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时间:2022-07-02 05:48:16 词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精选10篇)由网友“BOXFIL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篇1: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关于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跟现代词语相比,古代不少词语的读音和意义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了解这些词语在古代的`特殊用法,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搞不懂或误解。下面从古诗文中摘选部分特殊词语作简单介绍。

无赖

1、无所依靠。如(1)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螯其手,呻吟无赖。(范晔《华佗传》)

2、可爱。如(2)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3、无心无意。如(3)若道春无赖,飞花合逐风。(杨巨源《泛酒花诗》)

4、放刁撒泼、蛮不讲理。如(4)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黄宗羲《柳敬亭传》)

5、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如(5)广州王去疾,好聚无赖少年。(葛洪《西京杂记》)

可怜

1、值得同情或怜悯。如(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2、可惜或令人惋惜。如(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可叹。如(8)可怜故园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4、可爱。如(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宫。(白居易《暮江吟》)

5、可羡,如(10)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将1.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趋向的补语之间,无义。如(11)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乔吉《双调·天仙子》)

2.读作qiang,用在动词前,意思是“请”。如(1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将进酒》)

来1、跟“得”连用,表示可能。如(13)枉叫一室尘如织,天下何曾扫得来。(杨万里《读〈陈蕃传〉》)

2、诗歌里的衬字,无义。如(14)王令销来水渺茫,岂能才与命相妨。(温庭筠《过吴景帝陵》)

不得用在动词后,意思是“不能够”+(动词)。如(15)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无端没来由或无缘无故。如(16)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苏轼《江梅》)

不那即无奈。如(17)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

争怎么。如(18)辕门不竣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胡曾《细柳营》)

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如(19)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孙元宴《卫玠》)

浑全、全然。如(20)旌旗首尾三千里,浑不消它一局棋。(孙元宴《谢玄》)

合应当、应该。如(21)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白居易《池鹤》)

无用在疑问句尾表否定。如(22)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白居易《岭上云》)

漫不要。如(23)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罗隐《始皇陵》)

忍不忍心。如(24)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别另外。如(25)别有深恩酬不得,对君歌舞背君啼。(毛先舒《吴宫词》)

傍旁边。路傍古木虫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胡曾《马陵》)

些句尾语气助词,无义。如(26)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辛弃疾《鹧鸪天》)

言句首语气助词,无义。如(27)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王维《青溪》)

伊句中语气助词,无义。如(28)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张九龄《感遇》)

煞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如(29)别后相思煞。(柳永《迎春乐》)

处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如(30)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篇2: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大全

1、无所依靠。如(1)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螯其手,呻吟无赖。(范晔《华佗传》)

2、可爱。如(2)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3、无心无意。如(3)若道春无赖,飞花合逐风。(杨巨源《泛酒花诗》)

4、放刁撒泼、蛮不讲理。如(4)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黄宗羲《柳敬亭传》)

5、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如(5)广州王去疾,好聚无赖少年。(葛洪《西京杂记》)

可怜1、值得同情或怜悯。如(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2、可惜或令人惋惜。如(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可叹。如(8)可怜故园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4、可爱。如(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宫。(白居易《暮江吟》)

5、可羡,如(10)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将1.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趋向的'补语之间,无义。如(11)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乔吉《双调·天仙子》)

2.读作qiang,用在动词前,意思是请。如(1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将进酒》)

来1、跟得连用,表示可能。如(13)枉叫一室尘如织,天下何曾扫得来。(杨万里《读〈陈蕃传〉》)

2、诗歌里的衬字,无义。如(14)王令销来水渺茫,岂能才与命相妨。(温庭筠《过吴景帝陵》)

不得用在动词后,意思是不能够+(动词)。如(15)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无端没来由或无缘无故。如(16)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苏轼《江梅》)

不那即无奈。如(17)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

争怎么。如(18)辕门不竣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胡曾《细柳营》)

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如(19)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孙元宴《卫玠》)

浑全、全然。如(20)旌旗首尾三千里,浑不消它一局棋。(孙元宴《谢玄》)

合应当、应该。如(21)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白居易《池鹤》)

无用在疑问句尾表否定。如(22)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白居易《岭上云》)

漫不要。如(23)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罗隐《始皇陵》)

忍不忍心。如(24)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别另外。如(25)别有深恩酬不得,对君歌舞背君啼。(毛先舒《吴宫词》)

傍旁边。路傍古木虫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胡曾《马陵》)

些句尾语气助词,无义。如(26)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辛弃疾《鹧鸪天》)

言句首语气助词,无义。如(27)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王维《青溪》)

伊句中语气助词,无义。如(28)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张九龄《感遇》)

煞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如(29)别后相思煞。(柳永《迎春乐》)

处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如(30)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篇3:古诗文中的五种特殊修辞分析

关于古诗文中的五种特殊修辞分析

一、列锦

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三句由九个名词(定名结构)分别排列为三组,每组都是一个特写镜头,所述景物原是大自然中极平常的,但平凡的事物一经诗人的艺术组合,便浓重地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并将读者带入荒僻冷寂的艺术境界,几乎成了写景的绝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作者运用列锦手法,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完全是写景,而深情寓于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

运用列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列锦具有凝炼美、简约美、含蓄美、空灵美和意境美。拿今天的艺术品类来比方,列锦获得了影视镜头巧妙剪辑的某些效果,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互文

其特征在于:“两物各举一边以省文”(唐·贾公彦语)、“参互以见义”(清·俞樾语),亦即:在形式上是分开叙述,在内容上要合起来理解,再通俗一点,便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思互相交错、补充。使用互文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主要类型有:

(一)见义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前句中含有后句出现的词,后句中含有前句出现的词,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综合考虑。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民歌《木兰诗》),其意应为“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将军和壮士十年而归”,却不能理解为“将军经过数百次战斗而死亡了,壮士十年后回来了。”

(二)铺陈互文: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铺展开去,句中的词语交互成文,合而见义。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民歌《木兰诗》)这是四个相关的文句,句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翻译理解时,就是“(木兰)到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指跑遍各个集市)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作者这样铺陈,既突出木兰替父从军热爱国家的人物形象,又使行文更加简洁,适合民歌表现形式的需要,展现民歌的特色。

(三)紧缩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应是“秦时汉时都是一样的明月,秦时汉时都是如此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有“万里长征人未还”之悲叹。“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也属紧缩互文,即“烟不仅笼盖着寒水也笼盖着黄沙,月光亦是笼照着寒水也笼照着黄沙”。

三、借代

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古诗文中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特征代本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旧说长寿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代小孩。都是用体态特征代指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用平民百姓的衣着特征“布衣”代指平民百姓。

(二)特称代泛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马说》),用“伯乐”代指善相马者。

(三)部分代整体。“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用“鳞”来指代鱼。

(四)特殊代一般。“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这里借来指代饭菜。

(五)具体代抽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丝竹”,分别指代弦乐器(琴类)和管乐器(箫笙类)。这里可以理解为奏乐的声音。

四、奇设

先作有悖常理或者常规的假设,然后推出让人信服的结论,一般用于说理,抒情与议论。如: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林嗣环《口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句作者分别假设“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人有百口,口有百舌”,再各自得出“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的结果,从而突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后句诗人先假设天有情感,再得出天也会为反动派统治下生灵涂炭而悲痛得衰老的结果,以此指明人民革命的正义性、反动派灭亡的必然性。然而人怎会有“百手”、“百指”、“百口”、“百舌”天又怎会“有情” 但如此奇特悖理的假设一旦能够成立,其各自的结果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五、倒文

就是故意颠倒词句的顺序。如“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思》),分别是“面如芙蓉眉如柳”“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之倒,就属于“倒文”。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一句中,从逻辑上看,“酒冽”似无不可,“泉香”就有悖客观事实。欧阳修在这里运用的正是倒文辞格。古人运用倒文的目的,或为对仗,或为协韵,或为平仄的需要。欧阳修在这里将“泉冽而酒香”倒为“泉香而酒冽”,既适应了对仗和平仄的需要,又错综了句法,创造了清新、峻拔的语势。

篇4:古诗文中的二十四节气

如:

《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篇5:古诗文中的炼字

安徽  鲍亚民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 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1] [2]

篇6:古诗文中的座右铭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1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14)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7)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篇7:文言文中文言词语解释

文言文中文言词语解释归纳

一、与官职有关的词语。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察:推荐、荐举

引、进:推荐;进用、任用

拜: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封:赐给官衔或爵位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起家:出来做官

拔:提拔、选拔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升:升官,官职得到提拔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陟:提升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转、调、移、徙:调动官职

改:改任官职

补:补充缺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

第三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流放或降职

(左)迁:贬谪,放逐

夺:削职(权)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放、逐:放逐、流放

废、黜(绌):废黜、放逐

第四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领、行、摄、署、权:兼任,暂任、代理官职

第五类:其它。

1、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主管的意思。例如

知:主持、掌管。如“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主:掌管。如“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当:掌管,“人君当神器之重”。

典:主管。如“专典机密”,“司马氏世典周史”。

牧:治理、统治。“牧民”

掌:掌管、执掌。

制:掌管。

2、和官员有关的词语

廪锡:俸禄

出仕:做官

解褐、释褐: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致仕、休致:退休

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初到任

冗官、冗员:泛指闲散的官吏或人员

丁忧、丁艰:官员遭父母之丧

沐、休沐、出沐、归沐、休暇:官吏例行休假

检举:推荐、荐举

用事:执掌权力、主持政事

当国:当权

布政:施政

视事:治事、任职

听事:(1)处理政务(2)厅堂,又叫“厅事”

处分:处理,处置

部勒:部署

经理:(1)常理 (2)治理(3)处理、料理

表地位:贵、贱、尊、卑、细微、寒微、闾左、白衣、寒(士)、庶、官绅、豪、豪右、右姓、豪姓、著姓、望族、高门、郡望、冠冕、冠盖、冠带、冠缨、士

二、和性格、品行有关的词语。

仪表:表率

至性:性情淳朴

行状:品行和事迹

冲虚:淡泊虚静

谦冲:谦虚

慨然:(1)感慨叹息的样子(2)情绪激昂的样子

从容:言行举动适度得体

使气:意气用事

长者:性情谨厚之人

器度、器局:才能和气度

重器:泛指珍宝 “多与之重器”

大器:(1)重器、宝物 (2)贤才

学行:学问和品行

任侠:行侠仗义、见义勇为

轻侠:为人轻生重义,急人之难(的人)

任气:任性使气

任率:任性率真、不做作

敦睦:敦厚和睦

清慎:清廉谨慎

清素:清廉

谨厚:谨慎忠厚

忠节:忠义守节

才略:才干与谋略

敏慧:聪明睿智

胆气:胆量勇气

节俭:有节操、清廉

乐易:和蔼平易

温如:温和

雅量:宽宏的度量

雅望:美好的名声;庄重的仪容

雅言:正确的言论;高雅(高妙)的言论

“察纳雅言”

蚩妄:愚昧无知

翦翦:心胸狭隘

无行:无善行(无德行),行为不正

俨然:(1)庄重的样子(2)形容很像(3)整齐的样子,如“房舍俨然”

谠言:正直的言论。谠:正直。

宽仁:宽厚仁爱

敦孝:忠厚孝顺

耿介:光明正大、正直、孤高

梗(鲠)、骨鲠、鲠切:正直、刚强

峭: 严厉

刻: 苛刻

德:道德、品行。(也可解释为“感激”)行:品行

节:气节、节操、贞节

操:操守、品德、品行

清:清高、清廉

廉:正直、廉洁

笃:坚定;忠厚、厚道

淫:邪恶、好色

靡:浪费、奢侈

贪:贪财、贪求、贪恋

墨:贪 污

矜:庄重;夸耀;怜悯。

骄:骄横放纵或待人傲慢

讷:说话迟钝、谨慎寡言

佞:有口才、能言善辩;奸伪

谲:欺诈、诡诈

三、和皇帝有关的词语。

崩、殂:帝王死(诸侯、大夫死叫“薨”)大行:皇帝刚死(也可解释为“普遍推行”)

遗弓:皇帝死

山陵崩:帝王去世

践祚(阼):皇帝即位

神器:帝位、国家

受禅: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顾命:皇帝临终遗命

逊位:让位

蒙尘:蒙受尘垢,指王公流亡受辱

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幸:皇帝到某处

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鸾、鸾舆:皇帝的车

车驾:天子的代称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

上:君王、帝王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朝、觐、入觐、觐见、朝觐:朝见、拜见天子

阙:代指宫殿或朝廷

诣阙、赴阙:到朝廷、到京城

畿、京畿:国都周围地区

四、和时间、地点有关的词语。

旦暮、旦夕:经常;时间短、很快、马上

旋踵:转足之间,形容迅速

诘:第二天

诘晨、诘旦、诘朝:第二天早上

迟旦、迟明:黎明

迟日:日子久(或:春日)

迟暮:暮年

寻、既而、俄而、已而、顷之、未几、少焉、须臾:不久、过了一会儿

遽:迅速、立刻;突然

无何、无日、旋:很快、随即

向、曩:从前。

先是:先前、在这之前

竟日:整天、终日

比、比来:近来、最近

比年:连年;近年

逾年:一年多;第二年

期年:满一年

翌年、明年:第二年

朔:农历每月初一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期年:满一年

居、平居:平时

黄昏、人定、漏断、鸡鸣、平明(平旦)

五、和律法、礼仪、制度有关的词语。

行成:(1)议和,求和。如“公乃使鲍叔

行成:(2)德行养成

髡kūn:(1)剪去头发 (2)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

髡钳:刑罚名

表刑罚的:辟(刑罚,惩办)、大辟(死刑)、髡(剃去头发)、笞(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部)、磔zhé(分裂肢体的酷刑)、刖、族、杖、流、赭衣(囚徒穿的衣服)、械(戴枷锁、镣铐之类的刑具)

墨刑:用刀刺刻人面额,染以黑色

锒铛、缧绁:代指牢狱、犯罪、被捕

坐:(1)因……而获罪,判罪、定罪;(2) 因为

坐法:犯法判罪

文法:法令条文

三尺(法):法律

侦:暗中察看、探察

按:(1)追究、查办 (2)审查,审理。

论:判罪、定罪

狱:案件“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断狱:判决案子

听断:判决,判断

诬服:无辜而服罪

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悬赏捉拿

收:拘押、关押、逮捕

构、构陷:设计陷害

构会:(1)结合串通 (2)设计陷害

物色:搜寻

款引:从实承认罪过。

检事:核查事实

楚毒:(1)酷刑 (2)痛苦

发`tì:(1)揭发、揭露 如:“发`奸隐”(2)解说疑难

规检:法度

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失

告讦:告发他人的隐私

袭:世袭

庶(出):妾所生子女

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

太牢、少牢:三牲齐全、三牲少牛

总角、垂髫:儿童时期

冠、弱冠:男子二十岁、成年礼

笄jī、及笄:女子十五岁、成年礼

九宾:古代宾礼中最隆重的礼仪

稽首:跪拜礼

揖:拱手礼

南面:称帝、帝位

北面:称臣

职方:古代掌管天下地图和四方贡赋的官职。

xcuī dié:丧服(大功服、小功服)

行服:守孝,服丧

服阙:又叫“服除、除服”,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孤:幼年丧父

怙:依仗,代指父亲

失怙:失去父亲(有时也指失去母亲,又叫失恃)

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哀毁:居丧期间,因伤痛过度而伤害身体

寝疾:卧病在床

大渐:病危

宿直:夜间值班

待制:(1)等待诏令 (2)官名

修贡:献上贡品

贡献:(1)进贡 (2)贡品

礼命:根据礼制和王命确定官员升迁的文书

对策:汉代试士,将问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

坟籍:又称坟典,指古代典籍

典训:典章制度

六、其它(主要是古今异义词)

1、词义转移的古今异义词:

稍稍:渐渐地、慢慢地

更衣:上厕所

殷勤:关切、问候

结束:整装

口舌:说话、语言

丈人:老人、长辈

逢迎:迎接

初一:刚一开始

2、两个单音节词变为一个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词:

于是:在/这(时、地、情况下……);对于/这;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以往:从这里/开始,向/那里

从而:跟随/着;接着/就

因而:趁/此

以为:把……/当作或看作,把……/作为或制成

不过:不/超过

即使:于是(就)/叫(令)

虽然:虽然(即使)/这样

行为:品行(可以)/作为

至于:(达)到/(时间、地点、程度等)

3、其它重要词语

a、多音节词语

受业:从师学习,传授学业

克日:严格限定日期

谈宴:欢饮畅谈

假道:借道

措置:安排、处理

庶几:(1)差不多 “吾王庶几无疾病乎,何以能田猎也?” (2)希望

有隙:有矛盾

告诉:申诉,诉说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丁口:人口

逊位:让位

不虞:意料不到(的事)

陵夷:衰落

相与:一起

私曲:私人的情面和交情

行年:经历过的年岁

恶知:哪里知道,怎么知道

谁何:呵斥、责问

交通:(1) 勾结(2)互相通联

间道:从小路

学者:求学的人

抗礼:以平等礼节相待

故事:旧例

大抵:大概,大致。

大率:大致,大都。

奸利:用奸诈的手段获取利益

绝伦:无以伦比

略地:(1)巡视边境(2)侵占敌人土地

宿卫:(1)在宫廷中值宿警卫(2)皇帝的警卫人员

攘臂:捋袖露臂,常表示振奋或愤怒

鼓噪:(1)击鼓呐喊(2)喧闹、呐喊

相率:一个接一个

辟易:因受惊吓而后退

悬车:(1)停车 (2)指辞官居家(3)黄昏前的一段时间

受业:从师学习;传授学业

论难:辩论

报:(1)答复、回信 (2)特制皇帝对臣子所奏之事的答复

不报:没有答复

报罢:(1)吏民所奏之事不予采纳(2)科举落第

报可:(1)吏民所奏之事予以采纳(2)科举得中

束修:(1)十条干肉,代指礼物(2)教师的酬金(3)借指入学

b、单音节词语

款:归顺,归附。

权:暂且,“权且”。

谕:告谕、告示;明白、理解;表明

次:停泊(靠);驻扎

课:督促;赋税

阳:假装。“阳狂”:同佯狂,装疯

旌:表扬

简:选拔“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枭:斩首示众。

原:推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本:推究“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徇:示众 “擒贼,斩以徇”

比:等到: “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近来:“比得软脚病”

衔:怀恨。“衔桧之”

怀着:“乃能衔哀致诚”

婴:环绕 “而刘素婴疾病”

率:全都 “率赂秦也”

存:问候 “而公子亲数存之”

短:诋毁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倾襄王”

延:延请。“延赵使者蔺相如”

省:减免。“省赋税”

折:驳斥,指责。多用于“面折”“廷折” “宪厉色折之曰”

竟:最终。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用心一也)。

恨:遗憾“是以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多:称赞 “反古者不可非,而爬裾卟蛔愣唷

夺:改变,使……改变“舅夺母志”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害:嫉妒 “心害其能”

具:准备 “远具时羞之奠”

尤:怨恨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幸:希望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使:如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熟:仔细“愿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务:致力于

矜:(1)自夸 “不矜名节”(2)怜悯 “愿陛下矜悯愚诚”(3)庄重

即:(1)假如“即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患,国胡以相恤”(2)即使 “即捕得三两头”

假:(1)宽恕 “愿大王少假借之”(2)假如“假令仆伏法受诛”

谤:(1)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能谤讥于市朝”(2)毁谤“忠而被谤”

或:(1) 有的(2)有时(3)或许,也许

克:(1) 战胜 “攻无不克”(2)能够 “克终者盖寡”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矣”(3)克制

遽:(1) 迅速(2)突然

课:(1) 督促(2)考核(3)赋税(4)征税

逆:(1)抗击 “将兵与备并力逆操”(2)叛乱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3)违背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敝:(1) 破旧(2)困乏(3)损伤 “困已敝之民”

狱:(1) 案件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监狱

按:(1)追究 “按诛五人”(2)查看 “召有司按图”(3)考察,审查,审理。

执:(1)捉拿、抓住。“或执杀之”(2)坚持。“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喻:(1)开导、晓谕;(2)明白、知道;(3)表达、说明

刚遣长子迟喻贼

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

盍:何不

c、文言词语分类

表告别:辞、别、谢、诀

表暗中、暗暗地:阴、间、密、暗、私、微

表揭发:劾、讦、揭

表嫉恨、怀恨、嫌憎:恶、衔、怨、疾、诅、贬、忿恚、怨怼(毒)、怨恚

表赞扬或尊重:敬、重、尊、恭、多、嘉、称、誉、与、许、叹

表宽容的:容、贷、恕、宽、宥

表拜访的:

造、过、访、谒(见)、顾

表告别、离开:辞、别、谢、诀

表到(往)某地:如、过、诣、往、之、适、赴

表说话的:

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告晓,告示)、喻(晓喻,开导;表明)、晓、辩(纠正;辩论)、问、谢、折(反驳)、诘、诉(诉说,告诉;控告,告状;诽谤,进谗言)、咨(谘)

表诬陷、中伤的:中、诬、谗、毁、诋、谮、诼、

表劝说:说、劝、规、讽、谏

表责备的:过、诟、责、咎、诛(谴责,责问)、讥、谤、诮(也可指讥笑、责备)、让、诘、谴、尤、折(斥责,指责)、刺(指责)、辟(驳斥)

表违背:忤、逆、倍(背)、乖

表社会状态:治、乱、兴、盛、衰、扰、

攘、翕然(安定的样子或一致的样子)、帖

然(安定的样子)、陵夷(衰落)

与农业生产、粮食有关:粟、黍、禾、谷、稻、菽(大豆,豆类)、稼穑、耕耘、稔(庄稼成熟)、熟、刈、籴、粜、廪、禀(通“廪”)、荒、歉、芜秽

表粮食丰收:丰、饶、赡、足、给

表食物:馔、肴、膳、羞(馐)、蔬、果

表饥饿:饥、饿、馁、馑

表某类人:辈、等、侪、曹、徒、属、伦、族

七、固定结构

奈何、若何、如何:(1)怎么办 (2)怎么,为什么:“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奈……何、如……何:对(拿)……怎么办(样) :“虞兮虞兮奈若何”、“如太行、王屋何?”

何以:拿什么、凭什么、因为什么

何(以)……为:(还)……干什么、为什么(还)要……

何其:多么

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

且……且……:一边……一边。“且斗且行”

……之谓也:说的就是……“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无乃……乎:恐怕……吧;难道不……吗?如: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孰与、与……孰:与……相比,哪一个(谁)更……

孰若:与其……哪如……

得无……乎(耶):该不会……吧,莫非…吗?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庶几:差不多,或许;希望,但愿

非独:不仅仅,不只是

而已: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何况

所谓:所说的

所在:到处;所在之处,处所

且夫:况且、再说

且如:就像

若夫:要说那、像那、至于

以是、是以、是故:因此

何……之有:有什么……(的)呢?

不亦…乎:不是……吗?

其…乎:难道……吗

有…者:有(个)……的人。“邑有成名者”

有以:“有什么办法来……”或“有用来……的办法”

无以:“没有什么办法来…”或“没有用来……的办法”

篇8:古诗词语

古诗词语

《燕昭王》

作者: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题画竹》

作者: 戴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论诗十绝》

作者: 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登高》

作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咏史》

作者: 高適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公子行》

作者: 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王是何物?

篇9:文言文中特殊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特殊的倒装句式

一: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无乃而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 ”,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前置 如:“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 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四: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 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

篇10:初中古诗文中的成语

初中古诗文中的成语50则

九年级上册

鸿鹄之志: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旺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不毛之地: 不知所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

白虹贯日:虹:光晕;贯:穿。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唐雎不辱使命》

九年级下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

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

彼竭我盈: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对方的士气衰竭,我方的斗志旺盛。

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门庭若市:庭:院子。若:好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多,热闹非常。(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七年级上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童趣》)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

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论语〉十则》)

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

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磨刀霍霍: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夸父逐日》)

八年级上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

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

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落英缤纷: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蔓不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夜不出户:夜里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治安良好。

八年级下册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

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百废具兴: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阴风怒号:阴冷的大风呼啸着。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醉翁亭记》)

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醉翁亭记》)

山肴野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醉翁亭记》)

峰回路转: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醉翁亭记》)

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特殊的葬礼》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s版语文4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高中语文记忆方法

小学语文《练习3》优质课教案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上语文复习计划

学习指导:初中语文词汇学习方法尕概述

小学语文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写

二年级上册语文《赠汪伦》的教学设计

高考作文词语活用宝典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的教学及复习计划方案2023-08-26

九年级下语文复习计划2022-07-27

六年级语文工作教学计划2022-10-14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建议2023-02-26

小学六年级语文乐园教案2023-05-14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工作计划2023-04-20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2023-02-02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详谈方法指导2023-10-08

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3-09-03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计划2022-10-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