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雨美文

时间:2023-07-02 07:59:04 经典美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梅子黄时雨美文(推荐7篇)由网友“和颂公主周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梅子黄时雨美文,欢迎阅读借鉴。

梅子黄时雨美文

篇1: 梅子黄时雨美文

梅子黄时雨美文

前些日子,父亲打来电话说,家里的梅子已经熟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都会给我送梅子。接到父亲的电话,我的牙根都酸了。眼前浮现的是我儿时攀爬的那棵梅子树。梅子树不算高大,但树干挺直,枝繁叶茂,树干树枝都常常被我爬得溜光溜光的。

父亲又告诉我,今年的雨水不多,梅子很酸,就不准备给我送梅子了。

接完父亲的电话,突然有种怅惘若失的感觉,竟然有些怀念那曾经讨厌的梅雨了。

梅雨是江南的一张名片。

每年该来的不会少,挡也挡不住。

儿时的我,坐在窗前听雨,雨在茫茫的天空下看我。

于是就想走进雨里去,去看雨,去等雨停。

雨停了,梅子也熟了。这是件欢欣鼓舞的事情。

离开故乡多年,记忆中的梅雨每年都会如约而至,细细密密地漫天挥洒开来,浓重的湿层层地围绕,似离人的愁绪,丝丝缕缕,欲语还休的伤感。

很多人不喜欢梅雨,但也有一些诗人或是词人却因为梅雨而让生活变得美丽。就像苏轼,被贬惠州的.他看到岭南的风光之后心情大好,在清远写下了“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荔子然”的诗句,他甚至觉得这次被贬就像陶弘景挂冠归隐那样欢快。这对于他而言,不得不说是件幸事。还有那在雨夜里听着蛙声等着朋友的赵师秀,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梅雨季节里,可以深夜独自“闲敲棋子落灯花”,那是何等的清远淡定。

去年的仲秋,我生活的世界也淅淅沥沥的下着雨,一直至今。就像梅雨。

雨在窗外懒洋洋地下着,醒着的时候它在下,睡着的时候它也在下。于是,这漫天的雨下得屋子里也潮了,瓦房顶上的草湿了干,干了又湿,年久失修的老屋,在这个季节里不堪雨淋,天上下着细细密密的雨丝,屋内也落着滴滴嗒嗒的雨点了。

下雨的天空总是那么忧郁,晦明,宛如蒙了一张宽阔、低矮、温热的灰布。随便拿住一团空气,不用多大力气,一扭拧,就似能拧出水来。

雨一直下着。蓑烟雨老是,热晌午老是,湿黄昏老是。

下雨时节,我像早已作古的柳宗元,感悟着当时“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的梅雨时分。傍晚,伫立在窗前,依稀可见站在横塘边的贺梅子,望着飞云密雨,不停地浅唱低吟他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唉!这梅雨,总是这样优优柔柔地落,氤氲燠热地落,温温冷冷地落。

何时,才能雨停梅子黄!

篇2:梅子黄时日日晴下是什么

《三衢道中》原文及译文

《三衢道中》原文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篇3:梅子黄时雨,梅子黄时雨张矩,梅子黄时雨的意思,梅子黄时雨赏析

梅子黄时雨,梅子黄时雨张矩,梅子黄时雨的意思,梅子黄时雨赏析 -诗词大全

梅子黄时雨

作者:张矩  朝代:宋  体裁:词   云宿江楼,爱留人夜语,频断灯炷。奈倦情如醉,黑甜清午。谩道迎薰何曾是,簟纹成浪衣成雨。茶瓯注。新期竹院,残梦莲渚。应误。重帘凄伫。记并刀剪翠,秋扇留句。信那回轻道,而今归否。十二曲阑随意凭,楚天不放斜阳暮。沉吟处。池草暗喧蛙鼓。

篇4:梅子黄时雨,梅子黄时雨张炎,梅子黄时雨的意思,梅子黄时雨赏析

梅子黄时雨,梅子黄时雨张炎,梅子黄时雨的意思,梅子黄时雨赏析 -诗词大全

梅子黄时雨

作者:张炎  朝代:宋  体裁:词   流水孤村,爱尘事顿消,来访深隐。向醉里谁扶,满身花影。鸥鹭相看如瘦,近来不是伤春病。嗟流景。竹外野桥,犹系烟艇。谁引。斜川归兴。便啼鹃纵少,无奈时听。待棹击空明,鱼波千顷。弹到琵琶留不住,最愁人是黄昏近。江风紧。一行柳阴吹暝。

篇5:梅子青时读后感

文/张海娣

梅子青时,那春光正好,燕子的呢喃像风一样蓝,一池芦苇如烟波般飘渺,栀子花开到天边……

两个月前,在一书堆中第一眼看中的就是《梅子青时》,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装帧,好似粗糙的白色幕布上推出黑白电影的片头,大小不一的几行字,黑色的,如此简洁,在这个过度丰腴的时代,倒给人一种清瘦的气息。不咸不淡地,正符了我伪文艺的口味――梅子青时,那春光正好呀!

起初,只是随意地翻看,两条线索,两个时空,交叉在这大小不一的两种字迹中。80后外孙的文笔,叙述舒缓平淡,直接与40后外婆的日记无缝对接,仿佛隔代亲在一块喝绍兴黄酒,但喝法不同,40后用把壶作中介,一壶一壶地喝,80后是饮啤酒的法儿,碰瓶,对口抬瓶灌,反正喝的灌的,都是黄酒。

书本记录的是“外婆”和她的亲人、好友、同学,这些历史的宏观底下,微小个体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意思的是,不经意总能看到一些插页,或许是毕业留言,处处只有认真二字,尚在战火风云之中,蕴藏了那个时代的青春,令人感慨而羡慕。或许是几张照片,稚嫩的,活泼的,严谨的,让我忍不住要去找找“外婆”,又想细瞧她的那些同学,那些她生命中过不去的“客”.后来又看到那些熟悉的方言,仿佛在耳边响起,自己跟着默念,好不趣味。只是慢慢地,被什么纠缠住了,是外婆的湘湖师范?是字里行间的青梅岁月?还是因为它正好清瘦至淡泊,而夜阑灯灭,我恰好愿意听一段绝无传奇的往事?不管如何,我毕竟还是对这个毫不相干的人物产生了兴趣。

回到一个远去的时代,看看我们已经无法触碰的社会,来一场时空的奇遇。

分割线

荣耀・师者身

我总觉得经历过接近三朝代的人有着说不尽的故事,有苦难,有欢乐,在自由与独裁的制度间游走,在战争与和平间逃窜。外婆的青春在抗日战争中度过,这是很多那个年代的人共同的回忆。死亡带给他们的生命另一种色彩,或许这也是让很多人在经历更苦难的时候能够挺过去。

外婆毕业之后作为教师的阶段更是一种近乎传奇。她继承了湘师的传统,作为师者,她有点不谙新社会的规则,在批斗火热的时候也坚持讲课。即便她参加教师退休宴会之类不被待见,她依然郑重看待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这是一名师者的荣耀。这份郑重的确让我的心微颤了。

曾经“教师”于我而言,是隔壁邻居的“有寒暑假,真好”,是亲戚的“女孩子做老师好,稳定”,是路人寒暄的“你是做老师的呀”……

对“教师”,曾经我把它看作的是职业,此刻,是一个身份,一个让我觉得荣耀的身份,即使在这个备受争议的年代。像外婆一样,我觉得“荣耀”.

昨天家长微信我,了解孩子情况。谈起她儿子,说实话,我总会觉得开心。一个时时刻刻都微笑,受到委屈撇撇嘴,瞪大眼睛,过会儿又嘻嘻哈哈的男孩子,估计没人会开心不起来吧。

和家长闲聊时,家长的两句话让我一直很“暖”:“张老师,你真了解我儿子,你一定把他们都当成自己孩子了,我觉得挺放心的。”“张老师,我儿子每天回家提到的最多的就是你。”我当时就想,这孩子是不是每天回家说我怎么欺负他呢?可是,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我,内心说不出的愉悦,即使这一天因为和家长聊天,备课到很晚,也丝毫不觉得倦意。

我想,让孩子喜欢,何尝不是这个身份给我创造的机会,带给我的荣耀。我仍然只是教育事业中平凡的一粒种子,或许开不出鲜艳的花朵,长不成参天的大树,却能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这很平凡,却是我的荣耀。

尊重・不整人

一个农村女孩因为某种机缘,得以穿越烽火,接受当时观念最进步的教育,那种朴素的民主和平等的理念以及对知识的尊重植根于她的心底,使她在之后数十年的生涯里一以贯之,将这样的价值撒播出去。即便在最艰危的岁月中,她也始终记得金海观校长的教诲:无论环境如何扭曲,第一不可以整人。

我不知道“外婆”在校长的这句话中得到了怎样的洪荒之力,但是她对世界上的一切是“尊重”的。在我看来,“尊重”和“整人”有些许微妙。想起金海观校长和刘梅香走在校园的那一幕场景,忍不住要笑出声之余有些许敬佩,“充实自己”不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吗?对知识的尊重不也是“不整人”的表现吗?

一次范读课文,遇到“扎”,我把翘舌音念成了平舌音,念的时候就觉得很别扭,但是又不确定。于是就想等课后查字典。但没想到时候把这茬给忘记了。

学生在作业时遇到这个字,也就选择了平舌音。批改时发现这个字的错误率吓人,才记起翻查字典这件事。讲评作业时,我反复强调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使用区别。但就是因为错误的示范,导致学生作业时经常出错。可能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现在备课,我总会把字典带在身边;课堂上,我也把字典放在讲台上。()因为我深刻意识到那样的错误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不“尊重”的,这就是在“整人”啊。也许我们总把“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方式等挂在嘴边,并也切实地落实到了教学中去。但“尊重知识”,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因为我们尊重的是他们的“认真、勤奋和信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现实和历史各自独立,却又相互纠缠,彼此照见。如果不能尊重知识,尊重学生,过去一定会阻碍现在,现在又会影响未来。三条线并成一股的那一刻,个中交集的百感会成为解不开的线团,闹心的是教师,伤害的是孩子,谁也不知道这种伤害是否还能够抹去痕迹,恢复如初。所以,作为教育者,最不能“整”的就是学生。

乐事・师生情

“外婆”和她的同学,是那场民族救亡中的被救赎者,而那压迫的敌人不光有外族的飞机与炸弹,我还看见有本族中那令命运多舛的劣根。可几年下来,在老师们的培育下,他们如愿成长开花有梅香了,他们毕业时彼此的留言,笔迹工整,思想与情感,对应的凝结在墨与纸里,是如此的显然,无异于一张张永久的考卷,经得起日后时光里,令所有观赏读到的人,即使变身为苛刻的评判者,也能有被挑逗者能随和挑逗者的自信。

我本不是严师,我深知出不了高徒,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根正苗红”,并且积极乐观,每天都能愉快地度过。我知道我的学生其实并不怕我,在别人看来也许有些没大没小的,或者也有人认为他们“不懂事,没礼貌”,我也常笑笑“唉,我就是放羊的”.但是看到他们嘻嘻哈哈的,内心满足的却是我。

“老师,我比你高唉。”一学生伸出手在两脑袋之间比划比划。

我向她投去委屈的目光:“老师这样看你脖子有点酸。”

“那我蹲下点儿。”

“老师,今天你的鞋子有多高?”

我穿着高跟鞋走在边上,笑笑说:“不能变瘦,就只能‘长高’了呗!”

学生比划了下:“是长高了很多。”

……

走在通往食堂的过道上,我脑海中思索着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两个人影快速地向我跑来,刚听清楚她们嘴里喊着的“张老师”,就被她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当时我想着两妞儿怎么力气那么大呀,差点没把我撞飞啊。

随后我故意摸乱了她们的发型,说说每次路她们班,怎么都看见她们这么能吃。她们嘻嘻哈哈地回答“好吃”,然后道个别,回自己班去了。

走到食堂门口时,一个同事笑道:“真羡慕你啊,看得我好感动。”我喜上眉梢……

无论是现在的学生,还是曾经教过的孩子,最开心的,莫过于此。实话说,我挺享受这样的瞬间,学生满脸笑意,兴冲冲地跑过来,和我诉说昨晚的趣事,或是好奇我的一切,亦或是无事闲聊几句,都让我满心欢喜。若几年下来,他们在老师们的培育下,也能如愿成长,开花有梅香,我也不介意偶尔被他们“嘲笑”,亦或被撞个满怀,来成全这一桩桩我们的“乐事”.毕竟鲜花总是要枯萎的,只有回忆却一直鲜艳,作为师者,能被幸福地想起,也是一种幸福呢!

以前我常想,是做太阳一样的老师,将无尽的光明和温暖送给需要抚慰的人,还是像月亮,细腻、缜密而忠诚?现在想来,像“外婆”一样,做那颗永远固守在天边的一角,不够火热,不够耀眼,但是宇宙如果少了它,就不是我们的宇宙了的星星,也未尝不可。

“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纸张已然发黄,但作为经历过动荡大时代的个体,它所体现的时代价值却不会轻易褪色,那种贴己的经历感受也不会轻易被取替。作者用记录对抗遗忘,恰好合了我的口味,荡涤了我的思维,让我重新思考“教师”这个身份,也跟随“外婆”一起回忆了我执教的点点滴滴。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外婆”实在是个有故事也会讲故事的人,旧日往事并不如烟,反而令人深深着迷。突然有点期待,30年后,作为“教师”的我会有些怎样的被湮没在遥远光阴里的故事呢?

篇6:梅子青时读后感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值酷暑,外面骄阳似火,我躲在房间,在丝丝凉意中走进另一个时空。  故事开篇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九十高寿的外婆不小心摔倒的事件,印象中“我”的外婆,身体矫健,喜欢打麻将,散步做操,岁月并没有吞噬她的活力,但当“我”看到她躺在病床上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的外婆,这一次,会闯过去吗?“我”来到一个小小的房间,几个年轻的医生背对“我”,他们各自盯着电脑屏幕,上面是各式各样跳动的数据和图形,这些数据和图形并非虚拟的符号系统,它们更像是人类肉身的一种简约而隐晦的表达形式,并且在不动声色间就能够决定人们的祸福和生死。

这本书让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我的外婆。在我初二那年,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的生死真的是一件很快的事情,只是一瞬间,就可以永恒地说再见,从此阴阳两隔,永不相见。清楚的记得,妈妈征得了大家的同意,红着眼睛拔掉了外婆的氧气管,站在一旁的大家,都开始泣不成声,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不能多活几年?夜未央,人彷徨。整整十年了,每次心底里发出想念的小苗,就能快速蔓延,我后悔自己没有多了解一些外婆,我后悔没有和外婆多一些合影,我痛恨那些针管药丸折磨我最爱的亲人又把她带走。我羡慕书里的“我”,帮助外婆把口述的故事记录成册,长大以后,怨恨渐渐退去,我明白,儿孙左右,生活自在才是老人想过的生活吧。

于是,回爷爷奶奶家的次数增加了,听爷爷讲故事的时间变长了,面前的老人不再是不苟言笑的凶爷爷,讲起抗日,讲起养育孩子,讲起种植劳作,讲起和奶奶的爱情故事,让我了解到爷爷的可爱。就像书里,我的外婆梅香打小就对教师产生了尊敬,并决定去考湘湖师范,就像我们参加考试一样,也会从紧张到慢慢放松该做什么做什么。一代又一代的时空轮回,我们有相同的感受也有不同的体验。那时候的学堂没有完善的硬件,没有精致的教学具,但同时也少了更多的诱惑。外婆梅香在学堂遇到了很多良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金校长,意外的叫出普通学生的名字,和学生聊天没有拘束,上课善于提问,联系实际,并且不断用自己的广博知识影响学生。书里外婆那个处在混乱时代的教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真诚,好老师一定是真诚的。在流动的学堂,我感受到那份在动荡年代求知的坚定,和奉献的无私。低头看看自己,那么渺小的自己,现在也在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我足够真诚了吗?我反问自己,也许没有,缺少一份耐心的解答,缺少一份深入的了解,缺少包容和理解。当社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我们更加需要静心,静心为人,静心处事。庆幸的是,我的身边是一群淳朴可爱的小朋友,他们真挚,善良,而我能做的就是保护他们的想法,陪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

我喜欢这本书白色的封面,两种不同的字体,穿插着老照片和文字。说来奇怪,这本书,没有天马行空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大概就是因为真实,因为朴实,才会那么吸引人。我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待梅子青时,你我将回忆珍藏。

篇7:《梅子青时》读后感

梅子青时,那春光正好,燕子的呢喃像风一样蓝,一池芦苇如烟波般飘渺,栀子花开到天边……

两个月前,在一书堆中第一眼看中的就是《梅子青时》,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装帧,好似粗糙的白色幕布上推出黑白电影的片头,大小不一的几行字,黑色的,如此简洁,在这个过度丰腴的时代,倒给人一种清瘦的气息。不咸不淡地,正符了我伪文艺的口味——梅子青时,那春光正好呀!

起初,只是随意地翻看,两条线索,两个时空,交叉在这大小不一的两种字迹中。80后外孙的文笔,叙述舒缓平淡,直接与40后外婆的日记无缝对接,仿佛隔代亲在一块喝绍兴黄酒,但喝法不同,40后用把壶作中介,一壶一壶地喝,80后是饮啤酒的法儿,碰瓶,对口抬瓶灌,反正喝的灌的,都是黄酒。

书本记录的是“外婆”和她的亲人、好友、同学,这些历史的宏观底下,微小个体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意思的是,不经意总能看到一些插页,或许是毕业留言,处处只有认真二字,尚在战火风云之中,蕴藏了那个时代的青春,令人感慨而羡慕。或许是几张照片,稚嫩的,活泼的,严谨的,让我忍不住要去找找“外婆”,又想细瞧她的那些同学,那些她生命中过不去的“客”。后来又看到那些熟悉的方言,仿佛在耳边响起,自己跟着默念,好不趣味。只是慢慢地,被什么纠缠住了,是外婆的湘湖师范?是字里行间的青梅岁月?还是因为它正好清瘦至淡泊,而夜阑灯灭,我恰好愿意听一段绝无传奇的往事?不管如何,我毕竟还是对这个毫不相干的人物产生了兴趣。

回到一个远去的时代,看看我们已经无法触碰的社会,来一场时空的奇遇。

我总觉得经历过接近三朝代的人有着说不尽的故事,有苦难,有欢乐,在自由与独裁的制度间游走,在战争与和平间逃窜。外婆的青春在抗日战争中度过,这是很多那个年代的人共同的回忆。死亡带给他们的生命另一种色彩,或许这也是让很多人在经历更苦难的时候能够挺过去。

外婆毕业之后作为教师的阶段更是一种近乎传奇。她继承了湘师的传统,作为师者,她有点不谙新社会的规则,在火热的时候也坚持讲课。即便她参加教师退休宴会之类不被待见,她依然郑重看待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这是一名师者的荣耀。这份郑重的确让我的心微颤了。

曾经“教师”于我而言,是隔壁邻居的“有寒暑假,真好”,是亲戚的“女孩子做老师好,稳定”,是路人寒暄的“你是做老师的呀”……

对“教师”,曾经我把它看作的是职业,此刻,是一个身份,一个让我觉得荣耀的身份,即使在这个备受争议的年代。像外婆一样,我觉得“荣耀”。

昨天家长微信我,了解孩子情况。谈起她儿子,说实话,我总会觉得开心。一个时时刻刻都微笑,受到委屈撇撇嘴,瞪大眼睛,过会儿又嘻嘻哈哈的男孩子,估计没人会开心不起来吧。

和家长闲聊时,家长的两句话让我一直很“暖”:“张老师,你真了解我儿子,你一定把他们都当成自己孩子了,我觉得挺放心的。”“张老师,我儿子每天回家提到的最多的就是你。”我当时就想,这孩子是不是每天回家说我怎么欺负他呢?可是,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我,内心说不出的愉悦,即使这一天因为和家长聊天,备课到很晚,也丝毫不觉得倦意。

我想,让孩子喜欢,何尝不是这个身份给我创造的机会,带给我的荣耀。我仍然只是教育事业中平凡的一粒种子,或许开不出鲜艳的花朵,长不成参天的大树,却能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这很平凡,却是我的荣耀。

一个农村女孩因为某种机缘,得以穿越烽火,接受当时观念最进步的教育,那种朴素的民主和平等的理念以及对知识的尊重植根于她的心底,使她在之后数十年的生涯里一以贯之,将这样的价值撒播出去。即便在最艰危的岁月中,她也始终记得金海观校长的教诲:无论环境如何扭曲,第一不可以整人。

我不知道“外婆”在校长的这句话中得到了怎样的洪荒之力,但是她对世界上的一切是“尊重”的。在我看来,“尊重”和“整人”有些许微妙。想起金海观校长和刘梅香走在校园的那一幕场景,忍不住要笑出声之余有些许敬佩,“充实自己”不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吗?对知识的尊重不也是“不整人”的表现吗?

一次范读课文,遇到“扎”,我把翘舌音念成了平舌音,念的时候就觉得很别扭,但是又不确定。于是就想等课后查字典。但没想到时候把这茬给忘记了。

学生在作业时遇到这个字,也就选择了平舌音。批改时发现这个字的错误率吓人,才记起翻查字典这件事。讲评作业时,我反复强调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使用区别。但就是因为错误的示范,导致学生作业时经常出错。可能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现在备课,我总会把字典带在身边;课堂上,我也把字典放在讲台上。因为我深刻意识到那样的错误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不“尊重”的,这就是在“整人”啊。也许我们总把“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方式等挂在嘴边,并也切实地落实到了教学中去。但“尊重知识”,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因为我们尊重的是他们的“认真、勤奋和信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现实和历史各自独立,却又相互纠缠,彼此照见。如果不能尊重知识,尊重学生,过去一定会阻碍现在,现在又会影响未来。三条线并成一股的那一刻,个中交集的百感会成为解不开的线团,闹心的是教师,伤害的是孩子,谁也不知道这种伤害是否还能够抹去痕迹,恢复如初。所以,作为教育者,最不能“整”的就是学生。

“外婆”和她的同学,是那场民族救亡中的被救赎者,而那压迫的敌人不光有外族的飞机与炸弹,我还看见有本族中那令命运多舛的劣根。可几年下来,在老师们的培育下,他们如愿成长开花有梅香了,他们毕业时彼此的留言,笔迹工整,思想与情感,对应的凝结在墨与纸里,是如此的显然,无异于一张张永久的考卷,经得起日后时光里,令所有观赏读到的人,即使变身为苛刻的评判者,也能有被挑逗者能随和挑逗者的自信。

我本不是严师,我深知出不了高徒,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根正苗红”,并且积极乐观,每天都能愉快地度过。我知道我的学生其实并不怕我,在别人看来也许有些没大没小的,或者也有人认为他们“不懂事,没礼貌”,我也常笑笑“唉,我就是放羊的”。但是看到他们嘻嘻哈哈的,内心满足的却是我。

“老师,我比你高唉。”一学生伸出手在两脑袋之间比划比划。

我向她投去委屈的目光:“老师这样看你脖子有点酸。”

“那我蹲下点儿。”

“老师,今天你的鞋子有多高?”

我穿着高跟鞋走在边上,笑笑说:“不能变瘦,就只能‘长高’了呗!”

学生比划了下:“是长高了很多。”

走在通往食堂的过道上,我脑海中思索着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两个人影快速地向我跑来,刚听清楚她们嘴里喊着的“张老师”,就被她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当时我想着两妞儿怎么力气那么大呀,差点没把我撞飞啊。

随后我故意摸乱了她们的发型,说说每次路她们班,怎么都看见她们这么能吃。她们嘻嘻哈哈地回答“好吃”,然后道个别,回自己班去了。

走到食堂门口时,一个同事笑道:“真羡慕你啊,看得我好感动。”我喜上眉梢……

无论是现在的学生,还是曾经教过的孩子,最开心的,莫过于此。实话说,我挺享受这样的瞬间,学生满脸笑意,兴冲冲地跑过来,和我诉说昨晚的趣事,或是好奇我的一切,亦或是无事闲聊几句,都让我满心欢喜。若几年下来,他们在老师们的培育下,也能如愿成长,开花有梅香,我也不介意偶尔被他们“嘲笑”,亦或被撞个满怀,来成全这一桩桩我们的“乐事”。毕竟鲜花总是要枯萎的,只有回忆却一直鲜艳,作为师者,能被幸福地想起,也是一种幸福呢!

以前我常想,是做太阳一样的老师,将无尽的光明和温暖送给需要抚慰的人,还是像月亮,细腻、缜密而忠诚?现在想来,像“外婆”一样,做那颗永远固守在天边的一角,不够火热,不够耀眼,但是宇宙如果少了它,就不是我们的宇宙了的星星,也未尝不可。

“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纸张已然发黄,但作为经历过动荡大时代的个体,它所体现的时代价值却不会轻易褪色,那种贴己的经历感受也不会轻易被取替。作者用记录对抗遗忘,恰好合了我的口味,荡涤了我的思维,让我重新思考“教师”这个身份,也跟随“外婆”一起回忆了我执教的点点滴滴。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外婆”实在是个有故事也会讲故事的人,旧日往事并不如烟,反而令人深深着迷。突然有点期待,30年后,作为“教师”的我会有些怎样的被湮没在遥远光阴里的故事呢?

梦中无别人美文

梦中舞台美文

天空的舞台美文

话梅的味道经典美文

忆燕梅情感美文

林下彼岸花美文欣赏

描写江南的爱情美文

优秀的美文推荐:如诗柳絮轻若梦

曲径通幽的爱情美文

十六岁的爱情爱情美文

梅子黄时雨美文
《梅子黄时雨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梅子黄时雨美文(推荐7篇)】相关文章:

精致生活,一点都不贵美文2022-05-06

纪念爱情的经典美文2024-03-20

情感作文:错过的爱2022-12-31

老爱情的爱情美文2022-05-04

关于爱情的美文有哪些2023-06-20

老伴儿爱情美文2024-01-11

爱情经典美文赏析2023-06-08

我介意爱情美文2022-11-03

关于中国的美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2022-04-30

经典诗词和美文心得体会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