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 买冬装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28 07:14:46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班 买冬装教学反思(整理14篇)由网友“dglluma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班 买冬装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小班 买冬装教学反思

篇1: 《买冬装》小班教案

设计思路:

新《指南》中指出:“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主要内容,在这一综合活动中,都有包含”。我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季节特征、幼儿周围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选择了这一活动内容,小班上学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愿望都比较弱。因此,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还有一定的困难。本活动通过创设幼儿“购物”机会,让幼儿自己去购物,大胆地向阿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试着装扮自己,将游戏与实际生活融合,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同伴交流,引发他们说说自己,让大家分享自己快乐的愿望。前面部分是孩子自由的表达,后面的“电话录音”除了是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具有进一步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功能。活动中努力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幼儿的需要,如学说一句话,把说话完整的要求都隐藏在其中,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共同生活的乐趣,师生情,同伴友爱,分享快乐、共同体验等在活动中较充分地体现。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发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听说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听说习惯。

3、尝试给自己穿戴、打扮。

活动准备:

1、创设宝大祥服装店材料与环境。

2、爸爸说话的录音带及电话机一架。

活动重点: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能说出所购物品的名称。

活动难点:有选择性的搭配衣物并自己穿戴打扮

活动过程:

一、回忆参观宝大祥商店,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以妈妈身份带领幼儿“开车”去买围巾、帽子、衣服。

妈:冬天好冷呀!怎样让自己暖和一点呢?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买可以保暖的东西,好吗?

二、说说讲讲所购物品。

1、观察并说说商店里有哪些保暖的冬装?

2、指导个别幼儿购买:你想要买哪件保暖衣服,就告诉店里的阿姨,阿姨就会给你,谁先去买呢?

3、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幼儿各自买物品,较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妈妈鼓励个别幼儿。

(2)引导幼儿各自互相交流。

(3)以电话铃声召集幼儿围坐在妈妈身边。

三、以与爸爸打电话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1.听电话

妈:是谁打电话来了,让妈妈来接。喂,请问你是谁?

录音:“我是爸爸,我现在在北京,很想念你们,孩子们冷吗?”

妈:“不冷,今天我带他们去买东西了”

录音:“真的!让孩子们告诉我,他们买了什么?”(幼儿自由争说)

录音:“哎呀,那么多孩子一起说话,爸爸听不清楚,怎么办?”(让幼儿思考)

妈:那我们一个一个说让爸爸听清楚。

2.幼儿回答

妈:谁来告诉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什么东西?进一步引起幼儿学说话的兴趣。

四、游戏:哪个宝宝最漂亮?

幼儿将自己所购的物品进行穿戴打扮。

篇2:语言游戏:买冬装(小班)教案

语言游戏:买冬装(小班)教案

设计思路:

新《指南》中指出:“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主要内容,在这一综合活动中,都有包含”。我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季节特征、幼儿周围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选择了这一活动内容,小班上学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愿望都比较弱。因此,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还有一定的困难。本活动通过创设幼儿“购物”机会,让幼儿自己去购物,大胆地向阿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试着装扮自己,与同伴交流,引发他们说说自己,让大家分享自己快乐的愿望。前面部分是孩子自由的表达,后面的“电话录音”除了是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具有进一步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功能。活动中努力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幼儿的需要,如学说一句话,把说话完整的'要求都隐藏在其中,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共同生活的乐趣,师生情,同伴友爱,分享快乐、共同体验等在活动中较充分地体现。

目标:1。在游戏中引发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听说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听说习惯。

3.尝试给自己穿戴、打扮。

准备:1.创设服装店环境。

2.爸爸说话的录音带及电话机一架。

过程:

一、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教师以妈妈身份带领幼儿“开车”去买围巾、帽子、衣服。

妈:冬天好冷呀!怎样让自己暖和一点呢?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买可以保暖的东西,好吗?

二、购买物品,穿戴打扮。

1. 观察并说说商店里有哪些保暖的冬装?

2. 指导个别幼儿购买:你想要买哪件保暖衣服,就告诉店里的阿姨,阿姨就会给你,谁先去买呢?

3. 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 幼儿各自买物品,较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妈妈鼓励个别幼儿。

(2) 引导幼儿各自互相交流,各自穿戴打扮。

(3) 以电话铃声召集幼儿围坐在妈妈身边。

三、以与爸爸打电话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1. 听电话

妈:是谁打电话来了,让妈妈来接。喂,请问你是谁?

录音:“我是爸爸,我现在在上海,很想念你们,孩子们冷吗?”

妈:“不冷,今天我带他们去买东西了”

录音:“真的!让孩子们告诉我,他们买了什么?”(幼儿自由争说)

录音:“哎呀,那么多孩子一起说话,爸爸听不清楚,怎么办?”(让幼儿思考)

妈:那我们把讲的话录下来送给爸爸听,好吗?

2.幼儿录音

妈:谁来告诉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什么东西?

先录2-3人的话,然后播放给大家听,进一步引起幼儿学说话的兴趣。

篇3:小班语言宝宝买冬装教案

小班语言宝宝买冬装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发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听说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听说习惯。

3、尝试给自己穿戴、打扮。

活动准备:

1、创设宝大祥服装店材料与环境。

2、爸爸说话的录音带及电话机一架。

活动重点: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能说出所购物品的名称。

活动难点:有选择性的搭配衣物并自己穿戴打扮

活动过程:

一、回忆参观宝大祥商店,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以妈妈身份带领幼儿“开车”去买围巾、帽子、衣服。

妈:冬天好冷呀!怎样让自己暖和一点呢?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买可以保暖的东西,好吗?

二、说说讲讲所购物品。

1、观察并说说商店里有哪些保暖的冬装?

2、指导个别幼儿购买:你想要买哪件保暖衣服,就告诉店里的阿姨,阿姨就会给你,谁先去买呢?

3、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幼儿各自买物品,较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妈妈鼓励个别幼儿。

(2)引导幼儿各自互相交流。

(3)以电话铃声召集幼儿围坐在妈妈身边。

三、以与爸爸打电话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1、听电话

妈:是谁打电话来了,让妈妈来接。喂,请问你是谁?

录音:“我是爸爸,我现在在北京,很想念你们,孩子们冷吗?”

妈:“不冷,今天我带他们去买东西了”

录音:“真的!让孩子们告诉我,他们买了什么?”(幼儿自由争说)

录音:“哎呀,那么多孩子一起说话,爸爸听不清楚,怎么办?”(让幼儿思考)

妈:那我们一个一个说让爸爸听清楚。

2、幼儿回答

妈:谁来告诉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什么东西?进一步引起幼儿学说话的兴趣。

四、游戏:哪个宝宝最漂亮?

幼儿将自己所购的物品进行穿戴打扮。

篇4: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买冬装》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买冬装》

设计思路:

新《指南》中指出:“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主要内容,在这一综合活动中,都有包含”。我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季节特征、幼儿周围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选择了这一活动内容,小班上学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愿望都比较弱。因此,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还有一定的困难。本活动通过创设幼儿“购物”机会,让幼儿自己去购物,大胆地向阿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试着装扮自己,与同伴交流,引发他们说说自己,让大家分享自己快乐的愿望。前面部分是孩子自由的表达,后面的“电话录音”除了是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具有进一步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功能。活动中努力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幼儿的'需要,如学说一句话,把说话完整的要求都隐藏在其中,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共同生活的乐趣,师生情,同伴友爱,分享快乐、共同体验等在活动中较充分地体现。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发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听说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听说习惯。

3.尝试给自己穿戴、打扮。

活动准备:

1.创设服装店环境。

2.爸爸说话的录音带及电话机一架。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以妈妈身份带领幼儿“开车”去买围巾、帽子、衣服。

妈:冬天好冷呀!怎样让自己暖和一点呢?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买可以保暖的东西,好吗?

二、购买物品,穿戴打扮。

1.观察并说说商店里有哪些保暖的冬装?

2.指导个别幼儿购买:你想要买哪件保暖衣服,就告诉店里的阿姨,阿姨就会给你,谁先去买呢?

3.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幼儿各自买物品,较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妈妈鼓励个别幼儿。

(2)引导幼儿各自互相交流,各自穿戴打扮。

(3)以电话铃声召集幼儿围坐在妈妈身边。

三、以与爸爸打电话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1.听电话

妈:是谁打电话来了,让妈妈来接。喂,请问你是谁?

录音:“我是爸爸,我现在在上海,很想念你们,孩子们冷吗?”

妈:“不冷,今天我带他们去买东西了”

录音:“真的!让孩子们告诉我,他们买了什么?”(幼儿自由争说)

录音:“哎呀,那么多孩子一起说话,爸爸听不清楚,怎么办?”(让幼儿思考)

妈:那我们把讲的话录下来送给爸爸听,好吗?

2.幼儿录音

妈:谁来告诉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什么东西?

先录2-3人的话,然后播放给大家听,进一步引起幼儿学说话的兴趣。

篇5:《买洗衣机》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进奶奶洗衣服很辛苦,小明想从生活费中节余钱,来给奶奶买洗衣机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其实就在生活上,并且能够有发现和解决数学生活问题的能力。再有在学生产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性之后,能通过自身的知识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换句话讲就是会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做一个调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课堂上,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帮小明解决问题时,学生情绪高涨,因为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只是平日从不参与,这次让他们自己当管家,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课堂上,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让我为之一振。由于取材于生活,学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达起来非常流畅,把一个理财计划说得井井有条。这节课,我感到学生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为问题情境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通过反思,提醒我在今后备课中要关注每个细节,努力提高自身教学以及处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篇6:《买铅笔》教学反思

优点:

1.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相互渗透。本课创设小兔买铅笔这一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

2、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再统一汇报归类总结,这个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本节课在教学15-9=?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不足:

1、没有给足够的时间学生思考与消化吸收。

2、如何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教学做得还不够。

3、练习比较单一。

篇7:《买铅笔》教学反思

《买铅笔》是学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是小学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计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发散思维,我让学生准备了小棒,通过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这节课中,我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 “他的想法谁听清了,能给大家复述一遍吗?”“谁再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通过这样的语言引导,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从多样的算法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而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则通过学生摆小棒独立思考,同桌两人交流方法,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火花的碰撞,在学生提出想法但解释不清时,我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将算理算法理解清楚,并能理解同伴的方法。虽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但在具体的练习中,学生还是做不到举一反三,这是本节课后需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地方。

【《买铅笔》教学反思10篇】

篇8: 《买铅笔》教学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师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虽然学生刚进校门不久,但学生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答案的(幼儿园背过),还是暂时没想出答案的,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2、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不但体现在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探究“15-9”各种算法的交流后,提出“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等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这时,让学生“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要。而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教时,学生初次接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尝试计算,然后通过“小狗翻卡片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对“想加算减”初步感受和了解,既尊重学生认识掌握新知的规律,又照顾教材编排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好铺垫。

3、数学教学情境化则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

本课以“小兔和妈妈到袋鼠阿姨文体超市买铅笔,小猴过生日”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9:《买铅笔》教学反思

《买铅笔》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学生熟悉的“买铅笔”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倾听并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用自己学到的算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基本上达到本节课的目标,完成本节课的任务。《买铅笔》是寒假过后开的第一节新课,学生兴致极高,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不够扎实,在动手操作环节,不能达到收放自如;一年级的学生受到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的限制,不能顺利的探索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备课时,我的脑海中产生了这样几个问题,怎样让学生理解退位?怎样评价学生千奇百怪的方法?怎样上好计算课?带着这些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出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环节,为了达到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仔细推敲每个环节的设计依据,我还针对学生在每个问题上的回答做了预设。针对我的课堂,同学科教师给了一些实质的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也解决了我在备课时的困惑。首先,知识方面,备课的时候要深入的研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小标题”,从“小标题”出发进行新课的讲解,达到目标,突破重难点。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减法的原型,学生对减法的计算并不陌生,但是本节课需要结合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集中精力探索算法,通过充分使用教学用具和学习用具,从摆小棒的算法抽象出数的计算,感受直观到抽象,理解退位减法的道理(退一当十)。其次,关于反馈,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都有所不同,针对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遇到不确定的方法要实施延迟评价,在新授过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听课状态—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等都需要教师一点点培养,学生上课的状态至关重要,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状态影响孩子的状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们的点评使我不管理论还是实践都收益颇丰,让我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脚踏实地的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篇10:《买铅笔》教学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师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虽然学生刚进校门不久,但学生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答案的(幼儿园背过),还是暂时没想出答案的,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2、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不但体现在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探究“15-9”各种算法的交流后,提出“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等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这时,让学生“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要。而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教时,学生初次接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尝试计算,然后通过“小狗翻卡片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对“想加算减”初步感受和了解,既尊重学生认识掌握新知的规律,又照顾教材编排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好铺垫。

3、数学教学情境化则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

本课以“小兔和妈妈到袋鼠阿姨文体超市买铅笔,小猴过生日”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11:《买新书》教学反思

《买新书》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就是希望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是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针对《买新书》这一内容既有混合运算,又有数量关系,我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我觉得本课教学内容我安排的有点难。所以在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不一定能达到并驾齐驱的水平。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会有针对性的对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练习。 2、数量关系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先是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和乘法、除法的意义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降低了难点。 3、我为了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我改变了以往应用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练习中形式有计算、选一选、说一说算式的意义,有多余信息解决问题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兴奋的状态下解决了一个一个数学问题。

篇12:《买铅笔》教学反思

《买铅笔》教学反思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课内容,本节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这节课中,我注意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与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吗?”“他的想法谁听清了,能给大家复述一遍吗?”“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你真行,你发现了自己的办法。”“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

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现,碰撞。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同伴的不同算法,学生的交流有了实效。但在巩固练习时,各题结束时没有进行适当的总结,本课知识没有得到升华。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常常教后才知不足,要想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必须要使我们的教学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这一过程。

篇13:买衣服教学反思

《买衣服》是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教学的,其教学目标是: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

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会做数学”,而且还要“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数学,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主动观察、实验、操作,从而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

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充分利用“买衣服”这一情景图,学生发现买这些衣服如果用小面额的人民币付钱太麻烦,从而有学习认识大面值人民币的必要。再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小精灵的介绍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兴趣高涨,说出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主要特征。大面额人民币的互换仍然本课教学的难点,我采用“创设情景法”,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利用自己准备的人民币学具来摆一摆,同桌两人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以及付钱方式,并让两组代表上台展示。学生兴趣浓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在手指间。”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正确应用人民币。

在处理思考题:“有一些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币,正好拿出100元钱,可以怎么拿?采用四人一小组让学生并把自己的方法与同伴说一说。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学生很有兴趣的一边摆一边交流着:

①、我拿两张50元;

②、我先拿1张50元,再拿2 张20元和1张10元;

③、我拿5张20元;

④、我拿10张10元;

⑤、我拿1张50元,1张20元,3张10元......很快地摆出了10种不同的拿法。这么多种不同的拿法不是在老师的说教中获得,也不是在观察模仿老师的演示中得到的,而是在孩子们亲自操作实践中产生的。老师及时引导这么多办法我们整理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会不重复不遗漏,以后孩子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有序思考。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掌握了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体会大面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我设计的活动是关于周总理的小故事,通过读一读,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领略周总理的'机智。借着这个契机,呼应刚上课提出的问题,第五套人民币一共有多少钱?通过计算得知是188元8角8分。

改进措施:应该设计学生拿学具换钱的活动。

遗憾:板书中一个算式中+1元漏写,今后一定特别注意。

篇14:买衣服教学反思

一、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老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都注重回归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课标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认一认”环节的上,主要采用课件与实物相结合的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明确认识人民币不仅可以看数字,还可以从面额、字样、图案等方面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买衣服”教学环节上充分利用同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历换钱买衣服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习是自主的,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究,真正做到了“问题由学生自己提,疑点由学生相互辩,结论由学生自己得。”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只当了一个组织者。

三、课标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对估算教学内容的挖掘、处理不到位。解决“妈妈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100元钱,够吗?”这个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看不出是怎样估算的,而老师也没有做出适当的引导。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对算式59+36进行估算就可以解决(不必算出精确的得数)。估算时,必须把59和36估得大一些,59接近60,36接近40,合起来接近100,所以妈妈付100元够了。所以,老师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有关估算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小班彩色画五彩瀑布动起来教案

小班教案《买花》

小班主题优秀教案《老鼠三兄弟》

《羽毛衣服》的小班主题教案

小班优质教案

小班美术教案:娃娃

小班美术可爱水娃娃教案反思

《水母娃娃的舞会》小班美术教案

冬爷爷的胡子大班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冬爷爷的礼物》

小班 买冬装教学反思
《小班 买冬装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 买冬装教学反思(整理14篇)】相关文章:

小班大树小树我爱你教案2022-04-30

感恩节优秀活动方案2023-12-23

乖宝宝作文2022-12-11

教育局个人工作计划书2022-05-07

米奇班家长会发言稿2023-07-12

高中生不穿校服检讨书2023-03-21

幼儿园托班工作总结2023-02-20

刚开学的教师节祝福语2023-09-03

粮食库存检查活动方案2023-01-18

大班上学期主班个人总结2023-02-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