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共19篇)由网友“ijkaku”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有效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有效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每次谈到习作,许多学生“谈文色变”缺乏自信,没有自信,更谈不上兴趣。有的迫于老师的压力,勉强应付,写人写事平平淡淡,像记账似的,犹如一锅没有加盐和调料的稀粥,食之无味。大部分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因此,搜肠刮肚,像挤牙膏一样最终也只能草草了事。即使有些学生有内容可写,但也不知如何下手,从何写起。针对这些通病,在平时教学中,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感悟写法,学以致用,反复实践,从而把学生引上习作的大道。
一、广读,积累语言
习作的材料有两大来源,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由于学生的独特性,他们的生活情况因人而异,具有客观性。其次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又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这正是老师必须引导,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依托教材,开展有效课内阅读,积极拓展课外阅读,不断丰富语言积累,为学生的习作打好物质基础。
(1)精读经典课文。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形神兼备的美文,有许多课文历经时代的洗礼,还熠熠生辉。这些课文都是无数语言学家,教育专家、学者从全世界优秀文学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其经典性不容质疑。其中好词好句,名段名篇比比皆是。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品读,熟读成诵,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有效规范学生的语言,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依托教材,拓展阅读。单从课文中积累语言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应以课文中好词好句好段作为拓展点,有效辐射,由一个例子带出一串这样的字、词、句、段、篇,丰富学生的阅读。例如,教学“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时,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成语故事,课外收集成语故事。在教学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引导学生阅读其童话作品。课本中还有我国四大名著的精彩节选,教学时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去读读原著。课本中还有阅读链接、课外书屋、综合性学习栏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详细而具体的指导,对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非常有效。冰心说:“要读书,就要读好书。”依托教材,拓展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有针对性,又广而不滥。
二、深悟,借鉴写作技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广泛地阅读,可谓获得无数“大鱼”,为习作广积了“粮草”。然而,学会捕鱼的技术更重要,那才是目的。课文的经典性不容置疑,都出自名家之手,其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及写作方法上别具一格,手法纯熟,特点鲜明。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其表达。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七组课文时,引导学生领略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更要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片段时,感悟作者从动作来体现小嘎子的机灵。教学《“辣妹子”初见林黛玉》片段时,感悟作者用具体的语言描写来刻画“辣妹子”的巧舌如簧,见风使舵的特点。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感悟作者通过特定情境下的神态和动作描写,雕琢出了闻名于世的吝啬鬼形象。从而让学生感悟人物描写的方法不光有外貌描写,还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教材中在表达上特点鲜明的课文多如繁星,教学时不光引导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而让学生初步习得一些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技巧。
三、多写,提升写作水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有了广泛的阅读积累,又有了一定的表达技巧,就要引导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四题“读了下面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你愿意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学生在了解文本和写作背景的情况下,对大年夜被冻死的小女孩表达了深深的同情,都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小女孩,都愿意把自己的快乐与小女孩分享,可谓有感而发,做到我笔写我心。这样的小练笔在许多课文后出现,由于有极强的针对性,加上老师的'点拨,训练的效果特别好。一切的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其实从三年级开始,每组课文都安排了习作,而且习作的内容大部分都能紧扣单元主题,本组的五篇课文是这次习作的最好范例。例如,人教版第十册第七组的习作便是写人。而本组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而且分别有侧重点的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描写人物,许多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比平时写人的文章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生、教师、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三大要件,课文是一个个精彩的例子。一线的老师只有紧紧依托教材,引导学生有效拓展,广泛阅读,为作文广积“粮米”。扎根教材,感悟表达,为作文习得技巧和方法。活用教材,反复训练,让学生成“巧妇”。我想,在教材这片沃土上广积了“粮米”,又培养出了“巧妇”,又何愁没有“美味”呢?
篇2: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素质教育观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提出素质教育观的今天,实际的教学过程仍不尽如人意,虽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每位教师要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音乐人才。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学策略;解决方案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必修课之一,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多元文化。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学习能力后能进一步达到发展性学习的目标。在学习音乐课程时,强调学生要提高音乐素养,对音乐具有一定的鉴别判断能力,掌握音乐学习的基础技能与知识,开阔视野,注重发展多元文化。素质教育观下的高中音乐教育体现了音乐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从重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倡新教育,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替代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素质教育观下高中音乐的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观下音乐课程的教育模块主要分为六大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六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生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音乐课程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注重体验、强调探究、关注合作、加强综合。
(一)创设情境
情境对教师、学生的感情起到激发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能够使课堂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使师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徜徉于音乐的海洋。
(二)注重体验
高中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可以使教育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这才是成功的教育应达到的目标。
(三)强调探究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探究问题,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获得提升。在探究中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新奇的体验,加深学生对某一体验的印象。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将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四)关注合作
学生在学习中应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不仅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甚至还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五)加强综合
每一个教学策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综合教学策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二、素质教育观下教学现状与解决方案
(一)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实际的音乐教学主要表现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因为音乐作为没有统一会考的科目,在课堂上学生容易得到放松;教师对于学生基本音乐素质掌握不全面;学生对于音乐类型的喜好偏好于流行音乐,对于传统的中国民乐与京剧的喜欢占比较低;学生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很高,而教授他们的音乐教师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对于音乐课程的安排不合理等。
(二)针对教学现状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师要通过课堂掌握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教师应该利用一到二节课的时间来掌握学生的音乐素质,不能为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对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掌握为教师接下来的授课带来方便,它使教师能掌握学习主体的特点与不足之处,有目的地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每个学生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有所感悟,培养兴趣,爱上学习,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爱好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偏好流行音乐,对于传统音乐有所忽略。教师应该发掘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真正喜爱传统音乐,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追本溯源,研究传统音乐的时代背景,在历史中寻找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3.提高音乐教师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做好自身的转型工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被动的教转变为主动的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处在相对应的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扩大学习的知识面,进行曲目的研究,适应时代的潮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中学习,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学生共同进行曲目的相关欣赏、创造工作,师生互动,共同挖掘作品的价值。4.根据学校设施制定教学方案每个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同,所以需要教师合理制定学习方案。设备好的学校,教师要全面运用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合理学习,发挥硬件优势,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设备差的学校,教师要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呈现朴素但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最后,本论文希望通过对素质教育观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分析,能够给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音乐的魅力,爱上音乐的学习。
篇3: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广大教师要在新课程体系下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采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高效的教学手段,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有效教学;实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对初中生物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未能明确和深入。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对于如何在生物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愿与同仁们分享。
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多做教法探索
新课标对生物课程的实用性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理念,找到一些新的方法来适应这些要求与变化。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适当地改变了教学流程的具体实施。比如,对于课前提问,笔者特别将它细分为复习提问和预习提问两大方面。复习提问是对之前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回顾和扩展,考查的是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吸收情况以及课后独自探索的成果;预习提问则是笔者在上节课程结束前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规划了提问的.大致方向和可以适当了解的趣味知识。这两种提问的设计加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将比较教学和辅助工具教学相结合,将提纲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和伙伴教学法相结合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感到新鲜、有趣,又能将知识点较好地消化吸收。
二、教师要从多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一门科目的教师十分和蔼或是幽默,就会对这门科目产生兴趣。所以,作为教师,要努力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真诚的关心和贴心的关注感受到师爱。当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期望、尊重与体谅,自然就会信赖这位教师,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去。
(二)要善用疑问教学法
质疑精神是人得以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疑”是促进其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捕捉教学中的“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设置疑问的教学手段在导入新课阶段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比如,在学习“裸子植物”时,笔者就讲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松树与杨树、杏树、桃树的童话故事,用故事暗示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让学生急于详细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真正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入知识点的学习中去。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初中生学习生物,往往有种陌生感,甚至会产生“学生物有什么用”的疑惑。此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生物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自然就会激发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比如,可以把科学家通过研制“生物导弹”治疗肝癌,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患者寿命的新闻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生物技术的神奇,自然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生物课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而能够动手实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事物的形、态、质的变化,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其产生兴趣,进一步研究生物、利用生物,并从生物学习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立体的、多方位的影像呈现,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呈现相关知识点,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感受具体的画面,受到声音的感染,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想教好初中生物这门课程,就需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多方位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彦.浅议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J].教法研究,(18):55-57.
[2]彭晓亮.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7):60.
[3]李玉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8):186-187.
[4]赵国华,王玉珍,赵文英.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作用的分析[J].教育探索,2007(8):130-131.
篇4: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 者:陈艳 作者单位: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江苏,连云港,22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27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 学生 学习篇5: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摘 要】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与实施。
【关键词】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然而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1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2.1.2 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规律。例如:使用加酶洗衣粉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消化不好;吃饭时大量喝水喝汤、过多食用冷饮和冷藏食物影响消化;清晨不宜在树林中晨练;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2 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1 设置讨论情境。
讨论情景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出最佳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2.2.2 创设热点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动物细胞工程”小结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而后设问:多利绵羊的遗传性状与上述亲代甲、乙、丙的那一只绵羊相似?为什么?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那项技术?学习“环境污染”时提出什么是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2.3.2 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说、爱说、唱主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2.3.3 指导学法,提高效果。
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活动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徐作英,王玉瑶.生物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2] 薛彦.生物课堂“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06,(7):42.
篇6:初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是指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唯一指标。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作为热点理念始于20世纪上半叶。从产生至今,它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和实践者的视野之中。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 一) 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合理创设有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效的,应蕴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数学问题,即能让学生“触景生思”,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或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三点:
(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情境创设有没有趣味是这节课开课的关键,如在上《分数的再认识》时,用多媒体设计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在上《统计》时,教师安排了投球游戏等。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思考、发现数学知识。
( 二)进行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 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 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 提供参与机会, 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这时就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 三)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笔者主要采用了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苹果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适度的评价,不是无原则的夸奖,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还是应该给予纠正,在鼓励下纠正,在表扬中纠错。因为我知道,错误的做法往往蕴涵创新的思维,错误的行为往往会孕育创新的火种。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再指出不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千方百计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自己只做这个平台的一块砖、一片瓦。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表演机会留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篇7:浅谈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论文)
有不少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觉得学习文言文了无趣味而且感到没有什么用,进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应付、逆反心理,甚至有一些学生在两三次的考试测验之后完全丧失了信心而选择了放弃,这样的现象令语文教师非常遗憾和痛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切实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和价值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们一起来明确一下文言文的学习目的:
1、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日后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
2、学习中国古代汉语中有生命的东西,古为今用,提高现代文的的读写能力;3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毛泽东主席一生特别爱读书,尤其是文言文历史书《廿四史》。毛主席的情有独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什么样的教学或者怎样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而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明确目的,合理串讲,多多鼓励和引导
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能“熟读、背诵”一些文言文的篇章和段落,要求高中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规定体现了中学文言文的根本要求。规定的科学性在于要求初中作为积累感性材料的阶段,通过大量的熟读和背诵,熟悉各种文言文的语言现象,丰富古代汉语知识,积累词汇和句式知识,培养语感,而高中在这一坚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上要求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只接触到古诗,突然接触到较多比较深厚的文言文,难免产生畏难的心理,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们明白,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并非高不可攀,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应该消除畏难心理,树立信心,切实提高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而努力学习文言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大力抓紧学生的熟读和背诵,宜多运用串讲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所谓串讲法,就是从文章整体着眼,注重字词句,串通各段直至全文文意。从前传统的串讲法多是教师读、讲、串,剖析字词,断句和翻译,要求学生勤作笔记,然后训练回讲、翻译、背诵,现在讲究自主学习,我们宜多在要求学生完成字词预习任务的基础上,分析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发现和总结它们的应用规律和句段环境,重视启发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把串讲法和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或根据课文实际,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多串一串。我们可以把一个招式拆成不同的组合拳,鼓励和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觉得学有所得是最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讲解剖析要准确简明,翻译断句要深入浅出
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过去一直没有摆上突前的位置,而在目前越来越得到重视、倡导和培养,因此今后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等素质,破去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良因素,让学生逐渐地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有较清楚注释的,比如年号、地名、人名、某些特有词汇的,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识记或讨论,有争议和无法确定的,教师再予以指导、排除疑难。
学习文言文,笔者认为最要紧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形成“文言文中的字词基本可以看做是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的观点意识。这是文言文和其它语体文章相比最为突出的一个特殊性,相信不少朋友应该深有体会。文言文产生于古代,时代环境不同,语义、用法殊为不同。总的说来,学习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以及一些文言文常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而掌握一字一词义是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必须以词汇为中心来组织文言文的教与学。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与否,常常取决于词义的讲析,词义讲析得好,那么断句、翻译等任务就可以进行得较为顺利。所以,在文言文教与学过程中,讲解剖析要求准确简明,翻译断句要求深入浅出。要清楚讲析文言文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三个方面做得好,效果很突显:
1.一词多义时,明确本义,选准义项
任何一篇文言文中的字词,都要首先确定它的时代环境和在历史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本义,从而对语句作出合理的释义。文言文中一个字都基本可以看作一个词,而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比如“乐”通“悦”、“见”通“现”等通假字现象,又如:“亡”可释为逃跑、丢失、死亡等义,又比如“之”在文言文中则有六个以上的释义和用法交替使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明确本义、选准义项的能力。
2.注意比较分析古今异义
分清文言文字词古今异义是掌握古代汉语的核心。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明确古今词义相同和不同之处,要克服望文生义的毛病。“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河”在古代所指黄河,有时指淮河,现在“江”“河”泛指一切河流;“臭”在古代有“其臭如兰”指的是香气而不是如今的臭气;“牺牲”古义是祭祀用的牲畜,现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利益;“卑鄙”古时是中性词,指身分低微,现在变为贬义词。如此种种,要注意比较分析古今意义的不同。
还有一点,要避免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误会为双音词。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子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是两个单音词;“衣裳”古义是上衣和下裳,今义则是泛指衣服了。尽量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字都看作一个词,这样比较容易防止望文生义和一知半解。
3.把握文言文用词与行文特点
古人撰写文章,重立意,讲究结构、气势与脉络,对语言的运用有时惜字如金,构篇布局显山露水,文简而意丰,所以教与学者都要根据古人撰文特点,总结出一种方法来教和学,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用词和行文特点,放眼整体立意,重视局部结构与内容上的联系。刘禹锡《陋室铭》,立意高远,以“德馨”统摄全文,居满布青苔杂草之地却能托名山灵水,借君子鸿儒以表心志,颇为难得; 周敦颐《爱莲说》,以他人之爱反衬自己之爱,以陶潜爱菊之孤逸,世人爱牡丹之俗气,映衬莲花之圣洁,寄托自己用心修 养为成君子的理想。教学中,把握整体行文立意,再对字里行间的词义语意进行揣摩,则全文主旨毕现。
三、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积累是银,掌握规律是金,融会贯通是点石成金
上课专心认真与教师互动,努力听讲和笔记,当然是学生的本分,不过单靠勤奋并不能完成学习的实质任务目标,特别是学习文言文,还需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归纳所学,掌握规律,最终达到融会贯通、自主学习的境界与层次。归纳积累是银,掌握规律是金,融会贯通是点石成金。
大多文言文课文对某些字词和语言现象都作了初步的归纳整理,学生在上课时也在教师引导下分步分类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概括,另外也会相应作一些重要的笔记,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内容和笔记进行梳理、分类,分析、对比,那么,在克服了开始时的繁乱之后,学生大多可以明了和掌握文言文知识构成和字词的使用规律,举一反三,从而在后续的文言文学习中活学活用,触类旁通,直到形成融会贯通的自主学习能力。七窍通了六窍,那么还是一窍不通!而如果关键的一窍通了呢?条条大路通罗马啊。多希望学生们都能打通关键的一窍而不再是听到老师们的叹息啊。
乐意
[浅谈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论文)]
篇8:浅谈课堂设问的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怎样才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就课堂设问而言,不仅是为了引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结合课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堂设问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解认识。
一、提供学生思考、探究的平台,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
【课例】《比的基本性质》教学:
师:我们已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生:………。(回答略)
师:除法中有什么性质?分数中又有什么性质?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请大家回忆一下。
生:……...。(回答略)
师: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猜:在比中可能有什么规律?大家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告诉大家?
学生回答后,鼓励学生小组合作、验证,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推导过程进行教学设问,学生不知道对比值相等的几个比的探究有什么作用,对新知识的理解就会显得生硬,造成学习上的被动,更对知识间的前后联系脱节,不利于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有效地设问策略,把比的基本性质的得出过程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探究、多角度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课堂动态生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活动水平。
【课例】《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
师:市水泥厂有一根圆形的大烟囱(课件出示图片)。要想知道这根烟囱占地多少平方米,有哪些方法?
生1:测量它的半径。因为烟囱底面积是圆形的,要求烟囱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我们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圆的半径。
生2:半径没法量出来。你看看,烟囱那么高,况且上下粗细不一样,所以测量半径的方法不行。
师:同学们想得真不错,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测量它的底面周长。烟囱底面是个圆形,我们用绳子绕一圈就可以测量出它的底面周长,根据圆的周长可以算出它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就解决了。
师:你的办法真好,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我还有一个办法。用两根长木条夹住烟囱底部,让木条平行,测量出木条间的距离,也就是圆的直径,根据圆的直径也可以算出圆的面积…….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学生可以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探究知识,
课堂实践告诉我们:有效地课堂设问,可以使学生时时处于“解决问题”的状态中,积极主动投入到问题情境探究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只有在这样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活动水平。
篇9: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论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能力素质实现共同提升。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有效课堂一直坚持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愉悦体验、快乐学习、有效学习,提高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学生学习有效,具有现实意义。
1有效课堂的内涵与特点
1.1有效课堂的内涵阐释
语文有效课堂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引导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有效。有效课堂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愉悦地开展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获得,在学习中,学生能够获得实足的进步与发展,是一种能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的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
1.2有效课堂的特点
1.2.1课堂教学有效
课堂教学有效是指经过教师的精心备课,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实现学生三维目标的共同提升,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1.2.2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
有效课堂是建立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之上,坚持将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提升放在首位,通过有效课堂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自我发展,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每个学生自我成长。
1.2.3有效课堂是一种和谐的教与学
和谐的教与学是一种教学状态,不是“一言堂”的教学也不是“散养式”的教学,而是一种建立在教师认真进行教学预设,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与学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教师睿智引领学生,学生愉悦进入学习,“教”的'有效,“学”的有效。
1.2.4有效课堂是一种“生成”超越“预设”的课堂
教学预设是教师课前的一种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准绳,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的进行围绕着教学预设进行,不偏不倚,直达教学目标。而往往一些教师的睿智在于让“生成的课堂”的“有效”往往高于“预设的课堂”的“高效”,教师会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寻找教学的亮点,而让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及时偏离了“教学预设”。
篇10: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论论文
2.1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引领学生成长
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有效课堂开展的客观条件,是有效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能让课堂呈现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氛围融洽,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散思维,深入学习,促进知识的建构,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在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激发教师更加注重自己的师德建设与专业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具有促进作用,让教学相长,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有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水到渠成。
2.2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
有效的课堂必然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坚持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坚持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实的知识体验,让学生的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相互结合,用知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达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促进学生新知快速实现构建,并通过质疑,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深入探究,进入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得课程成为有效课堂。探究式课堂的生成需要在兴趣或者好奇心的驱使下,才能真正地实现积极主动地探究,才能实现有效的探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长期的学习让高中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兴趣的指引,让学生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库与学习能力独立自主地探究未知的知识,获得自身成长所必须的语文素养,在自身基础能力之上,激发更大的潜能,促进自身特长与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具有历史性,时代性,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中的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在学习的同时,收获有效知识,还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审美能力,感受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高中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内,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实现有效课堂中的知识与能力的双赢。
2.3借助深度学习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
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用批判的思维去学习新知,并将这些新知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必要时可以做出自己的决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让学习理解得更透彻,并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切入到知识的内涵,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迁移,是一种真正的学习,是“有效学习”。语文知识博大精深,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乃至一篇文章,理解的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学生能抓住的、理解的信息量也不同,这就呈现出不同效果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班级学情特点,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让学生有能力去开展语文的深度学习,学习到真知,学习到语文的精髓,在深度学习中实现有效课堂。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从教学的三维目标入手,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促进其在课堂中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振威.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评《高中语文教学指导》[J].中国教育学刊,(07):143.
[2]李振.例析课堂追问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30):32.
[3]杨泽华.谈高效课堂中对教学细节的处理[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09):80-81.
[4]宋志玛.高中语文有效课堂中的学案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2):45.
篇11: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武慧敏
【摘要】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初中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措施进行了探讨。
篇12: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写作是语文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生活及前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很多学生对写作都抱有畏惧心理,不愿意写作文,为了提高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必须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
1.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不足
1.1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足
长期以来,在初中日常写作练习中,教师及家长都让学生从对父母、社会、国家的敬仰等角度进行写作,这些情感需要进行培养,但这些总出现在学生写作的话题中,会限制学生对生活的多角度思考,限制学生想象与发挥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写作产生畏难心理,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且这种传统的写作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不利于学生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最后导致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同时,教师作文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基本负责评改的全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这种方式的教学效率很低,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无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1.2学生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不足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若是与生活脱节,内容就会显得空洞浅薄。因为应试的要求,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大都迎合应试的要求,学生的写作也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写作中都无法将自己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展示出来,写出的作文脱离现实,内容空洞,缺乏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缺乏自己的思想。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到认知,作文教学也应配合着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妥善安排。
1.3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足
学生在校学习的课文很多,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学生的头脑中可用的素材太少,写出的作文大都空洞无味,满纸白话,主旨表达缺乏个人鲜明思想。很多学生接触的书的种类及数量都很少,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加工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应用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写不出优秀而有个性的作文。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2.1给学生充足的写作空间
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写作不单是文字的拼凑和组织,还需要包含学生的思想情感,表现出其中的生命状态。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给学生安排的作文命题都过于单调,主题的方向单一,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时应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广阔的思考。让学生跳出固定思维的怪圈,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拥有天马行空的思维,只要作文本身真挚健康,可以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让学生爱上写作,激发其写作的兴趣。教师在作文的讲评课上也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以真诚的心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并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优点,让其发挥,改进缺点,用欣赏的语言鼓励学生写出更多个性的语言,让学生的写作充满活力。传统的讲评方式只是教师进行整体的评论或者找一些范文进行示范,这些方式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讲评,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中可取的优点,让学生写出更多生动的语言。
2.2让学生更多的关注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明白很多书本上不明白的观点和思想,同时也让学生更能了解课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乐于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可以被用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关于写作练习,学生更应以自身为出发点,积极观察生活,通过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多角度看待事物,学会及时捕捉写作灵感,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学会用语言将自己所感所知表达出来。教师还应当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发现一些新的生活的美,精炼自己的文笔,让自己的写作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也让学生写出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更有内涵和思想。
2.3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语文写作只有平时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写作本身就需要日积月累。只局限于课堂知识是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收集及加工写作素材的不可缺少的方式,对于学生语文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作家的作品。如背诵赏析古代诗歌,让学生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学生多阅读中外经典名著,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不同领域的思想,培养人文素养。还可以赏析一些文质优美的散文或人生感悟,培养学生细腻的文笔。通过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作品,让学生形成自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3.总结
综上所述,作文的有效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
篇13:有效外语教学策略研究及运用
【摘要】教师在语法、词汇教学,听力、阅读教学和口语、写作教学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外语教学策略: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训练有效记忆策略,整理归类、区别对待策略,比较概括策略;建立、扩展图式策略,训练学生听、读技巧,授人以渔策略,丰富语言输入策略;教学过程交际化策略,练习方式活动化策略,巧妙处理语言错误策略等。这些教学策略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篇14: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综述论文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综述论文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教学是一项孜孜以求的教学相长课题。所谓“有效教学”,又叫高效教学,与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相对。它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理念下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活跃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情感性;生活化;自主化
新时期的有效教学,既不表示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又不纯粹指向“在最短时间内教学最多内容”,而是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始终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二是始终关注教学效益方面;三是始终关注准备策略的问题。
一、以情感性策略为引领,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学原则是课程实践活动的永恒指向,没有情感元素的渗透和融入就谈不上“效率”。教师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感性教学活动,则能从寓教于乐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感智力”效益。如教学《虞美人》时,笔者导入如下:“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不同一般的身份?”学生们随即答道:“李煜,他是南唐后主,是南唐皇帝的身份。”“你们只说对了一半。”面对学生的困惑一片,笔者进一步强调:“我们只能说李煜是曾经的南唐后主,因为在创作《虞美人》之时,他其实只是一个阶下囚,准确地说,是一个徒有虚名的‘违命侯’。公元987年七月七日,这一天正是李煜的生日,他创作《虞美人》并命乐伎演唱,在惹怒宋太宗后被赏毒药赐死。也就是说,这是作者李煜的绝命词……”这番介绍,既可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生活化策略为抓手,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在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情趣,丰富课程内涵,拓展学习视野,增加教学厚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从中获得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以阅读篇目《范进中举》为例,笔者把“范进现象”与现代生活中的有些人主动放弃高考,有些人“回炉”深造,还有些人坚持以“圆大学梦”为追求等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认真思辨和讨论比较中切实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性”和“现代社会制度的幸福指数”。再如教学《拿来主义》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披露了有些政府官员出国考察时不是在“学习和借鉴先进”,而是在赌场上“尽显一掷千金的奢靡风采”。这让学生不仅领悟了“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而且高度认识到“拿来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以自主化策略为平台,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课程理念呼唤和“核心素养观”感召下,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为主的自主化教学不仅掀起了阵阵热潮,铸就时代教育的最强音,而且越发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强劲发展态势。在高中语文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个体独立和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化教学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今、德在千秋”的战略长效机制。以《琵琶行》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提出如下系列问题:(1)我们难以想象,作为一个高居庙堂之上的政府官员的白居易,和作为一个沦落民间卖艺的普通女子琵琶女,是如何相互成为一对“异性知己”的?(2)他俩的情感链接点究竟在哪里?(3)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如何?如果你是白居易究竟会如何感想?接着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总结共享”的自主化学习活动。作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笔者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一些必要性“顾问”。
四、以个性化策略为指向,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个性发展既是新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又是素质教育发展中的核心元素。“以生为本、尊重个性”“以学为主、发展个性”———为新形势下课程教学活动作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就现代教育而言,个性化教学的最佳代言在于两个层面的两种做法:一是“因材施教”。在学生群体中,个性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永不消弭的。开展因材施教的学科教学活动,既十分必要又非常重要。二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蒲松龄的《狼》阅读教学为例。在教后讨论环节,有些人认为,“贪、残、野、暴”四大特点正是狼族“艰难求生”的本质和本领。此外,狼族还有难以企及的优秀品质,集中体现在“公狼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整个狼族具有“绝不独自求生、群体协作的团结精神”。现代企业之所以强调“狼性文化”,就是因为人类社会对整体狼性的重新认识和极度欣赏!尤其在充满竞争和合作的今天,狼性文化更值得推崇!这难道不是“个性”“有效”吗?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是一项知易行难的艺术性实践课题。然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为上位标准,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赢得令人期待的效果。
篇15: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
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
黄 华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中学)
在日常教学中,要想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掌握,有更深的理解,教师除了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那么,什么是教学策略呢?教学策略在英语中称为instructional strategy,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而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某种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为了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制订的,其目的在于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那么,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制订要以什么为依据呢?
一般说来,教学策略的选择主要依据五个方面来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特征和教学环境条件。但就英语课堂而言,教师对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关注教学准备阶段,课前要能认真备课,对学情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和准备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活动,组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后形成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实施阶段,要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和反应来调整策略。不能单一地以一课时所教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另外,教学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也是教学策略的体现。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策略选择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采用了高估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
【案例一】 Advance with EnglishModule 5Unit 3 教学片段
Module 5Unit 3Science versus nature中 Reading:The Perfect Copy 阅读教学
T:Now,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spaper article and two readers’ letters on cloning.First,I’ll play the tape and you can read after the tape .After listening,I want you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newspaper article and the two letters .Are you clear?
S:Yes!
T:Good!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主旨大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阅读技能,它主要训练学生提取主要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在该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听完一遍录音就概括出报纸文章和两封信的大意,实在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学生会慢慢发现教师布置的任务难以完成,从而直接放弃,这就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地调整策略。
二、采用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案例二】 Advance with EnglishModule 1 Unit 2 教学片段
Module 1 Unit 2 Growing pains 中Welcome to the unit 导入部分,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说出成长过程中与父母间发生的不愉快的经历,引出“成长的烦恼”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Are you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your parents?”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Yes.”
该案例中,教师设计此问题的初衷是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烦恼,与父母之间都或多或少发生过不愉快。如果按教师原本的设计意图去思考,那么,学生接下来应该讨论与父母发生的不愉快的经历及原因,从而引出Reading部分中的戏剧 Home alone 中发生的情节。然而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换位思考,没考虑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倘若将问题改成:Are you always get along well with your parents?Can you say some unpleasant experiences between you ?如此这般,学生就会思考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过渡到Home alone 的戏剧内容。
三、教学过程中忽视评价策略的重要性
【案例三】 任务型阅读强化训练的教学片段
训练完几篇任务型阅读之后,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教师还是不满意,认为仍有少部分学生写了错误的答案:pronounciation。而这个单词的正确写法是:pronunciation。最后,该教师不但没有鼓励表扬,而是很生气地批评道:“太不像话了,强调很多遍还不会”。该案例中教师应就学生的进步给予赏识性的评价,或许能有更好的效果。
因此,在制订教学策略时要做到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评价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作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编辑 郑 淼
篇16: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一、注重文言文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必须反复地熟读文章,这充分表明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读”大致可分为“认读、译读、品读”。所谓“认读”是指“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本”。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所学文言文有一个正确的范读,除了让学生自由朗读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朗读,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等人物对话。“译读”是指训练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并标注自己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理解翻译文章,能更好地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品读”是指教师立足于文言文课本,精心设计一些引导问题,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比如,在《狼》这篇文章中,可以通过以下句式引导学生品味课本:①从文中,我读出了的狼。②从文中,我读出了的屠户。③从本文中,我感悟到了的道理。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朗诵中感知、领悟所学文言文。切记,一定要重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生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适当地导入,创设相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文言文的教学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电影《花木兰》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文本的欲望。归还学生课堂主人的权利,遵循“自学字研、问难研讨、教师精讲、达标运用”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地理解、感悟文章,然后针对学生遇到的难点,教师再重点讲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文章中有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为什么将军死了,壮士都回来了?小组讨论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引导,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加强记忆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乐趣,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重视文言文语言教学
文言文之妙不仅体现在文章所表达的意识上,更突出表现在文中词语的运用、句式的变换、结构的精美上。认真品鉴文言文语言的巧妙运用,可以在词语的细微之处更好地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深邃的思想感情。在《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品味“尽”“惜”这两个词感受劳动者当时的辛苦和无奈。在《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学生可以通过“若飞”等作者夸张手法的运用感受到木兰矫健的身姿和迫切的心情。另外,《木兰诗》文章五字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语言形式上的有规则的错落也造成了“参差”美感。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到语言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文章的语言,体会到个别词语的运用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语言的熏陶中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课题,需要我们广大的基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高。
篇17:初中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文 孙环杰
一、营造氛围,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于语言的学习而言,营造恰当的语言环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语言环境的营造,教师的全英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完全处于汉语言发音的环境中,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氛围,教师的全英式教学则能够很好地给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同时对于学生的发音也能带来极大的促进。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教学环境,除了教师讲课时的全英式教学外,还应该注重语境的营造,让学生进行语境的角色扮演,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英语教师的全英式教学而言,在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感觉较为生疏,还有可能出现学生不理解老师在表达什么。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例如,在课堂上常会讲到的“Please read after me”“Good morning everyone, let us begin today’ class”等一些较为简单和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英语口语。让学生逐渐地适应英语教师口语的表达,从而逐渐地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英语对话的形式,例如“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good job, sit down please”等英语口语的表达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对于语境的营造还有情景对话的设置,例如,可以问学生“John and jim are good friends, they want to eat lunch. If you are john or jim , how do you say”。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口语语境,让学生有锻炼口语的机会。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积极性发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促进初中生的英语口语学习,便利初中英语教师的口语教学,就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由于学生习惯了汉语的表达,感觉对英语口语的表达较为困难,因此,对英语口语的表达提不起兴趣,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英语口语的教学。提升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上文提到的口语表达语境的创设,还有就是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英语小故事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都是可以的。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所谓探究式的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去自主地探究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例如,在讲到问路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抛砖引玉地问大家:“如果你现在在国外,你要去图书馆,那么你应该怎么问呢?”“在问路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怎样的句式呢,不知道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下课本中的小明,看看小明是如何问路的?”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对话练习。“may i help you,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i want go go the library ”。这样的一个锻炼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三、巧记单词,快速有效地提升词汇量
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就需要学生掌握足够多的单词,因为在口语的表达中需要足够多的词汇来支撑。学生在英语口语的表达中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特别想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由于词汇的缺乏从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要描述的内容,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更上一层楼,就需要不断地积累词汇量。单词的记忆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较为苦恼的环节,毕竟英语词汇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为了促进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教师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去巧记英语单词。
可以采用在文章或者句式中巧记英语单词,例如,记住“matter”这个单词。就可以放到“What is matter with you”,在学生牢记了这句口语表达的同时,也会熟练地掌握这一单词。同时还有单词的巧记方法,例如,想要记住“ensure”这一单词,就可以采取词根的记忆方式:en(使)+sure(确定的)―使正确的,也就是保证、确保的意思。通过词根的记忆,就能够很方便并且熟练地记住这一单词。通过巧记单词的方法不仅能够节省学生们的时间,还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
四、课上课下多途径教学,提供口语锻炼机会
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锻炼机会,这样的锻炼机会越多,就能够使学生逐渐地克服不敢张口的问题,逐渐地变成敢于张口、善于张口的口语表达。学生口语锻炼机会的提供不仅仅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授课时间,更应该积极地利用课下的时间,开辟多途径的锻炼机会。
在课堂上上,教师可以采取对话的形式,在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展开锻炼。例如“How are you”,“I am fine ,thanks”等。可以从最简单的出发,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还可以采取话题讨论的方式,来给学生提供英语口语表达的机会。例如“Lihua is later for class today,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可以从身边的小事来给学生提供口语锻炼的机会,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口语的表达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四个方面。首先应该营造氛围,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还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另一方面还要巧记单词,快速有效地提升词汇量,最后还应该课上课下多途径教学,提供口语锻炼机会。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恒济初级中学)
篇18: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关键。在历史课堂中,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实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最终能够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是已经发生的人和事,无法重现。但历史又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由其内容决定了不仅是大量历史知识的集合,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年龄在13-15岁左右的青少年,教学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通史以及大部分世界通史,所以尖锐的矛盾便突兀的呈现出来:学习主体年龄小,理解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而学习内容浩如烟海。农村中学又因为环境较为闭塞,学生的视野狭窄,历史素材积累少,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显得困难重重。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什么是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其内涵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有序地制定和实施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以最优化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能够即时显现成效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的',后者是长效的。对此,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的,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就要从教学方法、策略上下一番功夫。试想:如果教师的传授方法不得当,学生是否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从而昏昏欲睡呢?答案不言而喻。所以要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我个人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所谓和谐的师生情感,即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自古有言:亲其师则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师生之间只要建立起融洽的情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同时亦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加以肯定。当一个学生感到自己被老师尊重、欣赏、接纳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老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回报老师,从而也使自己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此法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交心,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课下多和学生聊天谈心,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古人在很早就提出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的理论,今天的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色,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每个学生的特点而异,使历史课在孩子们心中不再是暮气沉沉的老者,而是神采飞扬的少年;使学生愿意亲之近之,而不是惧之远之。历史内容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激情讲解。在课堂上,教师用眼神、表情和其他肢体语言来吸引、打动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引起共鸣:我们一起为我们古老而灿烂的文明欢呼雀跃,一起为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种种屈辱潸然泪下,一起为在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进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肃然起敬……当师生都能全身心地沉浸在课堂中时,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知识的接受,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嗨”的效果。当然,此非一日之功,而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的一种默契,一种思想上的契合度。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改编历史短剧,模拟科举考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三顾茅庐”时,采用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请同学们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等角色,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借助表演,展现出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是观众,学生是演员,观众要对演员的表演给予肯定,要对演员的付出给予鼓励。当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时,就进一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组织能力,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历史的热情。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心智和知识的累积,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与历史知识间的联系,使其找到生活中的“历史”。同时,教师也要有选择地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比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民间故事和传说等)服务于历史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和丰富的学习内容,展示更加直观、鲜活的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等地方进行参观。在课余时间,提倡学生研究所能接触到的村志,多与家族中或村子里年长者聊天,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使原本枯燥死板的历史知识形象化,赋予历史教学鲜活的生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虽然农村中学对多媒体的使用层次还比较低,但我们仍要努力借助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再现一些历史情景,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去感知历史,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学习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无法把抽象的思维用具象的模式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也就无法更好地去理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既可以借助多媒体把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又可以把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声音、照片、录像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这对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如讲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奋斗时,可以用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南泥湾》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从“到处是荒山,没有人烟”到“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变化,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南泥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从而组织学生从背景、措施等方面开展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以《军民大生产》的旋律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当时人们身上洋溢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激发自己积极向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反思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很有研究价值的教学艺术。我只是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从几个角度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指正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勇于尝试的胆量,有敢于坚持的勇气,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把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落在实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的信息化条件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长流水”。所以,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我们要积极面对挑战,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提高学习效率。
篇19:有效外语教学策略研究及运用
教学策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也包括学的策略。本文中的教学策略是从狭义上讲的,即指教的策略。大量资料表明,国内外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重视,研究成果也较丰富,但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本文以研究课题为基础,在过去两年多从教师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外语这一角度出发,从语法、词汇教学,听力、阅读教学和口语、写作教学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一些有效的外语教学策略,其目的是研究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一、语法、词汇教学策略
与传统的语法、词汇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天的语法、词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词汇不再被看作是长长的、孤立的单词表,而是在语义情境中具有实在意义的`交际语言。”[1]语法教学则是句法( Syntax)、语义( semantics)和语用(pragmatics)三方面教学的结合,语法学习缺少任何方都是不完整的。
今天的词汇、语法教学虽然也讲解语言诸要素的组合规则,但教学重点则放在如何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正确而又得体地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基于对语法、词汇教学的新认识,中外学者对语法、词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例如,罗塞福提出了语言意识训练的方法,[2]劳森和荷本提出了词汇学习策略分类体系。[3]中国学者方建移、邵瑞珍研究了中国中学生词汇记忆的策略训练,[4]等。这些研究对我们具有重要启示。我们认为如果教师能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就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法和词汇时更上一层楼。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们把语法、词汇涉及语言形式的这两个方面放在同一节中讨论,但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各有特点,请读者注意区别。
(一)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
1.含义及适应情境。
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指教师在进行语言形式的教学过程中,应策划一系列完整、有步骤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步骤掌握语言知识,最终达到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目的。应用该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过一个从不知到知之,直至用之的过程,我们简称其为PPP过程。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共19篇)】相关文章:
化学课题评价的反思2022-12-23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2022-05-24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023-08-16
识字教学开题报告2022-04-29
有效学习指导心得体会2022-06-20
化学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2022-06-01
班主任工作计划实施策略2023-02-15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研总结2023-09-06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实施策略2022-05-07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说课稿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