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十四首古诗经典美文((合集10篇))由网友“小小菜狗”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四年级下册第十四首古诗经典美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鹧鸪天 送人
【南宋】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将至桐城【清】 王士禛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篇2: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五课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11月8日
篇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一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é)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dāng)。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āi)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ji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ài)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yíng)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篇4: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
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汇报学习成果。
(1)字词学习
重点指导“辨析组词”:摹 幕 墓 暮 慕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3)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三、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
(2)三次试验怎样进行的?证明什么结论?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3)根据三次试验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2.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内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有关内容,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3.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内容,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
4.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1)小组讨论,给句式: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2)默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科学关系?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四、课后质疑,总结全文。
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学”。
2.语言直播厅: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向同学介绍。
(例如:鱼类和舰船;苍蝇和宇宙飞船;水母和风暴预测仪等。)
篇5:四年级下册 《古诗》优秀课件
四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设计意图
以背诵诗歌和品味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古诗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交待教学目的,看阅读提示及每首诗歌的往解①,回答每篇作品的体裁、出处、作者及其所处朝代;补充解释“散曲”这种文学样式,挂出分组枪答赛计分牌,宣布抢答赛开始。
二、新授和抢答
(一)放录音──《杜少府之任蜀州》
1.谁能解释“之”字?(计分)
2.(读诗)谁能最先背诵该诗?(计分)
3.谁能说出该诗的大体意思?(计分)
4.谁能解释“望”的含义?(计分)
5.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诗的含义。(计分)
6.板书小结:审理诗,背诵后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放录音──《望天门山》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推能最先画出这首嵌画诗的'简笔画?(计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计分)
4.放幻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谁能最先背诵该诗?(计分)
6。“望”的观察点在哪儿?(计分)
7.“断”、“开”、“出”各有何含义?(计分)
8.板书小结:嵌画诗,画简笔画理解。
(三)放录音──《天净沙·秋思》
1·放幻灯片。
2.学生边小声朗读,边看幻灯片,沉入意境,设身处地体会该散曲所抒发的情感。看谁理解得又快又好。(计分)
3.谁能是先背诵这首歌曲?(计分)
4.(录音、幻灯兼放)与上两首相比较,该散曲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计分)
5.板书小结:情景诗,设身处地体验。
三、幻灯片.总结古诗学法
事理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嵌画诗:画简笔画理解
情景诗:设身处地体验
四、.总结和宣布抢答赛结果,表彰先进,勉励后进
五、投影片安排作业
1.运用已掌握的古诗学法,自学《水调歌头》和《山坡羊》。
2.将《天净沙·秋思》改写为散文。
点评:这是一堂设计“精巧”的古诗电教课。
说它“精",是因其紧扣了教学目的,融电教、竞赛、学法传授为一体,而且篇幅精悍,从头到尾浑然一体。
至于“巧”,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电教媒体运用巧──用录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用幻灯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姑且不论,单是综合运用录音与幻灯去诱导学生突破理解《天净沙》的不足之处这一难点,就巧得恰到好处。第二,分组抢答用得巧──引入竞争机制确是一种创新。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真正大幅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精力集中,毅力大增,学得活泼,学得愉快,给这堂电教课增添了异彩。第三,传授学法巧──这堂课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步步深入地诱导学生归纳出去诗的三种学法,并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为学生运用和掌握学法提供了方便,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素质,无疑是大有稗益的。
篇6: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
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蓬头:形容头发乱。稚子:儿童,幼小的孩子。垂纶:垂。东西的一头向下;纶: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坐在哪?
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侧坐:身体象一边歪斜着坐。莓苔:河边的蒿草。映:遮掩、遮蔽。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一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随堂练习
自读下面一首古诗,试着解释,并讲给同学们听。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十、作业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 背诵《小儿垂钓》
附录1:篇章阅读感悟
这两首古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池上》。“池上”是指池塘里,即荷花塘里。这首诗描绘小娃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的前两句叙事,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景,写小娃娃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这诗一种多美的景色呀!诗人用这一景色衬托“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天真无邪和淳朴可爱,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这首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凝练的诗句中饱含着诗人对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
另一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自是: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子:小孩子。纶:钓鱼用的线。垂纶:钓鱼。莓苔:这里泛指野草。诗的`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后两句写路人借问,小孩子远远就招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怎么走,小孩远远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这首诗不失为一首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生活的佳作,全诗平易自然、准确生动地刻画出小孩那种天真专注的神态。
合作探究:
(1) 诗人为什么要写小娃的“偷采白莲”?教师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重要的是,这里的“偷采”与“偷盗”行为要区别开来,诗人写这个小娃是表现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趣童真。
(2) 《小儿垂钓》中,诗人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这个探究性问题也可以放在精读时让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加以引导。
附录2: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还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国内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胡令能 (785—820) 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他善于吟诗,但不愿涉足官场,后在家乡隐居。其诗生活气息浓郁,自然真切,但流传至今的仅有四首。
附录3:延伸拓展
我们今天学了两首表现儿童情趣的诗,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对原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对原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原诗读一读,背一背。
大儿锄豆河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高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
附录4:化物为我,巧学古诗
——《小儿垂钓》教学案例
[教育背景]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
(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
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
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
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附录5: 重现《池上》
张小雨
夏天,池塘里的莲花盛开了,有一些还变成了又大又香的莲篷,小鱼、小虾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一天,几个小孩儿撑着小船,偷偷地来到一大户人家的池塘里玩耍。这些孩子的撑船本领很高,船行得又轻又稳。几个水性特好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潜入水中捉鱼、抓虾、挖莲藕。他们的行动和说话的声音都很轻很轻,生伯惊动了池塘的主人。眼看小船快装满了,这才小声地哼着曲儿,撑着小船回家去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呀,尽管他们很聪明,却还是不知道掩盖自己小船划过的痕迹: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顺着小船走的方向,流下了一条长长的水路。
篇7: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练习题和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练习题和答案
解释带点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 山郭:
诗句的意思:
2.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近: 前川:
诗句的意思:
二、巧眼“善”辨,选字填空。
轻 清近进
1.我( )( )地走了过去,蒙住了他的眼睛。
2.伴随着( )风,我们唱起了歌。
3.这儿的河水( )澈见底,水中有小鱼不停地游来游去。
4.我家离学校很( )。
5.他一( )门,就开始学习。
6.我们必须( )行一次严肃的谈话。
三、味诗句,填空。
1.《江南春》是 朝诗人 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抓住 、 、 、 、 、 、 等几个江南常见的景物,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绮丽画面,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春日偶成》是 朝诗人 的诗作。题意是 。全诗描写了 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
四、请你将下面的诗句按照季节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⑤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轻轻 2. 轻 3.清 4.近5.进 6.进
三、略
四、①③④⑤⑥②
篇8:古诗两首 池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课题 古诗两首 第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课前
准备 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课前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板书:池上 试着背诵古诗《小池》
齐读诗题:池上 回顾旧知,创设课堂情境
二、 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倾听老师的作者简介,并积极思考 了解作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与诗歌的风格
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池上》 根据课后拼音,自主朗读古诗。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浮萍。
(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练习朗读老师强调的字音;
试着理解词语:浮萍;
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会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指导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扫除理解诗歌的障碍
4、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 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 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2)小娃如何偷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5)配乐朗读这两行诗。
思考、讨论交流老师的问题
(1)生: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2)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练习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5)朗读这两行诗。 挖掘文本空白,更深层地理解诗歌内涵。体会把握人物特点,并通过朗读再现人物性格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指导学生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1)生默读,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2)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3)练习读出情趣
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与思考
五、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并展现自己的才能 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古诗两首 池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9: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课后作业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题
一、填空。
1.《望洞庭》是代诗人()所作。在诗中,诗人采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2.洞庭湖位于我国()省境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我还知道其他的四大淡水湖分别是()()()()。
3.《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代的(),他与唐朝的另一位诗人杜甫有()之称。
4.《忆江南》中的()一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
二、比较组词:
暗()庭()亭()潭()
谙()廷()停()谈()
三、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光山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答案。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和”的意思是相安、和谐。
(2)“和”是连词,跟“同“相同。
(3)“镜”指的是一面铜镜。
(4)“镜”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
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水。
(2)“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面。
(3)“青螺”指的是青色的田螺。
(4)“青螺”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
五、用自己的语言把“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改成比喻句。
六、《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诗,你能再默写出一首反映秋天景色的古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古诗,填空。
1.仔细品味这三首诗词的题目,《独坐敬亭山》诗题中的()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望洞庭》中的()字,表现了作者观察的'角度;《忆江南》中的()字,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无限怀念。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中“相看”是指()和()两方相看;“湖光山色两相和”一句中的()字变现了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月互为映衬,十分和谐宁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从诗句中看出江水的颜色是()。
八、诗配画: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九、读诗句,谈体会。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晴了,樱桃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红花,黄色的花蕊上,有许多花粉,微风一吹,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清香,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
“五一”过后,樱桃树上结满了果实。那樱桃的形状和颜色都十分惹人喜爱。
成熟的樱桃,圆圆的像小白兔的眼睛一样美丽,看着它使人直流口水。
樱桃的颜色开始是青的,渐渐变红了。有一次,爷爷摘樱桃。我看见摘下的樱桃有一半红一半黄□就问爷爷□樱桃为什么一半红一半黄呢□爷爷说□红的一半是太阳照射的□黄的一半是因为叶子挡住了阳光□
圆圆的樱桃惹人嘴馋。我摘了一个放在嘴里,边吃边点头,啊!樱桃的味道真甜呀!还带一点酸味,真好吃。
1.给短文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
2.在文中□处加标点符号。
3.找出比喻句写下来,说说用什么比喻什么?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描写了樱桃的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重点介绍了樱桃的_________。
5.第2自然段是__________段,它在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6.找出描写樱桃果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
味道: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古诗
江畔(pàn)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①,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②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③啼。
【唐】杜 甫
①蹊:小路。
②留连: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yù)柳①斜。
日暮汉宫②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hóu)③家。
【唐】韩 翃
①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
②汉宫:汉朝宫廷。这里指唐代皇宫。
③五侯:原指东汉时的五个大官。这里泛指王侯贵族。
泊船瓜洲①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宋】王安石
①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邗(hán)江县南。
②京口:地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和长江北岸的瓜洲隔水相望。
③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
★ 婚育学校教学计划
★ 群文阅读教学总结
【四年级下册第十四首古诗经典美文(合集10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弟子规朗诵比赛活动方案2022-09-16
教师朗诵活动方案2022-06-30
部编版二上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7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23-12-11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2022-12-24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4-01-23
诗词朗诵活动方案2023-12-19
初二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2023-07-14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2-12-13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初探论文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