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推荐16篇)由网友“魔法少女姜承録”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最后时刻教学反思
说实话,接到这节课的任务,我自己身上的压力很大,但也下决心要把课备好上好。于是,我结合课文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本篇课文是小说《红岩》的节选,文中的历史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因此,我搜集了小说中的不少的相关材料。比如,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描写赞美主人公江姐的诗歌、歌曲《红梅赞》、渣滓洞的情况、甚至是江竹筠烈士的托孤遗书等等。借鉴了不少名师的课堂教学的流程,对于课堂的形式也做了美好的设想:先初步感知江姐的品质,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再从课文中去寻找相关的语句品读感悟,进而升华主题。
自认为准备充分,拓展丰富,形式也够新颖,颇有些得意。但教研员老师的一席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教研员老师提醒我:“这节课是要教给学生的,你考虑过学生么?你是准备教《红岩》,还是准备教《最后的时刻》。”的确,我的设计,我的方法都是为了完成我的教学设计的.,更多想到的都是我自己。有多少关注到了学生,这是我不曾认真想过的。于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了如下调整:
一、顺应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读文章,最先引起他注意的就是课文的题目,会对课题有初步的猜想,然后读文,再从文章中去验证。本节课,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课题的含义。
首先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第一次接触课文时对题目的初步的理解,再读文章,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找到相关的证据,从而理解题目的含义。
二、顺应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们读一篇课文,最吸引他们的,不会是主人公的品质,不会是因为江姐的高大的英雄形象,课文最能吸引孩子的应该是江姐对与死亡并不惧怕,出乎他们的预料。
于是,在设计中我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体验出发,谈一谈自己对于死亡的感受,接触到的人们的表现。再与江姐的行为进行对比,受到震撼,从而体会到了江姐面对死亡的时候,从容镇定,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总之,这节课从备课到上课,对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都是一次有益的提升,对于自己的教学是很好的促进。但是由于我个人的教学水平的原因,教学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自己对于学生的情感的激发不够,没有让学生真正的走入文本,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自己的临场经验不够,缺少处理突发情况的手段。这些还需要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去积累完善。
能走上这个讲台,是各位老师对我的厚爱,我也希望我的这节课对各位老师有一定的帮助,哪怕只是一句、一点。即使是一无是处,您在上课时也会想到我这节课,少走一些弯路。恳请给位老师对我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郑振铎猫教学反思这是什么教学反思折扣教学反思
篇2:《最后的时刻》的教学反思
说实话,接到这节课的任务,我自己身上的压力很大,但也下决心要把课备好上好。于是,我结合课文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本篇课文是小说《红岩》的节选,文中的历史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因此,我搜集了小说中的不少的相关材料。比如,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描写赞美主人公江姐的诗歌、歌曲《红梅赞》、渣滓洞的情况、甚至是江竹筠烈士的托孤遗书等等。借鉴了不少名师的课堂教学的流程,对于课堂的形式也做了美好的设想:先初步感知江姐的品质,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再从课文中去寻找相关的语句品读感悟,进而升华主题。
自认为准备充分,拓展丰富,形式也够新颖,颇有些得意。但教研员老师的一席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教研员老师提醒我:“这节课是要教给学生的,你考虑过学生么?你是准备教《红岩》,还是准备教《最后的时刻》。”的确,我的设计,我的方法都是为了完成我的教学设计的,更多想到的都是我自己。有多少关注到了学生,这是我不曾认真想过的。于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了如下调整:
一、顺应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读文章,最先引起他注意的就是课文的题目,会对课题有初步的猜想,然后读文,再从文章中去验证。本节课,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课题的含义。
首先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第一次接触课文时对题目的初步的理解,再读文章,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找到相关的证据,从而理解题目的含义。
二、顺应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们读一篇课文,最吸引他们的,不会是主人公的品质,不会是因为江姐的高大的英雄形象,课文最能吸引孩子的应该是江姐对与死亡并不惧怕,出乎他们的预料。
于是,在设计中我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体验出发,谈一谈自己对于死亡的感受,接触到的人们的表现。再与江姐的行为进行对比,受到震撼,从而体会到了江姐面对死亡的时候,从容镇定,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总之,这节课从备课到上课,对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都是一次有益的提升,对于自己的教学是很好的促进。但是由于我个人的教学水平的原因,教学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自己对于学生的情感的激发不够,没有让学生真正的走入文本,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自己的临场经验不够,缺少处理突发情况的手段。这些还需要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去积累完善。
能走上这个讲台,是各位老师对我的厚爱,我也希望我的这节课对各位老师有一定的帮助,哪怕只是一句、一点。即使是一无是处,您在上课时也会想到我这节课,少走一些弯路。恳请给位老师对我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
篇3:《最后的时刻》的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短篇小说,主题鲜明突出,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再接触这篇课文,最初决定要上这一课的时候,仍然很茫然,过去失败的经验使我有点惧怕这篇课文,我喜欢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坏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是被逐步唤醒的,而学生的感受也应该是这样的,怎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样逐步理解,加深,及至产生共鸣呢?我反思了过去教学环节和教案设计:
时间不够是客观原因,以前为了赶教学进度,每篇课文的课时都抠的死死的,就怕课时拖的太多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或者上新课时间过多了,留下来复习的时间不够,有了这些顾虑自然就不敢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太多的时间考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教材处理不够大胆,我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就是这个自认为聪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让我的课堂成了满堂灌。面面俱到其实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么就意识不到这点呢?再就是过度的依懒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
理清楚了这些原因之后,我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篇4: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最后的时刻》本文写的是江姐就义前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由于故事所处年代距离学生们较远,学生们对解放战争知之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把握人物形象比较有难度,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就难以把握了。
上研究课前,我查找了一些资料,总感觉到找不到切入点。思索再三,我让学生课前搜索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及长篇小说《红岩》内容梗概。光积累了资料还不够,如何巧妙地把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才是最重要的,怎样切入呢?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一上来便把学生带到那充满血腥的场景中,学生从心里已经有一个模糊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教室气氛格外凝重。我相机给学生们讲了江姐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进而再引导学生研习课文。“最后的时刻”本义是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呢?学生需要读课文解决。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最后的时刻”命题呢?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讨论解决后,我趁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最后的时刻”在课文具体指哪个时间段?作者写了江姐在这段时间内做的那些事情?体现了江姐的哪些精神品质?我首先让学生画出描写江姐神情、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勾画与批注交流,然后抓住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品读。学生们理清了这些问题,课文脉络变清晰了,人物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从学生谈收获中可看出,学生这节课深受教育,他们对解放战争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树立起了英雄的共产党人的丰碑。那么自然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可谓是受益匪浅。
上完这一课,我倍感舒畅,自认为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属于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其实,我觉得,不需要新鲜花样,只要多投入点时间,多思索思索,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抓住一条线顺藤摸瓜,课堂就能真正实效起来。
篇5: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这天,我思考着怎么写老师留作业——写《最后的时刻》读后感。
我拿出书,把课文读了一遍。知道了江姐在面临最后的时刻做的三件事:第一,将文件不慌不忙的藏起来,以免被敌人发现。第二,认真仔细的整理自己所穿的衣服。第三,在临走之前与她的战友深情地告别。文章我读了又读,发现江姐在死亡面前做到大义凛然、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当我读完四遍之后,闭上双眼已经满是江姐的样子,虽然我不知道江姐的真实样子,但是一想到她那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神态就知道她是个美丽的人。“要勇敢一些!……”每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莫名而来的一股自信,让我感到她临危不惧的品格,江姐所说的这句话似乎也在自我鼓励:绝不玷污共产党的光荣称号!这也是在激励同志们:即使死也不给敌人,此乃大节!
于是,我快速地拿出笔本,奋笔疾书一边写一边还在想着江姐面对死亡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崇高的革命精神,这让我也触动了心弦也要做一个和江姐一样勇敢镇定的人。
篇6:《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本文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杰出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塑造了一个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由于学生对于故事的背景不太清楚,把握人物的形象便难以把握了。因此我课前让同学搜集解放战争资料及长篇小说《红岩》梗概,光积累了资料还远不够,如何巧妙地把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才是最重要的,怎样切入呢?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 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一上来便把学生带到那充满血腥的场景中,学生从心里已经有一个模糊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教室气氛格外凝重。我相机给学生们讲了江姐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进而再引导学生研习课文。“ 最后的时刻” 本义是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呢?学生需要读课文解决。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 最后的时刻” 命题呢?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讨论解决后,我趁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 最后的时刻” 在课文具体指哪个时间段?作者写了江姐在这段时间内做的那些事情?体现了江姐的哪些精神品质?我首先让学生画出描写江姐神情、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勾画与批注交流,然后抓住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品读。学生们理清了这些问题,课文脉络变清晰了,人物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从学生谈收获中可看出,学生这节课深受教育,他们对解放战争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树立起了英雄的共产党人的`丰碑。那么自然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可谓是受益匪浅。授 课结束,我非常欣慰,自我感觉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属于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其实,我觉得,不需要新鲜花样,只要多投入点时间,多思索思索,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学生便会顺藤摸瓜,很容易便从心中树立起了共产党员人的丰碑,可谓是受益匪浅!
篇7:《时刻》教学反思
《时刻》教学反思
智力障碍学校普遍存在数感不强,对时间认识不准的现象。在对学进行了《时刻》教学后,反思如下:
1、挖掘资源
学生的熟视无睹并不是他们没有问题,在教室里贴着的作息表不是每个学生都看得懂;家庭中的广播报也可能只是家长的读物;双休日的时间难以打发,不会合理安排等情况,教师不能把这些现象忽视了,而应成为好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有饶有兴趣。
2、小步子渐进
在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在钟面上认读几点几分,这节课导入的是计时法,把认读和计时法统一起来,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仅仅是走出了一小步,而学生的实实在在的提高是教师上课的目的.,上课不摆花架子为了学生的提高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所需,为学生的所需服务。
3、不足之处
(1)让学生操作的机会还比较有限。
(2)因为受到24小时计数法的限制,所以在课上所出现的时刻比较集中在8点到12点之间,
(3)学生智力严重程度比较重,所以没有能够启发很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尤其对于C组学生,怕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没有让她们充分地参与课堂活动,剥削了他们学习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针对自身的不足,对所有学生公平施教,给他们均衡的发展机会,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缺陷补偿训练,让他们共同提高。
篇8:《最后的时刻》的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5课 最后时刻
教材分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情分析:当代的孩子对革命时期的故事了解很少,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的品质他们不一定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搜集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言警句。
教法:朗读法。 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
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
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
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 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
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
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
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五:作业:练习册相关的题任选三道。
第二课时
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课堂迁移:
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
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
色,心不跳﹗
4.实践活动:
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5.课下阅读《红岩》这本书。
五:作业:练习册相关的题任选三道。
板书:
敌人提押江姐
最后时刻 江姐巧妙处理文件认真整理着装 视死如归
与战友深情话别 从容就义
挺立 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篇9:《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机敏老练、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从容镇定、机敏老练、生活严谨、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你能告诉老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
1、处理文件。
2、整理着装。
3、深情告别。
三、学习第一件事——处理文件
过渡:江姐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巧妙地处理了党的文件。
1、朗读课文1、2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江姐处理文件时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2、生交流。
3、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
4、生交流说出江姐的从容镇定、机敏老练。
5、带着体会朗读,读中指导。
6、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四、学习第二件事——整理着装
过渡: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认真地整理着自己的着装。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整理着装的句子。
2、指名读画出的句子。(第5自然段)
3、想一想这段话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4、生回答,并读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5、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江姐整理着装的动词来。
6、把动词放入课文中,认真读一读,从中看到一位什么样的江姐?
7、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说出江姐的'生活严谨、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同时带着感悟去读这段话。
8、学贵质疑,请你认真品味这段话,看你还有什么疑问?(此时的江姐面临的是刑场,而这里为什么说“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9、让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
10、播放江姐最后一次受刑时的视频,之后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生交流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总结:当竹签子钉入江姐的十指,江姐面对敌人大义凛然地说:“你们可以砍断我的手,杀掉我的头,但是要组织是没有的。”严刑拷打见证的是江姐的铮铮铁骨和敌人垂死的挣扎。这是江姐斗争的胜利,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了,此时的江姐走向刑场,就是走向敌人失败的庆典。)
11、小练笔:此时江姐心里是如何想的?
12、生交流。
13、带着理解和感悟读这段话。
五、学习第三件事——深情告别
过渡:江姐和狱中的难友亲如兄弟姐妹,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告别时的动人情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6——1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
2、生交流,重点学习第13自然段。
3、生说出自己的感动(忠于革命、大义凛然、坚强不屈),之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4、指导朗读。
5、用铿锵有力的声音齐读第13自然段。
六、写作指导
学习作者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巧妙地抓住江姐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地刻画,使江姐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富有感染力,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七、拓展升华
过渡:牢门外等待江姐的死亡,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江姐和其他难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悲壮情怀。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出对英雄的赞颂和敬仰。
2、此时的江姐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交流。
4、口语训练:面对先烈,你想说些什么……
5、思想教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6、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生一起唱,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篇10:《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了解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认识“滓、黎”8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预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背景介绍,导入课题
1.介绍《红岩》背景。
2.师板书课题。
师过渡: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
第一组:
即将 黎明 玫瑰 塞在
被捕 挺立 囚车
(1) 自由读。
(2) 说一说易错字的读音。
(3) 指名读。
第二组:
阴丹士林布 渣滓洞
(1)指名读。
(2)说一说对词语的理解。
2.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师过渡:孩子们,词语我们读好了,也理解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题,谈感受。
(1)此时此刻再读课题时你的心情还和刚才一样吗?
(2)找学生指名说。
三、精读课文,理解江姐的不同表现
1.作者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江姐?
2.从哪些表现中让你感受到江姐的不同?
3.师生交流。
四、情感升华
1.师范读。(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2.江姐会说些什么呢?
3.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
五、总结课文,习得方法
课文这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方法也是我们心作中常用的手段,我们也要学习这样的写人的方法。
篇11:《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
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
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 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
(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
(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
(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
(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
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 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启发是什么?
三、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迁移
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4.实践活动: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5.课下阅读《红岩》这本书。
篇12:教科版《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最后的时刻》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本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杰出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由于故事所处年代距离学生们较远,学生们对解放战争知之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把握人物形象就有难度了,那么蕴含在其中的作者情感就更不能准确把握了。上这一课前,我备了几次课,总感觉到找不到切入点,参考了一些资料也感觉不太适用,于是就暂且停下来,继续思索。课前准备极其必要,我有意公开指名两位学生课前搜索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及长篇小说《红岩》内容梗概,表面上只是这两位同学搜集积累了相关资料,其实学生们是敏感的,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是极其明显的。光积累这些资料还不够,巧妙地把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才是最重要的,怎样切入呢?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一上来便把学生带到那充满血腥的场景中,学生从心里已经有一个模糊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教室气氛格外凝重。我相机给学生们讲了江姐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进而再引导学生学课文。“最后的时刻”本义是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呢?学生需要读课文解决。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最后的时刻”命题呢?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学生讨论解决后,再趁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最后的时刻”在课文具体指哪个时间段?作者写了江姐在这段时间内做的那些事情?体现了江姐的哪些精神品质?学生们理清了这些问题,课文脉络变清晰了,主要内容也凸现出来了,人物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从学生谈收获中可看出,学生这节课深受教育,他们对解放战争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树立起了英雄的共产党人的丰碑。那么自然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可谓是受益匪浅。
课后,我自认为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属于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其实,没有新鲜花样,多投入点时间,多思索思索,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抓住一条线顺藤摸瓜,实效课堂也能真正实效起来。
篇13:最后的时刻
几天前,我在看电视,又播到了我常看的cctv9纪录频道。从小,我就热衷于这类电视节目。今天我并不是要推荐大家都去看,而我真正想说的是:“现在是地球母亲最后的时候了,也是我们人类最后的时候了!”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厂、发电站、楼房耕地等面积的扩张,草原、林地、沼泽地的面积日渐减少,树木越来越少,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更是肆无忌惮的搞扩张。在这样下去,一定会应了那句“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
而有些人去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关系,动物生存得好着呢。如果你留心一下电视,就不会这么想了。
首先,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种现象因为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所导致的。其实,过去大气中也存在二氧化碳,并且它对地球很有益的,它存住热量,使地球变成一个温暖的星球。如果二氧化碳过多,地球上的植物可以吸收掉它们,这是地球的“自我调节”的功能。可因为我们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她已经无法完全改善环境了,加之人们过度砍树,二氧化碳含量激增,这直接导致了温室效应。
其次,气温升高,导致南极北极冰雪融化,大量的水流入海洋。而当太阳光照射地球时,冰会反射太阳光,使其反射回到宇宙,相比较之下,海水可不是,它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冰川进一步融化,然后再吸收热量,这样导致了恶性循环。
而这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陆地上的淡水蒸发得快,北极冰期越来越短,严重影响了动物生存。例如,河马生活在河里,成年河马没有动物肝区招惹他们,即使是公狮子也不例外。而夏季,水位下降,许多只河马挤在同一个河里。这致使水温上升,河马们烦躁,不断搅动泥沙,而泥沙中有一种细菌—炭疽杆菌。它很小,可是威力却很大。日本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就曾经大规模的使用过这种细菌。它的致病机理是:先通过伤口或饮用水进入人或动物体内,由孢子发育成形,大量分泌一些有毒物质,先破坏免疫系统,其次,麻痹神经;,最后,杀死组织,致死。而当河马感染以后,会很虚弱,加上水越来越少而引起的脱水,很容易被捕食,即使没被捕食,也活不久。而一些肉食动物及苍蝇会来光顾。食肉动物们咬开河马了的皮肤,使他们内部结构暴露在空气中,这给炭疽杆菌形成孢子与传播提供了条件,而苍蝇会携带这些孢子。当尸体泡在水里,炭疽杆菌在大肆繁殖,污染了水源,使得其他动物也被感染。如果,我们再不做点什么弥补我们犯下的过错,总有一天,我们会用我们造出的东西毁灭自己。
仅仅这一种病菌就足以彻底击垮我们人和动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如果我们不自己醒悟,弥补过错,我们也会像恐龙一样,成为历史。相比之下,还不如他们,我们人类所消耗的能源总量是过去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消耗的总和。我相信这让每个人都会颤抖,都会震撼。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形容我们的处境毫不为过,我们只有现在行动起来才会给自己一个安全的环境,给动物一份宁静,给地球一个未来!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有着45亿年的历史,太阳风暴,行星撞击,宇宙大爆炸都没能摧毁它,难道她要被一个他自己创造,孕育,并无私提供帮助他的我们人类所毁掉?别让后人知道笑话我们。
我并不是什么有权威的人,我只是北京市密云县第三中学初三年级七班的一名普通学生,可是,我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回报的人,一个从日常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并由衷欣赏与喜欢地球母亲的一个人。
是时候了,是时候了,是时候去拯救与回报这个世界了。我相信,这绝不会是地球的最后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去保护它吧!
篇14: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时刻
回顾与您相处的三年,承载着多少含泪的微笑!如果说曾经的美好是分离时哭泣的理由,那今天的相聚应该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缘分。童年的记忆将伴着月光一起埋藏在心的最底层,直到因为思念而打开......
刚刚转到周老师班时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一颗好奇之心。想着,我一定要天天向上。那时的幼稚已经彻底给今天叛逆的心态打败了。或许是您把我从内向小女生变成外向野丫头的,因为您的宽容与慈祥让我更大胆,所以总是闯祸,也会毫无顾忌的上课传纸条。
想起以往的路或许只有写作才是日日蒸上的,虽不是最好,但进步着。您的思想光点――朝花夕拾报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写作的蓝天,我也在这片蓝天中自由的翱翔,希望越飞越高。后来的是就更值得提了,您又为我们找了片更广的天空――创新作文网。我们的'第一篇杂采都是在这里诞生的,可以得出,我们的作文水平之所以能提高的那么快,是因为创新作文网,是因为周老师的谆谆教导,是您带领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在蓝天中遨游。
快了,快了。我们彼此都知道分离的时刻快到了,但谁又忍心让眼泪作为告别母校的礼物?与您相处的每一个瞬间我都在回忆时暗暗的流泪。缘分让我们一起相识,但又让我们一起分离,这是上帝在捉弄我们呢?
我们的运动会,春游,三跳比赛。班级的凉拌菜以及多次的作文赛,这一个有一个美好的时刻都将在记忆的陪伴下与我们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今天的分离是哭泣的,但我们的
约定是激动的,我们许下诺言,20xx年在来母校相聚!朋友们,一起祝福吧!我们祝周老师身体健康,精神百分之百是充满青春的旺盛!
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们,阳光来了,我们一起起来吧!相聚这最后的时刻。
一切都要美好。
篇15:最后时刻作文550字
最后时刻作文550字
转眼间,以六月底,最后的时刻即将来临。
初二的下学期是特别的,它太短,只有十几周。第二个月考也从考试列表中抹去,就像眨眼间,初二就要结束了。班主任在初二下学期刚开始时讲的话似乎仍在耳边回响,真是犹如周五的课间,还未等喘几口气,就结束了。
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每一个人都好像是在暗地里为着期末复习,每一次中午吃饭时,走在去往食堂的路上,偶尔一回首,总是会发现,有些人手里要么捧着课本,要么就就是几摞练习册,嘴里问着有关于课堂上的问题,有关于作业的问题,老师所期望我们做的.事总是在我们意识到严重性的时候才出现。每一个人都想在最后为期末画圆满的句号,我深刻的意识到并不是只有你在最后发力,别人同时也在坐与你相同的事,如果你不能淘汰别人,将会被淘汰的是你。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在食堂里吃着饭,在我们满嘴含饭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问题接踵而来,课间时间着紧迫,已经无法再用言语来形容它了。
下午午休完毕在返回后,总会有同学舒畅的喊叫一声,将成堆的书本扔到桌子上。
期末是一根导火索,总会有发同学之间的矛盾,总会有人在期末复习最紧张的时刻添乱子,令我们无法静下心来,但是这都并不是,阻挡我们前进的理由,因为只要努力都会获得一定的收获。
最后时刻是最艰难的时刻,宛如一千米跑的结尾阶段;最后时刻是创造辉煌的时刻,是足以令一个人翻天覆地的时刻,愿大家都能顶住,创造辉煌!
篇16:生命最后时刻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叫《生命的最后时刻》,当我看到文题我就有许多问题,比如:是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在干什么?我赶紧看看这文章的情节。这篇文章主要写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跟李冰说“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能战胜它”。我被周总理的话感动了,因为在每一个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想着自己,但是周总理却想着云南那些癌症病人。
周总理刚刚做完手术,便叫来李冰跟她说“要赶紧解决那些工人的癌症问题。”李冰为了不让周总理但心,求周总理不要说话,马上去处理这件事。李冰眼睛里眼泪在打转,李冰再也忍不住了眼泪从眼睛里流了出来。在现实中,如果在我们这里也发生了严重的'病,自己治疗过后都会好好养病,根本不会理会别人的生命的问题,周总理这种为别人生命着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注定可能会死,但是在自己的最后时刻听到别人的病症被治好,也许是最后的愿望。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推荐16篇)】相关文章:
我们赢了再反思2022-05-08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022-09-27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2023-12-28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22-10-08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读后感2023-07-29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022-11-13
我们赢了教学反思2023-10-25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2023-04-22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2022-07-29
一年级思想品德《认识我自己》教学反思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