛋白质合成的动态过程。刚开始授课时,按书上的讲解学生一脸茫然,感到困惑难懂。课后,我及时反思并去查找有关资料,将这一生命活动进行直观化的处理,将神经元.细胞体.突起等做成活动教具,黑板上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直观,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本节课的反思及时写到教案中,到下次教学时继续采用此方法,大大节约了备课时间。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艺。

篇9: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

我讲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反射并且掌握反射的五个结构,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们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分布以及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节课正式上之前有两次的磨课,第一次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在这次说课活动中,发现不少问题:1、视频过多,占用了一定的时间;2、在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实验后,我提出质疑:“膝跳反射”是否受大脑控制,很多资料中认为不受大脑控制,但实践中发现大脑对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在反射弧的结构图中标出相应结构的名称,这个知识点较简单,可由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再用投影展示,这可节省时间。根据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我对课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第二次,在4班进行,课前虽然通知了学生,但没有进行沟通,课虽然上得还算顺利,但时间没把握好。原因有:1、在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学生扣击的位置不对,且座位之间的距离小,所以许多学生都没有出现应有的反射现象;2、在讲反射弧的组成内容时,一次展示的问题过多,使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不知从哪开始讨论。3、有些拓展问题需要学生课前预习找出答案的,由于时间仓促,学生没能很好的预习,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引导。在这次磨课后,组里的老师都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1、导课的小实验没有向学生说明意图,学生不知道这个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2、展示有关反射弧组成的'问题时不要一次把所有问题展示,分开展示有利于学生明确要讨论的问题;3、提问个别学生时,老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的反应;4、没有很好的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评价。

经过这次的磨课,我有针对地对课件和教学思路做了比较大的改动。1、课前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有所准备;2、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3、布置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合作探究的问题,并就拓展的问题给予提示。

在正式上课时,我按照修改后的教学思路进行,同时尽量避免出现之前的错误。课上得挺顺利,学生很配合,师生互动也做得不错,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前面讲的太细,导致后面赶时间;

2、有些拓展问题较难,在我的提示后学生仍不能回答,说明学生课前预习时我的指导不充分。

3、最后没有完成课堂的达标测评,使得这节课不完整。

4、在环节衔接上做得仍不够好,需要再精心设计。

5、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仍做得不够。

从整体上来看,本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非常的满意,但是由于作为教师本人的准备的不足和对课堂把握的欠缺使得本节课存在很多的暗点,期待自己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断提升和加强。

篇10: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生物教学反思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生物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的教学任务是“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为了课上的活动能更好进行,课前我对学生的课桌重新布置了一番。第三节上课铃一响,我和往常一样,精神饱满地走入教室。

受到课前一件事的.启发:某位学生带了个酷似口香糖的小玩意来到班级,在这玩意上有静电,用以恶作剧。我以此为例,请一位遭到恶作剧的学生来讲述当时他的动作,并指出此学生缩回手的反应为“缩手反射”。接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膝跳反射”的过程,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并根据挂图介绍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此时发现学生的表情比较茫然,显然难以理解反射的整个过程。我接着出示了“膝跳反射”的模型,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整个过程,再请刚才示范的学生讲述发生“膝跳反射”时他体内的发生的事情,在我在引导下他最终较为完整的讲述了解了一遍。

提问:反射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学生根据课前恶作剧的例子思考。由些说明一个反射所需时间很短。

接着安排学生完成活动: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时间。先介绍活动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两点注意事项:(1)请参加学生闭上眼睛,避免分心;(2)注意力要集中,但也不要过于敏感。请20个学生(10个男学生10个女学生)在课前安排好的位置上围成圆圈完成活动,测试次数共10次。根据测试结果请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射活动中,体内发生了哪些事件?

(2)比较10次的测试数据,有怎样的规律?影响反射完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如果测试人数再增加或减少数10人,测试数据方面会有什么变化?

(4)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足球守门员,面对射来的点球也常常扑空。对此作出解释。

根据讨论结果,我作出了结论:完成一个反射所用时间很短,因些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的过程。最后总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此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大多数能理解反射的过程,教学效果不错。此节内容较为抽象,如能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几个例子,效果应会更好些。

篇11:八年级生物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节《神经调节》的第三课时。在这节课中我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把握课本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本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类型”展开的。如何生动形象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以活动为主,结合PPT课件,穿插了两个直观的视频,共设计了两个游戏、两次实验、一次讨论,学生的参与面广,兴致高。我以游戏“反口令”开头,引出“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实验“膝跳反射”,通过实验分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反射。这就解决了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那这样的反射是如何产生的呢?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反射弧的组成。在此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反射弧的各个组成以及功能,并结合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反射是否一样呢?学生再次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探究大脑能否控制反射的发生,由此引出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举例各种反射,通过全班同学的判断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我在向学生简单介绍了“膝跳反射”、“缩手反射”以及“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之后就直接让学生到课本上找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这样显得有些仓促。今后,我还要在活化教材、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篇12:七年级生物下册《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下册《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的教学任务是“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为了课上的活动能更好进行,课前我对学生的课桌重新布置了一番。第三节上课铃一响,我和往常一样,精神饱满地走入教室。受到课前一件事的启发:某位学生带了个酷似口香糖的小玩意来到班级,在这玩意上有静电,用以恶作剧。我以此为例,请一位遭到恶作剧的学生来讲述当时他的动作,并指出此学生缩回手的反应为“缩手反射”。接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膝跳反射”的过程,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并根据挂图介绍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此时发现学生的表情比较茫然,显然难以理解反射的整个过程。我接着出示了“膝跳反射”的模型,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整个过程,再请刚才示范的学生讲述发生“膝跳反射”时他体内的'发生的事情,在我在引导下他最终较为完整的讲述了解了一遍。  提问:反射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学生根据课前恶作剧的例子思考。由些说明一个反射所需时间很短。接着安排学生完成活动: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时间。先介绍活动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两点注意事项:

(1)请参加学生闭上眼睛,避免分心;

(2)注意力要集中,但也不要过于敏感。请20个学生(10个男学生10个女学生)在课前安排好的位置上围成圆圈完成活动,测试次数共10次。根据测试结果请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射活动中,体内发生了哪些事件?

(2)比较10次的测试数据,有怎样的规律?影响反射完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如果测试人数再增加或减少数10人,测试数据方面会有什么变化?

(4)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足球守门员,面对射来的点球也常常扑空。对此作出解释。  根据讨论结果,我作出了结论:完成一个反射所用时间很短,因些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的过程。最后总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此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大多数能理解反射的过程,教学效果不错。此节内容较为抽象,如能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几个例子,效果应会更好些。 教学反思《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生物教学反思《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文章结束,希望您经常关注,她会给您更多的资源,也希望您来发布您的作品,让大家分享您的成功。

篇1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反思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反思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至今,已跨越二个学期。我们生物科组的六位老师都认真地完成了各自的课题。下面,笔者想从选题、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几个角度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

我选定的课题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的第二课时,主要考虑到本校学生层次不高,一些较难的内容学生会比较听得吃力,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进度上也有考虑过。还考虑到这部分知识初中已接触过,难度不太大,就选定了这个课题。

二、教学设计的修订和完善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必然是运用科学的系统方法,从实际出发,做好学习需求分析,准确地编制教学目标,根据主客观条件和可能,设计教学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中反馈,调整,再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备学生

本校学生无论从认知心理或知识技能基础上,都处于本市中下水平。对于生物这门次课,绝大多数学生课外不会做复习及预习,更不用说买些课外书来练习巩固了。于是,怎样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是迫在眉睫的事。笔者根据学生的现状,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创设问题情景,配合小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教什么?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旨在把书上的知识吃透的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升华和提高,以适应多层次的需要。笔者注意到这部分内容和初中知识密切相关,可学生间隔两年,已基本遗忘,所以,引入式的复习必不可缺;复习提问,正好又带出神经神经中枢与中枢神经的比较;展示各级中枢图片以及人脑结构模型,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本课重点内容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最后的学生表演与学生学习经验介绍,达到了认知与情感教育的巧妙结合。

三、教学建议

本节适用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的新课教学。

四、教学后的反馈(科组意见)

本节教学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性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学生能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主动积极地学习。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实际生活引入,让学生觉得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克服了本节内容抽象的困难,精心设计了教案和学案,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合理利用表演、学习经验介绍等多方位刺激学生感观,操作合理,顺利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教师应注意多对学生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与人合作,学会表达与交流,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共同体验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篇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③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④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篇1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教 师:制作电脑,设计游戏。

学 生:复习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知识。课代表准备一个做相反动作的游戏活动,并配以音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①人体神经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②神经系统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复习旧知:①神经系统各部分的组成。

②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创设复习情境。

导言

反射参与活动:①打手。

②抓手指。示范活动。

讲述游戏规则。

组织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做的这两个活动是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

①概念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①一个同学到前面,让另一同学站好,双手背后。教师在第一个同学背后用牙签扎他的手。

②拿出解剖针,示意第一个同学扎第二个同学的手。

实验:膝跳反射

小组讨论:反射的概念。

进行交流。引发学生思考: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精讲:基本方式是反射。强调刚才我们做的两个活动都是反射。

带领学生继续活动:

①牙签扎手。

②拿出解剖针,示意学生到前面来重复上面的活动。

指导学生做膝跳反射。

引导学生通过这几个活动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小结反射的概念。

②种类

简单的反射:生来就具有的。

复杂的反射: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活动:做相反的`动作。举生活中反射的实例并分析。

解释教师提出的问题。

交流。

小结。

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举例并分析。

提出问题:以上所举实例中,哪些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哪些反射是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小结。

带领学生做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并制定探究计划。

第二课时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①各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和作出假设。

②制定计划:

将自己制定的计划在小组内交流,同组的同学讨论并完善计划。

③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

④汇报与交流。实施探究计划

各小组复习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小组内先交流自己制定的计划,然后通过讨论完善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计划,进行探究活动,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各小组间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进行小结。 组织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

以某一小组的方案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完善计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巡回指导、帮助各小组实施计划。

帮助各小组得出结论。

组织小结并作出评价。

反射弧

①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产生冲动,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 以“抓住尺子”为例,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分析“手拿烫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扔掉”的反射弧的组成。 引导学生以“抓住尺子”为例,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篇16:如何体现《神经调节》教学中的有效性

如何体现《神经调节》教学中的有效性

如何体现《神经调节》教学中的有效性

作者/王江红

一、教学设计思想

《神经调节》一节是人教版高二生物第四章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反射弧完成反射的过程、神经细胞内部兴奋的传导及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等内容都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兴趣,又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熟读教材内容后,感觉本节课最关键的问题是兴奋的本质,因为这是研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基础。但教材中只说明了兴奋是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而对这种电位变化产生的机理却只字未提。事实上,根据经验,这一结论在完全不了解机理的情况下是很难记住的。而我认为这样一个内容恰恰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好机会。于是,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就成了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所以,我认真阅读了陈守良老师编写的《动物生理学》中关于神经的兴奋与传导一章,也许是陈守良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启发了我,我发现如果将这部分内容适当简化处理,抽离出主线,再配以形象的描述,学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于是,大致的教学思路基本形成,而这个思路就是按照历史上对生物电现象的研究过程展开的。而且,板书的设计力求明确简练,将最重要的结论留给学生,以便于将来的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补充神经生理的一些研究方法,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设计实验的要点;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能利用已知信息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家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充满艰辛、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兴奋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前面学习了体液调节,但体液调节速度较慢,某些活动需要快速反应,如针扎指尖,必须要有一种快速准确的调节方式,这就是神经调节,即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调节,它可以使体内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整体,并使我们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生物教案 )从而适应环境。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并讨论。

2.反射和反射弧

教师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动物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简单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请学生描述缩手反射的过程,引出兴奋一词。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描述缩手反射全过程。

3.兴奋的本质

教师活动: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兴奋怎样传到呢?介绍神经细胞的特点和神经纤维的.概念。兴奋就是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好像电流沿着导线传导,因此人们怀疑这是一种电活动。介绍测量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经典实验。证明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现象出现的原因,小组讨论实验。

4.平静时电位差形成的离子基础

教师活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是怎样产生的呢?与细胞内外带电离子的分布有关。展示表格,发现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离子浓度差。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内的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扩散到膜外,就会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讨论平静时电位差的形成机制。

5.兴奋时的电位变化和离子基础

教师活动:兴奋时细胞膜会发生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这种快速的电位变化就代表着发生了兴奋。离子基础是由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而导致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而造成的。恢复平静状态的电位变化主要是由于钾离子扩散出去实现的。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讨论兴奋时电位变化的机制。

6.兴奋的传导

教师活动: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有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使相邻部位也发生了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传导至该处,而已兴奋部位又不断恢复原先的电位。兴奋就是通过形成局部电流的方式迅速向前传导的。

学生活动:思考兴奋传导的机理,并绘图表示。

7.总结

兴奋的本质是一种电位变化,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

五、教学反思

1.利用科学史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讲授科学史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其次要考虑教师对该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讲授技巧。科学史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能丰富课堂,使课程拥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这种不断探索跟揭秘的过程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这比用其他手段获得学生的关注更容易。

2.整节课是用一个个问题串起来的。我所教授的是普通班的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很费心思,且需要尝试修正。合适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思考,不能过难,而且要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力争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白最终的结论如何得出。这种教学方法很适合于本班的学生,因此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3.整堂课并没有开展全班大规模的活动或分组讨论,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的只是头脑中的探究。这种探究方式并不是最理想的,但可能是最符合现状的。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繁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4.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较好,能够将结论较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这得益于图片和动画,更关键的是理解了这个结论的得出过程。

5.板书是这节课的最大缺憾,对知识的总结归纳不够细致,有些随意,还需改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综合性的学科,对本节课的设计就是想充分体现这一点。对实验的分析推理过程其实是在模拟学生将来从事科研的过程,物理学的应用也是让学生体验其他学科在生命科学研究上的作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每天学的东西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在为将来打基础,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重要,而创造知识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应该尽可能帮助他们,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职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篇17:《激素调节》教学反思

本来是示范课,但是一点示范的作用都没起到。深感惭愧!

激素调节一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有点生疏。所以在处理的时候,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多准备一些形象、生动、而又具体的图片,并多联系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过程式教学,这样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本节课在以下知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是内分泌腺的介绍,用对比的.方法,记住内外分泌腺的区别,在进一步讲激素的作用,这个是重点我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再明确并在此多花费时间让他们和生活联系起来。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熟悉激素的作用。最后再讲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件的底色没配好,学生也是20多天没给他们上课,乍开始配合不默契,所以一开始就没进入状态。有些紧张了。后面的课除了将知识讲到,没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参与的少。

总之,由于时间的仓促,临时改变课题,准备不充分我觉得讲的很不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用心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充分准备的仗!!

篇18:“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属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3第二章第3节,本节内容不仅能起到比较、归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两种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还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理解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达到升华知识的目的。

1 教学难度

1、直接用教材中问题讨论“过山车”进行教学导入和情景创设,这对于一线城市的学生来说是绝佳的,但是对于二线三线城市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在电影电视中看过“过山车”,并没有亲身体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难有共鸣,有些教师索性将教参中的答案让学生记下,没有达到激疑、激趣的预期效果。

2、本节知识中介绍了体液调节概念,以及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难度较大,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思路不清晰,课堂节奏紊乱,气氛沉闷的状况。

3、体温调节过程的插图和老版教材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老师片面认为插图变简单了,没有意识到这是教材给教师留下的发挥空间。

4、可供参考的资料有限,网上和各种参考书中虽然有一些教学设计,但是教学流程都是大同小异,在实际教学中的很多教学难点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教学改进

2.1改进教学流程

在大多数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流程通常是这样的:

这个教学流程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不太科学,因为从事物的'认知规律来看,认知的过程应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对于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中是更熟悉,更有体会的,从它们开始入手教学更容易,更自然,同时这两种调节的过程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对它们的突破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仅如此,这两种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中都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配合完成,这可以让学生清楚地发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是协调的、联系的 高中英语,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血糖平衡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过程,则能让学生更清晰意识到,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控制,然后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这两种方式有哪些具体联系?

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可以通过提问激疑,“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有联系,但是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这样顺理成章的过渡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比较来,而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教学思路更自然、清晰,学生更容易理解。我的教学流程可以用下面的简图来表示。

2.2灵活情景创设

绝大多数的教学设计是以教材的问题讨论“过山车”进行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可是我在两个班上通过实际教学实践一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很多同学并没有亲身体验过“过山车”,所以教材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他们都没反应,后续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显得十分沉闷。

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今天的这节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吧!

就这样学生们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因为电视剧中的场景他们很熟悉,口渴对于他们同样是有生活体验的,而且很快在他们的头脑中就建立起来了“渴感是如何形成的?是简单的缺水吗?产生了一种科学和生活经验之间的冲突”。同样也起到了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的作用。接下来我又提出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会口渴,同时结合教材中水盐调节的过程图解,把刚才提出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①渴感形成于哪些结构有关?②渴感中枢在哪?③层层深入又提出喝血能止渴吗?这样也同时达到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要多思考,要学会质疑,对他们也进行了很好的情感教育。

2.3活用教材问题讨论

教材中的问题讨论“过山车”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素材,而且里面有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肾上腺素的功能等,还能深层次让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经过我的一番思考之后,我觉得可以把它放在课堂教学最后,让其以一个“课后思考”形式出现,并且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

师:电影电视中我们看到的“过山车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感受?生活中你碰到的哪些情形可能会给你相似的感受?”

生:紧张刺激,看恐怖片或者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有相似的感受。

师:你会出现哪些生理上的反应呢?

生:心跳加快,甚至出冷汗

师:这些生命活动会涉及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吗?

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到“心跳加快”其实与肾上腺素有关,然后同学生一起总结肾上腺素的功能,和一些知识要点。

灵活使用教材问题讨论之后,发现效果还不错。我将它安排在课堂教学最后作为一个“课后思考”,学生在已掌握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系统知识之后,就更容易把他们迁移到只是一般了解问题情境中来。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他们都能经过思考回答出来;并且我在提问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设问题,没有拘束在教材的问题框架里,这让我意识到“教材问题讨论”实际上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情景创设的素材,所给出的一些问题只是一种参考,必要时可以增减,也可以自设。如果生搬硬套,有可能成为一种教学负担和学习负担,而没有实现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真正目的。

2.4充分利用教材体温调节插图

教材所提供的插图非常不错,但这并不意味老师可以不动脑筋,如果我们深入研究教材的插图,可以发现插图的结构进行了适当的“留白”,给教师留下了很好地发挥空间,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丰富一下教学图解和适当地补充一些知识(通过下面我改进的体温调节图解可以看出)加深学生对“体温调节”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生物教师,应该多动脑,多反思,多“磨课”,这样我们就不仅能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也让我们获得了在教学上的成长。

篇1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节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及二者之间的协调。前者内容相对简单,教材首先阐述了体液调节的概念,然后以列表的方式比较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用实例来说明。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教材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的分析,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如何协调的。之后,教材又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作了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这节内容中,教材注意突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维持稳态的贡献,并注意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重点 :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 :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内容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的`导入可以从复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开始,着重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强调指出,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则是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调节方式,这样也就引入了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2.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论。在这种教学策略中,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体温调节的实例中,可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把思维引向深入。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5)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6)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7)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最后根据讨论,通过图解归纳体温调节的机制。实例二的分析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着力引导学生揭示和概括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对于维持动物和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意义,这是两个实例分析的直接目的所在。

3.补充:

①什么是脱水?

②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举例

③毒品成瘾的机理

4.拓展题P33 1、2题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思维,逐层深入构建知识,训练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用毒品成瘾的机理知识为载体,潜移默化的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达到了教学目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生物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教案

体液自我鉴定怎么写

神经调节生物课教案

初一下册生物教学课件

第九章爬行类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师教学计划

《免疫调节》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锦集19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2023-02-12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2022-07-29

高考理综答案2024-02-17

生物与环境范文2022-10-05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2022-07-25

教学反思的组成2024-05-21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2023-05-29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2022-10-11

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书2023-12-24

《父亲的体温》优秀教学设计2022-10-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