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大数据同行》有感

时间:2023-01-07 07:34:00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读《与大数据同行》有感(共15篇)由网友“夏米”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读《与大数据同行》有感,欢迎阅读分享。

读《与大数据同行》有感

篇1:读《与大数据同行》有感

张俊强

“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罗曼・罗兰

暑假,没有上班时的忙碌,一杯凤凰茶、一卷书,在温馨的家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安静地阅读,是我最惬意的时光。

我所读的书里面,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这本书是维克托・迈尔-舍恩斜伯格与肯尼思・库克耶关于大数据的第二部专著,赵中建教授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数据”一词我们并不陌生,电商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爱好需求进行定向精准推广;深圳交警局利用大数据进行城市交通管理,将市区拥堵时间缩短;我们外出叫个网约车,出行的轨迹便会被大数据所掌握;“今日头条”会根据我们的阅读喜好,智能化推送相关文章……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应用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为教师,我更关心的是当教育遇上大数据,如何在教育方面将大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本书指出,大数据正在进入教育的方方面面,数据在教育中有着非凡效果,带来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作者还提出大数据重塑学习的三个主要特征: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

北师大肖川教授在《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一书中写到: “教学是人类诸多复杂、重要的事务之一。”做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情,基础是什么?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掌握了没有?我们的教学方式可不可行?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哪些内容关乎学生的未来?……大数据重塑学习的三个主要特征: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一、反馈的及时和有效

在互联网时代,在线购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购物体验来看,在线购物,消费者看到的是图片和文字,不能像实体店那种质量好与不好都看得到,摸得到,因此,人们通常都会去好评率高的商家消费。这就促使商家都非常重视消费者的反馈。同样,教学也非常重视反馈。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反馈或者没有及时、正确的反馈,教师就不能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的教学就没有针对性,是低效的。

传统的教学反馈包括:1.学生课堂回答、当堂的练习;2.家庭作业;3.单元测试。我们从反馈中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在《大数据》这本书里,作者将上面这些反馈方法称为“小数据”, 维克托・迈尔-舍恩斜伯格与肯尼思・库克耶认为这种教育反馈系统存在很大的缺陷:

1.不能保证收集的信息是正确的,即便是,收集的数量远远不足,而且收集的数据也没有得到有效地使用。

作者的观点我是认同的,因为我有亲身体会: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希望了解学生的.学情,比如,哪些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属于难点,需要做重点探究?过去,我的做法是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完成学案,我再通过对学案的分析,掌握学生的学情,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做法,似乎还不错,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而且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前一天晚上布置的预习作业,第二天就要上新课,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往往没有办法及时对每位同学的学案进行批改和分析,来不及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

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我可以通过QQ家校群布置微课视频,在上课前一天让学生观看视频预习新课,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之后,完成并提交相应的在线微课作业,系统自动批改并显示每题的正确率。这样,我提前就可以掌握学情,调整第二天的教学策略,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课堂就很有针对性了。

2.反馈是单向的,指向的都是学生。几乎所有的反馈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馈主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而且关注共性问题为主。这种反馈很少是关于教师的,针对的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

在学校里,科任教师只要能把班级考试成绩提升上去,班主任在常规评比中拿到标兵班或者流动红旗,通常就被认为是好老师、好班主任。不管学生的成绩是因为教师高效课堂或通过题海战术而取得的,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关注的是学生的现状而不是未来的发展。

大数据应能改变这一现状。在课室中使用电子教科书、在线教学平台,我们可以收集到过去无法获取的学习数据,并用于学习过程的处理,在改变传统教育反馈中的即时性和单向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落实个性化教育

最早提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应该是我国的圣贤先师孔夫子,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我们都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但是传统的班级授课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它确定下来之后基本不变:班级授课制就是由一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对几十位学生教学。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只管“齐步走”,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说明,我国高度重视个性化教育。

本书指出,“大多数学校的教育,在其设计之初考虑的都是处于平均水平的学生,这种做法会同时损害位于正态分布曲线两侧的学生,会使领悟力高的学生感到厌烦(甚至引发纪律问题),而领悟力低的学生会学得非常吃力。”

个性化教学的先行者――可汉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汉指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尺寸适合一个人”的方式,打破“一个尺寸适合所有人”的同质性,从而使学习优化成为可能。

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使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信息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整理和分析。事实上,现在有部分APP已经在尝试做这种事情。“一起作业”、“作业盒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两个APP。这些APP运用大数据,根据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作业反馈数据,自动生成最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暑假作业。借助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就能得以实现。这个暑假,我就为上学期本人任教的学生布置了数学暑假个性化的作业。

三、精准概率预测的可能性

某同学被目标大学录取的概率是多少?班级教师怎么搭配最佳?哪些教师更适合哪个年级?哪些教师适合当班主任?家长可能会向我们咨询: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还是单纯的注意力缺乏?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应该怎么辅导孩子的学习?……

在做这些教育决策时,我们往往根据经验来判断,未必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随着大数据预测在精确度和细节的提高,我们可以提出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建议,采取更具针对性措施。比方说,我们与其要求孩子整个暑期补课,不如有针对性的补习代数两个星期,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大数据正在进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将对这个世界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大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效率的,并且揭示那些过去无从发现的谜题。”教育遇上大数据,这是一场美好相遇,我们都应该做好准备,迎接大数据时代来临,成为有“数据”的教师。

END

篇2:读《与爱同行》有感

“人”字的一撇一捺,象征着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支撑。爱是人类最基本的的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无处不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亲情、友情、爱情伴随着我们,有师生之情、萍水之缘、滴水之恩温暖着我们,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感动着我们。

《与爱同行》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使我最感动的要数杭州的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诠释责任。

20xx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有24名乘客。途中,忽然又一块大铁片从空中飞来,砸碎驾驶座正前方的挡风玻璃,飞进驾驶室,击中了他的腹部和手臂。瞬间,他的肝脏严重破损、多根肋骨骨折、肺和肠严重挫伤……危急关头,强忍剧痛,紧握方向盘,将车缓缓减速,拉上手刹、开启双挑灯。然后,他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告诉车上乘客注意安全……

从飞来横祸身受重伤到完成一系列的安全停车动作,短短1分16秒里,他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吴斌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举动触动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落泪、感动、震撼。吴斌是平凡的,和你、我、他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吴斌是伟大的,在危急时刻,用生命履行职责,用行动诠释人生大爱、生命价值。生死关头,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却想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没有来得及照顾自己,却照顾了24位乘客的安全;他没有豪言壮语,却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安全行驶超过100万公里,无违章,无投诉——吴斌用无言的行动,把“责任”写满了100公里的里程!平凡凝聚伟大,正是他平时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养成了深入骨髓的习惯,才会在关键时刻迸发出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短短1分16秒时间,吴斌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司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

“最美司机”吴斌和全国劳模孔胜东、“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都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他们那种为他人、为社会、为时代的奉献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是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了伟大的雷锋精神。伟大处于平凡,只要我们努力向善,多一份责任心,多为社会为他人献出一片爱,我们的生活将跟加美好,我们的社会将跟加和谐!

篇3:读《与爱同行》有感

我慢慢地翻阅着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当读到《我是同学的腿》时,我的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做凹面镜,汇聚阳光,发射光芒,温暖身旁。”这是吕希庆的16字格言。吕希庆,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背着下肢残疾的刘晓同学上学,而且一背就是八年。晴天,他背着同学走在阳光里;雨天,他背着同学走在泥泞中。这是一份怎样的不离不弃,持之以恒啊!我仿佛看到了单薄的吕希庆刚开始背刘晓时走路踉踉跄跄,直喘粗气的情景;看到他不小心跌倒了,却紧紧地护着刘晓,自己的胳膊、腿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看到他艰难地背着刘晓上二楼多媒体实验室,脚步是那样的沉重……

“多么令人落泪的友谊和责任啊!”想到这里,我不由地拿起铅笔盒里的一把断尺,凝神望着,一件往事浮现心头。

记得那是二年级期末考试,我的考场在一年级三班教室。预备铃响了,我拿着准备好的学习用品,急匆匆地往考场赶。等我找到位子坐下后,却发现尺子没带,老师再三嘱咐过,数学考试要用到尺子,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在后面的丁逸杰同学看见了二话不说,把自己的一把新尺一折两段,把其中的一段毫不犹豫地递给我,说:“你就凑合着用吧!”后来,我想送他一把新尺,可他说什么也不肯要。所以,这把断尺,就一直留在我的文具盒里,也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合上《与爱同行》这本书,我又轻轻地抚摸着那把断尺,我感受到了它给我的力量。“有爱的感觉真好!”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这份爱进行到底。

篇4: 读《与美同行》有感

最近几天,我读了《与美同行》这本书,感受很深。它共有四章,每章三节,但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章第一节中的:《胡雪岩“戒欺”》。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清朝光绪年间,江南一带做生意卖药材的很多,为了抢生意,他们纷纷降价吸引顾客。但是胡雪岩要求店员们做到“真不二价”。意思就是货真价实,不允许别人来讨价还价。后来生意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以良好的信誉而深受民众欢迎。当时有一种叫虎骨的珍贵药材,因为货源紧缺,采办主管就用豹骨代替虎骨出售,后来胡雪岩知道了这件事的真相,十分气愤,立刻把采办主管逐出了药行,并且找来笔墨,写下了一篇“诫欺”文,他还告诫药行所有的员工,药业关系到人的性命,一定要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绝不能为了获取利益而有丝毫掺假。

有一次,期末考试我得了第一名,爸爸妈妈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玩电脑游戏,但我们也一起约定:每天定时玩电脑,不能多玩一分钟。刚开始我玩电脑游戏入了迷,没有做到按时退出,于是我被骂了一顿。但是从那次之后我做到了,爸爸妈妈隆重地表扬了我,说平时不守信用了的我变得守信用了。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在与人们的合作交往中,不诚信也许会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利益,但最终损失的还是自己,不诚信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篇5:读《与爱同行》有感

读了《与爱同行》这本书,书中记载的许许多多个关于爱的小故事,看得我浮想联翩、爱不释手。书中36则故事,个个精彩,都闪烁着爱的光芒。

手捧《与爱同行》,感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动人心弦的人间大爱,眼前不由浮现出一幅幅用爱创造奇迹的生动画面:“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孩子掉下来千钧一发之际,她挺身而出,托住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更是打开了爱的大门,使爱心之花瞬间绽放;四川汶川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林浩同班长,在地动山摇、面对生还是死的那一刻,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敢的面对,一次又一次地营救同学们,用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诠释了爱的精髓……

爱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自己就深切感受着来自生活中的爱。我经常去新华书店看书,有一天,我正像往常一样在新华书店二楼津津有味地看书时,鼻子突然流出很多血来,手中的书也变成了“血书”,我急忙跑到门口,可眼看鼻血越流越多,我心里的那个急啊,真希望有人能帮我一把。正在这危急之际,一位阿姨飞快地向我跑来,急忙放下背包,热心地帮我把血止住,把我抱在她温暖的怀里,用手机通知我爸爸,一直等到我爸爸来接我,让我感动。

“希望被人爱,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这是美国伟人富兰克林说的。是啊!如果只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道爱别人,爱将不能传递,爱将会有缺失。我也同样知道这个道理,平时也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爱心。记得有一次我在《钱江晚报》上看到一个叫胡东梅的18岁女孩主动捐献角膜,却没有钱来支付医药费,我心里替她着急,第二天一早,我和姐姐就在妈妈陪同下把我姊妹俩所有的钱送到了她手里。

通过《与爱同行》的学习,使我对爱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了,就像书中引言所说的“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当我们仔细阅读它时,会觉得越读越有味道……它会为我们带来光亮……它会为我们指明方向”。同时,我也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会有困难的时候,只要人人都能伸出关爱之手,让世界充满爱,人间将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大家都冷漠地对待别人,总有一天当自己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同样得不到别人的帮助,那样人间将变得冷酷无情,世界将变得一片苍白。

让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一份爱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明天将变得更美好,世界将变得更精彩。

篇6:读《与爱同行》有感

建造摩尔乐园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聊天、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网上活动,儿童上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互联网也已成为儿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550字作文这时,我才明白,与其帮助别人,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在近四年的小学生涯中,我从启蒙老师那里学到了多少知识,从小伙伴那里得到了多少欢乐。

徘徊在记忆的夜空里,星子缀满天河,但在这无边的夜海里,我只看见猎户座正迈着雄健的脚步……

“7?23”动车事故使原本幸福的像花儿开放一样的一家人阴阳两隔。在可怕的灾难面前,年轻的父亲纵使头骨被摔裂,骨头被摔断,面孔不断受重创,血汨汨地往外淌……为了保护儿子,仍蜷坚背脊抱紧孩子。

父亲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守护儿子的生命,用生命诠释了一个父亲的责任。父爱不用分辨,因为这是父亲的本能。因为爱,就能勇敢地负起责任。

猎户座缠绵了整片天空,任凭它模糊视线,模糊记忆,朦胧中,我好像回到那一天……

雨不紧不慢的下个不停。仲秋的天,才下午五点的就阴沉得很,在雨雾的笼罩下,似乎夜幕已经降临。

我把头放得很低,木然地向家的方向走去。猛然间,我觉得有什么东西把我实地撞了一下,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他没有打伞,雨水淋湿了他的衣衫,手里拿着雨鞋。我愣住了,好些时候才缓过神来。我急忙把伞挪到他头顶,他弯下腰,脱去我已湿透了的鞋,又换上了雨鞋。沉默了许久的父亲说话了:“我回到家,见你没穿雨鞋,就来送,但在匆忙中,忘记带伞,就……”我抱紧父亲,泪水连在眼眶里打转的犹豫都没有,义无反顾似的哗哗流在。泪水中,父亲的脸庞开始模糊,只看见他明澈温柔地笑着,温暖如同穿街而过的阳光。许久,我停止了哽咽。拿起伞,在灯光下,我与父亲的身影靠得很紧。

我说,老爸你什么时候变老?

老爸回答,等你长大。

徘徊在记忆的夜空里,星子缀满天河,猎户座的微笑始终浸润我的心。

夜幕中,猎户座正指着回去的方向。

篇7:读《与爱同行》有感

“父爱如山,母爱无私”在亲人的爱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其实,不仅仅是父母对你表现出了爱的关怀,在其他人身上,你也能感受到他对你的爱。因为,爱是超越血缘的!

罗雪华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收养了她,并给她取名为小陆陆。没想到,小陆陆生了一种罕见的病,这个病不仅治疗费用高昂,而且治愈希望渺茫。为了治好小陆陆,她放弃了生育,花光了金钱。最终,一场生死的较量结束了,小陆陆活了下来!罗雪华也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罗雪华原本可以抛弃小陆陆,但是她没有!她原本可以赚取更多的钱财,但是她没有!她原本可以生育并照顾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没有!之所以这样那是源于她对小陆陆的爱!“我已经把她抱回家家,不忍心再把她送出去,只要用心去抚养、呵护她,亲生不亲生有什么两样?”多朴实的话啊!为了治好小陆陆,她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债,卖掉了刚买的新房子,还把以前经营的餐馆给卖掉了。这是何等的伟大!但有些父母,生下了一个身体或头脑不健全的孩子,就把他(她)给扔了,让他(她)成为了一个可怜的弃婴!相比之下,罗雪华的母爱是多么宽广啊!她为了一个弃婴,四处奔波,弃婴的亲生父母却狠心地把孩子给抛弃了。

如果说,父母给你烧饭,给你洗衣服,给你检查作业是合情合理的爱,那么罗雪华对小陆陆的爱就是超越血缘的爱!相比之下,罗雪华的爱是多么无私,多么具有奉献的啊!

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他们身上所展现的不就是超越血缘的爱吗?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这种宽广、无私的爱,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篇8:读《与爱同行》有感

爱啊,你到底在哪里呢?

曹秋芳,4岁起就开始帮助护理因医疗事故而卧床不起的妈妈,9岁在学校旁租房子带着母亲一起上学,

12岁,她二“背”母亲上初中,15岁的她三“背”母亲读高中。俩人生活的来源,仅靠她这个小女孩羸弱的双手……

终于,她点燃了母亲的生命之火,在她的努力下,母亲的病情日见好转,母亲可以下地了!“她是生育我的妈妈,我孝顺她是应该的。不管我到哪里读书,我都会‘背’上我的妈妈,照顾她,使她早日战胜病魔。”这是曹秋芳说过的一句话。我恍然大悟,爱,就在这里!

贵州省黎平县一位29岁的农村孕妇,因为宫外孕大出血,生命垂危。可她却是AB―RH阴性血,这种血型非常稀有,整个贵州省血库都没有这种血型。两条生命正在和命运做着殊死的决斗……

她,毛陈冰,瞒着家人和朋友,向同学借了钱,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奔波到达了黎平。这个疲弱女孩坚持要献出400毫升的血,在抽到240毫升时,她突然昏厥,醒来后却坚持还要输血。我终于明白了,爱,原来真在我们的生活里!

我想,爱是一份责任,亲人,旁人,只要我们同属一个地球,爱就无界限。

其实,一丝火花的跳动就能擦亮光明。

“让让――让让!”

眼下正值桂花飘香,一朵、两朵、三朵……这些黄色的小精灵们为我们带来了视觉和嗅觉的双丰收,走在校园的绿荫小道上,我痴迷地忘了自我。声声着急地叫喊,让我回过了神。原来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啊!他端着畚斗干嘛呢?我退到了边上。他蹲下身,轻轻捡起了一张糖纸,又挪到草丛边拾起了一个食品包装袋……他走走停停,我的视线朦胧了,原来,有些人,他一直都在!虽然,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平平。我震惊了,爱,也在这里啊!

我把他的事悄悄告诉了班里的同学,大家的心底里一颗敬佩的种子油然而生,说要向他学习。从此班里变了,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校园的绿荫小道上,一群人走走停停……

“大自然提供的只是素材,咱有爱才能把这素材创造成完美的作品。”是的,爱就是一份责任,我们有责任用一双温暖的双手与人相拥,让世界感动。我找到答案了:爱,就在我们的身边,爱,更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篇9:读《与青春同行》有感

读《与青春同行》有感

当我初次拿到这本书看的时候,感觉对我的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净是说一些班主任和语文方面的问题,我是一个信息老师看有什么用?直到有一天我静下心业仔细阅读时,发现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知识。使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学习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作者由于“动机不纯”而选择作了老师,但并没有给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点机会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教育,这将会是一条怎样的路。当他第一次遇到“对手”(一名哀悼论,“不太象话”的学生),当作者凭借着知识的丰富和口才的优势而战胜这个“对手”时,当他认为在这之后会赢得一片掌声和赞叹的时候,当他认为它视为全班同学出了一口气的英雄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同学拍手称快,反而是一种怀疑的眼光再看着自己,这种胜利的喜悦一下子全不见了踪影,剩下的就只剩隐隐的不安了。读到这里,我不禁回想,年轻的我总以为自己了解得很多,想得很全面,作为老师,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或是不太“规矩”的学生就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责,甚至和合那些“捣蛋份子”卯上了劲,非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们丢丢人,才觉得心里畅快,但这样就是胜利吗?这就是作为一个老师,不断“丑化”自已的学生,还煞费苦心的用所有苛刻的语言来冷嘲热讽。事后,自己心里还是会不好受。因为看着那些被自己“打败”的学生,在课上面总是把脸躲在课本的后面,在课下见到总是不敢抬头,愈发这样就愈发引起我们内心的忏悔。我们这样做对吗?最让人尴尬的事,当我们有了为难的事情而心情烦躁的时候或是因为身体的不是而眉头紧锁的时候,正是这么几块我们曾经“鞭笞”过的学生,为我们嘘寒问暖,真是让人汗颜!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从李镇西老师的书中,我很快发现一个很明显的一点,他是一个很注重行动的人,如在未来班的实施―系列的措施;班名,班训,班微,班旗,班歌,当然一系列班级的班级制度,敢问当今的社会上有几个班级能做到这一点,其实,也正因为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班的学生才能看到班主任的努力,从而跟着努力,使整个班的面貌为之一新,形成一股团结向上的超强力量,而我最为缺乏的可能是行动。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所做的一切,我意识到,我有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我要做太多太多了,我是幸运的,我终于醒悟了,或许醒着是痛苦的,但我知道每个人都必须是面对现实。

篇10: 读《与未来同行》有感

我非常有幸能够阅读这本李开复博士所写的―《与未来同行》。首先,是因为在教育界,同行们之间都是努力并且快乐着。其次,书未读完,但是,很幸运的是,我读到了他的价值,我能早早的推荐给我的同事和学生们去阅读。

因为书到手的时间因素,《与未来同行》这一本书可以说还没有深读。我还是有选择性看,我着重看了第一部分“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和第三部分的“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在我现在的生活中,我的重心还是放在孩子的培养上的。与孩子成长有益的一定是我的首选。这是我选择这两部分的原因。好书一定要细细品读。才能成文。可是,现在我却等不及要发言了。书中有些观点,让我感触颇深。

例如:第一,开复博士提到我们要积极主动和避免被动。第二,开复博士提到要学会积极地推销自己。第三,开复博士说:“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怎样的人”。

结合个人的学习生活实际,多数时间,我们是主动性弱于被动接受的。而且极不善于推销自己,处处等机会降临。总是让自己陷于被动。这些观念,对于我们这样已经成年的人都需要学习。更何况我们的孩子?李开复博士建议“选你所爱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对于大家是启发多多,必将帮助我们摆脱困惑、抛开烦扰,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从中去体验快乐。

篇11: 读《与未来同行》有感

近段时间运用课余时间看了李开复的同行,对于迷茫的大学日常开始有了某些感悟。

《与未来同行》这本书汇集了近八年来作者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公司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本。他们中的每一篇也是用写作的方式关心国内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国内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他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对国内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完美未来的无限憧憬。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思考是成功的源泉。

开复博士五岁时就给自我定下了奋斗的方向:“做1个有危害力的人”,此后,他以此来衡量自我所走的每一步,先后做出好多紧要的决定,包括从法律系转到计算机系,放弃卡内基。梅隆大学教书两年的年资加入苹果公司,放弃微软7年的人脉和比尔的信任投身谷歌等等,他始终明白自我的追求和爱好,因此他成功。

也许这些成功人士离我们永远是那么遥远,因此我们也习惯了漠视。但是细细品尝,总觉得他们的眼部似火眼,一眼洞穿千里,而我们却永远在小旋涡里转悠;他们精心设计好自我发展的每一步,而我们却总是习惯边走边看随遇而安;他们永远运用地追求进步,从不停歇,而我们总想更多地享受日常以不妄白走一趟世间。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是什么让我们太中意过“习惯”的日常,是什么让我们永远走不出去……

是不善于思考吗?这个答案我有点坚信了。同学拿到书看到封面后的第1眼就说,这务必是个很成功的人,你看他眉宇间透露出来的英气与睿智,那双眼部在厚重的镜片底下一样具有极强的射杀力,让人不敢直视。她开始并不了解这也是鼎鼎有名的李开复博士。我一向坚信思考能塑造1个人,能让他透露出与众相异的非凡气质。

记得高中校园曾兴起1个以传播李开复精神为宗旨的社团,我不了解它现时进展到什么程度了,至少青年的成长广为关注的今日,我们更应以敏锐的嗅觉汲取运用的思想,用精明和双手前行,正如治理学家彼得。得鲁克所说:这个世纪最紧要的事不是技术或互联网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取,我们务必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运用地治理自我。

篇12: 读《与未来同行》有感

起初认为这本书是非常深奥的、晦涩难懂的,但翻开书才知道他所针对的对象恰好是大学生,其语言也平易近人,李开复博士也多引用名人名言、诗词句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更是解决了自己刚上大学不适应大学生的种种疑惑,如怎样在大学里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如何在未来的职场里成功等等。其中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李开复博士对比中西方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品质,给了自己非常大的震撼,激起了自己的爱国之心。

虽然只读了35%,但给自己的惊喜远远超过了这35%,以下是自己认为非常好的语段,并附上了自己的感想。

一个品行不完整是不可能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品行”对事业至关重要)

也许有些人认为学生应以成绩和事业为重,其他的细节只是小事,随心所欲的做了也没设么大不了。然而就是这些身边那些所谓的“小事”往往成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人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诚信的重要性)

“当初我提拔你做总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政治的心是无价的。”(进一步佐证了“品行”――诚信对事业的至关重要)

表达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等同于白做。(正视自己所欠缺的东西,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这种品质)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指的是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非语言方式和语言同等重要,有时甚至作用更加明显。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判断你的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会了名词“非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在求职过程中如何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为了培养团队精神,同学们可以读书之余积极参加社会团体的工作,在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惠互利的过程中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大学生活里培养团队精神的途径)

你应该不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什么,而是主动的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比自己,可以看出是那种被动的人,以后一定要改变这个缺点;后边的语句很震撼、很激励自己)

很震撼: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研究水平无疑是世界一流的,而除了美国之外,你会发现英国研究水平也是相当突出的,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语言问题。英国人可以毫无阻碍的阅读美国乃至全球各种最新的英文报告和资料,这对于他们把握研究方向、跟踪最新的发表研究成果都有很大帮助。(以前不知道英语原来扮演这么重要的角色,学英语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现在恍然大悟,学好英语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非凡的意义,为中华之崛起而学英语。)

与其说上大学是为了学好一门专业,不如说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让自己能够“无师自通”,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时间为自己打好基矗打工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补充,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打工只是为了开阔眼界,而不是提早上班。(明白了在大学如何学习;处理好了打工与学习的矛盾关系)

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进,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在事业上遇到打击时心里落差较大,难以平静的对待客观现实;低估了自己能力的人,则会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蹰不前,没有承担责任和肩负重担的勇气,也没有主动请缨的积极性。无论上述那种情况,个人的潜力都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个人事业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要时时警示自己不可犯其中的任意错误)

篇13: 读《与未来同行》有感

首先,认识了新的概念。之前,大家说得较多的是“智商”两字,而且片面地认为智商低的人很难干出大事或成绩。其实不然,除了智商,还有情商和灵商等等。情商是指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控和协调能力,包括认识自我、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李开复博士在《与未来同行》中指出:在现代社会,如果只知道智商不知道情商至少在意识上已经落伍了。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足的人欠缺领导能力,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这就是为什么在职场中“有的人能力很强可别人就是不服他,有的人能力一般却受到大家的高度肯定”的原因所在。灵商则代表价值观,分辨是非,甄别真伪的能力,没有是非黑白的人,能力越强对他人的危害越大。这与笔者前几天在《责任胜于能力》一书评论中所述的观点是一致的。

其次,接受了新的理念。李开复博士在《与未来同行》一书中,围绕“迎接未来、创造未来、憧憬未来”三个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如他在书中指出:“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这或许就是马云之类的成功人士的共同写照。毕竟,在这个社会中,有这么一部分人,忙忙碌碌工作了好多年,但总是成绩平平,默默无闻,缺乏亮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即缺乏尝试,墨守成规,原地跑步。因此,如果你有了好的思路,不要怕麻烦、怕责任、怕失败,则是要大胆去实践,去尝试,去努力,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否则就会错过积累经验和教训的好机会。

第三,学到了新的方法。李开复博士在《与未来同行》一书中,提出了“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该书最精华、最难得的地方。平常,大家都知道“两利取其大,两害取其轻”等道理,但对于其精神实质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者所提到的概率论的方法,运用的利弊对照表的方法,把一件事情的利弊全部罗列出来进行对照,虽然方法简单,效果却很直观,对于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这或许就是其系统化、严密化、精细化的写照吧。毕竟,在现实中有很多事情是利与害并存的,是利大一点还是害大一点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很难作出选择。对于职场人士来讲,概率论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作出更加科学的选择,获得更大的成功机会。

最后,增强了新的信心。李开复博士在《与未来同行》一书中,有许多精彩的观点,如“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做自己理想和有兴趣的事情就是一种快乐。”“追求成功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带来快乐。”“快乐比成功更重要,心情好的人最能发挥潜力;快乐能提高效率,创造力和正确决策的概率。”等等,对于职场人士来讲无疑是心灵的点醒,使我们不再对人生不再感到迷茫。如对于不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又没有条件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人,李开复博士建议“选你所爱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对于大家是启发多多,必将帮助我们摆脱困惑、抛开烦扰,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从中去体验快乐。

篇14: 读《与未来同行》有感

《与未来同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在这本书中李开复博士从迎接未来、创造未来、憧憬未来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使中国青年收获颇多。迎接未来。李开复博士十分关注中国青少年学生成长历程和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给中国学生写了七封信,寄希望于中国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从诚信谈起,即能够做到言行如一,不能贪小便宜和耍小聪明,良好的品质彰显于点滴之间。中国学生过于功利,对成功的定义会有误解,反映了中国学生在多元化社会和多种价值观冲击下丧失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并逐渐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呈现出一种迷茫状态。真正的成功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成功之路,也不是盲目地追随某种社会风潮,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尝试感兴趣的领域,发展你的情商,快乐生活,并一步步向你制定的目标迈进。

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敛和中庸的影响,中国学生不能生活在群体里,可是在高度全球化的社会中,一个人只有做出更好的表达,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亟待提高。我们可以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的工作,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适当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开发自身潜力,这样你就可以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你可以从中收获成长。

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首先大学是你人生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地接受教育,请你珍惜校园学习生活,努力学好基础知识,尤其是英语,中国正走向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与国际接轨,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在大学,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必须自主学习,探索和实践,更好地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学习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与其说上大学是为了学一门方便未来就业的专业,不如说是为了学如何学习,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大学与高中相比,自由时间多了,需要你自己去安排,计划和管理,才能做到不放任自己,虚度光阴。

创造未来和憧憬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结合大公司微软和google的成功之道,来提示中国企业,希望中国企业要做好应对全球化市场和国际化挑战的准备――抓好人才,努力创新技术,发展公司文化。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牵动着李开复博士的心,他学贯中西,能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评析中外教育,给中国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未来,我来,与未来同行。

篇15: 读《与未来同行》有感

很早就听说了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几封信,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拜读一下,一直搁置以致渐渐淡忘了。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读几本书写读书笔记,其中就有李开复博士的《与未来同行》,于是就迫不及待的买来看了。

这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了三个主题。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李开复博士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我向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李博士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

进入大学后时间多了很多,也仿佛走得快了很多,很多时候日子就这样如流水般逝去了。有人为学业焦头烂额。有人为活动四处奔走,有人为恋爱黯然神伤。纷乱的生活,似贫乏,似忙碌,又似空虚,浮躁的日子已将纯净的心思搅成一团,在加上网络的冲击,一切都变得无序而混乱。高考前只为一个目标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的日子早已没有了踪影,逝去的日子像一缕青烟仿佛还可见却是怎么也抓不住的。然后我们迷茫了,混乱了,未来的路像没有灯的夜路看不见前方,让我们充满恐惧不安。如何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至于昏昏而过,如何让自己的大学为自己理想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开复博士在这本书中给了我们答案。

整本书的内容与大学生的在校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密切相关,针对大学生的困惑与现存问题李开复博士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所见所闻提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其中李开复博士在第一部分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中的内容让我的感触尤为深刻。

李开复博士首先提到的是关于诚信的问题。李博士开篇就从诚信谈起,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的品质所在,是立人之本。李博士提到他在美国的一些经历比如:中国学生成绩优秀却有些学校和教授却表示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学生了,因为中国学生一旦找到工作机会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言出必践”不仅关乎诚信,更是对于自己做出的承诺的一种责任。看似不经意的一件事却反应出一个人的对待事物的态度与担当。一个人倘若连自己的承诺的责任都无法担当,又何谈担当什么重责大任呢。我们在为未来做准备时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质。

然后就是李博士对于认识自我称为最好的自己的建议让我获益匪浅。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以前刚升入高中时,一时无法适应周围高手如云,原本初中成绩拔尖的我突然间从云间狠狠摔下地,刚开始过分专注于与周围同学的比较学习生活非常压抑痛苦,每天都在紧绷的状态中学习。之后经过妈妈的疏导我开始更多的专注于自己的成果,关注自己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并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充满自信。慢慢地,在没有刻意在意与别人竞争的情况下我的成绩逐渐好转,渐入佳境。同僚之间更多的需要我们去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如果一味的竞争容易在其中迷失自我造成恶性的竞争,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我们不仅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或许还会活的很压抑很痛苦。每个人的追求不尽相同,每个人定义的成功也都各不相同,我们去却总是将衡量成功的标准单一化为财富或是地位。李博士在文中提到:“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理想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重要的是你从中或者你带给别人怎样的快乐。基于这种想法,再重新定位自己,为自己规划一个与众不同并充满快乐与信心的未来。

还有李博士对于积极主动规划自己的生涯,如何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时间,以及第二部分中对于微软公司的成功原因分析中的自我批评,追求卓越等建议都让我获益良多。合上这本《与未来同行》让我对未来的现在和对未来的想法更加明确,也让我能更加正确的认识自己!

读《数据之巅》有感

业务组会议记录范文

老人与海读后感六百字

老人与海读后感---毕琼瑶

老人与海读后感五百字左右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精选)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砸蛋有惊喜》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读后感精选

读《与大数据同行》有感
《读《与大数据同行》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与大数据同行》有感(共15篇)】相关文章:

老人与海读后感怎么写2022-08-24

高一老人与海读后感作文2022-11-10

观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有感心得2023-04-02

读后感《老人与海》作文2023-09-20

《老人与海》读后感-议论文作文2023-08-04

老人与海读后感心得2022022-11-04

老人与海读后感作文选集2023-06-09

小学生与美同行征文2023-01-18

《老人与海》读后感暑假必读2022-06-27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教学设计2022-09-25