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15 07:26:44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锦集16篇)由网友“cd008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1:抽屉原理优秀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我依据学校的新课堂理念,注重先学后教,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教学反思》。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1、通过一道世界名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

2、“激趣导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模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本节课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在学生解决了“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中”的问题后,继续思考类推,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样设计,循序渐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当然,本堂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和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听了张校长的点评之后,更是对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

1、世界名题的设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偏难,应该在设计上下点功夫,深入浅出。

2、课前的先学部分,可以设计一张导学单来代替看书,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所有情况,进而得出结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紧接着再回过头去解释结论,从而重点引出“假设法”。通过“操作——总结——解释”等一系列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

3、在课堂设计中,应更注重突出假设法。这样对后续的学习更有帮助。

篇2: 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

初次接受上课任务的时候,对于高效课堂我是一片茫然。翻阅六年级下册教材,我确定了《抽屉原理》这个教学内容。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1、游戏引入新课。高效课堂同传统课堂一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五人坐四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人”的游戏导入新课,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为新课学习做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课的探究内容。为了有助于学生的操作和观察、理解,更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我在选择例题的时候,专门选择了几组简单的数据,在“导学二”中,我专门安排了一个将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中的实际操作题,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摆一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已经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3、新课的探究过程。作为一堂高效课堂的课,我将这个过程全部交给了学生,起初的时候,我也是特别的担心,学生们能将这个复杂的结论说清楚吗?经过在其他班级的试教,我决定实施由学习组长带组员,我带组长的`学习方式,这样既实现了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又能将这个知识真正的落实。

4、本课的教学板书。我将本节课的板书,变成一个学生的交流展示平台,高效课堂不仅需要学生讨论交流,更需要的是学生的展示。本课我觉得留有遗憾的地方在于,学生的展示方式太过于单调。

“行,然后知不足”。通过这堂课,我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在学生们自主学习之后,有学生提出了“如果待分物体数是抽屉数的整数倍时,结论能否成立?”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紧扣知识点,但是由于我在教学中一味的按照既有的教学设计行进,没有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这也许会成为这名学生心中的一个遗憾,当然更是我自己心中的一个遗憾。

其次,我在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结论之后,没有跟学生强调,在具体的题目中,什么是待分物体数,什么是抽屉。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具体的题目时,可能就容易犯错,而且,对于这个本来就很抽象的知识,可能就更加的模糊了。

此外,我有待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本人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常规教学中,应该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

篇3: 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个游戏都是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活动化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在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学习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这节课我能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抽屉原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的给予认可和指导,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篇4: 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

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教学素材,经过几天酝酿,形成了本次教学。本节课是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抽屉原理”,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借助直观操作,经历探究过程。

教师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历探究过程,感知、理解抽屉原理,留给学生大量的思考空间。

2、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对于枚举法和假设法有一定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解决抽屉原理的优超性和局限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3、本节课是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与推理的基础上理解和发现抽屉原理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特别以游戏引入,又以游戏结束,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篇5: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由于初次接触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不太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我亦有着一些困惑与问题:

1、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抽屉原理原属奥数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具体的课堂中如何适度把握教学要求。我虽然在课前已经钻研了教参,也已经上完了课,但这个还是我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2、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起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通过翻阅奥赛书籍和在网上查询,终于弄清了原委。上课有了把握和信心。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与生活有关的小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从简单问题着手发现一般规律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为寻找规律可从简单情况入手分析,直到找到规律,再加以运用。本节课就是从较小的数据变化中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

三、加强说理帮助学生弄清所以然

本节课从始至终我都要学生说理,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重在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最不利”的情况。我觉得让学生弄清原因,比直接知道结果更重要。

由于此内容属于奥数范畴,某些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很轻松。这一现象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抽屉原理的内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真的希望自己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奥数的快乐。

篇6: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资料,对于一部分想象潜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必须的困难。透过本次课堂实践,有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课前让几个学生表演“抢椅子”的游戏:如3个人抢坐2把椅子、4个人抢坐3把椅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理解“至少”的意思。

2、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根据课前的表演及老师的分苹果演示,交流、讨论理解:“待分物体数”、“抽屉数”、“至少数”分别指什么?“至少数”为什么是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透过老师的提示、引领,学生对“抽屉原理”基本上能理解,但是要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必须的困难。

3、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提高解题潜力。“抽屉原理”的问题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能否将一个具体问题和“抽屉原理”联系起来,能否找出题中什么是“待分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是解题的关键。有时候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抽屉”。教学时,我但是于强调说理的严密性,只要学生能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有些题目能借助实物或用枚举法举例猜测、验证也能够。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走错路,不敢大胆放手,总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走。2、这部分资料属于思维训练的资料,有少部分学生学起来困难大,效果差。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同步发展,我们将继续寻找方法。

篇7: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根吸管放进3个纸杯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吸管数比纸杯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处理得还是有点粗,应该让学生加强动手操作,将动手操作与原理紧密结合,只有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理解知识。

篇8: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就应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就应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透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好处。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状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超多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由于我带给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带给了很大的空间。个性是透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透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潜力和初步的逻辑潜力。

三、透过练习,解释应用

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能够引起并持续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在练习中,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抽5张牌,然后请同学们猜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学生兴趣盎然,到达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样放,总有一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透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样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增强提问的指向性、目的性。

篇9: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务必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带给参与的机遇,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发生浓重的兴趣和亲近感。也就是创设丰盛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透过让学生放苹果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资料。透过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的各种状况的猜测,进一步感知抽屉原理。认识抽屉原理不同的表述方式:①至少有一个抽屉的苹果有2个或2个以上;②至少有一个抽屉的苹果不止一个。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可能涌现的成果进行猜测,然后撒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之后再进行交换,在交换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教师进一步比较优化,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潜力。在搞笑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最后出示练习,让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这种“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说明利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进一步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潜力

篇10: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是透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是要让学生透过形象感知,动手操作中去理解其中的奥秘。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潜力,透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课前设计了“抢椅子”的小游戏,透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抢椅子的游戏,让大家都感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无论怎样,肯定有一位同学是要和其他同学拼拼坐的,说明了至少有一张椅子坐着两个人,这其实是简单又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接下来,我着重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构成的过程。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透过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图形画在纸上,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接下来,那么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那么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

1时必须会出现怎样的现象,然后又问:那么5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时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透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最后,“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能够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搞笑的数学问题。

篇11: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的难点突破处,也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我还能够对教学环节进行再安排,让学生体会到剩余的物体只要不超过抽屉的个数,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这样学生对“抽屉原理”规律会更清晰更明了。同时,我们要明确,教学知识不光是让学生按照公式来套用公式,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让学生充分说理的基础上,明确把什么当作“抽屉数”,把什么当作“物体数”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把教育教学看作一门艺术,那么我就是那个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人,虽然前进的路上会有坎坷,会有荆棘,但是有了我的坚持不懈,有了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必须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收获硕果。

篇12: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能够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搞笑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必须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潜力,透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透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好处。

2、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构成的过程。4根吸管放进3个纸杯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透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吸管数比纸杯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样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透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处理得还是有点粗,就应让学生加强动手操作,将动手操作与原理紧密结合,只有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理解知识。

篇13: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的“数学广角”的“抽屉原理”这一资料是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这部分教材透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学生在进行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当出示“5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我仍旧要学生画图表示,但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我就用列数据表示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参考,列数据比画图更简单点。当出示“6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的时候,我就要学生用列数据来表示了,又进了一个层次。当要出示“7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这种状况时,我不是直接出示的,而是在6只得基础上又飞来一只,让学生猜测一下,会不会还是“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学生看了6只(2。2。2)这种状况后,立刻就能够发现,还有一只不管怎样飞,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3只鸽子了。透过“6只(2。2。2)”这种状况学生还发现了要看至少有几只,只要看最平均的那一组就能够了。接下来我立刻提问,那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不画图、不列数据就能够直接得出“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几只鸽子”?学生有了6只鸽子的数据,就发现了最好先平均分。我紧跟着让学生以“7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为例,让学生列式。7÷3=2……1,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数字的好处。当把“5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进行列式,5÷3=1……2,我又提问,2只是什么意思,这2只就应怎样办?学生透过举例后发现,笼子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和算式里的商有关系,如果没余数就是“商”,如果有余数那是“商+1”而不是以前试教的时候学生

出现的“商+余数”。

但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小细节,如学生作业时发现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没能正在理解“抽屉原理”。只能进行简单的求值计算,不能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此资料属于奥数资料,理解起来较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了解学生,多挖掘学生的潜力,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既让学生感受到奥数知识的奥妙,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奥数知识的乐趣。

篇14: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初看教学内容,我甚至没有看懂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有多大联系,不知道这部分知识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而且这部分知识又有一定的难度。但我是一个喜欢冒险与挑战的人,觉得越是有难度的课,如何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专研这种课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我毅然决定的选择了这节课。

细细的专研教材,终于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教学的目标。

本堂课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活动,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一、情境导入“理性化”

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我以“五人座四把椅子,总有两人坐一把椅子”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简单化”

理解“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例题:把5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中,证明,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3个苹果。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研究(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可以这么放?),通过简单的教学,不仅为学生学习例题铺垫,同时又可以渗透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将问题简单化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这一种思想。

三、数学语言“精简化”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练习设计“多样化”

练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要让全体学生计算达到熟练,思维得到发展,就必须加强针对性的练习。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单一的进行练习,不仅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容易提高,使学生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呆板。由此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和练习效果。因此,本课我利用多媒体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而且巩固了新知。

篇15: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对于一部分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本次课堂实践,有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让几个学生表演“抢椅子”的游戏:如3个人抢坐2把椅子、4个人抢坐3把椅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理解“至少”的意思。

2、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根据课前的表演及老师的分苹果演示,交流、讨论理解:“待分物体数”、“抽屉数”、“至少数”分别指什么?“至少数”为什么是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通过老师的提示、引领,学生对“抽屉原理”基本上能理解,但是要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3、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提高解题能力。“抽屉原理”的问题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能否将一个具体问题和“抽屉原理”联系起来,能否找出题中什么是“待分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是解题的关键。有时候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抽屉”。教学时,我不过于强调说理的严密性,只要学生能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有些题目能借助实物或用枚举法举例猜测、验证也可以。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走错路,不敢大胆放手,总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走。2、这部分内容属于思维训练的内容,有少部分学生学起来困难大,效果差。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同步发展,我们将继续寻找方法。

篇16:《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生活情境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对学生来说很感兴趣的猜扑克牌游戏:任意在52张牌中抽出5张牌,不看牌面,老师敢肯定至少会有2张同花色的牌。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2、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三、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的难点突破处,也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我还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再安排,让学生体会到多余的物体只要不超过抽屉的个数,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这样学生对“抽屉原理”规律会更清晰更明了。同时,我们要明确,教学知识不光是让学生按照公式来套用公式,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让学生充分说理的基础上,明确把什么当作“抽屉数”,把什么当作“物体数”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把教育教学看作一门艺术,那么我就是那个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人,虽然前进的路上会有坎坷,会有荆棘,但是有了我的坚持不懈,有了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收获硕果。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九月教学反思 李佳鸽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团结小学 唐晓艾

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的个人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

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教学设计方案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抽屉原理优秀的教学反思(锦集16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与里方法2023-07-30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2023-04-18

鸽巢问题优秀教学设计2023-12-06

《抽屉原理》说课稿2022-06-29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022-07-25

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23-03-15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2-09-08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06-01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022-07-31

数学抽屉原理教学设计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