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过门不入的故事(合集6篇)由网友“头像被移除”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成语过门不入的故事,欢迎阅读分享。
篇1:成语过门不入的故事
过门不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吧!
过门不入
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那时,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就这样,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鲧死了3年尸体却没有腐烂,有人用刀剖开他的肚子,禹就从里面跳出来了,而鲧自己却变成了一头黄熊隐入到山中去了。
禹长大后,暗暗发誓,一定要继承父亲的事业,治服洪水。后来,舜就派禹去治水。禹为了吸取父亲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的水流中失踪了。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因此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应该一番辛苦的考察后,禹了解到只用堵的方法治水是不行的,于是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治水的工作非常的辛苦,禹为了治水,直到30多岁才结婚。据说,大禹在接到舜帝使命出发治水时,和妻子涂山氏才新婚第四天。大禹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十三年没有回一次家。
传说禹有三次带人修路过自己的家门,他都没进去看看。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至今,乡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歌: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话,体现了大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禹三过家门不入的事传遍了各地,人们都很受感动。
因为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年老以后,大家都推选禹作为继承人。舜死后,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
后来,人们就用“过门不入”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篇2:成语寓言故事《过门不入》
【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解释】: 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举例造句】: 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2回
【近义词】: 公而忘私
【反义词】: 假公济私
【歇后语】: 大禹治水
【灯谜】: 大禹返乡治水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英文】: pass one's own door without entering--to act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成语故事】:
远古的时候,洪水泛滥。尧帝命鲧治水。鲧用土石来堵掩凶猛的洪水,结果失败了,被尧处死了。
舜即位后,又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吸取父亲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把沟渠的'水导人江河,又把江河的水导人大海。如一日,天天带领百姓奋战在治水工地,有三次路过家门口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眼。他这种三过其门而不入的牺牲精神得到后人的称颂。
这个成语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篇3:四字成语故事-过门不入成语故事
过门不入成语故事
远古的时候,洪水泛滥。尧帝命鲧治水。鲧用土石来堵掩凶猛的洪水,结果失败了,被尧处死了。
舜即位后,又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吸取父亲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把沟渠的水导人江河,又把江河的水导人大海。13年如一日,天天带领百姓奋战在治水工地,有三次路过家门口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眼。他这种三过其门而不入的牺牲精神得到后人的称颂。
这个成语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老牛舐犊成语故事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点破了自己的心思,心里暗暗佩服杨修的敏慧,同时也很嫉妒杨修的才智。于是,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自己觉得惭愧呀,我预先没有料到我儿子会有这样的结果,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扣盘扪烛成语故事
有一个人,由于生下来眼睛就瞎了,因此,他不知道太阳是怎么样的东西。有一次,他听到别人说太阳的形状很像铜盘,就找了一个铜盘,敲了敲,发出的声音,他就牢牢的记在心中。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便告诉人家,那就是太阳。但是人们却纠正他:“太阳不仅像个铜盘,它还会像蜡烛一样的发光呢!”他回到家里,找了一枝蜡烛,恍然大悟的说:“原来是这种形状。”后来,他摸到了一枝“钥”(就是很小的笛子),就大声的说:“这一次太阳可让我找到了。”
盘,这个字现在是皿部,古时候是木部,因为古时候的盆大部分都是用木头做的。太阳和钟钥,原来都是两种完全不相关的东西,明眼的人,自然一目了然,但是眼睛坏了的人,只凭着别人的一言半语来猜测,当然会闹笑话,所以以后人们将这段话引申成“扣盘扪烛”这句成语,比喻因为认识不清,而错下结论。
同时,这句成语和道听涂说一样,都是劝我们要了解事情的全盘真相,不要触及表面就妄下结论,这样一定会闹笑话,同时也做不好事情。
篇4:过门不入的成语故事
【成语】: 过门不入
【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解释】: 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篇5:过门不入成语故事及造句
过门不入成语故事及造句
注释:
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故事:
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水来土掩,积土阻水,结果失败。鲧因此而被处死。
尧让位给舜以后,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接受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经过整整1,终于制伏了洪水。
禹为了治水,几次到过家乡,而且曾经3次经过自己家门,还听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可是都没有时间进去看看。禹说:“时间宝贵,即使是短短的1寸光阴,也要爱惜!”禹3过家门而不入,后来1直被人们所传颂。
造句:
他最近忙于公事,与家门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
篇6:过门不入的成语故事
远古的时候,洪水泛滥。尧帝命鲧治水。鲧用土石来堵掩凶猛的洪水,结果失败了,被尧处死了。
舜即位后,又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吸取父亲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把沟渠的水导人江河,又把江河的水导人大海。13年如一日,天天带领百姓奋战在治水工地,有三次路过家门口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眼。他这种三过其门而不入的牺牲精神得到后人的称颂。
这个成语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造句】:
1. 大禹治水,尽心尽职,过门不入。
2. 秦政自嘲一笑,却是过门不入,调转马头,沿着城墙从南城门朝北城门而去。
3. 顶头上司在里边,他过门不入,确实很有些说不过去。
4. 你我两家通家之好,而你却过门不入,这可不合乎礼节!
5. 既如此,岂有过门不入之理?龙灵公这就快快请进,陪我好好痛饮几杯!
6. 公孙大人,为何过门不入啊?莫非我大哥闭门不纳,竟敢慢待你这位司隶府的神箭公?
7. 你还有脸说上次!上次明明是你‘过门不入’,还要说一大堆的话来伤我!现在反倒是把帐算在我头上了!
8. 此次途经汉中,雷瑾自然是要与曹文诏见见面的,过门不入,徒惹猜疑,会造成彼此的不信任。
9. 这身影当然就是钱坤,他告别了丛林矮人联盟,正赶往精灵部落,这里离精灵部落十分的近,没有过门不入的道理。
10. 小秋没有争论,关于风婆婆的传言,他从小听到大,印象中有点可怕,接下来的路程里,他一直在寻思过门不入的借口。
11. 自古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和钦之归心似箭,若非贤兄妹盛情难却,我俩不好过门不入,这会儿只怕已经离家不远了。
★ 方枘圆凿-方枘圆凿的故事-方枘圆凿的寓意-方枘圆凿的意思
★ 深恶痛绝-深恶痛绝的故事-深恶痛绝的寓意-深恶痛绝的意思
★ 深恶痛绝造句
★ 入吾彀中的故事
【成语过门不入的故事(合集6篇)】相关文章:
虎字成语祝福2024-01-17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2023-03-20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2023-02-22
大禹治水的成语故事及解释2022-12-23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022-12-09
AABC型叠词词语2022-10-11
裹足不前成语常用造句2022-05-06
趣味成语教案2022-10-11
成语名人研究报告2024-01-11
课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