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遗传 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02 08:13:10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性别遗传 教学论文(集锦15篇)由网友“熊猫没有黑眼圈”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性别遗传 教学论文,希望您能喜欢!

性别遗传 教学论文

篇1:人的性别遗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能力目标

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情感目标

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教学重点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教学难点

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男女染色体的差异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如果人的性别也是一种性状,是否存在控制性别的基因?

阅读p37研究经历;

交流得出:控制性别的是性染色体。

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叫性染色体?

男女性染色体组成是什么?

x、y形态区别是什么?

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

得出:x、y染色体在男女体细胞中的差异

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两种性别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可能是什么?

尝试用图解列出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说明什么?

常识完成p38生男生女图解,得出结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控制性别的不只是染色体与基因有关

控制性别的只是染色体而与基因无关吗?

阅读p39

在过去重男轻女时,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甚至求神拜佛,你认为呢?

讨论,交流

为什么在一个家庭中男女比例不是1:1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男女比例还能保持1:1?

讨论交流

拓展

p39练习4

篇2:人的性别遗传

目标与方法 1.  说出男女性别差异的根本原因。 2.  尝试解释生男生妇女的原因。 3.  拒绝性别歧视。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和讨论法 课前准备  相关投影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复习旧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相关知识。回答导入 听说别人家添了个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新生儿的性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过去,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少人为生男孩,到处烧香,求医问药;有的妇女因为生了女孩而备受责难。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与遗传有关吗?一.男妇染色体的差别出示男女成对 染色体排序图观察与思考: 1.  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 2.  两图中,哪幅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是女性的染色体? 3.  图中哪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  想一想,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观察并思考,进行小组讨论 指导交流全班交流过渡有些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出示投影完成生男生女图解,得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学生回答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是由基因控制的,人的性别决定也与基因有关。学生自学书本p39内容得出结论。本课小结略学生尝试小结巩固练习课后与课课练教后小记:对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这越发使我坚定了一个信念:只有学生内心真正想了解的知识才是最易教给学生的。

篇3:《人性别遗传》说课稿

《人性别遗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1、关于导课:

以问题导入:“雌雄有别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许多动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这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

本节教学从认挂图、为染色体配对、寻找男女染色体异同开始,引出“性染色体”概念,进而通过生男生女的小组游戏活动,理解人类性别的决定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再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对男女平衡问题产生兴趣,探究自然状态下,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概率为1:1。

3、学生活动:

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设计了活动环节,老师宣布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制作卡片,随机抽取,模拟家庭生男生女的游戏,各组统计男女性别比例,向全班汇报、汇总。老师巡回指导,依据学习活动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A这个活动的原理与生男生女的奥秘有关系吗?B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通过学生活动揭示人类性别遗传的自然规律。当然从一个班统计结果来看,样本不够,不能科学地反映性别比。老师可引用全年级或几界届学生的统计总数,更有说服力。甚至推广到全国人口。

篇4: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从知识的难易程度上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展示等环节,让学生自己获得新知识。特别是在评价过程中,我采用让学生互评的方式:抽取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学生对另一组的书面展示进行口头点评,并根据常规的“三分制”标准,给小组打分。同时,其他小组在点评后若有质疑,可以积极提出,教师酌情奖励小组1-2分。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小组间可以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积极参与和组内的协调配合。

通过本节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自己点评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介入,指导学生合理的对各小组进行打分。比如,导学案的“合作探究|”中例1的第3题与其他几道题相比,问法更灵活一些,其答案无法从课本文字中直接找到,要靠学生根据有关图片进行观察、比较。而且有关“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区别”从图形上看,不仅有大小上的不同点,而且有的小组在展示的时候写到:“X染色体形状像X,Y染色体形状像一个大黑点。”学生这样的回答与我们的正确答案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实际上,后者的回答并没有错,学生是将看到的如实描述出来。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应指导点评的小组打分,并说明原因:“这是人工整理后的染色体排序图,实际上在人体的体细胞内,性染色体成立体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会有些不同,所以说X染色体与Y染色体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大小上。但该小组能通过合作讨论,对图片上的染色体进行了认真的比较,他们也是将看到的进行了总结、归纳,所以该小组展示答案得满分。”这样做,既让学生客观的理解、掌握了知识,还激励和刺激了小组内的合作。

因此,在学生进行点评时,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点评情况,从学生自身水平出发,给小组进行合理的打分,而并不是仅凭正确的答案才能给满分,我们在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正确答案。这一点我们在让学生进行点评时,也应该强调到。

篇5: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原因,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内容不多,时间较充裕,可以穿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结论,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节课我做了以下安排:

首先,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其次,学生自主预习P37教材内容,并认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对比,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提纲部分,再分小组讨论,明确男女染色体的区别。

接着,小组成员用围棋子或硬币模拟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从理论上了解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后代男、女的理论比例为1:1。

再通过“全国六次人口普查”调查结果的展示,学生得出结论是现实生活中男女的比例不是1:1,学生在关注社会的基础上提出质疑:人口比例失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此安排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了解性别比例正常的重要性。

最后整合知识,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反馈。

这节课总体来说,采用“问题――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效果非常好。一节课在观察、探究分析、模拟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篇6:《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我在讲“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问题中,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教材中的图示,在黑板上分析,生男生女的道理,得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结论?一种是按照本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统计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结果,我发现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而且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十分理解的`样子。第二种教学方式,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并且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讲解比较抽象,学生在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能进行机械记忆,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二种教学方式中做到了“做中学,乐中学”,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兴趣高,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科学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不是放在如何“教”,而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乐学”。

这两种方式的对比也显示出了我校课改的生命力所在。

篇7:《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主题是“人的性别遗传”,这是一节很好的内容,虽然它并不是第二章的重点,也不是第二章的难点,但它直接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可以有话可讲。另外,学生们已进入青春期,性发育也已经开始了,他们也开始关心起性和性别之类的话题了。所以,这一节的内容,能很好地为学生释疑解难,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这就为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较好的先决条件。

一、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总体上看,本节课还是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有的活动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员参加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二、体现了生物学的学科思想

本节课在教学中也渗透了生物学学科思想,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本节课的生物学科思想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例如:人的性状与遗传物质的联系、人的个体与人类整体的矛盾和统一、生物个体与群体的一致性和矛盾性,等等。

三、课堂结构较合理,教学过程较流畅

根据教学设计来看,整个课堂的结构层次是比较清楚的,建构核心概念是一个新的提法,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也有它的一席之位。教学活动合理到位,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用围棋棋子做的概率实验安排得好,成本不大,但对学生思考的推动却很大。

四、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本节课预设的“三维”教学目标,统一、全面、准确、恰当,且预设的“三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而且在教学中还有新生成的目标。

五、有自己的教学创意(特色)。

教学特色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反映,本节课主要有四处较好地体现了教学创意(特色):

1、使用数学公式表示染色体的组成,用代数式来表示性染色体的组成。

2、用围棋棋子来进行生男生女比例的探讨。

3、设计了变式练习。如,变式练习(学生合作探究):老师提问: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女孩子,经政策允许,他们可以生第二胎,那么,他们生男孩的概率是多少?(其中,“第二胎”就是属于变式。)

4、既有预设性发展,又制造和实现了生成性发展。 如,在“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中,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

六、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安排得较多,不大好组织,而且时间上不好把握,稍微不注意,时间就可能不够。

2、应该说,学生都动起来了,但是,探究实验的全员参与性还是不够。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要每二人一个小组进行“生男生女概率”的探究。

3、照顾和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不够。整个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是整齐划一的。

4、 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少了点,完全由学生全员自主进行的活动没有。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可行性还值得商榷。恐怕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要达到这个程度和境界还有点难度。

6、核心概念的建构还不尽如人意。

7、教学活动的衔接还不够流畅,教学细节的把握还不够灵活。

篇8: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1.关于导入

这节课的导入采取的数据与传统人们印象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不同,使学生们对这种观念的更新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课堂上也有不少学生赞同,举例说出自己家庭就喜欢生女孩,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学生的`讨论中也可以看出不少学生课前对于生男生女由谁决定这个问题是不清楚的,但学生的求知欲很高。

2.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学生一开始对于体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是很明白的,但当问到性细胞中有多少条性染色体时,就开始迷惑了,说明在关于染色体减半的问题上并不明确,但因为他们没有学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讲得过深,这时需要提醒学生回顾课文第30页的内容,再进行思考,部分反应快的学生会很快明白,这时通过做那道填空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条理会清晰很多,比单纯的记板书或笔记效果好。

3.关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用图解方式,学生顺理成章的做出来,没有任何疑问,但到具体调查人口比例时,不少学生就发现一个家庭的男女比例不是1∶1的情况很多,这是部分学生会有疑问,小游戏的设计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它让学生明白其实每次从信封中抽取“X”或“Y”的机会都是50%,所以每胎生育男孩或女孩的机会是均等的。笔者还见到有老师用抛硬币的方式来解释这点,笔者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易懂,也很好。但是书上也提到在一个较大范围内统计的男女比例才会接近1∶1,这点牵涉到数学问题,要讲得很明白有一定难度,也是今后改进的地方。

篇9:《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 初中生物

2年级 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 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调查学校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培养学生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由于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因此,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习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农村地区年龄较大的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2教学重点: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调查本班、本年级和本学校的男女生比例。有条件的小组上网查阅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

(2)围棋子、纸盒等。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生男生女的奥秘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生男生女又与很多社会问题有关,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和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设计思路

首先,分析吃透教材,确立目标

本节内容在之前三节学习的基础上,从染色体入手,先解释了学生关注的人类性别差异原因,然后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并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因此,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人的性别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②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以及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类型有何区别?③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据此我确定了三个知识目标。

同时,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人的性别遗传”的知识需求,还要通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1.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2.《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3.《巨人的花园》优秀教学设计

4.《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修改)与反思

5.人教版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6.巨人的花园优秀教学设计

7.课文《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8.《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9.《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10.《巨人的花园》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0:《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在本章中,本节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好讲,只要有了前面的铺垫,这节内容就有了顺利成章的味道。

第一个内容,关于男女性染色体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图片就可以得出结论,老师只需引导。而关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问题,就需要老师出示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个内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明白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而且这样在自然情况下生男生女机会是均等的。然后再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这样就更透彻。接着再让他们自己填生男生女图解,从理论上分析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在这一点内容的'讲解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并且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最后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男生女的奥秘,认识科学,识破迷信。在情感上要他们明确了生男生女对这个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篇11:《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生物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调查学校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培养学生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由于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因此,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习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农村地区年龄较大的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2、教学重点: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调查本班、本年级和本学校的男女生比例。有条件的小组上网查阅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

(2)围棋子、纸盒等。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生男生女的奥秘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生男生女又与很多社会问题有关,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和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设计思路

首先,分析吃透教材,确立目标

本节内容在之前三节学习的基础上,从染色体入手,先解释了学生关注的人类性别差异原因,然后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并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因此,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人的性别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

②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以及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类型有何区别?

③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同时,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人的性别遗传”的知识需求,还要通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篇12: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以课标为教学依据,用好教材,激发兴趣,加强探究,开展合作,回归生活。

1、教学过程:身边事例引入新课;观察探究查找缘由;共享数据学会调查;模拟实验探究规律;分析案例揭示本质;总结练习巩固知识。

2、以身边的事例引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也能猜测出是因为父亲重男轻女,导入很顺利。

3、开展合作小组学习:学生观察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学生围绕课本的讨论题进行讨论,其中前三题学生都能得出很正确的答案,只有第四题有不同的答案。第四题比较难,因而在后面的环节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达到巩固的目的。

4、探究性别与性染色体是否有关:这部分是教材没有的。但上节课时学生有问到“多一条染色体会有什么问题”,因而这节课就以探究来切入这个讨论题,以达到巩固学生探究几个环节的目的,又可以激发学生以后提问的意识,学生会由于老师对他们提问的关注而更加愿意提问。

5、在生男生女机会是否均等这个环节中,我引入学生的调查,并与学生分享了老师的调查数据,以数据来说明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调查是我们学习中的一种方法。

6、探究实验:模拟受精过程。这个探究实验的引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有的合作小组在汇报中提到:最后代表卵细胞的染色体这一袋不用摸,因为他们知道,那一袋摸出来都是同一个颜色,学生很自然得出生男生女的主要原因是在Y染色体。合作小组的自评互评也巩固平时的合作学习的成果。

7、最后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很自然与女生探讨不要着急找对象,因为男生比女生都太多了。进一步宣传尊重生育的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8、几个不足:语调还不够生动。语言仍不够流畅,对学生的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与指导

篇13: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以新课标为教学理念,用好新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方式,回归生活。

1、以身边的事例引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也能猜测出是因为父亲重男轻女,导入很顺利。

2、开展合作小组学习:学生观察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学生围绕课本的讨论题进行讨论,其中前三题学生都能得出很正确的答案,只有第四题有不同的答案。第四题比较难,因而在后面的环节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达到巩固的目的。

3、探究性别与性染色体是否有关:这部分是教材没有的。但上节课时学生有问到“多一条染色体会有什么问题”,因而这节课就以探究来切入这个讨论题,以达到巩固学生探究几个环节的目的,又可以激发学生以后提问的意识,学生会由于老师对他们提问的`关注而更加愿意提问。

4、在生男生女机会是否均等这个环节中,我引入学生的调查,并与学生分享了老师的调查数据,以数据来说明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调查是我们学习中的一种方法。

5、探究实验:模拟受精过程。这个探究实验的引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有的合作小组在汇报中提到:最后代表卵细胞的染色体这一袋不用摸,因为他们知道,那一袋摸出来都是同一个颜色,学生很自然得出生男生女的主要原因是在Y染色体。合作小组的自评互评也巩固平时的合作学习的成果。

6、最后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很自然与女生探讨不要着急找对象,因为男生比女生都太多了。进一步宣传尊重生育的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7、几个不足:语调还不够生动。语言仍不够流畅,对学生的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与指导。

篇14: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 初中生物

2、年级 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 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调查学校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培养学生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由于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因此,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习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农村地区年龄较大的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2、教学重点: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调查本班、本年级和本学校的男女生比例。有条件的小组上网查阅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

(2)围棋子、纸盒等。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生男生女的奥秘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生男生女又与很多社会问题有关,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和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设计思路

首先,分析吃透教材,确立目标。

本节内容在之前三节学习的基础上,从染色体入手,先解释了学生关注的人类性别差异原因,然后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并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因此,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人的性别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②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以及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类型有何区别?③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据此我确定了三个知识目标。

同时,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人的性别遗传”的知识需求,还要通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篇15: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性别遗传的特点。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分别调查一个小组、一个班、一个年级、全校的男女学生数。

教学器材:代表精子、卵细胞的卡片,信封,记录表。

教学设计图示: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与意图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性染色体的概念

2、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3、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学生讨论热烈,做出推测。

观察比较得出: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第23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差别较大。

练习写出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讨论男性的精子有几种情况,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完成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进行统计,得出实验数据,算出男女比例,是1:1。

学生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很荒谬,不可行。出示两个聊天的老太太的图片,编一个老太太要去泰山为儿媳妇烧香拴一个孙子来的故事。要学生分析烧香拜佛是否能决定未出生的孩子的性别,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其实性别也是一种性状,它是可以遗传。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哪些异同,23对染色体中只有1对男女有别,所以这一对染色体应该与性别有关,把它称为性染色体。(板书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性染色体的概念)

介绍科学家对X染色体和染色体的研究。

引导学生写出正常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板书 2、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那人产生的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是怎样的呢?(板书 3、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呢?是由妈妈一个人决定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介绍模拟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完成模拟实验并对错误的实验方法进行纠正。

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受精卵的种类及比例;说明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明确人的性别决定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瞬间。

请学生展示课前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特征:调查人数越多,范围越大,男女比例越接近1:1。(板书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新课标第一网

由历届人口普查数据证明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

这样你是否能判断了前面的老奶奶为了得到孙子而烧香拜佛可行吗?况且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启发学生分析我国男性略多于女性的社会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出示两个聊天的老太太的图片)图片上显示,张奶奶对李奶奶说:听说你要抱孙子了?李奶奶说:是啊,可还不知道是孙子还是孙女呢。张奶奶说:想要孙子吗?那还不容易,到泰山上的庙里烧一柱高香就能拴住一个孙子。李奶奶:是吗?那太好了,我明天就去!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张奶奶说的办法可行吗?

学生:讨论,作出推测和判断。

教师:同学们知道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其实性别就是一种性状,它也是可以遗传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别遗传。(板书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教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书上第37页的人的染色体排序图,仔细地找找男女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

学生:男性的第1号与女性的第1号差不多,其他的也是,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但没标号的那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差别很大。

教师:是的,人共有23对染色体,在这23对染色体中,只有1对男女有别,你猜这对染色体跟什么有关? 介绍科学家对X染色体和染色体的研究。

学生:应该和性别有关吧?

教师:是的,科学家把这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板书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性染色体的概念)

教师:1902年美国的细胞学家麦克郎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其他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都差不多,而这一对染色体差别很大,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1905年,美国的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把这对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染色体;而女性的两个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教师:你能写出正常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吗?性染色体之外的都叫常染色体。

学生:练习写染色体,男性:22对常染色体+X,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

教师:(板书 2、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教师:那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样的呢?(板书 3、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

学生:练习写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教师:教师巡视检查,有错的进行纠正。

学生:讨论男性的精子有几种情况,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教师:研究性别时只考虑性染色体就行了,所以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构成可以简化为用X、来表示。男性可以产生哪几种精子?

学生:两种,含有X的和含有的。

教师:那卵细胞呢?

学生:只有含X的一种。

教师:那人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呢?是由妈妈一个人决定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每两个同学一组,一组的同学有两个信封,其中一个里面装着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另一个信封中装着分别含有X 和的两种精子,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请同学们模拟随机受精过程,一个同学从装有精子的信封里随机拿出一个精子,另一个同学从装有卵细胞的信封里随机拿出一个卵细胞,放在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种类,并依此判断出男女,同时把结果记录在表中。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统计每个小组组合成的男女人数,再让学生算出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并计算出男女的比例。

学生:接近1:1。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画出遗传图解,说明含X的精子、含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性别比例接近1:1。(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师:人的性别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学生:决定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瞬间。

教师:说得很好,前面提到的那个烧香的老奶奶能改变胎儿的性别吗?

学生:肯定不能。

教师:生男生女是妈妈决定的吗?

学生:不是,它取决于父亲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教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和从理论上分析都得出男女的比例接近1:1了,那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课前的调查。

学生:学生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教师:大家会发现,一个小组里男女的比例可能不是1:1,但一个班、一个年级、全校的同学中男生女生的比例就越来越接近1:1了,调查人数越多,范围越大,男女比例就越接近1:1。

教师:历届人口普查数据证明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但我们国家现在男性略多于女性,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这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确实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导致性别的比例发生偏差。这还需要我们加强宣传,男女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存在性别歧视,以保证我们的社会能良性发展。

教学反思:

该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活动得出结论,教学效果良好。

《人的性别遗传》优秀教学反思

人的性别遗传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

高三生物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说课稿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

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下当代大学生的生育意愿论文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性别遗传 教学论文
《性别遗传 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性别遗传 教学论文(集锦15篇)】相关文章:

高二生物教案2023-07-25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教案2023-11-28

高中生物上课教案稿2022-08-15

光合作用产物高二生物教案2023-12-29

湘教版生物会考复习资料有哪些2023-04-16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2-04-29

纯种犬鉴定证明书的参考2023-02-09

生育二孩调研报告2023-03-19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计划2022-08-13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2022-08-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